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口普查调研报告

人口普查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口普查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口普查调研报告

人口普查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于计划生育人口的调研报告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即将展开,为顺利做好此次人口普查工作,摸索和探求解决人口普查各主要阶段将要遇到的问题和质量控制方法,取得人口普查工作具体操作和组织实施的经验,根据青岛市统计局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市统计局从全市33个镇(街道、园区)中抽取3个重点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 从如何有效进行普查宣传等十个方面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项调研工作。

此次调研历时两周,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月22日邀请重点镇(街道、园区)在市统计局以座谈会的形式,对普查中可能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二是1月26日-27日市人普办分组到重点镇(街道、园区)进行实地调研,对部分重点单位进行了试点入户;三是1月29日在市统计局召开此次调研总结座谈会,对前段时间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归纳总结;四是撰写调研报告

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此次调研专题共涉及以下十个方面:

1、如何有效开展普查宣传?

2、如何解决入户难问题?特殊地区和特殊人如何登记?

3、普查员及指导员如何选聘和选调?

4、如何了解掌握外出人口基本情况?

5、外来人口基本状况及如何做好普查登记?

6、人户分离现状及如何进行普查登记?如何进行户籍整顿?

7、外籍及港澳台人员状况及如何进行普查登记?

8、如何防止死亡人口漏登?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超生情况如何据实登记?

9、怎样开展普查摸底?

10、影响本地区普查工作的其他因素。

通过对以上十个方面的认真调研,我们及时了解正式普查登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摸清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有效开展普查宣传,是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因素。要做好宣传工作,不仅要从多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宣传,更要长久性、持续性的开展宣传。平度市统计局10月份至XX年7月份,分批次组织本市各镇(街道、园区)进行人普宣传,主要以悬挂横幅、宣传栏张贴海报、分发普查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XX年7月至XX年11月,通过宣传车队入村、宣传资料入户进行持续性宣传,并通过电视台、报纸、短信平台等多方位媒体宣传。

二、入户登记是普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入户登记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的准确与否。因此,如何解决入户难问题,特别是特殊地区和特殊人如何登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前期两周的调研,发现只要前期宣传工作到位,大众居民在了解到人口普查这项工作后,对入户登记这项工作的配合度还是很高的。对于宾馆、医院、学校等特殊地区,要做到入户前与单位负责人联系,入户时由该单位所属镇(街道、园区)工作人员陪同,并携带各级人普办下发正式文件,对于特殊人群要提前告知并预约时间进行入户登记。

三、选聘和选调普查员和指导员工作,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镇(街道、园区)选调普查指导员以一、三产统计员为主,因为一、三产统计员部分业务在农村,作为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平度市来说,人口普查的工作重点在农村;二是选聘普查员以各村(居)委会三职干部为主,参加人口抽样调查、农业普查等普查工作的人员优先选择;三选聘报酬参照往年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标准,然后根据实际工作具体调整。

四、如何掌握外出人口基本情况是人口普查工作的难点之一。做好此项工作,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非全家外出户,可在入户登记时询问其他家庭人员;全家外出户,要通过询问邻居、亲友、村(居)委会等形式了解情况。

五、如何做好外来人口基本情况普查是人口普查的又一难点。做好此项工作,可通过其所在单位、村(居)委会联系,或在其居住所门前张贴人普通告,邮寄信函等方式联系。

六、人户分离现状及户籍整顿问题的处理,要与其他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特别是加强与镇(街道、园区)、村(居)和公安、派出所、民政部门等单位间的协作。

七、外籍及港澳台人员状况和普查登记问题的处理,处理办法同上。

八、防止死亡人口漏登、农村和流动人口超生情况据实登记问题的处理,要与当地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加强协作,对以上几类人群登记做到不重不漏。

九、普查摸底工作的开展,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以镇(街道、园区)为核心,村(居)委会为主力,调配人员,全面开展普查摸底工作。

十、通过此次调研和对历年普查工作的总结,影响本地区普查工作的突出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是XX年10月份平度市农村村委会换届,村委会成员将会有变动,这将为调查员的选聘、培训和入户登记工作带来困难,影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历年大型普查,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效果差强人意;

三是入户登记中往往出现意外问题、特殊情况等,导致登记工作中断或不准确;

四是人口普查填表数量巨大,审核工作量大,往往因为某一两个指标的不明确,而导致出现大量相似错误出现;

五是光电数据录入对填表要求严格,常因书写规范度不够而导致机器误读。

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调研工作历时两周,通过座谈会、实地调研、试点入户、邀请参加历届普查工作的同志参加经验座谈会等形式,从十个方面对此次普查进行了细致调研,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计划生育人口的调研报告二

摘要:重男轻女现象屡见不鲜,女婴经常惨遭遗弃,导致我国男女比例失调严重。为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计划生育,B超不准严明婴儿性别,关爱女孩行动等等,但收效并不十分理想。我们应做到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抓紧抓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明确任务,统筹兼顾,着力解决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优化环境,求真务实,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发展的舆论氛围;逐步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重男轻女 计划生育 关爱女孩

正文:

众所周知,泱泱中华五千年,重男轻女现象屡见不鲜。在万恶的旧社会,女子被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生男还是生女,那是天与地的差别。很多女婴被贩卖或遗弃。改革开放后,此类现象还是随处可见。现在,我们已进入21世纪,但对于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我们却依旧经常束手无策。

在农村,重男轻女现象尤为严重。在农村老人心中,女儿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儿子才是可以为家里延续香火的,老了也应该住儿子家才是名正言顺的,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儿子老了也就没有了依靠。这也就导致了农村很多人不生到儿子就不罢休的行为。

不止如此,大部分人更认为儿子是越多越好,便导致超生屡禁不止,计划生育根本无法确切实施。而女婴经常惨遭遗弃,更有很多孕妇做B超确认腹中婴儿是男是女,如果是女,很可能会被引产,这直接导致我国男女比例失调严重。为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计划生育,B超不准严明婴儿性别,关爱女孩行动等等,但收效并不十分理想。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超生游击队的存在,女婴被弃事件更是时常闻之。

处于新世纪的我们任务繁重。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抓紧抓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明确任务,统筹兼顾,着力解决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优化环境,求真务实,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发展的舆论氛围

五、逐步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重男轻女太严重

重男轻女是一种认为男女不平等的观念,重视男性的权利,而把女性定性为男性的附属,并限制她们发展个人才能的机会。由于男性生理和社会性的天然优

势,对儿子投入和对女儿同等的关注,能得到更大的综合回报。在资源有限甚至匮乏的情况下,也构成了父母重男轻女思想的经济原因。

在很多有重男轻女思想地方,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为了生男孩而不顾自己负担能力不断生育,如果生的是女孩,就一直生,直至生出男孩为止。有些则通过做B超获知性别,如果是女,就会被引产;如果是男孩,则会被生下。而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地方还会把女婴溺死或遗弃。

有些重男轻女观念较深的家庭里,生了女儿会被送人,甚至溺死或遗弃。即使是重男轻女观念并不是很深的,大多也会认为女孩子长大后要嫁人,不需要读太多书,于是不顾子女的意愿,要女儿辍学工作赚钱供她们的兄弟读书 ,即使女儿成绩很好,儿子无心向学,这些父母也照样如此。平时也会对儿子和女儿有不同待遇,例如有些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优先考虑给儿子,却要女儿做较多的家务。极端的情况甚至是把儿子视为宝贝,在家里有如小皇帝,女儿则被视为奴仆看待,也常被打骂。

事实上,这些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就像在我家也是存在的。我最小的叔叔和婶婶先生了个女儿,但他们想要个儿子,就生了第二胎,第二胎的确生了个儿子。但在平常生活中,他们有好东西都是先想着儿子,对儿子比对女儿好得多。

男女比例总失调

男女比例失调,会对未来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造成冲击,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婚姻的稳定。

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就是男女比例失调。主要表现有:男女比例分布严重不平衡,男女配偶间年龄差距增加,高基数高比例的无择偶人群,出生人口萎缩等。

具20xx年,完全统计,截止到20xx年为止,全世界的男女比例为 1(女) :

1.4(男),据这个趋势分析,估计在20xx年,男女比例会达到 1:1.74,也就是到21xx年,会达到1:2左右。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婴儿性别比是基本一致的。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117:100 。然而,根据中国政府于20xx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比率达到117:100,比正常值102至107高出很多。另据中国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为112.8比100、镇为116.5比100、乡村为118.1比100。而造成此现象与农村的重男轻女现象是有着明显关系的。

计划生育难实施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事实上,虽说我国计划生育已实行多年,国家也十分重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但在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的实施仍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超生游击队那是比比皆是。

在农村,很多家庭抱有不生到儿子就决不罢休的思想,于是就导致了如果生的是女儿的话就接着生,还是女儿就再接着生的现象。事实上,我家就有一个远

房亲戚,连生了四个女儿,还生第五个,结果第五个还是女儿,他们就把第五个女儿送人了,现在居然还想再生第六个。我真的是不知说什么好了!我想,如果人人都像他们这样,那计划生育要来何用?

事实上,农村养儿防老的思想太根深蒂固了。有的人就算生到了儿子也还是不满意,一个不够要生两,两个还嫌少,三个还差不多。也不想想家里的经济实力养不养得起。正是这些愚昧的思想导致了计划生育的实施困难。说到底,重男轻女是根源!

关爱女孩怎行动

由于重男轻女现象的严重,男孩女孩所受到的待遇相差很多。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国家很重视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关爱女孩行动。

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不仅是贯彻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女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更是平衡男女比例的重要途径。这个行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大力传播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风,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营造全社会都来关爱女孩的大环境,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让女孩和女孩家庭的社会地位提高,实际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促进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

近年来,关爱女孩行动的开展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我的家乡余江当然也不例外,一些关于计划生育与关爱女孩的标语随处可见,而各种关于关爱女孩的活动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村委都有对村民进行教育,充分组织和落实关爱女孩活动,并加大拨款来为活动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

这次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我个人认为,我受益很多。

在计生局打下手的日子,让我学会了一些处理伤口等的基本方法,更学到了一些如何注意自身卫生健康的方法,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受益匪浅,让我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健康和身边人的健康。

人口普查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前三个月工作回顾

(一)全力做好经济普查工作

2、严格控制数据质量。为全面指导好经济普查工作,强化对普查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分清县乡责任,强化质量控制,我县将经济普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并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通过印发《绥江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三下""三上"企业及其他单位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和召开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联审会议来认真贯彻省市有关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精神。

3、科学安排数据录入。县经普办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多次研讨,科学地制定了经济普查数据录入方案,分摊七个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录入,主要领导进行指导审核。既保证了录入质量,同时也为数据分析评估留下充足时间。

4、切实搞好资料开发应用。结合普查第三阶段工作内容,已做好普查资料数据库和电子地图维护准备工作。为表彰先进,推进工作,对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评选,评选出国家级先进个人2人,省级9人;省级先进集体一个,优秀组织者2人;市级先进个人3人。

(二)全面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1、切实搞好常规统计调查。围绕县政府年初经济发展任务目标及重点工作分解方案,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专业到人。结合实际狠抓常规统计调查工作,继续做好各专业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录入、评估和及时上报;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统计分析,前三季度共完成18篇,为领导决策和引导部门抓好落实提供了较好统计服务。

2、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把握《统计法》的修改审议、《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出台的重要时机,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普法宣传和统计执法检查,把落实《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内容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贯穿于各项统计工作之中,切实增强纪律意识、风险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社会各界及其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为进一步规范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3、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统计资源,丰富了《绥江县20XX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统计月报资料》内容,协助乡镇统计站编印了各乡镇《20XX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实行季度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提高统计保障能力。规定了全年统计分析信息的基本任务,并将分析信息工作纳入年度统计工作考评。

(三)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全局党员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统计工作特点,重在查找问题和不足、创新统计制度方法、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切实突出实践特色。局机关印发了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实施方案,详细制定了"学习调研阶段安排表"和"分析检查阶段安排表",通过向社会发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认真梳理出意见建议,并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我县经济普查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全面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和"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等调研报告。开展了"四走进、四破解""三个一"等主题实践活动,按"四走进、四破解"要求,走进贫困户,捐款900元,购进化肥6包480斤,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的困难;走进浙浦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解决好完善统计台帐更好地准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问题。按"三个一"要求,在全局树立起了"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良好风貌。在查找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统计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完成后,转入第三阶段,落实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扎实进行整改,已完成阶段整改事项和目标,并建立起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的长效机制,上报了整个学习实践过程的工作总结,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统计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实效。

(四)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按"百千万扶贫帮扶工程"方案和要求,积极开展联系村帮扶工作,以"五+x"模式,为后坝村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在猫猫林实施造竹51亩;协助搞好计划生育、备耕春耕、抗旱保春耕、平安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同时,干部职工"一对一"开展扶贫农户摸底调查工作,了解扶持发展多年来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落实帮扶工作实现帮扶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

局机关以建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行政机关为宗旨;以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团结和谐、服务一流的统计队伍为目标;以打基础、强素质、树形象为重点,全面动员、人人参与,扎实开展机关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文明素质和机关形象。在节假日时间,组织全局职工开展"三八节"义务造竹、"五一节"歌咏比赛等活动,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展示了新时期统计人的形象,提升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局机关先后被评为"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三星级机关档案室",县级文明单位创建顺利通过考评验收并获得授牌。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显得不够,统计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党员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力度需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不够,指导基层工作的方法还需改进。

二、后三个月工作安排

针对全年工作计划,后三个月统计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一是做好巩固和扩大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工作。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今后要做好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更好地落实整改,继续推进统计事业科学发展和为科学发展服好务。

二是做好经济普查后续工作。第三阶段是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认真搞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和应用工作。主要是对全县经济普查成果进行公报,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和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编辑出版绥江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

三是继续做好下半年的常规统计工作任务。创新调查方式方法,积极推行"在地统计"和联网直报工作,有效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继续开展统计普法宣传,特别是《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学习宣传,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统计意识,做好统计人员上岗培训、资格考试工作,完成全年统计执法任务。

四是根据县委出台的移民挂钩帮扶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干部职工,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移民对象户工作台帐,深入开展移民情况调查研究,多思维,想办法,落实措施,全力搞好移民工作,做到亲情移民,感情移民,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生活更加美好。

五是提前谋划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20XX年将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今年要在总结以往普查和调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普查专题调研和专项试点,谋划人口普查具体实施方式,做好人口普查相关准备,按上级要求确保12月底前成立县级普查机制,编制经费预算,落实办公场所和人员。

人口普查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生;生长和发育;身高;体重;人体质量指数;少数民族,回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R 195.1 RZ 2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074-03

回族是我国第三大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据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我国共有回族居民981.68万人,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回族居民190.23万人,占全区人口的33.88%。回族有本民族的信仰及生活、饮食特色,儿童体格发育变化与营养水平、经济发展和卫生条件改善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改善回族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本研究利用198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回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学校卫生工作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采用1985-2005年教育部等中央五部委建立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体系资料[1-3]。调查对象为宁夏回族自治区7~18岁回族中小学生,按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检测细则抽样,按性别和城乡分类,每年龄组60~100人,排除身体残疾和慢性病患者。1985年调查5089人(男生2591名,女生2498名),1995年4799人(男生2401名,女生2398名),2005年4946人(男生2489名,女生2457名),共计14834人(男生7481名,女生7353名)。指标为身高(cm)、体重(kg),身高精确到0.1cm,体重精确到0.1kg。由专业测量人员用同样方法和仪器测定,按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检测细则进行现场复测,采取数据录入和逻辑检错等质量控制。BMI=体重(kg)/身高2(m2)。采用t检验比较数据。

2 结果

2.1 身高变化 20 a来,各年龄组男、女生身高都显著增长,见表1。7~18岁男、女生身高平均增加4.0和2.7cm,其中1985-1995年男、女生分别为3.3和2.3cm,1995-2005年男、女生分别为0.6和0.3cm。20 a间7岁男、女生身高分别增加了3.4和1.8cm。2005年回族成年(18岁)男、女身高分别为170.0和159.1cm,20 a间增幅为1.5和1.1cm,增速为每10a0.7和0.5cm。同时,生长突增的开始年龄提前,持续时间延长。年平均生长超过5cm的年龄组,1985年男、女生分别为13~15岁,11~13岁;2005年分别为11~14岁,9~13岁。

身高的变化在城乡和性别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20 a来男生7~18岁平均增幅高于女生,城市学生平均增幅高于乡村学生。1995年比1985年各年龄组身高均有显著增加,但2005年比1995年,各年龄组增加的幅度不如前10 a明显,特别是城市女生和乡村男生。而18岁即成年身高则不同,后10 a增幅高于前10 a。

2.2 体重变化 见表3。

20 a来,男女生各年龄组体重显著增长。7~18岁男、女生体重平均分别增加4.5和3.1kg,其中1985-1995年分别增加2.6和1.8kg,1995-2005年分别增加1.9和1.3kg,男生均高于女生。20 a间7岁男、女生体重分别增加了2.6和1.7kg,18岁即成年男、女体重增幅分别为3.4和2.1kg。与身高不同的是,不仅1995年各组体重显著高于1985年,2005年各组体重仍比1995年显著增加。除女生16~18岁组,其余各年龄组城市学生体重增幅均高于乡村学生。

2.3 BMI的变化 20 a来男、女生各年龄组身体成分比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见表4。7~18岁男、女生BMI平均增加1.1和0.9kg/m2,其中1985-1995年分别增加0.4和0.3 kg/m2,1995-2005年分别增加0.8和0.5kg/m2,男生高于女生,后10 a增幅高于前10 a。18岁男、女BMI增幅分别为0.8和0.5kg/m2。7~18岁城市学生平均增幅高于乡村学生。

3 讨论

1985-200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BMI均出现全面的增长。7~18岁男、女生身高平均增加4.0和2.7 cm,体重平均增加4.5和3.1kg,BMI平均增加1.1和0.9kg/m2。18岁即成年男、女身高增加了1.5和1.1cm。结果表明回族儿童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提前,成年身高增加,身体成分比例变化,提示我国回族儿童青少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生长长期趋势。

Tanner[4]报道,1880-1950年欧美国家青春期少年身高、体重增速10 a分别为2.5 cm和2 kg,成年身高增速为1 cm。回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增速在青春期略高,但成年身高增速处于较低水平。与我国其他大城市汉族人群比较[5],其男、女成年身高增速分别为每10 a1.3和1.1cm,也高于回族儿童增幅水平。同时1985-1995年和1995-2005年2个阶段中,回族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BMI增幅度不同。各年龄组的身高后10 a低于前10 a,提示儿童生长水平提高的速度在减缓;但同时,成年身高后10 a的增幅高于前10 a,也提示回族儿童生长长期趋势尚处于早期,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此外,身高、体重和BMI的变化在城乡和性别分布上存在差异,一般城市学生平均增幅高于乡村学生,男生增幅高于女生;与我国其他大城市汉族出现乡村增长高于城市的现象不同[6],提示本身处于较低基线水平的回族乡村学生生长发育状况,改善的幅度仍然有限。同时也应注意,与身高不同,体重在各个年龄组出现明显持续增加的表现,BMI也在后10 a出现显著地增加。提示在继续促进回族儿童生长发育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特别是城市回族儿童的超重肥胖问题。

生长长期变化作为反映社会经济水平和公共卫生的指标,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重视。回族儿童青少年出现生长长期变化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营养水平的提高;同时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减少了儿童期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发生,也促进了其生长发育水平的提高。但回族儿童青少年成年身高增长幅度较低,近10 a来儿童生长水平提高的速度有减缓的趋向,提示应积极分析原因,进一步提高回族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此外,回族乡村学生的营养和卫生水平改善有限,学校卫生工作者应该采取更多地有效措施。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550-551.

[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199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6:347-353..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198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7:1 498-1 607.

[4] TANNER JM. Foetus into Man. London: Open Books, 1978.

[5] JI CY, CHEN TJ.Secular changes in stature and body mass index for Chinese youth in sixteen major cities, 1950-2005. Am J Hum Biol, 2008,20(5):530-537.

人口普查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温州

温州市的农民工问题形成较早且具有典型性。由于温州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区域特征造就了平原与山区、城市与农村之间巨大的发展落差,加之土地、资产、户籍等管理体制的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较为缓慢。农民工能感知到的拖欠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同工不同酬、就业歧视、社会保障歧视等现象比较突出。

一、温州市农民工的市民化障碍分析

1.劳动报酬权缺失

据温州市总工会在全市11个县(市、区)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开展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有68.3%的农民工与企业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另有10.9%与企业达成了口头协议。但如果从企业的范围来看,横向差距比较大。规范化程度高的企业,劳动合同的书面签订率基本达到100%,而一些生产不稳定或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劳动合同的正常签约率就非常低。在温农民工的总体工资水平还比较低,有56.9%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工资“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而且较高收入农民工群体的工资状况不满意率比较低收入人群明显要高。这也进一步表明,熟练农民工群体对自己工资的不满意程度较高。

2.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由于温州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导致农民工群体成为城乡公共服务的夹心层。以教育状况为例,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设备向城市单向流动,农民工子女得不到优质的教育,农民工也得不到良好和有效的职业技术培训。在温州市总工会的调查中,虽然选择“子女入学难”作为他们“在城市里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的只有13.4%。实际上,该调查中显示农民工群体中有一半是未婚的,他们还没有遇到子女就学问题;即使在已婚的人群中也有一部分是还没有子女或子女未到就学年龄,也有的还没有考虑把孩子带到温州就学。如果剔除这些因素,那么,13.4%已经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了。

3.身份认同感不强

2010年温州市总工会和温州大学商学院开展的《温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认为“我是城里人”和“我是温州人”的农民工比例不足10%。而认为“我是工人和服务业人员”的超过50%。这表明,温州农民工更加认同自己的职业身份是产业工人,而对温州这座城市却并没有多少归属感。

二、温州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估算与横向比较

利用2001-2010年十年间温州市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两项指标的对比来估算温州市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其中,人口城市化率的计算方法为该市市区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空间城市化率的计算方法为建成区面积/各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原始数据来源于2002-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从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变化轨迹中可以看出(如图1所示),温州市区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未有太大变化,而同期空间城市化的速度在2005年后开始迅速增加。也就是说,温州市空间城市化的速度要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速度。结合统计数据的分析可见,温州市还有大约1/3的人住在半城半乡的地方,他们有非农的生产方式,但户籍身份还是农民,生活方式还处在农村的层面,这就是城市化不彻底带来的半城市化问题。而大量处于半城市化状态下的农民工正是这一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若按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人口算作城市人口,温州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0.7%;而严格按照户籍人口测算,温州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率仅为21.45%,也就是说,有大约39.25%的外来人口仍旧处于半城市化的状态。

图1 2001-2010年温州市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轨迹图

从横向比较来看,以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和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数据为参照,将浙江省11个地市城乡统筹水平和农民工主观感受按照4:3的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浙江省农民工市民化的客观条件排名依次为杭州市、宁波、嘉兴、绍兴、舟山、湖州、温州、金华、台州、衢州和丽水,温州得分0.3458,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工的主观感受得分排名依次是宁波、绍兴、舟山、嘉兴、杭州、湖州、台州、温州、金华、丽水和衢州,温州得分为0.403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来看,温州市的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得分为1.2964,排名全省第7,位于全省中下游位置(如图2所示)。从分析结果来看,温州市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和矛盾依然十分严峻。

图2 浙江省1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农民工市民化水平雷达图

三、对策建议

人口普查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中国GDP增速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呈现逐级回落态势。但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中国经济下行的明显区别在于,中国的就业状况,尤其是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并没有出现恶化,没有出现2008年农民工因失业而大量返乡的现象,反而还出现了低端劳动力市场招工难的问题。从历史看,中国受失业困扰的年份均发生在经济增速下行期间,为何这次却出现反常现象呢?

内生增长已部分替代外需拉动

上一轮中国农民工的大量失业发生在2008年,因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中国出口负增长,导致大量出口型企业关闭,农民工被迫返乡。根据国家统计局调研报告,受金融危机影响,截至2008年12月31日,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返乡的农民工比例分别为62.4%、16.1%和21.3%。这应该是2009年国家启动“4万亿”巨额投资的诱因之一,因为失业问题会影响到社会稳定。若观察出口依存度,即外贸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可以发现1985年该指标只有9%,而到2000年则超过20%,其峰值出现在2007年,达到37.1%,说明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前夕,中国经济对外需的依赖度也达到了最高峰。正是因为过去20多年来对出口的依赖越来越大,一旦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出现逆转,国内经济和就业就会发生剧变。

然而,2009年之后,中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开始明显下降,2009年降至24%,2011年也只是小幅回升至26%,较2007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这当然与中国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来应对次贷危机有关,但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已有明显回落,可出口增长率却难以重回2007年以前的水平了(附图)。从全球贸易大国贸易份额的变化看,如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是在本国出口额在全球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到10-12%之后,便不再上升。而中国2009年的出口份额已居全球第一,至今连续3年占比在10%以上,故中国再要通过外需来维持高增长已不现实,这就使得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型为内生增长型经济成为必然。

尽管早在1995年中国政府已提出经济转型的口号,但实际进展较慢,近年来则明显加快了步伐。在转型过程中,劳动力的流向和结构也同时出现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一是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流入量减少,而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入量增加。如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比上年减少888万人,下降8.9%;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则比上年增加618万人,增长33.2%,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比重上升到17%;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35.8%,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比重超过了20%。这显然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超过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关。如从2012年一季度的外贸数据看,中西部地区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重庆和河南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5倍和1.4倍,广西、四川和湖南的出口增速分别为41.2%、31.9%和18.7%,而广东、浙江等出口大省却都只有个位数增长。

二是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也有所放慢,流入城市的劳动力呈现中年化倾向。随着沿海制造业向中西部的转移,近几年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在春节之后表现得尤为突出,甚至出现了中西部与东部展开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可转移的年轻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少,根据人保部披露的2011年劳动力供求状况数据,16-24岁、25-34岁、35-44岁、4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18、1.06和0.77,可见45岁以上的中年劳动力明显供过于求。

三是随着中国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投资对经济的作用增大,过去10年中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在内的第二产业用人需求比重从25.7%提升至39.3%,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则从72.5%下降至58.9%,下降13.6个百分点。

从过去10年看,外需推动的出口导向型就业所带来的就业数量相对有限,因为廉价劳动力主要是充当生产要素功能,难以有效拉动内需。而随着劳动者薪酬水平的提高,他们不仅只是起到生产要素的作用,还形成了越来越强大的消费能力来支持内需的增长。如以往作为劳动力主要供给地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在国家的鼓励政策下投资增速增长,自身经济增速加快,导致了部分劳动力回流中西部地区,加剧了东部沿海地区的民工荒现象。而东部地区由于人力成本提高,出口优势正逐步丧失,也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并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发展内需型产业。在内生增长型经济正在逐步形成和出口大国地位依然保持的经济转型期,其对劳动力的总需求要大于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经济模式。

人口结构变化促使民工荒持续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看,尽管15-59岁人口的比重较10年前上升3.36个百分点,但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为74.4%,同比微降0.1个百分点。如果考察18-45岁这一青壮年劳动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应该前几年就出现了下降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