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路工程设计规划

道路工程设计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路工程设计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路工程设计规划

道路工程设计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规划设计;标准

【中图分类号】TU697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201-02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路网建设飞速发展,具有城市生命线之称的市政排水工程建设也飞速发展。市政排水工程是收集雨水、防洪排泄、处理和排除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保护自然水资源、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工程。市政排水工程规划是通过一定时期内统筹安排、综合布置和实施管理城市的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子系统及其各项要素来协调各子系统的关系,优化水资源的配置,以促进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

城市道路路网的发展带动城郊高速公路网络的快速形成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方便出入与过境交通,各地正大力兴建各种迎宾大道、城市快速路、连接线工程等。这些道路大多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甚至规划区外,沿线土地现今也得到大力开发和快速的发展,但城市边缘区道路排水管网设计与市区规划道路有着不同的特点[1],本文对百色市边缘区道路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城郊市政排水管网规划设计存在的困难

由于城郊市政排水管网经过的路线不属于城市主城区,且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不确定,规划部门无法提供各种管网的规划资料。因此,城郊市政排水管网规划设计存在以下一些困难。

1、市政道路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郊地块以较快的速度开发,但其所涉及到的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施建设往往滞后于地块的建设,影响了城郊道路排水规划科学化的发展。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快速建设,造成了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一些排水工程往往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施工;有的虽然设计完成后,排水工程规划由于相关原因需要修改,许多工程项目未能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规划的指导意义也没有得到真正体现,造成了工程需要再次改造。

2、排水走向与设计参数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管网要求排水管道同步实施,但由于缺乏规划资料,污水走向方案、服务面积,雨水汇水面积、参数的选取等均存在不确定性[2]。

3、城郊市政排水管网设计与排水规划结合不紧密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网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规划设计图纸,管线标准横断面图中仅仅标识雨、污水管线位置。尽管从排水本身而言,敷设在非车行道下,便于施工和管理维护,但由于地下管线种类繁多,且管线权属部门不同,规划部门无法提供管线规划走廊,有时建设资金安排不同步,不能在道路施工期间同步安排管线建设。在非车行道宽度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缺乏管位综合考虑的做法,势必导致今后“拉锁马路”现象[3-4]。应与竖向规划和排水专项规划紧密结合,从而避免出现道路排水管道管径、埋深等设计不合理的情况,避免造成排水管道频繁改造、道路重复开挖而增加投资。

4、城郊市政排水管网规划未做到统筹兼顾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是动态的,在排水体制、排水量标准、排水主干管的定线工作完成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以便工程的具体实施[5]。应做到使道路排水管网规划同城郊发展总体规划相一致和协调,同建筑规划、城郊路网规划、地上和地下基础设施规划等相配合,且规划服务年限稍长时,排水体制、排水量标准预测都应留出富余之地。

三、城郊道路规划设计标准

1、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划定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范围,预测城郊市政道路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的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排水工程规划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规划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的统一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投资合理,运行中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

2、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合理的排水规划、设计能尽快地将雨水、生活、工业污水排除,减少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环境,美化城市和道路,对城市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应遵循的一般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如表1所示。

表1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排水规划设计原则 排水水规划设计方法

结合城郊整体规划、路网规划、区域建筑规划,做好城郊道路排水规划和专项排水规划 线性规划法

做好充分的调研,选择排水预测方法和指标

进行排水量预测,留出“超前量” 非线性规划法

根据当地水流系统情况,划分排水区域和确定合理的排水体制 以节点埋深为变量的动态规划法

确定管网布局走向和合理的间距,做好与其他排水体系的衔接 以管径为变量的动态规划法

根据规范、排水要求、高程及工程量,适当加大排水管道的管径和坡度,减少管道埋深 遗传算法

选择安全、耐久、经济可行的管材 Dijkstra优化设计法

四、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1、排水管网设计

城郊道路排水管沟一般均依托道路布设,道路定线对城郊排水组织、排水管沟的埋深、排水的重力流或提升有重大影响,道路高程的确定对两侧地块的排水也有很大影响,为保证地表径流的排除,设计时道路雨水口高程应低于两侧地坪20 cm以上。并注意新设计的排水管道现在尽量不放在机动车道上,应设置在非机动车道,绿化带,人行道上,以免检修影响交通运行。

另外,排水管网受自身重力流的限制,水流具有不可逆性,管道之间难以互相调节,一旦形成后难以更新改造,因此在管网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量大小、标准高低、上下游高程衔接情况,使排水系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程序。同时,城郊市政道路下的市政管线除了排水管线外,还有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其他管线。在设计排水管道时必须考虑与其他专业管线、排水管道之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有足够的净距,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避免出现雨污水管道彼此冲突或与其他管线相冲突的现象。另外,规划设计时尽量保持下游管道流速不低于上游管道流速,以免产生淤积而增加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检修工作量。

2、雨水管道位置设计

需要按机动车道宽度≥24m和<24m两种情况来进行分析。

(1)对于机动车道宽度≥24m的

建议将雨水干管设计在机动车道下,且避开车辆轮迹线的位置。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要求,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雨水口埋设深度不宜大于1m。如果放置在车行道以外位置,则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一般都会大于25m。规范还规定,雨水口连接管坡度不得小于1%,按照车行道下管顶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7m的规范要求,则雨水口起端埋深为1m,至终端埋深至少为1.25m,埋深和规范规定相差太多,故宜设计在机动车道下,以减小雨水口埋深和连接管长度。另外,考虑到应尽量降低车辆轮胎碾压井盖座的几率,以减少车辆对井圈路面的破坏,也减少井盖的噪音,选择带防噪消音功能的球铁重型井盖座。还需将雨水管线布置在避开车辆轮迹线的位置。这样设计既满足规范要求,还能在机动车道以外给其它管线的埋设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2)对于机动车道宽度<24m的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有绿化带,建议雨水管放置在车行道以内,并避开车辆轮迹线的位置。这样布置是因为有绿化带的隔离,整个道路标准横断面上至少得布置4个雨水口,如果将雨水干管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上,则串联雨水口个数将为4个,不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雨水口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3个的规定。

在满足规范的情况下,避免了将雨水管道布置在车行道下的3个不利因素:

①车行道上的检查井井圈是施工的薄弱环节,容易被车辆压塌瘪,虽然设计也有检查井井圈加固措施,但由于施工质量难于控制,井圈周围路面损坏、塌瘪现象难于避免,且不易修复;

②井盖座随着车轮的碾压,产生噪音污染较大;

③管道检修维护时,对道路交通影响较大。

3污水管道位置设计

建议布置在距雨水管道所在一侧道路不超过39m的机动车道以外的位置。

这样设计,除掉有上面的因素考虑,主要是因为污水预留管道长度的限制。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要求d300和d400污水管道检查井的最大间距宜为40m,再结合现实中管道清淤疏浚条件的限制,设计时最好把检查井间距控制在40m之内。收集两侧地块污水的预留管管径一般不大于d400,所以对于这种情况,不宜再放置在雨水管道另一侧道路1m处。故建议布置在距雨水管道所在一侧道路边不超过39m的机动车道以外的位置,至于是放置在非机动车道还是人行道下,则要兼顾其它管线的埋设要求和方便,灵活处理。图1是一个典型的45m宽的路幅的雨污水管线位置布置图。

图145m宽的路幅的雨污水管线位置布置图。

五、结语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分支。做好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规划设计,对高速发展的城市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规划设计要结合城郊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水系特点,与城郊雨水资源的利用相结合,与城郊路面建设相结合及与城郊污水排放控制相结合,增加排水高效性,降低工程造价。建设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的新型排水体系。

参考文献:

[1]朱莉.浅谈公路排水与城市道路排水[J].山西建筑,2008,834(28):276-277.

[2]赵萍.给水排水专项规划编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6,30(3):63-66.

[3]张祥中.城市新区排水工程建设若干问题[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7(3):73-75.

[4]金荣庄,尹相忠.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曾滨,谢文军.市政排水管网规划和优化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18):161-162.

道路工程设计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流量增加,这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交通将城市空间划分成众多的区域。如果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不合理,会导致整个城市空间形态被破坏,会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阻碍。

一、城市道路交通定义

城市道路主要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长度、宽度经过人工修筑、整理之后可供行人、车辆通行的一种带状的构造物。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聚集、城市建设用地也不断增大,这就促使了我国现有城市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城市发展中各种不合理、不规范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甚至是造成了各种社会安全事故,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强烈的反响。基于这种社会发展现状,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做好城市道路规划已成为各地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话题。

二、城市道路现状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按一定的长度、宽度经人工修筑,可供人、车通行的带状构筑物。进入2l世纪,随着我国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镇)人口的集聚,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以及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客观事实,我国现有各类城市都面临着现状道路的容量不足,道路功能不分明,路网布局不合理,各类车辆与人流混行,城市公共停车场缺乏,高峰时段车辆拥堵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因此编制好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已成为各城市(镇)人民政府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和车辆不断增加,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任务,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快捷、安全、高效地运转,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一些突出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在大城市中大量聚集,以及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使得城市交通需求激增,因此,城市交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方法

车道数设计

在多车道情况下,由于行驶车辆超车、绕越、停车等原因,车道的通行能力会受到影响,同时还会造成交通过分集中,增大交叉口负荷,引起交通混乱,给交通组织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等。对于不设中央分隔带的同向车道而言,若靠路中心线的车道通行能力为1, 从左至右其它车道的通行能力分别为:0.80~0.89、0.65~0.78、0.50~0.65、0.40~0.52。由此可知,通过增加车道数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简单措施并不可取。结合我国许多交通参与者违章现象比较突出的实际情况,城市主干道的双向机动车道数最好不要超过8 条。若此时仍不能满通量增长的需求,可通过改善道路网、修建平行道路、调整交通组织、合理改善城市布局等疏散道路交通负荷的手段加以解决。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机动车车道宽度问题,机动车道的宽度与车型和行驶速度、安全距离有关。我国城建部门在20 世纪60 年代根据调查资料得出了车辆横向安全距离及车身与侧石间安全距离的经验公式,并据此得出了机动车道宽度与车速间的计算结果,推行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现如今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已由过去以大车、公车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小型车、私家车为主。《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对道路横断面设计标准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目前道路机动车道宽度一般引用《规范》定为3.5m~3.75m,这无疑是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并造成车道不宽不窄、造成车流并道、拥挤,影响城市交通正常秩序。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细化机动车道(小车道、大车道、公交车道),建议:一般城市道路(快速路除外),大车道(混行车道)宽度宜为3.5m~3.75m,小汽车道宜为3.0m,路缘带宽度缩为0.25m;对于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可能出现多辆公交车并排行驶的双向4车道干路,机动车车道平均宽度宜为3.5m;双向6~8 车道干路的机动车车道平均宽度宜为3.25m;支路因强调可达性,对车速要求不高,机动车车道宽度宜为3.25m;交叉口机动车进口道宽度宜为3.0m,最小可为2.5m。

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乘非机动车出行仍为城市多数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且该部分群体为道路交通参与中的弱势群体。为了减小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 同时做到非机动车交通与行人交通的互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中,应尽量遵循宁宽勿窄的设计原则,切忌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有条件时,修建非机动车专用道,由局部交通组织发展为网络交通;在横断面布置中,可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布置在同一平面上;通过交叉口拓宽来增加进口道机动车道数时, 充分利用原有断面的非机动车道空间,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绿化带与分隔带设计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干扰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三块板和四块板横断面布局为城市主干道理想的横断面布置形式。

在分隔带设计中, 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是设计较宽的中央绿化隔离带,相对较窄的机、非隔离带或隔离栏杆,城区的仅划标线。实际情况表明,地形受限时,保留机非隔离带,或将宽的中央绿化分隔带分散设计为等宽的机、非绿化分隔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隔离效果明显提高, 同时还可减小机动车尾气对行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行人周围的环境,有利于绿化的养护等。

地上、地下管线布置

在城市主干道设计中,引进国外成功的设计经验,将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系统地布置在共同沟内,不仅可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而且便于各种管线的系统管理,有利于解决道路横断面布局受道路红线宽度制约、道路拓宽受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制约的矛盾,消除今后反复开挖的后患,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抗灾、防灾的综合能力。

强化道路基础处理

路面质量对道路上运行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等行车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路面的使用性能与道路基础的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为了提高道路的总体建设质量,在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采用与当地地质条件、工期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式,做到经济、实用、合理、科学,切忌工程建设政治化的现象。

6、确定合理的交叉口间距与行人过街形式

(1)交叉口间距与调头方案。一条道路上的交叉口数目越多,交叉口间的间距越小,交通事故率越高;交通出行时间越长,出行延误也会相应增加。城市道路上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与交叉口接入数目成正比。

(2)行人过街横道设计。为了确保行人横向交通的安全、快捷、方便,尽量减少乃至完全消除市民因过街不便而冒险违规横穿马路现象的发生, 主要道路交叉路口与路段最好选择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的立交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交通布局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道路交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维护着我国城市公共秩序。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要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以此促进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科学、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茂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与探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

道路工程设计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政建设;排水工程;问题现状;设计与规划

市政道路建设中的排水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是进行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要明确该工程的重要意义,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市政的排水工程,既代表了城市环境的优质性与便利性,也代表了城市的服务能力与质量,所以进行市政排水工程的设计与规划时,要遵循着科学发展的观念,以利民便民惠民为宗旨,全面发挥该工程的便捷性与功能性。而我们先要明确市政排水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与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工业废水,各类用水,以及大气降水等,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回收,净化处理,输送与排放,这一系列的相关操作,就是市政排水工程的主要用途,而排水工程的设计与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实现这一系列的工程建设。

以国家的《城市排水工程规范》作为指导文件,进行相关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其中也规范了排水工程的工作内容:对市政的排水范围进行划定,预估排水量并且制定排水体制,设计污水处理的出路并记录污水程度,规划枢纽工程的地理位置,对建设用地以及其他用地进行规划等。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些排水工程是一种系统性的工作,是由各个具有细节性的工作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所以要注重各个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可以充分的做好排水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工作,发挥其作用。

二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与规划的重要作用

1、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进行市政排水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市政排水工程的投资少,规划容易,完工之后的使用情况效果很好,可以很好的与新时期的城市发展形势融合。

2、提高排水系统的工作能力

进行市政排水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工作,可以更好的提高排水系统的工作能力,在对传统的排水工程进行完善的同时,可以对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对固件进行升级处理,使其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排水工作。

3、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

进行市政排水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工作,可以更好的保护水资源,加大污水排放工程的建设,以及对自然降水的排放处理。这样可以防止污水与工业废水对饮用水产生污染,还可以提高天然降水的使用效率,以此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效率。

三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与规划的主要问题

1、防洪排涝的问题

防洪排涝问题可以说是城市的生命线,对居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是排水工程设计与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排水工程中防洪排涝问题,主要是分为内洪与外洪。针对外洪,要以防为主,而针对内洪,要以排为主。同时要考虑当地的历年降水量,然后确定防洪面积,以此确定防洪排涝工程的具体设计与规划事项。

2、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问题

城市中的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是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的问题。所以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排水工程的设计与规划不仅仅要考虑到对污水的处理能力,还要遵循再利用原则,使用新科技,建立一种节能环保的排水工程。比如可以使用硅藻土的高效载体生物作用来吸附污水,再比如可以强化污水管网系统的设计。

四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与规划的具体方法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市政排水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

1、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与规划

随着近些年环境污染的严重化,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逐年增大,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财产安全。所以为了减少与避免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市政建设中要严格做好排水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工作,以警觉的防洪意识与完善的防洪排涝设施来应对一些突发险情,进而有效的保证人们的健康安全与城市的经济利益。对于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与规划,要重点注意排水重现期的标准,还要全面了解城市的地域特征、建设规模与洪涝面积等相关信息,同时进行实地的考察,结合此类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之后进行前期的设计与规划,构建出适用于该城市自身特点的排水工程。排涝的措施要充分的考虑到城市所在地的地形、地貌与地质的信息,进行综合布局,从而使施工的结果可以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特别注意在城市中人口密集的区域,要提高排水装置的安装数量。

2、双向处理污水的模式

目前,我国各个城市大都采用集中式的污水排水处理方式,也就是以大型的污水处理厂为中心,来实现集中式与一体化的管理,从而使污水处理工作达到高效有序。集中式的污水处理模式,具有着宏观性、指导性与全局性,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对污水的处理能力也需要逐步提高,以适应城市发展。于是这个时候,集中式的污水处理模式就显露出了弊端,主要是在远程输送与持续性运输上供应不足,容易产生高额成本与大量能耗。这就需要市政建设中的排水工程,结合新时期的发展形势进行设计与规划,重新建立污水处理的观念,根据区域性的相关需求量来设置分散点,也就是在整体布局的前提之下,设立多条线与点,然后在点上分布相应的管理与处理机制,以便局部的及时管理与消息的反馈,加大了管理力度,同时又提高了管理效率。这就是现代化的污水双向处理模式,将集中式与分散式进行综合运用,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案,从而提高市政排水工程的适用性与效益性。

道路工程设计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造价;预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道路工程造价预算

1、首先要对城市道路工程建设设计阶段进行预算

在对设计阶段进行预算时要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要对工程进行严格的计算、评定和核算。在将工程设计预算完成同时也审核完成后,就要对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道路工程造价的科学性。

2、对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施工图纸进行预算

首先要对道路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要对已经审核并已经通过的施工图纸进行预算编制,严格按照国家的工程量对道路施工图纸进行计算;其次要按照施工图纸中已经计算出的工程量,严格按照相关的预算定额,计算出工程量的全部费用,从而可以有效的对道路工程造价进行准确的预算。

3、对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进行预算工作。

二、城市道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1、工程设计的变化

工程设计通常处于工程建设项目前期阶段,表现形式为设计任务书,具体内容涉及技术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等等。此部分在项目中体现为计划性、全局把控性,通过对整体项目的宏观设计规划,对工程报价进行事先预算,前期的工程设计阶段也是项目运行过程中最早的资金预算阶段,包括项目工程所采用的设计方案、设备物料、机器设备、人员组成等。

工程设计的变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影响工程设计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是动态变化的、是不可预见的,例如设计线位、桥涵位置、软土地基处理等等变更。由于这些动态因素能直接造成工程造价或增或减,因此变更造成的数值变化影响不可忽视。

2、施工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变化

设备材料费是工程造价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所占造价比重较大。施工材料及设备价格的涨落,随市场需求变化(如出厂价格的变化、材料来源地的变化、运输单价及装卸费用的变化等等)而变化,这样就会对工程总造价造成影响。 3、其它变化因素

施工时,由于地质条件(如水下条件的变化、地斟资料不到位或有误等)的变化,常常由于地质条件发生了变化,对工程量有增减的影响,于是导致工程造价也发生增减,因此需要在设计初期对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测定,同时收集完备的资料信息以及相关数据或报告。 

预算定额水平、间接费用、计划利润率、税率等定额费用标准以及政策性变动等如果发生变化,也会对工程造价有所影响,因为这些标准正是计算工程造价的依据。

另外,也不可不考虑由于自然灾害等非人为的、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认识与实践的变化,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既是工程造价增减的过程,也是工程造价逐步接近实际的过程,如设计修改、施工图预算修正、对工程承包合同的修正等等。 

三、对城市道路工程造价预算的有效控制

1、立项决策阶段

在前期立项中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就是准确的编制投资估算,此部分是研究、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在编制投资估算时要注意建设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要采用合理,并对重大的技术措施方案要有充足的分析论证。

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决策阶段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项目决策的内容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可达到80%左右,有的时候甚至高达90%。因为立项决策阶段所接触的内容直接影响之后各个施工建设阶段的工程造价,以及该造价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便于管控。

2、设计阶段

要对道路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在设计阶段进行把控,因为该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设计确定了工程预算造价,而结算只能按实际来计量从而计价,却不能改变根据设计来进行施工所形成的工程造价。只有对建设项目设计的节约才是最大的节约,建设单位的工程造价控制要以设计阶段为重点,可参考如下要点:

2.1收集并合理应用基础资料。在工程设计阶段,首先要充分了解道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还要全面准确调查造价编制、材料单价、运距等事项。

2.2抓好方案及初步设计审查工作。负责道路工程的造价工程师责任重大,对设计方案要进行细致的优化,有效控制投资在审批的范围内。

2.3积极推行招标投标制。这样对降低工程造价、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可以产生积极影响。

2.4倡导激励机制。目前我国现行的设计取费标准是按投资额的百分比计算,于是造价越高,收费也越多,因此要倡导符合实际工作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向正确的方向努力。

2.5优化设计方案。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优化选择设计方案。 

3、对道路工程实施阶段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

道路工程在实施的阶段,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去进行实施行动。在道路工程整体造价中,道路工程具体的实行阶段所花费的成本只是占到了整体造价的很小部分。因此,有些工程施工单位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时,通常都会对道路工程具体实行阶段的造价没有进行预算。而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都会出现因为施工而造成了严重浪费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造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造成道路工程造价上升,耗费了不必要的成本资金。

四、市政道路工程成本预算控制影响因素

1、价格构成要素

市政道路工程成本价格构成要素包括施工成本、利润和税金,其中以成本的影响最大,施工成本由直接费和间接费用构成所以材料费用影响最大;由于材料价格在市场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材料单价影响材料费用进而波及工程成本;人工费用虽远低于材料费用,但其对工程价格的影响也非常关键。

2、市场条件

供求状况影响和竞争状况影响是的主要市场条件影响,供求状况占主要地位,前段时间内国内建筑市场人力总体供大于求,导致人工费用的变化相当缓慢,随着近年来民工荒现象屡屡发生,人工价格又大幅攀升,人工费用对成本的影响也开始变大,但其影响仍远小于材料以及机械费用。市政工程项目的投标门槛普遍较低,承包商间价格上的竞争就是市场主要竞争,作为买方的业主方要利用市场优势来采取压价,因此承包商所应承担的价格随之增加。

3、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与成本间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他们直接影响工程成本,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节约施工成本。合理的劳动力组织可更好的发挥工人的工作效率、减少用工数量,合理的施工顺序可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达到缩短工期在不增加资源的前提下,最终实现项目投入最小利益最大,最大化经济效益。 4、自然因素

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气温、天气状况以及海拔高度等影响都会影响人工和机械施工效率,冬雨季施工时需增加额外保温、防雨、防冻等措施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同时施工现场以和周围的环境对工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工程质量

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是工程质量成本的两个内容,而控制成本又可分为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而故障成本分为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和质量水平成正比,故障成本和质量成本成反比,工程质量要求过高会出现成本费用的增加,质量要求过低也会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因此工程质量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确定,这样可以减少对成本影响程度。 

五、城市道路工程造价的建议

1、编制一种工程造价预算的新方法

国家经济体制已发生变化,所有在编制工程造价预算时也要开辟新的思路、编制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新方法。

2、建立合理的价差调整办法

当下全国各地的调价方法没有完全统一,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影响施工材料的价格。应按综合系数调整,或采取更为合理的价差调整办法。

3、设备材料的价格信息系统

有条件的单位,建议应有专人负责搜集材料、设备方面的资料,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以便为编制、审批预(结)算等提供价格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道路工程造价控制,应该从组织、人员、制度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对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产生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道路工程设计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 工程施工 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过程是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体工程的过程,施工质量能不能达到质量标准和规划设计的要求,重点取决于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因此,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必须放在施工过程围绕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一、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1、准备期短,开工急。城市道路工程通常由政府出资建设,出于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日常生活的干扰这一目的,对施工周期的要求又十分严格,工程只能提前,不准推后,施工单位往往根据工期,倒排进度计划,难免缺乏周密性。

2、施工场地狭窄,动迁量大。由于城市道路工程一般是在市内的大街小巷进行施工,旧房拆迁量大,场地狭窄,常常影响施工路段的环境和交通,给市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对道路工程进行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难度。

3、地下管线复杂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实施当中,经常遇到与供热、给水、煤气、电力、电信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若盲目施工极有可能挖断管线,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对道路工程进度带来负面影响,增加额外的投资费用。

4、原材料投资大城市道路工程材料使用量极大,在工程造价中,所占比例达到50%左右,如何合理选材,是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的分布,运距的远近都是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

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施工中的接缝处理不当。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辅助设施颇多,因为大多数的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主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压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的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沉陷)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

2、施工路面不平整。一方面,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是保证路面平整的基本条件,但由于道路地下铺设的各种管线,使施工时回填受影响,而回填超厚、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和要求,均会使回填土达不到标准的密度要求,而使路面在碾压中出现波浪、壅包、坑槽、裂缝等现象。另一方面,地基不平整,局部坑塘等情况,即是沥青摊铺平整度控制得再好,在行车不断撞击后也易形成高低不平的波浪或“小塘”。

3、过路管沟处的路面裂缝。道路工程中,排水管道、通讯电缆、自来水管道等需要通过行车路线,在回填时若压实度不足易产生路面裂缝的现象。

4、人行道上各种井盖板与路面差超标。人行道上的井盖板相比行车道上的要略大,安装不易,也容易出现井盖板突出地面或凹陷的现象,交付后,导致绊脚现象的发生。对此在施工中需逐个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坚决整修,直到合格。

5、路床整修碾压不平。未经填埋压实的路床,其路面结构等同于铺筑在软地基上,而软基结构空隙较大,经雨水、积水的渗透,软土基中含水量增大,使土基松软,稳定性降低,无法支撑路面结构,路面会出现不均匀沉陷,影响路面平整度。

三、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开工仓促。不少市政道路工程从提出计划到进行施工只有很短的时间,使得工程设计规划和施工队伍的选择变得非常紧迫,有些甚至存在着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慌乱自然会出错,最终使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作业面狭窄。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场地相对比较混乱,并且还要考虑到供水、供热、燃气、通讯、绿化等市政设施,使得本已狭窄的作业面变得更加拥挤,也使得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更为分散、零散,增加了监管难度。

3、责任不明、管理混乱。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各个部门,由于相互间沟通不畅,责任不明,加之多头管理、施工地点又较为分散,使得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难以进行责任划分,使本来就很难开展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雪上加霜。

4、工段划分过细。为了平衡各方面关系以及增加施工速度,一般都会将整个道路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工段,分段施工,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设速度,但也使得工段接合处的质量难以保证。例如某市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时居然将不到两公里的路段划分成20多个工段,由20多个管理水平、材料质量、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施工队共同进行,这样的工程,质量可想而知。

5、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一是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没有做好,未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工程的管理前紧后松,难以保证施工质量。二是管理部门自身的工作没有做好,没能充分发挥自身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的积极作用。三是某些管理者自身水平较低,使管理工作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消极影响。

四、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1、做好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纽带,所建道路必须按照道路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和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上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以及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等进行道路设计。作为设计单位要认真执行设计规范,搞好设计,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设计标准。如有设计变更,降低标准,必须经设计者同意在不违背规范的情况下,通过市政工程指挥部论证决定,进行变更。

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做好施工质量优化管理。首先要制定好合理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中心内容,质量保证措施的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必须围绕质量目标而展开,同时严格按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工程质量目标,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检查、监督,一般每月至少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一次;专职质量检查员每天对各施工班组作业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复核。在项目经理部和作业队形成体系完善、功能齐全、责任明确的质量自检体系和自控体系;其次在组织施工过程中,重点突出质量、进度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质量,充分发挥质量否决权的作用。在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转上狠下功夫,认真落实责任制,深入开展“三工序管理”,做到检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使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必须以铁的手腕,严格监管,不能拖泥带水,不可以讲求面子人情,该否定机否定,对有损工程质量的行为,要果断制止,不能有任何通融的余地,往往一些已形成的条例被人情海洋所溶解时,会成为质量管理不好的主导原因。在管理层人才决策时,不得力的人该换就换,不守规章条例的施工队伍该撤就应该坚决的撤换,决不能心慈手软,不然只会给工程质量带来许多的隐患。现在的质量管理体制,技术和行政相对来讲常常还是分家的,这样质量管理层人员就不会有真正的否决权,会对施工工程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4、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实施有效检控保证达优目标的实现。在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开展中,加强内部监理,增强质规格化部门的功能和权威性,重视检测项目,提高对工程质量的可靠、科学的控制和检测。在分清责任的归属时,要做到有字有据,白纸黑字,实行实名签字制度,每一个责任人,每一分项工程,未经质检人员的认可和签字,不允许私自继续施工;同样,当一项工程完工时,如果没有质检人员的签字,也不能算是有效完成。

市政道路工程是一项群体性的工作,工程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全体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因此进一步增强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只有参与工程的各部门和人员都能将确保工程质量放在心上,才能建设出名优工程,使城市道路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便利,为城市增添更多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姚昱晨.市政道路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