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

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

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智能;监控;安全;预防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220-03

监狱的作用是关押、改造服刑人员,是重要的国家机器。而监狱的安全则关系着社会和稳定、安宁。监狱在完善人防、物防的同时,技防作为辅助防范的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监控技术、智能监控技术日新月异。当视频监控作为整个监狱安防系统的基础,监狱为了加强对在押犯的管理,及时反映监区情况,加强安全保障,就要实现监狱智能视频监控设备的全方位的监控。现代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以及数字化的管理,将实现各个监区的无盲区监控,并能及时反映现场情况。

经调查,目前监狱已经实现了监狱视频监控的全面覆盖,但是传统的视频监控模式,主要依靠专人值守,进行预警,并且大多数监控往往作为事后的侦查取证和研究案例的用途,很难起到预防和预警的作用,而且数据的定期删除,数据量大这些特点为监狱侦查带来了极大地不便,从而降低工作效率。传统的视频监控模式不能实现对狱内犯罪的有效预防,也不能对事先发现服刑人员的异常行为,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当前监狱普遍对监狱视频信息化、情报化、警务化的应用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发展智能视频技术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1 监狱视频监控应用的现状

视频监控系统通常是整个监狱安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建立完备的监管安全防范体系,搭建和完善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综合应用的功能强大监控系统,为监狱安全防范设置一道无形屏障,是我们监狱监控系统建设的首要目标。

监狱视频虽然实现了全面覆盖,但是监狱监控系统的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数字视频监控、模拟视频监控、高清视频监控及智能视频监控都没有实现统一,因而视频监控没有实现全国资源共享;监狱安全防范系统虽然领域广,子系统比较多,但是相对独立,不同的子系统之间不能相互联通,无法做到信息共享,会形成信息孤岛[1]的现象。视频监控的存储时间、监狱各监控点监控数据没有统一在一个平台上、监控系统之间存在不兼容、各监控数据没有实现数据共享,更没有实现数据的集中分析、视频监控的作用更大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出现安全事件后也只能通过人工查找近一个月内的视频。而服刑人员有犯罪经验,狱内犯罪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也没有办法统一核对及查找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因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管理效率往往效率低下。所以视频监控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它的预防和预警也很难体现,技防还在初级阶段。因而不能高效的发挥安全预警和安全防范的作用。当前,国内监狱广泛使用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它存在着图像分辨率低、监控范围小和扩展应用能力差等缺点,并且现在监狱广泛使用的是闭路监控系统,采用矩陈主机[2]控制,干警使用电视墙进行对前段监控画面的人为监控,同时这套系统采用长延时模拟录像进行录像和回放,由于此类视频监控系统是将人作为监控者本身,因此在监控能力上存在许多局限,导致在大多时候只能用于事后取证,无法起到预警、报警的作用。如此一来就降低了整个监狱安防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无法满足监狱这类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所的需要。通过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可以使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的不足得到解决。

2 监狱视频监控现状的原因分析

目前监狱系统主要依靠专人值守,对视频显示器进行人工监视,监视范围大,当摄像头数以万计时,且专职人员的数量不足,专职人员在监控室中枯燥无味地盯着屏幕,很难时刻提高警惕,长时间的视觉疲劳会导致注意力下降,并且视频监控系统自带的报警精确度差,会出现误报、漏报的现象、报警时间不准确。如果要对录像数据分析进行就会困难重重,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降低,因此无法满足监狱这类需要非常高的安全级别的场所。原有的系统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又没有起到预防的作用,并且造成报警不准确、不及时甚至出现错误、漏报的现象,没有起到预防的作用,并且造成报警不准确、不及时甚至出现错误、漏报的现象,没有起到预防的作用,监狱安全问题没有减少。

其次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技术不太成熟,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干警的技术不够熟练,没有专职的人员最大化得利用视频监控的优势,从而降低了利用率,因而没有起到预防的作用;由于各子系统之间没有进行联动,资源不能共享,面对在押犯的脱逃,不能及时的控制监区情况和其他人员,对于逃犯的去向不能进行跟踪,从而增加了脱逃的频率。

同时监狱视频很难进行分析、检测和预警,不能从繁杂无序的图像信息中造出重要的线索和情报,由于在技术上的难点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存在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导致智能视频监控的分析运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对特殊的行为进行筛选、分析,对输入的图像进行逻辑抽象以此形成视频的索引,这样就提高了视频检索的效率等功能。

并且监控录像的储存采用DVR前端储存,录像安全性不高,如果一方面的磁盘故障,整块盘上的录像内容将无法恢复,此外对于视频的储存地方随意,有犯人进入的可能,可能造成内容的丢失和删除,以致难以作为线索帮助破案。

3 预防监狱安全事件的措施

监狱视频监控室是整个驾驭安防系统的基础,它是监狱安防、技防水平的重要工具,它对监督犯人改造、对犯人的震慑、防范突发事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要完善监狱视频监控在监狱中的作用包括对大数据的处理、完善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电子警戒线等技术。这个高科技手段能及时辨别出犯人做出异常行为,通过视频直观地看出干警在监狱中的部署情况。以此有效的弥补警力不足而造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对犯人脱管,提前防范各类安全隐患,在最大限度的情况下降低误报和漏报的现象,从而更有效的协助干警预防并处理危机。如图1所示。

3.1数据库的建立

现代监狱的信息化建设,无论是整个安防系统还是各个监区的视频监控、电子门禁、电子巡逻等多重安防系统,这些都没有和监狱工作联系在一起。作为独立的安防系统,只有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拥有一个公共的统一的平台才有利于监狱安全事件的预防。通过视频监控对服刑人员正常行为的数据的搜集进行归类建立数据库,通过计算机不断完善该数据库,提高报警的准确度。在秉持着前端内置[3]分析构架理念的同时,能为监狱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通过收集归纳整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刑种服刑人员的正常行为和非正常行为的数据,建立服刑人员正常行为数据库和非正常行为数据库,对规定时间内犯人应该在哪个区域有怎么样的动作进行设定,并将数据库和智能视频监控的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连接,形成智能监控体系。由于在特定的情况下服刑人员的正常行为和非正常行为的属性会相互转换,所以需要使数据库进行机器学习,对不同年龄、不同刑种、不同性别的服刑人员进行分析,逐步添加未出现的或者改变属性的正常行为特征,根据不同的监狱、不同的生活环境不断完善数据库,避免出现监控的漏洞。一旦视频监控发现异常现象,就会自动报警提示跟踪并且自动剪切画面保存;对犯人活动的路线、时间进行数据的收集,例如晚上熄灯后人起来去厕所如果不是按照正常路线行走、在厕所附近逗留时间过长、和其他犯人同行,触碰红外警戒线都会发出报警,提醒值班干警。如此一来就能在犯人做出犯罪行为之前将其制止。

对于监狱内的所有路线进行数据处理,比如通往生产车间的路线有几条,不同监区去往车间的路线不同,进行分类;明确红外警戒线的位置,在屏幕红线标出;如果犯人不按照规定的路线去往车间或者长时间在红外警戒线周围徘徊,那么主机就下达指令对摄像机进行云台旋转和镜头算放,锁定嫌疑目标对其警告并自动视频跟踪,把嫌疑目标在主屏中显示放大,以便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目标特征,以有利的对其即将采取的行为进行的判断,并为事后对照取证留下必要的证据。

3.2智能识别技术

监狱的周界一直都是是监狱安防的重点区域,也是犯人越狱脱逃的必经之路,利用境界线检测功能,进行智能虚拟警戒线报警功能[4]。在围墙四周通过设置红外警戒线进行周界报警,如果有人翻越围墙,马上就能报警,以便及时阻止在押人员逃脱或者外部侵入。

在监狱中的一些特定区域,比如操场监舍,当有人或者车辆出现或消失在画面的某个区域,就将其认定为出现行为或者消失行为。这是主要针对中的特定区域产生的存在识别分析,当事物从外界进入到区域内,或者是离开区域就会进行自动进行跟踪便于干警在复杂环境中快速找到目标。

在监狱通道或者其他关键场所,智能视频监控通过上传数据库进行比对,进行运动目标逆行检测[5],对规定方向对反方向运动的人、物体和和综合车辆进行检测,同时在监控中产生逆行识别,当比对出异常行为,智能视频监控分析系统就会发出报警通知值班干警和目标最近的干警。

智能视频监控分析系统能有效识别滞留物,响应速度比普通的监控系统更快,可以高效地识别可疑的事物,如在特点场所留下了可疑物品、违禁物品等,或者当罪犯长时间停留在敏感区域时,采取警告。同时在有这些情况发生时,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自动发出警报以提醒相关人员密切关注监控画面,以防意外的危险情况发生[6]。

智能分析系统采用最新的视频图像的分析技术,识别画面中的各种物体,包括人体的识别,车辆的识别以及箱子,包等各个物体的识别,如果出现不正常的物品包括箱子的质量、材料以及大小,车辆的型号、是否以前出现过、车子中的人员以及行驶速度,人员识别进行人脸、指纹以及语音输入等方法进行识别出现异常,智能视频监控立即进行报警提醒值班人员并且使用门闸进行拦截。

对于进出的车辆进行自动识别并记录车牌号码、出入时间自动区别是内部车还是外来车辆、记录车辆的进出时间和行驶方向,对于模糊车辆进行情况查询,自动锁住无运输任务的非内部车辆。

3.3划分安全等级

对行为特征进行分类,设立不同的安全等级,针对不同的安全等级,并与其他监狱安防设施进行联动,采取不同的方式的预警。当发现一些低危害行为比如未按要求着装、佩戴统一的标记;未按时起床等视频监控自动进行喇叭播报提醒。当发现一些高危险的行为比如打架斗殴,携带车间工具外出,劳动时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定、违章作业、擅自使用绝缘、攀岩、挖掘物品,私藏手机、现金、、刀具等违禁品,使用监狱单警联动报警器直接通知在岗狱警,并强制开启门禁道闸。对于夜晚行动的行为应严格要求,尤其是高戒备和集中关押的重点犯人要密切关注,通过对视频分析系统,可以时刻关注其起床动作,并采用DVR自身移动侦测功能来进行分析,根据移动的速度和像素之间的变化产生报警。

3.4人体行为建模

这一技术是将人体划分成由头、躯干、四肢等不同身体部的小区域块利用高斯分布[6]建立人体和场景的模型,通过跟踪各个小区域块来完成整个人的跟踪。这样能准确对人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对于“打架斗殴”“扫地”“小跑”等行为进行报警。首先是利用高效的帧差算法检测运动目标区域,并输出相应的运动目标图像,然后对运动目标图像进行边缘检测,从而获取大致的范围,运用提取人体手臂姿态信息的纹理特征进行计算,将人体手臂区域的纹理和运动特征转化成图像运动值进行归一化的对比,最后综合归一化的图像运动量,一定的图像顺序及相关定时器的信息来判断是否有打架的发生,同时系统会及时实施报警联动。通过分析人体的模型即手臂的行为,不仅仅能准确定位是否为打架行为还能彻底杜绝“扫地”“小跑”“剧烈运动”等行为。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出现,实现了监控方式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能够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对视频进行检测,自动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且把漏报误报的现象降到最低,满足监狱安防的最大需求,能够对于监督犯人的改造、防范监狱的突发事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智能视频监控充分体现了全方位、高标准的要求,能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的对监狱实施现代化的管理,采用一流的数字监控和报警等先进设备,力求实现监控、监听、报警、对讲、广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并以数字化,高智能化进行支持,使其在应用上进行可行性的操作和使用。

在高新技术数字化发展的今天,数字,智能,高清,整合是监狱系统对视频监控的新要求,实现“向科技要警力”的途径。而实现科技强警,则是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监狱信息现代化建设,就是加快促进狱政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规范化,是新形势下现代监狱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奚吉,蒋银忠.基于物联网和视频分析技术的监狱智能监控系统[J].电子器件,2014,37(6):1183-1184.

[2] 李进亮.论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监狱中应用[J].信息技术与应用,2016(4):163-164.

[3] 彭铈.国外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5(12):47-48.

[4] 阮锐.建设监狱智能管理平台的意义与作用[J].中国公共安全,2014(10):140-141.

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灾情分析;预案材料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156-03

应急预案是指突发自然灾害、环境公害或者是重大事故等时,有关部门的对上述突发状况所采取的应急管理、指挥和救援等,防止灾害的进一步扩大或者是灾害所造成损失加大。应急预案是面对突发状况时,在短时间内结合社会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救助,也是短时间内有关部门所能采取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1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顾名思义就是对突发洪水状况所的,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

1.1 洪水发生原因

防洪抢险预案中要对洪水发生的原因进行描述,针对不同的原因有关部门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洪水发生是由于水坝问题,那么有关部门就可以成立相应的小组对水坝所产生问题进行探讨,找出修理水坝的方案。如果在防洪抢险预案中没有描述洪水发生的原因,相关部门就不能找到相应的有效对策去解决问题。这样容易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还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理洪水。

1.2 洪水发生所在地区及地理情况

防洪抢险预案中应该标明洪水所发生的地区以及当地的地理状况,这样有关部门和人员就能准确地定位洪水发生地,并针对洪水发生地区的地理形式采取有效的工具进行救助。

1.3 洪水险情状况

防洪抢险预案中应该对洪水险情状况作描述,包括洪水可能造成的损失已经因洪水所带来的一切问题,或者说明洪水已经造成的损失。有关部门可以针对不同的险情制定不同的方案。一般洪水过后极易发生传染病,所以应急预案中应该标明。有关医护人员就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对灾害地区人畜进行病害防治工作或者是准备应急使用药品。

1.4 洪水抢救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中要标明防洪抢险的抢救工作。例如防洪抢险的调度,根据洪水发生的状况,制定相应的调度方案和抢救措施。还要将受灾地区人员和财产等安全转移出危险区,并根据危险区的交通状况、房屋建筑特点和分布区域制定出应急转移方案,并采取相应的警戒措施。

1.5 应急的保障

面对突发洪水状况,应急预案中应该指出相关的负责部门和对灾区支援物资的情况。保障在灾害发生后,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地抵达灾害现场,防止灾害的进一步扩大。例如,洪水灾害发生时,明确提出组织防洪指挥部相关人员,并按职责分配各自任务。还可以组成抢险队伍,根据灾害地区情况确定抢险队伍人员的组成和人员的数量,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设备。还要根据灾害地区受灾情况,决定对灾害地区物资的调配。

1.6 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结束

一般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中要明确应急预案启动和结束的条件以及程序。总之,通过防洪抢险预案的实施,能够提高对洪水的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权利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2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中常见的问题

2.1 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视度不够

有关部门在面对洪水突发状况时,不能够真正重视应急预案所起到的作用,只是盲目地认为预案只是一个形式,不需要它也能够将灾害防治。这种想法就导致这些部门忽视了预案的作用,草草完成预案工作。使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不能发挥其真正效用,造成灾害损失扩大。

2.2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内容简单

很多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只是简单介绍了灾情的状况以及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并没有对引发灾情的具体原因进行阐述分析,导致防洪工作部门不能够准确了解灾情状况,制定出错误的防洪方案。有些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中,只是简单地将工作分配,没有说明具体应由哪些部门去实施,并且对于工作也不进行细化,使很多抢险工作部门不明白自己主要负责的是哪一区域,造成抢险工作具体实施起来麻烦重重。

2.3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的材料不全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中,不能够对引发洪水的河流或者是水坝的具体情况作全面阐述。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数据不准的情况,这给现实防洪抢险工作的具体操作带来不小的麻烦。有时候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的撰写者并不能把握住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真正所要表达的内容,通篇是一些原则上的话,没有实质的内容。

2.4 对灾情分析得不够充分

有些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中不能够充分地分析灾情,更不用说灾情过后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这就导致防洪抢险工作不能够完善地进行。抢险就是对已经发生的灾害中正在遭受侵害或者还没有被侵害的生命、财产等的抢救工作。如果对洪水的灾情分析不够,有关部门就不能制定出正确的抢救工作,这会给灾害地区的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3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的建议

3.1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的编制

防洪抢险工作关系着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防洪抢险预案是保障多数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道保障,有关部门必须重视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的编制。对已编制好的应急预案进行仔细审查,在确认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保障应急预案能够切实可行。

3.2 严格审查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中的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进行审查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中材料的描述对于防洪抢险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中的材料要经过严格地审查,并找有关的专业人员进行确认,在保障应急预案真实可靠的情况下,防洪抢险预案才能够有效地进行。在面对突发的洪水状况时,政府可以立刻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由编制专业人员和防洪抢险专业人员及地理河水、医疗专业人员等组成。这些人各自在各自所专属的领域发表个人意见,并制定方便可行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防洪抢险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

3.3 完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的内容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不是纲领性文件,不需要将内容制定得极其简单。可以就某一项展开说明。应急预案的主要工作是统筹、指挥抢险工作能够及时有效进行,所以在内容的设定上,要详略得当,不必要使用一些原则性的话语。应急预案是要具有实用性质的,这就要求应急预案编制人员能够仔细明了地说明灾害情况、救助工作的分配等,做到各部门都履行自己的职责,有序高效地进行防洪抢险工作。

3.4 客观真实详细地分析灾情

只有在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中客观真实地分析灾情状况,有关部门才能针对灾情状况制定相应的抢救措施。这就需要有关人员能够详细了解灾情地区的现状,并能够准确地描述出这一现状。可以通过通讯手段,对处于灾情地区较近的人员进行了解,通过他们的言语描述和图片展示,再结合有关专业人员的分析及建议,客观真实地分析灾情。

4 结语

防洪抢险工作是一项关系着多数人生命财产的严肃工作,在工作中任何一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在一定程度上指挥着防洪抢险工作的进行,更容不得其中出现本可以避免的错误。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是必须引起相关人员高度重视的,只有不断完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在面临此类情况时,才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去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刘伟,马海彭.如何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J].现代职业安全,2011,19(11):98-99.

[2]董会利,张改利,罗利姣.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问题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15(3):113-114.

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一、近五年来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发展情况

(一)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2009年我县修订完善县《地震应急预案》,县政府于2012年修建完成6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救灾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县政府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2次开展突发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演练,县中小学校每年适时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二)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经费、人员落实情况

县防震减灾局由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4名(其中领导职数1名),下设1个综合股室,目前县防震减灾局从事地震监测工作1名、财务人员兼职地震灾害防御工作人员1名,没有专门配备从事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人员,近几年来工作人员时常配备不够,人员变动大,业务培训不够,专项经费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因此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一定困难。

(三)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县按照州防震减灾局的要求,于2009年8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州地震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了县《地震应急预案》。预案涉及到全县二十多个部门及所有乡镇,地震应急预案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框架体系,随着“4.20”芦山地震的发生,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更加宝贵的经验,我县将在总结2次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使我县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完善。

(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应急救援物资管理

近3年来,我县共投入资金228万元,用于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6处,总面积39300平方米,可容纳19550人。其中:县城东门广场,面积42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中学,位于县城,面积14000平方米,可容纳7000人;小学校,位于镇乡,面积2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碑园管理处,位于川主寺镇,面积3000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管理处,位于乡,面积15000平方米,可容纳7500人;沟管理处,位于乡,面积1100平方米,可容纳550人。2012年上半年县投资18.5万元完成该6处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建设,2012年下半年再次投资210万元完善6个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后,民政部门按照政府安排将应急避难场所必须的账篷、棉衣、棉袄等物资储备于县民政局仓库;方便面、矿泉水等食品储备于县源茂超市。随着我县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完成和设施设备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五)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志愿者队伍建设

县地震应急救援队最初成立于1996年,随着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县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突发事件队伍主要由县公安、县武警中队、县消防大队、交通、通信、民政、卫生等部门组成;县团委及防震减灾部门负责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援相关活动,不断壮大县防震减灾的社会救援力量,提高防灾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发挥广大青年的优势和作用,为保障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六)灾情报送体系建设

地震灾情报送体系比较健全,各责任单位职责明确,从灾情信息的收集、传送、接收、处理形成了一条比较完善的应急体系,“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情报送体系建设在信息收集、传输、处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2012年我县完成灾情上报接收处理系统灾情采集PDA工作,在13个指定乡镇设立网点,指定防震减灾助理员为灾情上报员,负责开展震情、灾情收集和上报工作。

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优势及不足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优势,应急救援机构比较健全,具有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优势,环境和社会稳定,具有辐射周边,向其他县提供迅捷支援和保障的优势,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县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得到了考验,地震发生后我县在较短时间内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地震应急救援队,该紧急救援队分成3个组,一组前往茂县、汶川方向,一组前往平武、北川方向,再一组前往本县重灾乡镇开展地震救援工作,该应急救援队伍反应灵敏、行动迅速、工作认真;不足是我县防灾减灾专业队伍技术力量薄弱,专业设备少,对应急救援工作经验交流太少,对乡村一级民兵组建的应急救援队培训不够。

三、改进设想及建议

总结和学习国外地震应急救援的先进经验,从美国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方面得到几点启示,由此提出三点设想:

(一)强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的工作职能,并将其设为综合救援机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工作和重复建设,提高救灾能力,政府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协调一致。加强统筹规划,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动机制。同时要进一步提高防灾意识,强化防灾工作,工作重点应由救灾转向以防灾、减灾为主,提高抗灾能力,提高工作主动性。

(二)强化管理模式

1.突出工作重点,一是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协调工作;二是重视防灾减灾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将研究成果转化用于防灾减灾日常管理工作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推广;三是重视基础信息的收集和资源分享,对于灾害进程及时依托媒体收集、整合、公开;四是重视对公众的宣传工作,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都应设立专门接待访问者的部门,开辟网站进行自我宣传、科普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公众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五是各级政府都要重视紧急救援工作的培训和演练。

2.加强良性循环的管理流程,各级政府在灾害行政管理上重点放在制定计划(规划)、组织培训、演练和搞好宣传教育四个方面,依托科研机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相关政策用于防灾减灾管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政府应利用资金杠杆来推动关于减灾的思路和做法,推广减灾技术和规范的应用。

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四大战略”,按照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统筹考虑各类自然灾害和灾害过程各个阶段,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强化社会管理,拓展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努力依靠健全法制、依靠科技创新、依靠全社会力量,着力推进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减灾。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防灾减灾的根本,以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工作重点,全面提高防灾减灾科学理论与技术支撑水平,规范有序地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防灾减灾工作,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着力解决防灾减灾领域的突出问题。合理安排重点防御工程建设,实现综合减灾的目标。

——预防为主,协同推进。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灾害风险调查、监测预警预报、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等预防工作,坚持防灾、减灾和救灾相结合,协同推进灾害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依法防灾,科学应对。健全并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科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合理制定灾害防御方案,科学组织灾害防御工作。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以行政区域分级的灾害防御管理责任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重视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努力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二、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着力减轻各类灾害风险,明显降低因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切实加大对防灾减灾的投入力度。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加强,城乡基层灾害设防水平、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知识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技能和意识明显增强,灾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显降低,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得到有效维护。

——提高能力。各县(市、区)建立减灾委员会。健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减灾救灾装备和避灾安置场所、物资储备网络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效、运转高效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设施和民房普遍达到规定的设防水平。广泛开展宣传,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创建一批国家、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加快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培训城乡灾害信息员5200名。

——加强预警。到2015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覆盖全市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置指挥系统,动植物病疫监测预警系统,核辐射安全预警系统,灾害监测预警、预测预报、灾害信息与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灾害监测覆盖到乡镇,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降低风险。到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灾后可恢复性位居全省中上水平。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优先事项,在土地利用、自然资源使用、能源供应、城乡建设、适应气候变化、扶贫等相关规划中要体现防灾减灾的要求。保险在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显著增强,自然灾害保险赔款占自然灾害损失的比例明显提高。

——减少损失。到2015年全市80%的海塘、江塘(堤)、水库、山塘等水利工程防护能力达到国家标准,需要避让搬迁和治理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得到避让或治理。全市各类灾害年均百万人口死亡数低于15人,力争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低于1.5%。灾害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降低。

——增加投入。建立稳定和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投入。提高受灾群众的救助水平。加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科普宣传教育的经费投入。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

1.气象灾害综合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根据市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需求,增加监测站网密度,优化地面自动气象监测,强化雷达和应急移动气象监测,加强近海海洋气象灾害、农业农村气象灾害、城市气象灾害和人居环境气象监测,发展交通、能源等专业气象灾害监测。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形成相关部门气象灾害监测数据汇交共享平台。加强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建立网格化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分析和风险评价,建立及时、准确、权威、畅通、有效的灾害立体监测预警服务体系。

2.防汛防台抗旱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监测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行政区界和地下水的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建设覆盖全市的防汛防台抗旱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健全水利、气象、水文、海洋、海事、国土、环保、建设、卫生等部门密切协作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3.海洋灾害综合观测预警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省已建、在建、拟建的海洋观测设施,以海洋产业集聚区、海防薄弱区、海洋灾害频发区为重点,构建我市的海洋灾害综合观测网。形成以市级监测预报机构为主,县级海洋站为辅的海洋预报体系。加快全市海洋灾害信息服务网建设,海洋灾害信息服务覆盖沿海市县,包括主要乡镇和社区,滨海旅游区、港口、海洋工程、标准渔港和其他涉海企、事业单位。

4.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对全市23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分类分级管理要求,全部纳入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和群专结合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加快推进仙居县安岭乡徐村滑坡市级监测示范工程建设,推动专业监测进程。继续加大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力度,实时掌握动态变化信息,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强部门间协作,建立健全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短时临近应急联动机制。

5.地震监测台网和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优化全市地震监测台网布局,积极推进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地震速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升地震前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推进大型水库、核电站等重大建设工程专用地震监测设施建设。在综合利用现有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成果基础上,建设以地震应急决策反应数据库、灾情现场获取与上报、视频会议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立健全地震台网技术支撑保障体系。

(二)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6.河流治理和海塘配套加固。以“强塘固房”工程为抓手,加强椒江流域主要堤防加固建设,提升流域的防洪排涝能力。推进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小流域和山洪沟治理,优先对洪涝易发、人口集中、经济集聚、农田连片的河段进行堤岸加固和清淤疏浚,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43.44公里。加固已建标准海塘,提高低标准海塘的防御标准,完善沿塘配套建筑物,巩固完善和提高海塘防御风暴潮的能力。完成海塘加固100公里。

7.病险水库水闸山塘除险加固和区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病险水库、水闸和山塘除险加固,加强水库安全动态监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0座。加快大中型、重点小型水闸除险加固和安全隐患严重的危险山塘整治。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扩大工程保护范围,提高城市、产业集聚区及低洼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加快沿海易受台风灾害影响地区的危旧房改造加固或搬迁,基本消除危房结构安全隐患。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8.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各县(市、区)要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和降水趋势预报,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重点做好隐患排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避险预案和群测群防责任,一旦出现险情灾情,按地质灾害应急行动方案要求,及时启动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立即撤离危险区人员,并开展应急调查,提出应急处置措施,避免群死群伤,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9.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开展县(市、区)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和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在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的乡镇和人口集聚区、规划区开展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和勘查。启动地质灾害重点县(市、区)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价。

10.地质灾害隐患勘查治理与避让搬迁。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威胁农村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下山脱贫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通过加强勘查治理、有序组织避让搬迁等途径妥善解决。对当年发生地质灾害点,要及时进行应急排险处置,消除险情;不能消除的,进行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到期末,全市需要避让搬迁和治理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得到避让或治理。继续做好地面沉降防治,以温黄平原地面沉降减缓率为考核重点,进一步完善我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四)加强生态系统预警监测

1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高防灾减灾成效;加强监测预报,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加强检疫管理,提升检疫执法水平;加强防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防治水平。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创新防治机制,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建设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大体系以及公共防治服务、重要生态区域的防控基础设施,形成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8‰以下。

12.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加强动植物病疫监测预警和控制体系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重大生物灾害防控体系。建立和完善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疫监督以及基础设施保障系统,加强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提高对口蹄疫、禽流感、红火蚁、香蕉穿孔线虫等重大疫情疫病的预警预报、快速处置能力。在对外开放口岸建立标准熏蒸处理库,确保外来疫情疫病得到有效处理,防止境外动植物疫情疫病侵入和蔓延。

(五)强化核与辐射安全保障

13.核应急与有害气体泄漏应急气象保障系统建设。加强核应急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开发核污染、有害气体泄露等气象应急响应模式系统,建立应急区域精细化风、温、湿以及降水等气象要素场的诊断模型、短时短期预报模型和核应急气象评价模型,建立核电基地特定应急区域基础气象信息数据库,完善核应急气象保障业务平台。

14.加强核与辐射污染源的监测管理和防治。推进核与辐射项目审批的能力建设,修改完善《市突发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举办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验证相关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辐射环境管理和放射源监控,完善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分级监管,配合国家加强对伴生矿开采的辐射环境保护,加强对重点辐射监管企业的监管,抓好重点核监管企业和场所历史遗留问题,防止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

15.强化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加强对突发核与辐射事件的前瞻性研究,增强相关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监测、处置能力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口岸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对外开放口岸(包括海港、空港、内陆口岸、国际邮件处理中心等)配置足够的核与辐射检测设备,充实核与辐射专业技术人员。

(六)加强灾害快速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16.灾害应急预案建设。进一步修订市、县、乡镇、村四级预案体系,重点是乡镇、村(社区)级预案,完善预案的系统性,注重预案的操作性,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实现预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加强救灾应急预案演练,建立救灾应急预案评估机制,通过认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重点是乡镇、村(社区)级预案演练,评估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规范预案应急工作流程,提高基层救灾应急响应能力。

17.提升灾害救援救助能力。加强救灾应急队伍和减灾救灾技术装备建设,结合救灾业务特点,培育和发展“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将公安消防队伍建成各级政府的综合救灾队伍,加强武警部队、医疗卫生救援队、矿山救援队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纳入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充分发挥人民、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红十字会和社会志愿者等在灾害救援救助中的作用。

18.提高基层防灾能力。加强基层灾害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灾害防范意识和预警预报、组织协调和应急避险等能力。健全灾前应急准备、临灾应急防范和灾后应急救援等行动一致、反应迅速的应急处置与救援系统,做到信息畅通、协调及时有效。巩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成果,进一步落实重要堤防、病险水库、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巡查预警制度,建立健全基层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

19.避灾安置场所建设。继续推进城乡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确保避灾安置场所安全。全市基本实现县级有1所避灾安置中心,各乡镇、多灾易灾城乡社区有1所避灾安置所,实现总数500所,可容纳灾民30万人的目标,全市形成集减灾、避灾、物资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避灾安置场所网络。

20.救灾物资仓储建设。加强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编制规划,加大投入,优化布局,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改扩建,丰富物资储备种类,全市基本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救灾物资仓储体系。重点推进多灾易灾地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全市实现每个县(市、区)1个救灾仓库的目标。探索完善救灾仓储管理手段,实现市、县二级救灾仓储网格化管理。

21.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落实经费和措施,分期分批开展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切实提高灾害信息员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素养,保障灾情报送准确及时。2013年前基本完成全市5200余名灾害信息员的培训和鉴定任务。

22.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围绕国家“防灾减灾日”、“防汛防台日”等活动,建立防灾减灾宣传长效机制,创新减灾宣传方式,加强减灾教育基地建设,使防灾减灾宣传制度化、经常化,不断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加快城乡“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重视城乡社区减灾工作,从城乡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编制、避灾安置场点设置、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做起,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减灾基础建设,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积极性,切实提高社区减灾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成立市减灾委员会(具体名单附后),充分发挥减灾委员会的综合协调职能,建立各级政府减灾委员会的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防灾减灾政策研究,完善防灾减灾的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分工合作的防灾减灾决策和运行机制,完善绩效评估、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镇(街道)三级综合联动、协同配合、科学高效、覆盖全面的灾害信息共享机制、灾害应急救助协同联动机制、救灾征用补偿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防灾减灾体制和机制。

(二)完善法规体系

推进防灾减灾法规体系建设,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符合我市实际的防灾减灾有关法规、规章,将防灾减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完善各类灾害应急预案体系,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防灾减灾管理经验,推进我市防灾减灾管理工作走上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轨道,保障防灾减灾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加强执法检查,落实责任,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促进工作深入开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增加各级政府对防灾减灾资金的投入,使防灾减灾的投入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增长,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完善防灾减灾项目建设经费分级投入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资金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救灾和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地质灾害集中地区、连片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支持力度。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标准体系。研究建立财政支持的自然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探索通过多元化机制实现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经济补偿与损失转移分担。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建立稳定、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四)健全考核考评体系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及时编制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地要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综合决策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指标明确、评价科学的综合考核考评机制,将防灾减灾行动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生态建设考核体系。

(五)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全面推进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性开发防灾减灾人才资源,扩充队伍总量,优化队伍结构,完善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形成以防灾减灾管理和专业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各类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防灾减灾社会工作站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加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力度。

(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的支撑作用,提高我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灾害成灾规律、成灾条件、灾害预警、风险评估、防御对策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研究。加快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使科学技术更直接地服务于防灾减灾。通过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不断技术创新,大力提升灾害预警能力。

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一、设立“防灾减灾日”的重要意义

二、活动主题

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应急应对能力。

三、活动重点

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课堂。

四、宣传内容

(一)宣传介绍各类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普及防灾减灾的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

(二)宣传介绍《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

(三)宣传介绍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方法、采用的各种应对措施

五、宣传形式

(一)集中宣传。宣传周期间,全县中小学校要通过设立宣传展板、板报、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开展防灾减灾主题班会、观看展览和专题片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二)开展演练。5月12日为我县中小学“防震演练日”,各校可根据现阶段工作重点,自行安排演练时间,但必须保证本学期演练一次。开展演练前各中小学校必须做好演练前的安全教育工作,要精心组织,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保证演练万无一失。

六、活动安排

(一)准备阶段(20xx年5月5日—5月7日)

各校结合实际安排部署宣传周活动的相关工作。

(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7日—5月13日)

1. 5月7日—5月13日,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园宣传载体广泛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防灾减灾常识和应对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情况,特别是要对地震灾害、防汛抗洪救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知识进行宣传介绍。

2.5月8日,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校园统一集中开展宣传,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海报,开展宣传咨询,发放宣传资料。要组织广大师生学习应急知识。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在广播站播放应急常识、印刷墙壁应急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力推进应急宣传工作。

3、5月7日-13日,各级各类学校要举办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题知识讲座,分别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进行宣传介绍。

(1)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专题知识讲座。主要宣传介绍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提高灾害预防预警能力、加强灾害紧急救助等情况;开展相关应急预案的宣传解读、应急常识和技能的宣讲。

(2)事故灾难应急管理专题知识讲座。主要宣传介绍开展相关应急预案的宣传解读、应急常识和技能的宣讲。

(3)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专题知识讲座。主要宣传介绍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特别是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相关知识的宣传解读、应急常识和技能的宣讲。

(4)社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专题知识讲座。主要宣传介绍妥善处置各类社会安全事件的情况;开展相关应急预案的宣传解读、应急常识和技能的宣讲。

(三)总结阶段(20xx年5月14日-15日)

宣传周活动结束后,各校要做好宣传总结。

七、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