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市场经济;水利经济;发展;改革
1市场经济的概念
我们常常将市场经济称之为是自由企业经济或者称之为自由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属于一种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的服务和产品的生产以及对于相应的销售环节完全是根据市场之中的自由价格机制的引导,其并不会像计划经济那样一切都是归由国家来进行引导。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之中并不存在中央协调的体制,中央协调也不会在其中发挥指引运作的作用。但事实上,市场经济在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供给的过程中会与市场需求产生一个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通过这样来实现自我组织的效果和目的。
2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作为一种交易和交换的场所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而市场经济并不是伴随着市场的出现而出现,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慢慢的延边出来。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市场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属于自由市场经济,而第二个阶段则是属于现代市场经济。在第二个阶段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干预的影响。自由市场经济主要是通过市场自身所具有的力量或者规律来对市场的经济进行一定的调控,这样的经济体系出现的时间相比起来要造出很多,在这个阶段中国家并不会对市场经济进行任何的干预,而是会对它采取一种放任的政策,这个阶段的市场经济运行具有一定的自由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无组织性与无计划性。自由市场经济虽然取得一些相对较好的经济效果,但是同时也会伴随一些较为不利的影响,这个阶段的生产会出现过剩的问题,然后逐渐的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并且最终会导致经济出现萧条。这些情况的发生就需要人们对这种市场经济体系进行改变,由此国家就会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有效的干预政策,而这也就来到了现代市场经济的这个阶段。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会以发达的生产力作为基础,我国直到20世纪才开始出现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无论是从制度的层面还是从运行的层面来看,现代市场经济的完善性比自由市场经济都要强出很多。比如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机制较之自由市场经济体系要更加健全,所采用的调控手段相比起来也更加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较上一个阶段也更加完备等。现代市场经济属于自然选择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通过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将市场中的一些缺点与不足成功的弥补,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市场经济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对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市场经济的特征
3.1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特点在整个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作为主体存在可以通过自主性的调节来使自身获得更高的利益,并且可以起到平衡资源的效果,进而来使经济得到更好的进步。3.2在市场经济体制之种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竞争性以及统一性市场属于一个从事交易的活动场所,在市场之中所存在的三个重要因素包括价格、竞争、供给与需求。这几个因素之中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和联系,其充分的反映出了市场所具有的作用。3.3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宏观调控的功能在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宏观调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现代经济的背景之下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必须性,通过宏观调控能够保障发展更加稳定和快速,并且也保证市场经济的活动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4水利体制中的相关问题
4.1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司法不一水利产业的工作所涉及到的负责部门相对较多,对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并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而且个个部门之间的职责也缺少较为具体的说明,一旦有问题发生,很难找到具体负责的部门,更是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也就影响到了相关问题解决的合理性与高效性。在司法的层面上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需要找不同的部门进行解决,并且所有违法事件负责的部门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由此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执法司法的统一。4.2性质不纯我们可以将现代的水利产业笼统的分成三大类型:有偿服务型、生产经营型以及社会公益型。在生产经营型的水利产业之中需要具有现代的经营模式。而在生产经营型的水利产业之中在将水利经济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还要结合市场的规律来进行发展,并且对于投入与效益还要进行一定的计算,在一定条件之下投入与收益之间才可以实现相互的转化。在社会公益型的水利产业之中则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点,但是其正常运转的过程中又不完全属于公益事业。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很难对水利产业做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划分。4.3投资力度不够在水利产业发展过程中极为容易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常常会有经费不足和技术落后以及工程设施发生老化的问题出现,由于水利部门所具有的公益性特点,水利产业部门所能得到的经济收益也相对有限,一些情况下企业内部员工的工资甚至都难以得到保证。其次,以往必然会造成水利产业部门内部的人才流失以及职工队伍缩小的问题,由此也就必然会影响到水利产业工作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新古典经济学 政府干预
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这两个经济学古老却重要的命题贯穿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始终,两种看似对立的基本经济思想及相应政策主张贯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新古典经济学沿着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论证市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边际分析方法和均衡价格理论论证了自由竞争的和谐经济市场图景自动实现人们所预期的均衡,无需任何政府干预。但新古典经济学为描述市场经济有效性提供基础的诸多假设条件无法由市场个人实现,只有求助政府力量,需要政府根据市场经济原则不断调整和纠正偏离市场规则的行为,如外部经济、垄断等。不过新古典经济学派把政府干预限制在较窄的范围内。
一、古典经济学的政府干预思想回顾
15-18世纪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盛行重商主义思想,重商主义强调政府在国家经济活动中的绝对重要作用,主张国家应大规模地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les,1588-1679)在其关于国家理论的专著《维利坦》中提出通过社会契约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组成了国家,国家是自然秩序的守护者,国家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力;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在《政府论》中提出了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和政府干预的限度;孟德维尔(BernardMandeville,1670-1733)在《蜜蜂寓言》中的主要观点是政府干预在个人自利行为中有促进公共利益的作用;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提出自由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概念,认为自由竞争使自利的个人由自利实现了公共利益,但在考察自由市场有效运行的条件时,斯密强调政府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在“看不见的手”支配的社会经济景象后面,政府成为“守夜人”,政府应该象个守夜人那样防止外来暴行和侵略并维持公共治安,但斯密主张政府应当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事务,政府只需要提供诸如法律和秩序的最低限度的职能,没必要干预具体的经济活动。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一些“赶超”国家里,如美国汉密尔顿、德国李斯特等人提出了政府应该干预经济的主张,提出政府干预在一国经济实力上升和向工业化转变时期是有必要的。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从哲学、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明确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一般逻辑,详细论证了政府职能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并同样细化了“政府干预”的范围。
二、新古典经济学与政府干预
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基本上是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观察阐述经济学道理,没有严密的分析工具,无力解决一些纯理论问题,也解释不了工业革命后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呼唤超越经验研究的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由杰文斯(WilliamStanley Jevons,1835-1882)、门格尔(Karl Menger,1840-1921)、瓦尔拉斯(Made Espsit Leon Walras,1834-1910)开创,经由埃得沃斯(FranneisYsidroEdgeworth,1845-1926)、维克塞尔(Johan Gustav Wieksell,1835-1882)、
帕累托(Vilfreds Pareto,1835-1882)等人发展和完善,最后由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35-1882)集大成,形成新古典经济学。
(一)自由市场经济实现自动均衡的条件
1.自由竞争市场经济自动实现均衡
新古典经济学沿着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探索出的一揽子分析工具给斯密“看不见的手”提供了精致的微观基础和实证分析,其理论核心是论证市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杰文斯、瓦尔拉斯等人试图用边际分析方法解决在自由市场条件下的价格决定问题。马歇尔通过完善边际效用理论提出了均衡价格理论,按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由某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相等时决定的均衡价格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消费者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消费决策、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生产决策,形成一幅自由竞争的和谐经济市场图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自动实现人们所预期的均衡,无需任何政府干预。
把马歇尔的某一市场或某一价格局部均衡扩展到整个经济中所有市场或所有价格形成的均衡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同其它各种商品的价格联系着决定下来,当一切商品的价格恰好达到它们的供给和需求全部相等时,形成市场的一般均衡,得到一个自由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自动运行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结果,依然不需要任何政府干预。
无论在马歇尔的局部均衡还是在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中,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自动实现市场均衡,实现资源配置最优,任何政府干预都是对自由竞争经济的破坏,破坏了它的均衡。
新古典派经济学家视国家为“Leviathan”(意指一种难以控制的怪兽),希望最大限度地制约政府的作用范围,政府应起作用的领域必是非起作用不可的领域,政府若不在这些领域发挥作用,整个市场经济就无法运转,这些领域涵盖:①维护和;②制定和实施法律,维持社会基本秩序;③界定产权;④监督合同的执行;⑤维系本国货币价值。这五种功能之外的事应交由市场自行调节,用不着政府来操心。
2.马歇尔局部均衡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实现均衡的条件
局部和一般均衡分析都建立在许多假设条件之上,这些条件如下:(1)经济中所有当事人都遵循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原则;(2)经济是完全竞争或自由竞争的;(3)市场信息完全;(4)无数的买主和卖主使所有经济当事人都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5)所有经济资源都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均衡分析的严格条件在现实社会中是根本不能成立的,按此假设条件建立起来的市场必定存在某些缺陷,需要非市场的力量主要是政府的力量来加以纠正。如果没有政府的存在,这种自由竞争的经济显然不可能存在,如果没有政府对经济的适当干预以不断修正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自由竞争的经济不可能维持下去。上述假设条件的严格性提供了政府干预经济
的基本原因。
(二)新古典经济学承认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新古典经济学为描述市场经济有效性提供基础的诸多假设条件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人们要努力达到的理想目标,该目标个人无法实现,只有求助政府力量,新古典经济学在此给政府留出了空间,需要政府根据市场经济原则不断调整和纠正偏离市场规则的行为。实际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偏离完全竞争的现象如外部经济、垄断等迫使新古典经济学家认识到市场存在的问题,不得不接受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马歇尔提出的外部经济、庇古提出的外部不经济揭示出私人边际经济福利偏离社会边际经济福利、私人边际成本偏离社会边际成本,而自由市场中的个体厂商或个人按私人边际收益与私人边际成本来决定生产或消费,使结果偏离最佳的社会结果,完全竞争的均衡不是帕累托最优,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政策如补贴或征税干预经济,使得私人按社会边际福利与社会边际成本来定出最优的社会资源配置。
马歇尔认为垄断者为获取垄断利润的行为引起价升量减、消费者剩余减少、社会福利无谓损失,显然垄断妨碍自由竞争,唯有政府出面禁止任何导致不正当竞争的垄断行为。张伯伦(Edward Hasngs Chamberlin,1899-1967)提出的垄断竞争理论和罗宾逊夫人(Mrs Joan Robinson,1903-1983)提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均认为现实经济常处于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但同样造成价升量减等结果,市场不能出清,政府有必要干预经济,刺激经济的增长。
一、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各国的会计准则首先是根据本国的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特点,为了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因而各国会计准则的目标,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以及会计术语及其含义等都会存在大小各异的差别:另一方面二战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等更加迅猛发展,国际融资活动日益频繁,国际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地区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经营的会计师事务所相继出现并逐渐增多,国与国之间会计准则的巨大差异已日益成为国际资本合理流动和国际资源有效配置的障碍。因此,必须对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可能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性学科。正是由于会计有很强的技术性,使会计拥有天然的国际化的本性。比如,奠定了会计学之基础的复式记帐法,被诗人歌德赞誉为“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它自从意大利诞生以来,即不胫而走,风靡全球,为世界各国共同采用;作为复式记帐法基础的会计恒等式则是各国共同遵守的信条;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如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等,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否认;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实现原则、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也都是世界各国普通接受和认可的原则,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会计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可以为所有国家所采用。
2.经济运行方式的趋同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提供了可能性。,世界各国大多采用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的会计准则并无根本性的差别,因为:(1)尽管市场经济具有各种不同的模式,如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调节型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但是它们的共性远大于个性,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采用公有制经济占主导以外,其他市场经济体制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实现形式,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各种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区别还主要体现在政府——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传导机制的差别上,各种市场经济模式中企业均主要采取独资、合伙、公司制三种组织形式,其中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在三种企业组织形式中占居主流地位,公司制企业在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遵循着近乎共同的,这为财务会计采用相同或相近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2)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经济全球化是它的发展趋势,这又为作为国际商业语言和财务语言的会计采用相同或相近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提出了客观要求。
3.各国政府和组织日益认识到开展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对促进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地参与国际性会计官方组织和民间组织开展的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活动;在制定和修订本国会计准则时,充分地借鉴和采用国际通用的会计惯例。这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4.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提供了宽松的国际环境。
5.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的交流日趋频繁,各民族交往日渐增多,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创造了外部环境。
6.国际性和地区性经济、政治组织的增多,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作用的不断加强,一系列国际性和地区性会计专业团体(如IFAC、ICCAP、IASC、ICAC、AISG、IAA、CAPA、UFA等)、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专家工作组、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特设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等的成立,以及他们所从事的艰苦而富有成效的工作,都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创造了条件。
二、会计准则的各国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建立在会计准则的各国差异之上的,因为有差异方有协调之必要。寻找到有效的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途径、方式和方法,首先必须正视准则的各国差异,然后找出差异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并分清楚差异的不同性质,比如,哪些差异是既符合本国国情又不阻碍国际经济交流应当保留的,哪些差异是阻碍国际经济交流没有必要保留的;哪些差异是近期可以协调的,哪些差异的协调尚需较长的过程;哪些差异的协调是迫切的,哪些差异的协调是可以暂缓的:等等。尽管会计本身具有国际化的本性,但是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环境因素各异使得各国的会计准则呈现出形形的差别。世界上没有两个会计环境完全相同的国家,也就没有两个会计准则完全相同的国家。
——由于经济体制不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方式和力度不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不同,不同国家的会计目标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如法国实行计划指导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广泛的调节、干预和计划,企业国有化成份占很大比重,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这种经济体制环境决定了法国会计准则的目标侧重于满足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并注重保护和满足债权人的要求;而美国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代表,私有制企业占绝对优势,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在数量上占少数,却在各类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中占87%,证券市场极为发达,这种经济体制环境决定了美国会计准则的目标主要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其中尤其注重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利益。
——由于法系的差异以及政府在制定会计准则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使国与国之间会计准则有所不同。如采用英美法系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美国,由民间会计职业团体制定成典的会计准则:而属于大陆法系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其会计准则采用法的形式,由国家制定,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与权威性。
——由于会计目标的差别和传统习惯的,各国财务报表的构成有显著的差异。如美国是面向投资者的财务报告体系,除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留存收益表外,还包括与财务会计目标相关的现金流量表、全面收益表等;而法国除一般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资金表外,还有引人注目的社会报告,体现了法国会计面向政府、面向社会的特点。
——财务报表的格式不同。如法国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与美国和日本不同,其排列方式正好与美国相反,在资产方以无形资产为第一项,依次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和递延项目,在权益方则将所有者权益排在上半部分,负债排在下半部分;表述方式也不同,所有资产项目分别按总额和折旧额表示,净值单独为一栏。法国的损益表与英美相比特别强调财务费用,根据欧共体第4号指令的要求,损益表项目分为:(1)营业收入和费用;(2)财务收入和费用;(3)非常性项目;(4)税金。法国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分类与美、日等国相比也很独特:如把长期投资作为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把对关联公司的贷款和其他贷款作为长期投资项目的;在负债方面,不作长短期划分,而是按负债的性质分类,把所有借款归为一类(债务),把应付帐款等归为一类(负债),把各种债权人又归为一类。财务报表的格式与排列方式除与会计目标有关外,很大程度上受传统习惯的影响。
——经济结构的巨大差别将导致国家间会计准则的显著差别。例如,新加坡由于其人力资源缺乏,特别强调企业注意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及浪费情况,所以尤其重视增值表的作用:巴布亚新几内亚把种植园作为一种重要的经营方式,所以特别制定了种植园会计准则。
——为和各国不同的会计目标、经济政策等相配合,各国采用的具体会计方法的差别也是比较大的。乔伊一巴维布1982年对澳、加、法、德、日、荷、瑞典、瑞士、英、美10个发达国家的32种会计方法进行调查(乔伊。米勒:《国际会计》)的结果表明,完全一致的会计方法不超过6种,尚不到60%,各国的差异集中表现在合并报表、外币折算、长期投资、商誉、通货膨胀会计、盈余公积等上面(注:详见弗雷德里克D.S.乔伊、格哈特C.米勒:《国际会计》,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另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IAS为参照系对其成员国(40个国家的回复)的会计准则进行的调查表明,各国会计方法的差异是显著的(注:详见王德升、白肇鲁、阎金锷主编:《国际会计》,审计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页。)。
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用来满足一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潮流。会计准则的各国差异和国际协调两者并存、协调发展,是尊重实事、切实可行的选择。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逐步加强,国家之间经济差距缩小,经济运行方式趋同,国家之间准则的共性将会越来越多,国家差异将会逐步缩小,但是,只要国家存在,各国的会计环境有别,会计准则的国家差别就必定存在。“求大同,存小异”,将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三、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对会计准则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会计准则国家差异的论证,可以归纳出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基本原则。
1.国家差异与国际协调相结合
会计准则首先是为了满足一国、经济的需要建立的,而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特的社会环境特点,因而各国会计准则之间呈现出某些差异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当今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会计准则的各国差异又对世界经济交往带来了不利和障碍,因而才有减少差异、增进可比性和一致性的国际需要。会计准则的国家差异和国际协调理应结合起来,不能因为强调国际协调而试图消除必要的国家差异,也不能以会计准则的国家差异为由阻碍国际协调。
2.
与第一条原则相对应,我们在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中遵循的第二条原则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经济差距的缩小,经济运行方式的趋同,会计准则的国家差异将会越来越小,会计准则的共同性因素将会越来越多。但是只要“国家”这种形式存在,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存在,、文化习俗等社会环境因素有别,会计准则的国家差异就一定存在。总的趋势应该是旧的差异被不断地协调,而新的差异可能又不断产生,当然最终差异会越来越小。
3.地区协调优先
相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协调,地区协调所面临的矛盾和协调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较少;地区性经济组织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共同目标为基础,地区协调的愿望比国际协调的愿望更强烈;利用地区性政治经济组织的权威性和内部政治经济利益的一致性,推行会计准则的协调活动,其可能性比国际性协调大得多;与此同时,由于地区协调在地区范围内缩小了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为世界范围内的会计准则协调打下了基础。在这一方面,欧盟是典型的一例。
4.部分国际性业务优先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首先来自世界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需要。部分国际性业务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要求尤为迫切。例如,当国际资本市场中心的法兰克福或苏黎世的银行家们接到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十几个公司的贷款申请时,会同时收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财务报表,这对他们资本市场的决策会带来很大的困惑。同样地,当A国的上市公司要进入B国的证券市场,也会因财务报表表达方式的不同,给潜在的股票购买者带来决策上的困难。再如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往往遍布世界各地,各母、子公司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编制的各式会计报表,为跨国公司合并报表的编制和经营决策的制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尚未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对向国际机构申请贷款的公司和在国外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可由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出面规定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对跨国公司,可考虑先采用国内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两套准则编制会计报表的做法。
5.增强协调方式、方法的可行性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方式和方法应具有可行性。比如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推行,不单是会计技术,本质上是国际利益关系的调整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制定并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显然多以美、英会计准则为蓝本,使许多非英美会计模式国家难以接受。因此,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时,首先要充分把握协调范围内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情况及其成因,然后在平等的基础上认真讨论,以使所制定的准则尽可能地反映各国的要求,增强国际会计准则的可行性。从1987年开始,证券管理机关国际组织(IOSCO)从搞活国际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合作、积级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为使国际会计准则为国际资本市场所承认,证券管理机关国际组织会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致力于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已有的国际会计准则中可任意选择的准则适当删除,二是改进现有的准则。通过IOSCO的支持和认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方面已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6.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不断地缓解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它牵扯面广,难度极大,想一劳永逸,只能事与愿违。协调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由点到面、由易到难、不断积累,逐步展开。协调的过程,还应是根据世界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和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需要,有的放矢,因势利导。
四、关于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一个新观点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侧重于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原则和方法;国际会计准则在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方面发挥了并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应看到国际会计准则在各国实际推行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现行国际会计准则主要以英美会计准则为蓝本,非英美会计模式的国家难以接受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未能很好地迎合和满足各国关于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实际需要。具体的会计确认、计量的方法往往与一国的会计目标、经济环境,尤其经济政策相联系硬性推行统一的难度很大,但这并不否认国际会计准则的确认和计量方法给予各国会计准则的示范效应,以及在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我认为,给国际经济交流造成障碍的,首先不是会计确认、计量方法的不同;即使一国的会计准则不是也允许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吗?首要的障碍在于:会计基本概念、概念的分类、财务报表的格式、报表项目的含义等差别太大,限于篇幅本文将实证过程省略。鉴于财务报表的格式、报表项目含义等的差别给国际经济交流造成障碍的现状,笔者建议:致力于国际会计协调的政府间组织和民间组织,应协力进行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统一的推广工作;出几套基本财务报表的格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我认为,推广统一的会计基本术语和财务报表格式,比推广统一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因为,改变会计术语和财务报表格式,一般与各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利益并不抵触,其阻力仅限于各国的传统习惯不同:如果统一的会计术语和财务报表格式,能够顺应各国关于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需要,我想还是能够被接受的:推广统一的会计术语和财务报表格式同样不能靠强制的办法,而是要靠权威性、可行性,以及是否能够顺应各国的需要。如果各国都能够向统一的会计术语和财务报表格式靠拢,那么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就能够向前推进一大步。从这个意义上,我把推广统一的会计术语和财务报表格式作为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又一个突破口。
「
[1]王德升,白肇鲁,阎金锷主编。国际会计[M].北京:审计出版社,1996.
[2]杨纪琬等著。杨纪琬教授从事会计工作60周年论文集[M].经济出版社,1996.
关键词:国际比较视角;人民币;国际化
前言:所谓人民币国际化即以人民币突破领土范围限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在世界市场经济逐渐演进、世界货币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其作为战略举措可以创造巨大的收益,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结合国际三大货币发展经验渐进的推行,所以以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与世界三大货币的异同
(一)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与世界三大货币的相同点
世界三大货币主要指美元、欧元和日元,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和三大货币历史背景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共同点,首先,其国际化过程中经济实力都较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增长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美元国际化时,由于西欧国家受两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美国成为世界头或资本主义强国,日元国际化时日本因明治维新运动,成为东亚第一经济大国,当时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欧元国际化是欧洲货币联盟的结果,其经济和政治背景都非常雄厚,整体经济总量多、规模大,以债权国的形式存在,受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其主体对外贸易积极进行。其次,其国际化过程中海外市场需求都非常大,世界三大货币主体和我国都属于国际贸易大国,在对外出口中保持这高额的贸易顺差,这不仅为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入,而且也促进其不断加大对外投资规模;除此之外,其所处的国际环境都非常优越,美元国际化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老牌经济强国的国际地位受到空前的打击,国际经济体系需要重组,为美元国际化提供了机会;日元国际化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经济多极化的环境中实现,欧元国际化自身属于强强联合,环境条件无可比拟,而现阶段因美国霸权地位下降,造成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会[1]。
(二)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与世界三大货币的差异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中市场演进的过程不同,美元和欧元的国际化是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统一大市场,而日元国际化是从封建的经济体制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形成的经济市场,货币作为市场上的流通手段,市场演进过程不同必然导致国家化的模式存在差异;其次,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主体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同,美元国际化过程中,美国逐渐成为可以与欧洲强国抗衡的发达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权利,而欧元国际化时欧盟成员国处于世界经济的核心地位,至今仍是抗衡美国的重要国际力量;日元国际化时虽处于二战后的恢复阶段,但在改革后也称为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中同样有一定的地位,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相比较弱,国际话语权并不大;再次,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中起点不同,欧元美元日元在成为国际货币之前或同步成为完全自由兑换货币,而我国人民币目前并为达到完全自由兑换的程度;最后,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中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同,美元、日元、欧元国家化时其主体金融体系已经处于发达或较发达的状态,而我国金融市场目前仍处于较落后的状态[2]。
二、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状与世界三大货币的差异
(一)人民币进程现状与美元的差异
美元长期以世界第一大货币的形式存在,是国际金融市场外汇交易的主要流通手段和干预货币,在国际外汇交易、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债券交易、大宗商品交易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截止目前其仍占全球储备货币总量近70%,与近70个国家的货币汇率有挂钩关系,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本位货币,成为多国货币的名义锚,已经可以在国际范围内自由流通,具有国际货币所应有的全部职能,在国际范围内形成了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金融衍生市场、外汇市场等发展成熟;而我国人民币仍未达到自由兑换的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虽与周边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实现了自由流通,但因处于初步阶段,整体流程仍不完整,而且其货币职能仅限于国际贸易结算,其结算水平相比也低于美元,我人民币目前离岸市场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3]。
(二)人民币进程现状与欧元的差异
欧元从出现其一直是完全可兑换货币,其市场体系完善,相比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更突出,不仅是欧元区域内唯一合法的货币,而且在欧元区以外也可以正常的使用,是仅次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其在国际上承担的职能包括贸易结算、计价、投资、储备等各方面,在债券方面的使用甚至超出美国;另外在货币体系制度方面也形成了成熟的金融中心和海外银行分支机构,支付结算系统覆盖几乎欧洲全境,金融监管和法律现阶段也已经较健全,其整体经济实力使中国的近三倍,所以也具有中国人民币所无法比拟的优势[4]。
(三)人民币进程现状与日元的差异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日元现阶段已经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其在东南亚贸易中可以自由流通,但现阶段仍会受到美元的冲击,其货币职能已经较全面,但现阶段使用的范围和国际地位相比较差,在货币体系和制度方面也建立了世界级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人民币国际化是国际经济市场发展和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其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但从现有国际三大货币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并不适合激进式的进行,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及国际市场变化渐进开展。(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侦.国际比较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收支均衡的效应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2]郑磊.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J].中国市场,2012,11:8-16.
随着现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各个国家的税法、税务制度日益完整,并逐步向着成熟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财务会计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税务计算和核算越来越不能满足税收征纳双方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税务会计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税务会计是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近代新兴的一门边缘会计学科。它是以国家税收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运用会计的专门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进行核算和监督,以确保税款正确、及时地缴入国库的一门专门的会计管理活动。现在,税务会计已经构成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税务会计知识对企业会计专业人员来说也成为必备的专业知识。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一)税务会计是植根于财务会计而产生的
财务会计对税务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会计主要解决如何正确计算期间收入、费用和利润的问题,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是正确计算税金。所以,税务会计计算应交税款时采用了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2.在计算利润时,税收法规和会计实务处理具有差异性,财务会计致力于将两者的矛盾减少到最低程度。这种矛盾最终产生了税务会计中的所得税会计。
(二)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1.税务会计依据税收法规进行处理,具有刚性。这促进了财务会计发展得规范化和法制化。我国会计的发展依赖于国家颁布的各项会计法律和法规,这些法律和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会计法律体系。
2.税务会计确立了全新的收益实现原则,即以销售时间为收入实现的标准。这也被财务会计所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下,财务会计采用不同的收入确认时间。比如在托收承付销售方式下,销售方是在发出商品并办妥托收承付手续的情况下确认收入。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税收体现的是国家政治权力,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务会计遵循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修正的目的在于保全税收收入,便于征收管理。税务会计以税法为判断标准,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上,进行纳税事项的调整和纳税申报。体现了税法的强制性,税法优先于会计法规等其他普通法规。当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产生冲突的时候,企业的会计处理往往遵循税务会计。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会计程序、政策、方法的选择,即限制了会计规范的发展,使财务会计方法缺乏弹性。所以财务会计要想保持独立性,必须要有一个周全之策。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遵循的原则具有差异性,同时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两点共同决定了税务会计必然与财务会计分离。从各国税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传统财务会计无法适应现代税务制度的要求,企业经常出现“合理不合法”的事项,给企业招致许多不必要的损失,所以税务会计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满足了政府和企业作为税收征纳双方的需要
过去,企业的管理体制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企业的税收和利润不分。企业的理财行为和会计核算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兼顾财务核算和税务核算,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时有出现差错,不能满足政府作为征管方的需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企业设置专门的税务人员进行税款计算、税务核算、纳税申报,提高了效率。政府征收管理税收,可以检查企业的税务计算过程、税务核算分录、纳税申报过程,更方便和有针对性。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满足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明确企业产权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经济实体。分立出来的税务会计,能更好地反映国家税务制度的规定,正确地反映企业税款计算、税务核算、纳税申报。分立出来的财务会计,由于不被强制接受税法的约束,更能体现会计管理的职能。这样,通过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合理分工,体现了企业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满足了与国际税务会计接轨的需要
目前,国际上的税务会计模式主要有英美税务会计模式、法德税务会计模式、日本税务会计模式。分别对应“财税分离模式”、“财税合一模式”、“财税协调模式”。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本文认为应在“财税分离模式”与“财税协调模式”中选择其一。为了满足这一与国际税务会计接轨的需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必须分离,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境外税收征管,防止税收流失,维护我国经济权益。
四、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模式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具有必然性,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一个分离程度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参考英美税务会计模式或日本税务会计模式。
英美税务会计模式是财税分离模式,其具体操作是企业设置会计信息和税务信息两套账务处理系统,企业分别设置专门的岗位由专人进行核算,分别依据会计准则和税务制度编制信息。这种模式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其财务会计处理不受税务制度约束。原因在于英美属于普通法系国家,它们的自由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会计规范由民间职业团体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