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呼伦贝尔市 初中数学教师 好奇心
一、调查目的
我国是受考试文化影响比较深的国家,这种考试文化强化了学生的好胜心,过度的好胜心不利于学生养成善于合作、和谐相处的班级文化氛围。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好奇心是人类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好奇心是创新的鼻祖,不怕有问题,就怕无法提出问题。当今世界,无论那个国家,哪个民族,要想发展,靠的就是创新。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在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新课标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1935年,爱因斯坦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指出:旧的学校给学生太多的“好胜心”,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我们数学创新教育亟待加强的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强调:“创新能力最本质的要素,恰好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忽略的东西,第一是好奇心和兴趣;第二是想象力;第三是洞察力”。“好奇心和兴趣是一个人有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好奇心,不太可能有很大的成就”。“好奇心和兴趣怎么培养?老师讲课是培养好奇心和兴趣的重要手段。老师们在课堂和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笔者对呼伦贝尔市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方面的状况和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为中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做好此方面工作提供边疆民族地区的样本材料,进而为新课程的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调查对象
利用为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讲课的机会,在呼伦贝尔学院对来自于呼伦贝尔市的13个旗县的中学数学教师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样本容量96人,均为初中数学教师。
三、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途径及相关理论等方面的情况。问题1:您认为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有哪些重要性?问题2:您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的?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予以说明。
四、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问卷法。
五、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009年8月23日。
六、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试卷96份,全部收回。对各位教师回答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分类整理,统计结果如下表:
七、调查体会
这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方面,呼伦贝尔市每位中学数学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并能够提出自己的具体培养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有34.4%的教师认为应该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新华词典里对好奇心和兴趣的基本解释是如下,好奇心:(1)对一些事物表示特别注意的情绪。(2)喜欢探究不了解事物的心理状态。如日益增长的好奇心。(3)对于怪诞的嗜好或热情。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兴趣: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需要为基础,由对事物的认识和获得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有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直接兴趣和对活动结果感到兴趣的间接兴趣。这里可以看出,应该首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然后学生产生学习数学“兴趣”。好奇心让学生去探索数学,而兴趣可以指导学生对数学的探索走向深入。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匮乏是制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的一个主要原因。
2.有6.3%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波多野谊余夫曾把好奇心分为一般好奇心和特殊好奇心,前者表现为对很多事物感兴趣,但追求的信息没有明确的方向,后者表现为对某些事物感兴趣,有选择地接受某方面的信息。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童心,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对新事物产生好奇而善于提出问题。不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不会对新的教学内容产生好奇感而提出问题,不利于好奇心的培养。存在的问题是持这种观点的初中数学教师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可以看到新课标的践行的现状仍不理想。
3.有8.3%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静态的数学转化为动态的数学,加强学生观察对象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对观察对象产生好奇心。现代数学的发展早已进入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科学时期,广大数学教师应该树立信息科学时期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存在的问题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观点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偏低,新课标关于加强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利用这一目标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4.有36.4%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学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认知矛盾的常用方法。创设情境是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的过程。通过设疑使学习者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这个过程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心理的不和谐状态很多时候是表现为好奇心,从而进一步产生问题。
5.有9.4%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如数学上的测量和计算、实验操作等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因为实践操作等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情境。但是,我们的调查发现,重视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教师并不多,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的学习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6.占14.6%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我认为通过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激发学习动机。竞争机制可以塑造竞争的班级文化,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这种不和谐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而不是好胜心的理论有待加强。
7.有17.7%的数学教师认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什么是主动性呢?主动性是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由个人的需要、动机、理想、抱负和价值观等推动。我们知道好奇心可以产生动机,动机推动人的主动性。这里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改革必须加强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心理学一些基本概念的混淆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对学生好奇心的培养。
8.有15.6%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教学联系生活背景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数学教学中,一方面,需要从客观世界的原型出发,揭示出客观规律;另一个方面,是为数学理论寻找客观世界中的原型。为此,数学教学中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来自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生活的需要的数学观。生动现实的背景材料可以使学生对新的学习材料产生好奇,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但存在的问题是持这种观点的教师比例偏低,新课程的理念在大多数教师的观念中还没有形成,对新课标的学习任务还很繁重。
9.通过对中学教师回答的问卷统计时发现,绝大多数教师不能按要求结合教学案例说明。这就表明绝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不能把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仍然处于口号的层面。新课程的理念可以管窥一斑,很多目标要求都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落实。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把握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要求,研究教材建构体系及其意图,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数学教学中去,从而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并学好数学。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关于教育理论的培训,特别是心理学理论的培训。因为推动数学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的基本动因之一是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基础教育工作者用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现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
3.加强心理学会对心理学知识的辐射作用,发挥各级心理学会的心理科学的普及作用。例如,召开学术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学术讲座等工作,特别是承担对基础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的心理科学普及和培训任务。
4.教育行政部门在举办各级各类的教师教学能手和基本功大赛的过程中,加强对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考核权重系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并具有教育实践能力的专家型教师。通过专家型教师以点带面的辐射从而带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的水平的提高。
5.各中学学校在校本课程培训的过程中,要把运用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指导课程设计作为培训内容,以便推动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具体应用到教学实际之中去,这是基础教育教研教改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李士,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减负;有效
“减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近年来,给学生“减负”一直是社会的热门话题,虽然国家曾先后多次颁布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或规定,然而,年复一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非但没减下来,反而有加重的趋势。从初中数学学科来看,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题海战术”依然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制胜法宝。如何走出题海的困扰,做到减负不减质?我认为应从数学作业入手,做足课堂工夫,布置有效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减负工作至少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二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数学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然而,当前初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业的内容、形式单一,作业的设计缺乏多元性,作业量大……这些机械、滞后、封闭的作业模式,不仅无法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大量的无效作业还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如何把学生从大量无效、机械重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减轻初中数学作业负担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作业
合理的、有价值的作业能够正面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数学能力和知识创新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选择,包括选择难易,选择完成时间,选择作业数量。作业内容选材要以课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设计的题目要考虑学生是否需要,学生是否可能完成,学生是否乐意完成等因素。
1.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在“乐”中做
课外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入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乐”中练,觉得完成课外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大增强创新能力。例如,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后,我给学生出了五道作业题:
搜集下列数据,并对数据加以整理:
(1)全班同学中姓氏人数分布情况;
(2)全班同学中订阅杂志数量情况;
(3)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一种球类运动的人数;
(4)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的人数;
(5)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科目的人数。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由组长通过抓阄的方式选题,组员通力合作,完成此项作业。具体要求:作业中要写清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数据整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对这种作业非常感兴趣,每个小组都精心设计调查报告,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同时各组都根据调查情况,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有益的建议,如在第五题的调查报告中,建议大家认真对待每一科的学习,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等等。
2.增添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行”中做
实践性作业主要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取材,确定中心或主题,再围绕中心设计作业,从多种不同途径了解这些数学问题、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实践活动,然后用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方式来证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性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作用明显,让学生情绪体验强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历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和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学习《打折销售》问题之前,我组织学生利用两周的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学生自愿结组。作业布置下来后,孩子们异常兴奋,他们采用的调查形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平日里最胆小的女生在组长带领下去采访商场的经理,俨然一个小记者的形象;调查报告做得非常精美,PPT中插入影音文件;报告会上的讲解形象、透彻,涉及的问题也在调查中得到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现实问题:人际交往。此项作业的完成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颇多的收益,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3.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激励学生在“玩”中做
现在的网络很发达,对孩子们的诱惑同样非常大,尤其是初中学生,要想控制他们上网很难,为了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我经常设计一些查文献资料的作业,如数学家的故事等。每学习完一章的内容,我都会安排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查阅资料,画图可以用几何画板,并要求学生用PPT完成,课堂上还要请一些同学进行讲解,其他同学点评。这种的作业不仅满足了学生玩电脑的愿望,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健康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二、全面改进作业的评价方式
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教师认真、全面、艺术地批改作业,既能起到使师生及时沟通,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又能起到激励、触动的作用。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既要客观公正,又要灵活艺术,使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中感受到做作业所获得的和成就感。
对于学困生评语的激励作用更强,下面是我的学生在数学日记中的一段话:
“回想起最初那段写数学日记的日子,是多么的无奈和郁闷
啊!可是仔细一想也是值得的。以前没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有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自然而然就把它带到了试卷上,所以致使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但是自从写数学日记后,期中、期末考试最起码都能及格了。数学日记能把我不会的知识引出来,并且能成功地解决。还能督促我每天复习,总结每天所学习的知识,有的时候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和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都能通过数学日记和老师沟通,以获得释放,并且数学日记中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觉得写数学日记不仅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新方式,还是一种自我释放的工具。”看得出,老师在数学日记中的评语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也激发了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作业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作业负担沉重,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傀儡。所以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想学生所想,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作业形式多样化,避免题海战术,避免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减负”的真正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让每个学生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参考文献:
[1]顾元康.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教学与管理,2001(1).
一、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实施途径
1.选好研究课题。
课题选择除了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之外,还必须注重趣味性和全员性。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学生都想参与并且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体验。研究课题的选择可由教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自主确定。由于绝大多数初中生缺少课题研究学习的经历,也没有自己确定研究课题的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学习的初始阶段,应侧重于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多个研究方向,介绍一些有关研究方向的基本知识,供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课题学习基础之后,应鼓励、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以及对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自主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①从教材知识拓展延伸中确立研究课题。比如,对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进一步探讨、对与圆有关的角(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圆内角,以及圆外角等)的关系探寻、对几何证明的辅助线画法规律的探究,等等;②从数学应用中寻找研究课题。数学作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不乏具有研究学习价值的好素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如成本与利润、彩票的中奖率、旅游路线的选择、电视信号的覆盖率、建筑高度的估算、购房的分期付款、降水量的测算等;③跨学科选择研究课题。《标准》指出,课题学习要“更多地把数学与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与外界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研究课题的确定还可从与数学相关联的跨学科问题中选取,比如,对“××”牌纯净水水质的研究,黄金分割与音乐关系的研究,等等。
2.订好研究计划。
课题选好之后,接下来就进入制订研究计划阶段。计划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背景分析、可行性分析、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研究时间、经费预算等。课题计划制订之后,课题组可选出一名代表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接受大家的质疑和评价,听取大家的建议,然后对方案进行修改。
3.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展开研究。
研究计划通过之后,课题组就要搜集、分析和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并对所搜集的资料、信息和数据等进行综合分类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集中力量学习、理解、消化、吸收,从资料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分工负责又要相互配合。教师负责提供咨询,给予方法指导,以及对研究过程实时监控。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指导调整研究计划。
4.撰写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成果。
学生将课题研究结果以书面形式展示出来,初稿完成之后,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修改,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结合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建议,对研究报告进行完善,研究报告内容一般包括:课题题目、内容摘要、正文(背景分析,研究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书目等部分。
二、开展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目标定位问题。
由于学生受到自身知识与经验的限制,初中生所做的研究从过程来说,大多数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从研究结果上来看,一般只是已有成果的“再创造”。研究的结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定是研究报告,有时可能只是调查报告、小论文或设计制作,甚至就是对某个问题的多种解法,这些研究成果有时虽然是幼稚可笑、不足称道的,但只要是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探究得到的,我们都应加以肯定。因为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与他人交往与合作,而且知道除教材之外还有很多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些都有助于激发探索欲望,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初中数学开展课题学习应将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增强信心的目标放在首位。
2.成果评价问题。
基于以上目标,对学生研究成果的评价必须坚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的原则,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方法应该包括笔试以外的多种手段,如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面谈、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论文,以及其他一些开放性的方法,评出学生的自信,评出学生的进取精神。
3.教师角色问题。
在对待数学课题学习的问题上,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注意自身角色的变化,对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价值观念都应给予尊重。教师应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而不是裁判。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参与课题研究,力争做到教学相长。
三、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案例
高跟鞋问题:
问题的提出:女孩子穿高跟鞋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女孩子穿鞋跟为多高的高跟鞋看起来最美呢?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作业 面批 订正 巩固与提高
调查报告中,多数学生认为数学作业是快乐与痛苦并存的,他们调侃数学作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表
8.如果你是数学老师,你会怎样布置数学作业?
生1:简单题少点,中等综合题适度,每两三天布置一道难题。学科及其作业多,题应少而精。
生2:①配合教学进度,布置复习巩固型作业。②布置综合性问题,在正式考试时不会过于紧张。③布置预习作业,课前有预习,上课时学得更深入。
数学教师应讲究作业设计的艺术,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有趣,富于思考、探究性,并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的作业。对于作业的批改形式,订正和反馈,学生也期望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除了分层次布置作业外,我还尝试布置了其他不同类型的作业,从一开始的设想到具体实施及最后学生的反馈都进行了思考,现在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希望能优化教学效果。
1.面批型作业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两种学生,第一种学生作业做的都正确,可到考试时做过的题目却不会,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家长沟通后才知道,孩子一遇到不会的,害怕被老师责骂,都是问了家长后再写上去的,也没有好好思考为什么,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第二种学生在学习上会出现困难,作业不会做,同样害怕被批评,抄作业现象日益严重,之后也没有花时间弄懂。对这两类学生,除了分层次布置作业外,我还设计了面批型作业,要求学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作业,实在完成不了可以空着。第二天面批时,分析自己哪里没有想到,哪里想错了,等讲评完了再订正。一开始,学生习惯了小学时的学习方法,不会的,问家长,问同学,渐渐的,他们发现这种“尽善尽美”的作业得不到表扬反而是那些虽然错误一大堆,可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却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都会尽力完成作业,不会的就留个言:“老师,这道题想了好久还是不会,中午去找您!”每次看到我都会会心一笑。我的办公桌上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小纸条:“老师,这道题我算了好几遍,终于算出来了,不知道对不对?”“老师,我这段时间的计算总是出错,您给我找些题目练练吧!”……前段时间听了陶维林老师的讲座,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往往让学生害怕数学,讨厌数学的人就是数学老师”,绝大多数的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他们一开始也是极不愿意抄别人的作业的,可是一旦他们有了放弃的念头,就再也没有学习的动力了。如果能让他们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就会让他们爱上这门学科。
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这种面批型作业无疑是可行的,但如果人数较多,无法顾及,学生当天问题无法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学生的积极性还是会受到影响。
准备如何解决:调动中等以上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互助小组,一人面批多人分享,互相学习。
2.订正反思型作业
此类型作业的灵感来自于一位已毕业的学生,他有订正反思的习惯,并一直坚持,收效很好。学生常感觉听懂是一回事,自己能做对又是另一回事。家长总喜欢问我:“老师,我家孩子马虎的习惯怎样才能改掉?”“我家孩子做了很多题目,为什么做过的题目还是会错,总是考不好?”其实马虎就表示学得不扎实,认为自己听懂了、弄懂了,然后懒于整理,殊不知一个题目有很多知识串,少了其中一个环节,知识将无法串联。家长不妨多问问有从头到尾将这些题目做一遍了吗?对其中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了归纳和反思吗?班上有一个女生,从小就害怕学数学,初二了,对数学学习还没有失去信心,已是非常难得。可能数学底子较差,在新知识接受上有困难,往往大多数学生都听懂了,她还两眼迷茫,不知所云。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写作业,更不要说拓展知识、提高能力了。但她一直努力坚持对做错的题目认真订正,经常反思总结,目前成绩稳中有升。每一次作业、测验卷集体讲评后我都会布置订正反思型作业,具体要求如下:(1)整体分析,找到自己缺失的,制定下阶段学习重点、努力方向。(2)订正,所有题目的订正都要有反思,自己当时是如何想的,哪里想错了,应该如何想,用到什么数学思想和方法,选择、填空题的订正也要有过程。(3)记好题,归纳数学思想和方法,不时拿出来再重新做一遍。当然,订正反思型作业一定要引起学生的重视,要让学生按要求落到实处,坚持下去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只能流于形式。
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养成订正反思的习惯,部分学生已从中受益,还有部分学生流于形式,短期内没看到成效而放弃。只是订正没有总结归纳和反思,更没有将错题、好题拿出来再做做,当然没有进步。
准备如何解决:人是有惰性的,好习惯的养成无法一蹴而就。老师可以经常将学生做过的错题拿出来再测验,一方面加深印象,另一方面督促他们订正和反思。
3.巩固与提高型作业
初二下学期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开始出现综合性问题,和中考联系越来越紧密。有感于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我计划建立提高型兴趣小组,每周出一两道中考题,作为提高型作业。首先,班级内部自愿报名,要求学生:①有浓厚的兴趣,②学有余力,③能按期完成布置的作业,并在小组内充分讨论,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一开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每个星期每一小组成员都能将完成的作业交给组长,也能和本组内成员进行交流。但几个星期下来逐渐组员出现不交作业的情况,组长面临无法管理的局面,题目无法讨论交流,无法共同提高。
【关键词】原因 动机 适应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89-01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各个领域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数学对国家和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可是在这一学科中出现很多学困生,尤其是高中的数学学困生最多。因此,关注数学学科中的“学困生”,尤其是对那些中考分数低的艺术特长生,数学底子薄,学习习惯差,我们怎样更好的去应对这些学生,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呢?通过我对艺术特长生的了解,结合日常教学实际,艺术特长生中的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初高中衔接出现问题。艺术特长生很难适应,成为数学“学困生”
在我们这所城市,有很多学生并不是从小喜欢艺术而选择学艺术的,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初中理科不好,特别是数学不好,为了升学而选择学习艺术的,他们中很多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加之学习时间少,而从初中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明显提高,高一艺术学生深感不适应,因此初高中衔接出现问题是影响艺术生成为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使艺术特长生很难适应。初中部分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经常使用,但是这些知识在初中教材中虽然出现,但是中考不作为考点,初中老师不做重点讲解,授课时一带而过。例如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内容没有过多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都没有补充’,因此很多学生掌握的都不是很好,可是这部分内容在高中却是基础知识,经常要用到。尤其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一课中很多知识点都是和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关,如果老师对二次函数的内容一带而过的进行讲解,部分学生根本不能理解,特别是对于艺术生来说,很多同学都认为“专业”很重要,大量时间都用在美术特长或者是音乐特长上,文化课就不会去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对于他们讲与不讲是一样的。原本基础知识就很差,日积月累,难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发展成数学学困生。
初高中数学语言的差异较大,使一部分艺术特长学生难以适应。初中的数学通俗易懂,很形象。而高中数学会有很多抽象的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艺术类特长生学习起来很难,例如函数概念就很难被学生们理解,学生觉得他太远离我们的生活,而且没有形象的语言使他们认识函数,因此每一届学生遇到函数都弄得一头雾水,函数学不好,后续的知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单元课程学生们学起来就会觉得越来越难,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数学学科的“学困生”。
2 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问题,使艺体特长生成为数学学习的学困生
首先,艺术特长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在对本校的900多名艺术特长生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当被问到:“高中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65%的学生是选“考大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没有实际行动,因此掌握的知识不牢固,成绩差;18%的学生是选“不得不学”。这类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被强迫学,易成为数学学困生;15%的学生是选“让父母高兴”。这类学生往往压力大,效率低,成绩不高,学习不肯吃苦,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缺乏主动性。
其次,艺术特长生的学习兴趣淡薄。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绝大多数艺术特长生都对数学没有兴趣,觉得高中数学很难学,丧失信心,因此成为了数学学习的学困生。高一学困生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不对,时间安排不合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认识不充分,使得有效学习的效果不明显。高一艺术特长学困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主学习,他们认真听老师讲课的占68%,课前预习的占3%,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的占2%;作业能独立完成的仅占10%,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的占17%。艺术特长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由于他们学习缺乏主动性,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对于高中数学这一学科的认识就是“高考必考,不得不学”。
3 艺术特长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之成为数学学习的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