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务型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经济普查 数据 价值 作用
一、遵循时间背景的需求
结合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解经济普查,第三次经济普查处于“十二五”规划的中间点,在这样的时间点下要找出经济发展形势的背景,找出宏观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个时间点在总体趋势中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收缩和扩张有没有打破?
2014年以来,中央多次指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增长有所减缓是国家良性调控的结果。整体经济发展增速的放缓是国内外环境的需要,也是保证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应该和必须付出的成本。那么在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同时我们应该同时看到了什么?
二、遵重本地域经经济的客观事实
相对于国家和省市来说,县区无论从行政级层、还是从地域范围角度考虑,在经济普查的分析选题上都应该理性思考,不可过于理论化地套搬。因为不同的地域,尤其是中观地域(县区)、次中观地域(乡镇街道),由于特定个区位、资源、产业格局,甚至人口构成和社会沿革等因素,它们的经济运行特征和运行轨迹未必和宏观层面的经济走向、经济周期的规律特征高度吻合。
例如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在开封处于老工业区,八十年代大中型国有企业基本上都分布在顺河区,但是在近两次的经济普查中,规模以上工业个数逐渐降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虽然稳中有升,但是经济运行发展的走势和全市甚至全省并不吻合,2013年增速明显高于省市的增速。
三、理解用户的需求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深入学习贯彻有关统计工作重要论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扎实有力统计保障》这篇文章中指出要始终牢记统计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本质要求,全力打造面向统计用户、面向调查对象、面向统计基层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全方位提升统计服务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生产生活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使统计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
经济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全国普查,普查结果当然会有多方需求,首先要更好服务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其次要更好服务社会公众,第三要更好服务调查对象,第四要更好服务统计基层。
经济普查的宣传标语就是把握现在指点未来,经济普查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们及时全面揭示特定时点的经济运行情况和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准确把握经济脉动,科学判断经济拐点,为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运行,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的黄金平衡点,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判断依据。
经济普查通过先进的新媒介数据手段,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统计网络服务平台,在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使社会公众获得的普查信息内容更多、时效性更强、获取更便捷、使用更方便、理解更透彻。
此次经济普查基本上避免做了重复填报经济指标的无用功,尽可能设置最少量指标、尽可能直接采用财务会计资料和生产经营记录等获取信息。积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行业信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国家经济信息,以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
统计的根基在县乡两级,经济普查的大量任务和压力都在基层普查人员身上,怎样进一步加大向基层的经费倾斜力度,努力改善基础工作条件,不断强化基础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对基础支持保障水平,是国家和省市级统计部门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四、利用属性指识做好数据的分析
除去海量的数据,经济普查单位的属性标识,是非常重要的分组标志和研究角度。县区统计人员要想有较深的分析程度,新巧的选择角度,就应该充分利用属性标识。
属性标识既是重要的分组标志,也是实现充分分组的手段,通过属性标识巧恰的数据分组,就是一个新意迭出的选题,而属性标识分组就是重要的出新点。例如:文化产业、小微企业、高新技术行业等;再比如企业生存状况与所在行业的关系分析、上市企业与县区经济发展格局、个体经营户经济现状与经济政策调控效果追踪等。
那么怎样达到通过属性标识的充分利用做好服务型统计工作呢?首先分组的目的紧贴需求,利用属性标识要有明确的主题意义和分析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有所体现很大程度上与政府考核体系的变更有关,又要贴近决策的热点和争议点。比如:领导关注不以GDP论英雄,那么彰显民生方面的考核指标怎样计算,那就要通过新的属性标识进行分组分析和数据测度;领导关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关注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那么就要通过属性标识与统计数据关联,整理出产业贡献率,经济成果等。紧贴需求的分析既有解渴之效,还有新意。其次深度挖掘分组图像意义。利用属性标识进行分组不是简单的进行数据结构特征和分布的描述,而是针对分组图像进行深度挖掘,也就是对县区经济发展战略和决策质量的评价,也有对区情的解读。也就是说通过属性标识分组得到的图像,纵向的发展线条是什么?值得关注的点有几个?图像和政策的契合点在哪里,拐点有吗? 相对于的政策措施是什么?
五、数据对比要有经纬
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运行都是动态的,虽然第三次经济普查时记录到了特殊时点的经济图像,但经济普查数据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横向的静态对比,比如与上次经济普查数据对比,有什么样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经济普查也纵向描述一个县区的经济运行轨迹。
关键词:农村;服务;基层政府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基层政府应重塑公共服务理念,优化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基层公共服务型政府。基层政府应不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制,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我国农村广大地区构筑灵活便捷的公共服务网络,从而提高我国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
一、新农村背景下基层政府服务的问题
1.资金投人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资金投人不足导致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农业基础牢固,但农村基础设施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老化严重的问题。偏远农村山区通话、通电、通水、通路、通车“五通”状况仍存在问题。虽然各地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公路质量较差;农田水利改建扩建、生态环境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难以有效展开,大部分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设施老化,新建和更新改造投资严重不足; 部分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普遍存在着前期工作跟不上,工程管理制度及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重建轻管等问题;部分村镇的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仍然较差。
2.基层政治民主化程度还较低
政治参与不积极,政务公开度不足,政治管理落后。在基层,虽然一定程度上实行群众自治等形式的直接民主,但还未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基层政府在运行机制上还不适应民主发展的要求,主要问题是自治组织被行政化,未能发挥应有的自治作用。基层政府仍习惯于将自治组织作为政府内部机构来管理,给自治组织下达各种任务指标,自治组织自身的服务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另外,在基层,制度化参与渠道不畅通,难以有效地吸纳群众参与; 公共事务决策中民众对公共事务决策所能产生的影响力极其有限。即便基层政府推行了政务公开,也缺少硬性指标,往往是小事公开、大事不公开,项目公开、细节不公开,因此对具体工作的监督也难以到位。
3.农村公共文化教育供给仍然不足
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教育投人不足,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农村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文化馆站设备落后短缺。农村文化队伍素质状况不甚理想,村镇文化工作队伍人员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民自办文化起步困难,基础薄,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4.基层农村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体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基层政府应更有作为,并起主导作用。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农村医疗资源明显不如市区,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保障程度低,是当前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障方面,虽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基本建立起来,但覆盖面还不广,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还较低,跟不上物价指数的上涨。
二、服务型基层政府的建设对策
1.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组织化程度低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瓶颈,可以说,农民组织化发展有多快,农村经济发展就有多快。农村基层政府治理的突出优势在于其接近所治理的群众,但是,能参与政府管理的却仅是少部分,很多人没有参与管理的权利,这势必会削弱基层政府的效率。在基层还权于民需要加强农村自治组织的权威及自治能力,提高基层自治组织的管理能力,加强对村委会选举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同时,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相关程序,定期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另外,还需加强基层自治组织的民主建设,加强投入与宣传,提高村民民主政治的意识。
2.协调好各种利益冲突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和各种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地出现,表现为农民之间的各种矛盾、农村干群矛盾、农民与政府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或处理不当,就可能被激化,乃至于形成局部冲突、恶性。这种状况不仅有悖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直接危及社会稳定,影响新农村建设。因此,直接面对农村地区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基层政府必然就成了矛盾的协调者和问题的处理者,有责任和义务去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3.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府在领导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建设的同时,应切实引领农村文化建设。一是把握农村文化发展方向。二是引导农民总结并继承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优秀的文化元素,总结并提炼新时期农村生活中出现新的文化现象,大胆吸收当今世界文化和城市文化中的合理成份,从而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新型乡村文化,保持地域性,体现时代性。三是结合本地实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着力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基层政府要做好自身角色定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乡镇政府的功能应当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这包括信息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服务,也包括社卫生保健、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以及生产生活的公共设施。就像湖南省新晃县改革的首要步骤便是明确基层政府自身的角色和定位,转变到真正为农村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上来,落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
5.完善基础设施
前面提到,构建基层服务型政府面临的困难之一便是基础设施落后,在硬件上制约了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步伐。湖南省新晃县在构建基层服务型政府时,完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社会矛盾。因此,借鉴新晃县的经验,我们在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时,硬件设施与软性的公共服务应同时推进。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在农村中,存在着很多公共服务需要政府去提供,如农业科技信息,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和就业,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等。但是,由于财力有限、政府职能错位、考核指标不够科学等问题,农村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履行。本文研究了新农村背景下建设服务型基层政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型政府;现状;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08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44
[本刊网址]http://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扩大的脚步加快,我省的农业和农村已经呈现出诸如农村务农人员老龄化,农民兼业化,农民转业化,农业副业化,土地荒废、污染等现代性问题,原先以单户家庭为基本单位的联产承包制度已经不能应对当前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在面临外界环境的复杂变化性上有着天然的劣势,不能够有力面对经济生态以及人员构成形势的急剧变化,而以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可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力量,通过更多可能的渠道来进行扩大化生产及再生产。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他们把分散的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样既增加了应对市场和灾害的抵抗力,又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发展,而另一方面新的组织结构的形成必将带来更多社会、法律法规等等方面的逐步磨合,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不仅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为我国和谐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我们应该在培育、培养、创新发展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积极应对并且牢牢把握每一次难得的机遇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现阶段我国应该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农业化和城镇化的高度融合,并保持相互之间的协调同步发展。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也必须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数量上,河南省在过去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期间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13年7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多达63474家,名列全国第四,还有包括入社农户,也有多达348万户,占全省农户的20.8%。在质量上,河南省也做到了合作形式多样化,开创了信用互助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非传统农业领域合作方式。总体来说,做到了质量与数量皆优。
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化也在不断壮大,各地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截止2013年6月,已共有6400多家,其中省级的多达63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0家,更有15家涉农企业在国内外上市,43家企业被列入上市后备企业,31家企业的产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与此同时,河南的种植大户也在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3月底,种植大户多达11513户,经营耕地面积432万亩。这些种植大户大部分由种田能手组成,对农业新科技接受程度高,并且还可以影响其他的农业生产主体,成为了提高河南省粮食产量的主要贡献力量与河南农业生产的支柱型力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和所要面临的问题
相比于传统家庭责任联产承包制的单个生产主体,这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明显优势,他们可以获取更多销售、经营以及市场信息的资源和渠道,具体表现在市场导向、资金来源、销售渠道、盈利能力、经营规模、产品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不单单是为解决温饱而劳作,而是认识到了产业化、品牌化的市场价值,逐步扩展进入现代农业行列,走农业商业化、农业集群化、农业金融化之路。
通过实际调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者在实际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他们在融资、服务体系、后继人才和土地获得等方面仍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意想不到的挑战。
农村土地流转加快,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农业生产者的土地经营规模结构,土地经营规模已经不是新型农业生产大户的衡量标杆,他们在组织结构和利益机制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通过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引导逐步实现了小规模基础上的经营规模化。以市场、科技、人才等带动产量,将是中国乃至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解决了土地经营规模问题,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资金来源的渠道相比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主体也更加的多元化,其盈利能力较强。资产的增长不仅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的收入水平提升,而且更加增加了其对于农业的投入能力,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经调查,大部分的农业生产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都是依靠自有资金对其农业进行投资,相对而言,对于农业企业来说,由于其涉及的农产品产后加工、销售渠道等环节较多,则只有小部分依靠自身资金来进行投入。
由于大部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都是依靠自身资金,带动了整个新型农业生产的市场导向明显,并且其经营主体也更加自动的寻求多元化的渠道进行销售。例如,近些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农业产品开始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销售,通过物流渠道,基本实现了市场全国化,更有甚者,部分实现了市场全球化。
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不同的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始越来越多的注重其品牌的建设,他们开始认识到了品牌效应,由于品牌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专业的农业大户往往通过加入大的农业合作社或者参与订单的方式来分享品牌效应,以期实现品牌的最大效益,做到投入与产出之间最佳的比值。
虽然新型的农业生产主体具有种种优势,但是在现阶段,其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发展瓶颈和各种难题。
目前来看,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植政策还不够完善,有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然有贷款难,担保难,融资渠道狭窄,缺乏高科技指导等情况发生,在税收方面,针对经营主体所得税、营业税并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土地的获取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企业也面临着用地难的问题。
其次,涉及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还需要完善。农村的保险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保险公司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的社会服务化不到位,致使农业的发展受到非常大的阻碍。
目前有关政府部门、党委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没有引起重视,在思想上还存在有某些偏差,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宣传以及服务,在组织体系中,没有形成相关部门的配合机制,从而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使其在规模上无法更进一步的发展、壮大,造成了超大型、名牌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的情况。而且由于缺乏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使大部分的农业农民合作社运行不够规范,经营主体的产权也不够明确,没有形成完整的利益分配,生产机制,从根本上制约了其向大规模方向发展。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中,人才的匮乏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其经营人员高龄化比较严重,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新市场的接受程度较低,造成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服务型政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几点建议
保持农业稳步健康发展,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政府在现阶段更应重视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充分作用,解决其实际的问题,并且在组织结构和制度构架上给予其保护,全力培育和扶植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首先,对于服务型政府来说,首要的工作是改变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方式,尤其是需要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使其更加的转向市场导向的配置模式,适应市场需求,掌握供需比例,按照市场的实际调查来进行调整。政府还应转变对河南省农业以及农业产业的扶植方式,在体质和制度上给予农业主体创业和就业的良好条件,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退出与进入机制上更加的给予保障,使其能够放心大胆的发展。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初期,以及过程中,能够满足其发展需求,加快其产出效率,加大扶植力度,在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
【关键词】国外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055-02
一、电子政务在全球的发展
纵观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情况,大部分国家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创建电子政务。提供政府的工作效率、在群众中塑造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等都是各国发展电子政务的目的,尽可能的满足群众在经济和社会服务等方而的需求。在这几年的不断创新、不断摸索,电子政务发展的相当顺利,特别是在部分国家进行到最后的阶段时,为了向群众提供最全而的服务。从各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情况来看,尽管不同的国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地方,但也有许多共同特点,在某些方而还是值得借鉴一下,从而使电子政务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将“以公众的需求为中心改善政府服务能力”作为核心价值
把人民看作为政府的“客户”,一切都以客户为中心是21世纪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最基本理念。“客户关系管理”是这几年在企业界十分流行的技术,它主要是利用改善和客户的信息交流以及一些互动,并且需要了解客户的一些消费习惯和他们的行为方式来让客户继续买单,从而起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作用。如今,这种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电子政务当中,即处理政府与其“客户”(即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关系。电子政务的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从根源上优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对于欧洲一些国家在制定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时,通常都是把“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化服务”水平作为评估的路线。因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以政府相对于企业或者单位会拥有更多的“客户”,如果把“客户关系管理”融入到电子政务之中,可以充分的体现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然后结合用户白己的意向去建设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这有助于政府能够处理好特殊的“客户”服务要求,以至于建立全新的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二)对于建设的方向要结合政府的改革
最近20年期间,欧洲一些国家在而对社会压力、财政压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对政府的体质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在政体改革的过程中,这些国家通常把政府推向信息化方向去发展,他们觉得改革不是单单的裁员和避免财政赤字等问题,政府部门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政府工作的流程,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并且在服务公众时,要尽可能的避免失误,要提高服务的质量,这样才可以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
二、国外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
(一)组织实施方式
1.政府部署统一的行动。有些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是采用政府的主导模式,例如德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它们的运作是通过最高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运行所需的资金也是由政府投入。使用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保证拥有统一的行动,这样可以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速度,也可以起到拉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注重与非政府部门的合作。信息技术存在一种外包的方式,因为电子政务是在信息技术上发展而来的,所以电子政务也存在外包,它被定义为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信息技术外包(即通常说的IT外包)指一个部门或企业的信息系统所需要的软硬件及系统的日常运作护理等工作部分或全部的聘请专业公司来负责,然后由他们派遣专业人员去组织提供服务。根据各国的实践结果,得出使用IT服务外包已经变成提高政府和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并且也会为他们减少开支。
(二)功能定位
电子政务的主要功能就是指使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去帮助提升政务功能。根据各国的电子政务的功能,主要包括:信息电子化、交流电子化、监督电子化、控制电子化、办公自动化等。例如美国利用互联网,从而在网上建立了很多政府门户网站,对于联邦一级的政府机构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对每个地区的州一级政府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这样人们想了解政府的信息就可以直接上网查找了;在西方,人们利用网上虚拟议会,足不出户就可以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以及提出一些自己对政府决策的看法,这样促进了社会民主的发展,也提升了政府的管理能力。但是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电子政务的功能定位上还是存在区别的。发达国家电子政务主要作用是提高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质量,而发展中国家则是为了改善政府管理体制和提高效率。在欧洲对于竞选,可以利用电子投票和电子选举,并且政府官员也可以在网上办公,这些在发展中国家还是没有实现的。
(三)政府网站建设观念的改革
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在从单独发展中脱离出来,它们正在考虑结合在一起,然后统一的发展,一些国家对此已经开始实行,主要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网站,然后把那些分散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再根据公众的不同需求而设计出一系列的政府服务项目,从而起到解决每个人的需求问题。
三、国外经验对我国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借鉴意义
把一些发达国家政府电子政务服务建设的实践经验做一个总得归纳和总结,这些经验借鉴将会对我国的电子政务服务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以公众需求为中心,彰显电子政务理念
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是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价值之一,这样可以提高公众的生活水平。发达国家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把提高传统的公共服务放在首要的位置。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都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使人民满意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最高目标。针对电子政务的服务效果也是把公众的意见作为第一意见,这样做体现了政府对电子服务发展的明确目标。
(二)审慎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
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了解到,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一定要遵循“审慎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战略原则。这是由于电子政务对管理的每个方而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再加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很好的发展它,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且具体发展规划,是切实可行的。在发展中,我们还要重视应用系统的规范性和标准性问题,并且要坚持以先进适用作为第一原则,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实施的方案,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的去按计划实施。
(三)建立界面友好、集成有效的政府门户网站
根据其他国家的实践结果,政府门户网站建设需要注意几个地方:一是把公众放在第一位是成功的关键。门户网站的建设一定要把顾客的需求作为出发点,然后在网站里集成所有政务的信息和服务,同时还要确保顾客可以快速的进入政府网站,然后由他们自己登录,就可以获取所有的网上资源。二是交流互动平台是必须具有的。这可以让各个层次的人们可以在一起交流,并且也可以被用来政府内部部门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双方都能得到提升,才能更好的去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四)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政府在建设电子政务时,需要在融合传统的模式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发展,对电子政务的市场化发展也要特别的看重。一方而,这是为了体现企业和公众的投资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因为,企业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很强,既可以做好投资,也具有创新的能力。因此对于企业的加入将会促使电子政务往更好更快的发展,这样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另一方而,对于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运行,需要依靠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只有它们可以很好的发展,那么对于本国或本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也会进展十分的顺利。
参考文献:
[1]吕宁宁韩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与策略对我国的启示[D]延边大学,2013.
[2]方文本级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Kim T H,Im K H,Park S C.Intelligent measuring and Improv-ing model for customer satisfaction leveline-government[M].WimmerM A. Electronic Govemment.Berlin:Springer-Verlag,2005:22-26
[4]Zenithal V A,Parasuraman A,Malhotra A(2000).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E-Service Quality: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PracticeEMl.Working Pa-per,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Cambridge,2000 (00-115).(上接第36页)晋升方式,要不问来历,不论资历,只论能力。对企业中层领导,可以引入外部竞争,在社会进行公开招聘。
3.建立能进能出的灵活流动机制。为了避免由于人才利用不充分而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企业必须建立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这种机制包括企业外部流动机制以及企业内部流动机制。一来,要全而推行劳动合同制,合同期满后,员工和企业在白愿的基础上,决定去留;另一方而,在企业内部,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允许员工在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流动,从事更高层或更低层的工作。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改善分配制度。首先要以岗定薪,以工作量定薪,兼顾能力差异。打破“大锅饭”体制,实行多劳多得。整个岗位工资体系以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和工作表现为价值导向,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获得更高的报酬。
2.加大绩效考核力度。绩效工资是目前市场上较为先进的制度,即除保障工资和部分岗位工资外,将其他工资全部列入考核范围,加大考核力度。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在未来工作中,应将绩效工资改革列入重点项目,通过考核,打破懒、滑、躲现状。
3.加大奖励力度。要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轨的制度,在加大物质奖励的基础上,推行精神激励,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宣传认定,使岗位人员获得荣誉感、成就感,进而激发其责任感,起到模范作用。
4.实行多样性晋升通道。在员工工作中,除职务晋升外,应引进职称晋级、职业技能晋升等多种晋升通道,使员工在工作中产生晋升的紧迫感,形成良性竞争局而,继而激发工作热情。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制度
1.转变观念,完善体系。企业要认识到培训是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的必须通道,是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业绩的重要手段。要转变落后的培训观念,通过企业培训建立真正的企业文化,并将其注入到员工的意识形态当中,使员工意识到企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一致性;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要有组织,有责任,有形式,有内容,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
2.加强培训考核。培训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实际效果,不能是简单的把人拉过来一起讲一讲就完事,要通过培训真正提高职工的工作技能及综合素质。培训必须有始有终,必须要引进考核机制,通过考核考试,规范学员行为,彻底杜绝“出工不出力”现象,使得培训切实发挥出作用。
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是以手机或其他能上网的手持设备为载体,实现互联网的相互连接,来享受各种互联网服务,例如浏览网页,网上聊天、购物等,这些产品会提供相应的应用供不同系统的手机使用,实现服务的概念,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优化,手机服务APP也不断的推广和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产生,给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大大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传播不再局限鸽传书、烽火狼烟等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更加丰富多彩。
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人们不管距离多远也可以交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产生,使得手机不仅仅用于通讯工具,它还可以上网、打游戏、看视频、听音乐、看新闻,这些功能的推出,可以让人们走到哪用到哪,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给出行带来了便捷,同时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在最短时间内接收最新的消息,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移动互联网具有巨大的媒介融合性,它将报纸、杂志、网络、视频等多种信息传播形式整合到手机上,形成手机视频、手机网络等新的形式,让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这种新的形式也对广告等行业形成了新的传播途径,增加了运营模式,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2 手机服务型APP产品
2.1 手机服务型APP产品概念
服务产品是指为客户提供方法解决问题的概念,它一般在传统服务设计概念中得到体现,生产处理的服务产品,让用户进行参与获得体验,为用户提供服务,服务设计出来的产品称为服务产品。手机服务APP即指通过移动互联网以机应用程序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产品,让用户通过这种形式进行不一样的产品体验,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非常有发展的潜力,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手机应用程序(或称APP)主要是针对服务这个概念设计出来的,所以它属于服务产品的一种特殊类型,用户在产品体验中完成对服务的表达。APP既是手机服务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产品设计的一种特殊形式。
2.2 手机服务型APP产品特点
(1)服务的全面性和便捷性。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手机不再局限于打电话、发短信、有限的网络使用等传统网络上,使得网络通讯载体可以随时随地的携带,并将通讯和网络进行彻底整合,使上网、游戏、视频等功能得到全面开发,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使用,使消费者对服务产品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例如滴滴打车是手机服务型APP产品的一种类型,它可以让乘客在出门前就输入自己的位置及要去的地方,等距离自己最近的司机接单后出门上车,既可以让乘客不再担心打车难的问题,节省等车时间,又可以让司机明确乘车人乘车地点,使得乘车更加方便快捷,轻松实现打车、乘车。这样的手机服务型产品还有很多,例如手机地图、手机订餐、手机购物等,这些应用程序的使用让人们节省了很多外出烦恼,让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深受人们的欢迎,使得手机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2)增加了用户的互动性及参与感。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手机服务型APP产品的设计,使得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增加了与程序的互动,加强了用户的参与性,这对产品的研发和改进有着重要的作用。APP的设计要求使用者要有主动参与性,以产品特征为设计基础,让用户不断参与进来,进而实现产品的不断升级并进一步研发更多的产品,来进行更好的宣传,这是服务型APP产品设计的根本要求。手机服务型APP产品的出现,打破传统的服务产品单调的传递形式,形成了产品设计商和使用者共同设计、共同参与、共同改进的新型模式,用户在享受服务时又能提供服务。
(3)引领科技,时尚生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手机服务型APP产品设计的出现,使人们在生活、娱乐、工作、出行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现在网上购物、网上订餐、手机地图导航、预定车票等,这种便捷时尚的生活方式已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用手机代替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事物,这种模式已成为新的生活潮流。
3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手机服务型APP产品的设计研究
手机服务型APP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有关其设计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对要把握对服务理念的开发,让产品增加更多的创新性,吸引客户去参加,增强客户体验感。因此,在手机服务型APP产品的设计研究中就要注重以下几点:
3.1 从设计流程上着手
手机服务型APP产品不同于其他的APP产品,它是以服务为核心,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产物,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要对设计流程进行明确的把握,对设计步骤进行详细研究,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要反复检测和改进,结合服务和互联网产品这一特点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要加强技术力度,因为互联网产品的更新换代特别快,所以要不断的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不断升级和完善。
3.2 从产品设计中的关键点着手
手机服务型APP产品核心的是要对现有的服务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在对手机APP产品进行设计时,要注重对服务概念的开发,既要增强服务型产品的创新性和体验性,又能提高产品后续设计技术。在设计中要把握用户对产品体验的感受,及时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要形成系统的服务流程,在企业、顾客、服务等几个方面着手,制定相应策略,使服务有更好的效果。
3.3 产品设计表达的关键
要想设计出受欢迎的手机服务型APP产品,首先要有符合人类使用的产品界面,因为手机服务型APP产品最后都会是以某种手机应用程序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此产品界面作为程序最直观的展现形式,这就成为了产品受欢迎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界面的设计必须符合人类的行为模式的感知、认知和操作特征。
4 结语
加强对手机服务型APP产品设计的研究和创新,使其给人们带来更加新颖和快捷的服务,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并及时对使用者使用后的感受进行调查,观察手机服务型APP产品对用户的生活方式都会产生哪些影响,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对手机服务型APP产品的设计和研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设计出技术含量高、更加方便快捷的手机服务型APP产品就是十分重要的了。企业要从产品设计外形、运用方式、服务性、创新性等方面着手,让手机服务型APP产品更加适用,发挥更多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手机服务型APP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着,在手机服务型APP产品的研究上,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还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少辉.移动终端的系统软件研究和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13-14.
[2]王皓.CNGI移动终端开发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27-28.
[3]陈晓磊.嵌入式车载移动终端的研究与设计[D]. 武汉理工大学 200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