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别

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别

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品牌经营;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 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因此,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内在而持久的, 品牌经营与品牌战略应成为企业的根本任务。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般竞争力的企业未必要有品牌战略, 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必然是没有品牌战略的企业。

1. 概念的澄清——品牌、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

(1) 品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 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从感性角度看, 品牌是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在视觉、情感、理念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 当你见到IBM 你会联想到“大蓝”或蓝色巨人,见到Mcdonald 会想起快乐。从品牌的定义可以得出品牌的如下特点:

①特定的品牌只和特定的产品或企业联系在一起, 品牌具有排它性。品牌表达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具有相同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消费者有“锁定效应”, 当消费者在同种或同类产品中进行挑选时, 对一种品牌的认同意味着对其它品牌的不认同。

②品牌具有品牌价值。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伍德鲁福曾说:“只要‘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在, 如果有一天, 公司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那么第二天早上, 全世界新闻媒体的头条消息就是各大银行争着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这正是品牌的价值所在。

③品牌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于名称或标记外在所表现的那样, 品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区别于其它产品的标志,一个品牌之所以能吸引消费者,除了它本身的产品质量和产品的一些特点外, 在这个品牌背后更有许许多多的附加价值, 或者叫无形价值。这些无形的价值包括文化、生活方式,还有一些是遗产。这是品牌真正能吸引人的地方。

④品牌塑造需要一个过程。传统认为, 新品牌成为名牌的成功率只有5 %左右, 且需巨额广告费支持。在美国创立一个名牌需要1 亿美元左右,在我国最少需要5000 万元,时间至少3 年以上。

(2) 品牌经营。品牌经营是通过品牌实力的积累, 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 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

品牌经营与产品经营不同, 品牌的生命周期比产品长得多, 产品往往只是相对某个特定的需求时期而言。产品经营主要是保证产品的品质与功能,提供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满意度和价值感; 而品牌经营是一种核心的信念,贯穿于整个企业之中,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所经营的不仅仅是形象,还包括认同, 这种认同反映了品牌的个性, 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因此,品牌经营是企业竞争继单纯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服务竞争之后的高级阶段, 是多种手段的综合。

(3) 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这主要是由核心竞争力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 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②在竞争方式上,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难以模仿和超越。

③从企业未来成长的角度看, 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企业能够从某种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从而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延展过程。相应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 一般都呈现出以生产环节为起点向研发和营销两头延伸的特征。

④核心竞争力具有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 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

⑤核心竞争力是通过积累得到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通过相应要素市场的买卖获得;因此,一旦企业在某项核心竞争力上取得领先地位, 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来。

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品牌;差异化;同质化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差异化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产品、品牌等核心要素的匮乏,必然带来核心竞争力的下降。“核心竞争力”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首次提出的概念,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三个特征:明显的竞争优势;扩展应用的潜力;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他们认为应当以最本质的东西来规定企业的内涵,即“能力”。一个企业之所以具备强势竞争力或竞争优势,是因为具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指能使企业为顾客带来特别利益,使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类独特的技能和技术,通常是指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不可竞争)和不可模仿的独特优势是难以直接比较和难以进行直接计量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企业理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对于企业竞争所具有的独特现实指导意义。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不是企业家而是消费者,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外化为具体的消费者利益,而品牌力正是这种利益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品牌力是指企业的品牌拥有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或在行业内能够保持独树一帜、能够引领企业发展的独特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品牌内在的品质、技术性能和完善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标志就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从而在竞争中优势明显。品牌是区别于其他同类替代品的最重要标志,品牌与产品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品牌差异化(Differentiation)是在产品高度同质化时代,企业寻求市场突破和建立稳固的消费群体的有效途径,是形成品牌个性和产品区隔的重要手段。当今,信息的迅速传播和高科技的发展,都使得产品差异化的难度和成本都越来越大,消费者对产品的识别也越来越困难,去产品差异化已变为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因为科技进步的缘故,使得竞争者之间的筹码都大同小异,产品的差异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抵消掉。”另一方面,产品同质化是劣势企业模仿和追随优势企业的主要经营策略。由于品牌建构需要很大的资本投入和很长的运作周期,并承担很大的风险,这是许多企业在能力上或战略上选择放弃品牌建构的主要动因。由于非品牌经营策略也能找到生存空间,而且投入回收周期短、经营风险小,运作难度不高。所以,容易成为中小企业选择的市场策略,这对优势企业形成了压力和挑战。劣势企业在达到产品与优势企业基本相似或相同的情况下,以低价格为竞争手段冲击搅乱市场,侵消优势企业已有的市场份额,抵消优势企业在质量和整体实力上的竞争优势。因此,追随同质化与去同质化就成为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竞争的焦点。

品牌建构的目的是为了与竞争对手的区别达到更好地被消费者识别和认同。差异化识别是品牌建构的起点,而品牌认同则是差异化识别的归宿。在消费者追求的主体化和个性化的时代,差异化还是形成品牌共感的基础。主体化和个性化是指以消费者的自我意识为轴心,表现消费者的不同个性和风格并达成共感。品牌共感是品牌表现方式与内涵与消费者互动、沟通、分享而形成的情感和意识的共振效应,具体分为知觉共感、理念共感、文化共感等,当然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共感是融为一体的。品牌共感贯穿于品牌建构的各个方面,也正体现了差异化贯穿于品牌运动的始终,差异化与品牌共感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可见,差异化是品牌构建的首要条件。

二、品牌差异化的立足点与动因

尽管有人认为差异化是传统品牌理论的核心,差异化对于现今的品牌建构已经不是那么迫切了,而且品牌传播的差异化也越来越难。但是,不能否认差异化仍然是品牌传播的重要法则。同时,必须考虑品牌差异化如何适用的问题:时机、范围、产品、消费者、竞争对手等。品牌差异化应对应于差异化的市场细分,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特征,制定相应的品牌差异化战略,准确界定品牌的关键差异点。一方面,品牌差异化是着眼于竞争的需求,尽量与竞争对手的品牌保持差异化的距离,形成充分的自身品牌个性和品牌认知空间。把握与竞争对手的品牌差异的区隔空间,是保持品牌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这种区隔空间体现了一个品牌与其他品牌的识别范围,区隔距离越近越容易造成识别的模糊甚至混同,降低品牌的认知效果。另一方面,品牌差异化是着眼于市场成长的需要,为品牌不断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完善企业自身的品牌体系,形成产品线与品牌线的有机结合。同时,品牌差异化也是品牌创新的结果。因为品牌的差异点会被竞争对手模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也会产生品牌的心理疲劳,这两方面的作用将不断消解品牌差异化的强度。为防止已有的品牌的老化,不断为品牌提供新的活力元素和新的内涵,可以通过差异化来实现,企业尤其在子品牌的创造中,能够充分实现其品牌差异化的理想。宝洁公司对于品牌差异化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如果把多品牌策略理解为企业多到工商局注册几个商标,那就大错特错了。宝洁公司经营的多种品牌策略不是把一种产品简单地贴上几种商标,而是追求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包括功能、包装、宣传等诸方面,从而形成每个品牌的鲜明个性,这样,每个品牌都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就不会重叠。”

品牌差异化有不同的差异化类型,包括整体差异化、局部差异化和细分差异化等。每一个品牌都必须寻找到一个有足够差异化力度的差异点和差异化的方向,这是与消费者进行品牌沟通,并使消费者能够进行品牌识别的前提。差异化的力度是指消费者进行识别的差异性阈限的高低或强弱。差异性阈限高,就会造成消费者识别的难度的加大和时间的延长,品牌传播投入的成本相应会提高、风险增加。反之,差异化阈值低,消费者品牌感受性会提高,识别效率增强,品牌传播的成本会降低,传播效果得到提升。对品牌建构而言,寻找一个能够反映品牌价值特性、充分表现品牌个性、差异化阈限低的品牌差异点,是提高品牌传播效果的重要途径。

整体差异化是创造一个市场上独有的、完全不同于竞争对手而且很难被模仿的品牌,如索尼创造的“随身听”品牌,就是一个完全创新的产品品牌。局部差异化是指在同一产品类型或品牌类型中,在某些重要的环节上与竞争对手的品牌有所区别,形成充分的品牌个性,如“农夫山泉”瓶口隐藏型吸管的设计,不仅在功能上方便了消费者,而且在产品个性上独树一帜,形成了鲜明的品牌风格的差异点,有效地区别于竞争对手产品,使这一产品在刚进入市场时就迅速被消费者识别和认同。细分差异化是为了充分地渗透不同的市场,针对细分化的个性需求,设计不同的细分品牌。“以洗衣粉为例,宝洁公司设计了9种品牌的洗衣粉:汰渍、洗好、格尼、达诗、波特、卓夫特、象牙雪、奥克多和时代。宝洁认为,不同的顾客希望从产品中获得不同的利益组合。有些人认为洗涤和漂洗能力最重要;有些人认为使织物柔软最重要;还有人希望洗衣粉具气味有芳、碱性温和的特征。于是就利用洗衣粉的9个细分市场,设计了9种不同的品牌。”

三、品牌差异化的途径与实现方式

品牌差异化有不同的实现途径,并贯穿于品牌的每一个环节中,有产品功能差异化、包装差异化、命名差异化、产品设计差异化、传播差异化、市场定位差异化等。但是,品牌差异化必须有一定的差异化的强度和深度,否则差异化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品牌差异化的强度是通过品牌个性特征来体现的;品牌差异化的深度则是通过品牌传播的持续性来体现的。企业的品牌决策者必须时刻具有敏锐的品牌差异化的意识,这是品牌保持长久活力的根本所在。随着消费需求的越来越个性化和风格化,品牌差异化是企业与消费者进行深度对话并建立品牌忠诚度的途径。但是,品牌差异化不是为差异化而差异化,而是要根据消费者利益点的需求状况和特征,寻求品牌差异化之路。品牌差异化在消费者心里,有一个稳定的结构模式,是从感知层面到理性层面的渐次推进和深化的过程。

扬·罗毕凯认为,品牌独立于产品类别之外,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消费者认知过程中得以发展,在建构一个品牌时,差异化是必须要最先考虑的因素,然后是相关性、尊重,最后是知识。而差异化也是建立“品牌——顾客关系”的重要基础。通过差异化,品牌——顾客关系可以逐步巩固,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层次也逐步完善。品牌的差异化的意义在于:品牌意义的强度(差异化越小,品牌意义越弱),消费者的选择,是品牌本性和潜在市场都是被差异化驱动的。因此,差异化在品牌建构中最重要,差异化定义品牌特性,使该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尤其是在品牌创建的初期,它是形成最初品牌印象和品牌意识的基础,可以说,所有品牌的最初建立都源于差异化。

阿久津聪和石田茂则认为,明确竞争对手是差异化的前提。因为差异化本身就是出于竞争的需要而制定的竞争策略。他们明确地从竞争对手的角度强调品牌差异化的意义,是值得重视的。但是,必须同时明确的是,差异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则是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为了通过品牌来实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必须要拥有与鲜明的差异化相联结的品牌知识。因此,理念的内容,个性的强度,利益所应该强调的部分,属性的量与质等各个方面,对于提炼出能够超越竞争对手的品牌知识是极为重要的。不管在品牌沟通上进行了多少投资,如果没有独特的品牌识别,就无法战胜对手。在竞争战略中,差异化是定位的要素,无法进行差异化的品牌识别就无法统一品牌战略与事业战略。”

差异化其实贯穿于品牌运动的全过程中,不是说最初的品牌差异化确立后,品牌形象就一成不变了,而是在力求保持品牌核心价值、品牌风格、品牌特性的前提下,不断发现、不断挖掘差异化的过程。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通过缜密的调查,寻找到产品的差异。有差异的产品品牌才能达到广泛覆盖产品的各个子市场、争取最大市场份额的目的。没有差异的多品牌反而给企业加大生产、营销、成本,给顾客的心理造成混乱。”

品牌整体统一性和差异性始终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以及如何表现品牌的差异化,则是制定品牌策略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了,因为品牌差异化策略的制定,对于品牌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都至关重要。美国著名品牌可口可乐在百年的发展中,就经历了多次的品牌形象的改变,从标志设计到包装、广告语,甚至是饮料配方都发生过改变,但是基本风格没有变。变的目的就是不断更新差异化,以确保明晰的品牌个性和品牌风格。可口可乐在寻求差异化的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别范文第3篇

“领导者核心能力”研究现状怎样?

“领导者核心能力”作为社会科学与实践的全新概念,真正被研究只有10多年时间。这一研究课题的研究主体——领导者,虽然在企业管理学、政治学和领导科学等多个学科中均有涉及,但关于领导者能力特别是“领导者核心能力”的专门研究均没有对其进行系统论述。因此,针对领导者核心能力进行聚焦研究,是全球范围内的新生事物,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新实践。

首先,从企业管理学看,企业管理学中“企业核心竞争力”与“领导者核心能力”本应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然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主要关注知识、创新为主的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没能触及企业内生性因素和深层次本源问题,即企业领导者因素,因而存在明显缺陷。理由很简单,任何组织离开了领导者的能动作用,一切优势资源就不可能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开发、保护、使用与整合。领导者能力问题不仅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组织核心竞争力生成的关键因素。因此,“领导者核心能力”研究不仅率先将核心能力引入企业核心竞争力领域,而且抓住了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本源,并直指领导者能力建设问题的本质和要害,深刻揭示影响领导决策的共性规律。它不仅对企业竞争力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延伸与拓展,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完善了企业管理学理论。

其次,从领导科学看,按理领导科学应该是最有可能与“领导者核心能力”研究内容产生重叠的学科,但是领导科学,到目前为止主要还是研究领导活动规律及其有效应用。纵观领导科学研究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特质论阶段、行为论阶段和权变论阶段。特质论阶段——主要是对领导主体的研究,关注领导者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行为论阶段——主要是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关注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及其影响;权变论阶段——主要是对领导艺术的研究,关注领导策略及其运用。领导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尚未形成固定的格局,仍处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所以,领导科学和企业管理学一样同样存在缺陷。一方面,第一个阶段虽然研究领导主体,但只强调领导者特质而非领导者共性优势,由于其研究结果不具普遍意义,实际运用价值不大。另一方面,第二和第三个阶段,最大的不足是偏离领导这个主体,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强。而“领导者核心能力”研究主体是“领导者”,分析的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共性特征,直指领导科学本质,正好弥补了领导科学研究的不足。因而,“领导者核心能力”研究,直接推动了领导科学研究进入本质论的新阶段。

最后,从政治学看,政治学以研究政治行为和政治体制为主,但是对政治的主体——政治家,没有专门研究,同样存在缺陷。中外无数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反复证明,“先有卓越领导,后有卓越组织”、“没有最好的体制,只有更好的领导”、“组织的竞争力,核心在领导力”。不难看到如下现象:同样面临经济危机的美国,为什么在胡佛时代和罗斯福时代情形大不相同?为什么具有相似体制的国家其发展速度、发展成就大不相同?答案非常明确,就是政治家因素导致了结果的不同,是政治家的核心能力,对国家发展命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可见,政治学研究,离开了对政治家的研究,同样不能充分揭示政治发展的本质规律。从这个角度看,“领导者核心能力”的研究,是对政治学的丰富和发展。

综上所述,“领导者核心能力”研究不仅是对企业管理学中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延伸完善,而且是对领导科学的丰富发展,还是对政治学的创新发展。这一研究成果实现了管理学、领导科学甚至政治学的有机结合,进而形成了一门既具有综合性、又颇具前沿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新课题。这是一项填补国内外研究空白的创新和探索,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质和浓郁的中国特色。

“领导者核心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何联系?

“领导者核心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度关联,具有因果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rnpetence 0fEnterprises)概念不是中国人创造的,它是“舶来品”,国内有的学者译成“企业核心能力”或“公司核心能力”,专指公司这类营利性组织的竞争优势。正是因为英文译名的混乱,不少人认为二者是一个概念。实际上,国内不少语言专家认为,“Core Competence”翻译成“核心专长”比较恰当、准确。

“企业核心竞争力”,指的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能够使企业、行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现实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比如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企业?ELEVEN,长期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处于盈利水平领先位置,靠的就是“利用卫星通讯系统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分析管理体系”、“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精细化的物流配送体系”等。几大核心资源相互支持、相互补充,造就了一流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形成了贯穿全价值链的、其他对手无法模仿和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没有触及企业核心能力内生性因素和深层次本源问题,即企业领导者因素,存在明显缺陷。因为任何组织离开了领导者能动作用,一切优势资源就失去了有效配置、开发、保护、使用与整合。与之相反,“领导者核心能力”研究,率先将核心能力研究探索由组织层面拓展到领导者个体层面,而且认为核心能力概念放在个体身上比放在组织身上更为贴切,更能体现能力本身的能动性特征。

可见,“领导者核心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联系在于:二者深度关联,具有因果关系。先有领导者核心能力,后有组织核心竞争力。领导者核心能力在组织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既发挥着合理配置资源、整合内外应力、激发创新动力、实现效益倍增作用,又能为组织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形成提供发展导向、精神动力和激励约束。换句话说,没有领导者核心能力,其所在的组织核心竞争力等于缺失了灵魂。区别在于:核心能力是一种内在的、无形的、本源性存在,而竞争力是一种外在的、有形的、表象性存在。

必须看到,一个组织或国家凭借领导团队自身的核心能力,可以创造独特的价值和持续竞争优势。如果领导团队没有核心能力,就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各种资源的基本价值就会降低甚至失效。但是这一判断不能绝对化理解,绝不能说这个组织或国家只要领导团队具备了核心能力,就必然拥有核心竞争力,“豪华阵容≠卓越绩效”,有时会发现一些很有竞争力的组织或国家,领导团队核心能力并不强。比如在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南方的李将军曾一度击败林肯领导的阵容强大的北军。尽管当时南方李将军手下从杰克逊数起,几乎没有一位将领不是浑身大小毛病,团队成员的整体本领并不强,而林肯选用的是在他看来“没有重大缺点”的将领,拥有人力物力的绝对优势。但在1861-1864年,北军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主要原因就在于南军的李将军善于发现、整合每个人的长处,使整体团队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尽管整体团队核心能力不强,但在那段时期,仍击败了林肯麾下核心能力较强的团队。直至林肯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重新调整用人策略,才重拾胜局。

此外,必须看到影响核心竞争力生成的关键因素从来都是多维的。当竞争环境不够公平或者有些竞争者采取不正当手段的时候,领导团队核心能力作用发挥也将受到限制。同理,领导者核心能力是一种深层次综合能力,领导者拥有核心能力可能创造突出的业绩,但有业绩的领导者未必拥有核心能力,因为“撞大运”者也大有人在。《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这段话,非常精准地道出了除了和领导力相关的“道”、“将”、“法”之外,决定成败的还有“天”和“地”两大外在要素。

“核心能力”与“基本能力”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所谓“基本能力”,也叫“一般能力”或“必备能力”,是指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掌握的能力。人的基本能力一般包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归纳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根据我国领导者肩负的使命和职责特点,领导者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驾驭能力、应变能力、用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理财能力、筹划能力、包容能力、沟通能力、感召能力等。

领导者核心能力是通过对领导者基本能力进行凝练、整合、提升而来,尽管其从生成难易程度、层次高度、作用大小,与基本能力具有极大差异,但二者之间紧密相连。基本能力只能满足领导者基本履职需要,可以作为组织的“管理者”进行计划、组织和配置资源、控制并解决问题,其目的是建立秩序;核心能力作为能力层级的最高层次,具有独特指向性,作用力和影响力比基本能力更高、更大、更强、更优,能够满足高标准履职需要,可以作为组织的“领导者”确定方向、整合资源、激励和鼓励组织成员,其目的是产生变革。正确把握二者相互关系,对于完善和健全核心能力理论体系、科学推进核心能力考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基础与升华”关系。领导者核心能力是从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整合、凝练、提升而来,因而领导者必须首先积累基本能力,不断提升基本能力,否则,领导者核心能力就难以形成。同时,不断积累的过程不是把基本能力简单叠加,而是要经过不断整合与融会升华的长期过程。如果不在基本能力基础上进行不断累积、拓展和升华,就不可能真正形成核心能力。反之,核心能力是基本能力发展升华的结果,又促进和带动了基本能力的提升。柳传志有着自己认定的人才培养方法,即缝鞋垫理论。他认为,“培养一个领导者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的道理,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长裤、衬衣,最后才是做西装。不能拔苗助长,操之过急”。联想接班人杨元庆就是在“缝鞋垫”时被发现——1988年从推销员做起,两年后成长为当时一个不太重要的业务部门的经理。做业务经理的时候,他利用与美国惠普公司的业务合作机会,潜心学习惠普公司的管理,不仅使部门营业额快速增长,还带出一支十分优秀的队伍,因此被调到联想最重要的微机事业部做总经理,开始了自己的“做衬衫”生涯。之后,他继续使联想电脑市场份额在两年间获得大的飞跃,也再次被委以重任。就这样,杨元庆的基础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累积、升华为核心能力,最终登上联想集团总裁的位置,正式出师“做西装”,从而脱颖而出,成为联想集团的接班人。

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途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邮政企业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如何不断寻找企业生存发展道路,如何不断提升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邮政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它是一种集合的能力。其内涵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不可分离性、不可交易性。

二、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对于邮政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就是邮政企业多方面技能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企业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合力。总的来说,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邮政的品牌优势和全程全网实物传递能力。以下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对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 价值性:百年邮政通过统一形象、名称、术语、标识符号等手段,树立了邮政品牌,通过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实现了社会化的服务监督机制,实现邮政品牌的最大价值化。同时,邮政网络实现了全程全网的实物信息传递,保证了公民的通信权利,这些都是邮政企业的价值所在。

(二) 独特性:邮政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实物信息的传递能力是其独有的传递能力,这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事实物信息传递的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是邮政有别于一般运输类企业的独特能力。同时,邮政信息网络、金融网络的建设,使邮政的实物信息传递过程增加了信息交流和资金结算功能。因此,也构成了邮政的独特优势。

(三) 延展性:邮政的本质是通信,是传递以实物为载体的通信服务业,邮政企业在完成通信的过程中培育起了其核心竞争力——全程全网的实物传递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邮政也从传递实物延伸出其他业务,邮政业务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外延也不断扩大,信函业务由以个人书信为主转变为商业信函为主;包件业务也由居民小包裹转变为大量的商品包裹,进而向现代物流领域市场冲击;金融业务由传统的存、取、汇业务也逐步发展成为集金融、理财、基金、信贷为一体的商业银行。这些都是邮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邮政企业正在形成一个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全方位、多层次的经营服务体系。

(四) 不可分离性:邮政的品牌和邮政的网络一样,具有不可分离性。邮政网络遍及全国,规模庞大,全程全网、联合作业,是一个统一指挥调度的复杂而规范有序的邮件传递网。邮政的传递网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培育起来的,是一种整合而成的能力,具有不可分离性。

(五) 不可交易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盟获得资产或业务扩张,但是核心竞争力只能在内部培育。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经营中形成的邮政独特的优势,只有在自身的努力下才能不断的提升。

三、 邮政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 提升整合资源的能力:遍布城乡的邮政局所和连接全国各地的实物传递网是邮政企业独具特色的资源,也是百年邮政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邮政企业虽已参与到市场化的竞争中,但仍承担着普遍服务的义务,因为受成本和业务量规模的限制,目前邮政的网络还不能完全适应邮政大发展的需要,邮政网络的这一核心竞争优势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出竞争优势。因此,加强全程全网建设,提高网络运行质量,是提高邮政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是要树立全程全网的大局观念。一切从全局出发,做到每一个环节对下一个环节负责,严格执行质量和时限标准,安全、准确的的完成最后一公里,使客户不断增强使用邮政业务的信心。

二是优化网络流程。对网络运行的各环节精确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流程,使其更加快捷方便、运行高效。

三是制定科学的核算系统。做好网运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实行网络共享、共维,使得网络稳定健康发展。

(二) 提升邮政的品牌。品牌竞争力是邮政企业拥有的,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或在行业内能够保持独树一帜、能够引领邮政企业发展的独特能力。品牌竞争力是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邮政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一是建立专门的品牌建设机构。邮政企业应树立前瞻性的眼光,用品牌管理来统领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要对企业品牌的定位、核心价值选择、形象塑造、传遍等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加大对自身优势的宣传力度,除了利用户外、电视、网络媒体等手段做好形象宣传工作外,还可利用投递员和营销员做好上门宣传,利用邮政信箱、车辆等自有资产做好宣传工作。邮政企业在提供快捷、个性化服务的同时,通过宣传工作要使邮政品牌具有更加广泛而不可替代的公益性和归属感。

(三) 改善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服务是实现邮政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要通过不断改善用邮环境,增强服务理念,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产品,通过产品的差异性,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从而提高客户对邮政的忠诚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邮政企业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要充分利用好“百年邮政”的品牌优势和“三流合一”的网络优势,更多的还要从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和培育人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使得邮政核心竞争力和邮政未来差异化的竞争战略相匹配,也为邮政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创军 发挥邮政核心竞争力 壮大邮政核心业务[J].邮电经济,2004,(4)

[2]郑木昌 浅论以文化战略提升邮政核心竞争力[J].邮政研究,2007,,2(5)

[3]陈玉冬 中国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刍议[J].邮政研究,2003,19(1)

[4]李福海 战略管理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2004

方统法 论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23(7)

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 品牌 品牌经营 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因此,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内在而持久的,品牌经营与品牌战略应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竞争力的企业未必要有品牌战略,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必然是没有品牌战略的企业。

1 概念的澄清――品牌、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

1.1品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从感性角度看,品牌是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在视觉、情感、理念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当你见到IBM你会联想到“大蓝”或蓝色巨人。

从品牌的定义可以得出品牌的如下特点:①特定的品牌只和特定的产品或企业联系在一起,品牌具有排它性;②品牌具有品牌价值;③品牌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一个品牌之所以能吸引消费者,除了它本身的产品质量和产品的一些特点外,在这个品牌背后更有许许多多的附加价值,或者叫无形价值。这些无形的价值包括文化、生活方式,还有一些是历史遗产;④品牌塑造需要一个过程。

1.2品牌经营。品牌经营是通过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

品牌经营与产品经营不同,品牌的生命周期比产品长得多,产品往往只是相对某个特定的需求时期而言。产品经营主要是保证产品的品质与功能,提供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满意度和价值感;而品牌经营是一种核心的信念,贯穿于整个企业之中,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所经营的不仅仅是形象,还包括认同,这种认同反映了品牌的个性,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因此,品牌经营是企业竞争继单纯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服务竞争之后的高级阶段,是多种手段的综合。

1.3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这主要是由核心竞争力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②在竞争方式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难以模仿和超越;③从企业未来成长的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企业能够从某种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从而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力一核心技术一核心产品一最终产品”的延展过程。相应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一般都呈现出以生产环节为起点向研发和营销两头延伸的特征;④核心竞争力具有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⑤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习积累得到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通过相应要素市场的买卖获得;因此,一旦企业在某项核心竞争力上取得领先地位,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来;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动态调整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管理不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会贬值成一般能力甚至流失;因此,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的保护、调整和创新。

2 两者的关系――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必须同时进行,过程基本重合,彼此难分。

2.1从过程上看,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保持品牌的信誉是非常艰难的。

2.2从在手段上看,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必须重视产品研发与营销。创造一个品牌,首先必须明白品牌自身的核心能力究竟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哪个环节,依靠这种核心能力,才能创造有持久竞争力的品牌。而在这些环节中,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同样重视产品的研发与营销环节。

2.3从影响范围上看,二者都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对核心竞争力来说,它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许多不同单位和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而品牌经营也不仅仅是广告的运作,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核心技术的整体策划,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必须要通过管理制度、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品牌价值。

2.4从实质上看,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品牌经营的目的与归宿。毋庸置疑,品牌经营需要企业综合实力作后盾,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说企业综合实力是品牌这幢大楼的地基,核心竞争力就是其支柱。而良好的品牌反过来又作用于企业,带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良好的品牌往往给消费者优质产品的印象,而品牌树立起来后,如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则会影响消费者对这种品牌的忠诚度。因而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各个环节的改进与创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从而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3 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品牌经营的误区

在经营观念上,缺乏对品牌内涵的深刻理解;在品牌经营方式上,对品牌推广形式偏颇而又单一,除了广告,还是广告;在品牌维护上,偏重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发展。

上述问题,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将品牌战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代表的长期的、综合的、有特色的企业优势结合起来。品牌定位不准确,就是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不清,找不到企业能做好、市场也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忽视产品质量,就是将品牌经营看成单纯的营销,看不到品牌背后体现出的企业综合实力。

4 树立我国企业品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从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必须具备战略意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在打造企业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这对企业是根本性的;同时,要有品牌战略的制度安排。一个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不可能谈得上实施品牌战略;要把品牌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夯实信用基础;要找好着力点,因企业而宜。但有两点须注意,即企业的研究力和企业的服务力;这是企业发展的理性和应有的形象,否则,企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具体可以从如下着手:

4.1转变经营观念,树立名牌意识。企业要真正意识到品牌代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最终靠核心竞争力来维持。

4.2重点突破,合理创新,打造我国企业品牌。品牌的树立以核心竞争力为支撑,要靠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完成。核心竞争力反映在企业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环节。我国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条件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面出击,而应该集中自身优势,如完善的销售网络、对国情的深刻了解等,集中加大对优势环节的投入,以创新来保持与发展核心竞争力,进而为品牌经营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