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经济的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球经济危机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影响是空前剧烈的,虽然,我们已经顺利的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正式步入了后经济危机时代,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对我国经济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危”中有“机”,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抓住和利用好机遇。株洲作为湖南工业重镇,如何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优化来应对危机的冲击,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针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特点,及时总结株洲“十一五”以来经济发展情况,把握自身发展现状,通过壮大产业集群、拉伸产业链条、抓好项目建设,整合要素,优化布局,努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株洲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株洲经济增长方式运行现状
改革开放初中期,我国靠低级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是现在依靠制造业单一生产型、依赖高投入和出口的低级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造成我国经济内外失衡。我们要把这次经济危机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一次机遇,引导三次产业本着着眼现实、着眼未来、着眼世界的原则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目前,株洲经济正处在追求总量和速度的数量型增长方式向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协调的质量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时期。我们应从经济运行质量、经济运行环境、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结构变化、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五方面综合考虑株洲经济增长方式运行现状。
(一)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
“十一五”以来,株洲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走低投入、低耗能、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道路,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加快。政府、企业和个人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全市税收收入29.14亿元,比增长87.9%,年均增长2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74亿元,比增长90.3%,年均增长23.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3.2%,比提高61.8个百分点;工业利润总额30.31亿元,比增长74.4%,年均增长20.4%。与此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为16430元,比增长46.3%,年均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5837元,比增长72%,年均增长19.8%。
(二)经济运行环境较为宽松
近年来,株洲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通过推进决策科学化,简化行政审批制度,下放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加强公共行政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把政府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十一五”以来,株洲经济的良好运行与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密不可分。截至末,株洲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55.44亿元,比增长62.2%,年均增长17.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49.34亿元,比增长54.1%,年均增长15.5%。株洲逐步完善城市和产业布局规划,改善了城区路网、强化了城市管理和优化了交通秩序,城市品位大幅提升,极大地缓解了株洲发展的空间瓶颈问题。目前株洲突出“一提两改三化四创”,正在形成“一体三极、一圈三环”的城市发展新格局。资金供应稳步增加与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为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三)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仍以二产业为主
近年来,株洲以发展为主线,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到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调整为12.1:54.7:33.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59.3%和35.6%。与相比较,一产全市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下降1.9个百分点;二产全市比重上升4.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下降0.4个百分点;三产全市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上升0.1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株洲二产业发展最为迅速,株洲产业结构仍以二产业为主。
(四)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株洲坚持发展与节能同步、开发与节约并举,以狠抓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株洲万元gdp能耗1.39吨标准煤,比下降11.8%,年均节能3.8%,超过全省目标0.1个百分点。同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gdp电耗分别由的2.93吨标准煤和1206.2千瓦时下降到1.54吨标准煤和1016.3千瓦时,分别降低47.4%和15.7%。同样,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由的56.02万吨/日提高到的57.25万吨/日,增长2.2%;工业烟尘去除量由的121.65万吨降低到的115.18万吨,下降5.3%;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量由的185.27万吨提高到的238.13万吨,增长77.8%,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五)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
科技 进步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株洲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围绕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业对于株洲经济有着风向标的作用,以科技创新促进工业发展是推进“工业强市”方略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市拥有7个国家级、19个省级技术中心,7个国家级、2个省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达1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8%,居全省首位。到末,株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5家,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143.8亿元,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5.9%。
二、株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株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株洲经济,特别是二产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这与株洲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现有的经济指标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产业结构矛盾仍然突出
近年来,株洲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但结构性矛盾仍较为明显。首先是工业内部结构矛盾突出,层次不高。由于多年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影响,资源型和原材料工业仍占主导地位,多数产业位于产业链条上游,下游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不多。其次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总量不足,比重偏低,“十一五”以来株洲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一直在34%至35%左右,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这一比例在60%至80%之间;二是领域狭小、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至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70.7%、70%和70.2%,而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比例过低,发展严重不足,吸纳就业能力不强。
(二)研发能力相对偏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为1145家。其中,国有企业47家,集体企业47家,股份制及其他企业1051家,分别占4.1%、4.1%和9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自主创新活动的仅有102家,覆盖面为8.9%。数据显示,自主创新活动尚未成为株洲工业企业的普遍行为。此种情况如不改变,可预见的结果是研发的低投入,直接导致技术落后,进而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与资源的使用效率,使企业陷入只重视产量和价格而不重视研发投入的恶性循环,进一步阻碍技术进步,这样必将严重制约株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
(三)高排放、高能耗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
由于株洲属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主要工业原料与能源消费品种,例如冶金、化工、煤炭在加工转换及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污染较为严重,且处理成本过高,部分经济增长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经济发展得不偿失。另外,株洲经济结构偏重,高耗能的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这种重型化工业导致了经济增长对资源、能源过分依赖,同样对能源消耗过大。以株洲工业支柱行业中的化工为例:化工行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9.3亿元,同比增长22.1个百分点,耗电量下降2.5个百分点。虽然数据显示化工行业耗电量增长速度低于增加值增长速度,但是从总量构成的角度来看,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14.3%的化工行业消耗掉的却是全市24.9%工业电量。同样属于株洲工业支柱的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1.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14.9%,消耗掉全市27.1%的工业电量。
(四)发展空间仍然不足
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株洲不断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房地产开发、园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株洲旧的建设布局比较分散、零乱,规划不尽合理,造成现今株洲发展空间不足,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虽然近年来株洲逐步完善城市布局规划,空间拓展也取得初步成效,但用地仍趋于紧张。
三、推进株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建议
从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有效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使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向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环境生态需要转变。要继续推进株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服务平台建设。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按照立足科学发展、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提供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政府发挥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因而需要加快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合理规划,拓展发展空间,继续加大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完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技术交易、人才培训、劳动力供给、信息服务、管理咨询等方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
2、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株洲要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步伐,继续实施“5115”工程,按照集中式布局、集约化生产、集群化发展的要求,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构筑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以加速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为纽带,大力支持高新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和陶瓷创意产业园做大做强,发展各县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突出骨干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做大做强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一、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农业设施建设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通过扩大农业设施规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出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提高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把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扩大服务业规模和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继续加强传统生活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文化、卫生和旅游产业,大力促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子商务、金融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引进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株洲,积极利用好国家、省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实现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共同发展。
一、加强农经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工作面广量大,头绪复杂,加强农经队伍建设,是有序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是全面落实农村各项政策。镇党委、政府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重要纽带,镇农经站是基层党委、政府贯彻执行农村政策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谋助手,加强农经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反映农村基层发展实际情况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重点工作。当前,镇农经站承担着促进农民增收、创建全面小康村、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实施农村帮扶工程、开展农经综合服务等多项农村重点工作,各项重点工作能否有效推进,关键在于农经队伍整体水平,加强农经队伍建设,关系到农村各项重点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是创新和完善农村经营机制。新农村建设需要创新和突破农村经营体制机制,不断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农经人员的创新发展意识和活力直接推动着农经工作机制的创新和完善。
二、当前农经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经业务范围和职责有了新的变化,因农经队伍自身建设和相关政策制约等因素影响,我市农经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
一是农经人员数量与业务量不协调。目前,全市各镇农经站共有农经人员103人,其中在编人数72人,按人员性质分:行政编制9人,事业编制59人,聘用人员24人,其他11人。在人手较少的情况下,镇农经站却承担着新农村建设、农经综合服务等多项重点工作,人手少、工作量大的矛盾比较突出,容易挫伤农经人员工作积极性,甚至会产生农经工作表面化的现象。
二是工资待遇偏低。20__年度(以下调研统计数据均以20__年实际数为参考数据),各镇农经人员年收入1.5万元以下的有32人,占31%,1.5万元-3万元的有59人,占57%,3万元以上的只有12人,占12%,全市共支出镇农经人员个人报酬178万元,人均1.73万元,与全市20__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2.03万元相比低3000元。工资待遇偏低直接影响了农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工作效率和质量难以提高,容易造成农经队伍不稳定。另外,因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经队伍工作活力不够强,农经人员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和提高。
三是培训机制不健全。由于培训资金短缺、培训力量不足等,面向基层农经人员的培训活动较少,农经业务培训长效机制尚未形成。20__年度,各镇农经站共实现收入219万元,其中财政拨付68万元,费133万元,创收10万元,其他收入8万元,累计支出249万元(其中支出工资报酬178万元),收不抵支30万元。农经站经费不足从根本上制约了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农经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全市基层农经人员中,高中文化的有32人,大专文化52人,本科文化11人,大专及以下的占89%,文化层次总体不高,不能较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按年龄结构分,30岁以下18人,31-45岁61人,46-60岁24人,从整体上看农经人员年龄偏大,30岁以下的只占17%,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影响了农经队伍整体活力。
三、进一步加强农经队伍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将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不断改进,加快提升,切实增强农经队伍整体活力。
1、整合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办好实事。有效整合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是解决农经工作头绪复杂、业务繁琐这一难点关键措施。党委、政府重点通过建立科学的工作绩效评估机制,避免向农村基层布置重形式、低效益的工作任务,工作安排上要科学合理、兼顾安排,整合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力量办好实事大事。农经队伍自身也要建立起科学的工作机制,以工作效益为核心,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切实增强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农经工作活力。其一,提高农经人员工资待遇水平。在提高基本工资待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经人员社会养老、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后顾之忧,促其全身心投入到农经工作中。其二,加大激励力度。通过农经工作评比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经业务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农经人员和单位奖励力度,进一步激发农经队伍工作活力。
为了解经济扩权工作在我县交通工作中的实施情况,抓住经济扩权机遇,更好地推进交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近日,我局组织运管所、县乡站、局办公室、计财股和工程股负责人就该项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成效
工程建设和养护资金由省直接拨付至县,减少了中间环节及资金在途时间,增加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二、存在问题
1、没有完全体现试点县的优势,特别是在计划方面我们的公路建设计划经仍然经市调整,2008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仅有120公里,还达不到全市的平均水平。
2、我县2008年完工的交管站、客运站和招呼站的竣工验收相关手续和材料仍要报给市里,由市里验收,资金拨付还不是从省直接拨付。
3、交通规费征管计划、解缴办法和组织考核仍然要市交通局统管。
三、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经济扩权县有关文件要求,省、市有关部门和单位与试点县之间要把握好放权、指导和服务之间的关系,该放权的放权,同时更要抓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2、建议省里组织专门会议并下发专门文件,明确交通扩权的范围和内容,对扩权工作进行硬性规定,改变当前执行依据不充分,部分工作权限划分不明确,省、市、县三方不断讨价还价争论不休的无序局面。
3、因为皖政办〔2007〕28号文件只是一个大范畴的放权规定,没有进行细化的措施,具体到县级运政管理工作,在客货运、维修许可等方面现在仍然是由县里向市申报,由市进行转报,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工作时间。建议省交通厅、运管局对交通行政审批工作权限和流程作进一步的细化。
4、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和计划由省单列,直接下达到试点县,资金拨付等相关后续工作直接与试点县联系,不要再通过市级调控。(注:如果经市里调控,市里会认为反正他们是试点县,省里会再考虑的,反而给试点县的计划少了,如果省里再不考虑,试点县的处境是尴尬的)
5、客运站、交管站和招呼站竣工验收的相关手续和材料直接报省运管局,资金直接拨付至县级。
6、交通规费征管计划下达、票款解缴和组织考核由省交通厅或运管局实施。
7、省里召开的会议应直接通知到试点县,下发的文件应该直接发给试点县,以便更好地做好省里与试点县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以利工作顺利开展。
__华侨经济区(原佛山市__华侨农场)地处我市三水区西北部,是国家在1978年至1979年越南排华期间为接收安置被迫迁回国的大批归难侨而设的国有农场,也是我市唯一集中安置归难侨的国营华侨农场。当时共接收越南归难侨2652人(称第一代归侨),成为我市归难侨较为集居的地区。
__华侨经济区现有归侨1644人,侨眷788人,共691户,其中第一代归难侨345户,侨眷346户,各占50,目前归难侨住户中,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有322户,占归难侨住户的93。由于当时接收归难侨时间紧,任务重,仅建造了简易的砖瓦结构平房作为安置房。这些平房经过28年的风雨剥蚀大多数残破不堪成了危房。现在,归难侨的子女大部分已经长大成家,不少仍和父母住在一起,有的甚至是几代同堂,住房十分拥挤,最为典型的是有一家四代5对夫妇同住在面积只有30平方米的房屋内。每当台风季节到来的时候,经济区干部就要四处奔走,上门疏散群众,以防危房倒塌伤及归侨生命。
二、__华侨经济区归难侨住房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旧有的农场管理体制滞后,制约了__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归难侨住房环境的改善。1978年、1979年间大批来自越南的归难侨被安置到了__,成立了华侨农场,从事着“甜蜜的事业”——种蔗、制糖。上世纪90年代初起,国内糖价走低,__糖厂同国内其他制糖企业一样走向亏损,直至破产,农场集体经济状况每况愈下,职工的医疗费用不保,甚至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从事的“甜蜜事业”变得越来越苦涩。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限制了__归难侨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农场改制前,__被称为珠三角的“北大荒”,当时的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这样一来拉大了与区外的发展距离。
三是缺乏产业引导,单一的农业结构使归难侨的经济状况停滞不前。由于农场改制前没有及时引导归侨从事其它种植业或养殖业,慢慢地养成了“等、靠、要”的思想过日子,致使农场的财政负担越来越沉重,最终归难侨的温饱都成了问题。
三、推进__归难侨安居工程的基本对策
(一)加快经济区发展是改善归难侨住房环境推进安居工程建设的基础。近几年来,佛山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__华侨经济区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__华侨经济区改革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改革深化了农场管理体制。1998年12月,佛山市政府为适应__经济区发展,撤消原旧有的农场管理体制,成立了__华侨经济区。20__年移交三水区管理后,区里向__派出了行政机构,逐渐解决了“企业办社会”的难题。二是加大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1999年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共投资1.4亿多元完成了__干线公路、漫江桥、堤围、水库、高压线路等项目的改造和建设,使__归难侨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三是落实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了职工养老保险等问题。在市政府的扶持下,解决了1998年以前拖欠的600多万元甘蔗款、医疗款和工资,并解决了原农场职工社保问题。市委、市政府这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助措施为__归难侨改善人居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省实有耕地面积813万亩,其中水浇地占33%,山旱地占67%。根据省农牧部门去年调查,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74.5万亩,耕地撂荒面积16万亩。剖析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因自然条件严酷、农村生产基础条件差导致撂荒。我省三分之二的耕地为山旱地,自然条件严酷,生态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降水稀少,“十年九旱”,交通不便,一部分坡耕地远离村庄,耕种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从而导致撂荒。二是因农村人口外迁、劳动力不足导致撂荒。种田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弃耕务工”、“弃田经商”成为农民的理性选择,农村一些年轻力壮的主要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赚取劳务收入或其它收入,向城镇迁移的人数急剧增多,耕作方便的田地由亲戚朋友代种,一些离家远、耕作不便的田地只好任其荒芜。此外,一些人为了躲避计划生育、方便子女上学举家外出,撂荒现象日趋明显。三是因种植效益差导致撂荒。随着物价上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不同程度上涨,农民种地成本急剧上升,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效益高。特别是一些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是农牧区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四是因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导致撂荒。由于我国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不愿流转”和“不能流转”的现象,进城农民宁荒不转,导致农民身份改变,土地经营权不变的现象。除上述主要因素外,水源断流、难以灌溉,水电成本过高、种植不划算,土地盐碱化、无法耕种等也是导致耕地撂荒的原因之一。
二、耕地撂荒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耕地撂荒对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造成资源浪费。耕地撂荒加速了土地干旱、瘠薄、盐碱的进程,在影响耕地质量的同时,也严重威胁到耕地数量的稳定。二是影响农产品供给。耕地撂荒面积扩大,随之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农产品产量减少。按照XX年粮食平均单产247公斤计算,全省16万亩撂荒地减少粮食产量近4万吨。三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我省农业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耕地撂荒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农村经济的加速发展就会缺乏有力支撑。
三、减少耕地撂荒的意见及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增强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自觉性。把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摆在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种地热情。要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措施,确保各项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做到“多种多补、少种少补,谁种补谁”,撂荒农户决不允许享受各种种粮补贴。调整和完善耕地保护策略,严格控制非农占用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和效益,确保撂荒地尽快恢复耕种。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切实加大农资监管力度,防止因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导致种地成本上升而出现撂荒。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要鼓励推广现有经验,探索新的办法,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开展土地流转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四是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撂荒地突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各种涉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打捆使用,逐步改善整个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要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兴修农田水利,增强抗灾能力,防止出现新的撂荒。
五是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应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鼓励走多种产业综合经营的路子,将农民的种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和稳定土地的收益。将减少或避免撂荒与巩固退耕还林草的成果结合起来,达到合理解决和充分利用撂荒地的目的。
六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要加大对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调动农技人员服务“三农”、推广良种良法和农机农艺的积极性。要大力开展针对撂荒地区的农业技术培训,抓好良种良法推广,使之扩大种植面积,解决广种薄收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增强解决撂荒地的科技支撑力量,减少农村隐形撂荒。
峰峰矿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研报告
总工会工作现状调研报告(市)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卫生局团委现状调研报告
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高中生在校现状调研报告
人事局关于依法行政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市农村小康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暑假园区发展历程和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山区税源管理现状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