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作物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年夏粮收购价格、粮食直补等政策执行情况
**年夏粮收购实行计划内和计划外收购政策,计划内收购价格仍实行由自治区和各地州信息参考价格,计划外实行随行就市。粮食直补政策由去年的敞开收购全额直补0.20元/公斤,改为按照计划限量直补。
从调查结果看,南疆五地州认真执行了自治区党委第二十二次常委会议纪要《研究我区今年粮食工作有关问题》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年自治区小麦收购直补计划的补充通知》精神,基本做到“确保每一户种粮农民都能享受上国家直补政策”。一是领导重视,确保直补政策落实到位。从走访调查的县、市看,基本上都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粮食直补政策领导小组,将夏粮收购计划分解到乡镇,由乡镇再分解到村组,层层签定夏粮收购合同,落实到每个农户。特别是自治区第二次小麦收购追加计划下达后,各地均能及时分配到每个农民,充分体现各级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关怀。二是广泛宣传,确保直补政策公开透明。各县市成立了夏粮收购合同签定小分队,定目标、定任务、分区分片,走村串户签定收购合同,同时大力开展粮食价格、直补政策宣传工作。各粮站秩序良好,完全做到小麦计划内、计划外分等标价上墙,使农民一目了然。财政、计划、农业、粮食等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对落实粮食直补政策情况进行检查,还在各收购站张贴夏粮收购公开承诺制,使直补政策进一步透明化。三是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夏粮收购顺利完成,很多县市为售粮农民免费提供茶水和晒粮场地,以及扬风机、精选机等设备,推行承诺服务制,做到文明收粮、礼貌待客,使售粮农民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同时严把新粮入库等级质量关,严格执行等级检验标准,提高新粮入库品质。截至7月底,南疆五地州已完成计划收购任务的70%左右,计划外也有少量收购。四是积极落实收购资金,确保补贴及时兑付。各地州县农发行基本做到了夏粮收购资金到位,财政部门根据夏粮收购发票,发放农民每公斤小麦0.2元的直补资金,从我们调查情况看,夏粮收购和直补资金及时兑现,没有发现拖欠和“打白条”现象。
夏粮收购价格基本情况是,大部分县市严格执行了自治区和各地的信息参考价格,计划内价格三等小麦平均在1.27元/公斤左右,加上直补0.20元/公斤,农民每公斤售粮收入在1.47元左右。阿克苏、喀什等主产区计划外小麦收购价格在1.15~1.20元/公斤,和田地区计划外小麦基本按照信息价收购。
二、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收益情况
根据对莎车县哈尔巴克乡调查户的调查情况看,小麦平均单产450公斤左右,副产品收入100元/亩,按平均价1.25元/公斤计算,每亩产值676.5元(450公斤×1.25元/公斤+直补14元+副产品收入100元)。生产费用290元,人工费用140元,每亩平均利润246.5元。
从尉犁县团结乡东海子村调查户棉花生产成本收益情况看,每亩单产籽棉预计350~400公斤,平均籽棉按预测5~5.5元/公斤计算,每亩产值1750~2200元。生产费用800~950元,人工费用450~500元,每亩平均利润500~750元。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主产区小麦直补比例由上年全额补贴下降到30%左右。如英吉沙县和莎车县等产粮县小麦收购计划分摊到每亩只有50~70公斤,按平均单产370公斤计算,只占13.5%~18.9%,再加上农资水费涨价因素,小麦收益明显下降,棉花单产基本维持上年水平,如果今年棉花市场价格能保持在上年水平,预计棉农收益不会有太大变化。
三、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各类机械作业所耗费的柴油数量情况
由于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影响,上半年国家先后两次上调了成品油的销售价格,目前,0#柴油销售价格为每吨488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吨上涨700元,涨幅11.8%左右,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相应地降低了农民收入。通过我们对一些县市农机站和农户的调查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种植小麦从耕地到收获全过程每亩耗用柴油5~6公斤,种植玉米每亩耗用柴油7~8公斤,种植棉花每亩耗用柴油10~11公斤。按今年平均每公斤柴油价格上涨0.70元计算,每亩小麦因柴油涨价增加成本3.5~4.20元,每亩玉米因柴油涨价增加成本4.90~5.60元,每亩棉花因柴油涨价增加成本7~7.70元左右。
四、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地州制定下达的地州所在市以外其他县计划内小麦收购价格比上年有所下降,可能影响农民增收。
(二)有些地区没有严格执行自治区规定的小麦收购价每公斤0.03元等级差价,如克州制定收购价格时,一、二级小麦价差为0.03元,二、三级小麦价差为0.02元。
(三)有些县市由于仓容等原因,对计划外小麦收购积极性不高。
(四)计划外粮价偏低,农民不愿出售。
(五)粮食收购计划在地区之间存在分配不合理现象,如阿克陶、莎车等粮食主产县计划收购比例偏低,要求增加收购计划任务。而尉犁县等销区计划完不成,今年尉犁县小麦面积只有98亩,收购计划为300吨,目前只收购4吨小麦,明显完不成收购计划。
五、几点建议
(一)粮食收购价格、直补等政策应保持相对稳定,并且在冬麦播种前向农民公布下一年度有关粮食政策。
(二)各地应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特别是销区应保持3至6个月的粮食储备,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多收购一部分农民余粮。
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日产生活垃圾数量持续递增,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村落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习性落后等突出问题,垃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随处可见,广大农村特别是国省道两旁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影响了全县环境面貌和对外形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开发开放步伐,更威胁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建设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十分必要。
一、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分析
我县辖21个乡镇,2600多个自然村,总人口7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全县生活垃圾日产980吨,其中:城区生活垃圾日产量240吨,可回收利用50吨;农村生活垃圾日产量740吨,可回收利用120吨。20xx年,有90个自然村按照“户聚、村收、村填埋”模式,初步实现了以村镇为单位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简易填埋处理。
从垃圾分类来看,城区生活垃圾主要包括高科技易污染类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破旧家具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果皮等)、装修建筑垃圾等;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附属垃圾(蔬菜枝叶、瓜果皮、各类腐坏蔬菜和水果等)、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建筑材料类(碎砖瓦、渣土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人畜排泄物等。
从以上分析可见,城区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总量较少,种类多、成分复杂,污染性较大,可回收利用率较高,热值较高;农村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是:总量较多,季节性较强(夏、冬两季量大),污染性垃圾量相对较少,可回收利用较少,焚烧热值较低。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垃圾处理层次低,处理方式落后。仅城区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全县只有90个自然村初步实现以村为单位的简易填埋,大部分自然村仍处于生活垃圾无序丢弃、露天堆放状态,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2.填埋点设置不规范。多数简易填埋点都是利用废弃坑塘,与村庄距离不足500米,未能达到无害化处理技术标准;
3.垃圾收集、存储、运输设施不配套。现有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简易落后、损坏严重,无法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求;
4.专业保洁队伍不健全。全县大部分村街尚未建立保洁队伍,且现有人员管理标准、作业标准不统一,难以保证环卫作业效果;
5.资金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县、乡、镇、村街垃圾处理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全县尚未形成一套分配合理、行之有效的农村垃圾处理资金分担机制;
6.村容环卫意识亟待提高。受农村生活传统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农村垃圾乱堆乱倒等生活陋习仍比较严重。
二、实施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系统建设的规划背景和有利条件
1.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全县财政收入4.71亿元,为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关注环境卫生工作,将垃圾处理作为改善农村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3.近年来,我县对垃圾处理工作进行了多项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为全面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示范引导作用。20xx年,在全县90个新农村试点村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建设,为全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意义。
4.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通过广泛深入、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综合素质较大提升,广大群众在环境建设中收获了实惠,体会到发展,对提升全县环境面貌的要求更加迫切,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5.为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中央出台了10项宏观调控措施,市里也配套制定了多项具体措施,根据省市要求,我县成立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进贤县农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处理实施意见》,为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了 难得的有利契机。
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 /目前,主要有两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可供选择,具体是:无害化卫生填埋和无害化焚烧发电。两种模式特点对比如下:
(一)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卫生填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适应用性广,广泛适用于各种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地区;二是对垃圾成分要求较低;三是垃圾处理量调整范围较大,承担负荷变化的能力较强;四是处理工艺和技术相对更加成熟、稳定、可靠;五是基础设施等一次性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较低。
缺点:环保“三化”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一般。
(二)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焚烧发电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环保性更强,“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更好;二是资源回收利用性更高,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电能,更加符合“资源化”要求。
缺点:一是对垃圾供应量和垃圾成分要求较高,每日需持续供应大量高热值生活垃圾,才能确保实现正常发电,实施难度较大;二是一次性建设投资和日常运行经费较高;三是工艺技术流程相对复杂,对建设、运营人员要求较高;四是该模式多使用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国内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较少,多数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艰难。
四、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实际,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模式。目前,南昌市通过招商引资拟在我县泉岭乡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但其能利用的都是一些热值较高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大部分生活垃圾无法焚烧发电,且建设周期至少需要2-3年,因此,采用无害化卫生填埋模式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当前权宜之计。针对我县农村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农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处理可分别采取户集村收村填埋、户集村收乡镇填埋、户集村收乡镇清运县统一填埋等方式进行。乡村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经过规划、水利、卫生等部门参与,选择在村庄夏季风的下风向和不污染饮用水及地下水源的地方,距人畜居栖点800米以外,库容考虑10年左右,按照无害化设施要求建设。
(二)规范运作流程,强化分类减量措施,下大力做好垃圾减量化文章。垃圾分类减量环节是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垃圾处理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对垃圾处理工作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按照城乡统筹和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借鉴发达地区垃圾减量模式,立足源头,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探索并建立“农户自觉分类会聚,村街入户收集分拣,乡镇区域压缩运输,全县分区无害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创新“两次分拣、双层减量”(农户源头分拣、村街二次分拣;村街分类减量、乡镇压缩减量)的垃圾减量机制,最大限度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目标。一是农户利用统一配给的两个垃圾收集容器,自觉将本户日产生活垃圾按照低污染可降解垃圾和高污染不可降解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收集;二是村街保洁员要严格落实入户收垃圾机制,将农户日产生活垃圾集中运输到垃圾分拣场进行二次分拣减量;三是乡镇保洁队入村对分类减量后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减量处理后,运往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
(三)建立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积极协调县直有关部门,争取将进贤作为全市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县,争取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一次性投入由市、县两级财政各承担50%;日常运行费用市里补贴40%,县、乡、村共同承担60%。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采取财政补一点、乡镇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解决经费紧张的问题。三是涉及农村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农项目,如农村改路、血防改厕、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要结合农村环卫保洁,给予项目倾斜支持。
一、春播工作圆满完成
中央及市县粮补政策的逐步落实,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月日的一场中到大雨,截止月日,全县春播圆满完成,共播种农作物万亩,
其中粮作万亩,经作万亩,粮作中,玉米万亩、大豆万亩、高粱万亩、其它杂粮万亩,经济作物中,棉花万亩、蔬菜万亩、瓜类万亩、其它万亩。从今年春播完成情况看,主要呈现大宗粮食种植比重大、农作物种得足种得严等特点。目前,春播作物出苗齐全,长势喜人,但有部分地块已呈旱象,如近期无较大降雨,春播作物生长和夏播工作将受到一定影响。
二、夏粮生产情况
全县种麦万亩,已全部收割完毕。由于今春气温较低且持续时间较长,返青推迟—天,加上生育期内受旱,预计全县夏粮总产可达万公斤,单产公斤。
三、夏播形势严峻
月下旬至月上中旬虽有降雨,但分布不均匀且雨量较小,夏播受到干旱的严重威胁。万亩夏播任务,目前仅完成万亩,其中玉米万亩、大豆万亩。
四、优质小麦、棉花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承担了市农业局的两个标准化示范基地。一是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顺利完成,该基地坐落在静海镇南五村争光渠东,面积为亩。示范推广品种为京。通过严格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使示范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获得了单产斤的好收成。年月日,以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验收。示范区的建设,为我县小麦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样板,带动了全县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提升了粮食生产质量。二是优质棉花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面积亩,坐落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周边。已按实施方案进行标准化管理,棉花现已进入现蕾期,长势良好,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做好农情信息工作
一是印放《农业信息》期、计余份。发送到各乡镇书记、乡镇长、主管农业乡镇长及名农村信息员手中,成为他们指导农民调结构、闯市场的好帮手。二是及时掌握全县农业生产情况,并以当日信息的形式向县委、政府、县广播局及《静海文汇》报送信息条。三是部属信息县物价月报表及时完成,并完成文字分析材料篇,完成玉米成本调查报表,并撰写了分析报告。四是完成市局粮经处及市场信息处安排的报表等业务工作。五是向《天津农业信息网》、《农民致富信息》报送信息篇。六是及时做好灾情统计上报工作。
六、协助搞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工作
积极配合县农委搞好指标分解、夏粮联查等工作,配合种子公司做良种补贴工作。在实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过程中,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向市、县有关部门及时反馈。
七、绿证培训及其它工作
我科承担的名农村信息员培训任务圆满完成,学员们反映热烈,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为我县农村信息化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组织编写的万余字的《农业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被市绿证办在全市范围内采用。
完成了《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种植结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搞好服务》、《关于农技推广机构改革调研报告》、《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市人大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情况调研》等文字材料篇。
八、下半年主要工作计划
⒈及时掌握全县秋收作物的种植、管理情况;并作好灾情的统计及上报工作;掌握今秋种麦进展情况。
⒉继续配合农经委搞好粮食直补贴及良种补贴工作的落实。
⒊继续办好《农业信息》,并搞好信息搜集及上报工作。
⒋按时完成部属信息县的月报表和文字材料分析。
一、安哥拉农业投资环境与中国对安农业投资现状
(一)安哥拉农业投资环境
1. 农业自然资源丰富
安哥拉可耕地面积约3500万公顷,殖民时期耕地面积达850万公顷,现有耕地仅350万公顷,地域广大,土地肥沃,河流密布,且温光充足,雨水充沛,是世界上最适宜发展农业的地区之一,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和良好的自然条件。此外,安哥拉还有广阔的牧场,牧场及割草地2900万公顷,自然条件适宜畜牧业生产。由于濒临大西洋,渔业资源丰富,安哥拉渔场自然条件良好,可全年作业。所以,无论是发展种植业、畜牧业,还是渔业,还是农产品加工,安哥拉都具备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安哥拉发展农业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首先,安哥拉本国粮油类作物严重供不应求,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急需发展农业生产填补国内供应不足;同时,安哥拉人口年均增长率2.9%,新生儿死亡率、预期寿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人口增长潜力较大,膳食结构不断优化,对粮食的需求还将刚性增长;另外,非洲中南部地区是全球粮食最紧缺的地区,周边国家对粮食需求数量巨大。此外,安哥拉是传统的牧业国家,但同其它非洲国家相比,存在养殖规模小、养殖方式落后以及个体生产水平低等问题,所生产的畜产品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求,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畜产品,因此迫切需要推动畜牧养殖业发展以增强国内市场供给。
3. 农业投资政策优惠
2002年2月实现和平后,安哥拉对恢复农业、消除贫困、实现粮食自给的愿望十分强烈,安哥拉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其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推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通过扩大对农业公共投资,恢复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开发农牧业资源,争取在2至3年内实现主要农产品自给。目前,通过国际援助来逐渐修复被毁坏的公路和铁路,修建水利工程,增加对工具、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播种面积,提高农产品产量。
安哥拉政府制定了《私人投资基本法》、《私人投资促进法》和《私人投资税收和关税鼓励法》三项法律,根据这些法律,安哥拉政府给予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政府保证外国投资者对投资的所有权和自由支配权,并享受给予本国投资者一样的税收鼓励政策和必要便利。
农牧业是安哥拉政府鼓励外商开展投资的优先领域。对生产型项目的投资给予财政税收鼓励,如免除投资项目中购置不动产的转让税、从收益的第二年起,5年内减收工业税的50%、免除投资项目专用设备和原料的进口关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可提供一定的优惠贷款,鼓励在水利系统管理、维修、农业发展方案的制订、农业机械化和技术指导、家禽养殖企业化、牛羊养殖等领域进行投资。对农村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是: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免征关税;前三年免征工业税;生产所得再投入时,免征所得税。投资额少于25万美元不被视为外国投资,投资额多于5000万美元,其特殊优惠条件可订立合同加以确定。
安哥拉已着手制定旨在实现农业发展的“农业发展基本法”、“土地法”、“林业法”等法律法规,鼓励私人投资。2000年5月,安哥拉政府通过了“2000-2001年农业生产纲要”,决心努力振兴农业经济。根据纲要,将在全国发展100万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实体和6000个中小型农业企业。政府将选派520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全国成立52个农业发展推广站,帮助农业企业发展生产。安哥拉政府2004年制定的《农村发展年度计划》用于发展农业和教育,该计划从2005年开始执行,5年一期,计划5年共投入2.09亿美元,通过农业贷款的形式向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资助农业的发展。该计划实施的第一年里资助了80万家庭,其中已有1.5万户开始受益,而且将逐渐增加资助的农户数量,最终达到150万户。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加大,每年花上亿元用于进口国外种子,无偿或有偿分配给农民,为农民提供生产要素,包括:锄头、斧头、锉刀、镰刀、水泵、发电机、碾磨机、耕畜、各类种子和肥料。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对农民进行资助。
(二)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现状
自1983年1月12日建交以来,中国和安哥拉政府友好合作关系持续发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良好的协调与配合,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农业合作稳步推进。尤其是安哥拉2002年内战结束以来,国内政局日趋稳定,从而也为海外企业创造了较为稳定的投资环境。中国除政府加大援助力度外,大型国有企业、农垦企业、相关科研院所、私营企业也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农业是改善安哥拉人民生活和促进安哥拉国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抓住安哥拉农业恢复性发展的良好时机,利用自身在农业灌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成熟技术和经验,纷纷前往安哥拉开展农业投资。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安哥拉的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已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安哥拉政府的充分肯定,对安哥拉农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树立起中国与安哥拉农业合作的良好形象。
1.双边合作基础良好
2002年安哥拉内战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安哥拉的战后重建,在石油、建筑、电信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推动中安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从安进口182.22亿美元,同比增长51.8%;向安出口16.85亿美元,同比增长45.44%。中国与安哥拉双边贸易迅猛发展,经济合作进一步推进,安哥拉已成为中国在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年来,在农业领域,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安哥拉农业的支持力度。在加强原有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的同时,分别于2009年、2011年派出了高级农业专家组,协助安哥拉农业部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为安哥拉粮食生产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另外,还加大了对安哥拉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提供巨额优惠贷款,改善生产条件,发展粮食生产,符合安哥拉的现实需求,得到了安哥拉政府的高度赞赏。安哥拉政府陆续出台了鼓励投资农业和欢迎外资来安开发农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也为中安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 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技术领先,适应性好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农业发展上的成功对非洲各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水稻、玉米、蔬菜、水产、畜禽等农业技术与应用方面,我国对安哥拉农业技术的整体比较优势明显,技术应用适应性强。例如,玉米是安哥拉主要粮食作物,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当地玉米生产以小农户为主,由于缺少品种、技术投入,玉米单产水平很低,增产潜力很大;中国在玉米生产上有较为先进的适宜小农户的技术,开展玉米技术合作与示范有较强的技术基础。此外,在安大多数中国公司都建有面积为几亩到几百亩大小不等的农场,进行农作物种植(以蔬菜为主),呈现出良好的技术适应性。
3. 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兴趣浓厚,开发效果明显
许多中国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对投资安哥拉农业充满信心,对农业开发前景十分看好。不少在安从事建筑等其他行业的企业都开始投资农业,如中信建设正在规划设计,在马兰热和威热分别建设10000、5000公顷的农场,中水电筹划在Caxito开办农场;国内不少企业也前来安哥拉考察,2009年9月湖北种子集团、博林国际公司派出考察组,在安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已向安官方提交了项目报告书,拟在安哥拉建设2万公顷的农场①;新疆建设兵团在首都附近投资兴建了三个现代化农场,其中蔬菜种植已经成熟,已成为罗安达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水稻进入规模化种植阶段,正在开展水利等配套设施建设。
由于安哥拉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气候资源好,运用中国成熟的农业管理经验和耕种技术,产量大幅度提高,加上目前安哥拉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物产短缺,一般农产品供不应求。因此,中国在安农业投资都获得较高回报率,安哥拉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热点。投资高速增长对语言人才需求暴增,近几年国内学葡萄牙语(安哥拉官方语言)的本科生比建筑博士的薪酬还要高。
二、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缺乏有效保障
安哥拉相当部分地区交通设施很差,通行很困难,部分地区的地雷风险更加剧了对社会和经济影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增长。尽管安哥拉境内水资源丰富,但水利设施差,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葡萄牙殖民时期修建的水利设施,内战期间惨遭破坏,基本不能使用。和平后修建的水利设施不仅数量少,也缺乏合理的维修、保养和使用,有效利用率不高。农耕地开垦后绝大多数未经整理或整理质量很差,种植过程中只用不养,地方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差,农耕地缺乏有效改造,农业生产缺乏有效保障和持续发展,只能靠天生产,遇旱、涝灾害就会造成严重减产。
(二)生产方式原始,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
安哥拉农业生产属于简单原始的小农经济的耕作方式,土地烧荒后进行耕作,多靠锄头和铲子,没有农业机械。播种采用撒播方式,没有田间管理。农业中用来耕作的役畜少,农机具非常缺乏,播种、种植、收获全部依靠人工。安哥拉农户种植使用的种子往往是自留或串换的地方老品种,长期不提纯复壮,混杂、退化严重,生产潜力逐年衰减,加之粗放栽培,产量不可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安哥拉基本不生产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主要依靠进口,不仅市场供应量少,而且价格十分昂贵。绝大多数农户买不到,也买不起化肥、农药,又没有积造、堆制、使用农家肥的习惯。因此,粮食生产中除农场和极少数农户使用少量肥料、农药外,基本不使用肥料和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农作物处于自然生长状态,限制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三)技术力量薄弱,农业生产缺乏技术支撑
安哥拉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使得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严重,却没有专门研究单位、科技人员对病、虫、草害进行针对性研究和预测预报,同时也严重缺少有效的化学防治药物和防治技术。农业生产实践中,根本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因此,病、虫和草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农业教育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少,缺少健全的推广机构,已设立的机构之间又缺乏合作与交流,很少对种植农户进行直接技术培训和示范。因此,农业种植者素质差,缺乏农作物栽培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效指导,农业生产严重缺乏技术支撑。
(四)农业有效劳动力数量少,素质差
安哥拉18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65-70%,看起来似乎农业劳动力很丰富,但大量农民依附于石油产业,宁愿居住于大城市周边生存,也不愿到农村种地,造成有效劳动力数量缺乏,而且农民素质很低,40%-60%的农民是文盲,40岁以上的几乎都是文盲。农民对农业的基本生产技术知之甚少,在广大的农村,主要栽培农作物以木薯为主,农业生产基本上仍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例如玉米种植并不进行规范化生产,仅凭个人的经验,玉米种植的行距、株距用脚丈量。作物种植没有田间管理,对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只是依靠传统的经验,撒一些草木灰在上面,没有轮作、套种等概念。
(五)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华人在安哥拉投资农业,尤其是生产性开发,其人生安全、财产安全,是投资者最担心的事,何况生产中还要进行清除战乱留下的地雷等危险性工作和遭遇各种地方病魔的侵袭。尽管安哥拉政府不断完善该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但鉴于安哥拉国内贫富差距大、经济基础设施落后,以及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安哥拉极具风险的投资环境一直是阻碍其吸引更多外资的一大障碍。再加上安哥拉国内局势不稳,极其容易滋生犯罪团伙猖獗发展的土壤,包括前不久从安哥拉押解回国的37名中国籍犯罪嫌疑人。此外,由于文化差异,劳资冲突时有发生,危及中方人员安全。
三、中国对安哥拉农业投资的对策建议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巨大。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地貌、气候、文化等差异巨大,在中国证明是成功的农业技术在其他国家并不一定就能成功,简单复制实不可取。农业投资既要考虑安哥拉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技术标准不能过于超前,但也要结合国际农业发展趋势适当超前,以引领该国农业技术发展,切实解决安哥拉的农业发展问题。
(一)定向育种,开展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
农作物育种受气候、地理、生态、种植技术等条件影响很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优势。在所在国开展系统的品种筛选试验,进行育种技术研发,将当地经过长期物种进化和自然选择遗留下来的优异种质资源与我国的特异种质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可以创造出更适合所在环境的新品种。利用安哥拉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分别在两国建立专业化的育种基地,运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和国内成熟的常规育种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研究,培育出适合安哥拉或两国兼用型的优质、高产、多抗农作物新品种。
同时,针对安哥拉国情,采取多种形式,对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劳动力进行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能;广泛开展优良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生产示范,改变目前传统的种植观念、种植方式、种植技术和种植行为,不断提高农作物总体生产水平;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
(二)农业生产资料开发
在安哥拉目前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病虫害十分严重,由于绝大多数生产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知道怎么防治和怎样进行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加上农业生产资料的奇缺和价格昂贵,因而生产者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造成粮食产量巨大损失,也限制了单产的提高,成为了阻碍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引进我国已有的符合环保要求的农业生产资料产品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按照环保要求在安哥拉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生产安方农业所需产品,不仅有利于安哥拉农业的发展,也有利我国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经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②。
(三)农副产品加工合作
安哥拉不仅农产品品种多,而且有的农产品具有独特性。加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合作,不仅可延长农业生产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生产者收入,而且也可利用他们的独特产品满足我们国内需要和丰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还可利用发展起来的农产品资源开发人类发展的必须产品。如安哥拉目前种植面积居第二、总产量居第一的木薯就是开发生物能源的好原料③。
(四)发展畜牧养殖业
根据安哥拉畜牧产品生产时间长、成本高、加工落后,价格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长期依赖进口满足国内需求等问题,在畜牧养殖业投资方面,可以进行种公牛养殖合作,通过引进世界优秀肉用和乳肉兼用牛波罗门、西门塔尔种公牛在安哥拉国内饲养并生产牛冷冻,解决发展肉牛产业种源短缺问题,并大力推广短期育肥技术,按肉牛育肥阶段营养需求实施补饲,改善养殖环境,加强高温季节饲养管理,从而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推动其畜牧养殖业发展,增强市场供给。
(五)建立农业综合开发园区
安哥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为我国在安哥拉建立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安哥拉土地肥沃,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好,劳动力成本低廉,历史上是农产品出口国,其周边国家对粮食需求数量巨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非洲约有28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短缺,非洲常年粮食缺口在20%以上,年进口粮食耗资达80亿美元。因此,我国政府应抓住机遇,鼓励国内企业进入安哥拉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建立粮食、畜牧、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比较理性的切入点是购买或租用当地成熟的农场,建立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初级农产品转化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形成完善的农产品产业链与商品流通机制,构建农产品种植、加工、养殖、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体系。
注释:
① 资料来源于中国援助安哥拉高级农业专家组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生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全市粮食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土地流转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猛,双季稻面积和稻谷产量一直位居湖南省前列。但还是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基础设施的薄弱和欠账,已经成为当前水稻生产的发展瓶颈。我市的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农业基础设施基本上是“土质”工程。随着农村实行后,农户分散经营,农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难以大范围发动筹资筹劳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维护和修缮,在使用过程中,这些设施水毁、老化、失修、废弃现象普遍,即使仍在使用的,也都是带病运行,“渗、透、漏”现象十分严重,防灾救灾能力差,使用效率低下。
二是种粮效益普遍下降。2018年,我市稻谷实际收购价格在110-120元/百斤之间,比2017年下降10元/百斤,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又在逐年上涨,尿素、复合肥、农药、种子涨幅普遍超过15%,用工成本也不断上涨。据调查综合测算,目前规模大户种植早稻成本为885-1070元/亩,晚稻成本1055-1290元/亩,一季稻成本1155-1440元/亩。2018年种1亩双季稻纯收入为216元(2017年为493元,2015年为675元);2018年种1亩一季稻纯收入为215元(2017年为382元,2015年为456元)。特别是去年,种粮效益下降明显,种得好的每亩纯收入可达300元,种得差的甚至出现亏损。种粮效益下降,严重影响种粮农民积极性。
三是土地流转机制不畅。当前建立在基础上的分散经营制度已经严重制约水稻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如随意流转,无序流转和口头流转等,使得土地流转的双方都顾虑重重,害怕失地失权,部分农户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造成大户流转插花,或者流转的时限控制在较短的年限以内;土地流入方因为土地流转的时限短,不敢投入基础水利设施建设。这样使得流转的土地水利设施和耕作条件都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