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关后勤服务理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6年开年之际,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政事企分开”改革方案,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为配合上级做好推进工作,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激发后勤管理工作活力,后勤服务呈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良好局面,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本人主要以社会化、规范化、标准化为切入点,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模式改进。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规范化;标准化
一、以目标为发展战略
首先,要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员工行为,坚持以服务对象为核心,坚持后勤工作常规化、规范化。积极的寻求发展模式的改变和服务内容的更新换代升级,优化服务基础设施,实施精细化管理,有目的、有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展开服务,建立扎实的反馈机制及质量改进方案,以客户满意度为基本宗旨,尽可能的做到尊重员工,理解客簦尽量让机关职工体会到更好的服务享受。
其次,实施精细化的服务指标。服务理念应由原来的粗放发展格局转变为集约发展模式,全面梳理内容,解决核心问题,抓重点时间,问质量和服务要效益。后勤人员要有前瞻性视野,在开放时代中取得改革成果,谋求更高的发展战略。使后勤服务工作更加规范。
最后,要实现规范化服务及管理制度。制度是衡量规范化管理的标尺,没有制度就没有规范,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的权威性和系统性,规范化的目标之一是要制度服务指标,服务指标要有定性和定量指标,定时的核对员工实现指标的情况,并且按照指标绩效考核,整个服务流程需要不断完善,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二、以社会化服务为导向
后勤社会化是研究后勤服务如何走向市场,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地位。如何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盘活后勤服务机制,逐步走向社会,服务措施,经营管理、经济核算、人事制度等均与市场运作接轨。对后勤服务整体进行转制改革,执行后勤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按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劳动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质量。它既为本单位提供后勤服务,又走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执行星级管理,拓展服务对象,实现资源共享。
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改革平稳的缺点是没有完全的社会化渠道,进程缓慢,成本较高,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价格优势。因此本文建议要实现后勤管理朝着多元化方向,需要将一些耗资较大的环节适当的外包,可以逐步的实现后勤社会化举措。
三、以规范化标准化为使命
随着体制改革,单位发展与后勤保障的协调更趋突出,加快建设后勤服务标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的实现其市场化进程,逐步面向社会。如果说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服务缺乏具体的标准,那么将很难与社会接轨。伴随着我国入世,地区贸易加强,各行各业都在进一步加强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实现规范化服务实现标准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服务质量是服务的生命,要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首先要实现各项事务要流程化,后勤服务流程化才可能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把现代管理手段和科学管理理念引入行政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中,建立在社会化基础上,制定一系列规范化指标及后勤服务标准化清单式评价体系,与月度绩效考核挂钩,对后勤人员实施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后勤事务设定考核指标和指标权重,及时与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绩效面谈及改进计划,使后勤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有理有据。
四、以优质服务为根本
为做好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工作,按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策划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要与服务对象的期望紧密联系起来,实事求是,突出行政事业单位后勤的特点,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确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标准:“优化管理”、“优质工程”、“优良服务”。“优化管理”即科学管理中心的人、财、物和经营、事务、管理工作,力求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目标,提升服务品位。“优质工程”即指导下属公司做好维修工程建设,把好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进度三个环节,争创优质工程,维护经济利益,提升服务能力。“优良服务”即努力为机关部门和职工提供各项后勤保障,更新服务观念,端正服务态度,重视服务细节,努力营造个性化、创新性的服务氛围,提升服务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质量指标,需要以物业服务为龙头,建立后勤服务及动力中心,按服务满意度、客户服务有效投诉处理满意度、水,电零修合格满意度、配电运行客户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分解任务,列入对部门工作的考核范畴。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处理数据,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建立让机关职工满意的后勤管理制度,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五、以质量体系为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对机关大楼公共区域维修、水电零修、高压配电运行、环境卫生、医疗服务和职工住宅公共区域维修等都提出了简洁而明确的要求,初步实现了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
比如,以物业管理为龙头,建立电梯、电气设备、二次供水系统、配电房、水泵房、消防报警系统以及公共照明等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从接听电话、安排维修到事后回访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做到接听电话有准确记录,上门维修服务有统一佩戴的胸牌,自带一块抹布和一副鞋套,制作服务项目表,将维修内容由各处室、用户签字认可,公开出示优质服务卡并请用户监督等等,经调查维修合格率达100%,一周内还要进行巡视回访,使水电零修工作迅速步入了规范服务的轨道。
六、以监管为根本宗旨
规章制度和监管体制是质量管理的根本,质量标准使员工明确自身的职责,并且能够顺利的完成既定的任务。监管的核心是监督,没有监督,政策无法落实,因此后勤单位的员工需要在监督下落实政策。检查工作是必不可少,主要目的旨在监督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以便有效的纠偏,按照客户的要求提升质量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机关在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设计了工作日志,包括日常维修,保洁,报修、绿化等,针对客户调查设计问卷和客户满意调查表,各种故障记录表及巡查记录等,建立台账制度,及时准确的了解员工的动向,明确各自的职责,规范了后勤部门员工的行为。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确立了后勤保障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服务的主体,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增强员工的培训意思,积极组织员工培训,并做好内审工作,需要在提高质量保准的同时,提升人员的基本素质。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未来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风向标,夯实后勤实力。员工在培训和学习中积极的落实质量要求,并且以质量为目标,树立质量意识,通过监督落实质量目标,实现后勤服务质量的制度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李俊.机关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创新[J].财经论坛,2014,08.
[2]胡云翔.创新和完善服务模式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J].当代科学视野,2013,08.
一、实施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加强后勤精细化管理工作为税收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我们将后勤精细化管理纳入全局重要日程,并积极探索了后勤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经,初步健全了“机制规范,精细管理,创新服务”精细化管理格局,其主要做法是: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照统一规范、勤俭节约、保障有力的原则,逐步将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先后制定并完善了《__县国家税务局物业管理制度》,《__县国家税务局后勤接待管理制度》,《__县国家税务局车辆使用管理制度》、《__县国家税务局综合治理管理制度》等10多个机关后勤工作规章制度,这不仅是国税系统开展“管理提高年”的需要,也是__县国税事业今后发展的需要。在加强全县国税系统基础工作的同时,在环境卫生、绿化管理等方面制度,进一步完善了《__县国家税务局家属住宅楼管理办法》,《__县国家税务局办公楼、家属小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各项制度的制定出台基本上涵盖了后勤工作各个方面,真正达到了有章可循、有矩可依、违规必究,有力地支持和保证了税收工作的开展和国税系统文明和谐。
2、设立后勤服务机构。在推行后勤规范化管理中,着力从细化分工入手,创新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按照规范管理的要求,在20__年初,机关内设机构调整中,从原办公室中将后勤服务岗分离出来,单独设立“服务中心”,主要职责包括制度制订、后勤接待、资产管理、__产管理、水电管理、车辆管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项工作,全面履行后勤保障管理工作。
3、落实精细管理模式。为加强后勤精细管理体系建设,在全面梳理、修订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后勤保障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及流程,明确了每名机关人员应遵守的纪律和规定,实现了事先有目标、过程有监控、结果有考核、责任有追究的后勤管理体系,由于后勤体系的健全,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近年来,后勤管理严格落实了各项规章制度,不仅提高了后勤工作质量和效率,也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在开展勤俭建局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税系统后勤管理工作都是沿用计划经济济条件下的一些体制和办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发挥了保障有力的作用。但在新时期下,原有管理体和管理模式在运行中反映出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国税部门少数领导和大部分职工对后勤保障管理工作没有充分认识,片面地认为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只是服务中心部门的事,这样导致了后勤工作与税收工作不相联系,更是与国税中心工作不能相提并论,其根源在于少数领导和大部分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内在原因所在。
2、管理模式不创新。在国税部门机构改革和税收征管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对后勤保障管理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促使了后勤保障管理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经过多年探索和尝试,内部机构多次调整,后勤服务曾几次从办公室分离出来,设立“服务中心”行使后勤保障管理工作事项,但仍没能全面实现社会化的管理模式,也没能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改革的收效甚微。
3、服务理念不增强。由于人们对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错误认识,所以后勤工作人员相应对后勤服务理念意识淡化,并在日常后勤管理事务中,只求维持现状,不讲创新管理方式,更不提倡为全局性税收中心工作提供后勤保障服务。不能满足国税部门正常工作高效运转,更不能适应社会常态化后勤管理需要。
三、加强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古人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加强后勤精细管理工作,除建立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外,必须进一步强化后勤岗责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服务功能等系列措施,是服务和保障全局性中心工作的重要前提。
1、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管理能力。为建立高素质的后勤管理队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着眼于后勤保障工作的长远发展,不断提高后勤人员素质。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意识。由于后勤工作头绪多、压力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后勤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大家感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为人美德,让大家认识到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也需要讲政、讲大局、讲奉献,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必须要牢固树立热爱国税、奉献国税的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做到文明服务,规范流程,精细管理,高效运转。努力打造一支工作作风一流,提升服务水平,保障有力的后勤队伍。以全心全意为机关服务为宗旨,树立窗口意识,自觉维护国税形象,增强职业道德建设。
一、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科学规范、系统完善的保障制度,市场导向、多元并存的服务机制,为县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制度,全力推动机关后勤管理的规范化
做好机关
后勤工作,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工作来抓。为此,我们注重吸收外地先进的后勤管理经验,先后健全和完善了35项后勤管理制度,其中行政管理和机关事务方面10个,文明卫生和城管创建方面9个,安全保卫和综合治理方面16个,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实效性好的后勤保障制度体系,为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健全制度严格管理上,我们主要突出了四大重点:一是规范财务管理。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县委办公室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和廉政审核制度,切实做到了办事有计划,拨款有预算,收支有标准,监督有机制,有效杜绝了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特别是我们从2003年起着力推行了经费包干制度,即根据各组室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区别确定电话费、接待费和用车费等业务经费的补助标准,实行切块包干,定额到人,节约留用,超支不补,有效解决了以往因“吃大锅饭”带来的种种弊端,促使各组室把有限的经费用在了刀刃上。近三年来,我办办公经费与过往相比平均减少了20%以上。二是规范小车管理。重点加强油料、修理等主要开支项目的管理。对小车用油坚持在跟踪测试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油耗标准,实行定量考核,超过部分全赔,节约部分奖励20%,严格兑现。2006年有4名司机共节省油料2052升,领取节油奖2090元,其中最多的节省了油料1060升,得奖1080元。有2名司机因超定量耗油按规定全赔,分别扣款560元、210元。由于县委领导工作繁忙用车较多,小车行程和司机费用难以准确及时地核算和把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实际坚持和创新了一种小车费用先由司机实行逐日登记,再由用车领导核实签字的管理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小车维修严格按照“司机申报、管理员鉴定并报行政组拟定计划、分管副主任批准、凭通知单定点维修”的程序进行,堵塞了管理漏洞,节省了运行成本。据统计,与往年相比,近三年来县委办平均每年节省小车费用4万元以上。三是规范宿舍房产管理。为切实解决前些年公房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产权不清、手续不全、交易不规范等问题,我们制定和完善了《县委机关宿舍房产管理制度》。该制度明确规定:县委大院的宿舍房产由行政组统一归口管理,住房从规划、建设、产权登记或变更、改建扩建、出售出租都要经行政组书面批准;对拥有全部产权的住房出售预先要到行政组申报、公示,优先售给院内机关干部,然后是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购房住进机关的人员必须由行政组核定身份。房产过户须经行政组参与,否则不承认其机关住户身份,不享受机关“三通”福利,并可向其征收投资补偿和有偿服务费;对仅有部分个人产权的住房,行政组负有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有权对其实行监管,对违规出售出租或改建扩建者,要严格实行处罚。从2005年至今,机关内有7户住户因工作调动等原因出售住房,我们严格按照该管理办法操作,克服各种阻力,维护了机关房产管理秩序。四是规范物资财产管理。如对机关车辆、空调及大宗办公用品的采购严格实行公开招标、政府采购。对大宗废旧物品的处理坚持实行公开拍卖制度,既抵制了来自各方面的人情干扰,又有效促进了物品增值。如2006年我办2台旧车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拍卖,成交价高出底价近4万元,比我们期望的效果还要好。通过以上规范管理措施,较好地堵住了办公室费用开支的三个“无底洞”,即以领导名义办事开支的“无底洞”,出差办公事的“无底洞”和办公用品开支的“无底洞”。
二、深化改革,着力促进机关后勤保障的社会化
近年来,我们紧扣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实际,始终坚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来审视机关后勤工作,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管理服务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来配置机关后勤资源,切实增强了机关后勤工作的活力。一是推行协议式管理。早在2001年,我们就与县恒正物业公司签订协议,将机关院内生活区水电费收缴、水电设施维修、宿舍区卫生等工作委托该物业公司实行小区式管理。6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此举有效促进了机关水电和卫生管理的社会化,既减轻了机关后勤管理工作负担,又杜绝了过往管理中跑冒滴漏和损公肥私等现象。据测算,每年因减少水电损耗可节省行政经费3万多元。二是推行承包式管理。将机关食堂面向社会公开发包,每年收取2万元承包费,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可面向社会营业。管理方式的转变极大地调动了承包业主的积极性,促进其切实改善了服务条件,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对机关大院的园林绿化和会议
室摆设的各种花卉盆景,也由花木公司承包管理,实行上门服务,定期更换,做到绿化、美化、花化机关。三是推行聘任式管理。从2003年起,我们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方式,招聘了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小车司机。去年重点加强了机关门卫及治安管理制度改革,从县公安局保安服务公司择优聘请了4名专职保安,实现了门卫管理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的转变
,有效净化了机关院内的治安环境,为机关安全保卫工作和环境秩序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接待文化;简朴节约;地域接待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1-28 -02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热情好客,礼仪美名的当属接待文化。央行接待工作作为央行后勤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后勤综合服务水平最直观的体现,其工作质量的好坏关乎整个机关运行的质量。因此,不断提升央行接待工作的水平,探索现代接待文化建设对于做好央行接待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文化建设的视角进行研究和探索,加强以简朴节约为特色的央行现代接待文化建设。
一、接待文化的基本定义
美国出版的“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中给“Culture”的定义为: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文明或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艺术、传统、习惯、社会风俗、道德伦理、法的观念和社会关系等。因此,给接待文化下的定义是:在接待工作中接待主体与客体的精神文明或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接待的艺术、传统、习惯、社会风俗、道德伦理、法的观念和社会关系等。其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两要素表现为:接待工作主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见,在接待工作中处理好有关人的情感、认知、好恶、需求等是做好接待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中国传统接待文化存在的误区
(一)接待文化等于“吃喝”文化
中国人对吃喝的讲究在世界上颇负盛名,它不仅具有社会功能,还具备政治功能。在这种文化的驱动下,表示欢迎、尽地主之谊、联络感情、化解矛盾等似乎都离不开它。在这种传统民族文化的潜移默化下大众思维和行为给简单化为:吃好喝好就是接待好。公务接待中大吃大喝超标准的现象,在社会中不但变得普遍,甚至还催生出了为奢华接待之风辩护的荒谬观点。有人以奢华塑形象,拿浪费当消费,靠接待出政绩,有的地方甚至打出“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的口号。而事实是,奢华接待让基层不堪重负,行政成本水涨船高,公共资金被大量挤占压缩,极大地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公共形象。
(二)“官本位”伦常型接待文化的存在,狭隘化理解接待工作
我国经历了2000 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官文化源远流长。“官本位” 思想不仅深入到官员心中, 也渗入到了具体接待工作人员的心中。这种根深蒂固的伦常观念体现在日常接待工作中表现为, 用道德伦理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个人情感需求来处理公务接待问题。这种思维方式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弊病,即以公务接待的名义进行的是实质上私人化的接待占据了接待工作相当大的比例。
三、接待工作要从传统型向文化型转变
随着人们追求文化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来宾的访问既需要吃住行等传统型接待,更需要交流与合作的文化型接待。新时期的央行接待工作应既是联系上下左右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相互交流人文文化的平台,应按照建设机关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大力推行简朴节约、具有文化内涵的地域接待文化。
(一)深刻认识培育现代简朴节约的地域接待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今天,规范接待管理,重视接待文化建设,发掘接待工作人文内涵,消除“官本位”、“权力崇拜”等糟粕思想的影响,改变追求“奇、珍、洋、贵”、“大吃大喝”的饮食习惯,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志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作出重要讲话,对机关事务工作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因此,充分挖掘公务接待的文化内涵,积极推动接待文化建设,既是摆在央行机关后勤面前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央行机关后勤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力培育简朴节约、蕴含地域特征的接待文化,为保障机关正常运转,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央行机关后勤部门应坚持接待工作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一起抓,对接待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实现从传统型、奢华浪费型的接待模式转变成以简朴节约为特色、突出地域风情的接待模式。树立“文化制胜”的接待理念,培育节约、简便的接待文化;塑造当地文化接待品牌,挖掘和演绎特色文化、特色观光、特色风俗,形成文化接待基地,不断提高接待的文化内涵;借助服务社会化的优势,丰富服务保障内涵,提高央行接待工作的文化价值。
(二)深刻把握简朴节约的地域接待文化的价值准则
新时期的央行接待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适应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敢于破除错误观念,消除不良风气对公务接待的影响,培育简朴节约的地域接待文化。
1、坚持简朴节约的接待原则。接待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来宾的需求与接待单位自身的期望。因此,央行接待工作要把握时代主旋律,彰显现代文明特征;坚持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主线;突出简朴节约这一基本准则,做到简约有序、规范有礼、热情有度。接待过程中,按照来宾的身份与工作目的制订便于客人接受、便于自己执行的接待方案,严格按照接待方案进行程序化运作,使接待工作的各个环节能有序衔接。接待工作要坚持量入为出、勤俭持政的原则,努力提高公务接待资金的使用效益。
2、坚持突出地域特征的接待方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区位和餐饮文化,有自己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日常接待中,要着力突出“特色”意识:一是立足区域经济、文化特色提升服务品味,把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名胜、风俗人情、传统文化、城市风貌等展示和介绍给客人;二是充分挖掘本地有新意的参观考察亮点,使参观考察内容的可选性和可看性更丰富;三是接待用餐要体现地方特色,兼具南北风味的菜品,积极传播本地的经济特色、人文特色、资源特色和旅游餐饮服务特色。
就江苏来说,地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不光旅游资源丰富,各具特色的地方餐饮也是闻名遐迩。因此,在江苏完全具备开展以地域文化为主旋律,呈现地方经典特色的接待工作的优越条件,让客人在宾至如归的接待中感受江苏风土人情。坚持突出地域特征的接待方式与坚持简朴节约为原则的接待是相辅相成的。基层央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接待资源,如尽量将食宿安排在本单位的职工食堂和内部客房中,接待安排中不唯“洋”只唯“特”,重点突出绿色、健康食品,把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端上食堂的餐桌上,呈现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三)坚持与时俱进的接待理念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接待工作的理解也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创新接待服务理念,突出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接待流程,发掘接待工作背后蕴含的多层次文化内涵。
“接待工作无小事,迎来送往需用心”。基层央行接待工作在立足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校,寻求适应新形势的方式,全面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将有效的接待经费使用效率最大化。在接待过程中,坚持“求精、求细、不求贵”为主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人性化、人情化、人文化的要求,精心制定接待方案,把人性化的理念注入到每一个接待环节中,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提升公务接待的文化品位。新时期赋予了接待工作许多新内容、新理念,接待人员也要注重自身学习、自我积累,为提高接待服务能力蓄能充电。要进一步完善接待工作机制,降低接待工作成本,严格经费管理,量力而行,厉行节约,在量入为出的前提下提高接待质量。
四、新形势下加强央行现代接待文化建设和培养
加强央行现代接待文化建设和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培育出以简朴节约为理念的地域接待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多方的配合、支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多措并举、逐步推进。当前,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转变观念,做好央行现代接待文化服务内容的定位
培育简朴节约的地域接待文化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基层央行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统筹兼顾、有利公务、因人制宜、简化礼仪、务实节俭、杜绝浪费、尊重少数民族习惯的原则,围绕实现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目标,狠抓落实,切实提高公务接待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公务接待的好经验、好做法,规范公务接待方式方法,降低公务接待支出。
(二)提高素质,加强接待人员自身建设
接待工作既是经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也是知识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新形势的接待工作要不断提升文化品位、拓展文化内涵,在深谙地域人文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央行职工价值观,高起点规划、高品味设计基层央行接待文化方案。这些都对接待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我们宜通过网络宣传、宣传橱窗、演讲比赛和组织宣讲等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对简朴节约的地域接待文化的宣讲力度,使全员认知认同,并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财务管理
1、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服务流程是做好央行接待工作、确保简朴节约的接待文化得以有效推广和落实的保障器。培育简朴节约的地域接待文化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做到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通过制订接待管理办法,明确规范接待范围、接待标准、接待程序、接待职责、接待纪律;通过制度规范行为,实现接待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专业化。每个接待工作人员在接待过程中必须学习好、把握好、运用好接待制度,严格按照规章规范接待工作。
2、加强财务管理是提高央行接待资金使用效率,强化简朴节约的接待意识的有效手段。倡导简朴节约的地域接待文化,就是坚持“勤俭节约、从严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创新接待工作方式,在节俭的前提下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具体应落实以下内容: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对接待住宿、就餐等活动认真编制预算,严格控制经费支出;二是将各种调研考察、检查交流、学习参观尽量安排在内部食堂或者培训中心;三是接待费用实行“一单一结”制。接待前,接待人员必须填报接待审批单,详细写明具体接待内容,经有关领导审核同意后方可报销。非正常支出或未经领导审批的,一律不予报销,严防“跑冒滴漏”现象。
参考文献:
[1]焦焕成. 以节俭效能的机关事务文化引领节约型机关建设[J].求是,2012,(06).
[2]唐联阁.大众科技报.理论研究[J].谈接待工作的文化建设,2008,(08).
随着社会逐渐引起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许多高校也开始加强后勤管理,引导其不断改革、向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服务运营模式不断转化。这给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给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也促进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高校不同于其他的企业,其后勤管理工作涉及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不仅增加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阻碍了高校教学质量及其学生学习的提升。随着高校改革、不断向市场化推进,高校后勤管理拥有了明确的发展新方向,积极发现并解决高校后勤管理问题,有利于保障高校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1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断向社会化发展,其运行机制在高校改革与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的角色。但是,现阶段,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后勤管理机制。主要表现为高校缺乏明确的后勤管理工作目标,没有引起对教育行政部门、后勤企业以及学习之间关系的重视,也没有从根本上采取措施进行后勤管理工作体系建设。
首先,高校后期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上高校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高校并没有充分结合社会化的视角选择强大的后勤管理者,因此,在后勤管理运行工作方面,学校无法充分结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做出调整,导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从而导致高校后勤管理运行体制与高校行政体系出现脱节,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无法按照市场化标准进行后勤工作运行。
1.2 缺乏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许多高校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大多采用了政企分离的方式,以社会化、市场化为引导,着重进行高校教育教学,因此,忽略了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一方面,源于社会和高校缺乏重视程度,把所有的关注度放在了育人方面,加大教育教学建设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源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本身,由于缺乏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导致后勤管理工作单一而且乏味,而且主要集中在学生食堂管理、宿舍建设和运营等方面,没有充分结合学生和整个高校的力量,忽略了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没有高校及其管理者积极的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以及环境建设缺乏一定的重视。
1.3 缺乏科学的内部管理部门设置及制度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由于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成为了一个理想的温床,导致高校缺乏科学的后勤管理工作部门设置,使得高校后勤部门停留在传统的运行机制中。究其本质,是因为高校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制度建设,以及企业化运行模式的建立,导致高校后勤企业模糊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划分。
一方面,在高校后勤管理的工作中,由于管理面的广泛使得高校无法规划具体的管理制度,虽然部分高校逐步引进并实行“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运行模式,但是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仍然具有政企双重的身份;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管理实行政企不分的经济行为,导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运行机制,也无法充分结合和实现市场化以及社会化操作,加上具体的后期工作岗位设置匮乏,从而大大降低了市场化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
1.4 后勤管理者缺乏相应的服务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
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就业保障制度,关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团队缺乏相应的服务管理意识,综合素质低下,部分素质低下、缺乏技能的后期员工极容易被淘汰。主要是因为高校对后勤管理工作赋予了一定的行政色彩,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常常是教师职工的家属或者是退休的职工,导致缺乏科学的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其整体后勤管理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再者,由于深受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低素质的队伍严重阻碍了后勤管理工作向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步伐,使得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无法适应市场突发的风险,也不利于高校之间进行教学等相关方面的竞争。再者,高校后勤管理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无法从服务高校师生的角度出发搞好后勤管理管理工作。
总之,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后勤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多,工作性质越来越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从而使得他们无法及时解决后勤管理工作问题,甚至是很难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2 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1 完善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其向市场化、社会 化发展
完善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必须充分结合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及教师学生的利益,深入了解后勤服务的理念,坚持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为主导,确定教学目标与后勤管理工作同步发展,从而合理建立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以此为标准,处理好管理制度与运行体制的关系,扩大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服务的面向。此外,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后勤管理工作目标,引起高校对教育行政部门、后勤企业以及学习之间关系的重视,从根本上区别高校与一般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从而以社会化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工作体系,使得高校后勤管理运行体制与高校行政体系相适应,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不断向市场化、社会化发展,以实现平衡发展、改革与稳定并进的目标[1]。
2.2 不断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合理引进管理模式
高校必须改变政企分离的后勤管理方式,引起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不断发挥社会化以及市场化的引导作用,注重高校教育教学与后勤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并重。一方面,必须合理构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体系,引起社会和高校本身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高校对后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合理引进先进的后勤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工作者本身的培训,因地制宜发展,以充分结合学生和整个高校的力量,集中其对于学生吃住行等方面的影响,让后勤管理者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具体规划中来。
2.3 系统建立高校内部管理部门,营造良好的后勤管理 环境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科学的后勤管理工作部门设置。首先,高校必须充分利用后勤管理制度的建设,发挥其作用,不断创新高校后勤部门的运行机制,从而建立合理的企业化运行模式,实现高校后勤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明确划分;其次,丰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内容,加强高校工资分配制度的管理,建立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机制以及奖惩机制,从而通过加强后勤管理职工的利益,建立真正适合社会化改革和发展的高校内部管理机制;最后,充分结合和实现市场化作用,引导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社会化和规范化操作,从而营造良好的后勤管理环境,明确后勤管理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市场化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总之,高校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内部管理准则,构建良好的高校教育环境,给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后勤服务更贴近校园基层的老师和学生。
2.4 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加强后勤管理者综合素 质的培养
关于高校后勤管理的服务,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即坚持以服务广大师生员工为宗旨,建立起后勤管理工作者全心全意服务的理念[2],与此同时,加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的谈话,促进校内教学与后勤稳定的同步发展。主要是严格筛选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以选择服务管理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员工,科学进行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使得建立合适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以及模式以适应市场所遭遇的风险。再者,可以加强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学习与培训,从根本上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对于高校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