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暴风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暴风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暴风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暴风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一、当前影响农村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农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和知识的缺少。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许多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在家的老年人、儿童、妇女较多,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十分的淡薄。20__年__办事处的一村民在“4.8”风雹灾发生时,不但不避灾反而冒险到自家楼房房顶上去修理房屋,结果被大风从楼顶吹下摔死。

(二)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薄弱。从20__年、20__年两年__发生的灾害来看,因灾倒塌的房屋中有90%的是因房屋年久失修,抗灾能力差所致。农村电讯、电力等公用设施的防灾能力也较薄弱。这两年__因灾倒损电杆 1500 根,损坏电讯线路5000多米。造成灾区停电和部分通讯中断,给灾民生活和救灾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农民避灾自救能力差。农民在灾害发生时自救能力很差,往往是等外界来人救援,这样就十分容易错过最佳的避灾时间,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和灾害损失。

(四)农村基层组织灾害应急指挥和救援能力有限。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的负责人更换较为频繁,经历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实践相对较少,加上受到农村交通、通信和人力、物力的限制,使得农村基层组织灾害应负指挥和救援能力十分有限。

二、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教育

要提高加强防灾减灾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0__年4月8日__市发生了罕见的特大暴风雨,倒塌房屋793户 1385间,死亡3人,该市__办事处的一村民在自家房屋即将倒塌而又不能冲出室外,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瞬间,他利用掌握的减灾知识,急中生智的站立在门后,只是受到了一点轻伤。此例说明,防灾减灾知识的教育是一项投入小见效好的工程,农民掌握了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就可在关键时刻挽救自已鲜活的生命。

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民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防灾减灾技能的培训。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政府网站等媒体开设宣传专栏、播放公益广告,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

二是采取专家宣讲的形式加强防灾减灾教育。从市国土、卫生、科技、民政、水利、气象、消防、科协等有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深入到自然灾害易发的地区,开展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教育普及活动,重点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

三是利用农村文化中心户带领农民学习和掌握防灾减灾知识。

四是利用农村中小学校这个阵地,从小学生抓起,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防灾减灾教育,他们学习后回家当小老师对家长进行培训。20__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给印度洋沿岸造成了举世瞩目的灾难。英国一名年仅10岁的女孩子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威力强大的海啸将 没整个海滩,她立即让父母亲发出警报疏散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绎了一则传奇的故事,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和思考。

(二)多措并举,加强对农村基础和生活设施的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基础牢、质量好、抗击自然灾害的标准高,就能有力地抵御自然灾害,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就会少一些。因此,加强对农村基础和生活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1、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击旱、涝灾害的能力。

2、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提高农民住房抗击地震、洪涝、风雹灾的能力。通过我们两年来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按照“一个为主三个一点”的原则,积极筹措倒房重建资金。即按照以倒房户自筹为主、动员倒房户亲友帮扶一点、组织村组集体通过义务工等形式支助一点、政府补助一点原则,多方筹措,形成合力,破解筹资难题。20__年__市共投入因灾倒房重建和危房改造资金56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民政部门扶持资金718万元;农民自己筹措4600万元;社会各方支助 280万元,其中:义务帮工2.3万个,折合现金120多万元;灾民向亲朋

好友筹资160多万元;捆绑利用残联、移民资金22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和危房改造资金问题。其次是社会联动服务,整合各方力量。一是建议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城建、规划、国土、林业等部门减免各种费用。市物价部门及时有力地打击拱抬建材物价的行为。二是要十分重视科学规划、保证质量。规划部门搞好危房改造规划图纸,帮助农民建房科学址。要充分认识科学选择建房地址的对防灾减灾的重要性,__育溪镇勤丰村一张姓农民所居住的是新建的质量很好的二层楼房,在20__年4月8日风雹灾中全部倒塌,这是他家房屋第二次因灾倒塌,其原因是住房是建在易发风灾的地址上。三是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服务作用。由于这些贫困户相当一部分的料理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村干部组织协调服务,如两河镇麦城村在雪灾倒房恢复重建中采取“五统一”方法抓重建,即统一设计、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安排施工人员、统一结算、统一验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对三组10户进行了恢复重建中,仅采用统一购红砖、水泥的方法就节约支出1.2万元。四是建议各级政府出台农村危房改造扶持政策,刺激农民危房改造的积极性。20__年__市仅投入倒房重建、危房改造扶持资金718万元,就新建了1420户农房,拉动农民投资5600万元,政府在农村危房改造上的小投入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五是可以仿照国家家电下乡的政策,对农村危房改造中必须的建材进行补助。

3、督促农村电讯、电力产权单位加大对农村电讯、电力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升级,提高抗灾能力。

4、要加强避雷设施的建设,__市两河、河溶、__等地是易发雷击区,每年发生多起雷击耕牛死亡事件。避雷检测单位要加强宣传、积极指导农民安装避雷设施,科学避雷。

(三)加强农村村级组织灾害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

农村村级组织是在灾害发生时处在第一现场长、第一时间的组织,是农民在受灾时的最近、最信任的组织,他们对环境十分了解,对灾民熟悉。 20__年8月15日__市发生的暴雨灾害时,两河镇胡场村的村干部在零时将一被暴风雨困在家中老人救出家门几分钟时老人住户就倒塌了,避免死亡事件的发生。此事件说明,村级组织应急处置能力强弱十分重要。

暴风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急综合减灾 城市灾害 公共安全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城市建设日趋繁华。尤其在大中型城市里,高层建筑、大型基础设施处处可见,但是有些配套的安全设施及装备仍未跟上,致使灾难发生时救援受阻,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尽管当下国内外没有任何学术机构对城市灾害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没有系统地将城市灾害的种类划分清晰,我们还是不难通过常识来进行分析,城市越繁华、人口越密集、现代化程度越高,其受灾后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就越大。城市因其建设的复杂性,往往会因一起灾害引起连锁反应,不断将险情放大。如:由火灾引起的燃气管道爆炸,由暴风雨引起的积水并发损坏电线漏电等。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灾害也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灾害险情。

我城市灾情管理的概况

1997年建设部《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指出,城市的主要灾害源可分为水灾、火灾、气象灾害、地震灾害。人们对城市灾害的认识已不只限于自然灾害、人为事件,还包括了病毒疫情、恐怖事件和新生灾源。如2003年我国出现了SARS病毒,2013年昆明发生事件,使得城市灾害源扩到了更大的范围。因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也逐步加强了城市安全的管理,城市综合减灾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厦门等城市对城市综合减灾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条例和管理制度,如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民防条例》《上海市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总体预案》《上海市防空警报管理办法》《上海市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应急手册》等,为应急减灾处置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管理依据。并且市民防办下设减灾领导小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每年印发《市民防办年度政策法规文件制定计划》,并承担上海市应急综合减灾工作中的牵头协调作用。上海市应急综合减灾管理体系已经覆盖到各区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安全防护网络和减灾管理体制。

纵观国际社会,国外也十分重视城市应急综合减灾管理,1999年国际减灾论坛通过了《日内瓦减灾宣言》《日内瓦减灾战略》等文件,各国也结合本国国情制定相应的减灾措施。如美国主要采用城市安全计划和危险性评估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灾害发生过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日本自然灾害频发,早在1961年就通过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民的防灾体系,对灾害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过程管理;韩国、墨西哥等国成立了民防局,负责防灾减灾工作;俄罗斯成立了减灾部,负责防灾、减灾、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等工作。因此,城市综合减灾管理应该因地适宜,根据自身所处城市地域的特点,确立“城市特色大环境下的公共安全”理念。

充分调研,建立全方位的应急预案

城市综合减灾管理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为了更好地推广该产品,政府在加快建立城市减灾体系的同时,还应建立起完备的推广渠道和社会网络。我国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创新性改革,就必须先解决当前管理分散、各灾难相关管理部门缺乏沟通、难以调度、协调不畅的各种顽疾。

建立全方位的应急预案。纵观近年来的城市重大灾害发展规律,城市灾害往往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并且扩散的速度非常快。在重大灾害与社会危机出现时,事后的救援与抗灾,往往是弥补性的,是极为被动的。因此,灾害管理的重心应提前到灾难的预防阶段,综合协调所有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推进这种“城市层面预防能力”的建立,就要各有关部门及领导切实落实减灾协调机制,在日常工作中配置出一整套具有本城市环境特点、响应速度快、操作性强的城市应急预案。一旦险情发生,则在全市范围内由相关领导迅速协调启动减灾预案,进行抗灾救灾,灾情扑灭,城市恢复。

制定预案时,必须考虑研究以下问题:一是合理策划、结合地域、突出重点、考虑时效。城市灾害应急预案应结合本城市自身的特点,增强各个模块之间的紧密性。二是统筹兼顾、无缝对接、配置合理、设计精细。应急预案应建立预测预警系统,明确各部门的职权、职责、协调方式,紧密衔接。应急系统也要包括灾情信息网络、信息整合、信息通讯系统,对救灾各个机构、救援队伍的分工、分布、调用、统筹更要配置精细。三是针对地域、定向设计、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城市综合灾情应急预案完成后,结合本城市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因素实施风险评价。将可能发生的因素都纳入到应急预案里,增加预案覆盖的风险源。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应急等级和方案,增强城市对灾情的应急能力。

要完善城市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将全面整合模式运用到城市减灾体制的危机管理中,能够体现危机管理意识理念、体现综合减灾制度的系统科学性、体现危机管理水平与指挥能力,这是城市管理者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也是其恪守岗位的责任心的体现。另外,完整的城市减灾战略包括灾害的计划管理,制定应急预案;评估可能导致灾害的各种风险隐患;建立突发灾害的预测预警体系;加强日常的安全教育、抗灾演练;建立分工明确、统一领导的危机管理体制。

完善城市减灾机制。建设城市综合减灾机制应采用兼顾细节的协调性运作模式,细化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做到统一全局。例如在机制建设中,城市日常管理模块中包括城市综合减灾管理,行政管理中包括灾难管理等。应急性与时效性也是减灾机制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必须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特色体现在相关机制中。

机制建设重在高效率效能的精细管理,只要是当地城市具有灾情隐患,就应不断深化与完善该机制。不能以建立机制为理由扩招岗位,要充分协调好减灾管理与专业灾害管理的关系。如果机制完善,人员管理到位,完全可以进行人员的复合任用。如对工矿企业的安全员进行灾害应急培训,当突发灾情时,该企业的安全员就可以及时参与到综合减灾活动中来。这些安全员不仅了解企业实际情况,而且具备专业的灾情处理技能。更重要的是,灾害机制建立应结合每个城市自身的实际特点,遵循“统一协调、高效便捷”“平战兼具、以平为主”“管理整合、不断加强”的原则,充分实地调研后进行设计。

完善城市减灾法律体系。在城市减灾的法律保障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如《城市防灾法》《紧急状态法》《救灾法》《综合减灾基本法》等,这些法律体系主要涉及应急预案的制定、落实和监管,应急物资的调配和支持,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措施,灾害发生后的秩序恢复等。因此,完善的公共应急法律可以有效保障城市综合减灾系统的抗灾力。这些应急减灾法律之间关系密切,互相联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城市的自身情况细化各项救灾事项,实现国家法律落地,不断总结应对灾情的实际经验,从而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城市灾害法律保障体系。

(作者分别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参考文献】

①李益敏:《灾害与防灾减灭》,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年。

暴风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重大自然灾害;灾害保险基金;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F8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2-0105-04

〔作者简介〕沙治慧,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马振林,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 610064。

一、我国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的不足

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我国在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以及灾后重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重大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但是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制度也存在明显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自然灾害损失补偿不足。目前我国对自然灾害的补偿支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抚恤和福利支出”下设置的“救灾支出”;其二是通过抚恤支出、农业支出、科技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以及政策补贴支出的一部分进行救助;其三,紧急特殊自然灾害时,通过中央和地方专项储备基金进行补助。〔1〕

这样非专门化的救援支持导致了重大自然灾害补偿的随意性和波动性比较大。如图一所示,1997-2010年间,国家财政对灾害损失补偿的比重平均仅为35%。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北方旱灾之后国家重大自然灾害补偿比例有所上升,但是仍然不高,居民自我负担比例在2006年之前均高于90%。

图一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损失中国家和社会损失补偿比例

数据来源:1.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数据来源于民政部历年民政事业统计公报。2.政府救灾支出数据来源:1997-2006年数据来源于民政部历年统计公报,2007-2010年数据根据当年各季度民政事业统计公报计算。3.社会捐赠数据来源:1997-2009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0年数据来源于《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1)》。

第二,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保障制度法律规范不健全。为保障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以规范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如2006年《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实施,明确规定了自然灾害的响应等级;2010年颁布实施了《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更有利于救灾工作的开展。另外,针对一些具体的灾害,国家政府根据实际需要,临时出台相关措施。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务院出台了《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灾害救助法,同时也没有专项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法,这种政府文件不利于全国统一的救灾体系的建立,这对救灾工作的效率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第三,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不清。灾害应对分为灾前预防、救灾和灾后建设三部分,但是我国目前重救灾和灾后建设,轻灾害预防。平时中央政府将灾害预防的工作交给地方政府,但是地方政府由于其财力有限,所以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见效快、易产生政绩的领域,而灾害一旦发生地方政府又寄希望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比如,汶川地震中,截止到2008年11月3日,各级财政部门投入救灾资金9118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77568亿元,用于应急抢险救灾资金37243亿元,用于灾后恢复重建资金4032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13614亿元。〔2〕可以看出,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灾害应对过程中存在着博弈行为,这不利于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救灾时的快速反应。

第四,商业保险补偿功能缺失。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商业保险的补偿功能有限。从1996-2005年10次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看,损失最高是1666亿元,最低的也是14亿元,保险补偿最高的是占到了直接经济损失的963%,最低的是232%。在欧美发达国家,保险补偿占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平均在30%,而我国的平均比例在5%左右。〔3〕所以,商业保险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的作用还有待于提高。

二、建立重大自然灾害保险基金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国家洪水保险基金

1.立法与强制保险

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同时饱受灾害的侵袭。为应对灾害,国家制定了很多政策,下面主要介绍美国的国家洪水保险基金。195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洪水保险法》,1968又通过了《全国洪水保险法》,建立洪水保险基金。1969年又制定了《国家洪水保险计划》(National Flood Insurance Program,简称NFIP),规定全体居民可自愿参加洪水保险计划。1973年的《洪水灾害防御法》将洪水保险计划由“自愿性”修改为“强制性”。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美国不断颁布和修订法律,先后出台了《洪水灾害保护法案》和《洪水保险改革法案》,逐渐完善了洪水保险计划。

2.基金的运作

美国的洪水保险计划属于政府主导的模式,为了推动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美国政府还专门成立了洪水保险经营和联邦机构――联邦保险管理局(Federal Insurance Administration,简称FIA),但是9•11事件后,该局和其他部门合并为联邦保险和减灾局,直属于国土安全部。在NFIP中,经过科学的考察和评估后,认定的洪水风险区和社区必须参加洪水保险计划,否则将得不到联邦政府的任何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保费的收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保险的“大数法则”,减少了基金的损失。由于NFIP是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其销售网络较少,于是政府推出了商业保险公司协助销售洪水保险的WYO(Write Your Own)计划,即商业保险公司和联邦洪水保险管理机构协议成立WYO公司。WYO的主要职责是:销售洪水保险、办理洪水保险赔付和垫付赔偿金。NFIP不仅没有给商业保险公司增加额外的负担,反而使商业保险公司比较容易地参与到了洪水保险的销售之中来,获得一部分的提成。对于NFIP来说也提高了对投保人的服务质量。如遇到大的洪水灾害,洪水保险基金不够赔付的,基金管理局有权先向国家财政借款,以后再从洪水保险基金中归还;如果超过了规定的15亿美元的限额,而国会又认为NFIP的请求是合理的,还可以授权提高限额,或是获得特别的拨款。〔4〕近年来,灾害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增大,给各个保险公司带来的损失也很严重。同时由于再保险业业务发展不充分,而市场需求较大,最终导致价格高涨。各个保险公司开始借助强大的资本市场分散风险。1992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首次发行了巨灾期权。在资本市场上筹集保险资金,拓展了筹资渠道。

(二)新西兰巨灾风险基金

1. 背景与立法

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平均每年发生的地震灾害近3000次。抗灾救灾已经成了普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其地震保险制度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典范之一。1944年,新西兰颁布了《地震与战争损害法》,1945年成立地震及战争损坏委员会,主要提供的产品是火灾保险和战争损失保险。在建立地震委员会之前,相关的地震保险是非常昂贵的,但建立地震委员会之后就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保险,价格相对便宜。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消了战争保险,而将自然灾害包括进来。1994年1月1日地震灾害委员会重组,成立了巨灾风险基金。

2. 基金的运作

新西兰地震保险是政府与市场协作的运作模式,主要机构包括隶属于政府机构的地震委员会(EQC)、保险公司和保险协会。地震委员会(EQC)是根据《地震委员会法》设立的一个法人团体,设有董事5-9人,经财政部大臣提名后由总督指派,任期不超过三年。EQC每年需向政府提交财务报告。基金会目前有56亿美元,主要来源于保费收入、投资收益和建立基金会之初政府无偿拨发的15亿新元。新西兰的地震保险属于强制保险,每年每户缴纳60新元,由保险公司代收后转交给EQC,当居民购买房屋财产保险时,必须强制购买地震保险和火灾保险。

地震灾害委员会负责灾害的损失赔偿。当地震灾害发生后,首先由地震灾害委员会负责支付2亿新元。如果2亿新元难以弥补地震灾害损失,就需要启动再保险方案。再保险方案共分为三层。第一层,若地震损失在2亿新元到75亿新元之间,再保险公司承担40%,剩下的60%由地震灾害委员会再支付2亿新元;第二层,若损失在75亿新元到205亿新元之间,则启动超额损失保险合约;第三层,若损失在205亿新元以上,巨灾基金耗尽仍不足赔付,则由政府承担无限赔付责任。

为保证偿付能力,EQC会把40%左右的保费收入用来购买再保险。再保险的金额达到25亿美元,而损失赔偿标准是15亿美元。另外,还要通过投资来保证基金的管理与稳定,财政部负责审核投资策略。从2001年起,基金的70%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投资。〔5〕

(三)土耳其巨灾保险基金

1. 背景与立法

土耳其位于世界地震和火山活跃地带,其国土95%以上会发生地震。由于自然灾害的侵袭,危及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政府财政苦不堪言。从1998年起,在世界银行和欧洲发展银行的帮助下,土耳其政府开始研究制定地震风险应对机制。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发生了马尔马拉(Marmara)地震。1999年12月,土耳其政府颁布了《强制地震保险法》。参照美国加州地震保险局和新西兰地震委员会的模式,设立巨灾保险基金(Turkish Catastrophe Insurance Pool,TCIP)。

2.基金的运作

土耳其的地震保险属于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TCIP是一个向土耳其房屋所有人提供地震保险的部门,公私合营,没有任何公务员。土耳其通过颁布法令强制所有城市居民和小企业主购买地震保险,设定保险限额为25万美元。若财产价值超过此限额,居民和小企业主则自行选择投保商业保险与否。土耳其的地震保险从销售到赔付,全部都是通过私人保险公司实施。但是其保费收入需要转交入TCIP,然后由TCIP向国家再保险公司分保。土耳其政府和世界银行签订了协议,只要地震损失达到某个特定的层次,世界银行就要为土耳其提供专项贷款。从土耳其的巨灾保险基金实施以来,已经建立了大约2亿美元的储蓄,并且具有10亿美元的偿付能力,大大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巨灾保险基金已经向约200万的土耳其房屋所有者提供保障,成为了土耳其最大的保险计划。

图四 土耳其地震保险制度模式

(四)挪威自然灾害基金

1.背景与立法

挪威面积30万7千平方公里,是自然灾害比较频发的国家,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山体滑坡、洪水、暴风雨、风暴潮、地震等。挪威的法律规定,山体滑坡、洪水、暴风雨、地震和火山等五种自然灾害属于强制保险的范畴。居民在购买火灾保险的时候,以上五种风险作为财产保险的附加险售出。巨灾保险的保费附加在火灾保险保费之中。因为是强制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保费收入。巨灾保险赔付的限额为实际损失的85%,设置了15%的免赔额。〔6〕目前限额是125亿挪威克朗(21亿美元),目前的免赔额是每位被保险人每次事故8000挪威克朗(1500美元)。〔7〕

2.基金的运作

为了配合强制保险的实施,1980年,挪威议会立法成立了挪威自然灾害基金(Norwegian Natural Perils Pool,NNPP),基金会由隶属于政府的一个专门委员会来管理。基金管理委员会有8位成员在年度议会选举中产生,四年一届。基金的运作完全采用商业化的方式。挪威境内所有经营火灾保险业务的公司均是NNPP的成员单位,目前为止有70家左右的保险公司是基金会的成员。各保险公司制定并收取巨灾保险的保费,负责理赔事项。法律规定,凡是巨灾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所有损失都必须告知基金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根据各保险公司费率的高低及市场份额在成员公司之间进行分摊。针对每次巨灾,委员会都会制定统一的理赔方案,以保障各成员单位理赔的一致性。

NNPP的成功经验主要是:一是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各成员保险公司之间进行分摊;二是在基金会与各成员保险公司之间立了一个应对自然灾害损失的契约;三是建立了应对风险的再保险机制。

三、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新西兰、土耳其和挪威等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模式可以看出,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补偿是不可持续的。为拓展灾害救助所需资金来源渠道,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采用了灾害保险的形式,并建立相关的灾害保险基金。认真研究几个国家的灾害保险制度,对建立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保险基金有一些借鉴意义。

(一)建立完善的灾害应对法律体系

完善的灾害应对立法应该包括综合的灾害应对法律和专项灾害应对法律。这些法律制度既要包括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人员行动程序也包括救灾基金的运行程序。重大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巨灾保险)推行比较成功的国家都建立了综合的或者单项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制度的运行。如美国国会在1956年就通过了《联邦洪水保险法》,规定洪水保险应得到政府的支持。1968年又通过了《全国洪水保险法》,将洪水保险定为强制性保险;日本也在1966年颁布了《地震保险法》,认定住宅必须投保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风险,并建立了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协作的地震保险制度;在欧盟现有的27个成员国中,挪威、土耳其、法国等建立了强制的巨灾保险体系;法国于1982年也建立了The French Nat System。法律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某种制度实施的依据,有利于保险制度的顺利推行。我国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些改善,但是关于重大自然灾害保险方面的法律仍是一片空白。

(二)管理模式多样化

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来看,国外重大自然灾害保险的管理模式有三种:一是政府主导型模式。此种模式下,政府通过税收、法律支持等方法建立强制性的巨灾保险制度。典型代表是美国和挪威。如在美国的国家洪水保险计划中,保险公司也参与巨灾的经营和管理,主要承担的责任是保单的销售,政府才是最后巨灾风险责任的承担者。挪威的巨灾风险是隶属于政府的一个机构来管理的,并强制规定投保五种自然灾害。二是市场主导的模式。其实这种模式也即是前面提到的纯商业保险公司运作,投保人自愿投保购买巨灾风险保单,政府只是起到协助的作用。英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主要原因是英国的保险市场非常成熟,在市场机制下可以良好运转。三是政府市场协作模式。此种模式的一般操作方法是:商业保险公司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设计费率和保单,运用其营销优势销售保单;同时商业保险公司还需承担部分赔付责任,政府往往是最后的再保险人,通过制定财税优惠政策,体现兜底的角色。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新西兰、日本和土耳其。

(三)灾害风险分担的方式多样

从现在国家灾害风险分担的角色来看,主要由商业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本市场和政府承担。但在不同的国家,巨灾风险的分担方式并不一样。对于美国而言,重大自然灾害保险主要由政府提供,因而没有设立专门的再保险公司分担风险,灾害造成的损失基本上都由政府财政埋单。然而随着自然灾害风险频度的提高,美国开始借助强大的资本市场分担风险,即风险证券化。于是在资本市场出现了很多保险衍生品,如巨灾债券、巨灾期货等。英国主要通过再保险公司分担风险。日本创造了一种由政府和民间再保险公司共同分担风险的二级再保险模式。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后交给地震再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由各原保险公司参股成立),再保险公司根据一定的因素设定理赔额度,同时不足额的由政府提供。

(四)重大自然灾害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多样化

任何一种保险制度的实施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建立重大自然灾害保险基金,需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通过比较上述几个国家的巨灾保险基金,不难发现基金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保费收入,这是保险基金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每个国家都通过这种方式积累基金。其中新西兰每年还要收取例外的强制保费。二是投资收益,这和其他的基金投资获益类似。三是资本市场融资,通过发行巨灾债券、巨灾期货等募集资金。四是本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贷款或是借款。五是政府财政的拨款。为保障本国巨灾基金的稳健运行,各国都在积极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充实保险基金,提高偿付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黎明,王忠.基于ARIMA模型的我国自然灾害救助支出研究(1978-2007)〔J〕.天津大学学报,2010,(5).

〔2〕钟晓敏,岳瑛.论财政纵向转移支付与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结合〔J〕.地方财政研究,2009,(5).

〔3〕Regulator urges catastrophe insurance in China.Chinadaily,2009-03-08.

〔4〕郑伟.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及其启示〔J〕.上海保险,2010,(4).

〔5〕吴定富.中国风险管理报告2009〔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71-72.

暴风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绩效管理是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管理工具,其过程就是绩效计划、实施、考核、反馈和结果应用的一个过程。___供电公司在实施政工工作绩效管理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实行周工作计划书,培养个人的计划、谋划和策划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对工作的计划、谋划、策划,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从20__年5月以来,政工部门开始实行周工作计划书制度。

每人根据各自岗位职责于每周五前,提报本周工作完成情况、未完成工作及下周工作计划,部门主任根据个人提报计划,审核本周部门工作、制定下周重点计划。每周一召开早例会进行通报和个人工作点评。这样,每个岗位根据各自的计划开展工作,部门主任则跟踪、检查、督促和评价每个人的工作情况。

周工作计划书的实行,让岗位人员的工作计划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制定个人工作计划时,由部门主任根据个人的工作强度、工作能力定期提出摸高目标,提高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政工部门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20__年底,他们着手研究20__年政工工作总体思路时,先后3次邀请市委宣传部领导和有关人员集中讨论,最后形成了20__年党委一号文及3个附件,全面规划了20__年政工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使政工工作做到月月有重点,季季有。

这个文件成为指导___供电系统政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他们以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六爱六亲”活动,充分体现了工作上的超前性。通过建立工作月报制度、信息联络制度和经济责任考核制度等,结合实际开展“爱心十大行动”、进行爱心平安宣誓、编写了爱心平安宣言、三字经,突出特色,富有新意,使爱心平安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营造了和谐、积极、团结的文化氛围。6月,集团公司在该公司召开了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经验交流会,与会领导和代表对该公司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总之,该公司政工各部门实行的周工作计划相对于月度绩效计划,其特点是:更加细致、操作性更强、评价更及时、改进工作更到位。

借鉴经济工作经验,对政工重点工作引进项目运作方式

今年年初,他们提出了“一抓、一推、三实施”的政工工作总体思路。“一抓”即以扎实开展政工创一流同业对标为总抓手,“一推”即积极推行政工绩效管理,“三实施”即实施“六爱六亲”、“标杆效应”、“银杏文化”三大工程。“一抓”是“一推”的基础,“一推”是“三大工程”的保证,“三大工程”是“一抓”的重要内容。

为抓好“六爱六亲”、“标杆效应”、“银杏文化”三大工程,他们借鉴经济工作经验,对其引进项目运作方式。出台了“三大工程”项目责任书,明确了项目专责人、项目主要内容、项目如何实施、项目最终所要实现或达到的目标。部门主任与各项目专责人签订责任书,这样,部门主任可随时跟踪检查督促各项目进展情况,而专责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问题,可以随时向部门主任提出要求,确保项目完成。“三大工程”,对政工重点工作实行项目运作,使责任更加明确,也为下一步实行绩效考核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在实施“标杆效应”工程中,他们紧密依托“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纪工团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大政工格局支撑体系,建立了涵盖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民主管理与监督、企业文化建设、团青工作的大政工创一流同业对标指标体系,设立了90项对标指标,制定了20__年至20__年政工同业对标目标规划、落实措施和评价标准,每项指标都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有评价,初步建立起指标体系、组织

体系和责任考核体系三位一体的较为科学完善的政工同业对标体系,填补了国内地市级供电企业政工同业对标的空白。先后与江苏苏州供电公司、陕西渭南供电局结为政工同业对标单位,《中国电力报》专门介绍了他们开展政工同业对标的经验和做法,据此研究的《政工系统标杆管理》成果被集团公司作为管理创新成果推报至中电联。

推出绩效管理试点岗位,在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

为了让绩效管理理念更加深入各岗位人员,他们把宣传干事、企业报编辑岗位作为推行绩效管理的试点岗位,并制定了岗位绩效管理目标责任书。

根据绩效管理的要求,部门主任与每个岗位人员签订了20__年目标责任。其中,明确了全年总体目标,分解全年目标到各岗位目标,规定了各自完成任务的量质期,提出了完成目标任务的总体要求。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他们借鉴周工作计划书的模式,制订了“新闻宣传工作周备忘录”,每周把宣传重点列表排序,定时间、定人员、定媒体,使新闻宣传工作步入计划管理轨道,做到了有策划、有计划、有节奏,使得重点突出、成绩明显。去年6月,___电网遭受风暴侵袭,他们对在自然灾害情况下如何做好新闻宣传进行研讨,制定了“三快一发挥”(充分发挥通讯员队伍的作用、快速到达现场、快速撰写稿件、快速在媒体发表)的新闻报道应急预案,为做好应付突发事件的外宣工作打下基础。今年4月,___电网遭受暴风雨袭击,他们立即启动新闻报道应急预案,采写稿件、编辑图片,很快把稿件传到了山东电力报、___电视台、___日报等新闻媒体,展现了电力人全力以赴抗灾抢险的精神风貌,受到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试行党支部绩效管理,提升党支部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对政工工作实行绩效管理的基础上,他们结合实际,积极把绩效管理向基层延伸,力求建立一个以党委为领导,政工各部门相互协作配合,各基层党支部积极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政工绩效管理体系。

制定实施了《党支部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每月27日,将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中有关政工口的重点工作用电子邮件下发各党支部,作为与各党支部签订月度绩效合同的重要依据。各党支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月度绩效计划,于月底报政工部。确定绩效沟通的主要形式,即年度绩效评估会议、季度政工例会、月度网络公示,对各党支部月度、季度、年度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提升意见。绩效考核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和年终先进评选挂钩。月度网络公示结果纳入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季度、年度考评结果,作为年度先进党支部评选主要指标。

推行政工绩效管理的几点启示

绩效管理随处可见。政工各部门实行两年多的周工作计划书,每周一例会上,部门主任对每人一周的工作点评,都是绩效管理的表现形式,其实我们现在许多管理工作都可纳入绩效管理范畴。

不唯理论,重在操作。管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其原理是相通的。该公司实行的这些绩效管理办法,是在干中学、在学中不断改进提高,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绩效管理。

相关期刊更多

太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少年文摘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华北电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