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财务的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监督弱化;惩罚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公司或企业,不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歪曲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做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分析
(一)管理层在利益的驱动下产生的舞弊动机
人的每一项活动都有自己的目的,而目的的核心即是利益。利益问题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是人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并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所说的利益驱动下产生的财务报告舞弊动机就是指的这种为自己获利而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舞弊性财务报告的本质诱因也是参与舞弊各方的不正当的利益驱动。有的企业是为了能够以低成本募集到巨额资金用以企业运作、扩大经营;有些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获取升迁的机会或保住现有的位置等利益而通过舞弊性财务报告来粉饰其政绩。
(二)管理层在压力的驱动下产生的舞弊动机
避免ST、摘牌和各种处罚,弥合监管要求的动机。所谓“ST”,是指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经审计,发现其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的股票交易进行特殊处理,在股票名前加“ST”,表示警示有退市风险。上市公司监管的许多政策是基于会计数据的,其中ST和摘牌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如果发现在上市时高估预测期间的利润,在预测期间的利润又无法实现,往往对财务报表实施舞弊,以避免对上市公司有很坏的声誉,在这种情况下舞弊的动机就很大。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分析
(一)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弱化
董事会是整个公司治理结构的中流砥柱,但是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存在着职能被弱化的现象,无法实现其应有职能。我国上市公司股东会普遍为大股东所控制的现状,注定了被选举出来的董事绝大多数成为大股东代言人的命运。除此之外,大部分独立董事是兼职,能够花费在上市公司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及时发现公司经营上的问题和风险。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使得董事会监督职能弱化,独立董事的最大弱点就是其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可谓一知半解,每年只花少量的时间履行其职责,对公司高管人员的监督多数情况下是形式重于实质。这种制度设计使得董事会抵御财务舞弊的免疫能力不强,为日后财务舞弊埋下了隐患。
(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弱化
监事会作为上市公司内部专门行使监督权的监督机构,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维护股东合法权益,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但是很多时候监事会没有真正起到监督作用。目前监管部门对财务报告舞弊公司的监管方式主要还是救火式,处罚比较滞后。纵观国内财务舞弊案例不难发现,当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行为给公司和投资者均带来巨大损失时,很少有监事会提前发现并予以制止。一方面,我国的监事会主要由公司职工或股东代表组成,他们在行政关系上受制于董事会;另一方面,监事会的职权仅限于事后监督,监事会无法提名和任免董事,使监事会权利软化。在当前股东利益至上的背景下,监事会的作用往往被人忽视,实际上监事很难开展活动,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现实中无法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三)对粉饰财务报告的相关人员惩罚力度不够
我国现已的一些治假法规,有关惩治造假的规定过轻过宽。比如《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还有不少条文只是具体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后文。对注册会计师的违法违规行为通常也以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记入诚信档案等警告作为处罚,而给予剥夺资格或罚款的行政处罚已是现行的十分严厉的惩罚方式了,这同会计师舞弊行为所得的利益和社会危害相比实在是不成比例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行为时,面临的惩罚多为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对于上市公司的证券违法犯罪行为,中国证监会主要课以警告和罚款,仅有少数被处以行政处罚,更不用说刑事处罚,以至于与舞弊成本相比,财务舞弊所带来的收益则可能呈几何级数放大。利益驱动与违规惩罚是会计这枚硬币的两面,若不法利益远远大于违规成本,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三、财务报告舞弊治理的政策性建议
财务舞弊的治理,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但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机构,是财务舞弊治理的根本性出路。针对这几种舞弊的方式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对策:
(一)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
独立董事能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关键在于由谁来聘请独立董事并决定其薪酬。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是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的关建,所以建议成立专门的独立董事协会,对董事会成员进行聘请,确保其独立性。同时独立董事协会要肩负起负责独立董事培训、和监督工作。独立董事要想真正行使其权利,其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前提,如果没有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独立董事的决策和监督权力就不可能发挥作用,所以要在提高进入门槛的同时对被聘请进入的董事会成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董事的执业技能。除此之外,在聘请董事会成员的时候,也要综合的考虑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确保优秀人才进入董事队伍。由于董事会的薪酬及业绩考核是由公司的管理层支付,一方面要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又要从管理层领取薪酬,这就导致了董事会的监管职能被弱化,要改变这种现象,所以董事会协会还要负责独立董事薪酬的支付和业绩考核,由独立董事协会直接支付给独立董事薪酬,这样更加有利于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对没有按规定办事,没有起到有效监督职能的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协会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和撤职。
(二)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鉴于我国现有监事会制度的缺陷,应该从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和理清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不同层次的监督作用两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加强监事会的职权,监事会有权随时查看公司账簿并要求相关负责人对提出的问题予以解释说明,监事会有权代表公司和股东违法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第二,保持监事会的独立性。监事会应真正由股东大会选出,对股东大会负责,并保证监事会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性,避免监事会成员的经济利益由管理当局掌握。
第三,严格监事会的监督责任。当监事会疏于执行职务而给公司或股东造成损害时,监事会成员应该承担对公司和股东损害赔偿的责任。
(三)加强对粉饰财务报告相关人员的惩罚力度
要解决我国企业财务报告违规预期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成本的问题,需要各项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才能确实有效的抑制企业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体制还不太健全,所以很多时候财务舞弊现象很难被发现,即便被发现其处罚力度比起其所获得的巨额收益也很轻,所以很多人才会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笔者建议将法律关于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惩罚措施统一化,以财务舞弊数额为基数设定惩罚金额,结合相应的资格剥夺、市场禁入等人身罚,并且明确单位也可成为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主体。违规成本的加大,可以对企图进行财务报告舞弊者起到威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参考文献
[1]李越冬.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角度谈完善监事会制度.财会月刊,2008(9)
关键词:短期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存款核算
一、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收入数。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人均基本支出,事业单位按照实际在编人数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分析的方法
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对掌握的财务报表资料的分析发现内在的规律,这就需要学习掌握一定数量的分析方法。根据财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类型公共部门的资金活动的特征,财务分析可采用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等多种技术分析方法。
通过短期比率和即时比率,可了解现金流量。通过现金量可用日数,可了解可用资金及其组织能够维持多久。工作资本可用日数,反映了一年内流动资金能支撑组织运营的边界,一般介于15天到90天之内。通常把90天作为一个组织的财务安全线。低于90天就要有危机意识,一方面需要通过净资产比率和固定资产财务比率掌握组织的长期资产的负债能力,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开流节源,努力改善财务状况,进行财务调整。
三、财务经济分析
从制度建设出发,不但的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和制度,进而构建起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不仅是企业财务综合分析的要求,更是规范和预防资产违规操作的保证,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支持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行政资产的管理,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这些规章和制度,我们的财务分析才会更加的顺利,各个环节才能够做的更好。
财务的综合分析是一个有多方面要求的管理活动。如果只是单纯在通过制度进行管理,那么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为了保障整个资产的良性运作和科学化管理,我们一定要结合多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监督管理和规范。在这方面我们可关注绩效,推进资预有机结合。加强财务综合分析是手段,追求绩效是目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第一就是结合相应的资产存量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研究和制定出关于资产配置和管理的标准体系。第二就是要结合相关的预算进行资产的管理。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来开展相应的管理,从而更好的去解决。
四、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的分类。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报告又可以分为每日、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年报告,具体根据公司管理要求而定,有的公司还要进行特定时点分析。从编写的内容可划分为三种,一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二是专项分析报告,三是项目分析报告。综合性分析报告是对公司整体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专项分析报告是针对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如资金流量、销售收入变量的分析;项目分析报告是对公司的局部或一个独立运作项目的分析。
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严格的讲,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裁,但要求能够反映要点、分析透彻、有实有据、观点鲜明、符合报送对象的要求。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即通常说的五段论式。但在实际编写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取舍,不一定要囊括这五部分内容。
五、科目体系
明确经费开支标准,规范经费支出渠道。建议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执行,只有通过执行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才有可能遏制各单位在费用支出上互相攀比,滥发钱物的现象。
规范财政专户管理与核算。(1)要规范收入管理。①建议一切收入归专户核算;②一切收入取得都必须使用盖有“财政监制章”或“税务监制章”的票据,严禁使用收款收据和白条子;③尽快、彻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划清收费收入和往来款的界限;④不得将收费收入和其他收入列入暂存款核算。(2)要规范支出管理。①在支出拨款上要注明用途,方便核算;②专户内部帐户之间不要划转,一切支出通过拨款途径解决。
参考文献:
[1]徐 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行为财务会计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心理学对于人类判断的研究,作为现代财务会计研究的一个新兴发展方向,行为财务会计对于解读现代市场复杂的运行现状不可或缺。不同于传统财务会计专注问题所依循的假设,行为财务会计关注的对象集中在有限理性约束下,管理者、审计师、会计师、分析师以及投资者等众多信息相关群体的决策行为及其市场影响。如果信息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纽带,那么,解读信息生成者与使用者的非理性决策对于理解市场资源配置法则的现实运行状况有着重要价值。
行为财务会计承载了大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同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准则,并将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传统财务会计问题,孵化出行为财务会计这一新的会计领域。早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就有大量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文献出现,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心理学基础理论发展成熟,行为财务会计研究才逐渐完整、系统。在这一时期,行为财务会计研究取得了重大的飞跃,在理论和实践上硕果连连。本文详细介绍了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问题、发展、研究成果和研究范式,通过对国内外行为财务会计的文献梳理,阐述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展示了行为财务会计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二、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理论源泉
财务会计活动的当事人包括管理层、审计师、分析师和投资者。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是外在环境特征和当事人的个人特征是否影响其判断和决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些影响路径和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涉及心理学的诸多解释和突破,因此,心理学被视为是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基础理论源泉。其中,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尤其受到了行为财务会计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认知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当事人个体特征对判断决策的影响。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维模式,具体包括人们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判断决策理论(JDM)是认知心理学在行为财务会计领域的最主要理论基础之一。JDM最基本的前提是人的有限理性。人的行为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其理论发展包括在不确定性下人们的判断和决策行为与经验知识(hematics)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代表性的理论解释如前景理论(Kahneman和Tversky,1979,1981、“锚定效应”等。
此外,社会心理学则是构成行为财务会计理论的另一条支柱理论。由于个体的行为不仅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还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结果作为行为财务会计的另一个重要探索方向,社会心理学对此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持。与认知心理学不同,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社会环境是如何影响人的判断和决策的。该理论主要关注的问题简述为两点,即人们如何从他人行为中得到推断与人们如何获取并形成新的信息。
总的来说,上述理论的发展、成熟,为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展示了一条新的道路,特别是研究认知心理对于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对决策判断的影响,构成了整个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基础理论源泉。
三、行为财务会计研究前沿和焦点问题
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范畴是会计信息相关当事人的行为,包括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从信息供求双方来看,依据当事人分类,可以将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问题分为两个群体:一类是围绕信息提供者的相关研究,包括直接提供者(管理层、会计师),派生提供者(审计师、分析师①);第二类是围绕信息使用者的相关研究,包括投资者、借贷者、分析师②。基于这样的分类,我们将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热点归纳为以下四类问题:(1)管理层与审计师对财务报告施加影响的动机产生怎样的作用?(2)会计准则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产生影响吗?(3)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吗?(4)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会对分析师的决策产生影响吗?
1.管理层与审计师对财务报告施加影响的动机产生怎样的作用?
对于管理层与审计师在财务报表中的作用动机研究,源于大量盈余管理领域的讨论。出于财务会计法规所允许的一定随意性以及会计计量方法包含的主观性,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始终存在。因此,围绕盈余管理现象,研究者取得了大量档案研究的证据,不过经典的经验会计研究无法将研究结论与审计师的作用效应分离,因此,难以对管理层和审计师在盈余管理行为中的具体角色给予进一步探索,直到行为财务的研究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突破。相比以前的研究而言,尽管以档案研究为核心的传统会计实证模式能够识别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却未能对盈余管理行为中诸多当事人的主观意愿和动机进行度量,而行为实验研究能够将管理层判断和审计师判断有效分离开来,并且能够研究管理层和审计师的相互影响,这就有效拓展了传统档案研究的范围,对该问题的解决构成行为财务领域的一个起点和热点。在国内,一些学者如魏明海(2005)也证实基于盈余预期的盈余管理研究存在诸多不足,盈余预期与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实际存在交互关系。
行为财务领域的研究者们关注动机、情形和会计法规对审计师作用下的会计报告产生怎样影响?如Hackenbmck和Nelson(1996)研究表明,当审计师所面临的法律风险降低时,或者其对财务会计法规的不当理解去判断管理层的粉饰行为时,审计师更有可能允许客户采取过分粉饰行为;Libby等(2006)通过两组实验(受试者分别为56名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合伙人和39名“四大”合伙人)来判断审计师是否允许在披露数量上存在比公认数量更多的纰漏,实验证明答案是肯定的。Jamal和Tan(2010)分别调查了在规则基础(rules-based)和原则基础(principles-based)的会计准则下管理层的过度财务行为,以研究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是否限制了管理层的过度财务行为以及审计师的限制作用。结果显示,在规则基础的会计准则下,审计师类型对管理层行为无影响;而在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下,以原则为主的审计师对过度财务行为的限制最强,以规则为主的审计师次之,而以客户为主的审计师的限制作用是最差的。
我国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的实证成果多数集中在这一领域,即审计师认知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杨明增、张继勋(2007)曾借助认知理论中的“锚定现象”以实验研究手段验证了审计师行为依赖以前年度信息规范的行为倾向。杨明增(2009)在随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了审计经验对锚定效应及其偏误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高经验水平审计人员相比,低经验水平审计人员更容易发生锚定效应和判断调整不充分的偏误。彭桃英、李良师、李岚(2009)利用实验研究对审计师表现出来的认知“时近效应”和肯定性倾向给予证实,并依此建议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采取加强项目复核等措施对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减轻审计判断中的时近效应。
最近的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审计师在管理层协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如RichardC.Hatfield等(2008)通过调查来验证在萨班斯——奥克斯法颁布之后审计师是否使用互惠策略(reciprocity-basedstrategy)来处理审计差异,以及什么样的管理层特征(如管理层的协商风格、保留风险)会加大使用该策略的程度。更进一步地,他们调查了这种互惠策略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审计师采取该策略时,一般都是给管理层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随后再将该问题搁置,使得当审计师对重要的收入进行调减时管理层能够更加合作。该研究通过实验证明管理层特征和审计师使用互惠策略是具有相互关系的,特别是当管理层的协商风格更强硬(competitive)、保留风险更高时,审计师更有可能使用互惠策略。另外,审计师使用互惠策略有利于处理管理层要求推迟或减少账目调整的压力,从而导致财务报告更加保守。
2. 会计准则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产生影响吗?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成者,其对准则的职业判断直接影响着财务报告的生成质量。由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严重依赖直接观测实验,多数研究成果处于现象的探索阶段,出于准则研究的重要实践价值,这一问题的关注逐渐成为近年来国外行为财务会计的焦点问题之一。其代表性的研究为ShanaClor-Proell和MarkW.Nelson(2007)通过两组实验对会计实务人员会计准则理解(示例包括遵守准则的示例和违反准则的示例)的研究,实验一的受试者为非专业人士,实验二的受试者为专业人士,结果表明,由于“举例归因规律”受试者更倾向于采用示例中的会计处理方法。特别的,专业人士在同时面对遵守准则的示例和违反准则的示例时,通常是对反例视而不见的。会计准则如何导致会计实务人员对其进行保守或过分使用?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路径是什么。这些研究为理解上述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
3. 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吗?
由于财务报告的产生过程不是中性的,其会反映出管理层自身的战略意图和机会主义,因此对于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借助财务信息披露形式对投资者决策影响的研究是行为财务的另一个研究热点。Kennedy,Mitchell和Sefcik(1999)研究了投资者是如何理解或有债务(contingenten¬vironmentalliability)的各种披露样式的(最小值、最好情形下估计值、最大值、或者其分布范围)。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有经验的财务总裁,经理人、银行家,还是缺乏经验的MBA学生,他们对披露报告所显示的可能损失的估计都和这些披露样式通常的含义不匹配。比如说,当管理层披露了“最好情形下的估计值”(bestestimate)时,受试者认为该值应为最小值;当披露的是一个范围时,受试者对于期望价值的估计在范围的中间值以上。这说明受试者清楚地认为管理层的披露有偏差,他们往往低估潜在损失;该研究还说明,财务信息对于不同的决策群体,管理层可靠性和公司价值有着不同的影响。一些研究者关注预测信息披露的影响,Frederickson和Miller(2004)检验了预计报表(proforma)对非专业投资者的影响。在实验中,受试者通过阅读一家公司的背景财务信息和当期盈余报告来对该公司的股价进行估计③。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只有当期盈余报告的情况,当同时面对当期盈余报告和预计报表时,非专业投资者往往估计出一个更高的股价。这说明非专业投资者在估计股票价值时所采用的模型趋向简单化、经验主义化。在这里,预计报表的作用不是直接使非专业投资者估计出一个更高的股价,而是使他们认为盈余报告传递了好的信息,进而估高了股价。Hirst,Koonce和Mill¬er(1999)研究了管理层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和预测报告样式对投资者判断的联合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样式的盈利预测之间精确性的差异并不影响投资者对盈利的预测,但是却会影响他们对预测的信心。尤其当投资者认为管理层以往的预测都比较准确时,这种影响更明显。另外,Hirst等人将投资者信心与他们对股价的预期和是否买股票的决定联系在了一起。但是这一研究并未考虑到可能存在一些因素会对预测报告样式的效果造成干扰。
围绕投资者信心和股价的预期是否受到披露信息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Han&Tan(2010)对Hirst等人早期研究成果的一个后续追踪研究。他们采用实验研究法,证明了在考虑投资者类型(多头或空头)、预测信息性质(利好信息或负面信息)、预测信息的清晰性因素的情况下,预测报告样式会对投资者的盈利预测造成影响。一般而言,多头偏好利好信息而空头偏好负面信息。那么根据定向偏好效应④当管理层的盈利预测比较乐观时,多头的盈利预测将高于空头;相反,当管理层预测偏负面时,空头的盈利预测将高于多头。由于定向偏好效应在不确定的情形下会更加明显,而且管理层在提供盈利预测时,提供一个盈利范围比具体数字更具有模糊性,提供利好信息比负面信息更有不确定性,因此该研究的假设为:当管理层提供了一个盈利预测范围时,多头(空头)会做出更高(低)的盈利预测,这种效果在盈利预测为利好消息时更加明显;相反,如果是负面消息,盈利预测对投资者几乎没影响。Han和Tan设计了一组2x2x2的实验以及两个组间实验,受试者为来自香港大学的74位MBA学生以及87位财务专业的硕士生。这些受试者被分为多头和空头两组,通过阅读公司前3季度的季报做出判断。实验结果表明假设成立。该研究表明,盈利预测报告的样式要对投资者产生影响是需要条件的,需要综合考虑投资者类型等其他因素。此外,我国学者边泓、曲兴华(2009)曾通过筛选市场中股价相对关系“稳定”的样本验证了受锚定思维影响,会计信息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在“稳定”样本群体中更为突出的特点。
另外,由于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不仅仅受到管理层提供信息的影响,也会受到来自分析师报告的影响。Hirst,Koonce和Simko(1995)采用实验研究法研究了投资者行为是否会受到分析师特征以及其报告特征的共同影响。实验为参与者提供的资料有公司背景信息和一份分析师报告。实验的自变量包括分析报告的来源(分析师所在公司是否同时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报告的结论(看好还是看差)、支持该结论论据的说服力(强或者弱)。受试者据此判断分析师结论背后的原因,并对股票升值潜力进行评估。实验结果显示,当投资者判断分析师做出某种结论的原因时,面对同一份报告,如果分析师来自于一家同时拥有投资银行业务和报告分析业务的证券公司,投资者便更多地将原因归结为分析师有动机做出看好的报告;而当分析师所在公司只提供分析业务时则不然。然而,当投资者做股票潜力评估时,如果分析报告是看好的,他们就不会考虑分析师差异问题;相反,如果分析师报告看差,投资者就会考虑到分析师类型。特别地,若提供看差分析报告的分析师来自两种业务都提供的证券公司时,投资者会对股票升值潜力做出更低的估计。实验结果还表明,投资者的决策受到分析师论据说服力的影响,但是仅限于分析报告看差的情况下。Bonner,Hugon和Walther(2007)研究了知名分析师意见对于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三位学者以媒体的报道量作为衡量分析师知名度的标准,并且发现投资者对于分析师意见的反响程度与媒体报道量显著正相关。当控制了其他影响预测效果的变量后,两者的正相关关系仍然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参与者对于媒体报道量高的分析师所的分析报告反应过于强烈。尽管该研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但是仍然说明分析师的媒体报道量可以影响市场对其分析修改意见的最初反应。
4.财务报告的披露形式会对分析师决策产生影响吗?
分析师作为专业投资者的代表群体,其分析过程也会受到财务报告形式影响吗?围绕这一问题,Kasznik、Lev(1995)发现,在控制了预报告盈利与真实报告差异以后,之前过盈利警告的公司和未警告的公司相比,其股价下跌程度更大,分析师预测将更加负面。Libby和Tan(1999),Libby,Tan和Hunton(2002)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后续研究,他们考察了盈利预告(preannounce)或者盈利警告对卖方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影响。Libby和Tan发现对于同样性质的披露信息(盈利警告和负面的盈利报告),分析师在报纸上做出正面的反应,但同时又在盈利预测中做出负面的反应。他们对这种不一致的现象作出如下解释:分析师在面对媒体时,对盈利预告和盈利报告信息采用的是“同时处理方式”(simultaneousprocessing),而在做出盈利预测时,由于盈利预告和盈利报告公布的时间顺序有先后,分析师会对同样的信号采取“顺序处理方式”(sequentialprocessing)。处理方式不同,导致的判断结果就不同。Libby,Tan和Hunton指出,管理层的盈利预告往往夸大损失或者低估盈利,以减少信息使用者在盈利报告公布之后产生的失望情绪。他们的研究设计了一组实验,以检验盈利预告对盈利的低估或对损失的夸大及其精确性如何对经验丰富的卖方分析师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对于盈利报告信息为负面的(正面的)公司,若之前其盈利预告夸大了损失(低估了盈利),分析师的未来盈利分析报告将作出高盈利预测。这些预测与分析师对于公司前景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却与分析师对于管理层的看法不一致。尽管分析师也期望预报告利润低于真实报告利润,但是他们不会为此调整预测分析报告。
这一问题的研究证实了管理层盈利预测报告样式不仅会影响投资者的盈利预测,也会影响分析师的预测。这一结论鼓舞了后续研究不断深入,Libby,Tan和Hunton(2006)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他们对盈利预测报告的样式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分别为具体数字,较窄的盈利范围和较宽的盈利范围。通过两组实验证明:(1)管理层盈利预测样式在刚的一段时间内对分析师的预测无影响。(2)真正的盈利报告公布后,盈利预测样式和预测偏差会对分析师的预测造成影响:偏高的预测会引起分析师更高的预测结果,而偏低的预测会引起分析师更低的预测结果。与具体数字提供的预测相比,较窄范围的盈利预测会放大该效应;相反,较宽范围的盈利预测会缩小该效应。事实上,在最近的研究中,Libby(2008)发现分析师在形成分析报告时,不仅仅受客观情况影响,还会受到自身主观情况的影响。他验证了分析师试图与管理层保持良好关系的动机是否是他们在一定时期内得出乐观或悲观分析趋势的部分原因。来自两个证券公司的81名卖方分析师参与了这一实验,他们以相关历史和管理层盈余预测为基础做出盈利预测。分析师的预测在两种时机条件下(季度早期或季度晚期)都有做出乐观或悲观的分析,并且当分析师与管理层有着良好关系而不是仅仅追求精确性时,这种效果更加显著。对分析师的访谈还显示分析师重视预测的性质,并且相信这会为未来他们与管理层及其他客户之间的关系带来好处,而这种好处就是能够参与相关的重要会议并且获取信息。该研究最终得到的结论就是:预测性质有一部分是对分析师与管理层关系的反映,而能够获取信息是保持良好关系的一个主要收益。
总体来说,源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基于行为实验研究的范式大大拓展了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经典财务会计所研究的问题,围绕会计信息系统的供求双方的整体框架,我们对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问题和发展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梳理中,行为财务会计研究显现出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引起我们的注意,对此,我们在本文的第四部分进行了详细评述。
四、行为财务会计研究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行为财务会计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的研究,发展还远未达到完全成熟,存在许多难点问题和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为了更好的理解行为财务会计近年来的发展,我们对这一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给予一些探索性的评述。
首先,就研究范式而言,实验研究已经占据行为领域研究的主流。Koonce和Mercer(2005)的统计表明,在1993年至2003年之间发表于五大会计核心杂志上的实证行为财务会计论文中,仅有2%的文章采用了档案研究法。与档案研究法所关注的问题相比较,实验研究的研究缺陷和优势同样明显。
实验研究优势在于:档案研究法进行的是事后研究,无法探知个体行为产生的机制,且事后信息是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档案研究无法区分单个因素对行为产生的影响。对于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时间以及方式;如分析师动机何时以及如何影响分析报告?管理层如何建立披露声誉?对披露政策的改变投资者如何反应?分析师如何建立其声誉?实验研究作为过程研究手段具有先天优势。这使得在行为财务会计中,实验研究逐渐成为主导的研究方法。由于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学拥有良好的实验传统,以实验为主要研究工具可以使得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可信性,因此,行为财务会计自然沿用这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实验研究法下,实验者可以将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并设置对照组,其作为实证研究方法的一个分支,实验研究法的变量同样包括有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分组之后,在控制了不相关因素(或固定或使其随机化)即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实验者可以调节自变量,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具体做法是实验者将新的方法或措施施加给受试者,而对控制组不加处理,然后观察自变量变化对受试者产生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1)因为实验者能够通过控制变量,调节自变量来设定实验情景,所以能够区分开各变量分别对自变量的影响。(2)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检验一种现象何时发生并且如何发生,从而得出受试者做判断和决策的路径。(3)可以检验现实状况下不存在的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比如可以研究会计准则变动将对信息披露造成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
实验研究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相当多的学者对此抱有疑虑。由于实验研究法不能完全模拟出现实世界的情况,所以有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有实用价值。此外,在实验设计上也存在如下缺陷:(1)在受试者的选择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2)实验过程中受试者不一定会按自身的真实情况进行反馈,因为其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3)实验设计的简约性和仿真性难以协调。为此,行为研究领域的学者常辅以问卷调查法和实地研究法弥补实验研究的缺陷。问卷调查法的关键环节是问卷的设计,问卷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尽管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工作量都比较大,但是这两个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虽然被调查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对研究问题噪音,不过作为实验研究的辅助方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研究范式的可靠性问题。
其次,行为财务的研究问题依旧比较狭窄,在一些领域有待更深入的探索。譬如审视师在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对于审计师与其他当事人互动影响的研究依然欠缺。首先,尽管已有一些文献针对审计师与管理层的协商做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更多地将焦点放在了协商结果上,而很少注重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再者,尽管人们已经开始对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审计师如何与内部审计委员会之间产生交互影响,以及委员会在作审议时如何依赖(或不依赖)审计师的工作,我们知之甚少;最后,审计师与公司重要持股人的交互影响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因为双方都有各自的利益,都在试图对对方产生影响,并且相应地有必要对另一方的反应做出事先的估计。这种互动自然会引起一些战略性的思考。目前还只有很少量的文献对这种高级别的战略思考做出研究,因此,重要持股人和审计师如何进行战略思考以及战略思考和互动影响结果的关系还基本是个未知领域,是行为财务会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探索。
在围绕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的影响研究中,尽管学界普遍认为分析师的报告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证据并不完整,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更加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并且更具体、更全面地研究投资者特征(空头或多头,所持股票正在升值或是减值,老手或新手)和分析师特征、分析师报告特征对于投资者最终决策的综合影响。不过,围绕信息的样式对专业人士的影响,依旧凤毛麟角。尤其是针对潜在债权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考虑到债权人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极为重要,研究他们在考虑放贷时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以及该过程中存在哪些影响因素,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此外,国内行为财务的会计研究是伴随大量行为金融领域的成果开始丰富的,受限于发展时间的短暂,其研究成果集中在盈余管理和审计师行为等特定问题领域,并与诸多行为金融、行为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相交织。在前述会计文献的梳理中,我们将其规整纳入现代行为财务会计前沿问题的整体框架中。在这一框架下,可以看出我国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问题覆盖并不广泛,在分析师、会计师以及准则研究等领域都存在大量的研究空白,有待研究者不断补充和完善。
五、总结
关键词:大学周边经济 OCF(经营现金流)估算 NPV投资准则 敏感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2-126-02
以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文星镇天盟洗衣吧项目为例,说明我国现阶段大学周边经济的状况。文中所呈现的数据为从天盟洗衣吧提供,关于市场情况的调查,主要通过合理推算,结合天盟洗衣吧与整个洗衣市场的比对估算其其营业情况、盈利能力,从而给出基本财务情况的报告。
1洗衣店预计投入
店面租金:14500元/年?年=72500元;洗衣机:1500元/台?0台=15000元;烘干机:5000元∕台?台=5000元;电熨斗、桌椅、等其他设备共计5500元;店面装修费:3000元;水、电费用:0.5元/次;固定投入总计约100000元。
2市场规模分析
市场情况分析:洗衣店主要针对西南民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学生人数大约在20000人左右,周边已存在3家规模相当的洗衣店。估算每天洗衣人数:除掉自己洗衣服的人外大约还有12000 人左右,其中大约 6000 人有经济实力来洗,而3大约000 人会过来洗衣服,假定半个月洗一次衣服,则每天有200人需要洗衣服,其余3家店分去130人,那么就有每天70人来店洗衣服,最好的结果就是每天1人/台(缸)。
3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1)生命周期。洗衣店项目生命周期较长,初始投资后所需的后续投资较小,能够源源不断的发展下去。(2)资金周转。采用预先付款,不会产生赊账,呆账的困扰;一次投资,运营成本低。(3)管理简单。作为自主经营的小店,需要的人手不多,在客户稳定的前提下,只要获取消费者的信任,便可长期经营稳定增长;同时可采用电脑辅助化管理,方便对收衣,收银等的管理。(4)客户稳定。目标客户群为在校学生,在校大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数量稳定,且有一定的经济条件。(5)洗衣质量。质量才是生存的根本,从市场调查的结果不难发现,消费者更注重洗衣的质量好坏与否,这决定能否持续经营。
险评估
(1)季节风险。该项目是以在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洗衣店,客流量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在寒暑假期间,学生假期回家会导致在寒暑假期间客流量迅速下滑,直接影响到洗衣店的经营状况。(2)价格风险。由于洗衣店这个市场的市场准入门槛比较低,加之学校周围已经存在几家规模相当的洗衣店,出于争夺市场份额的目的,不排除部分店铺采用价格战的方式进行恶性竞争,用低廉的价格吸引顾客。(3)赔偿风险。由于衣物的洗涤质量是受服装面料和制作工艺影响的,而部分学生消费者对于衣物洗涤方式缺乏准确的认知,因此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一般都会直接找洗衣店进行索赔。(4)成本控制风险。由于受在校学生群体寒暑假回家等影响,一年中客流量有交大波动,对于消费量的多少会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我们预测成本;
5竞争分析
(1)区位优势:我们的洗衣店的选址要选择在西南民族大学附近的小镇,离我们的市场学生最近,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同时由于文星镇规模不大,易于提高洗衣店在学生心中的知名度。(2)成本优势:由于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位于郊县,因而在文星镇门面租金不会像市中心那么高,加之洗衣店具有较小的固定成本及工资成本;除此之外,小镇洗衣店数量不多,可以看做是多寡头垄断市场,因此可以靠较少的广告宣传费用获得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5.2创造正NPV的原因
(1)率先推出会员制度,会员享受洗衣会员价。(2)比竞争对提供服务更好,服务态度好,衣服较为干净。(3)小镇洗衣店较少,学生客流稳定,在成本既定,顾客群体固定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得到正的NPV。
5.3正的 NPV 意义
(1)从财务上来看,至少该洗衣店的项目投资是可以接受的,能创造稳定现金流,有盈利的能力。(2)由于正的 NPV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固定学生的数量,因而保持对学生的信誉,保证对学生来洗衣物的干净清洗,有利于维持正的 NPV,才有可能创造更多利润。
6敏感性分析
通过NPV投资准绳以及对部分变量的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对天盟洗衣店进行的初步财务分析报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NPV投资准绳的的计算,该项目的NPV为正值,说明该项目是可以被投资者接受,预期会给投资者带来收益。(2)由计算过程得知,虽然该项目初始投资不算太高,但由于该项目的主要消费目标群是附近的在校大学生,寒暑假期间受学生离校回家的影响,该项目的经营状况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3)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当变量为单价时,敏感系数比较高,这说明NPV对单价的变化特别敏感,这就提醒我们要格外注意对单价的控制。
7最终结论
综合分析该项目的财务报告,不难得出,现阶段随着我国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周边经济日益繁荣,大学周边的投资项目NPV为正的可能性比较高,预期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大学周边经济有着几点独一无二的优势:
(1)随着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纷纷在郊县或郊区建设新校区,直接带动了郊县的经济发展,以大学生作为目标消费群,除寒暑假外,客源比较稳定,能够带来较为稳定的收入。(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多样化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现今“90后”以逐渐成为大学生主体,“90后”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与以往的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间接的带来了新的消费形式与消费热点。(3)由于大学周边的产品可替代性比较强,要想成功的在大学周边经济里分一杯羹就必须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注意单价的控制。(4)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附近文新镇天盟洗衣吧为例,仅从财务的角度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由分析可知该项目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收回成本实现盈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校园周边经济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 财务预算 财务管理
中职学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及关注。它担负着的任务不仅仅要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并且近年越来越趋向于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了让学校和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要全面筹集资金,合理的计划学校财务预算,发挥其调控意义,为学校科学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资产。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统筹兼顾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及需要,极大的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学校的资金使用达到利用最大化。
一、中职学校财务预算与管理的概况
中职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其定义是学校为未来某特定阶段的资金货币如何取得系统的收入和使用详细计划,是学校全部收支计划的总计划,是针对计划的数字方面的明确说明,一般都用最直接的数字和表格来表明。它的根本作用就是财务计划,记录现金收支、资金需求、资金融通等财务问题的一套完整的财务资金计划。虽然学校各部职能部分目标的实现与学校总目标的实现,相辅相成,但也具有潜在的利益冲突,很容易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政,相互独立运作的现象,这将有损于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的管理手段也在逐步变化,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学校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学校为实现财务的滚动和可持续发展,更注重“开源节流”,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节流”的有效途径。
面编制预首先要加强中职学校关于预算管理事物的工作分配,建立和完善单位法人责任制,开展较系统较全面的预算管理。科学、合法、有效的针对资金的使用和控制协调,使资金的使用和流动达到透明化,合理化,高效化。要把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加强内部管理的首要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管理部门,加强监督,切实领导,明确责任。从科学方法上找出路,向管理要效率,通过管理的健全来完善发展,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的问题和对策
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
首先,取消不必要的开销,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方式。在预算计划时,应将控制消费为重点,从而减少成本支出,直接的为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第二,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行过程中要遵循程序化管理的方式,即人人参与,自上而下,将预算计划层层分解,最后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将经济效益的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保证。第三,预算的管理重心从计划,核实的方式延伸到过程中区,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掌握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损失,为确保资金的合理化使用提供了基础。
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务预算编制需要统筹全局,围绕学校、学生、教育教学需要为总体目标。在预计时充分考虑到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障碍,并且尽可能的提前做出解决方案,找出问题所在,协调各部门联系,协调发展。因此全面预算的过程又是一个思考检验与改进努力的过程。
收入是预算计划的中枢环节,其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了保证预算的顺利实行,在学校一定的情况下坚持量入为出,绿色先行,避免盲从,理性调配。这不仅可以表现出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为拓宽现金的收入来源,在借贷方面要考虑到偿还的能力,杜绝风险过大的借贷和预算。
预算计划在确定之后,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活动的开展必须紧密的围绕着计划进行,并且按月、按季度、按学期等时间单位及时进行核查。并且设立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重点围绕着资金管理和消费支出两大主题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及时反映和预算实施中的情况,并且加以必要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制约,把学校的财务管理方法策略与实施预算的过程相结合,最终形成全方位的预算管理机制。
财务预算管理对任何组织来说都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资准备,因此对于学校来说,教学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实施严密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考核,尽量减少资金的占用,最大可能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严格的限制、杜绝无预算的资金支出,预算是为了更好的调控分配。预算可以使得各责任部门的权利得到表格或者货币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合理的预算方式,可以为实现共同利益的目标而使得各部门间权责明确。
不得不说的是,财务预算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资金管理工具和方式,它能够在各个时期协助管理者进行有计划的核算和调配,并且及时的服务于业绩考评等环节,并且财务预算管理在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个过程,如确定目标编制全面预算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评价预算执行结果确定下期目标,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的不停的循环实行的方式。正因如此,财务预算的管理方法才是公认的,普遍的一种对内部部门间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控制的方式方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预算管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调控,为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甚至是优化配置。合理的对资金做出编制和使用是提高资金利用水平的最佳方式,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的调控统筹资金的使用情况,有效理财。通过对各阶段各企业对预算和使用情况的分析报告,可以考核其工作的好坏,有利于查找原因,更好的制定或修改计划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