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计算规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交互白板;初中数学;应用
在西方国家,交互白板已经作为高信息化教学模式得到普及,由于我国对交互白板的应用时间较短,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之处。通过研究交互白板与软件系统的概念以及应用过程中的功能特征,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1浅析交互白板与软件系统
交互白板属于智能、高端的多向流平台,并在教学课堂中得到具象化展现。
1.1交互白板概念论述
交互白板是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多项技术的高效融合,统称为交互式电子白板,借助于计算机完成信号输入输出的智能设备。此外,交互白板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更加突出了其具象化功能。
1.2交互白板软件系统论述
教学课堂中的交互白板是以白板为基础,由投影机、计算机及感应笔三者构建而成的媒体平台。三者联系特征明显,可以有效实现信号之间的循环,其中白板是核心基础,感应笔是关键附件。感应笔的功能特征较为多元化,在使用书写功能的同时,其按钮还可以充当鼠标,实现切换功能;利用感应笔将教学信息导入到计算机中,再通过白板加以呈现,实现交互白板的操作功能,完成教学工作。
2交互白板在初中数学中的教学应用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具体结合交互白板以及软件系统的功能特征,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2.1优于传统教学的黑板功能
相对于传统模式下的黑板来说,交互白板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优势显得更加突出。交互白板不仅能够实现普通黑板的书写与涂擦功能,同时还可以利用感应笔完成重现、调用、缩放等多元化功能。比如在习题讲解过程中可以随时重现之前讲解过的数学公式、图形等,并直接呈现在大屏幕上,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教师的教学效率,避免了涂擦、书写等不必要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感应笔还可以具备几何图形的抽离、复制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感应笔,将不规则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与平行线进行迅速分离,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图形平移、旋转等理论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
2.2交互白板教学功能的独特性
通常情况下,当教师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且对交互白板的使用周期变长,就能够充分发挥交互白板中独特的教学功能,并利用这一独特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聚光灯功能。交互白板可以利用聚光灯功能对相关教学信息进行形状、大小、位置方面的调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专注集中。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条件》教学内容时,需要对三角形夹角进行强调讲解,则可以运用聚光灯功能来突出夹角部分,加深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二,数学工具功能。一般交互白板自身程序内都会具备完整的数学作图工具,主要包括直尺、量角器、圆规以及三角板等多项作图工具。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作图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图形的绘制,同时还可以通过圆规进行扇形、圆弧的绘制,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第三,缩放功能。交互白板还具备放大以及缩小的功能特征,可以利用感应笔点击相应图标,放大缩小相应的教学信息。例如,在讲解比例尺这一教学内容时,传统教学下的黑板通常需要教师使用两张比例尺进行绘制和对比;而交互白板完全避免了这一麻烦,在保证比例尺图纸精准性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放大、缩小功能对比例尺范围进行适当讲解,来实现多种比例尺的绘制、对比教学。这一功能高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认知能力,进一步改善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2.3充分运用交互白板的多元化功能
经过一定阶段的使用,教师已经逐渐脱离了对交互白板单一黑板式的应用,并且从单一的白板操作讲解发展到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形成发展。教师在教学备课过程中开始以学生为主,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在初中数学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感应笔交由学生,让其上台进行几何图形的相关绘制与变形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而且推动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使初中数学教学达到新高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对交互白板运用的重视程度,做到“因材施教”,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实现对交互白板的最大化应用。
3总结
整体来说,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交互白板的运用前景是美好的;同时其独特的功能特征也推动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一方面锻炼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开拓了其视野;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行动思维能力,大大提升了我国初中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作者:刘传罡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江南中学
参考文献:
[1]姚亮.浅议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18):57-58.
【关键词】初中数学;能力培养;教学定位;思维能力
初中是学生走向成熟阶段的最好时期,也是接收众多知识的主要时期,把握初中学生的特征,推行针对性的教学体制,使初中数学真正地植入学生心里,以生活亲身经历为过程,开拓创造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思维技能,丰富精神世界,懂得提出、解决难题,使形象的思维与逻辑的思维相结合。
一、数学能力的内涵
数学通过学习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是察觉和创新的东西。思维能力是数学的核心。数学能力包括:第一,把数学模式里东西拆开,运用数量关系和空间模式进行抽象比较,数学结构的关系决定着运算能力。第二,对数学信息进行总结,依据表面不同的情况,发现相互之间共同之处,不难发现这是数学发现能力的微妙点。第三,数学从形式上看是由符号和公式组合而成的计算过程,数学能力包含数字和符号计算的能力。第四,数学推测是数学能力中主要的能力,这是培养数学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失的要点。第五,反向思维能力,反向思维能力就是利用逆转的心理过程,把正向的思维转为反向的思维,利用反向思维探索和明确数学规则之间的联系。
二、目前培养初中数学能力中出现的弊端及缘由
1.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定位不准确初中数学教学定位仍旧采用多年的古板教学,没有随着时代的教育改革和教育主体的变化而变化,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和教学实践。要持续的进行改革创新,运用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把握里边出现问题的方方面面,更进一步采取正确的补充,而全部的改革目的是要完成教学的准确定位,把教学的定位进行准确的区分,实践方式是数学教学创新的需求。
2.极度看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分量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众多,在仅有的短时间内,要完成良好的教学成果,就要足够把握好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要把基础教育和提升教育精致地区分,时段性教学充分地操作。但是,实际教学中,大多运用基础知识的教学,例如符号的辨认,公式的运用,题型的练习等,都是使用一遍一遍做练习题以完成学习效果,对基础知识重复练习,并没有对教材外的知识进行补充。
3.初中数学教学缺少对心理需求的把握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把握不正确,教学内容多看重教师的传授,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方案。数学教师对待数学必定要进行思维式的教学,采用抽取教学引导机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明确目标。
三、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案
1.从多角度切入,培育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的纯粹性理论很多,关于初中数学的理论种类也很多,这就需要在所有教学过程中,要从多角度进入,培养在每一个知识要点的教学和实践能力,把握好合理的方法。例如:在黄金分割法的教学中,采取层次的教学的方式,运用学生对黄金分割的认知,确认教学路线,让学生自主在几何图形上发现问题,体会理论知识的微妙联系。
2.重视理论与实践结论的归纳与总结
提前预习课文和课后归纳总结,都是对学习效果的进一步加强,学生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应该注重归纳与总结。在数学能力培养上,完成基础性教学的任务。在具体的实践中,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区分好时段性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数学元素的完全透彻的教学。例如:在教学函数原理中,函数的理论要点比较难,函数是代数的基础,首先教会学生对应法则,明确变量的基本概念。不只是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全面认识要点,这需要教师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和学生一起进行定义的理解。例如:函数是怎么来的,原先函数的形态,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学生了解函数的本质,使其在应用中可以更好地运用。
3.提出问题与探索一起进行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索教学和疑问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生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对数学学科中的特殊元素会觉得有趣。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使用疑问式和探索式教学方法,持续发展数学学习。疑问的方式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探讨,提出了问题,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索。教育教学的关键性进步就是实际能力的明显进步,这种能力性提升,需要长期坚持改革与发展的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面对大量的基础知识,学生在接触的时候,难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学习与能力增长之间的连锁反应。数学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初中阶段开始进行培养,是数学教育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是数学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杨莹.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基础;数学思路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会出现大量的在小学数学成绩优异而到了初中后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对于小学而言,更多、更难;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来不及改变,旧壶装新酒,不是那个味!而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要帮学生顺利地进入初中数学学习的状态,关键还在于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学生打开初中数学学习的思路,进而为学生学好初中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试以“有理数的除法”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与做法.
学生的学习准备分析
为了打开学生的数学思路,在本节知识教学之前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思维基础两个方面.
先谈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此前已经学过了有理数的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与乘法,其中在有理数的概念学习中,由于教学情境的创设等作用,学生知道了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从而扩大了对数的理解;由于引入了数轴,从而扩大了对数形结合的理解. 在有理数相加减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了有理数的加减一方面与自然数的加减关系一样,具有运算与逆运算的关系,同时由于扩充到有理数范围,因此又有了超越自然数相加减的内涵.
再谈学生的思维基础. 由于此前的数学学习方法积淀,学生对四则运算非常熟悉,因此,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之后,学生已有学习有理数除法的心理准备和心理预期,这为本知识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动机,而且这种动机来自于寻找知识的圆满与平衡,其作用远大于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 而由于意识到有理数的除法与乘法应当是逆运算的关系,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对此问题有了自己初步的思考,并对运算法则作了初步的探究,甚至会出现不少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并且得到正确结果却说不出具体运算规则的情形.
结合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主要着力点不在于复杂情境的创建,也不在于教学过程中无微不至的讲解,关键在于通过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思维基础,通过有效的引导打开学生探究有理数除法的思路,并在此过程中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教学提醒,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认识,形成一定的初中数学学习策略,以为后面数学知识的学习服务.
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
在实际教学中,本节内容的教学可分为以下三大环节:一是新课引入环节;二是规则探究环节;三是知识应用环节. 考虑到与阐述主题的一致性,下面重点论述前两个环节.
1. 新课引入环节
面对传统教学思路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取向,本节的引入有两种选择:一是基于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知识;二是重新创建一个新的生活情境. 考虑到本知识从难度上讲学生并不难接受,因此从教学的效益角度看,笔者选择了第一种思路.
本环节设计的问题环节有:首先通过“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此处,要注意少数“学困生”的表现,确保他们在此基础阶段不出问题;然后提出第二个问题:当初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经过了什么样的思路?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有理数的减法是建立在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之上. 需要做的一个过细工作是,要让学生明确理解“减去一个有理数,就是加上这个有理数的相反数”(要顺便复习一下相反数的概念,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掌握这一思路);最后,从认知策略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理数的减法与加法之间可以实现这样的转化?回答此问题的目的在于,明确“逆运算”的概念,以初步打开下面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研究思路.
有了上面的基础,结合一两个有理数乘法的例子,教师可以顺势提问:现在大家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加减乘的运算规则,还差一个什么呢?从而将教学引向下一个环节.
2. 规则探究环节
教师可以先出示两至三个除法例子,如9÷(-3);(-9)÷3等. 学生在面对这两个算式时一般会有这样的想法(可以通过学生在下面的轻声讨论知道):如果是9÷3就好了,现在多了个负号,应当怎样计算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往往意味着研究动机的存在. 教师此时应当注意,学生这样的思路其实还暴露出了思维上的另一个盲区,即由于对四则运算的熟练,学生已经忽略了除法最为本质的理解,而将这种理解还原出来,则是打开学生探究思路的一个关键. 于是教师可以这样提醒学生:对于第一个式子而言,我们现在看起来是要知道9除以-3的结果(停顿片刻,让学生理解一下这句话)……实际上换一个说法,就是要知道哪个数乘-3等于9(再停顿片刻,让学生理解一下这句话)……此处的两次停顿非常重要,因为这一提醒实际上就是在帮学生寻找通过对乘法的理解去寻找除法的规则,是第一次将有理数的除法与乘法联系起来. 于是学生的思维对象就由9÷(-3)=?变成了 ?×(-3)=9.
根据教学中的实际反应,学生的思路一般有两个(思路的多元性恰恰证明了学生的思路已经被打开):部分学生立即反应出此式中的“?”应当为-3,这是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规则得出的结果;也有部分学生会经历一段“弯路”:“?”不可能是3,因为3×(-3)=-9,然后才想到-3,再经过转换之后,学生就可以得到9÷(-3)=-3这一结论. 刚刚进行的是分析的第一步,无论是从归纳的角度看,还是从逻辑的角度讲,此时都不宜直接得出有理数除法的规则,因而还需要让学生继续分析其他的例子. 待两至三个例子分析结束之后,学生意识当中就会初步浮现有理数除法的规则,但这种规则还难以形成准确的数学语言,因而需要教师继续引导:9÷(-3)=9×(?). 这一等式的出现要设计成浓墨重彩的一笔,要在黑板或多媒体上凸显出来,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而学生的回答一般也应当是迅速得答出-■!然后思路就清晰了,即教师引导学生寻找-3与-■的关系,于是倒数关系也就明晰地出现在了学生的思维里. 在其他例子的辅助之下,这一工作必须再进行一至两次的重复,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规律感.
至此,有理数除法中“除以一个数就是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的结论呼之欲出. 下面要进行的工作就是由特殊向一般转变,寻找有理数除法规则的符号表达,即a÷b=a×■,至于本式中b≠0这一条件的得出,对学生而言倒不是问题.
至于知识应用,此处要做一个提醒,即应用不能只是规则的直接应用,也可以从有理数除法规则证明得出的角度去设计一些问题,以让学生回顾、巩固知识发生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结论的认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策略的认识,这对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好处.
教学的总结、反思、前瞻
总结并反思这段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我们会发现,其中对于学生而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所有的探究过程与结果的得出都不是教师给出的,而是学生自主得出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发挥了指引的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得到了体现. 但对于笔者而言,反思到这一步仍然意犹未尽,因为将这段教学过程与以往的教学过程进行比较,还是发现了其他一些认识,如如果遵循从头到尾的讲授并经过部分习题的训练,学生最后也能掌握这一知识(这就是一开始说本知识不难的一个依据),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是不佳的,到了后面其他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依然要费大把的力气去讲授. 而遵循这一教学思路,并在后面的知识学习中继续坚持,我们会发现,学生上数学课时的积极性提高了,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这也意味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路被打开了,从而一个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也就奠定成功了.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整合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lever Integration of IT and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JI Jieli
(Binjiang Middle School, Zhuji, Zhejiang 311800)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in educational reform, but also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and research. IT used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as been very positive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zes several issues at this stage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IT integr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oning IT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and on this basis proposed IT integration pathways and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Key words IT; junior mathematics; integration; problem
0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踏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分析、加工、存储信息的一种技术,它主要包括信息的管理和信息的利用两方面内容。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对待事物逐渐采用理性认知替代感,在学习中则主要表现为能将一般的原理或者规则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开始形成抽象的思维意识。于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理性思维特点的课程,随着教学的进展和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转变教师的观念、方式,积极促进了新课改理念的深化落实与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同时还可以促进数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现状
初中数学是初中众多课程中的一门主修课程,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从其字面意思来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进行数据处理,几何作图,视频、音频及媒体播放功能等,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应用于数学学科教学中,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规律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优化组合信息技术教育和数学教学中的各要素,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一种形象的表达工具,把信息技术教育与数学课程学习有机结合,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效果。总的来说,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一种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过程,它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并且对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加强学生的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均具有积极作用。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及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初中数学课程能够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不过在优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先考虑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目的是什么,应该具有哪些功能;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从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来看,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类似于粉笔和黑板的辅助手段,通过课程设计和展示工具来为教育教学服务,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有些教师仍然采用由教师主讲,并在大屏幕上播放课件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限制了教师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发挥,难以随机应变,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②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会利用信息技术的声音、影像、图片、动画等把教学课件做得非常花哨,把大量时间用在细节和美化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但是他们却往往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以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就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定位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以彰显数学思维特点为标准,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必须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现代教育提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基准的,因此教师要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教学工具,同时也是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在教学中要充分对其加以利用,提供学习资源,科学建构教学情境。③另外,在融合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充分考虑数学课程的思维特点,这主要是由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理论的概括性以及逻辑展开的缜密性等特点来决定的,再加上,数学知识中包含了各种形式化的语言和数学符号,一些初中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抽象的思维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现抽象的数学公式,揭示思维过程、描述求解流程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快、更深的理解。④
3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途径
3.1 教学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整合旧的教学模式,促生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以充分体现新时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整合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保证学生有足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对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多媒体之间的互动进行有效的安排。其次要更多地加入教学模式的反思和运用方面的内容,例如自我检测模式、合作交流模式以及探索研究模式等,另外,还要结合初中学生的数学任务,进而更好地完善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教学的难度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透彻分析、讲解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⑤
3.2 整合教师的教学观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和管理者,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资源,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在课堂中得到良好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这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深信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潜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要体现在他能否顺利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解题,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和航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几何画板的动态测量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完成动手实践,这对于构建新知识体系,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3.3 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是教学目的性原则,必须要以完成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为目的,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重要意义;二是,大信息量的原则,大量的信息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提高学生的 处理能力;三是,自主学习性原则,现代教育提倡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培养;四是,活动多样性原则,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听故事、做游戏、做实验、上机操练以及搞课题研究等方式丰富教学活动;五是,开放创新性原则,在开放式教学氛围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才具有开放性,并且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升。⑥
3.4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首先,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这节内容的学习中,教材中的素材就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就不能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蜂房中的数学”和“股票成交走势图”等图片和动画课件,展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变化过程,将教材中学生不是很熟悉的知识和情境变得更加直观和具体,学生在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同时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激活。另外,在《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一组生活中呈现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图片的特点,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其次,丰富实践环节。通过数学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例如在《探索勾股定理》这节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制作一个可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最后,利用多媒体动画解决教学难点。初中教学中有一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和记忆,对于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图形为学生解说,例如在《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荡秋千的轨迹引出“曲线、圆心、半径、直径”等,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也具有积极意义。
另外,在数学练习题的解答中,也可以结合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利用计算机自动生成与之相关的课目、题型,并且难度等同,增加练习的智能性,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和探究,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解题技巧。
4 总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项饱含生机且长效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方式,并跟随新课改步伐不断完善教学相关的各方面工作,巧妙将各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工作整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焕发数学工作的活力,使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形象和灵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并促进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转变,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两者的结合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条件以及自身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整合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
注释
① 王红平.浅议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新一代(下半月),2013(12):204-204.
② 杨子力.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8):143-143.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55
初中数学教育是学生应该接受的基础教育,在学生整个受教育阶段以及智力的培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影响。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意识,认识基础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围绕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围绕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顺利开展。那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开展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顺利开展教学的良好保障
数学的教学方法基本有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面对众多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课本教学内容有效的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主要采取传授法进行教学。因为传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讲授知识的最基本的方法,能够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系统的基础知识,并能帮助学生明白教学的重难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模式。此外,演示法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圆、三角形等众多图形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既需要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也需要教师对图形进行恰当的演示。比如说,教师在引入圆的定义的时候,在对定义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演示法进行讲解。教师通过让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画圆,能够让学生切身体验何谓圆,以及如何区别圆与椭圆等不规则的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的理解和认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巧妙的在授课中提出学生未知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说,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巧妙运用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数学教学遵循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生的学习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利用知识的系统性特点对新知识的引导采取多种方式,一方面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学习,深化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学生事先掌握长方形或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分割的基础上采取传统的方式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再慢慢引导学生推导其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不仅加强知识的联合运用,而且对学生培养起知识的拓展应用和迁移应用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因此,对于数学教育来说,教师要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有针对性的去学习。
三、备课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
备课的质量决定着教师上课的水平,良好的备课是完成课堂授课目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认真做好教学备课工作,把备课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初中生注意力保持时间比较长并且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教师无需对课堂纪律等内容进行过多的准备,而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足的准备。初中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较大,对于数学知识有较强的兴趣,此外,初中生对教师的崇拜心理和畏惧心理也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学因素,因此,教师在排除那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后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管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切实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不仅依靠自身的努力程度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细心是计算答题能力中必备的一项要求,可以说,缺乏细心的同学是做不好数学题目的,错题的关键不在于学生没有答题思路和方法而往往是粗心大意导致题目做不对。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细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此外,良好的学习方法离不开学生错题集的整理。学生错题集的整理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数学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大量习题的演练,因此,错题的整理是有效帮助学生进步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必须帮助学生养成整理错题集的好习惯。错题集的整理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体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靠学生自身二靠老师的训练和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切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提高学生答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