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制图基本概念

机械制图基本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制图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制图基本概念

机械制图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机械制图 空间想象力 启发式教育

机械制图这一学科的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空间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绘制图样及辨识和读取图样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门课,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工作。什么是空间想象力,它指的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分布仔细的观察、分析及抽象思维的一种本领。这种能力的主要表现是可以很好地在大脑中组建研究对象的空间结构及分布,而且可以按照对实物的操作,在大脑中展开相应的思考。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机械制图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一、使用语言直观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工程语言,机械制图老师上课中就利用形象的语言来阐述工程语言。机械制图这门课中很多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假如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授课,课堂上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而且不好理解,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因此,老师应该把机械制图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事物相融合,把工程语言进行直观化,借助生活中普遍的现象来描述机械制图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投影法的概念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阳光或者是灯光照射物体形成影子的现象来讲解,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投影法的概念。老师还可以借助一些通俗易懂的实物来讲解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基本视图的时候,可以把教室的4面墙、天花板以及地面看成是空间的6个投影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视图的概念。总的来说,使用语言直观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制图概念,提升教学的质量,帮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利用启发式的教育,把学生作为主体

机械制图中不仅概念特别的多,要求的规范及标准也特别的多,假如老师只是在课堂是使用满堂灌的授课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并且也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标。因此,应该综合的考虑机械制图的特征,使用启发式的教育,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正确的想象,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探索,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标。

《学记》的作者曾经说过,“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提倡启发式教育,启发学生,指引学生,但是不可以干预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要严格的要求,可是不可以给学生太大的压力;指引学生学习,但是不能为他们作决定。启发式教育的重心是要启发思想,培养及拓展学生的智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机械制图中使用启发式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启迪学生思维,指引学生正确的想象。

比如,在学习三视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画出二视图,使学生按照二视图进行想象,找出这个二视图的真实物体结构,然后根据真实物体画出第三视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动手,独立的思考,然后老师指引学生明白二视图无法正确的描述真实物体的结构。如此既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还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启发式教育中,老师起到指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体,所以,老师应该先弄明白教材,认真地备课,这样才可以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上课时,老师借助问题,指引学生想象,要不吝啬赞美及鼓励,还有,学生在讨论及辩论之后,老师要给出正确的总结,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及学习,掌握机械制图的原理。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

老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升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推动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多媒体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活跃上课气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借助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图像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可以有助于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例如,学习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的三视图的时候,可以借助录音、视频,把形体分析法与画物体的三视图的步骤相结合,将物体的分解借助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一览无余。另外,机械制图的知识点特别的多,但是时间很少,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展课时容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做好起步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克服害怕困难的思想

对中职技校的学生来讲,《机械制图》是一门新的课程,在第一学期开始进修。学生从初中刚上来,完全没有机械制图的底子,对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及内容也完全不熟悉,所以会产生害怕困难的思想,阻碍学习。所以,老师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要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及知识展开教学,努力避开专业性很强的名词术语。应该提高直观性,全面的借助挂图、模型及实物等对象开展授课。老师应该尽量多演示,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困难的心理,激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进而使学生有信心学好机械制图。[2]

五、借助实物开展教学

实物教学主要就是在课堂上借助模型、实物及挂图等直观的东西来讲授抽象的机械制图,指引学生借助投影原理来了解实物和图形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形成清楚的印象,进而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剖视图的时候,因为剖视图的类型非常的多,学生要想区别开每个的定义及作用非常的困难,老师应该使用模型,一边讲课,一边演示,进而减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其更有自信学好机械制图。在学习零件图的时候,可以借助挂图或者是模型、实物等,达到平面和空间之间的转化,进而帮助学生深入的学习机械制图,培养空间想象力。

为了充分的借助实物展开教学,学校还可以成立实物展示室,强化学生对三维实物的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老师可以分章节的让学生去参观,对那些空间想象能力不好的学生可以多让他们来参观,重点对其进行教育,帮助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可以实施很多中方法、策略,在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而且很有效。当然,空间想象力无法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的提升,但是老师可以按照科学有效的方法慢慢的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也可以在学习基本知识及理论的前提下尽量的多看、多花、多想及多练习。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1 高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高校中的机械制图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导,教师在课上讲授知识时多采用多媒体展示机件,或者以尺规进行手画,这样虽然可以培养学生认识图纸、掌握制图标准规则、手工绘制零件图的能力,但该种教学方式过于循规蹈矩,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之间的知识层次差距也逐渐被加大,仅仅为了追求考试成绩而培养学生,降低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探索性,会使学生产生敷衍应付考试,甚至厌学的心理。

1.2 随堂练习较少

就目前的制图课程而言,教师是课上的主导,由于机械制图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理解能力水平一般,为了追求课程的完整性,教师在教授课程中的知识点时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课上一味地讲解与演示,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关注与实践练习。这样会导致很多学生缺少课上随堂练习的时间,也会使许多学生缺少课堂实践的机会,只是一味地学习而缺乏课上练习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会使学生丧失对制图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放弃后续制图课程的学习。

1.3 课堂氛围低沉

教师在机械制图这门工科实践课堂上讲授知识时,氛围比较沉闷。这是因为该课程自身内容较枯燥,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缺乏了一些生动性与活泼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兴趣。课程的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比较低沉,这也对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1.4 课后实践性缺乏

目前,许多机械制图的课程教学在教室中进行,教师的教学资料比较固定,学生的课后练习也比较固定,很难联系到具体的实际。有的学生甚至没有专门用于画图的学习工具,只在课上学习时简单地练习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在课后却不能将任务具体工作化,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甚至还有些学生会将课后所留的作业交给他人绘制,这样会导致学生的画图基础能力逐渐变弱,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缺少课后的具体实践操作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降低,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5 教案内容不实用

就当前的教学情形而言,教师在教学授课时采用教案大都是普通的知识罗列,并没有真正地从学生学习效果的角度设计相关教学,只是单纯地设计出每堂课的教学环节以满足整体教学的需要。教师教案的设计并没有完全编织固有细化的知识点,换言之,知识是单独的讲授而不是通过知识网表现出来,因此当前教师的教案也存在一定的不实用性。

2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文章中的教学方法重点在于改革过去常规的教学方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形式。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机械专业大多数学生的特点如下:前续基础课程如数学课程中的成绩偏差,缺乏三维的空间想象能力等。因此,机械制图课程在讲授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度,根据相关的教学经验显示,合理的选择相关实体是转变教学方法的关键。

2.1 实物展示的直观化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制图的课堂上,选择适合知识点的实物展示模型直接用于演示是非常必要的,将相关概念和机件本身通过实物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印象,再通过教师加以启发,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组合体”这一知识点为例:在开始介绍基本概念、投影规律前,首先以实体模型演示,让学生能基本认识组合体;再通过观察模型的不同角度得出组合体的基本概念,从具体的实物出发,给出组合体的应用实例;然后从基本立体到形体分析的知识深化,从易到难,注重培养学生的形体分析能力,建立更加直观的空间想象力;随后通过重点讲授,帮助学生将通过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机械制图教学中,重点内容及重要技能的关键点就是在知识的出发点、衔接点、疑难点上。如“组合体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位置关系”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出发点。该部分内容必须讲清、讲透、讲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走向岗位后的应用铺平道路。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识读是疑难点,通过与实体模型展示相结合,采用形体分析法一一剖析,进一步引导、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制图能力、空间想象力。

2.2 机械制图的随堂化

高校机械制图课程中的画图与识图能力在反复的训练中产生。将制图的实训随堂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画图速度与能力,这也为其日后的择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制图随堂化让学生针对模型和机件进行实际训练,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与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等。机械制图作为一门动手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通过随堂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动手的操作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制图的随堂化还可以让学生在绘制时发现并快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以在随堂绘制时得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独自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组合体的相关知识后,需要随堂进行课上练习,让学生进入实践,自我练习绘画,掌握画图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出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还可以在课上发现学生的问题,以便及时地解决问题,从而弥补其知识点理解不全的缺陷[1-2]。

2.3 课堂教学的互动化

教学是个双边活动,不仅要有教师的教,更要有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互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讲授,脱离了课堂的交流与互动,那么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开始讲授知识时,需要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者给学生讲一个故事,由故事引出中心思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时要突出课堂思政,在课程思政过程中体现出知识点的隐性内涵;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与学生互动,在故事中激发学生想学习的乐趣,与学生建立友谊,并将其带入教学中;然后再在上课讲解过程中提问,与学生多多交流,让他们提出心中所疑,心中所想。只有在课上有互动,课下有沟通,才能让更多学生爱上机械制图这门课程[3-4]。

2.4 任务工作化

如果制图的随堂化是培养学生自觉的发现问题的方式,那么制图的课后工作化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关能力的方式。学生在课上不仅需要进行随堂练习,在课后也要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的相关知识,并绘制其他工作任务。因此,课后的任务工作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式与手段。以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为例:学生在课上学习掌握相应的画法以及知识点后,教师需要结合知识点给他们布置相应的作业;而学生则需要在课后继续训练相关简单机械零件的绘制,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从形体分析、合理布局、选择比例到图形的绘制。这样就可以完全将相应的知识点转换为技能点并得以应用,通过课后的任务训练提高学生的识图与绘图能力,以及不断的课后巩固提升自身的画图速度与标准化。

2.5 教案的设计与优化

教案是教师教学时一种辅的教育资源,其不仅是教师结合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更是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一种具体安排。对于讲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更需要掌握专业的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相关技术的相关知识。在掌握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相关的机械知识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几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点,并根据这些关键的知识点相互递进地阐述和讲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开课说明中的关于组合体的概述,结合以上原则分解如下:1 )组合体,什么是组合体,如何分析组合体。2 )组合体绘制,绘制组合体的步骤。3 )组合体尺寸标注,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要求,尺寸标注原则。4 )组合体识读,组合体的识读方法与步骤。通过这样的方式分解相关知识点,以递进的形式,连接分散的知识点使之成为相关的知识网,使单独的知识点通过知识网表现出来,同时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利用好相关的教学手段加以辅助,配合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做好教案的设计与优化也是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3 结束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对制图的实践运用能力。文章对此课程进行相应的探究和改革,不仅可以为企业培养相应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满足了当前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发现机械制图课程的具体改革方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为高校制图课程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使高校的机械制图课程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伟文,姜明,刘云志.中高职衔接《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20(14):249-251.

[2]孙宇宁,郧建平.新形势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测绘信息与工程,1998(4):3-5.

机械制图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229-02

引言

《机械制图》是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平台主干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得专业技能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图样的识图及制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的机械基础等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课程内容整合

传统的机械制图由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两部分构成,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多品种、中小批量、短周期已经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手工绘图成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的严重障碍,工程技术人员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因此,我们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将计算机绘图和传统的机械制图整合为一门课程,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而且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符合时展的需求。

和中专、技工学校不同,他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注重操作性,故往往对画法几何部分的知识删减较多,认为其花费了大量时间,而对学生帮助不大。但是从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出发,结合高职学生知识技能型的要求和认知的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画法几何作为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部分,服务于后续内容。因此,我们强调能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仍然把该部分知识作为讲授的重点,以“够用”和“必需”为度,在着重讲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投影理论,同时对所授内容作了必要的删减。例如换面法的知识,理论性很强,而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少,所以被删除。而轴测投影知识作为帮助学生建立识图能力以及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辅助方法和手段,则建议学生掌握更实用的斜二测画法。对于截交线、相贯线部分等主要以应用较多的特殊位置为主。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在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我们结合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改变由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而建立起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发挥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作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他们创造充分的思维空间。这样,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可以极大地改善教学效果。

在课程讲解时,教师对所授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从学生能力培养着眼,注重讲练结合,保证例题讲解比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评讲为辅,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和解决普通性问题。通过合理安排自学、重点讲解、课内外辅导答疑、作业讲评、单元检测等各个教学环节,加强教学效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如: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其良好的作图习惯。

机械制图课程不像数学那样强调严密的逻辑推理,也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学科立足于实验及分析数据,它的突出特点是直观性和实践性。因此,需要从课程特点出发考虑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讲授中,不仅可以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同时提倡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能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授课手段,或有声有色的教学录像,或直观的实物模型,或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或粉笔和黑板。例如在学习点、线、面的投影知识时,画图的工作量不大,但其基础性、概念性较强,如果由教师亲自在黑板上作图,采取边画边讲的方式,充分展示整个绘图过程,这样能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而在装配图部分,则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主。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生动直观地反映出装配体的装配关系、拆装顺序及其工作原理,使学生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加深理解, 提高授课效率。

要真正达到掌握机械制图知识,培养对机械图样的读图能力、图示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需要辅以大量的练习,讲练结合。虽然随着课程课时的减少,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安排1:1的练习与讲解时间,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的优势,讲授时将计算机绘图和机械制图知识有机融合,穿行,以提高其运用及学习效率。而且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改变按照教材固定顺序给学生上课的传统教学方法,做出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和教学安排并付诸实施。例如在讲解了计算机绘图的基础知识、图层设置以及基本绘图命令后,就可以配合机械制图的点、线、面投影知识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示例与指导下,自己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图样的增加,学生的识图能力、绘图应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使其在取得成就感的同时,能够不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课程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44-02

《机械制图》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1]。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二维与三维相互转换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力、掌握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并能熟练利用合理的表达方案进行绘制机械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无论从教材还是教法上均难以适应当前劳动力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数控机床等课程的基础,以及将来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能力。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有:

1.普遍存在以课堂讲理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教学手段落后,只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略学生的具体需求,学生只能感性理解,难以反映职教特色。

3.《机械制图》课程与AutoCAD计算机绘图课程衔接得不好。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机械制图到大三时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间间隔太长,把《机械制图》课程与AutoCAD计算机绘图分开来讲授,发现学生对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知识结构衔接不系统,适应力不强等问题。

4.教学素材多数来源于课本,因为课本上反映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得不紧密,与就业市场生产实际相脱节。

因此,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体系,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探索新的教改势在必行。笔者多年从事《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并着重强调应从以下几方面尝试和实践。

一、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是专门研究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方法的课程,要实现“物―图―物”空间形象思维过程是本课程讲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使学生掌握作图和读图的方法和能力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培养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是学好《机械制图》的基础,培养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要通过演示教学模型、挂图、实物、录像、参观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然后概括出准确的结论,完成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借助直观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观察、分析与想象结合起来,去研究空间物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

二、优化《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等教育,不是以培养学术科研型人才为教育目标,以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各种作图手段进行构思、分析、解决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精选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而且随着当前高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教学时数相应减少,进一步增加了教学难度。当前,我校机电类专业开设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别由不同老师在不同学期讲授,把这两门有关系的课程割裂开来,虽然课时增加了,但是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很有必要将二者结合到一起,组成一门课《机械制图与CAD》。我们选用了由邓晓君、袁世先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机械制图与CAD》一书,本书内容包括认知与实践,运用标准规定绘图,绘图基本技能训练,识读与绘制三视图,绘制轴测图,运用常用表达方法表达机件结构,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特殊表达,绘制与识读零件图,识读与绘制装配图,零部件测绘和运用计算机绘制图样等学习任务。将原《机械制图》中的画法几何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只着重讲清概念,引入投影理论,而将教学的真正重点放在机件表达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上。利用大量学时来讲授生产实际中常见的零件图、装配图以及识读它们的方法、要领和绘制技巧,同时加强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公差配合部分的教学和练习,做到“精讲多练”。比如,零件图上的表面粗糙度和公差配合要求,可以“先标注,后讲解”。这样,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数进行系统的教学。

三、融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快速掌握制图理论知识,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是以“挂图+模具+板书”的教学方式,素材大多来源于课本,与实际脱轨。因此,在教学时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传统教学手段为辅。多媒体教学为《机械制图》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制图的教学更易让学生接受和掌握,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可以将抽象难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表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有效讲课时间,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比如剖视概念部分,在立体画面和两面视图的基础上,配上“假想剖开”、“假想移走”和“剩下部分”投影等文字,形象地表达了相关概念,解决了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讲清楚的问题,同时又能形象直观地加强教学效果。

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制图课程有其自己的特点,不像数学那样主要靠逻辑推理,更不同于物理、化学那样立足于实验,其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和直观性。因此,需从课程特点出发,考虑教学方法,要注重实践,每讲完一部分理论内容,应适当地布置作业,计算机绘图已经普及,减少手工绘图内容,指导学生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相应的图样,并将其作为典型习题来讲解,改变通过习题培养基本技能的训练方式,降低图纸线型要求,把制图的基本功重点放在正规的底图训练上。既分散了制图的难点,又增强了课程活力。另外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既合理地分配了现有的教学时数,又符合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将《机械制图》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

五、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我系《机械制图》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基本是以期末笔试成绩60%为主、平时作业40%为辅的简单考核模式。这种简单考核模式注重的是考核学生对《机械制图》理论知识的掌握,没有体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改变原来简单的考核形式,加强对教学过程动态的考核和评价。将期末笔试成绩改为40%,平时作业30%,增加了三维实体构型设计的计算机绘图面试题为30%的考核评价模式,在题型的设计上要考虑灵活性、多样性,突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考核知识点包括识读装配图、装配图拆画零件图、计算机绘图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图形表达方式及构型设计等。

六、结束语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对于机电类专业非常重要,是学习其他很多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技术人员是十分必要的[2]。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渐进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笔者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突出实用性,并且在教学方式上没有墨守成规,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出AutoCAD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对原有的考核评价体系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素质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门卢静.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8,(6).

机械制图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ian Zexing

(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洛阳 471000)

(Henan Agricultural Economic School,Luoyang 471000,China)

摘要: 《机械制图》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两门课程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学内容是密切相关、紧密配合的,对学生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机械制图》教材的编写实践,谈谈是如何对《机械制图》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这两门课进行整合的。

Abstract: "Mechanical Drawing" and "Basic Limit Cooperation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is the practical and applied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basic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of which is close, coupled with each other, which is significant to the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hand working abi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mbining with the compiling practice of "Mechanical Drawing", 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integrate the two courses of "Mechanical Drawing" and "Basic Limit Cooperation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极限配合 课程整合

Key words: mechanical drawing; limit cooperatio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04-02

0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对工科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做过一些尝试,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那只是单门科程的,非综合的。通过为中国农业出版社编写《机械制图》担任主编后,对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机械制图》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这两门课程的整合,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是必要的,是可行的。结合《机械制图》教材的编写,谈谈是如何对《机械制图》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的,与同仁商榷。

1整合的必要性

1.1 课程的任务和性质机械制图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绘图能力,具有一定的识读机械图样能力和初步的图示表达能力,能够绘制简单的图形。具体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其中内容有技术要求,极限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的符号及代号,这些内容正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中的教学内容。二是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部件装配图,其中内容有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配合性质、连接形式,配合性质仍然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中的教学内容。三是绘制简单的图形。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课程的任务是,熟悉极限配合标准,了解形位公差基本内容,了解表面粗糙度概念及内容。具体要求有:一是掌握极限配合的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二是掌握形位公差代号的含义和标注方法。三是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方法。四是掌握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

这两门课程都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学内容是密切相关、紧密配合的,对学生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内容虽然不可相互替代,但是具有强烈的互补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既能看懂机械图样,又能准确把握技术要求,两者缺一不可。

1.2 学生及课程设置现状毫不讳言的讲,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量在骤减,同时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大幅度降低,升学无望不得已进入中职校,学校也降低门槛招收一部分初中没毕业的学生,给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而机械制图课的学习需要空间想象能力,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课的学习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并且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课又是的机械制图课基础,学生在学习时非常吃力,因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工业生产,树立不起来尺寸公差、配合等概念,感到难学。任课老师想尽千方百计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有一个障碍任课老师不好逾越,那就是这两门课是单独开设,教学内容相互独立,就像是火车路上的两条钢轨,并行而进,任课老师各教各的。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的迁移,多数是靠学生自己去实现。事实上,效果是不太好的。如果我们把这两门课整合在一起,学习内容互相渗透,融会贯通,那么就大大降低难度,便于老师教,便于学生学,对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1.3 人才市场对中职学生的需求现状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是由其学校性质和办学层次决定而区别于大专、大学。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是进企业工作,随着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企业不缺少大学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而大量需求的是技能型人才。中职学生在企业中更多的从事产品的制造、装配、设备维修等一线工作,这就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期间,一定要学习好机械制图、极限配合等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与独立工作能力。

2具体做法

整合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把《机械制图》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这两门课整合为一门课,以机械制图为主,名称仍为《机械制图》。二是以使用为主,够用为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取舍。三是降低难度。四是减少课时数。

整合方案: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12学时)。第一节 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2学时),图线、图纸的幅面及格式、比例。第二节 尺寸标注(2学时),基本规则、尺寸要素、常用尺寸标注方法。第三节 几何作图(8学时),绘图工具、斜度与锥度、圆的等分与圆弧连接、平面图形的画法。第二章投影制图 (32学时),第一节正投影法与三视图(2学时),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第二节点、线、面的投影(8学时),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第三节几何体的投影(6学时),基本几何体及投影、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第四节截交线与相贯线(8学时),平面截切棱锥、平面截割圆柱、平面截切球、两圆柱相贯。第五节组合体的投影(8学时),组合体的类型、组合体的画法、组合体的识读。第三章 轴测图(4学时),第一节 正等测图(2学时),第二节 斜二测图(2学时)。第四章机件的表达方法(14学时),第一节 视图(2学时),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第二节剖视图(8学时),剖视图的形成、剖视图的画法与标注、剖视图的种类。第三节断面图(2学时),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第四节其他表达方法(2学时),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第五章标准件与常用件(14学时),第一节螺纹连接件(6学时),螺纹、螺纹连接的画法。第二节齿轮(4学时),齿轮的种类、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要素、直齿圆柱齿轮的画法。第三节键、销连接(2学时),键连接、销连接。第四节滚动轴承(1学时),滚动轴承的结构、滚动轴承的画法。第五节弹簧(1学时),弹簧的画法。第六章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10学时),第一节 极限与配合(4学时)尺寸的术语及定义、偏差的术语及定义、公差、尺寸的标注。第二节 形状和位置公差(6学时),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内容含零件的几何要素、形状和位置公差、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形位公差的标注,内容含形位公差的代号和基准符号、被测要素的标注、基准要素的标注、形位公差标注示例。第三节表面粗糙度(2学时),基本术语、表面粗糙度标注。第七章紧固件与装配图的识读(14学时),第一节、零件图(8学时),零件图的基本内容、识读零件图。第二节、装配图(6学时),配合的术语及定义、基准制、配合的标注、装配图的基本内容、识读装配图。

3心得体会

3.1 规定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数,两门课的总学时由240学时降为102学时。删掉了大量的理论性过强,对中等职业学生不使用的内容,解决了《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材的学科本位思想,理论体系较深,与学生就业岗位有较大距离,学用不一致,极不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问题。

3.2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的内容穿插在机械制图课的内容中间,两者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学习了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的内容,紧接着就能为学习机械制图内容所用,做到学以致用。

3.3 新编《机械制图》总体难度降低,易于学习。制图课以识读图样为主,课程难度大大降低,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克服了概念多,名词术语多,原则规定多,使学生感到枯糙、乏味,兴趣不高,造成“理论一套套,实际难做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