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目前的国内经济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国际收支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我国国际收支及调节政策的现状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多年来呈现双顺差的局面。2008年上半年延续2007年的经济形势,经济快速增长,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均呈现增长的趋势。2008年下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以及地震等一系列经济自然环境的打击,经济从增长期转入衰退期。
2005-2008年上半年,由于局部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采取稳中有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2008年下半年,由于经济形势的要求,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也走向扩张。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实现了重大变革,放弃盯住美元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放开了人民币的管理程度。2005年至2008年上半年由于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人民币呈现持续升值的态势,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动,人民币汇率呈现一定的波动,未来贬值预期较大。
当前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
蒙代尔认为,可以用财政政策调节内部均衡,货币政策调节外部均衡。根据2007年的情况,可以用紧缩的财政政策调节内部经济,扩张的货币政策调解外部经济。而我们所采取的是稳中有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其中的原因是财政货币政策用来调节内部经济。在局部价格过高的情况下,要维持国内价格的稳定就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要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就要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而这两者根本无法兼得。
针对目前的外部经济顺差同时内部经济衰退的现象,按照蒙代尔的理论可以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调节外部经济,扩张的财政政策调节内部经济。
(二)支出转换和支出增减政策搭配
斯旺认为,可以用支出增减政策谋求内部均衡,支出转换政策谋求外部均衡。根据2007年的情况,内部均衡可以采用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同时,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国际收支顺差。实践中的调节方式是:稳健财政+紧缩货币+人民币升值。
从斯旺理论的角度来看,以上的调节方式搭配似乎比较合理。但是,通过进一步地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是以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作为代价的,而我国贸易结构极不合理,出口的减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同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进口,这正好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增加。因此,这一政策的净效果是出口减少和进口的不确定性,这样的成本就太大了。而且,人民币升值也会带来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的加大。因而,鉴于我国的国际收支结构,人民币升值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国内经济紧缩和国际收支顺差同时存在,按照斯旺的理论可以采取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进行调节,同样的道理,人民币升值仍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国际收支调节策略建议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实践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的主要目标是内部经济,很少考虑到国际收支的因素。笔者认为: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二者缺一不可。在调节国内经济的同时应重视国际收支调节。可选择的措施有三种:
第一,按照蒙代尔的理论,货币政策调节外部均衡,财政政策调节内部均衡,汇率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为辅助。即: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主要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调节国际收支顺差,扩张的财政政策调节国内经济衰退。这种方式的重大缺陷就是放弃了货币政策调解内部经济的强大作用,尤其是在目前这种全球金融市场衰退的环境下,单纯用财政政策调节内部经济所产生的效果不如双管齐下见效快,因此,这种方式在目前的环境下是不可取的。
第二,按照斯旺的理论,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内部均衡,汇率政策调解外部均衡,基于前面的分析用人民币升值的方式调节顺差对我国来说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因此这一选择也不可取。
第三,财政和货币政策着重调节内部均衡,关税政策、直接管制政策、产业和科技政策着重调节外部均衡。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内部经济衰退;加强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走出去”的战略扩大对外竞争实力,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人民币升值过快。这种方式是我国现在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选择的最优方式。
参考文献:
1.姜波克,杨长江.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彼得•林德特,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国际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金人庆.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夏斌,陈道富.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银行家,2006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经济形势
一、当前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情况
(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受到美国次货危机的影响,全世界经济实体的增长速度都明显放缓。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额度较大,对国外经济的依赖较强,导致我国经济也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国际经济的降温,导致我国出口增速极度放缓,同时美元的贬值加大了我国国内的通胀压力。
(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存在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国内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其次是居民基本生活中的物价水平发生急剧变化;再次是进出口贸易形势严峻,针对我国的贸易壁垒较为明显;最后,需要关注到国内劳动力市场遇到较大冲击,待业人数增加和用工缺口之间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就业人数的变化
由于近十年来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普及化的阶段,大学生的毕业人数正在以平均每年50万以上的人数总量急剧增加。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还将进一步增大。
(二)就业形势的变化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和人力资源数量较多,并保持稳定增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2亿到1.8亿之间,并且会在一定时间内逐步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中来。随着企业全面转制、经济竞争加剧和经济调整步伐加快,众多国有企业和其他产权性质的企业通过进一步精简人员来寻求效益提升。
(三)就业渠道的变化
传统就业渠道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但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政府机构通过裁员和严格限制编制人数来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对大学生的吸收效果有限。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今年的改革也造成不能吸纳过多的大学毕业生。以私企和外企为主的非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三、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从社会角度来看
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深化体制改革,正确调整经济结构,从而有效增加就业机会。加快调整产业内部结构的步伐,加快产业升级力度,鼓励并扶持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变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不太合理的现象。
2.清扫体制障碍和政策障碍,促进高校人才的合理流动。要深化户籍档案管理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毕业生公平竞争的障碍,促进人才流动。
3.完善大学生就业鼓励政策和扶助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要求地方政府严格落实相关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优化基层人才结构。
4.建立科学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和法规,适应就业市场化,强化政府就业服务职能,完善就业服务规章制度和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平台和就业服务内容。
(二)从学校角度来看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校教育发展和提高自身办学水平。高校缺乏办学自和低效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相应改革。
2.通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竞争力水平。过去的高校教育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缺乏高能力和高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提升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3.加强就业教育,加深就业指导,做好就业服务。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做好相关教育,改变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就业教育。
(三)从学生角度来看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心理状态,自卑、自负、从众、攀比等。大学毕业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个人能力的培养:
1.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专业技能的养成则是目的。要求大学生要刻苦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提升其他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2.基础能力。包括社会认知和判断能力,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掌握新知和学习能力,人际沟通和写作能力等等方面。除了用人单位看重这些方面的能力之外,基础能力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后是否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特殊能力。具体包括科研创新能力、领导能力、艺术特长等大学生所拥有的某种特殊素质和能力。特殊能力的持有使得大学生具有附加值和升值潜力,成为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翘板。
4.求职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我认知和求职目标定位能力、抗挫折能力、招聘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应聘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职业规划课程、职业生涯指导等方面的学习来获得,成为大学毕业生求职中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周淑美.试论我国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J].现代企业教育,2007(12):23-24.
10个问题看本月艺术市场
1 对目前国际经济形势的看法
2 对未来3个月国内经济走势的看法
3 目前经济形势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
4 对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看法
5 对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
6 对目前一级市场状况的看法
7 对本年度秋拍市场状况的预测
8 对目前当代艺术市场状况的看法
9 对目前藏家购买意愿的看法
10 对中国藏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看法
调查对象
K空间
千高原画廊
站台中国
空间站
艺美画廊
收藏家李冰
收藏家乔志斌
收藏家孙岳
收藏家韦力
收藏家赵庆伟
信心指数调查计算说明
本指数参照了“经济学家信心指数”的编制方法,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 将满意程度用等级分数划分为3个等级,假定
看好、风险小的分值为1一般、不好说的分值为0
不好、风险大的分值为-1。
二 使用算数平均法进行数据计算
将每个问题的得分相加,再除以参与调查人数,得出本问题的平均分数。对于未回答的问题,不计入平均分数的计算。
[关键词]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不确定因素;财务对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空前挑战,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从2009年二、三季度开始,全球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景气回升;中国经济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下,开始呈现强劲复苏态势,国际国内进入了一个“危”与“机”并存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但对企业而言,经营环境和发展前景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作为财务工作者,如何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形势。关注影响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方面,积极思考应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
(一)国际经济形势
据世界银行等相关机构分析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为应对自2007年入夏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采取了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全球各地区经济均呈现景气回升迹象,2009年全球经济实际下降1%,好于2.2%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联合国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新预测分别为3.1%、2.8%和1.6%,表明全球经济2010年将开始复苏。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2009年走出近六十年最严重的经济下滑,开始恢复经济增长,工业生产继续扩张。从2009年初开始,美国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开始重新步入上升通道,金融市场信心逐渐恢复。2010年一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以国内消费性、投资性需求为代表的国内需求明显恢复,工业增加值及出口增速明显的趋势。
(二)国内经济形势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显现出强劲复苏态势,市场信心全面提升,出口增速回落,幅度收窄。但国内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抵御财政金融风险、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等任务十分艰巨。另外,要解决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还任重道远。
据国家统计局分析。2009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长8.7%,好干预期的8%。进入2010年后,经济复苏的步伐逐渐加快。2010年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0 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2010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比上年同期加快14.5个百分点。而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5.5,比上季度上升7.8点,为2008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企业景气指数为1329,比上季度提高2.3点。另外,截至2010年3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十三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制造业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增速加快,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增强。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
虽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逐步好转,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可能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错综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全球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在国内,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抵御财政金融风险、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等任务十分艰巨。另外,要解决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还任重道远。这些都给国内企业的经营环境带来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主要体现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波澜再起;市场波动加剧,金融风险依旧;金融危机催生第四次科技革命,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际金融体制面临改革;国内投资增长放慢,拉动效应不可持续;国内通货膨胀预期高涨,刺激政策面临退出。
三、企业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财务对策
(一)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增长财务战略
可持续增长的财务战略突出体现在“四个支持”上:支持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投资;支持有利于价值创造的投资;支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投资;支持有利于战略实施的投资。同时转变理财观念,不仅要关注过去,更要关注未来;不仅要关注硬资产价值,更要关注软资产价值:不仅关注财务指标。还要关注非财务指标;不仅要关注单位利益,更要关注利益相关者共赢。为此。财务管理工作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型”:一是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努力从传统的职能管理向职能管理和业务协同的价值管理相结合转型;二是财务管理目标转型,努力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向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相结合转型;三是财务管理重点工作转型,努力从以控制管理为重点,向管理控制和战略决策支持相结合转型。
(二)创新融资渠道,加强现金流管理,大力推进产融结合
1 广开融资渠道、保障资金安全。通过资本市场的上市、增发,资金市场的贷款、发债、授信等各种方式进行融资。以中航工业为例,2009年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优惠利率贷款100亿元,用于支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关键零部件转包生产。目前已贷款70亿元,比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优惠30%。先后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12家国内主要银行开展战略合作,累计获得银行综合授信4 800亿元。在发行50亿元短期融资券的基础上。发行100亿元企业债券和100亿元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用于支持自主创新和新上项目,100亿元中期票据用于置换银行短期借款,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
2 加强资金集中管理,解决“存贷双高”现象。目前国外采取司库的形式进行内部资金集中,国内则是采取财务公司和结算中心的形式来进行内部资金集中。达到不改变资金的使用权、收益权、所有权,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效益的目的。中航工业2007年重组成立了集团财务公司,在公司实现较好效益的同时,实现集团内部融资两百多亿元,降低了集团财务费用,支持了产业发展。2009年集团公司可归集资金集中度已提高到60%以上,累计为企事业单位和重点项目提供贷款350亿元。
3 高度重视现金流管理,处理好现金流和战略的关系,现金流和利润的关系。现金流量是企业决策与经营管理的重要变量,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血液、生命线。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大约80%的破产公司从收入、利润上看属于活力公司,导致它们倒闭的不是由于账
面亏损。而是因为现金流断裂。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前景,企业必须牢固树立“现金为王”的思想,重点做好经营性现金流管理,同时强化资金集中管理,鼓励督促成员单位树立大局意识,支持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只要手中有钱,心里就能不慌,抗风险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
4 积极推进产融结合。充分利用财务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产业基金等支持企业产品销售、出口和科研生产。中航工业积极利用租赁公司,有力支持了集团内机械装备产品和国产支线飞机的销售。
(三)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成本管理水平涉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要大力推进战略成本管理,着手构建增收与节支并重、内部与外部并重、技术与经济并重的全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
1 实施全员成本管理。要从设计源头抓起,将成本管理落实到科研设计、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
2 积极推进商业模式的转变。通过转包或RSP(风险收益共享)等合作模式,努力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减少资本性投入。
3 实施增收节支并重的成本管理战略。主要是狠抓市场开拓,应用管理会计,摊薄固定成本;狠抓流程、采购成本、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及价值工程等。
4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的总会计师制度。学习美国波音、UTC等公司的成功经验,推行项目总会计师制度,从设计入手,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产品的技术经济性和竞争力,逐步改变技术、经济脱节的现象。
(四)积极参与资本运作
利用资本市场,转换经营机制,通过上市、增发、并购重组、引进投资者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本运作是做大做强企业的必要途径。危机时期对部分企业来讲是快速做大的机遇。国外很多大公司都是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例如波音和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
2009年,中航工业紧紧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全年实施重组上市项目16个,涉及单位20家,启动了飞机板块整体上市重组项目,围绕航空主业、专用车产业、资源行业等开展国内外并购,21家上市公司市值同比增长158%。西飞公司成功收购奥地利知名复合材料企业FACC公司,成为中国航空工业乃至亚洲航空制造业并购欧美航空制造企业的先例。
同时,要狠抓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认真研究市场规律,主动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构建市场导向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基于公司市值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将上市公司打造成强大的盈利机器。
(五)完善财务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
经验证明。管理链条越长,企业规模越大。管理风险越大。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集团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统一财务制度;规范债务管理;严格经济担保;严管对外投资;严控证券投资(含金融衍生品);加强汇率管理;完善监督体系。
要及时根据新的体制机制。修订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要对重点单位、重大事项实施特别关注。集团公司要统一控制整体负债规模。负责综合授信的分配和债券、票据的发行,限额以上的投资、担保的审批等。严禁对集团外的单位提供担保、严禁证券二级市场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等高风险理财。
严格防范投资风险,加强投资的经济论证和投资后的财务监督。对并购坚持“与主业相关、有投资能力和保投资回报”的财务风险防范原则。要建立《重大财务经济事项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所属单位的风险事项,并协调解决。
同时,加强财务稽核,在大中型企业设置总稽核师。小单位配备专兼职稽核员。积极防范汇率风险,围绕偿债风险、盈利风险、运营风险和发展风险,选取重要指标。分类设定临界值。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建立完善财务、审计、纪检监察和法律四位一体的监督检查体系,共享监督资源,加大监督力度。
在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散去的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过对危机中暴露的企业财务管理薄弱之处的反省、思考,如何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贯彻到企业财务战略及财务管理实践之中,使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仍然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谨以此文与同行商榷!
[参考文献]
[1]刘树成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分析[N]人民日报,2010―03―30:07
关键词:统计工作经济形势改革
在过去的2008年,是一个多事之年,我国经历了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的轮番冲击,经济增速回落,然而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止步,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改革也日益提上日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就企业统计工作的改革,本文将予以分析。
一、经济形势介绍
2008年,总体来说,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我国农业生产形势依旧良好,消费需求增长较快,通胀水平也在进一步回落。但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因此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减速导致的全球性需求减少引起我国2009年上半年出口量下降,使得国内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突出。为此,我国中央政府适时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来扩大内需,在2009年的上半年,国内经济已经呈现回暖的趋势,CPI消费者指数在今年2月份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在逐月下降……这一切都在说明中国政府的经济振兴措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外的学者和机构都视中国为这场危机的救世主,认为中国的经济将推动全球经济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二、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现状
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准确及时把企业的产、供、销的数据较全面、较具体地反映出来,把感性认识变为一组组供领导和决策者参考的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在当前的上述的国内经济形势下,本文对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认识不到位
统计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根本的一点就是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因此导致企业管理者和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模糊、并对其重要性了解甚微。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据记录和计算,统计数据就是填填数字及报表,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决策没有指导和参考作用。
2.统计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在当今的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中,国内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都亟待改进,有的甚至还是改革开放年前的统计方法和手段。例如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都是以手工统计为主,未能实现统计方法的信息化。
3.统计指标落后
当前,企业经营者重视的是市场信息、经营质量、经营环境等经济运行质量指标,而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统计系统则要求企业上报以经济总量指标为主、经济运行质量指标为辅的指标系统,导致企业管理者对自身企业统计的信息不感兴趣,集中地说明了企业统计指标的落后不科学,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4.统计监督机制缺陷
由于国内企业的管理者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及对其的重视不够,使得国内企业的统计监督机制存在缺陷或不健全,统计人员与会计人员混用,统计数字经常被随意修改,大大降低了统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降低统计信息的有用性。
三、企业统计工作改革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需对企业的统计工作做出改革,以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的挑战,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者服务,提供有用的统计参考信息。
1.转变认识
首先,应该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使其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要彻底地认识到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和相关的统计人员则应该多学习现代统计概念,应认识到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所以应该转变认识,加大统计工作投资力度。
2.改善统计方法、手段
改善企业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企业应该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投资力度,争取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可根据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全面根本上改善企业统计方法,能节约时间并能有效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为企业领导者管理决策提供统计信息。
3.设置适宜的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环境来设置合适的统计指标体系,来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因此,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量身打造适宜的统计指标体系,适当的时候并可设立专题性指标体系,从而使得指标体系既能反映企业运转情况又能够与政府统计要求相适应。
4.加强统计监督力度
统计工作的监督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其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企业在对日常统计工作的各方面进行改革的同时,也要对其自身的统计监督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统计工作的全面性。
5.人才培养
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对统计人才的招募和培养,以备不时之需,应该对企业统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来提高技能,使其获得了现代化统计概念的同时,又能熟练操作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工具,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升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当前,我国还未能彻底地走出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经济未实现全面复苏阶段,基于此特殊阶段,国内企业统计工作改革的步伐刻不容缓,需要不断地适时改革来促进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发展,对企业发展及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苗敬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2
[2]李瑛珊.对统计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