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一、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园林专业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根据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园林专业一般可以分为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和园林植物三个主要方向,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也应该从这三个方向深入开展。目前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薄弱。很多学校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实训课时量少且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少,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三个方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第二,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园林专业实习环节多,主要包括园林植物学野外实习、园林设计课程实习、园林工程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需要大量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园林植物野外实习只安排在校内温室和苗圃是不行的,一定还要有种类丰富的野生植物实习基地;园林设计课程实习最好能安排在规划设计院进行训练;园林工程的实践教学最好能安排在园林施工现场;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学生最好能安排在大型园林设计公司参与实战式综合训练。如要提高园林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学校条件建设的重点。

第三,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毕业设计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和灵活运用,因而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与培养综合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急剧上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毕业设计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应用型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是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来提高园林学生培养的质量。

1.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教师一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园林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支持与鼓励学院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可以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通过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可以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加“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搭建“实战式”教学平台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重要的是能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相结合。学校应该与园林专业相关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校与市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15处,搭建了稳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种固定和机动的两种教学方式,来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固定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见习基地及“实战式”的顶岗实训基地,机动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参与实际地方工程项目的建设。学校自己成立“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创业中心”,申报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相关资质,搭建稳固的“实战式”教学平台。近年来,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园林专业学生共参与“张家界市林权调查”、“张家界三望坡度假公园规划”、“桑植县金科明珠绿化设计”等60多个地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在这种“实战式’平台的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为了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扎实的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基本功,突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想,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插花赛”、“手绘规划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了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执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园林专业毕业论文推行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导师”制即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践工程项目,共同选题,共同商定指导方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我院园林专业推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并协助学院专门制定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办法,聘请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相关的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盆景式、经济师等13位专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近年来,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共有80多项。双导师制的推行,不仅确保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加强教研教改,编写特色教材

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是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我校制定了与专业相应的教研教改办法,形成了省、校、院三级系统的教研教改体系,从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推动了学院的教研教改,并提高了学院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另外,编著特色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书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编写新的园林教材一定要以最新的科研成果为补充,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为条件,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近年来,我校园林专业教师共完成了10部园林规划设计类专业特色教材的编著工作,这些教材涉及园林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施工及园林植物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专业特色教材系列。这一系列教材的编著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应用性,教材建设带动了我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实了专业办学内涵。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对汉语的发展和继承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着学校缺乏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视、教师素质有待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克服上述问题,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质量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只有在目标的指导之下,才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同教学的开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要想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度一方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强化“对话”观念的实施和落实

对话”是后现代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课程与教学层面,对话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性差异,从而学会区分所学文本的差异性及文本中所描述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因此我们要鼓励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性差异,鼓励学生的语言艺术、文学、科学和社会学进行自我提高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后现代教育重视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尊重人性及其个别差异,解释创新、平等关系的观点,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三、更新教学计划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计划主义。计划主义指的是在开始行动之前,需要明确计划,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实际上,这属于一种独断,而且缺乏灵活性。它导致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灌输式教育,具有被动型,教学效果不明显。汉语言文学中的内容种类很多,艺术性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其特色,教师应该坚持后现代教育理念,适当的更新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灵活,保证教学计划与具体教学过程相适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计划是教师与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合作、互动的学习计划。

四、教学方式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其中有小说、诗词、散文等。如果教师单纯的讲解相关的知识,学生在理解含义时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必须要结合汉语言文学的特点有效创新教学方式。由于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理论课程,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采取非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创新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其一,应用信息技术,由于很多汉语言文学知识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而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把图像、声音集中到一起,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二,采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共同合作,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能够互相了解,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强化实践意识

虽然汉语言文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只灌输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强化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汉语言文学。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增加互动,也可以安排学生随机进行口语训练,例如在规定场景内进行自由表演等。通过实践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充分地激发出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将理论和实践妥善地融合到一起。另外,还可以举办演讲、朗诵等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效果。

六、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也是遵循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只注重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分析文章总体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内容,有时候教师会相应拔高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思想观点,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不需要费劲思考文章所透露出的思想内容与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若实在理解不了就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缺乏教学的人文主义关怀,与时展需求相背离。另外,人文素质教育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制约,很多年青人对物质的追求多过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是非观念、功德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盛行,性格冷漠,道德感缺失,这主要归结于社会、学校、家庭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高,面对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来改善人文教育现状,提高人文素质。

七、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视。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改变传统的试卷考试的评价方法,加入实践能力考查、思维能力考查和创新能力考查的内容,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评价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其次,应注重改进选修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确保选修课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八、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可以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际教学水平。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重点应从教学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与当前教育形式接轨。只有教师具备过硬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使教学境界不断提高,进而实现知识传授、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最终确保教学改革的成功。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研究性的学习思想和终身学习意识,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计划与教学方式,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借此来产生出新的教学成果,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全面促进和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岑玲.亲近文本加强理解注重实践提高能力DD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参与性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0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