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制图的基本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机械制图 CAD 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中职学校中开设的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两门课程是相对独立、分开授课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少弊端,前者注重讲授制图的原理和方法,后者则注重讲授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图形的技巧,熟练程度。两门课程都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绘图、识图能力为目标。因此,如何将这两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新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成了当前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关系
作为“工程界的共同语言”,内容包括《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和基本规定,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组合体、截交线、相贯线的画法以及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等。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Auto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它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化工等行业,是精确地进行机械零件设计,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最佳软件。它能取代手工绘图,利用其强大的绘图功能和编辑修改功能,可以快速、准确、美观地表达出所要画的机械图样,极大的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
《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关系。一方面,机械制图是CAD的基础。CAD绘图不能脱离专业课程的学习而独立进行,必须在全面掌握制图的基本理论、投影规律、表达方法和国家制图标准规定基础上才能应用CAD画出符合要求的机械图。另一方面,CAD是促进制图教学的有效工具。在制图学科中引入CAD,并不是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的思维,而是甩开图板,利用计算机这一先进的现代工具来推动机械制图的教学,大大缩短了以往手工作图占用的大量时间,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理论探索,教师更可以利用轴测图、三维图形变换等功能展示空间形体及空间――平面的转换过程,有利于突出机械制图的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及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更多地见识软件的功能,培养学生对机械CAD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机械制图与CAD》的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
目前大部分教材在内容顺序上的安排几乎相同,但在授课过程中,若按照书本上的章节顺序介绍,有些内容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可适当的调整。几年来,我课程组还在这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立体感,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后续课程,我们先讲轴测图的相关知识,然后再介绍正投影、三视图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三视图时想象不清物体的形状时,可以直观的画出轴测图来辅助思考;三视图介绍后进行简单物体读图,我们称为感性阶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学生的积极性就逐步被调动起来,入门学习就成功了,为后续章节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而对于第一章的制图基本知识介绍穿插在后续课程当中。比如,在投影基础知识介绍后,再介绍图幅、图框、标题栏等国家标准画法;在画三视图时介绍各种线型的画法及规定;学习基本几何体及其尺寸标注时,再详细讲解如何进行尺寸标注,等等。这样,把枯燥的常识性知识有针对性的具体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CAD》课程:
不同教材安排章节内容也不一样,其一:先介绍各种命令,再辅以实例;其二:每一章节举一代表性的样例,以实例引出命令的运用,因为一个图形涉及到多个命令的综合,这样安排教学更有针对性些。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整合:
通过几年的教学观察和总结,《机械制图》和《CAD》这两门课程可以穿插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对原有的教材和教学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现将《机械制图》与《CAD》相关章节的知识点作一对比:
这样,他们的学习内容可以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又熟悉了制图方面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国家标准。
此外,对我们中职生来说,零件图的识读是必需掌握的知识,以后工作中用得多的也是这方面内容,故零件图需要强化。教学时从四方面来进行:(1)标题栏;(2)视图;(3)尺寸;(4)技术要求。在《CAD》中,标题栏有样板文件可以调用;视图可以用《CAD》绘制;尺寸可以结合《CAD》中的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和尺寸标注命令的使用进行讲解;技术要求应结合表面粗糙度的块的属性设置和文字的输入进行讲授。这样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一起,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机械制图与CAD》教学今后的发展
《CAD》极大地丰富了《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改变了《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让《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更具趣味性,是一场制图教学的革命。比如,CAD中三维模型的设计就是制图学中没有的内容,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三面正投影图,由于直观性不强的弱点,将逐渐被三维模型代替。CAD/CAM技术的进步与推广,CAD制图教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U―G、Pro―E、Solidworks等先进的三维绘图软件的应用已经很普遍。只要设计出了三维零件图,与绘图软件相连的加工设备就能直接生产出产品,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近几年内,我国也必将得到普及。我们中职学生将会学到更多、更有用的先进技术与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械制图;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53-02
0 引言
《机械制图》课程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是工科类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与相关专业课程联系密切。培养学生识图和绘图的能力是《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目标,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学生还应加强在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1.1 精讲多练,提高识图、绘图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识图、绘图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的目的所在。识图、绘图贯穿于制图课的始终,对制图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是通对零件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及技术要求等方面的识读表现出来的。教师上课应分析精选教学内容,通过对典型例题精讲,引导学生对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方法。训练学生识图、绘图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零件及装配体的测绘,让学生对零件和视图有更全面的认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测绘零件,然后自己拟定投影方案,选择主视图投射方向和其他视图,最后完成视图投影及其尺寸标注。
1.2 掌握规定画法,应用国家标准 国家根据相关专业特点科学的制定出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统一规范、简洁明了、实用易记并简化了绘图方法,促进了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发展。国家标准的学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课堂上应强化国标的应用意识,注意讲解国标的使用,在平时的作业中要求学生按国家标准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能力。
2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1 对学生语言表达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看图、绘图是机械制图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清楚地进行表达并能和人交流沟通。因而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读画组合体三视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组合体的结构形状,逐步引导学生将组合体形状表达清楚,然后再让学生偿试着自己去完成。
2.2 对学生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不应该把“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只当成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还应渗透于各科教学中。例如在制图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制图综合训练时,把一个班的同学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课题,以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分工、合作最后共同完成作业。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相依赖的目的。
2.3 对学生欣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图的核心是图样,图样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让机械制图课程变得不再枯燥无味、抽象难懂,我们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欣赏,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开始讲授图线时画正确是第一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求线条有质感 “黑、实、亮”。字体和数字要规范书写合乎要求,具有美感。在物体的正等测图的讲授时,利用一些常见的美学规律引导学生,如简洁美、立体美、和谐美、整体美、对称美等,让学生去发现美,从而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学习任务。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树立成功意识 第一节绪论课中要告诉大家在这门课程上所有的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应特别强调制图与以前所学的文化基础课没有太多的关联,鼓励学生多想多练、勤于思考,只要用心都能学会。对学生在课程的进步应大胆鼓励,树立成功意识使他们对学习这门课程更有信心。
作业是每位学生在一堂课后向教师呈献的劳动成果,在作业批改中可以树立学生的成功意识。教室应把每一次作业看成是跟学生的一次对话交流,老师在作业批改上对于全对或基本全对的作业批上“很好!”或“优!”可以让学生在作业中享受到成就感;对于正确率较低的,就找出他画对的地方并写上“很好”,而把他画错的地方拿圆圈圈出来。
3.2 精选练习作业,提升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和广阔性。要培养这种思维品质,首先不能让学生只是陷于茫茫题海之中,而应该让学生在解题时会思考,善于思考。教师在精选练习作业的同时,要善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这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做练习时只要发现学生的想法有闪光点就要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有意识地培养并鼓励其深入思考。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制图练习是有效的对集中思维进行训练,其实就是寻求一个答案。“集中思维是指通过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方法寻求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形式”。研究证明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要培养集中思维,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由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是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
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乐意表现在视图表达方案的选择和确定中。如学习机件的表达方案时,对一个零件让学生选择和确定表达方案,其表达方案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会充分发散。老师将学生的各种表达方案一一罗列,让学生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最理想的方案并相互比较分析优缺点,学生的思维会相对集中。这样在训练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训练了集中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鼓励学生要敢于对教材和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样在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还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意识。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进一步挖掘其潜力,而且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因此制图课的学习不仅是要建立空间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课在职业教育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联系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桥梁;同时它也是一门工具课,好多专业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因此,职高专业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学好《机械制图》这门技术基础课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采用“双基”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性的思维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空间想象能力,使仅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职高学生学好了这门课,也使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强调“双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机械制图》课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生没有扎实的理论为基础,很难学好《机械制图》课,我们的教学也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有创新和突破。学习机械制图课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能用图样正确的表达机件的形状,二是能根据图样正确的想象出机件的形状。不论是读视图还是画视图,一定要掌握基本几何体,点、线、面,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投影特征。
作图常用的方法是形体分析法,因此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征。当看到一些物体的同一部分在两个或三个投影而上的投影时,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与某个基本几何体对应起来,如:圆一长方形一圆柱;圆一三角形一圆锥:三角形―长方形一三棱柱;梯形―两同心圆一圆台等。
作图的另一种方法是线面分析法,因此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掌握点、线、面投影规律,如:线一线一点一投影面的垂直线:直线一直线一斜线一投影面的平行线;面一线一面一投影面的垂直而等。
截交线的投影特征:截交线垂直于圆柱轴线,截交线是圆;截交线平行于圆柱轴线,截交线是长方形;截交线倾斜于圆柱轴线,截交线是椭圆等。此外还有两个直径不一样的圆柱相贯,相贯线向着直径大的轴线凹:两个直径一样的圆柱相贯,相贯线是经过轴线交点的两条相交直线等。
以上这些基础知识,我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如果有部分知识欠缺或没有掌握,那么就不能迅速、准确地表达机件的形状。
2、利用直观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初次接触《机械制图》课的学生往往有一种生涩难懂的感觉,这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课时努力改进、完善教学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利用实物、模型、挂图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视觉较直观的教具进行直观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讲解点的三面投影时,以教室这个实物为三投影面体系,将一个长方形的大纸盒紧贴墙角,以纸盒不靠墙的角为点。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点到投影面的距离和点的三个坐标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坐标在点的那些投影中反映出来。经过这种由平面到空间,再由空间到平面的反复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讲解线面投影时,两支笔可演示各种位置直线,两直线的相对位置。三角板可演示各种位置平面。
动手能力就是制作能力,动手和动脑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动手制作可以使空间思维转化为实际模型或图形。在教学中,我采用切割泡沫塑料或用橡皮泥切制模型的方法,进行截交线和相贯线的讲解以及画视图、补视图、补缺线的练习。
在课堂上运用直观演示教学,可以使图物对照,以“物”代“言”,生动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它直接从实物模型入手,由表及里,从整体到局部,最后了解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表象,建立起具体的“实物”,然后按照投影规律绘制出平面图形。在课堂上适时使用实物、挂图、教具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所讲的问题,对于学生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挥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给出条件及资料不充分的情况下,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法。教学中,教师除讲清重要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外,还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路,讲课要留有“缺口”,为学生自学和进一步探索留有余地。例:制图中的“一题多解”就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已知物体的一个主视图,用组合体的组合方法,从多方位、多角度补出不同俯视图或左视图。
【摘要】机械制图课作为中职校机械、数控类专业主要技术基础课,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创新机械制图课教学进行了探究,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识图、绘图等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58-01
我们知道机械制图课中职学校数控类、机械专业的基础课,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能够直接影响到中职学生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就业。然而由于受学生想象力、观察力、绘画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再加上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缺乏创新,致使中职学生缺乏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创新教学思维和理念,借鉴先进学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中职校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课堂。
一、精心培育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信心
我们知道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基础、专业课。很多中职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就从学长那里对课程有所了解,从而产生畏难发愁心理,直接导致了“这门学科很难学”,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一旦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就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为此就需要我们机械制图课教师要看懂学生心理,“对症下药”调理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要让同学们知晓,作为中职校机械、数控类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就是机械设计和制造专业,如果学不好这一专业课,缺少绘图识图能力,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就业,让他们意识到学好机械制图课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信心是成功的基石。
二、精心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精心去研究、去探索。作为机械制图课教师,要在学生接触机械制图课之初,向学生说明该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用途和课程特点,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授课,以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认为这门专业课充满知识和奥妙,培养他们学习制图的兴趣。
三、精心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态度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必须精心培育学生的学习态度。要让学生时刻牢记机械制图的重要性、科学性和严谨性,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可以列举某些因为马虎大意画错图线、标注尺寸错误等问题而造成的影响工业生产、经济损失、以致发生生命安全事故的实例,进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精神,使其端正学习制图的态度。
四、精心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课的实践性很强学科,传统的教学是照本宣科、满堂灌,显然与新时期学生的好动、好想、求新、求异的特点不相适应。作为机械制图课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里所谓的直观教学是指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的、形象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运用投影规律辨析实物与图形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印记,将学生难于学习理解的一些抽象理论和复杂的空间视图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视觉可见、触觉可感、易于掌握,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给学生多观察一些简单的基本几何体如长方体、三棱柱、圆柱体、圆锥体等视图,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认识,理解视图所对应的空间形体,从而实现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有些结构复杂的部件,可以运用模型作为教具,让学生直观感知,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为简单图形,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加上教师精心的讲解指导,学习难度会大大降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会大大提高。
四、精心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形象思维能力
理论的学习最终需要实践的检验。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机械制图课知识,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图绘图能力,光有理论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识图绘图练习和相关实践活动。学习初始阶段,学生大多存在只会看不会画或者画不标准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从简入难,多做视图与实物之间的转化训练和识图绘图实践训练,以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模型制作实践训练,发挥其主体作用,之后进行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实物和视图间互相转换的方法和要求,锻炼实际应用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五、创新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已经被教师们认同使用,这是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可以发挥声光电的作用,不但能使学生不懂的东西通过慢镜头、多动作让学生看懂,化繁为简,使抽象视图直观化,使静态视图动态化,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多媒体教学,由于是动漫课件设计,播放时配上学生熟知、认同的歌曲足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具体。我们知道“投影理论”是机械制图课核心章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图绘图实际应用能力。然而,由于学生尚未建立起空间概念,学生会感到有难度。这时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派上用场。例如:讲平面与圆锥表面的截交线时,可以运用多媒体生动地演示出平面与圆锥的相对位置不同,与圆锥的截交线有相交的两直线、圆、椭圆、抛物线及双曲线等各种形式。这样一来,就降低了课程的教学难度,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六、教会学生识图、绘图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机械制图;分组教学法;培养;评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06-02
一、前言
在当今时代,信息化、电子化已不再陌生,并广泛用于现代企业,现代制造业也不例外,它集成了信息化和电子化。同时,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基于此,高职院校应着重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在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中引入分组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协调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组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现在的高职学生一般基础都比较薄弱。由于高职的生源,很多学生都来自农村,整体素质相差很大,但他们年龄大多在17到21岁,他们思想比较活跃,是学习专业技能的最佳时机,有一定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现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和分组教学法,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分组教学法应用分析,本次课以识图为例,介绍《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如下。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学会看懂最简单的零件图,再学会看懂中等程度的零件图,最后再学会看懂装配图。
2.以适用为主,够用为度,难度太大,不利于高职学生学习,往往适得其反,
不利于教学,因此在内容上应删除那些不实用、难度又大的章节。
3.将装配图拆开,化为若干个零件,再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负责各自的零件图识图。再把零件图组装成装配图,让全班同学来学习,看看他们之前各自学到的零件图在装配图中起什么作用,以此来强化他们的识图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分组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实施
识图能力是《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学生踏入企业,靠的就是这一本领。识图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形象思维能力在机械制图体系中主要体现为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分析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强弱主要与掌握基础知识的多少、生产实践经验与客观形体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对于一个专业技术毕业生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今后的工作中常常会用到。
1.安排教学情境。事先到工厂拍摄一些加工视频,由于个别技术工人没认真识图或没看懂图而导致零件尺寸超差或报废,然后将这个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知道不认真识图或看不懂图的后果,最后让学生相互讨论:为了避免零件尺寸超差或报废,我们如何识图?
2.确定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确定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性,有针对性,这一环节将布置以下学习任务:①零件图中,各种符号的含义是什么?②零件图中,技术要求中的文字说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③为什么在零件图中,常常要有各种符号和文字说明?④为了加工出合格零件,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些符号和文字说明?
3.分组教学的实施过程。任务布置完后,将学生按基础和学习能力混合搭配分组,一般以5人为一组为宜。每组指派一名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好的一位同学作为组长,其他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面的任务:①利用互联网下载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图(当然其他的减速器也可以,这里以圆柱齿轮减速器为例)及其各组成部分零件图。②利用工具书或互联网初步了解常用零件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③各个小组对零件尺寸标注方法及含义、技术要求的含义进行讨论,并做好笔记。④将圆柱齿轮减速器零件图分配给各个组,各个组对图中尺寸标注、符号及文字说明、技术要求提前预习,不懂部分查阅手册或相关资料,以备上课时用。⑤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自己负责的零件图在装配图中所起的作用。
以上任务完成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学生下载的零件图及装配图用ppt格式展示出来,对每个零件图讲解并提问,强调每个零件图的难点部分,让学生加深印象。指出零件图中关键尺寸及技术要求如果没弄懂将来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后果。
4.分组教学的成果评估。以小组为单位,从每个小组随机抽出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各自介绍自己负责的零件图,包括零件图的形状、尺寸标注、技术要求以及图中符号和文字说明的含义,将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教师对每个同学的汇报进行评定打分,把错误的地方分别记录下来,作为下次课的难点。
四、总结
经过两个月教学实践,最后发现,原来不爱学《机械制图》的学生现在爱学习了,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都得到大大改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分组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同时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当然教师必须也要有足够的专业技能知识,课前备课也要足够的充分,包括音频和视频资料,精心选择适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太难,太难学生学起来吃力,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还发现,通过分组教学,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各小组同学相互竞争,提高了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1]张振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3,(1).
[2]李剑.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现状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6).
[3]沈月英.《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4).
[4]李霞,陈豫,等.《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资讯,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