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政道路照明设计规范

市政道路照明设计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政道路照明设计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政道路照明设计规范

市政道路照明设计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性化;市政道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还属于一个较新的方向人性化设计就是将人看成为第一考虑因素,一切的设计都是为满足人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但想要真正在城市道路设计当中满足人性化设计要求,除满足传统道路在建设中的需要以及规范之外还要注重美学、道路安全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同时也需要同车、环境、周边的人相互结合确保城市道路能够处于快速、舒适、安全的氛围之下这样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一、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内容

1、无障碍中的人性化设计

现阶段,在城市发展中,对无障碍进行设计是最能将人性化设计体现出来。在无障碍设计中,不仅有盲道的布置,还有坡道的缘石与形式等,涵盖了公共建筑无障碍的出口设计,将设计者对残疾人的关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不过,在无障碍设计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当前很多城市都规划出了无障碍设施,但其不合理之处仍旧随处可见,而且还存在不完善的管理与较差的施工质量等问题。在一些缘石坡道、交叉口与人行横道之间因相互错位,而产生了随意停车以及盲道砖松动等现象,导致了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同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不和谐的情况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残疾人在使用盲道时存在诸多障碍。因此,要想对残疾人的出行需求予以充分地满足,在设计无障碍设施时,不仅要让其具备一定的合理性,还要从施工、设计以及监理等多方面对质量进行较为严格的把关。最为重要的是,城市大型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需要一定要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展开相互的衔接,使得无障碍设施真正地可以做到精益求精,同时,也使得残疾人在出行的过程中真正地享受到便利。

2、人行道中的人性化设计

通常情况下,道路设计人员都希望人行道路铺装图案的设计可以更加美观,但是这些对于行人来说却不是很感兴趣。作为城市道路的设计人员与建造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人行道的平整度与人行道的密实度,而且对路面进行铺装时,要尽可能使用防滑的砌砖。这些才是行人最为感兴趣与关心的问题。有些情况下,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高差。在高差大于0.5米时,设计人员不仅要对车辆的出入予以充分的考虑,还要对人行的树木与电杆进行考虑。因此,对人行道进行人性化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通过挡墙将其分隔开来,在挡墙的外侧还可以将一定的装饰悬挂上去。这样,不仅对人行道多功能方面的需求予以了满足,而且也节省了大量的土方量,能够有效地保护好树木。此外,高低起伏的人行道绿化与装饰,在城市中也能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景致。

3、生活性街道中的人性化设计

在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的过程中,生活性的街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路段,在这样的街道上,因为存在人车混杂的情况,非常容易出现各种交通事故。因此,生活性街道设计应该是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部门密切关注的一大问题。在标志、标线方面,设计人员应该对停车位进行合理的布置,保障交通不受任何的阻碍。此外,在生活性街道中流窜的车流与车速,在进行疏导时可以使用引导性与限制性的交通设施,使得车辆能够实现顺利同行。这样,行人的活动空间也就更多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道路的边缘地带或者中间设置一些树木。这些树木不但有助于梳理交通秩序,而且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对道路的整体美观度进行提升。

4、交通性道路中的人性化设计

对交通性的道路进行设计,主要是对城市道路中的人行天桥、路灯以及候车廊进行设计与建设。在设计交通功能性的设施时,应该对偏向于车行的交通服务予以充分的满足。在设计路灯、人行天桥以及护栏等时,应该对简洁、明快予以足够的注意,使其功能能够凸显出来。同时,在设置交通标志灯与标线时,要尽可能地拥有一定的提前量,这样,驾驶人员便可以早一步对路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

二、基于人性化的市政道路设计

1、市政道路线形设计

市政道路的线形设计对于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输状态和使用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市政道路优美的线形设计,不仅能够使市政道路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消除司机的疲劳感,而且还可以为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输和出行提供便利、安全的条件。从安全性和景观特色角度来看,市政道路设计不适宜采用直接的短线和漫长的直线,最好采用大半径的圆弧曲线,除了交通性干道和主干线道路不宜设计过多的转折之外,一般的市政道路都可以设计适当的转折。在市政道路上,设计较大的曲线,使道路沿线两边的自然景色和建筑物有所变化,避免长直线型道路的乏味感和单调感,缓解司机疲劳,防止出现交通事故。从环境美观和人性化理念来看,市政道路空间的视点是运动的、连续的,整个空间有着连续不间断的首尾,由一系列变化的构图组成,因此市政道路设计要以总体规划为中心,充分考虑环境和人性化理念,优化市政道路线形:立体线形和平面线形。在线形组合时,首先,在视觉上要能够良好的引导司机的视线,特别是在挖方边坡、反向曲线和急弯等位置要注意诱导视线,避免遮挡物遮挡司机的视线。其次,使纵断面线形和平面相平衡,合理设计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增加均衡感。最后,合理设置市政道路的横坡度和纵坡度,确保市场道路排水通畅,避免在凹形竖曲线顶部和凸形竖曲线底部出现急转弯平曲线。

2、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

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要确保行人和车辆的交通通畅和安全,充分发挥道路绿化带的重要作用,和市政道路的特点和性质结合起来,和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确保雨水的及时排出,满足地下和地上管线的布设。综合考虑市政道路造价、减少噪音、绿化遮荫、行车速度、行车宽度、交通安全、道路等级等多方面因素,在一些大城市适宜采用三、四幅路,在中、小城市,更适合设计使用价值较高的单幅路。市政道路和公路最大的区别在于行人比较多,因此人行道是市政道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人性化的市政道路设计要重点考虑无障碍设计,做好无障碍出入口、缘石坡道和盲道设置,充分体现出对残疾人的关爱。同时,在确保人行道的密实度和平整度基础上,采用防滑的铺装材料或者地砖,将市政道路人行道铺装成具有城市特色的图案,提高人行道的美感。另外,近年来,渗水人行道被广泛的应用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渗水人行道使雨水逐渐下渗到路基底部的土壤中,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地下水,有效改善人行道两侧植物生长的土壤,并且还有一部分留在人行道中,利用太阳的蒸发改善人行道,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具有良好的吸尘作用。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路设计,要根据市政道路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道路存在的问题。当前,在我国很多城市都存在着不同动力性能的车辆混行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正常交通,特别是非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受到机动车和行人的干扰,出行速度和安全都受到影响。根据不同城市对非机动车道路宽度的使用和设计经验,其宽度比较适合8.0m,6.5m,5.0m。市政道路的机动车道路设计,按照我国现行的市政道路设计规范,可以按照波良可夫模型来计算车道宽度,综合道路交通情况、交通组成、车辆性能等因素确定参数。同时,随着各个城市私家小型轿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同一时刻路段的横断面和交通组成的车种构成比例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市政道路的横向安全距离要适当进行调整。

3、市政道路照明设计

道路照明系统是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道路是各种车辆和行人流动的基本载体,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都依赖于人们视觉对道路周围环境的正确认知,从而采取适当行为。当市政道路亮度过低时,人们的视觉会受到影响,辨识能力明显下降,从而容易引发各种交通问题。因此市政道路照明设计要满足我国城市的电力规划规范,采用节省能源、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的道路照明系统,为行人和驾驶员提供节能、经济、舒适、安全的道路环境。在市政道路照明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其一,合理选择灯具、光源和灯杆。市政道路照明系统除了要满足道路基本的照明需求,要尽量满足景观要求,选用比较美观的灯型。市政道路照明设备可以采用拔梢钢杆,钢杆表面喷塑,内外热镀锌,灯杆壁厚要大于5mm,确保灯杆的抗弯能力。光源,要尽量采用透雾性好、使用寿命长、发光效率高的高压钠灯;灯具,采用能效利用率高、防眩光、半截光或者截光的优质产品,将电容器和整流器等出发元件都装在灯杆中。其二,合理布设路灯,合理设置灯具亮度、路灯高度和路灯间距,综合考虑市政道路的路面、路况反射特性,根据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和道路的宽度,可以采用中心对称、双侧非对称、双侧对称等布置方式。

4、城市道路人性化中城市道路与周围景观的配置

对于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与周围景观配合之间的问题应该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线性组合效果,并非是要求在设置当中必须是一条直线,反而是在条件的允许之下,能够尽量的设置一些曲线,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情趣。其次,做好道路断面同周边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如果周边的建筑物较高,那么道路的设计就应该偏向于简洁宽敞,能够在整体上体现出一种多而不乱的感觉。在周围的建筑物较矮的时候,就应该将道路设置的偏窄一点,这样可以让整体看起来有一种紧凑感。最后,色彩要满足要求。当道路周边是现代化的建筑的时候,人行道应该尽量选择晶石或者是花岗岩,这样更为合适,如果周边属于仿古建筑物一类,那么选择陶砖或者是灰色砖这样相对古朴典雅的材料,就更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交通建设水平的提升,行人对城市交通道路以及设施的要求也在快速地提升,也就是对城市道路的观赏功能、便捷功能、使用功能等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因此,为了确保城市道路设计当中的实用、安全能够同便捷、舒适相互的统一,就需要在城市道路设计当中尽量地考虑到人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马凯,林浩,阙新征.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2)

[2]陈艳.探讨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城市建筑,2014(02).

[3]余德毅.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J].科学之友,2011(12).

市政道路照明设计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路设计;绿化;设施;交通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municipal road design can not only consider the transport function, should also consider the coordination of road and environment, road design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should fully embody the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concept into the road. In this paper, the road design several important issues discussed.

Key words: design of road; greening; traffic facilities;

中图分类号:P61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道路设计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综合布置原则

横断面的合理布置原则是:在规划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理念,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符合;要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要使雨水的排放更加便利;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铺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要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大城市一般采用二、三幅路;而在中、小城市,单幅路更具有价值。保证沿路

管线的布设,避免管线、各种构筑物及人防工程的相互干扰,考虑沿街建筑的性质,要与沿路各类型建筑物保持和谐。

2、进行市政道路线性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比较完美的线形设计,可以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还能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因此可以解除司机

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3、进行市政道路特色设计,反映城市和环境景观特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于文化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元化,其中包括了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道路设计规划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并突出特色,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而塑造城市形象应充分利用好城市的自然条件,尊重城市自然形成的

地形条件,这样即经济又可创造地方特色。此外,市政道路设计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和谐。道路设计出发点要与环境相适应,保护当地环境,不能为了道路特色设计,而破坏了当地环境。

二、道路绿化设计

在设计道路绿化时需注意绝不能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在路段和交叉口都需要留出一定的安全视距。在公交停靠站附近,还需注意树干的高度对过往大型车辆的影响。道路绿化由行道树、灌木丛(绿篱)、草地和花坛、防护林带(可设于道路红线外侧)等组成。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生活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活动特点,以丰富多彩的景观环境及活动内容满足大众各种需求,形成协调统一、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休闲娱乐及生态建设系统。此外,要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保健功能、防护功能和文化功能。

三、道路设施设计

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街道设施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使人们活动起来都能体会到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且美好的感受,如在人流集中的步行商业街周围,设置足够的停车场使人们出行更方便;休息座椅与高大乔木或花坛相结合,使人在休息时既亲近了自然又可以避免夏日的暴晒;林荫小道、座椅、路灯及电话亭等,提供人们小憩休闲的空间。以人为本不仅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如在街道必要的地方设置残疾人坡道和盲道;提供儿童专用的坐具、场地和设施;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厕所蹲位等。

四、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1、交通性道路

交通功能性设施要以为车行交通服务为主,路灯、护栏、候车廊及人行天桥等设施的设计要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位应有一定的提前量,以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提前了解前面的路况条件及管理要求。

2、生活性街道

由于此类街道人车混杂,交通情况非常复杂,所以设施规划设计要细致人微,标志标线方面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路面,更有效地组织交通。街道的停车需求较多,合理布置各类型的停车位和组织交通尤为重要,引导和限制性的设施是设计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措施是通过在路边、路中设置各种设施来控制车流、限制车速,以换取居民更多的活动空间。

(1)将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成蛇形或锯齿形,迫使进入的车辆降低车速,也使外来车辆因线路曲折不愿进入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同时曲线形道路对居民而言,其趣味性更强,景观更丰富;

(2)在道路的边缘或中间左右交错种植树木,产生不易进入的氛围,以减少不必要车辆的驶入;同时,道路上种植的树木改善了道路景观,美化了居住区的环境;

(3)在道路交叉口处将道路设计成凹凸状,将路面部分地抬高或降低,使车辆驶过时产生振动感,给驾驶者以警示;

(4)在确保车辆可以通过的前提下,间断性地缩小车行道的宽度,造成不易通过的视觉效果;

(5)在道路铺设上采用不同颜色和材质的材料,在视觉上形成印象驼峰、印象槽化岛,既为了引起驾驶者的注意减速行驶,也使生活性的道路更富趣味;

(6)通过在交叉口设置斜路障,路端上设置通行路障来限制车辆的转弯和前行;

(7)在居住区人口或道路交叉口设置形象的交通标志传达限速和禁转等交通信息。住宅地区的支路系统,行人对道路安全、舒适的需求被置于首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了灵活的道路网络,活泼、多样的断面形式,创造了宜人、友好的交通空间,更重要的是居住区内的道路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成为人们交流的场所。

五、道路照明设计

市政道路照明设施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是因为道路是人流和各种车辆流动的载体,各种交通行为都依赖于视觉对周围环境的正确认知而采取适当的行为,当视觉由于环境亮度过暗而产生识别能力下降的问题时,交通问题就会接踵而来。交通问题最主要就是安全问题。根据最新的调查报告,良好的夜间道路照明至少

会降低40%的城市交通事故率,45%的乡村交通事故率和35%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率。另一个交通问题是道路的利用率,良好的照明可以提高交通速度和交通引导性,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利用效率,缓解拥堵。其次,照明设施可以保护夜晚人们的安全,它可以高视觉距离,使行人能针对潜在威胁提前反应。再者,道路照明设施还可以提高环境的舒适性和美化城市。道路和公共区域照明对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有重要作用,不仅能给居民以自豪感,同时也能吸引旅游者。

六、无障碍设计

如今无论是大、中、小城市都在飞速的发展,城市道路的扩建或改建情况随时都出现在我们身边,然而很多业主单位往往对施工完成时间要求过紧,设计人员往往是同有经过周密的设计,而忽略了缘石坡道及一些提示盲道的设计。而2001 年8 月1 日中国残联、国家建设部、民政部就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规范规定在城市市区道路、城市广场、卫星城道路广场、经济开发区道路及旅游景点道路的设有路缘石人行道及各种路口应设计缘石坡道,公交上候车站地段应设计提示盲道等。无障碍无障碍设计既反映出残疾人克服自身困难,积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的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又体现出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努力创造条件,方便残疾人的以人为本思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设计工程师应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严格按该规范设计。

参考文献

[1]周小群,宏.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科技信息.2007年第7期.216.

市政道路照明设计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优化;评价标准

Abstract: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ed to bring the social benefit, economic benefit, ecological benefit. Affects human life and indoor and outdoor environment in every aspec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connotation, and from six aspects of the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application of optimal environment.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al optimiza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 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引

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在建筑经济学领域,绿色建筑设计带来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资源的日益损耗 ,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考虑 ,设计、建设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大势所趋。

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规定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 (住宅建筑) 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公共建筑) 六类指标组成。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 , 注重以人为本, 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3 绿色建筑设计中环境的优化

3.1光环境设计与优化

调查研究发现, 在办公室和生产操作场中 , 令人满意的照度为 1000~30001x之间, 过小或过大, 易引起眼睛疲劳。为了保证良好的光照条件 , 要做好天然采光的设计和建筑照明的设计。在天然采光设计中,又分为侧窗采光和天窗采光。侧窗建造方便 , 造价相对较低 , 维护方便, 应尽可能设计侧窗, 不足之处再用天窗补充。侧窗玻璃面积可按所处外墙面积的20%~30%计算 ,然后还要考虑通风、日照、美观的要求确定侧窗的尺寸 。天窗有矩形天窗、横向天窗、锯齿形天窗、平天窗、井式天窗等形式, 根据建筑物的外形和使用要求确定。建筑室内照明的设计包括室内工作照明设计和室内环境照明设计。室内工作照明设计除了要满足照度的要求外 ,还要考虑眩光、颜色、扩散、均匀度、亮度等因素, 保证照明质量。室内环境照明不仅是照明的功能, 而且具有装饰作用, 一个好的室内环境照明设计, 具有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3.2 空气环境设计与优化

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 , 室内装饰施工中采用了含有有毒成份的装饰材料和对人体有辐射作用的天然石材,如采用了含有甲醛的人造板材等。第二,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加快混凝土凝结和减少变形缝的使用而在混凝土中加入含有高碱的混凝土膨胀剂 , 夏季温度升高时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氨。第三, 空调的普及使用使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细菌含量增高而负离子浓度降低。为此,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 室内设计尽量简洁, 少用木板、石材等装饰材料 , 选用无毒、无害、有益人体健康的装饰材料, 装饰施工结束后通风换气半年以上时间再入住。第二 , 建筑结构设计中避免使用混凝土膨胀剂等添加剂, 按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变形缝。第三, 建筑设计过程中做好室内的通风设计 , 例如设置抽风机, 抽风时室内形成负压, 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进入室内;空调系统设计采用换气功能设计, 空调系统具有自动过滤空气、除臭、灭菌的设备。另外, 提高住宅区的绿化率, 搞好住宅区内的环境卫生, 提高住宅区的空气质量, 也是绿色建筑的空气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3.3声环境设计与优化

这里的建筑声环境主要是指如何消除或减少室内外噪音, 给住宅区一个安静舒适的声学环境。噪音由噪音源经传播途径到达接受者, 从噪音源控制噪音是最根本的措施 ,但噪音发出后, 只能从传播途径上采取措施, 而传播途径只能从城市规划、小区规划、单体建筑设计上进行考虑。城市规划设计方面。首先, 应当依据城市的基本噪音源, 作出噪音等值分布图, 据此以调整各功能用地和交通规划。商住、医院、学校、办公等对噪音敏感的小区规划在城市的中心区, 工业区、码头、高速公路、铁路等噪音较大的规划在城市的。其次 , 对于不能抗拒的噪音 ,例如市政道路车辆的声音, 可以通过临街建筑物尽量远离道路、将对噪音不很敏感的商业建筑作为屏障、道路两旁种植常绿乔木与灌木组成的足够宽度并且浓密的绿化带等措施减低噪音。作为绿色建筑 , 日间噪音应小于 35分贝 ,夜间噪音应小于 30分贝。

3.4热湿环境设计与优化

作为绿色建筑, 室内的适宜温度为: 夏季 22 ℃~27℃, 冬季 20 ℃~24 ℃; 室内的温度为全年保持在 40%~70%之间。室内热量的主要来源有室外传入的热空气、太阳辐射热、邻近地面和路面的辐射热、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室内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热量。要保证室内的适宜温度, 就要阻止室外热量的传入和排出室内的热量。设计的措施有:

( 1) 屋顶隔热。可通过设计浅色屋顶饰面、在承重层和防水层之间增设一层泡沫混凝土以增大屋顶的热阻与热惰性、设计通风隔热层、采用蓄水屋顶和淋水屋顶、屋顶种植植被等措施达到屋顶隔热。

( 2) 外墙体隔热。以往, 采用两面抹灰的粘土砖实体墙是一种常用的做法 , 但粘土砖的生产破坏了农田, 国家已限制使用这种墙体材料。采用中空双排混凝土空心砌块加上内外抹灰后 , 有较好的隔热性能; 或者采用复合板墙(例如墙体内侧加石膏板或轻质混凝土 ) 也可达到隔热的要求。

( 3) 做好室内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法有根据地理环境和风向设计好建筑的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 做好建筑平面的设计, 主要的使用房间布置在夏季的迎风面 , 门窗空气对流等; 设计合理的房间开口宽度和开口面积 , 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 1/3~2 /3, 开口面积为地板面积的15%~25%时 , 有最好的通风效果。

3.5废弃物处理系统设计与优化

建筑物中的废弃物主要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绿色建筑的废弃物处理系统设计分为两个方面:

( 1) 废弃物的分类收集系统设计。在建筑物内每层公共部分设计有分类功能的垃圾箱, 垃圾一般按可回收垃圾(废旧电器、金属、塑料、玻璃、皮革等 )、不可回收垃圾(剩余饭菜、果皮等 ) 和有害垃圾 (废旧电池、电灯、光管、过期的食物和药物等) 进行分类 。建筑物外也要分散设计分类垃圾箱, 以方便居民投放垃圾。

( 2) 设计水平的垃圾运输系统。在小区的地下设计垃圾水平运输管网, 管网连通各栋建筑物的地下垃圾收集箱。垃圾经过水平运输到收集站后, 经过压缩包装, 运走处理。作为绿色建筑, 垃圾应分类收集, 分类率要达到 50%以上, 并且垃圾的收集率要达到 100%。

另外, 在建筑材料选用方面 , 尽量选用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 3R材料。

环境设计与优化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光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热湿环境、废弃物处理等六个方面按绿色标准贯彻在设计过程中,处处以人为本,节能环保可持续性为设计理念,才能设计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B/T50378-2006)2006年6月

[2]王长庆.等.绿色建筑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9

[3]李百战、何天棋.绿色建筑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