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前国内经济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党的十召开之际,我与大家分享一下对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看法。
第一,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问题,更加突出,且因素更加复杂。
第二,依靠高能耗、高污染、低劳动力难以为继,体制日益突出。
第三,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和转型,依靠出口的高增长来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
第四,贫富差距在继续扩大,低收入人群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国内的消费还没有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第五,在出口低迷和消费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今后数年投资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第六,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看,我个人认为,经济增长到7.5%还需要两三年。因为世界经济环境不会有太大的调整。所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应该采取软硬结合的措施,内生总的长效机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实施结构性的减税政策,让制造业和重要企业恢复活力,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产能。
第七,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打破行业垄断,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
在此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处于诸多困境和面临不少挑战,但仍有可以发展的空间。对于中国中小企业的景气状况,有这样一系列指数。指数的临界值是100%,超过即是景气,低于就是不景气。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采取了综合措施,经济恢复得很快,中小企业2010年三季度是108.9%,然后每个季度下滑。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指数下降到87.5%,第二季度是90.3%,第一季度是92%。
2011年11月,全国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的占17.6%,现在这个数字大概是20%。
我到贵州、陕北、安徽等地考察过很多中小企业,大家的精神状态很不错,都在积极地想办法应对,而不是在等死。企业家们认为,虽然外部环境影响很大,但最关键的还是企业内因。即使经济形势大好时也有企业倒闭,中国中小企业每年倒闭的有五六十万家,新注册的有一百多万家。经济形势不好时,也有企业逆势而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所以企业家们一定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水准。
有一家生产稀有元素的企业,现在还没有利润,就成立了研究院,招聘博士生、硕士生,研究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它到海外去兼并企业,连人员、技术、产品都收购回来,目前已经收购了两家,还准备去北美收购一家,如果收购成功便能成为这个领域全球的翘楚。还有经营方式转型的企业,重新找到了利润增长点,这种例子很多。所以应对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要自强不息,通过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人口红利的问题,也不用太过于悲观。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数量以及劳动质量有很大关系。前十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年均增加10%,原来一个劳动力月薪1000元,现在是2500元,而全世界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9.34%。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基本上可以抵消劳动力成本增长的因素。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效率;财政收支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13)02007005
一、 引言
自2012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延续及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势并未好转。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数据,2012年1—5月,CPI同比上涨3.5%,低于全年4%的调控目标0.5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高峰值8.1%低4.6个百分点,物价增速仍处于回落通道。2012年1—5月,中国出口7 744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8.7%,较上年同期下降16.8个百分点。另外,5月工业企业出货值同比增速仍位于低位,显示外需并未实质性好转。
出口大幅下降,内需无力拉动,这对于刚刚经历经济寒冬的地方政府雪上加霜,2012年5月之后,各地纷纷推出相应的刺激计划。天津、山西、黑龙江和江苏等10余省市陆续了累计超过10万亿元的地方经济刺激计划[1]。其中,贵州预计投资3万亿元,重庆预计投资10年6万亿,四川预计投资6.49万亿元。
大规模的地方政府投资势头足以盖过2008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本轮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是应该快马加鞭,还是应该放缓节奏,三思而后行。地方政府大规模投资应该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和条件下启动,是否应该作为刺激经济的常规手段都是本文所研究的问题。
二、 地方政府投资动因
1.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点燃,向全球蔓延,顷刻间,全球股市暴跌,实体经济一度陷入停滞状态。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的宽松政策,各国政府通过发行政府债务来筹集资金。但是在多数延续高福利政策的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等西欧国家却不得不面临债台高筑而无力偿还的局面。欧洲债务危机,使世界各国对经济丧失了信心。
经济形势一度恶化,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势必对国内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自2011年以来,中国对外出口的数据就一直不乐观(如图1所示)。
图12011—2012年中国进出口商品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自2011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1月,进出口总额2 726.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出口总额1 498.6亿美元,同比增长-0.6%,创下了2009年以来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速的新低。世界经济形势不乐观,导致世界商品需求萎缩,而中国又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出口在GDP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为避免国内经济伴随世界经济持续恶化,维持地方经济正常运作,以地方政府为主的政府大规模投资计划重新抬头。
2.国内经济二度探底,内需严重不足
受国际经济形势低落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势也并不乐观。2008 年第3 季度和第4 季度的GDP 增长率分别为9.0%和6.8%,自2001 年第4 季度(6.6%)以来第一次下降到7.0%以下。为了避免经济继续下滑,2008年11月15日,中国政府提出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即“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全面转向扩张性政策,刺激经济增长。“4万亿”刺激计划出台之后,国内一度进入投资“”中,各地投资项目纷纷上马。利用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宏观经济预警指数是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景气合成指数,由工业增加值增速等10个预警指标构成的经济预警综合警情指数。可对“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后国内经济运行状况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自2008年“4万亿”计划出台后,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开始回升,于2009年触及经济趋热区域,达到经济景气指数最高值。但在之后的3年里,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开始回调,特别是到了2012年初开始出现急速下滑。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即将触及趋冷警戒线(如图2所示)。
图21996—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上述分析可知,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国
际经济形势并没有好转,国际需求不振,传导至国内直接导致出口锐减。面对国内通货紧缩,投资刺激冷却,国内外需求不足的局势,政府理所当然地开始酝酿新一轮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希望在投资的拉动下,缓解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局面。
为缓解经济危机过后当前地方经济压力以及建立中长期地方经济新体系,本轮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更多的是出于地方经济自发需求,似乎是经济运行至此的一个必然产物。
三、 重启大规模地方政府投资的必要性
刺激力度大,能够使经济快速复苏是政府投资的特点,与此同时,政府投资也会带来低效率、挤出效应、产能过剩及地方财政收支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围绕历年地方政府投资效率、产能过剩及地方财政收支情况,研究本轮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的必要性。
1.地方政府投资效率逐年下降
投资效率主要体现为投资规模与其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适宜程度,即在一定时期内,投资规模大小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衡量地方政府投资效益,可借助边际资本产出率,该指标的经济含义是一单位投资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增加值,计算公式[2]为:
边际资本产出率=新增生产总值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100%
新增生产总值(GDP)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三大部分组成,由投资直接引起的GDP增长应该是GDP的资本形成部分。所以上式可以改写成:
边际资本产出率=新增资本形成额/新增地方(中央)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额×100%
计算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投资边际资本产出率逐年下降(如表1所示)。自1978—1990年,地方政府投资边际资本产出率还有一个上升的阶段,但从1991年特别是1993、1994年之后,地方政府投资边际资本产出率快速下降,直到2009年已经跌破100%。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疲软,递增的地方投入带来的效益却一年不如一年,地方政府自主投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2.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即生产能力超过市场有效需求,从而给经济运行带来危害。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间展开激烈的竞争,采取各种手段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由此引起市场分割、投资过热以及过度或无效行政干预等,这实际上是导致中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加剧的重要体制性因素[3]。结合近年来国内经济运作情况来看,一些扭曲的刺激措施,往往对市场发送不正确的信号。如通过补贴(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手段增加市场有效需求,这样反映到企业就是增加生产、扩大产能。但消费只是在经济低落的时候起到快速恢复经济的作用,所以刺激不是持续性的,一旦消费刺激结束,高消费不再持续,这种一时性和寅吃卯粮式的解决方式,必然使得企业扩张的产能出现过剩。
但工信部及发改委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和项目审批环节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担忧。以钢铁行业为例,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继续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根据发改委公布的信息,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铁920万吨、钢1 000万吨、钢材938万吨,总投资为696.8亿元,并将在广东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 614万吨的基础上实施[4]。而宝钢2011年产量也不过4 427万吨,其钢铁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出口至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产能能够足够满足国内需求的水平上,又新建年产量如此大的钢铁项目,其钢铁区域产需不协调发展的解释似乎并不能站得住脚。
国家“十二五”规划针对电力、钢铁、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和煤炭等12个重点产业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划,截至2012年8月,2012年发改委审批项目约2 400个,新开工项目计划累计总投资197 119亿元,同比增长24.9%;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05 432亿元,同比增长14.2%。而2011年1—8月,新开工项目计划累计总投资不过157 821亿元,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30 311亿元。在给国内经济注入强心剂的同时,不禁让人感到后怕,药性过后,过剩的产能该如何处理。
在刺激的同时,国家在2009年9月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抑制产能过剩,但地方政府在抑制产能过剩方面却并不乐意主动地配合,因为多数产能过剩产业都是纳税大户,是拉动当地GDP的主力军。所以,地方政府在投资对象的选择上似乎没有太多新的调整,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政策的导向下,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还是集中在基建和制造业等产能过剩领域。
3.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失衡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构成。在税收收入总额上,2011年地方税只占全国税收收入总额的45.8%。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52 547.1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0.6%;中央财政收入51 327.3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9.4%。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项目主要由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一般公共服务、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构成。其中2010年上述几项就占据地方财政收入的62.4%。2011年地方财政支出92 733.7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4.9%;中央财政支出16 514.1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5.1%。
地方政府在只拥有50.6%的财政收入下却要承担84.9%财政支出,收入与支出的不匹配必然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失衡。2002—2011年,地方财政赤字从6 766.5亿元一路攀升至40 186.6亿元,在10年间增加了将近500%。从地方政府赤字占GDP比重可以清晰地看出,自2008年起,比值快速增长(如图3所示),凸显出中国地方政府赤字状况越来越恶化。
图32002—2011年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巨大的投资资金缺口,反映出近几年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和投资是极为不正常的。为了拉动地方经济,投资必须跟上去,但财政预算是有限的,只能依靠预算外资金。所以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国内贷款等手段筹措投资资金,大量的贷款积压使得地方政府时刻处在高负债危机边缘,若财政收入无法归还贷款和利息,地方政府破产一触即发。在存在巨大投资资金缺口的情况下,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必将进一步加剧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的恶化,若不能配套出台有效风险防范措施,地方债务危机将日益凸显。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历年地方政府投资效率每况愈下,产能过剩问题依旧严重,地方政府收支极为不平衡的情况下,本轮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过于草率和盲目。不能否认地方政府投资对地方经济的刺激作用,但前提是应该在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本地产业结构,估算产能情况,预算当地政府财政收支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所以,本轮大规模的地方政府投资时机还不够成熟,而且规模过大,容易对经济产生剧烈影响,若市场无法正确捕捉正确信息,容易进一步加剧经济恶化,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一,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
政府投资的原始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对社会投资和资源配置起到宏观导向作用。地方政府投资也是如此,其出发点应该以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为原则,充当经济的监督和维护者,调节当地投资结构,引导社会投资往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代表地方政府的意愿,用投资创造地方收益,破坏市场规律,挤压地方民间投资,从而导致盲目投资,制造产能过剩。
第二,改革地方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
以GDP为纲的地方官员考核制度是导致地方政府投资旺盛和投资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财政分权制度下,一方面,在收支不合理分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平衡财政收支,投资创收是一个很好的创收途径;另一方面,GDP是中央政府考核地方官员的主要指标,地方官员在任命制下,为了表现其在任期间的政绩,投资是快速增加当地GDP的有效办法。但是一旦官员升迁换任,这些巨额投资背后的债务就留给下一任官员,下一任官员为了弥补上一任遗留债务和政绩表现,必然又会大规模地投资,如此恶性循环,地方投资需求必然会飞速攀升。中央政府应设计合理的官员考核制度,改变地方政府盲目投资和投资低效的局面,让地方政府退出GDP竞赛。
第三,改革项目审批与核准制度,下放市场自主投资权利。
2004年国务院改革单一投资审批制度,将投资项目的管理分为审批制和核准制,即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而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但事实上,审批制的改革实质上只能说是“制度的改良”,审批制的改革未能完全下放企业投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由政府管理企业投资。
政府投资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纠正市场失灵,因而其项目审批制还应该保留。并且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和审批,控制其投资的热度,将投资的机会和权利下放给市场。具体可以通过减少企业税收、建立企业投资补贴机制等优惠措施,鼓励市场自主投资。地方政府应逐步减少和取消核准制,进一步完善当地市场运作监督体系, 保证市场公平运作。
参考文献:
[1]10月17日盘前利好消息解读[EB/OL].http:///2012/1017/10136134.shtml.
[2]刘敬芝.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效益分析与评价[J]. 经济管理,2008,(15):32-35.
[3]王立国.张日旭.财政分权背景下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基于钢铁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12):30-35.
[4]江国成. 发展改革委:广东、广西及武钢将累计压缩粗钢产能2684万吨[EB/OL]. http:///fortune/2012-05/29/c_112064135. htm.
[5]龚强,王俊,贾坤. 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J]. 经济研究,2011,(7):144-156.
[6]郭子佳,王振宇.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12,(2):66-70.
[7]张婷婷.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财经纵横,2012,(9):161-163.
[8]王立国. 投资项目决策前沿问题研究[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9]张卫国,任燕燕,花小安.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地区性行政垄断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11,(8): 26-37.
[10]朱玉明. 地方利益、政府利益与官员利益[J]. 经济经纬,2007,(3): 93-96.
一、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开展国内经济合作工作的重要性。
(一)国内经济合作是我市由开放立市向开放强市转变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实现了从资源小市到经济大市、从商埠小城到现代化国际城的跨越。在新形势下,我市正先是要树立走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协调发展之路的思想,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不仅要为**的发展服务,而且要为**的腹地发展服务,在服务中发展壮大自己,在发展壮大中提升服务的水平。再次就是形成合作型的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承担研发总部和销售总部等职能,实现加工生产环节适度向外地转移或加工外包;打造向国内外提供高端服务外包的服务产业,为国内合作的城市提供高端服务和知识型服务。四是形成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加大与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合作力度,全面加强物流、进出口贸易、制造业、会展、科技人才、旅游等合作,在合作中推动双方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新晨
(二)国内经济合作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是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从横向看,我市与其他同类型城市相比,在某些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从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方面,我们的差距还比较明显。从纵向看,我市现代服务业比例还不够高,城市服务功能仍不够完善,还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需要,离省委要求建立**都市经济圈还有很大差距。在新的条件下,我们要加强与人才、科技实力雄厚的区域中心城市合作,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科技项目、高端产业,推动临港服务业发展,提升我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强现代物流产业合作,为合作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便利条件,促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
(三)国内经济合作是当前企业走出困境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内经济合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资本合作、资源合作、技术合作、品牌合作和市场合作等手段,实现区域性、全国性资本、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交流与优化配置,从而使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促进生产力大发展,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并建成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体系。而作为国内经济合作主体的企业,只有在国内经济合作大潮中,寻求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才能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竞争能力。近几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我市企业通过国内经济合作不仅自身得到了发展,解决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为我市经济发展和促进合作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我们的企业正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国内经济合作要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寻求合作伙伴,拓展国内市场等方面,积极为企业提供帮助。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内合作渠道,结合我市企业自身特点,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跟踪服务,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拓展发展空间牵线搭桥,当好红娘。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国内经济合作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要在“**周”活动中取得新成效。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完善,“**周”活动已成为一个宣传**、发展**,互动交流、合作双赢的国内合作品牌。今年,我们将在**和**两个城市举办**周活动,这是市委、市政府为积极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实现我市经济平稳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按照活动组委会的统一部署,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活动取得新成效。特别是品牌商品展销、物流合作、进出口贸易合作等新增或重点内容,一定要从城市战略合作的高度、保增促调的高度,早谋划、早安排,精心组织、加强宣传,通过活动的举办和合作机制的完善,为与**、**建立全面、持久、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新晨
(二)要在拓展国内市场上有新作为。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内外并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拓市场、保增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在外部需求大量减少的情况下,我市作为一个开放早、外向型经济特色明显的沿海城市,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加直接、更加明显,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就更早更大,大力拓展国内市场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工作,充分利用国内经济合作平台,着力帮助企业稳定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带动企业产销,促进生产和发展。我们要把拓展国内市场作为保增促调的重要举措,在加大国内市场的拓展力度上下功夫,主动服务企业,努力提高我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要在“引进来”上有新进展。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机遇,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引进机构和优势项目上下功夫、求突破,强化产业链招商和高端项目招商。要将招商引资作为把握发展主动权、争创发展新优势的工作来抓,大力引进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国内优质产业,特别是要依托优势和进出口贸易体系优势,在引进国内重要外贸企业来我市设立窗口方面下功夫,推动**产品的出口,带动物流企业的发展,推动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
(四)要在“走出去”中有新突破。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强与**地区其他城市的合作,为**地区早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协调配合,真抓实干,推进我市国内经济合作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做好国内经济合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管领导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经常研究发展态势,听取重大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关职能部门要统筹各方力量,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努力营造推动国内经济合作工作深入开展的新格局。新晨
宏观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可否认,当前市场的确面临困境:一方面,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凸显,利比亚与石油危机、日本地震与核危机均对未来能源的发展形成较大压力,更对国内市场构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国内经济形势的过度悲观预期。的确,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调整的信号,包括二月份进出口增速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快速下滑让市场悲观者看到了经济的前景不容乐观。但我们同样要看到二月份进出口数据的下滑更多来自于春季假期的季节性因素。
从深层次角度而言,由于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尽管政策调控抑制经济过热的现象仍存在,但估计难以持续,因此,未来经济数据进一步恶化的空间有限。对此,我们要看到政策紧缩更多的是抑制通胀的结果,短期影响经济增速,但不是为了改变经济增长的大趋势。如果看不到目前经济增速的放缓是源于对通胀压力及经济过热的主动性调控目的,而仅仅纠缠于经济数据下滑所带来的负面信号,那么,这种宏观分析的高度是需要调整的。
当然,要想看清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及未来的发展路径,就应避免纠缠于短期的经济数据的反复和政策调控的表象,而是深究数据与政策背后的高层决策者的战略意图。
不在地震中毁灭,而在地震后爆发
国际形势的不稳定不能成为看空市场的主因。每次牛市的启动都是在危机之后。自然灾害、战争因素或特定事件都是市场遭遇不确定的特点因素,但不是影响市场走向的根本原因。如果忽略了市场的内在本质,而放大了特定事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往往容易产生恐惧感,而放弃了坚定持股的信心。换句话说,牛市的泡沫往往都不是在恐惧中诞生,市场的风险亦不是在恐惧中诞生,而是在市场一致的乐观预期下形成巨大泡沫,进而破灭。因此,聪明投资者更应该坚定信心看到危机中酝酿的机会。
显然,中国经济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基础亦没有因为自然灾害而出现历史倒退,A股市场的做多力量将在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过程中尽显“风流”。当前市场面临的困境犹如牛市过程的艰难险阻,尽管危险重重,但仍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负利率下的风险偏好过高
当前资产市场的主要矛盾在于负利率所派生的风险偏好。简单而言,在负利率的现状没有彻底缓解之前,市场流动性仍将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而这必然会推升资产价格上涨。房价不跌的预期和天津文交所的资产化证券的暴涨等现象正是中国资产市场风险偏好的极端体现。要套住流动性猛虎,最终还得数次采用利率工具。
房地产投资总规模自2003年的3万亿上升至2010年的21万亿,7年投资总规模涨幅7倍,尽管房地产供给庞大,但在非理性的投资偏好推动下依然显得供给不足。各项银行存款则自2003年的17万亿上升到2010年71万亿,期间涨幅4倍有余,而对应居民储蓄从2003年的9万亿上升至30万亿左右,涨幅仅3倍。因此,负利率才是中国资产价格上涨的背后推手,老百姓为避免存款遭受损失而过于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偏好才是资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对外加工贸易 发展趋势 制造业
一、前言
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是制造业创造外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整体变化,对外加工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发展对外加工贸易,并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发质量,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内容。结合国内当前形势,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以及在物流配送商上得全面发展。因此,正确分析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努力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
由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无论是在劳动力成本还是原材料成本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要想实现快速稳定增长,就要依托国内有利形势,努力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确保对外加工贸易稳步增长。具体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受到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对外加工贸易如果不改变过度依赖低成本的发展策略,未来发展中将难以实现全面增长。为此,对外加工贸易应根据国内经济形势,适时的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在对外加工贸易中,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关系到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和现实发展需求,对外加工贸易在未来发展中,将会在产业结构上进行全面优化,无论是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成本,还是对外加工贸易的原材料成本,都会得到持续降低,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将会得到有效支持和拉动,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质量也将得到全面提高。
(二)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全面增加资本比例
对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而言,增加资本比例,提高投资额度,对整个产业进行优化和重构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手段的支持下,对外加工贸易将会获得更多的资金倾斜,将在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上有所提高,最终达到稳步发展的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加工贸易都是出口贸易的主要拉动力,增加对外加工贸易的资本投入,不但会为对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也会给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全面增加资本比例,将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其发展水平将会持续提高。
(三)对外加工贸易将会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例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会改变单一的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竞争优势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例,增加技术投资,强化技术实力并提高技术竞争力,使对外加工贸易能够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
基于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只有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外加工贸易才能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最终使对外加工贸易在整体发展水平上能够得到持续提高。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上有所侧重,最终达到提高对外加工贸易发展质量的目的,为对外加工贸易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
对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而言,要想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局面,并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就要努力实现国内采购,并向国内价值链延伸,通过这些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推动对外加工贸易朝着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综合目前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经验,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是对外加工贸易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采购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能及时培育和发展中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只得止步于劳动密集型阶段。
基于这一需求,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我国对外加工将加大原材料国内采购力度,降低采购成本
为了进一步降低对外加工贸易成本,并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未来我国对外加工将加大原材料的国内采购力度,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使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效益更加显著,达到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的目的。
在对外加工贸易中,原材料成本是影响对外加工贸易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成本的可控和持续降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在原材料采购上向国内倾斜,并做到先国内后国外,在同等质量和同等价格的前提下以及在同等质量国内价格偏低时候,优先采购国内产品,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和提高对外加工贸易效益的目的。
(二)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价值链延伸,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综合效益
通过采取国内采购的方式,对外加工贸易的原材料采购将向国内倾斜,国内价值链延伸也将得以实现。在这一状态下,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整体价值和整体效益上获得全面提高,并对国内经济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
鉴于对外加工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通过国内采购,使得对外加工贸易的国内价值链得到了有效延伸,对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综合效益和满足对外加工贸易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价值链延伸,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综合效益。
四、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在物流配送上得全面发展
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当前国际上加工贸易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重要。
对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而言,物流配送既是对外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对外加工贸易整体效益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在物流配送上获得较大的支持,整个物流配送效率和物流配送速度都将得到有效提升,具体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快速发展:
(一)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国内的的物流配送成本将会持续降低,对对外加工贸易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在对外加工贸易中,物流配送成本占有一定比例,物流配送成本占比越高,对外加工贸易的总体成本就越高,其综合效益也就越低。基于这一认识,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成本将会得到持续压缩,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效益将会逐渐提升,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将会走上健康之路。因此,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成本进一步降低将成为重要趋势。
(二)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效率将持续提高
随着国内交通能力的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效率将会越来越高,对对外加工贸易将会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除了要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之外,如何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也关系到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从国家目前对待对外加工贸易的态度来看,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并建立全面有效的物流配送系统,对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发展和提高企业发展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效率将持续提高。
(三)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渠道将更加畅通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大型化的港口和机场,在物流配送渠道建设上的投入将越来越大,物流配送渠道也将更加畅通。拥有了完备的物流配送渠道之后,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将获得更多的保障,对物流配送而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渠道将更加畅通。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是制造业创造外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整体变化,对外加工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发展对外加工贸易,并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发质量,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内容。结合国内当前形势,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以及在物流配送商上得全面发展。因此,正确分析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豪,刘敏.中国制造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J].经济问题探索,2006.
[2]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程永林.区域整合、制度绩效与利益协调[D].暨南大学,2007.
[4]蔡玉贞.生产者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