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山工程的营业范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记者:我们了解到山东鲁一深耕矿山机械产业领域多年,能否向我们介绍下公司在多年发展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发展脉络?
曹景峰:山东鲁一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名为捷力机械,由鸿宇集团创办于2001年,山东鲁一公司一期投资额3.2亿元,位于国家级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鸿宇集团董事长沈德同早年白手起家,一手缔造了鸿宇集团,他勤勉于事业常被我们成为“拼命三郎”。出身贫朴的董事长,为人宅心仁厚,他的“勤”于其事,“信”于其人的理念,贯穿于企业上下,多年如一日。
在董事长的影响下,鲁一人面对生产工作不敢稍有懈怠,恪守“勤”“信”,追求卓越,专业致力于矿山机械、压力容器、大型铸造件的研发和制造。目前,企业的品牌实力与竞争力与日俱增,技术力量不断更新,产品体系日渐完善,市场推广不断加强。当下,长期以来公司秉承质量为先,用户至上,立足全国,走向世界的企业宗旨,通过自我发展、自我调整、自我积累、自我超越的滚动式发展,展示了鲁一人励精图治,矢志改革,创新超越企业核心价值观。
记者:我们了解到公司重视自身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提高,目前我们具有哪些技术上的优势?我们未来的设备还将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公司的未来发展还会有什么样的举措?
曹景峰:我公司目前拥有自主开发高效能防尘破碎设备生产线,反击式移动破碎站,超大型破碎机核心设备的能力,所掌握的研发创新能力在业内领先,在国际上鲁一产品曾成功出口多个国家与地区,目前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创造的利润可以达到公司净利润的一半左右。
当前,我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立足优势产品鄂式破碎机不断向智能化,多元化,高端化发展,公司在原有机加工车间、铸件车间基础上不断优化生产加工工艺,完善产品质量,同时公司在未来还要适应无法预知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竞争大环境,随机应变完善自身。
记者:公司在多年发展进程中,有哪些关键因素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如何评价当前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
曹景峰:对于公司的发展,我认为首先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我公司在临沂市委市政府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市长陈先运等领导同志的关怀下,不断地成长壮大,形成现在的规模。
同时,公司对人才和团队管理方面尤为重视。鲁一知道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个企业成长,离不开人才的不断加入,要舍得,还要给人才发挥的平台,成长的空间,这方面公司决策层投入巨资,引进广州的优卓管理团队,并且聘请某科研机构的专家来担任生产研发方面的技术总监。
在企业文化方面,我们明白小企业做生意,大企业经营文化。
企业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是一切指挥和行动的纲领,企业文化不是文字上墙,而是落地生根,是经营者的核心智慧;企业文化不是舶来品,是真正出自内心,付诸于行动的金科玉律;企业文化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切实可行的计划目标,要的不是朗读背诵,要的就是执行到位。
鲁一在实践培育企业文化注重诚信,责任,以人为本。
谈到我公司目前的市场环境,国外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出口贸易蒸蒸日上;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整个机械行业的不景气,国家政策的影响等等,都造成目前不容乐观的市场前景,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鲁一人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恪守“诚”“信”,追求卓越,别具一份自信与从容,再度演绎一个个更为精彩动人的市场奇迹。
曹景峰先生对破碎机械产业的乐观背后体现的是鲁一面对的市场一直处在良性的发展阶段。在他的展位上曹先生依次向记者介绍了目前主要鲁一的主要经营范围的产品,包括PE/PEX系列颚式破碎机,PF/PFX系列反击式破碎机,PYT/PYS系列圆锥式破碎机,PC/PCZ系列锤式破碎机,PCL系列制砂机,2PG系列辊压式破碎机,LZZ系列给料机,YK系列振动筛,BS系列皮带输送机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水电、高速公路、各种矿山等砂石料破碎和工业磨粉,这些机械统一来看都可以归类为矿山工程机械的粉碎机械细分市场。
关键词:矿建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措施
一、 矿建施工企业及施工项目特点
矿建施工企业属建筑、施工、设计行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有,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土石方工程、矿山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及总承包;工程监理、安全评价;工程咨询及技术服务等。
由于企业所处行业特殊性,施工项目整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点多面广。施工项目覆盖北京、上海、山西、新疆、内蒙古、河南等全国多数省区,项目分布比较分散,遍及全国各地。
二是规模差异较大。目前在建项目中,合同金额超过5亿元的项目数量总体还不多;个别项目合同金额不到1000万元,规模差异较大。
三是尽管各施工项目毛利率存在差异,但普遍不高。矿建项目的整体毛利率高于土建项目,安装、凿井等其他项目的毛利率随项目不同有所不同,但施工项目的毛利率水平总体水平不高。
四是有些项目可能由于结算时间的原因导致暂时亏损。有些项目亏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甲方对工程结算批复不同步导致收入没有及时确认,或者部分项目规模较小致使成本划分不准确等造成的,这些项目的亏损是暂时的,但还有些项目亏损可能是在业务承接、项目管理和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
二、 矿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矿建施工企业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仍比较粗放,经营管理面临困难。近年来,矿建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及行业的影响,部分企业和员工还存在观念老化、管理粗放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加上施工项目地域分布广,管理跨度大,管理链条长,由于缺乏财务管理信息手段支撑,协调管控能力不能有效发挥,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是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加大,现金流紧张。矿建施工企业受经济形势和煤炭价格回落的影响,工程进度款的比例普遍较低,竣工项目要款的难度逐步加大,已完工程不能如期释放质保金,账款回收的风险较大。新开工项目大多没有预付款,在建工程合同拨付率低,有的业主还存在恶意拖欠,企业垫资严重,致使资金紧张。另外,应付外购材料款较多,部分新购材料继续靠赊欠,价格普遍较高,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负担。由于资金不足,旧账无法归还,影响了企业信用,物资招标采购不能正常进行,增加了采购工作的难度。
三是受国家信贷政策影响,外部融资比较困难。尽管矿建施工企业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发展态势,资产负债率控制较好,但由于资产规模小,净资产少,如果以自身能力和资信等级取得授信额度,自主申请银行授信额度和办理融资业务,存在不小难度。
四是市场竞争激烈,向矿建外市场拓展少。由于房地产、钢铁、冶金等行业市场萎缩,各类施工企业纷纷挤入矿建施工市场,使矿建施工市场竞争加剧,再加上投标单位很多都是以直接费加税金,甚至有的项目出现低于直接费的价格进行竞争的情况,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加上矿建施工企业在装备水平、资质及资产质量上还没有较强的竞争力,技术含量还不是很高,毛利率水平也较低。在矿建外市场方面,矿建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多元化经营程度较低,多数企业向地铁、隧道、公路、土石方等领域延伸所需的机械设备,尚无能力购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向“两翼”拓展步伐。
五是租赁设备较多,成本负担重。矿建施工企业目前有大量的施工设备还依靠外租,设备更新改造缓慢,外租设备每年租金支出是折旧的三倍左右,成本负担较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扩大生产的步伐。另外,部分企业还存在少数国家禁止使用的设备,如改造后继续使用尚需大量改造资金,企业装备欠账普遍较大。
三、 矿建施工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从矿建施工企业项目反映的情况看,要通过提高对项目的管控能力,提高项目的盈利水平,强化风险管控,有效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是推进以项目为主体的核算和管理。矿建施工企业必须推进财务集中,实现以项目为主体的核算和管理。施工项目由于跨地域、比较分散,公司总部对项目的管控力度较弱,上下沟通的渠道并不完全通畅,要做到集中控制,实现最大效益,提高项目毛利率水平,提高项目盈利水平,就必须推动以项目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矿建施工企业应当结合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作业成本管理,推进财务集中核算,强化对项目部的管理,使核算和管理更加完善,进而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二是控制项目风险,强化项目的过程控制,消灭亏损项目。矿建施工企业应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多接优质项目,不盈利、毛利率水平低的项目一律不接,做好分析论证工作,把好项目质量关;再者是抓好项目的质量、工期和项目过程控制,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加强对项目的管理,落实各层次责任,直到单项工程,加大质量管理、项目索赔力度,逐步消灭亏损项目和亏损项目部。加强对项目的事后解剖、分析,找出项目亏损或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原因,为以后的项目承接、管理和控制积累经验,提供决策。
一、发展特色产业“扩”岗,增加区域就业容量
加快发展步伐,增加就业岗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县结合自身区位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按照“产业向园区聚集,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思路,有选择、有意识的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效地增强了就业的环境吸引力和岗位容纳力。一是依托园区建设,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坚持“土地集约化利用、企业集群式组合、岗位集团式开发”的思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培育壮大了矿冶、食品、化工、制造四大支柱产业。以红山工业园、机械制造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活性炭产业园区和华北物流园为主体的红山特色产业开发区初具规模。20*年开发区已入驻大小企业和商户229家,提供就业岗位5500个,同时带动餐饮、住宿、小商品零售等相关服务业就业岗位1800多个。矿冶、食品、化工、制造四个主导产业累计吸纳劳动力达18000人,实现销售收入27.05亿元,提供财政收入1.35亿元。涌现出了山庄、泓泰鑫、舒适、相一、丰盛化工、汽贸汽配、华北物流等一批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辐射半径300多公里、辐射人口1000多万、可容纳300多家商户的华北物流园,2009年全部完工后将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0个,带动相关服务就业岗位1000多个。二是依托特色产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坚持发展新型高效产业与开拓绿色就业有机结合,依托食用菌、设施菜和畜牧养殖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实施绿色就业工程,将本地农民转变为农副产品流通的经纪人、领取工资的“打工者”、自主创业者和农村致富带头人。20*年食用菌总量突破8000万盘(袋)、大牲畜存栏4.8万头、生猪存栏6万头、设施菜种植面积4.5万亩、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达30家。带动35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5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就业。三是依托完善城镇功能,丰富灵活就业形式。突出城镇带动就业的载体作用,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重点实施了行政中心、城区生态防洪等20项重点工程和万馨花园、兴平小区等14个花园式居住小区。县城建成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大到7.8平方公里,黄土梁子、杨树岭、榆树林子、七沟等一批小城镇初具规模,城镇聚集能力大幅增强,开发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型岗位。全县有15000多农民工进入城镇从事建筑、装修、绿化、物业、家政等职业,形成了“闲时务工、忙时务农”的灵活就业新形式。餐饮、住宿、小商品零售等个体私营经济在城镇进一步发展,县城人口由5.8万人增加到11.3万人,个体经营业主达6758个,带动吸纳13500人实现稳定就业。
二、加大政策投入“买”岗,解决困难群体就业
*县从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入手,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和劳动者主动就业的热情,使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的决定》,对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干部退役军人、外出务工回乡人员及农民等十类群体创业实行最大限度的政策优惠和扶持。将原来仅限于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政策,普惠于所有城乡劳动力;对失地农民按城镇失业人员的标准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创业及社会保障政策;对从事食用菌栽培、设施菜生产等特色产业创业者给予1000-3000元的特色创业补贴。仅20*年,发放特色创业补贴45万元,使800多农村劳动力实现绿色创业,带动吸纳1600人实现绿色就业;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30多万元,使2850名农村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二是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由政府投资,通过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办法,大力开发保绿、保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中的就业困难人员。20*年以来,新开发市容市貌协管员、治安巡逻员、劳动保障协理员、机关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等10余类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480多人,提供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260多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吸纳困难群体就业。对优先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除给予税费优惠政策以外,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给予再就业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几年来,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2000多万元,谋划再就业资金招投标项目37个,中标25个,争取项目资金700多万元,为企业申请社会保险补贴819万元。帮助531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稳定再就业。争取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额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八县之首。四是激发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热情。全县累计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1356个,发放一次性初次创业补贴35万多元,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347.5万元。优惠的政策、周到的服务,极大地激发了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热情。57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带动1500多人实现稳定再就业,达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1973人在托老、托幼、保洁、保绿、小商品零售等便民服务岗位上实现了灵活就业。
三、强化技能培训“稳”岗,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是促进劳动者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方法。为此,*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工作。一是以增强技能为核心,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素质。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现状,开展家政服务、市场营销、矿山开采、建筑安装、交通运输、种植养殖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再就业培训。20*年以来,共组织培训班40期,培训3856人,有效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二是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广泛开展“创新能力”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水平。20*年以来,共举办创新能力培训班31期培训2100人次。三是以增强职业技能水平为核心,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充分利用山庄集团与承德油专联办大专班、泉力集团煤炭安全培训中心、就业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各种培训资源,采取联合办学、特色办学等方式,广泛开展特种作业、岗位技能、安全生产和企业管理培训。20*年以来,全县共培训企业职工18000多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910人次,颁发特殊工种证510人次,全县企业职工技能水平明显提升。特别是承德泓泰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选派的210名技术员工到北京学习回来后,通过“传、帮、带”使580名本地劳动力掌握了“北京现代汽车线束生产技术”,实现了稳定就业,效果十分明显。四是以增强脱贫致富能力为核心,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通过以县培训中心为枢纽,以农广校、职教中心为依托,以食用菌办公室、蔬菜站、畜牧总站为辅助,以运都技校、新桥技校、志强技校为补充的培训网络,着力培养食用菌、设施菜、畜牧养殖急需人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农民。20*年以来,共完成“阳光工程”培训51000人次。培育农村乡土人才12000人,基本满足了主导产业发展需要。
四、优化就业服务“引”岗,促进就业供需对接
通过加强就业服务机制建设,完善就业服务功能,打造优质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了求职、空岗、技能、就业的有效对接。
一是加强机制建设,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促进就业工作。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局面。二是打造信息平台,及时就业信息。通过在电视台开辟《劳动保障专栏》、编辑《就业绿皮书》、安装大屏幕显示器和电子触摸屏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就业信息,为劳动者提供求职、空岗、培训、薪酬、维权等一条龙服务,今年以来,共各类信息112条,使3800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三是摸清劳力底数,建立动态管理体系。在全县各乡镇、城区街道办全部成立劳动保障事务站,统一配备了电脑,开通了“乡乡通”宽带网络,并在所有行政村和社区明确劳动保障协理员,建立了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劳动力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班和招聘洽谈活动,切实做到了平台到村(社区)、联系到户、服务到人,为实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有效对接搭建平台。20*年上半年,举办城乡劳动力交流洽谈会4场,累计组织洽谈对接6850人次,有4210人成功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