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教资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农村初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不论是教学条件、师资力量,还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农村中学一般都要滞后于城区中学。要摆脱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改变其落后状况,笔者认为目前必须要实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确立新的育人观,彻底转变为应试而教
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的教学思想,把语文教学从着眼于“考”转到着眼于“用”上来。叶老早就说过,“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而现实的语文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一个劲地往“唯应试、唯升学”的死胡同里钻。尤其是目前,在绩效工资的利益驱动下,不少语文教师“唯分数是瞻”,忽视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严重偏离了语文教学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面向农村语文教学的实际,把着眼点真正转到提高学生素质上来。在教学中,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实用性,重点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在生活中,彰显语文学科的生活化,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离不开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采取有效方法,加强初中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初中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虽有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过,但就总体看,这个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处理好这个问题必须要做到:①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和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改革的趋势,明确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摆正打好基础与逐步提高、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关系,使初中与小学的语文教学统一在共同而又有区别的目标下;②建立初中与小学语文教师定期交流的平台,促使他们既进行思想交流,又进行教法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沟通看法、弥补各自的不足;③根据实际,确定教研专题,开展定点试验,在互相探讨中总结初中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规律。
三、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沿着解题、介绍作者、释字词、分段落、讲主题、分析写作特点这种固定结构程式进行教学,不分语文体裁,不分写作背景。在授课方法上,老师包讲到底,学生无自读、质疑、议论的机会,学生学语文仅限于课内四十五分钟。这种僵化、封闭的课堂教学结构,呆板、机械的授课方法,严重压抑和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不断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有些做法很值得借鉴:第一,以单元整体教学取代孤立、重复、繁琐、随意的单篇教学;第二,以“自读―质疑―讨论―讲析―练习”的课堂教学结构替代传统的僵化的课堂程式;第三,以“导读式”替代满堂灌、填鸭式;第四,以开放的课堂替代封闭的课堂。
四、加强语言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上下功夫,夯实语文基础
农村中学语文教研能力、教研氛围一般不及城区,有极少数教师年年教法不变、教案不变,不少语文课往往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主题及表现方法,缺少具体实在的语言分析。这种现象是酿成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改变上述弊病的做法主要是:引导教师深入学习中学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牢固树立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的语文教学观;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始终瞄准初中各年级的语言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要求实施教学,把学知识与培养能力、养成习惯统一于一体。同时,严格遵循“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学习范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技巧,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技能;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要把讲授语言和运用语言放在首位。
五、从实际出发,努力改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环境
语文教学环境简陋,语文信息闭塞是造成农村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重要因素。但是,改善简陋、闭塞的语文教学环境,要从农村初中的实际出发,从最容易实现的事抓起: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把阅读和练笔结合起来;鼓励、指导学生订阅健康的读物,办班级“图书角”;学校要积极添置图书,开辟阅读室,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有地方读书;开展简易可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方法讲座、读书笔记展览、故事会等,使阅读、思考、交流结合起来。
六、采取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
笔者认为,这是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鼓励教师根据学校师资情况进行离职或在职进修,使教师及时“充电”;二是利用现代电教媒体,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收看语文教学方面的课堂教学实录,把教学实践与业务交流结合起来;三是聘请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专家、名师作讲座,帮助年轻教师打好基础,提高教学水平;四是有目的地开展教研活动,运用典型课例组织教师钻研教材、研讨教法,各抒己见,在教学研究的实践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设计教法的水平;五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搞好教改信息的交流,开阔教师眼界,拓宽教学思路,增长教学见识和智慧;六是鼓励教师勤于学习,精于钻研,不断总结教学所得,撰写文章,形成“勤动笔、勤研讨”的良好习惯,努力成为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
参考文献
[1]董加伟.语文教师素质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影响[J].师
关键词:高效设计;以生为本;反思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074-02
新课程改革数年来,课堂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学高效设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高效的教学设计不仅对教学过程起着宏观调控作用,还能帮助学生自主、能动地生成、建构自己的知识世界、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去年半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全程学习培训,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教育”中有关教学设计一节的学习,感受颇深。
一、教学设计不是写教案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写教案,最多也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把一些地方写得详细些,把内容弄得精彩些。其实不然:教学设计不是写教案,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对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要在教学之前,做出如何最有效地向学生传播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从一节课中有所收获的整体设计。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设计更显出了其特点,更多地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教学设计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对教学过程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不能单枪匹马
教学设计不能单枪匹马,在设计《背影》时,从设计的建构、资料的查找、重难点的确定、教法的突破、新课的导入、目标的达成、课件的制作等,都经过数次反反复复的集体讨论、修改。例如,难点的突破:对“背影”深层的理解,最初自己的设计就是按部就班,先讲文中出现的几处背影,再讲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结果学生不易理解,后经过大家公关,打破了传统的按照教材知识点的先后顺序讲解,而是先抛出从家庭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景气,再讲解父亲的关切使作者感激,父亲的艰难挣扎令作者感动,从而引出焦点问题——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这样重新组合了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分析原因,很自然地学生了解了原因,突破了难点。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作用,仅依靠个人孤军奋战、单枪匹马、冥思苦想,显然不可取,有时甚至会出现谬误。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在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实现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倡导“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既彼此交流了情感,又能引发参与者的智慧,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体,不拘泥于教学设计
叶澜教授认为,评价一堂课好不好,其实是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因为评价标准可以随学校、教师、学生、学科、教材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叶澜教授总结了实验学校的教育改革经验,她提倡一堂好课应该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要做到这“五实”,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有时设计极佳的课上下来效果却不怎么理想,原因是自己忽略了最重要的对象——孩子。也难怪,我们所面对的是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充满求知欲却又还是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在课堂中会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情况,从而让我们感到与自己的教学相冲突。因此,面对不同地方、不同班级的孩子,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有所不同;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学时也应有所调整和变化,要以学生为重,体现学生为主体;在遇到没有设计到的课堂问题时,我们要心平静气、稳定情绪、妥当处理。
总之,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而应一切以学生为重,以教促学,应学生动而动、应情境变而变,对课堂教学的各种变化进行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
四、好的教学设计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卡尔森也说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新课改也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好的教学设计,还要在课堂上实施好。
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善于与学生交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要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课堂上应及时注意学生的表情,从而判断出学生对自己的课是否满意,在语文课上,学生最容易出现厌倦、烦燥情绪,若教师还一味地讲下去,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出现紧张;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设计自己的方法、语言或提问方式等,从而达到师生和谐。要特别关注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对他们要多鼓励、多给予其参与的机会,慢慢调动他们的情感,从而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形成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课堂。此外,还应注重那些对语文有“天资”的学生,他们因特别喜欢语文而有趣味地学习语文,他们思维开阔、知识丰富,教师应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培养他们积极思维、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张民生(国家督学)认为: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一堂好课,不是为一个人,也不是为几个人,而是为全班所有学生上的,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收获。
五、通过反思促进教学设计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设计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出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通过教学反思,学生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学习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理念自觉转化为学习行动。课堂反思,不仅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学习中,让教师的主体性率先得到发展的同时,学生的主体性更要充分发挥。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因此,反思是学生自我成长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借助其他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评价进行反思,可以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教学,这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它既能优化教学设计,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当前新课改如火如荼,信息网络千变万化,教学理念日新月异,教学设计尤为重要;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把新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当中、把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很好地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语文、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做到设计有价值,教学有效果,课堂有效率。
让我们记住爱因斯坦的话吧:“青年从学校毕业时,应当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单纯掌握一些技能的机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于春燕,王文丰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M].沈阳:辽宁师大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