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顾问实习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整合资源共同推进
4月27日,在甲骨文顾问发展计划媒体沟通会上,甲骨文公司大中华区应用软件业务副总裁卢汝文指出,目前中国企业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运营方式转变时期,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改变原有的经营流程,以实现盈利并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而相应地,企业对各类企业级应用软件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但与此相关的各类应用软件顾问人才却相当匮乏。
自2006年起,甲骨文开始在中国发起甲骨文顾问发展计划,为大学生、IT顾问等提供针对甲骨文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多种项目,包括教学课件、国际认证、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等,旨在帮助中国境内企业应对软硬件实施专业IT咨询顾问人才匮乏问题。
Oracle应用渠道和合作伙伴发展总经理梁立明表示,合作伙伴一直是甲骨文成功的重要因素,甲骨文顾问发展计划的目标是加快合作伙伴的成长以及支持甲骨文大中国区快速增长的业务,利用专业工具和成熟机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并与合作伙伴共建健康的生态系统。
在推动甲骨文顾问发展计划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整合甲骨文教育工程、甲骨文联盟和渠道、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中心以及甲骨文大学等资源,并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甲骨文顾问发展计划先后推出一系列活动,包括OPN合作伙伴专业化认证计划、Enablement 2.0新兵训练营、产品顾问大师评选、Oracle Academy教师培训、大学生俱乐部活动、最新技术及职业素养讲座、甲骨文顾问发展计划校园招聘、甲骨文大学高校院长联席会议沟通机制、面向软件园区的技术体验路演等。
在沟通会上,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超过6万名大学生、个人和IT顾问已参加了该计划,并从中受益。
通过实训积累经验
甲骨文的资料显示,甲骨文顾问发展计划可提供三级培训模式:初、中级顾问培训模式,高级顾问培训模式,专家顾问培训模式。初、中级顾问培训模式提供一般IT应用知识和Oracle产品基本实施技能的培训课程;高级顾问培训模式提供在系统设计、配置、开发和实施方面的熟练技能的培训课程;专家顾问培训模式提供行业专业知识培训课程,让学员能管理和设计复杂的系统架构。
对顾问来说,经验至关重要,特别是对高级顾问和专家顾问来说,缺乏经验就难以应付各种复杂的项目。甲骨文在顾问发展计划中如何解决经验问题?卢汝文表示,为了提高学员的经验,甲骨文将实际案例引入实训基地,帮助学员从以往的实际案例中总结经验。
在过去一年,甲骨文大学已经与国内许多知名高校合作,建设甲骨文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培养出大量的实战型服务外包人才。
关键词:房地产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校外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38-001
一、校企合作背景
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关系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需要一批既掌握扎实的房地产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营销技能,同时能将营销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转化为房产行业营销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010年,宁波大红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设置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了房产营销专业方向。如何针对宁波房地产市场特点,整合多方资源,培养接地气的房产营销人才,是市场营销专业房产营销方向建设的重中之重。
市场营销系经过了多方调研,最终选择开展校企合作,依托企业的市场资源、行业优势、经营服务平台开展教学,实现应用型房产营销人才培养目标。2013年4月,本校与宁波市华星房产咨询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在校企联合办班、共同设计方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建实习基地、共同开发应用型教材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通过近两年的合作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方式和内容
1.定向培养人才模式探索与实践
企业参与市场营销专业房产营销方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共同编写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大纲,研究确定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开发房产营销综合实习教材,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提供保障。主要定向培养以下人才:业务组长、专案副理、专案经理、项目总监等。
2.校企联合办班,订单培养
“校企房产班”课程内容涉及房产基础知识、房产市场调研、房产企业文化、房地产市场前瞻、沙盘演练等等,理论课程结合实践课程。全程由企业优秀师资进校内授课,校内指定教师负责跟进。对学习合格学生颁发结业证书,并评选优秀学员,设立专项奖学金,提供房产企业实习机会。
3.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阶段实习和定岗实习
我校与宁波本地优质房产企业合作,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和相关设施,学校企业共同制定学生校外实习计划,并协同执行,加强校企之间交流互动。
三、合作成效
1.联合办班成效显著,输送应用型人才进企业
“校企房产班”实施“校内课程打基础”、“校外优师进讲堂”、“实习基地练实战”的培养模式。通过联合办班课程(以企业为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方案)与房产方向课程(《房地产基础知识》《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经纪》《房地产营销策划》《房产营销综合实习》)相结合,企业案场阶段实习,使学生既能系统地掌握房地产营销基础知识,又能通过实习实践,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操能力,成为应用型房产营销人才。“校企房产班”已开设两期,通过第一期小规模试点办班,第二期的全员参加,华星房产班已经累计培养了146名学员,优秀学员6名;为企业输送应用型房产人才共计38名,企业总体评价较高。
2.引进企业优秀师资,提升房产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房产班”引进19名企业应用型讲师进校授课,他们房产营销策划实战经验丰富,岗位涉及研展事业部、创作事业部、综合服务部等多个部门。企业应用型讲师的引进,使房产营销学生能全方位学习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建设、开发经营、营销策划等多个方面,不仅加深学生毕业前对房产行业的全方位、多层次了解,还培养了学生成为合格营销人的基本素养。
对于“企业讲师进讲堂”,学生普遍反响热烈,课程内容接地气,课堂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3.房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效果显著
我校房产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已累计接纳实习学生112人次,配备校外实习指导教师11名,出色地完成了校外实习任务。实习内容涉及销售案场接待(来访客户、来电客户、投诉客户)、案场销售、案场策划、置业顾问、市场宣传与推广等方面。企业方专门设立专项对接小组,校企双方共同拟定校外实习方案,开发校外实习指导书、校外实习手册,归档相关资料。房产基地先后接受学校地方服务处、教务处的检查指导,获得好评。2014年11月又接收了校外评估专家的检查,通过现场走访,与学生和企业接触访谈,校外专家对我专业校企合作的方式和效果表示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4.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通过两年的合作和交流,由校企共同编写的《房地产营销综合模拟》(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已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本教材共设六个综合实训项目:房产营销环境调研、房产营销策略调研、房产营销策划、房地产营销案场管理、房产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房产经纪与。综合房产项目从营销策划、案场管理、销售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内容,设计科学合理,实践性、应用性强,填补了指导本科层面房产营销实践教学的教材空白。该书已投入两轮使用,效果良好。
5.宁波房产营销的“黄埔军校”,培养效益辐射更多企业
通过与宁波房地产公司的合作,我校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扩大了在宁波房产界的影响,被业界誉为培养宁波房产营销人才的“黄埔军校”。先后已有多家宁波房产企业慕名前来与我们洽谈合作。我专业已与宁波十多家房地产企业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合作。
关键词:信息融合、框架范例模版、典型工程架构、典型商业工具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实践的发展,技术与管理的融合达到了一个新的深度。一方面,新兴信息技术的移动性、个陛化、虚拟体验、极端数据化、社会性等特征和Web2.0/3.0、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形式,丰富了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催生了新型管理模式和商业机会;另一方面,传统的业务决策在向信息决策转变,组织管理活动在向信息管理活动发展。
信息系统作为携载组织业务模式的人机计算平台,呈现出技术与管理并重的特点。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在技术视角,关注的是信息的提取和处理、系统的开发和构建;在管理视角,关注的是系统如何被采纳和使用、组织如何被影响和改变。信息系统的技术和管理视角反映出“造”和“用”的分离与统一。
在《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11》的指导和启发下,结合鲁东大学国际化、有特色和应用型定位,根据生源特点和师资优势,我校2012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侧重信息系统的技术层面的同时,将企业、行业和职业岗位相互融合、统一,引入精讲多练模式,设计集约化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平台,驱动理论课设置;面向工程实际,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分类培养信息系统开发和商务智能应用人才。
集约化是指运用行业实际、先进、成熟的管理概念和工具,将典型管理业务和概念贯穿于信息技术课;基于管理业务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理论课程进行调整,形成面向企业工程、解决管理问题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形成工程化、模块化的概念,深入理解技术背景和原理,在就业后无须长时间培训便可开展工作,降低企业用人成本,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
我们将管理业务分成3个方面,分别是金融业(商业银行)的出纳服务顾客所涉及的业务、纺织业实时监控系统的卷绕机实时状态查询业务以及零售业的快速客户响应管理工具。
1 典型工程架构与行业、职业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实践平台分层设置
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特点,紧跟企业需求,我们按信息融合的层次设计了分层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基础运作涉及的课程体系是专业核心必修课,不分方向。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信息系统开发”和“商务智能应用”对应的两个明确的专业方向,我们的引导方向是准备读研的学生选择“商务智能应用”方向,直接就业的学生选择“信息系统开发”方向。通过专业划分,紧缩人才培养出口,强化专业核心,分类分流培养,适度跟踪专业热点,以统筹“基础+主流+发展”的关系。
从我校信息系统专业近6年毕业生就业行业的统计情况来看,从事Web程序员、Windows程序员、Java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的占50%,从事信息系统维护的占8%,从事ERP实施顾问岗位的占31%,其他行业占11%,与《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11》就业按行业划分的结果类似。因此,我们将适应面最广的系统分析员、Web程序员、Windows程序员、Java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ERP实施顾问和管理咨询师作为信息系统专业职业岗位的立足点,对应职业岗位符号,如表1所示。集约化实践平台系统性解决方案,如表2所示。
现代信息系统运行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级信息系统在网络环境下最典型的应用结构是C/S(Client/Server)和B/S(Brower/Server)。凡是与信息系统开发相关的课程,我们都紧扣这两种结构展开课程设置与运行,如表2所示。这种结构适应分布式处理环境,有效集成与利用网内资源,最大程度地为分布式用户服务。
对于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ASEnet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需要预先准备好或封装好数据库服务器,每次课程学生都要登录到局域网上指定的公共数据库服务器实验。使学生无论是Windows应用程序还是跨平台的Java应用程序,都能直观体验到C/S架构,通过ASEnet和JSP程序设计课程领会到B/S结构和C/S混合应用情况。而对于系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Web实时信息系统开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ERP原理和技术、ERP电子沙盘模拟对抗,将在信息融合与管理支持的第三层体系架构的基础上融合B/S和C/S应用结构。
1.1依托零售业的客户快速响应展开联机事务处理
联机事务处理以零售行业、服装生产企业、纺织制造业三者共同实施的快速客户反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为基础,将快速客户反应涉及的EOS、POS、EDI、CRP、UPC、CAO、ASN概念与技术渗透网络工程基础、数据库系统原理、程序设计、Visual C#程序设计、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Web实时信息系统开发、ERP原理与技术、ERP沙盘对抗实验和电商务网站建设课程中,以此为前提编写教学大纲和企业级高端专业图书,对接软件开发的面向对象、组件、ADO、ODBC、触发器、存储过程、动态SQL、动态链接库等概念与技术,开发快速客户反应实践平台,进行ERP沙盘对抗实战,有针对性地培养系统分析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中高级程序员、ERP实施顾问职业岗位。 1.2依托金融服务业展开联机分析处理
联机分析处理具有灵活的分析功能、直观的数据操作和分析结果可视化表示等突出优点,使用户对基于大量复杂数据的分析变得轻松、高效,有利于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同时可用于证实人们提出的复杂假设,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表示结果或对信息的总结。它并不将异常信息标记出来,是一种知识证实的方法。
联机分析处理以商业银行数据源和股票行情数据源为基础进行金融行业的运营优化分析,涉及的课程有高级数据库与数据仓库、金融数据商情分析,主要面向管理咨询师岗位。 1.3依托金融服务业展开KDD
知识发现KDD是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知识发现将信息变为知识,将为知识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作贡献。数据库知识发现的研究非常活跃,它的概念涉及数据集、模式、过程、有效性、新颖性、潜在有用性和最终可理解性。数据集是一组事实F(如关系数据库中的记录)。模式是用语言L表示的表达式E。过程通常指多阶段的处理,涉及数据准备、模式搜索、知识评价以及反复的修改求精;该过程要求有一定程度的智能性、自动性(仅仅给出所有数据的总和不能算作是一个发现过程)。有效性是指发现的模式对于新的数据仍保持有一定的可信度。新颖性要求发现的模式应该是新的。潜在有尉性是指发现的知识将来有实际效用。最终可理解性要求发现的模式能被用户理解,目前它主要是体现在简洁性上。有效性、新颖性、潜在有用性和最终可理解性综合在一起称为兴趣性。
信息系统实践平台的知识发现依托股票行情数据,涉及商务智能基础、金融数据商情分析、云计算、软计算和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培养管理咨询师岗位,提供“主流+发展”的课程设置。
综合联机事务处理、联机分析处理和知识发现,衍生出信息系统开发和商务智能应用两个专业方向。信息系统开发针对联机事务处理设置,面向信息系统涉及的系统分析员、系统管理员、中高级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ERP实施顾问;商务智能应用针对联机分析处理和知识发现设置,面向高级管理咨询师岗位,也可作为企业的首席信息官。
2 多层次、多方位与多企业深化校企合作
为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实际工作能力,以校企师资置换为纽带,以课堂教学和专业实习为基础,以合作开发教材和实践平台为切入点,破解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难题,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带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又好又快、和谐可持续发展。
学校以ERP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为窗口,与烟台用友软件、烟台中瑞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派专业的主讲教师参加用友举办的针对高校教师的培训;聘请烟台中瑞管理咨询公司和烟台用友软件公司的高级咨询师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教学内容细化到具体章节,落实到授课计划。以专业实习为纽带,在第6学期让学生在烟台用友软件公司进行用友管理软件实施、维护和销售的实习、实训。
在校内建立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开发研究所,吸引学生参加教师承接的横向课题开发,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在企业级分层架构体系编程的能力,积累工程化、模块化的实际编程经验。
以Web实时信息系统开发课程为窗口,与烟台信谊电气公司合作,编写《Web实时信息系统开发》教材,开发“Web实时信息系统”实验平台。
3 围绕服务社会全方位培养企业级应用型教师 定期派高级职称教师、博士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研讨会,学习国内同行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学习国内知名专家前沿、热点研究,了解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方向。定期派硕士教师参加企业级的项目实训和知名厂商组办的培训,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
,
关键词 三位一体 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一、前言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智力支持。同时,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趋紧有五个原因。一是毕业生多,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存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五是用人单位在招聘单位出于利益角度考虑往往希望应聘人员具有一定程度的工作经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障碍。
二、“准就业”制度
(一)“准就业”制度的提出
针对就业难题,教育部麾下的国家软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LUPA创造并推出了大学生“准就业”机制,旨在最大限度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此机制不但打造了长期人才培养的模式,还有效整合了人才供应、培养、需求三大平台,成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资源整合中心。此举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高层的高度关注。
(二)“准就业”制度的缺陷
“准就业”阶段是学生在“学校待业”与正式“上岗就业”之间的过渡阶段。未实现就业的“待业”大学生通过“准就业”阶段的学习与工作可获取“工作”与“学习”的双核实训,在结束“准就业”阶段后,学生可获得三方面的回报,即“从业工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根据媒体上的报告,这一般都是在学生毕业之后一到两年内实行的补救措施,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的能力,但浪费的时间同样是不小的成本。
三、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教学体系的研究
(一)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体系的提出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尤其是经济管理系一名毕业班的班主任,笔者时刻关注着经管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通过调研,初步形成一个构思:即与企业联合,共同打造大学生就业平台。此举一是提供一个平台,提供在学期间的就业机会,同样可以使在校生获取“工作”与“学习”的双核实训,获得即“从业工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三方面回报,使学生在毕业时获得比其他毕业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为经管系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不必为每年寻找实习基地耗费精力;三是为经管系多个专业、多门课程提供实训平台。
(二)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体系的组成
所谓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教学体系,就是将大学教学中三个基本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统一整体,并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形成体系,在学习中获取经验。
第一位是指理论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理论教学是大学生培养的基石,通过理论教学,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以此作为另外两位的基础。笔者以所在院系的五门专业基础课为主,作为该教学体系的第一位,包括C++程序设计及应用、WEB开发技术、网络数据库应用、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
第二位是指实训教学,即课程实验的深化。在以上述五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引入到实验课程中去,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三位是指实习。笔者所在院校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具有电力特色的重点大学,学生实习多选取电厂或电力公司,这些企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针对经济管理系的实习只是走形式,处于安全和专业上的考虑,经济管理系学生在上述企业只能承担日常卫生工作,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实训、实习教学体系的实施
(一)培养方案
我系与均衡公司合作建立一个小规模的公司作为实训、实习基地,该公司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模式,公司的管理人员均由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组成(由学生自愿,我系推荐,企业接纳组成三过程形成),公司职员由在校各级学生组成。均衡公司上层管理人员和系领导充当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日常运作作技术和决策性指导。公司内部运行及与均衡公司和系的有关活动完全由公司内部管理人员自主决定,但其他外交事务必须由均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审批,方可实施。公司确立之前,高校、均衡公司和公司管理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司管理人员将来的去留问题,公司的盈亏问题以及公司成立过程的资金和技术分配问题均要以法律条款的形式明确规定,以法律和信誉来维护三者的共同利益。
(二)实施步骤
1.从平台成立即日起,利用两周时间招收学生作为公司员工,并通过考试等一系列手段进行测试,选拔出第一批公司管理层。根据学生的年级、能力以及兴趣分配不同的工种。2.均衡公司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利用职业经理人、我系教师及各种技术人才对各个工种学生进行培训及实习,完成后交换培养,基本在六个月后培训完一轮,根据学生能力和兴趣再次进行分组,同时对第一批公司管理层进行考核,选出第二批公司管理层。3.利用半年的时间完成电子商务、gis系统、手机软件、零售、广告等工作的策划与研发,培养学生对公司开拓业务、管理、成本核算等各方面业务的能力,形成一个周期。4.一学年结束后进入第二个培训周期,由老生带新生,建立‘传帮带’机制,形成良性循环,为我系学生技能培养和就业培训发挥作用。5.该平台为我系教师的教学及实验课程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作为我系毕业班的实习基地发挥作用。
论文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作为现代社会的热门专业,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在特定时期或许是传递知识的有效途径,但在社会环境变化迅速,资讯和创新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背景的情况下,改造和转变教学模式,即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力及满足社会需求,使学生避免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是当前教学改革最迫切、最现实的需要。在我校的办学历史并不长,但却呈现出很好的发展趋势。我校从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学生人数为116人,学制为3年。2006年学生人数为90人,2007年学生人数为188人,2008年学生人数为168人,预计2009年招收新生人数为200人。由此可以看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人数在快速增长,这一方面反映出我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际贸易专业正在被人们愈加重视。
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传统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却存在明显的缺陷:(1)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时比例过高;(2)课程内容陈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3)课程过于求同,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实践环节薄弱,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针对以上问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在总结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近年来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我国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一)重视实践教学
我国现有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比例过高,而高职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应用为目的,坚持以够用为度,重技能操作,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应按知识结构的布局设置基础知识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学科三大类,并适当增加实践课时的比重。并通过购买外贸教学软件使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开设识的理解和掌握,实务性更强的外贸制单实务、报关理论与实务、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核心课程。另外,大三上学期应该开设社会调查课程和教学参观,大三下学期安排一个学期实习。
(二)注重培养外语、计算机操作能力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是从事涉外工作的,对英语要求很高,因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外语能力,能够利用外语及时有效地与外商进行沟通,包括书面交流(函电)和口头表达(口语、谈判)能力。做为讲授国际贸易专业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师不管是在学术交流方面,还是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提高。因此采用双语教学,是未来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有很好的条件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继续开好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又与国际贸易专业有关的课程,比如:《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口语》、《外贸函电》、《综合英语》等.为了使以往的传统的教学语言和专业相脱离的局面不再出现,我们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采用英汉双语授课,使学生既学会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又提高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可谓一举双得。随着网络的普及,企业对求职人员计算机操作有一定要求,因此,国际贸易人才应是具有计算机及网络专业背景,具有英语或其他语种专业背景,具备国际贸易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教师授课不应局限于书本,要将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发展及自己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三)建立国际商务模拟实验室与单证实训室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结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跨国际的贸易往来逐年增加,而我国又是一个出口大国,频繁的对外贸易,使得相距甚远的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是以电话、传真、MSN、电子邮件等间接方式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包括搜集信息、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拟定函电以及与客户交流和应变的能力、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有必要建立国际商务模拟实验室,不断加强学生进出口模拟操作训练,同时配备有企业经验的青年教师指导学生模拟操作,让学生能在仿真的外贸环境中完成进出口贸易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能力转化;其次,在国际贸易校内实训课的基础上,如果在单证实训室通过模拟上机操作完成,就使得学生仿佛置身在一家外经贸企业从事具体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际商战的技巧。
(四)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我院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校企合作,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听取一线企业人员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定期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探讨教学计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研讨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围绕“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学生深入贸易企业实习。先后在等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每年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院聘请有贸易企业经验的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为企业的客户提供培训;合作企业每年可以从我专业优先选拔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尽可能满足企业的希望与要求,我们定时听取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培养意见,并参考所提意见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安排,增减教学内容。我院加强同企业的合作,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利用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从而开辟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第三个课堂。学生在企业接触到具体业务的实践过程,熟悉现代化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并学习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充实实际操作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企业工作现场实习,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企业实习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能的实战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做人本领的“硬环境”,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实习基地,是培养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的实训基地,从而达到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企业可以对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直接留用,实现我们培养的接班人与企业当班人的零距离对接。我们坚持产学研合作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探索专业、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新模式将给我们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们的社会地位会得到逐步提高,会得到企业的肯定、社会的欢迎、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此外,我院和企业互聘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技术顾问,解决教学和实训的问题。学院每年聘请企业专家到校讲课,专业教师也经常到贸易企业学习和交流。
(五)采用“实例演示法”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首先运用实例演示法展示给学生实际业务中使用的真实单据,使学生对每种单据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给出学生具体的业务背景资料让学生动手操练填制各种单据,同时实训教师进入到全程指导阶段,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点评。此外,我院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注重关联课程教学安排的合理性,系统合理地安排《国际贸易原理》、《外贸函电》、《外贸谈判》、《外贸英语》和《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已有的关联课程知识逐渐融合到本课程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教师须定期对课程体系的安排和授课情况进行沟通和讨论,以确保授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和统一性。针对些现实和实务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导和总结。可以以个人形式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准备充分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当布置大作业或写小论文,教师可列出参考资料目录。教师授课不应局限于书本,要将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发展及自己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三、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的具体措施
这些年来,我院国际贸易专业以培养外贸业务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采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进出口业务中所遇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模式,走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外贸商务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本专业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中心,“定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专业与社会、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学校创新服务的范围和能力。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在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过程中,以提高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有独立处理组织货源、签订合同、制单跟单、办理货运和处理纠纷等外贸业务的综合能力,有较强的商务洽谈、外贸函电的业务处理能力,能够胜任单证制作、跟单、办理货运与保险、报关与商检、外销业务等工作,面向外贸公司、外资企业、外运公司、报关和商检等涉外经济部门,从事对外贸易与管理工作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国际贸易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这种思路指导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规格转变为“合格+特长”,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上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做学问、做事和做人的协调发展。以保证专业培养目标更为准确和切合实际需要,坚持专业与社会、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学校创新服务的范围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