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经营模式

旅游经营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经营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经营模式

旅游经营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业融合;经营模式创新;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4-0083-03

1前言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正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公报,2011年我国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5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464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2641亿人次,收入1930539亿元人民币,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702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人民币。到2011年年末,全国11676家星级饭店,拥有客房14749万间,床位25863万张;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5871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31482亿元;上缴营业税金14784亿元;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11%。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71117亿元,各类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287177亿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306亿元。同时,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正在加快推进;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快速增长,这对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旅游产业融合不仅推动了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也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对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产业融合的相关研究进展

产业融合是伴随技术变革与扩散过程而出现的一种新经济现象。国外产业融合思想最早起源于美国学者罗森伯格(Rosenberg,1963)。20世纪70年代末,该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并最初来源于实业界关于“电脑和通信”融合图景的描绘。此后扩展到学术界和政界。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N尼古路庞特对计算、印刷、和广播业三者间技术融合的模型化描述,并认为交叉处是增长最快,创新最多的地方。产业之间相互渗透并融合形成新的产业业态。而这些新业态的出现成为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产业融合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产业融合的概念、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产业融合的类型等三个方面。从产业属性角度分析的研究者将产业融合理解为产业属性的创新,其本质是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对传统产业组织形态的突破和创新,是产业组织结构变迁的一种动态过程。产业融合动力的研究共有两大类观点。一是外在动力说,包括管制放松、经济全球化、需求变化等观点;二是内在动力说,包括技术创新、范围经济、观念创新等观点。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消费偏好的多样性是产业融合的动力。新的市场进入者为促进产业融合提供管理创造性,通过将管理创造性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结合起来,最终使融合发生在产业的边界处从而使之成为现实。

旅游业在这一浪潮的带动下,产业融合趋势愈加明显,表现为一是新型业态不断出现,如工业旅游、会展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医疗旅游等;二是新型产业功能逐步显现,如旅游景区兼具养老、医疗等功能;三是新型企业组织结构不断演进,如旅行社集会议组织、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展览策划于一身等。但我国的旅游产业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业融合不够成熟,受制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旅游业进行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产业价值链不断被解构和重组,并表现出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特征,其本质是一种创新。融合产生的效应反映在多方面: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演变,出现系统集成商和具有双边特征的平台企业,非物质资源取代自然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出现模块化迹象,跨行业人才成为稀缺资源等。

同时,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的渗透,促进旅游产业本身及要素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与创新,提升产业在市场培育、质量管理、营销模式、咨询服务等领域的运行效率与效益,推动旅游增长方式的转变。旅游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为旅游业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应培育与加快发展旅游发展所需的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提高旅游产业运行效率。

3旅游景区典型的经营模式

4我国旅游集团典型的经营模式

中国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开始的,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政策导向性。在行政力量的强力整合下,中国旅游集团的骨干力量开始形成。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以国旅集团、中旅集团、中青旅集团、华侨城旅游集团为代表的国资传统旅游集团获得了长足发展。地方强力整合的以北京首都旅游集团、上海锦江国际集团、西安曲江旅游集团为代表的旅游企业集团发展如雨后春笋。同时,在国家行业结构调整、主业集中整合的背景下,新的旅游集团不断涌现。随着旅游集团企业的发展,我国本土的旅游集团的成功商业模式开始固化并自我复制,这些成功模式的“裂变”效应大大推动了整个产业的集团化水平。较为成熟模式如“旅游+地产”、“旅游+会展”、“旅游综合体”“旅游+航空”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大大推动了旅游集团的规模扩展和区域布局。旅游集团作为旅游产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旅游商业创新的探索者与产业使命的践行者,在中国旅游的发展历程中承担了引领者的角色,发挥了核心和主导的作用,承担了旅游国际竞争国家队的角色。

5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的途径和建议观念创新是旅游发展的先导,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按照融合的产业类型与地区分类,旅游产业融合至少可以分成4 种形式:①产业间融合,即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②产业内融合,即旅游产业内不同行业的融合。③ 在本地融合,即将旅游相关产业集聚在一个空间里,如深圳东部华侨城,将主题公园、饭店、商业住宅与度假地产相结合,互相提升价值,形成复合型旅游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④ 跨行政区融合,即指位于不同国家或行政管辖区的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及旅游产业内部行业间的融合。因此,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具体途径和对策有:

第一,经营模式的创新,应考虑旅游企业资源配置的现状,要在充分考虑企业的特色、质量、市场、资金、技术等条件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依据规划,突出重点,择优开发,整合具有强吸引力的旅游精品,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产业融合机制下企业经营模式构建的主要途径是与不同产业链上的企业合作,拆分和重组两个组织中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一起达更好的效果。产业融合机制下不同企业系统重新组合,其经营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更有效率的整合产业资源的方式。

第二,大力借鉴产业融合带来的定位漂移区间,促使企业的旅游产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实现从单一的观光型产品向满足多种需求的主题产品、休闲度假产品和个性化产品转变。产业融合对经营模式发展的影响产生于一个或多个不同的价值链环节,重新组合成一条新的价值链。在产业融合的条件下催生的新的产业价值链必将对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产生影响。

第三,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品的供给者,需在突出经营特色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之上,加快完成从单体型经营到链条化运作方式的转变。因为不同年龄、收入与不同文化层次的消费者出游目的更加多元化,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更加理性,旅游者的活动空间、活动范围以及活动频率更加灵活多样,这就决定了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以丰富产品体系和增加相应的供应能力。

第四,进一步培育壮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创新的集成能力。企业作为产业融合的主体,其实力的大小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对能否实现产业融合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因此,需要整合好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加强市场策划和营销手段的运用,提高集团化运营的水平,引导市场消费方向变化,克服响应产业融合中需求方面的障碍,促进新型产业的成长和市场份额的提高,在传统的旅游要素基本架构上,以横向和发散性的思维去拓展业务和创造企业业务的增值空间。

第五,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仅导致了企业组织之间的竞争,而且引发了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创新。旅游企业组织结构开始由纵向一体化逐渐向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虚拟一体化转变。企业的结构更趋于柔性化和扁平化,需要有以最短时间进入相关或非相关的业务市场,进行跨行业专业经营的能力。产业融合过程带来旅游功能的模块化,由于产业边界的模糊,旅游成为一个价值模块并嵌入到其他产业的价值链当中,成为泛旅游产业链上的增值点。

第六,产业融合使得旅游企业的经营边界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景区、酒店和旅行社等业务范围内,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需要具有融合战略观、跨行业驾驭能力、多业务水平的人才才能实现。因此,要跟随产业动态调整人才队伍,采取多种方式加快综合型人才的获取和培养,尤其是下大力气培养创造性的领军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4):6-9

[2]厉无畏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J].上海管理科学,2002(4):12-16

[3]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3-6

[4]何建民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动因、路径、障碍及机制[J].旅游学刊,2011(4):8-9

[5]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8):6-10

[6]王惠芬,赖旭辉,郑江波.产业融合机制下经营模式发展的新趋势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4):137-139

[7]王朝辉.产业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路径与策略[J].旅游学刊,2011(6):6-7

[8]郑四渭,赵云云.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11):95-98

[9]赵黎明.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产业融合[J].旅游学刊,2011(5):7-8

[10]徐虹,范清.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旅游科学,2008(8):1-5

[11]唐凌.我国旅游产业经营模式探讨[J].经济纵横,2006(11):37-39

[12]刘斐.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模式的创新[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46-49

[13]杨彦锋,陈旭.中国旅游集团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商贸,2011(9):176-177

旅游经营模式范文第2篇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又被称为智能旅游,目前我国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不多,整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尚未行成统一的定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鲍豫鸿等学者提出的定义,他们认为智慧旅游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借助移动上网终端,以便主动获取旅游目的地、线路、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让更多的旅游者能够及时获取这些信息,并随时调整和安排工作时间与旅游计划,从而通过更为便利的手段智能感知和方便利用各类旅游信息,实现更加优质的服务。

2015年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让旅游业充分融入互联网时代,用信息技术武装中国旅游全行业”,即所谓的 “515战略”。这标志着我国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必将对统旅游产业产生颠覆性的作用。

二、传统旅行社经营模式

我国现行的旅行社盈利模式主要靠低买高卖,即由旅行社出面与景区、酒店、餐厅等签下协议价,然后以低于景区、酒店、餐厅等的实际售卖价格卖出去,以赚取中间价差。与这种模式非常相似的是贸易零售,也就是随处可见的小卖部形式。即从批发商处以批发价进货,然后加一点价再售卖给消费者,这是一种低门槛模式,可复制性强,最终形成低利润模式,而在这种低利润,可复制性强的模式下,只能靠服务态度、好的环境、更优惠的价格才能做强。但是。这种模式有无法做大的局限性。

三、智慧旅游对传统旅行社旅游的影响

(一)同质且单一的旅行社经营模式受到挑战

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智慧旅游模式,其在线预订和网络营销的不断扩张必然对传统旅行社依靠口碑、关系的营销模式产生巨大打击。特别是兴起的手机在线预订,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移动终端消费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消费者的旅游模式。截至2015年10月,去哪儿网、携程、艺龙等客户端的累计下载量分别为1500万、1000万和800万。智慧旅游的最大优势是能够让消费者拥有足够的自我选择空间,消费者可以更具自己的实际需要为自己量身定做专门的旅游行程与计划,相比之下,旅行社不能发挥消费者的主观能动性与自我选择权,因而,传统的旅行社在面对智慧旅游的冲击,只有设计更具个性的产品才能留住消费者。

(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由行

2中国旅游研究院在2013年了有关中国自由行的发展报告,报告中提到几组数据:2010年我国有17.5%的消费者选择团体旅游,而有多达82.5%的消费者选择自由行的方式旅游,且有6.9%的农村户口消费者选择团体游,93.1%的农村活口消费者选择自由行。可以看出,我国自由行散客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旅行社经营方式遭到了巨大的挑战。

(三)传统模式的旅行社规模有待改变

智慧旅游的出现,特别是依附智慧旅游的自由行实现了跨越更大的地域自主规划行程以及旅行,这在旅行社层面上是的旅行社跨区域的大规模发展成为可能。传统旅行社受制于资源、信息的本质范围,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因而使规模化发展成为难题。旅行社的作用更像是旅游中介的作用。智慧旅游可以将旅游资源、组团业务、旅游产品设计开发、销售、旅游服务等传统经营业务在信息技术平台上运行,打破了区域壁垒,旅行社可以在不同的区域建立自己的资源和产品采购、销售和服务,既可以组织招揽游客,也可以在不同区域接待游客,从而使得旅行社可以实现不同区域的同盟或连锁经营。

(四)智慧旅游对旅游业传统岗位的影响

随着智慧旅游的兴起,使得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高度融合,必然导致传统的旅行社、旅游景区向智慧化方向发展,这也必然对旅游业的传统岗位造成很大的冲击。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对传统的旅行社相关岗位将会有非常大的影响。传统旅行社相关的岗位是指:导游(包括地陪、全陪、领队)、计调、外联人员、销售人员、票务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等。另外, 针对正在兴起的智慧旅行社,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范。2012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智慧旅行社建设规范(试行)》。当然,这样的举措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规范智慧旅游市场在发展与自我运行中的秩序。

四、结语

旅游经营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携程旅游网 品牌 服务平台

携程旅游网是一家吸纳海外风险投资组建的高科技旅游服务公司,1999年初正式开通携程旅游网站,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因而,研究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策略对携程旅游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强携程品牌的影响力

以携程领导地位的品牌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和更多的合作机会。加深目前的合作关系,并发展更多的合作伙伴,以获得更多客户。加强与各地知名旅行社、运输企业、各大酒店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可以获得更多客户的同时,又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服务。

针对市场活动与广告,加强客户基础。作为一个企业只有确定了服务对象和服务的区域范围,企业才能决定要生产销售何种产品,以何种手段进行促销及网页设计要突出那些特点等。网络销售和单向营销的传统模式不同,它是双向的营销方式,所以定位目标市场必须了解自己的产品是否适应上网用户的各种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针对客户进行市场与广告活动,加强企业的客户基础。

维持更吸引人的积分兑换活动,并加强对客户的服务力度,以保持客户的忠诚度。现代顾客需要的是个性化服务,网络服务系统为顾客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全天候、即时、互动、了解信息、释疑解难等。这些性质迎合了现代顾客个性化的需求特征。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电子商务整合到的营销计划中,使顾客服务成为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扩大酒店供应商网络

在继续针对中高档酒店市场,巩固该消费市场,为该消费层次的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的同时,开发中低档消费市场,适度的的选取一些资质较好、服务理念较新、卫生条件较好的中低档酒店与之签约。为广大的网络客户提供中、高、低档各种选择。

在主要城市加强与酒店的关系与供应商网络。主要城市的旅游消费量极大,携程公司的绝大多数业务都发生于此。与主要城市的酒店、供应商加强联系,有助于形成一致的利益群体。在市场面前荣辱与共,降低成本,共担风险。

发展有潜力的区域性市场与二线城市。有潜力的区域性市场与二线城市虽然在携程公司的盈利系统中处于相当次要的地位,但是市场是可以开发的,消费是可以引导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城市居民用于旅游方面的开支将越来越多,紧紧抓住这个市场,发展有潜力的区域性市场与二线城市将有利于携程公司盈利突破现有的规模,产生新的增长点。

增加保留房(携程与酒店签订协议每天提供给携程一定量的房间,保证在房源紧张时,客人在别的地方无法定到房间时,也能从携程处获得房间)。

扩大机票与其他产品的供应

国内航空市场的利润空间较小,携程公司作为其,在极小的利润空间中难以有所作为,而国际市场相对于国际市场利润空间较大,顾客多以相对富有为主力,在这样的利润空间中,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费用和利润都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推广航空公司推出的机票加酒店package或与航空公司合作,通过与航空公司的合作,借助航空公司原有的客户网络、酒店网络、供应商网络,在低成本中进一步发展为旅客提供更为廉价、优质的旅游成品。同时,通过旅游组合,发展当前流行的自助旅游,给予旅游者更多的选择;提供给目前强大的酒店预订客户机票与度假产品。

加强交易与服务平台

在网络方面,继续升级软件与网上信息以吸引更多的网友、客户,并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携程网的使用。在客户服务方面,招收高素质的客户服务人员,发展人性化服务理念,推行大客户服务客户经理制,建立携程客户VIP俱乐部,在服务上突出特色,区别于其他的旅游网络。交易操作方面,加强客户基础信息功能,如记住客户的旅游习惯和交易方式。尽量提倡客户在网上预定。目前约30%客户在网上交易。给予更多积分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旅游经营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营模式;乡村旅游;优缺点

乡村旅游伴随着其内容结构的不断完善化,相应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新世纪开始以来,这种旅游形式收到了各方人士的追捧。一方面因为社会经济的发现和科技带给社会的巨变,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的加快;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概念的提出和贯彻,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促进乡村旅游兴盛的因素。繁荣兴旺的景象也不能掩盖乡村旅游各地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其中设计到经济水平因素、地区资源条件等原因,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经营管理模式的制约,这关系到地区旅游的发现程度。这里所讲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指,在整合资源因素时,利用一定有效的管理手段或组织手段来达成目标的方法(方式)。基于乡村旅游时,经营管理模式主要设计到经营者、经营管理方式和利益相关者之间责任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

一、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模式

1.自主经营或分散经营模式。

1.1含义及其特征。自主所有权,自主选择经营管理模式,不进行、租赁等行为,在所有权下,自己行驶管理权和经营权,这便是自主经营模式。旅游资源的乡村所有者们以家为单位自发经营项目,不采取其他方式经营,这样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体化可以避免一定的纠纷。自主经营管理模式的表现形式是,农村个体户自发开展乡村旅游业务,提供衣食住行相关服务,个体户可以形成一定规模,一般不设立管理机构。

1.2优缺点。个体户自发开展旅游服务,利益驱使个体户们的经营积极性较高,只有提升服务水平才能吸引顾客消费,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实现更大的价值;与外来者产生矛盾的可能性不高,权责分配容易发生的问题因为自主经营原因而减少;个体户更爱惜家乡环境,所有更有利于地区环境保护,有利于乡村文化传扬,体现当地风味。规模扩大,经济利益必然带来竞争加剧,面对竞争时,由于经济因素、文化素养、观念等因素的参差不齐,个体户会采取极端方式,如大肆进行价格战;资金和技术又是旅游规模进一步扩大的瓶颈,资金和技术的充足会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然而又不希望引进外资。

2.业户与公司结合的模式。

2.1含义。这种模式是在我国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模式。旅游经营管理要以经济实体、技术协会、科研机构等为指导,用社会上的服务使得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进去农村旅游发展,农户与公司之间以合约为基础,农户开展具体旅游经营,市场运行和销售环节由公司组织完成,二者工作相互配合。这种模式是基本特征是充分发挥农户的规模等各方面优势,不同于工厂生产运行,不必集中进行,更不需要程序化操作,各个农户分散进行作业和提供各方面产品与服务。当然也需要一个有顺序的服务结构,公司要保证农户工作的高效高质量运行,这就需要其对农户采取相应的培训教育。这种模式主要包含三种类型:一体化契约型、准市场契约型、市场契约型。一体化契约型,基于要素关联,农户提供的服务变成公司的操作地方。农户没有主体地位,而参加到公司的布局中来,从而获得以租金和工资等形式的补偿,公司形式操作控制权,取得效益。不过我国农业人口多,资源有效,这种方式整体推广可能性不高,推广价值有效。准市场契约型,基于合约规定,规定好农户与公司二者之间在产品服务生产销售、利益分配、权责分配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建立二者之间稳定的和谐的权责分明的关系。市场契约型,基于收购合同,公司为农户提供收购保障,但二者都是独立的,价格是二者关心的根本,二者之间的买卖关系是市场化的短期的,即在合同下,把买卖集中进行。市场经济下,商品因素变化大,这种类型稳定性不高,也就占不了主体地位。业户与公司相结合的模式就是要求二者合作于农村旅游经营中来,用具体合同使得二者之间权责分明。公司负责培植客源,活跃市场,改进经营管理模式,农户负责提供特色产品服务,按照公司规定操作标准,参加培训。开发成本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农户也可参加入股,进行分红。

2.2优缺点。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是基于解决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下单位农户经营规模小与大市场要求之间的矛盾,其可以把国家经济政策和市场政策具体运行到公司运行管理中,更好地实现公司指引农户行为,把产品服务的一体化过程有机结合,使得农户生产运行行为与市场紧密联系,组成经济实体。其具备单一农户不具备的各方面素质优势,可以满足农户的需求,提升农户各方面素质,有利于农村各方面的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可以集中利用公司在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农户的自身特色优势,有效结合二者,克服各种缺点和弊端,链接市场。然而,农户数量是巨大的,能够匹配的公司数量不足,这样农户就不能根据市场进行选择。就二者合作中地位而言,公司拥有资金技术信息等各方面的优势,熟悉市场变化,熟悉政府政策,把握销售渠道,而农户各方面均处于劣势,且为了获取有利地位,农户之间恶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农户处于不利地位。农户提供的产品服务相对形式单一,质量保证不能保证统一高标准,而且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公司进行培训,这些无形中增加了公司负担,沟通不适当,容易造成矛盾。

二、业户、公司和社区相结合的模式

1.含义及其特征。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是上一种模式的升级版。业户、公司和社区相结合的模式中的社区是相关乡村旅游协会组织,一般一户一个代表,整体参加,相当于一个董事会的作用,其职责是管理一切与本村旅游业相关事物,例如培训、财务、人事等。公司是指村里办理的企业,非外来的,接受协会委托,具体负责相关业务,如设施建设管理、营销策划、监督等。业户是农户单元,接受公司安排,定期结算业绩。经营模式特征是其中三者之间权责分明,利益分配得当。社区采取行动对整个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公司负责营销项目,举办活动,业户负责生产,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服务。三者相互配合,利益分配明朗。三者之间相互制约,这种制约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行为,保证了旅游业发展的质量,而且具有公平性,充分保证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

2.优缺点。业户、公司和社区相结合的模式是一种升级,其可以保证效益的均衡化分配,其间的企业只负责管理经营,不直接提供旅游服务,而业户是直接提品服务的主体,这样可以保证业户的效益。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继承弘扬乡村文化,延续乡村特色,因为这种模式中的一切参与者都是当地人,他们更加珍惜生活的土地,而且可以把当地特色风情挖掘出来,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提倡的原则,权责分配均衡,相互监督和合作,实现共赢的局面,安定有序进行。虽然这种模式是改进版,但适应具体运行中还是暴露一些问题,伴随着游客增加,旅游规模就得扩大,资源就得开发,服务水平也得提高,需要开发更多的旅游项目,这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里的企业毕竟规模有效,资金远远达不到要求,就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矛盾就会产生。虽然权责分明是业户、公司和社区相结合的模式的追求,但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有不和谐情况发生,公司需要统一安排游客,而业户想用其他标准,这就导致公司和业户之间矛盾的产生。而且公司掌握着资金流向,有时候会发生利益分配上的问题。

三、整体租赁模式

1.含义及其特征。这种模式在我国兴起于上个世纪末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期,基于旅游业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具有具有资源而经济水平低的西部全面发现了这种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把旅游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由企业对景区进行长时间经营管理,按照合约由经营者和所有者分成经济收益,其实是企业负责资金、政府负责资源,共同盈利的途径。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是基于政府授权,企业开展建设,独家经营管理的模式。企业性质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国有企业,可私营企业,可外资企业等,而且合作方式多样,具体规定明确。资源由国家赋予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但资源的所有者还是国家,政府还关注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环境保护,企业追求利益,但必须保证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保护环境,政府负责整个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协调各方面之间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企业经济行为进行调控,保证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优缺点。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主要由一家大型企业负责,这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更好地把旅游资源推向市场。政府和企业相互配合,更好地保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二者之间相互配合工作,发挥优势,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业经营管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风险,经营权长时间转让,管理体制不到位就会造成政策风险。这种模式主要各方利益分配均衡,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旅游业发展。投资企业如果由于某种因素未能按照合约投入资金,均衡就会被打破。政府的政策变动、人动等都会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有时候会引起文化冲突,导致不和谐。

四、其他经营模式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除了上文五种经典模式之外,还有以下几种模式,一般都是上述模式的演进和变化。

1.农户和农户相结合的模式。我国地大物博,农村区域巨大,有些地方发展观念比较保守,人们不愿意采取租赁的方式,而是选择相互间合作的方式,利用示范户的效应,在全村进行学习交流,分享经验教训,总结收获。这种模式一般不会与外部发生联系,不存在文化冲突,有利于保持原有特色,当然资金量有效,服务观念和经营管理理念不足都是制约因素,规模扩大一般较难,而且容易发生利益分配不均的矛盾。

2.旅游社、村旅游协会组织、公司和政府相结合的模式这种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是全方位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因为其充分考虑到农村旅游业发展的各方面参与者的利益,这也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如企业开拓市场、旅行社管理、政府规划等,这有利于发挥各方优势,有效避免分歧产生,为农村旅游业发展提供动力。

3.业户、公司和政府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为了避免公司和政府相结合模式存在的风险,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而发展起来的,其更强调政府调控能力,充分发挥公司经营能力,发挥业户主动性。

4.个体农庄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具有能力业户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多表现为个体户,这种模式可以带动地区致富,但一般规模不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各方面需求不断增加,农村旅游大势发展,遍地开花,但发展情况各式各样,水平不等。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经营管理模式,只有解决好这个因素,才能合理利用各方面资源,促进农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国内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4-09-01.

[2]梁华,周武生.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选择——以广西为例[J].农业经济,2012-11-15.

[3]王静,方旭红.基于村民自治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研究[J].今日科苑,2008-01-08.

[4]魏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5.

旅游经营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者;旅行模式;地方经济;塔尔寺

一般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推动地方经济:一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直接消费;二是旅游收入在目的地经济中的渗透;三是目的地居民收入增加后产生的消费需求。而旅游者的目的地消费是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源头和基础。

旅游者的目的地消费支出与其旅行模式是密切相关的。所谓旅行模式,在此主要是指游客在地域空间上进行旅行和游览的过程,特指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购买和消费过程。在大量的旅游模式研究中,往往局限于对单个目的地的研究,这招致了一些学者的异议,认为它过于简单而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因为很多游客的旅行是以多目的地为特征的。而目前用于多目的地旅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卢(Lue)等人提出了概念化的多目的地旅行模型(LCF模型)和网络分析模型。其中,LCF模型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本文也正是以此为基础,对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的旅游者旅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它对湟中县地方旅游经济的影响。

1LCF模型

卢等人于1993年提出概念化的LCF模型,该模型将旅游者的空间旅行行为划分为以下几种:(1)单一目的地(singleDestination)模式:旅游者只到一个目的地旅行,在途中停留只是为了加油、吃饭和休息;(2)线型(En—route)模式:旅游者到唯一的目的地进行旅游,但是有可能访问靠近游线的其他旅游吸引物;(3)基地(BabeCamp)模式:旅游者直接到达基地所在地,然后对附近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一日游,每天晚上返回基地;(4)区域旅行(RegionalTour)模式:旅游者到一个区域,访问该区域的众多目的地,并在这些地方过夜;(5)旅行链(TripChains)模式:旅游者在一个更大范围的旅行过程中访问数个不同的地区和众多的旅游目的地。

斯蒂瓦特和沃格特(StewartandVogt)以到达美国密苏里州布兰森(Branson)的游客旅行模式对LCF进行了实证分析,鉴别出了相关的旅行模式。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布兰森周围有很多具有潜力的旅游吸引物和目的地,而布兰森及更大区域所面临的旅游发展机会取决于对这些吸引物是进行整体营销还是单独营销。

2塔尔寺旅游基本情况

塔尔寺是青海省最为重要和著名的旅游吸引物,位于湟中县鲁沙尔镇西部,距离省会西宁市25千米,有宁塔高速公路与西宁相通(见图1)。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重要圣地,是宗喀巴大师诞生之地,是藏传佛教文化和艺术之宝库,是安多藏区最有影响力的宗教活动中心。据统计,2003年塔尔寺共接待游客112.04万人次,2004年共接待游客132.3万人次,而2007年仅1-7月就已经突破百万人次。

塔尔寺旅游表现出明显的淡旺季特征。每年2月、5月及10月是塔尔寺旅游的黄金月份。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明显高于其他月份。5月和10月受“黄金周”的影响显著,而每年正月的塔尔寺酥油花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造成2月份左右游客数量反弹。

3调研方法

为了获得旅游者旅行模式的相关信息,研究者于2004年10月和2005年7月分别对塔尔寺旅游者进行了为期4个星期的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进行:(1)游客客源地、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动机等基本特征;(2)该次旅游的线路及时间安排;(3)在塔尔寺的滞留时间和消费行为。其中,2004年10月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7份,2005年7月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3份。有效问卷共为450份,占问卷总数的90%。

4调查结果:游客旅行模式与消费行为分析

4.1游客基本特征

参与有效问卷调查的游客中男性占62%,女性占38%;汉族游客占94%,藏族占3%;年龄结构中,20-30岁最多,占49%,30-40岁占35%,2c岁以下及40-58岁各占7%,50岁以上占2%;从来源地看,占游客总数超过5%的来源地有青海本省(24%)、甘肃(10%)、陕西(5%)、广东(11%)、四川(13%)、北京(12%)和上海(7%)。外省游客中有87%是第一次到塔尔寺,而青海本省游客这一比例仅为35%。外省游客通过旅行社组团旅行的比例为64%,而本省游客仅为4%。

通过对塔尔寺游客旅游目的的事先考察以及考虑到塔尔寺游客的旅游动机的多重性,问卷设置了观光游览、宗教朝拜、休闲度假和探亲访友4个动机选项,并让游客多重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游客的旅游动机按照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宗教朝拜和探亲访友递减,比例分别为94%、34%、23%和5%。其中,通过x2检验显示出省内和省外游客的旅游动机在休闲度假、宗教朝拜和探亲访友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见表1),省内游客在这几项旅游动机上所占比重比省外游客要高得多。

4.2游客旅行模式分类

按照LCF模型,以湟中县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旅行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4类,结果见表2。在调查中并未发现显著的线型旅游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以湟中为唯一目的地的大多是青海本省乃至西宁游客,而本身旅行的时间很短,且途中缺乏看点或其他旅游吸引物;二是外地游客以湟中作为唯一目的地的游客很少,主要以宗教朝圣游客为主,对沿途游赏没有太多的兴趣。

调查表明,在各种旅行方式中,区域旅行模式占据绝对优势,其比重占62%。单一目的地模式次之,占25%。旅行链模式和基地模式分别占11%和2%。

4.3游客旅行模式分析

游客旅行模式和一般变量之间的关系见表3。通过对表3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特征:第一,游客旅行模式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说明性别与游客旅行模式没有多大联系。

第二,游客旅行模式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成分差异。与汉族游客不同的是,藏族游客更多倾向于单一目的地模式,这与其中佛教朝圣者的比例较高有很大关系。当然,藏族游客样本的缺乏也限制了本文进行更为准确的分析。第三,游客旅行模式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20—30岁和30一40岁这两个主要年龄游客群在旅行模式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调查发现该群体缺乏基地模式的旅行,其原因在于基地模式主要是由探亲访友型游客进行的,而20-40岁之间的游客没有这种类型的游客;超过50岁的游客不进行旅行链模式的旅行,这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不适合高原长途旅行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为了探讨客源地对游客旅行模式的影响,本文选择了本省及游客量居前的四川、北京、广东和甘肃等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省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单一目的地模式,而外省游客更倾向于区域旅游模式和旅行链模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本省游客大多为西宁游客,而塔尔寺与西宁的近距离使得很多本省游客把它当作一个比较方便且时间和资金限制相对较少的旅游点,并不需要刻意地计划和准备,具有很强的周边一日游特征。而对外地游客来说,青海是一个相对遥远的旅游地,到青海旅游需要一定时间的时间和资金积累,而多个旅游目的地的组合是这类游客旅游经历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选择;同时,青海省面积较大,拥有吸引力较强的目的地较多,其本身就可以构建满足游客需求的目的地组合,这从外地游客的区域旅行空间行为可以得到印证;另外,带有跨省性质的旅行链模式由于青海省本身的面积、交通和高原特征,对游客资金、时间和身体素质的要求更高,因而难以成为主导模式。故而区域旅行模式就成为外地游客的重要选择。还需要指出的是,进行单一目的地模式的外地游客主要是外地来青出差和参加会议的人员,而基地模式的组成人员主要是本省和外地到湟中探亲访友的人员。转第五,就游客旅游动机和旅行模式之间的关系来说,观光游览游客在旅行模式上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而休闲度假的游客更多地选择单一目的地模式和基地模式,基于宗教朝拜动机出行的游客更多选择单一目的地模式,而基于探亲访友动机出行的游客更多的选择基地型旅行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本调查中的被访者绝大多数具有多重旅游动机。总体上,无论哪种旅行模式的游客,都将观光游览作为旅游动机之一。青海省内游客有一半左右选择了休闲度假,而他们也大多进行单一目的地模式的旅行,相应地,尽管采取区域旅行模式的游客总数较多,但多为省外游客。宗教朝圣动机的游客有少量是宗教朝圣者,但很多普通游客也将宗教朝圣作为了旅游动机之一,其中以省内游客和部分到进行旅行链模式的游客更为显著。采取基地模式旅行的游客都具有探亲访友的目的,而另一部分具有探亲访友目的的游客则选择了单一目的地模式。

4.4旅行模式对游客滞留时间和旅游消费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游客的滞留时间大致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当日往返(少于1日)、过夜游客(多于1日,少于2日)和多日滞留(多于2日)3种类型。同时,还发现要想获得游客真实的旅游支出是比较困难的。旅行模式、游客滞留时间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见表4。

4.4.1旅行模式与滞留时间的关系

通过x2检验可以发现,不同旅行模式的游客在湟中的滞留时间存在显著差异(x2=151.89;df=6;P=0.000)。单一目的地模式、区域旅行模式和旅行链模式的多为当日往返游客,而基地模式的游客全部都要过夜。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外省游客来说,当前塔尔寺是湟中县最为重要的旅游景区,而且也是很多外地游客唯一知道的湟中县景区,作为区域旅行或跨省(区)之间的旅行,往往游览的是最为出名和等级最高的景区景点。由于塔尔寺的范围并不大,除了朝圣和特殊目的的游客,一般的塔尔寺参观游览为2—4小时,同时,湟中县城到西宁市交通状况良好,时间很短,从而使得在湟中县城留宿并无必要,实际上,大多数游客游览完塔尔寺后便离开了湟中县。湟中县城本身的旅游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对游客留宿造成了限制。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单一目的地模式游客有10%的游客滞留时间超过2日,这部分游客几乎都是朝圣者,他们滞留的时间通常较长。

本省游客往往将塔尔寺作为西宁市周边的一个当日往返的景区,旅行行为与一般城市居民游览本地的行为十分相似,主要是景区观光而其他类型的旅游消费相对较少。他们也会光顾湟中县内的其他一些旅游吸引物,如药水滩、多坝体育训练基地等,但这些吸引物与湟中县城缺乏旅游交通联系,从而使得本省游客,尤其是西宁游客,往往以西宁为中心来进行游览,湟中县城并未形成旅游交通节点。另外,这些吸引物与塔尔寺相比,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进行基地旅行模式的游客大多为探亲访友游客,因此他们的滞留时间相对较长,也能够对湟中县城及附近景区进行游览。

4.4.2旅行模式与旅游消费

通过x2检验可以发现,如果以P=0.01为显著水平(x2=6.25,df=3)进行区分,那么游客消费项目在门票(x2=0.54)、香火功德(x2=4.80)、旅馆住宿(x2=2.09)和购物(x2=2.03)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总体来说,除旅馆住宿外,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的项目也是游客在塔尔寺的主要消费项目。塔尔寺门票是无论采取哪种旅行模式的游客都需要消费的项目,其中进行单一目的地旅行的游客有少量不进行门票消费是因为他们是朝圣者,不需要购买门票。同样,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的比例也比较高,尤其是外省游客,表明旅游商品始终是游客的主要旅游活动之一,其纪念意义对于目的地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外省游客购买比例较高,显示出文化和环境差异性对旅游购物的影响。香火或功德消费比例较高凸现出塔尔寺作为宗教圣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和精神感召力。而旅馆住宿是平均消费比例最低的项目,主要是因为基地型游客尽管滞留时间较长,但大多住在亲戚朋友家中,而其他模式的游客则基本不在湟中县城留宿。

对差异性比较大的项目做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基地模式对差异程度贡献巨大。基地模式在这些差异性项目中均显示出较高的消费比例,这与他们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较长有很大的关系。而其他模式因为滞留时间短,消费比例则非常有限。除去基地模式,可以发现单一目的地游客对县内交通的使用比例远高于其他类型,原因在于单一目的地游客中本省游客比重较大,其交通方式中除少量自驾车外,很多需要依靠当地交通进行往返。而区域旅行模式和旅行链模式的游客中团队游客占有相当份额,多使用随团交通工具。

5进一步的讨论

一般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会对当地经济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但通过与湟中县旅游局工作人员的交流及笔者的实地了解来看,塔尔寺旅游对湟中县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通过对塔尔寺游客旅行模式及其旅游消费的分析,大致可以了解其中一些重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湟中县内的游客基地型游客比例很低,游客的主流旅行模式是区域旅行模式、单一目的地旅行模式和旅行链模式。这3种模式往往将塔尔寺作为在湟中县的唯一目的地,而不是像基地模式那样对湟中县的多个目的地进行组合游览。目的地的缺乏导致了游客消费在地理空间上的单一性,具有很强的限制性。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开发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湟中县在这方面具有潜在的资源优势,这些资源优势尚未转变为现实的吸引力。具体而言,对本省游客来说,南朔山、群加国家森林公园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变一次旅程为单一目的地旅行为多目的地旅行。而对于外省游客来说,由于区域旅行模式或旅行链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而湟中县内除塔尔寺外又缺乏可以组合进这两种模式的景区,因此其关键在于丰富塔尔寺旅游的内涵,例如将环塔尔寺的八瓣莲花山(也是塔尔寺整体宗教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塔尔寺旅游范畴,以及增加宗教节日和乡土节事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