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人际交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伦理审视

人际交往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大学里进行集体生活肯定离不开人际交往,所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需要引起当今社会的重视。大学生的思想不成熟,正处于成长期,可塑性大,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盲目性。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他们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帮助;不良的人际交往则会把大学生引到歪路上去,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影响。

一、人际交往伦理

(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在中文中是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其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由人与人或者人与群体组成的各种关系。人际交往的主体特定是指“人”,其他人与其他事物交往组成的关系都不能称作“人际交往”,可见人际交往伦理是一种相对狭隘的观念,它是交往伦理指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伦理概念。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通过“语言”为媒介实现的,“语言”是有意义的符号,是能够与他人沟通的交往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语言”是人们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担了人生活世界的三种功能:一是显现事物;二是表达意愿;三是形成人际交往,构建人际关系。“语言”是为了人类在人际交往中更好的理解,彼此达成共识,建立密切的关系。

(二)人际交往伦理。人际交往伦理在“语言”的作用下大致分为“情理沟通”和“理往”两个方面。情理沟通表达的是合情合理、通情达理的文化精神,代表着人在人际交往中的感性因素,是中国民族常用的人际交往方式。情表示可变的人心因素、理代表不变的社会法则,情理交融是的人际交往更贴近现实、更人道、能更正确的理解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人际交往中的“理性商谈”是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通过商谈来调整从而达到共同认定的。人际交往理性的道德意义在于真、善、美的统一,代表交往主体间必须遵守客观事实规律,在交流对话上要自由、平等、友善,在“真”与“善”的基础上追求“美”的更高境界,使和谐、美好的人际交往更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伦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伦理就是从大学生这个特定的交往主体出发,分析他们交往行为的价值取向,重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方式,引导他们关注自己交往行为后果,从而形成自觉、正确的人际交往伦理意识的一种理论形式。大学生尚未完全走进社会,在人际交往中许多方面还具有不确定性,大学生人际交往更多的是面向于整个大学校园和学生家庭,并且希望在大学生通过大学生涯人际关系伦理道德的塑造,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适应社会、推动社会。

从人际交往伦理的角度,大学生应从以下维度来审视自己交往行为的价值取向:

1.同学交往。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主要是以班级为集体学习单位,以宿舍为集体生活单位,因此,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占有主要地位的是同学中的人际交往。和谐的同学关系意味着大学生在自己学习生涯中有着自己志同道合的玩伴,他们一起学习、共同分担、互相促进,也为今后社会工作中储备人际资源。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无论多么的有才华,单打独斗也是很难获得成功,大学同学间的同学情谊让你在这个竞争残酷的社会找寻到温暖。

2.师生交往。国家提出,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可见,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常说老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照亮前方漆黑崎岖的路。理想的师生交往应该是在交往过程中双方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平等、在交往活动中能民主的接纳和交换双方意见、在相处氛围上要形成和谐愉快的交往环境。学生与老师应该在相互信任、尊重、合作中全面发展自己,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其特殊的人际交往实践中,使学生逐步完善自身健康人格的确立和自由个性的发展。

3.亲子交往。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为个体成长提供了环境基础,而亲子交往则是大学生在家庭交往中的重要部分。在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父母子女交往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性格和人际交往的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子女不仅效仿父母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随着年龄成长也会在日常的交往中学习父母的人际交往方式,并将其运用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可以说亲子交往是大学生人际交往最初的学习与运用平台。

4.恋爱交往。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已经步入恋爱的年龄阶段,加上学校和家长也不在像中学时期那样干涉,大学生恋爱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已经随处可见。大学生必须学会认清彼此恋爱交往的基础、动机和方式,恋爱交往应该要建构在拥有共同的崇高生活理想基础之上,这样在交往过程中交往主体双方才会给彼此带来乐观快乐的生活理念,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使双方能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相互影响,从而使交往双方拥有健康积极的恋爱态度,使每个人的人格更加完善、崇高。

二、结语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人际交往是分不开的,他们思想活跃、爱好广泛、勇于冒险,希望展现自己并被他人接纳和认可。所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满足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是其健康全面成长的必要前提,也是他们今后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大学生人际交往伦理是从大学生这个特定的交往主体出发,分析他们交往行为的价值取向,重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方式,引导他们关注自己交往行为后果,从而形成自觉、正确的人际交往伦理意识。

参考文献

[1] 苏玲.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大学生人际交往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际交往 认知障碍 调适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障碍的表现

1.对自我评价的认知失调

大学生对自我评价方面的失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高地评价自己;另一种是过低地评价自己。前者会产生自傲心理,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优越于他人,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总是不自觉地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和心态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并且有极强的权利欲与自尊心,从不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别人的感受,甚至从不尊重和理解他人。因此,他们常常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别人,造成了人际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后者会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己瞧不起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往往会自惭形秽,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害怕交往失败。于是,封闭自我,缩小人际交往圈子。

2.“我”字优先,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在与别人交往时,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其实,自我关注的实质是想受人关注,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但是当自我关注这种原本是非常自然的需要变得过度时,就容易产生人际关系问题。

3.对他人评价的认知失调

很多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自觉的都会利用“首因效应”、“光环效应”和“定性效应”去评价他人,使得人际关系紧张。“首因效应”会使我们对人的第一印象难以忘怀,同时会遮盖蒙蔽他人的缺点,使得我们对他人的认知失调。“光环效应”是一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这种以个别推断总体的光环作用,容易造成对人缺乏真实的、全面的认知。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故容易造成对他人认知的失调。

4.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过度理想化

很多同学对校园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现实生活中,他们一接触到大学人际交往中的矛盾或不足,就感到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产生了失望与不满的情绪。有些大学生认为:一个人际关系好的人,一定是与周围任何人没有任何隔膜,被周围所有的人都喜欢的人。于是,有人为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惜一切代价去讨别人欢心,博取别人的好感。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建立在自己对周围的人喜欢的基础上的。一旦发现自己周围的人都是自己讨厌的人,就离群索居,孤芳自赏。这两类人都是缺乏对良好人际关系的科学认知,一旦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无法实现时,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在不满和忧虑的情绪状态中,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障碍的调适

1.大学生认知偏差的调适

(1)综合评价他人。一个人的语言通常反映这个人的内心,但有时人会掩饰自己的内心,他所说的话不直接表露他内心所想。这就需要听者善于听“弦外音”,真正听明白对方的意图。人的内心活动是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内心控制力再强,其行为也总会有所反映,因此我们评价一个人应当综合他的一贯行为表现,不能仅凭一两件事或最初、最近的表现来判断人。

(2)客观评价他人。每个人都喜欢凭自己的喜好与人交往。在交往中也会不自觉地将个人的爱好强加于他人。这就造成了我们在认知他人时会带有某些主观的成分。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遇到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我们喜欢的人,所以我们应从他人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出发去认知,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确定比较合适的交往方式。

2.大学生自我认知的调适

(1)全面认识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的、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准确地评价自己,就能够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和空间。一是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这是自我认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应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进一步认识自我。二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比较来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达到取长补短,缩小差距的目的。三是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也可以从比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认识自我。四是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参加各种活动时的动机、态度,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取得的成效、成果来分析认识自己。

(2)积极认可自我。大学生如果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己,便会形成自尊,如果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便形成自卑。自卑的产生不利于人际交往的进行。一是要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是促使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对自己的长处要充分发挥,对自己的短处要正确对待,既不能护短,也不应因某些短处而灰心。二是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要有勇气面对挫折,认真总结教训,树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心。

(3)努力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认可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一是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正确的理想自我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认可的基础上,按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并通过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地完善自我。二是努力提高现实自我。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既要努力发展自己,又绝不能固守自我,要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于承担重任;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追求个人价值,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三是认真进行自我探究,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大学生在认真探索人生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获取自我统一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和确认“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与现实自我相对照,最后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缩小差距,最终获得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春霞.浅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心理调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大学生人际交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艺术;技能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62-01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热情主动交往原则。热情主动对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著名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一个人是否热情影响对这个人其他品质的评价,热情是一个人的中心特质。许多同学人际交际能力差,不是因为他的能力、知识、性格、人格魅力等不如别人,而是他不愿主动与人打招呼。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主动打招呼很没有面子,相互不认识,主动打招呼别人怎么会搭理自己呢?正是由于这种想法,失去了很多交往的机会。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要热情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热情主动地帮助别人,主动的和其他人交往沟通,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真诚交往原则。真诚即真心实意,坦诚相待。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真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1]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真诚是一种美德,真诚是一种胸怀,在人际交往中真诚能获得信任。那么怎么做一个真诚的人呢?首先,真诚要有宽广的胸襟和气度,这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需要。面对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要以宽广的胸怀看待对方,严格审视自己,面对自己的错误要真诚向对方道歉,同时,真诚的指出对方的问题,来解决问题。其次,真诚不仅要发自内心,还有表现在行动上。真心实意,言行一致,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最后,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应有欺骗的行为,因为欺骗是真诚的死敌。

(三)集体活动原则。个体大学生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但又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集体中,大到整个学校、院系、学生会,小到一个班级、一个寝室、一个学习小组。作为个体的大学生怎样才能融入集体并在集体中生活学习呢?一方面要遵守集体的规范。任何一个集体都有一定的规范制度,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要遵守集体的规范,要主动适应集体,而不是要求集体的规范和自己相适应。例如学生会的成员要遵守学生会的例会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并在学生会中分工合作,使学生会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不仅要遵守集体规则,还有善于与集体合作,积极主动的支持配合集体的活动。

(四)换位思考则。换位思考,即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能

(一)学会倾听

倾听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剂。认真倾听是一种待人的态度,也是一种为人处世艺术。戴尔.卡耐基说过: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在沟通的各项功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倾听能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倾听与听不同,他包括用耳朵听,最重要的是用眼睛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和用心灵感受,做到诚心、虚心、耐心、静心和专心。”[2]达到倾听的最佳效果,要注意以下方面的细节:目光要集中注视对方。在交往的过程中目光闪烁不定,左顾右盼会显得不尊重对方。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随意的打断对方,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适当的有所呼应和适时的询问、追问,表示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

(二)学会微笑待人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比着装更重要。此笑容能照亮所有能看到他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微笑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气氛。因此有人把微笑比作人际交往的剂。”[3]在人际交往中,微笑可以感染他人,微笑可以缓解拘谨,微笑可以缓解矛盾。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微笑,用微笑这种力量去打开人际交往之门。

(三)恰到好处的赞美别人

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赞美能有效的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的有效方法,但在交往中赞美别人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一方面赞美别人要真诚。因为这不仅是对别人的价值、意义等做判断,同样也是考问自己良知和品行的时候。赞美别人不能太离谱,比如轻率、虚伪的奉承和溜须拍马等会使人产生反感,相反赞美别人要坦诚得体,要有诚意。另一方面,信任是最好的赞美。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要信任交往的对象,这样双方在情感上距离才会拉近。

(四)掌握消除同学间误会的技巧

误会和交往是相伴产生的,在交往过程中误会经常发生,它会给大学生的交往带来障碍。产生误会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消除误会。消除误会的技巧如下:一要认清事实。很多误会是在交往中误传误听引起的,此时,需要认真调查事情的真伪,弄清事实,消除误会。二要换位思考,审视自己的不足。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检讨自身的不足,以宽广的胸怀真心化解误会。

(五)掌握人际交往语言艺术

人际交往中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主要是把握说话的内容和声音。一方面说话的内容要符合交往的场合,比如,在他人悲伤的时候不能嘻嘻哈哈滔滔不绝的说自己高兴的事,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不能喋喋不休的诉说自己的苦闷与不幸,也不能自己滔滔不绝的说话让对方没有机会说话。另一方面,说话时的声音要适量。在安静的环境中交谈要小声,在嘈杂的大庭广众之下声音要适量大一些。最后,说话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不能绕来绕去,反复表达。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素君(1983- ),女,汉族,河南漯河人,许昌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1]桂世权.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大学生人际交往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民办大学生;人际交往

引言

民办高校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大学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承受着比公办学校更沉重的压力,比如高昂的学费,录取分数低以及社会偏见等带来的压力都给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人际交往,值得民办高校的办学者乃至整个社会关注。

一、民办大学生人际交往相关概念及重要意义

(一)民办大学生人际交往相关概念

一般认为,民办高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分为专科和本科两个办学层次。

人际交往,也称为“人际关系(human relations)”,通常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互相联系得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等。人际交往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民办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直接影响到所处的生活环境,个人性格,和将来的步入社会的社交和择业,和个人发展方向等多方面,应该受到家庭、个人以及学校与整个社会的重视。

(二)民办大学生人际交往重要意义

民办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处在探索人生、认知社会、掌握专业知识的阶段,其人际交往能力、交往质量和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与心理健康,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毕业后是否能够很好融入社会及其未来职业发展空间。

一方面,建立民办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其能够通过和谐的人际交往获得感情与精神满足,更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校园人际交往,有利于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在大学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使自己与同学、师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被广泛地接纳、尊重和理解,使自己能够体会到存在的价值,从而时常保持舒畅的心情、开朗的性格、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更加活跃的思维,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进而形成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与良好人际关系环境。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自身的稳定与发展也需要和谐的民办大学生人际关系为保障。如今,我国民办高校无论是在规模和数量,还是办学质量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就必须要求有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保持办学规模、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而作为民办高校主体的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是否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

总之,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还是民办高校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正确认识并妥善解决民办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都具有迫切重要现实意义。

二、民办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

(一)以自我为中心

作为“90”后的当代大学生,相当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享受着父母亲人的溺爱,总是怕孩子吃亏,慢慢的就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崇尚个人奋斗,不善于与别人配合,在与他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内心的感受,习惯的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待和处理问题。与别人相处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不顾场合。缺乏集体主义观念,较少的考虑集体或他人的利益,甚至不愿深入了解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可能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

(二)存在追求功利心理和“庸俗化”的交际观

在人际交往中,时常存在一种功利主义,即把交往作为手段,以利益追逐作为进行人际交往的最终目的。当代民办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主义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表现:首先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自我利益为前提;其次,交往中更加重视物质利益,不断淡化精神情感的满足;同时,所进行的人际交往普遍表现出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在交往手段上存在粗鄙化情况。

(三)内向、自卑的性格

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这些曾经怀揣公办大学梦的学生只能到民办院校来,内心的不情愿、不甘使得部分学生在交往中,尤其是面对陌生人时由于自卑感而自信缺失。而有些学生性格较为内向,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和无法与别人较好的沟通,基本上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性格内向和不自信,始终让他们处于一个不熟悉、不适应的环境中,不愿意去和别人交流和沟通。相当部分学生在该种情况下选择逃避并转向互联网,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寻找自己的价值,这样就使他们更加的封闭自己,在网络上虚幻和不完善的“人际交往”中越走越远。

(四)交往面窄

多数民办大学生交往主要以宿舍为主,这一点在新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教室里,他们基本都是一个宿舍的人坐在一起,平日吃饭、打水也是和宿舍人一起,但由于宿舍的圈子较小,他们在这种圈子生活久了就会受限制,久而久之他们就已经习惯了并且很满足这种生活模式,最终就导致不愿意接触外界的人和事。很多学生甚至连本班同学都没有认全,长此以往,交往面就会越来越狭窄,性格也很难得到不断地完善,这样就会削弱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作用。

三、解决民办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若干建议

(一)自身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大学阶段是系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大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将对他们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可以采用各种教育模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度重视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引导大学生积极的认识自我。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大德育教育力度,并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将德育工作放在培养人才的第一位,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培养民办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民办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并能够加强大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有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正确的对待人际交往。学校是大学生们主要的生活场所,是大学生们主要的人际关系集中地。人际关系其实是一种高级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帮助学生修身养性、防止和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大学生提供和谐的人际环境,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引导民办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

首先,加强自我意识教育。通过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并结合社会现实案例,使大学生对待人际交往的思想逐步转化,并且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当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得到肯定的时候,大学生们就会对这类事情产生观注,进行自我教育。其次,强化自我调节能力。学会并善于采用心理调节的手段,自觉的调整自己的心理,把彼此接纳作为交往的根本目的,扩大心理容忍度。克服不良情绪对其自身的影响,改善交往问题,加强自我教育,完善人格。第三,从真诚、赞美、理解、倾听等方面重视人际关系技巧的培养。

(四)加强对网络交往的引导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已经成为传播信息的一种新媒体,是大学生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并且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观念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民办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以逃避现实人际交往中遇到的种种障碍,进一步弱化了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以开设“网络法制”课程,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和专职的教学队伍,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并增强网络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五)营造宽容接纳民办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氛围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际关系也带上了市场经济的色彩,“金钱至上”、“一切凭关系”等消极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往观。同时,相当部分社会群体,包括社会大众和用人单位,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民办大学生都是学习不好的“高价生”,综合素质不高等固有思想,对民办大学生“另眼相看”,因此,应当努力创建公平公正、包容仁爱、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为培养身心健康的青年一代铺筑道路。

参考文献:

[1]谢晓峰.民办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调查―以南京三江学院为分析案例[J].高等教育,2011,01

[2]王琦.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方式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大学生人际交往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团体辅导;人际交往;大学生

一、背景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有效的人际交往对于实现今后的社会沟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自身价值,拓展事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人际交往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人际关系不良使大学生面对了更多心理健康问题。许多大学生渴望在校园中建立自己的朋友圈,然而由于个性,生活环境等原因,使他们在建立人际关系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大学生心理辅导研究和探索的热点。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为大学生心身的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以海报招募的形式从山东中医药大学自愿报名的57名学生中筛选出9名符合条件的同学参加团体辅导,其中女生5名,男生4名。

(二)团体辅导的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自行设计提高人际关系的团体辅导计划,由四次活动组成,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左右。4 次主题分别为:“遇见你真好”、“Come on!我的朋友”、“我的故事”、“一路走过,还好有你”。团体性质为结构式、封闭式,每次活动有不同的目标,包括相识、自我探索、澄清人际交往中的非理性信念、自信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采用游戏、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形式进行。在团体辅导结束后进行复测并与之前的进行对比。

(三)测量工具

采用的测量工具为SPSS和EXCEL 2003,以及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死)统计方法: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和EXCEL2003进行t 检验等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们在进行完团体辅导后,对团体成员进行了复测。经过复测,我们对团体成员的人际关系在四个维度上进行了t检验,得到的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知,经过我们的领导者细心的辅导,同学们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焦急与交友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代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同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在焦急与交友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和同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方面得到的改善最大。

四、讨论与分析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背景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团体成员成长与发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

1. 团体心理辅导较个体咨询的优势。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团体心理辅导较之个体心理咨询,其特点在于通过为团体成员提供彼此交往、相互作用的机会,使成员增加自我认识、自我肯定,促发积极交往行为。团体成员在共同的团体中,通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促进团体成员共同成长。

2. 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团体成员产生积极情感体验。团体辅导活动注重情感体验与活动后的分享与深化,这对于成员适宜交往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而通过团体辅导有助于成员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交往品质。

(二)大学生易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原因

参与团体辅导的成员都是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组织而成,因此成员对团体辅导的内容有着共同的兴趣,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团体关系。此外,成员的年纪相仿,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社会经验,这也有利于团体辅导的进行。最后,相对安全和充满信任的团体,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促进其发展。

五、结语

通过研究得到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慧,孟婷婷,陈仙.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7,11:1031-1032.

[2] 凌苏新.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J].心理科学,2000(15):491

[3] 陈家麟.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版),1984(14):261

[4] 姚利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0(13):49-511

[5] 吴守良.大学生社交能力的调查分析[A]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C].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1.

[6] 邢秀茶,王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02):74-80.

[7] 陈艺华,梁世钟.人际沟通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影响[J].新余高专学报,2009(04):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