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范文第1篇

2013年在武汉修订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中对便秘有如下的定义,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要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病程至少要6个月。

慢性便秘,其病因相复杂,多种多样,不尽相同。慢性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器质性疾病可以由胃肠道疾病(如肠道肿瘤)、内分泌或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直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结肠神经肌肉病变等因素相关。许多药物,如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等也可引起便秘。功能性疾病致便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结肠传输和排便功能紊乱有关。

慢性便秘对身体的危害相当之大,严重影响着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器质性原因导致的慢性便秘其治疗的重点是在治疗其原发疾病上;而功能性疾病导致慢性便秘的治疗相当困难。传统治疗中对轻型的慢性便秘,多强调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和饮食结构的调节,如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多吃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少饮烈酒、浓茶、咖啡等。对于中、重度的慢性便秘往往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功能性慢性便秘的药物大体上分如下几种:容积性泻药,如魔芋、玉米麸皮等含纤维素和欧车前的各种制剂;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刺激性泻药,如含蒽醌类泻药(大黄、芦荟、番泻叶)、果导片、蓖麻油等;润肠通便药,如液体石蜡、甘油;促肠动力药,如西利、新斯的明等;天然复方植物药,主要是大黄、番泻叶、芦荟、决明子、车前草等天然导泻药的复方或者单味制剂。

对慢性便秘药物治疗无效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一般对重度的功能性便秘患者手术多需要行结肠的次全切除术,这种手术对病人的危害重,往往不容易被病人所接受。其疗效的不确切性加上长期严重便秘病人易导致心理和精神上的疾患,临床医生也视上为畏途。目前,一般医院,对慢性便秘的手术治疗往往停留在有严重并发症,如:严重的肠梗阻、肠道出血、肠道穿孔等层面。

近年,因为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进展,给慢性便秘的治疗带来了一丝曙光。

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的关注,始于一项人类肠道微生物组计划。人类微生物组计划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延伸,它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元基因组学的方法研究人体内(表)的微生物结构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类基因组计划在2003年完成以后,许多科学家已经认识到解密人类基因组基因并不能完全掌握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关键问题,因为人类对自身体内存在的巨大数量,与人体共生的微生物菌群几乎一无所知。人体内微生物细胞的数量是人体内细胞数量的10倍,初步研究显示其所含基因数目总和是人类基因组所含基因数目总和的100倍。鉴于此,2007年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宣布启动酝酿2年之久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人体疾病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检验内容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在多样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质量安全性的问题,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食品微生物是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微生物是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总称,包括生产型食品微生物和是食物变质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食品微生物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它会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或者使人感染到某种疾病,总之它与人类联系紧密。想要避免它对人类造成伤害,就需要充分的了解食品微生物,并且要学会利用它的有用的地方,也要会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验,检测是否超标会对人类造成伤害。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方面的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准确的检验食品中的微生物,减少人类食物中毒的机率,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做了充足的保障。

1.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1.1对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的检验

判断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准是细菌的总数,细菌总数可以被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食品中的细菌总数越大,就表明该检测的食品污染程度越大。所以对想要检测的食品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培养,可以利用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对食品中的细菌进行计数统计,进而来判断该食品的被污染程度。另外也可以将大肠菌群作为食品被污染的指标,因为大肠菌群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人和动物的肠道,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表明食物曾受到人和动物粪便的污染,但是大肠菌群是嗜中温菌,较低的温度下基本不能生长,所以对于冷冻的食品不易使用大肠菌群来检验食品的被污染程度,所以对于一些其他的食品是可以采用这种大肠菌群粪便污染指示菌来检测该食品的质量安全和污染程度。所以在对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内容中要添加对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的检验。

1.2对食品中致病菌的检验

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众多,想要准确的检验食品微生物,除了检测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也就是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还需要检测致病菌,例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等。检测食品中这些致病菌的数量是判断食品污染程度的指标,致病菌的数量越多,食品污染的程度就越大,如果人们吃了该食品,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所以在对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内容中要添加对食品中致病菌的检验。

1.3食品微生物检验时注意的事项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职业道德,所以在人员的选用上,操作人员不仅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充分了解微生物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认真的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因为食品微生物对人民的生命会产生威胁,所以工作人员要严格的按照指标来进行工作,以免不能准确的检测出是食品微生物的数量对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伤害。食品微生物也就是细菌,所以检测的环境要保证在无菌的环境中,所使用的工具也要进行无菌处理,避免对微生物的检测造成干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规定来进行操作,按照要求来对设备进行安装,还要保证实验室的温度以及消毒的工作的进行,消除一切会干扰微生物的检验的因素,尽量让结果更加的准确。在样品的运输过程中,不能让样品受到日光的照射,并且要保证无菌的操作。

2.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

2.1对食品微生物中细菌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微生物的种类众多,含有很多的细菌,细菌的多少是衡量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高中的教课中教过用平板计数法来统计样品中的细菌的数量,但是采用平板计数法统计食品中的细菌多少,会显得这种方法比较不适用于大量的工作中,只适合在一些比较工作量小的实验中进行,所以需要一些新的方法来检测食品微生物中的细菌数量。电阻抗法相对于平板计数法来说更加的迅速,会使结果更加的准确,能更加的确保食品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在食品微生物的细菌检测中,需要把检测做的足够的精准,不能有较大的差池,电阻抗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它可以检测出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发育的情况,进而来统计它的数量,来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它可以对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进行检测,也可以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除此之外还有利用细菌合成的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酶来统计食品中细菌的数量,也有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来统计食品中细菌的数量。这些方法都可以对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和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测定食品中细菌的数量,保证食品的质量达标。

2.2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细菌抗原和抗体的技术

随着科技和各种技术的发展,免疫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免疫学的方法也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越来越关注免疫学的各种方法了。利用免疫学的方法检测细菌抗原和抗体的技术也可以检验食品微生物。免疫学的方法使我国的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有了很大的发展,让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更加的接近实际食品微生物中的细菌数量,让食品的污染程度可以清楚的表现出来,结果的精准是对人们的生命安全的负责,也是表示国家政府对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的重视。免疫学的方法有利于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所以国家应该积极的鼓励相关的单位使用这种方法。

2.3采用仪器法

任何一件事情采用好的仪器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的效率,使工作高质量的完成。仪器可以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也可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不存在工作人员的不必要的干扰。食品微生物检验也有仪器可以使用,如微型全自动荧光酶标分析仪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这些仪器可以使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更加方便,减少了人工的服务,使结果更加的准确,提高了检验的效率,但是在使用的时候,要对仪器进行灭菌,保证仪器不会对结果产生干扰,使结果更精准。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范文第3篇

身体里的寄生虫

在过去数千万年里,大多数脊椎动物与各种各样的“小虫子”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人类体内(尤其是肠道里)充斥着大量鞭虫、十二指肠虫、蛲虫和其他各种寄生虫,这显然是有着很大的健康隐患。但是,科学家指出,这些“小虫子”的存在并非没有益处,它们对我们的免疫系统似乎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如果没有它们的存在,免疫系统就会出现从克罗恩氏病(节段性回肠炎)到多发性硬化等一系列问题。

人类失去的毛发

人类身体上余留的毛发如今已经很少了。例如,我们脑后的头发与黑猩猩后背的鬃毛相比简直是少之又少。一种解释是,当人类祖先在非洲稀树大草原上开始直立行走时,他们就再也不需要利用皮毛来遮挡灼烧背部皮肤的强烈阳光了,而且失去了毛发的光洁皮肤更有利于排出汗液,达到散热凉快的目的。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当人类社会人口密度变得越来越大时,吸引了更多传播各种疾病的跳蚤和寄生虫等讨厌的小生物,它们通常都依附在宿主的毛发里,所以人类失去毛发也许与跳蚤有关。

阑尾并非一无所用

在曾被认为无用退化器官的阑尾里,生活着数十亿甚至上万亿的微生物。科学家指出,阑尾就像一座古老的森林,阑尾里蕴藏着丰富的物种,在必要的时候,可为身体其他器官提供对身体有益微生物的“种子”。例如,当因受霍乱等疾病感染,或过度使用抗生素而导致身体中其他器官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受损时,阑尾这座身体中的微生物“森林”对于身体的康复可能就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兽医 抗微生物药 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介绍了兽医用抗微生物药当前发展及应用的现状,指出必须根据动物疾病的种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动物的生理特性,科学规范地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抗生素),才能很好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抗微生物药是指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剂,主要用于全身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抗微生物药品用于临床兽医已有多年,在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大量的试验表明,抗微生物类药物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或减弱机体免疫功能。但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不合理使用和滥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药物残留间接危害人类健康等。

1抗微生物药物免疫调节作用机制

抗微生物药物的免疫调节机制常见的有:

(1)影响巨噬细胞粘附、趋化、吞噬和杀菌作用。

(2)影响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下淋巴细胞向母细胞分化、增殖。

(3)影响抗体生成和补体活化。

(4)使免疫器官受到抑制,进而使免疫活性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或使其易于破坏。

(5)穿过细胞膜进入某些细胞,如巨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直接破坏细胞的吞噬功能、生长代谢功能以及产生各种细胞因子的功能。

2药物残留的检验方法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耐药问题日益突出。肉类、蛋类及乳品内的药物残留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问题。药物残留的检验成为控制药物残留的关键。测定药物残留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利用生物测定法(Bioassay),二是化学分析法(Chemical anaiysis),三是兼生物和化学的酶联免疫检查法(Enzyme immunoassay)。

为能快速确定动物食品中是否有残留及大致确定残留药物的类别,国外通常做法是遵循一定程序对被测产品进行取样,按规范要求对样品进行快速筛选检验,然后再用更精确的方法确证超标药物的品种和准确含量。在快速筛选检验的程序中,细菌抑菌试验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批量样品的实验,而且经济、敏感性好。

3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是临床选用抗生素药物的重要论据。不断推出的新抗生素药物在与疾病斗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临床致病菌耐药率越来越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日益增多,临床抗感染工件日趋困难,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由于经济原因及部分地区缺乏相应的临床用药监测条件,个体化给药无法开展。细菌药敏试验也不普及,在使用抗生素时只凭经验和习惯性用药,常造成本地区抗生素的乱用和滥用,致使耐药株增加。

4抗微生物药物PK-PD研究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研究可以描述药物对微生物产生效应的时间动力学过程及时间作用类型,对评价药物的有效性、推测最佳治疗剂量和用药间隔、不良反应最小化以及避免或减少药物耐药性都有指导性的作用。因此,PK-PD研究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础,对于全面反映药物、宿主及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评价药物疗效,制定最佳临床给药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PK-PD整合用于优化兽药给药方案刚刚起步,相比人药在此方面的研究仍有较大的差距,应进行各种药物在动物体内体外的试验来获得数据并用于兽药给药方案的优化。给药方案的优化体现在细菌的清除和症状的痊愈、耐药菌出现的几率最低、不良反应减少等方面。在兽药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中,PK-PD参数对制订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降低兽医临床上细菌耐药性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未来兽药生产厂家药物开发与研究、设计合理剂型与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5兽用微生物制品技术开发

作为畜禽疾病预防控制的有力武器,兽用生物制品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兽用生物制品的技术进步,后者的进步又促进了畜牧业的繁荣。同时也应该看到,作为一种特殊的兽药,其研究成果为动物与人类的健康、现代生物科学探索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生物制品本身的特性和安全防护方面的漏洞,也会出现某些生物灾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微生物制品是抗生素、化学药品、激素类的理想替代品。它除具有中草药的优点外,还有一般中草药没有的优点,即对畜禽的营养作用。微生物制品的研制、应用理论目前日趋成熟和完善,微生物制品生产工艺由实验室转向工厂化,生产品种规格日益丰富,为兽用微生物制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微生物制品的生产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酵生产难度大、产品标准难统一,加工储运过程中耗氧、高温均使其大量失活,动物胃酸对微生物有灭活作用,在胃肠道定植能力不强,颗粒饲料制粒过程中微生物失活,使用效果不稳定。因此,微生物制品生产、应用技术开发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一是微胶囊包埋;二是研制微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如寡糖。

6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

抗微生物药物是目前兽医临床使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药物,对控制家禽传染病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当前不合理用药较为严重,常造成治疗失败、不良反应增多、药品浪费、细菌耐药性产生、兽药残留等,为了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的疗效,必须切实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1)严格掌握适应症。推断或判定病原微生物,选用适当药物,如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鸡慢性呼吸道病选用氟喹诺酮类、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等。

(2)制定给药方案。根据药动学特征,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保证剂量合适、疗程充足和防止不良反应。

(3)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不滥用抗菌药物,能不用尽量不用,单一药物有效不要联合用药;及时、足量、疗程恰当;尽量避免局部用药和长期用药;病因不明或病毒性感染不要轻易使用抗菌药物。

(4)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家禽体况,增强机体免疫力;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合理。①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的特征: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因未明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易出现耐药性的细菌感染;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②必须根据抗菌药的作用特性和机理进行选择,避免盲目组合。根据抗菌药物作用特点,可将抗微生物药分为4类:Ⅰ类为速效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Ⅱ类为慢效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Ⅲ类为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Ⅳ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I类与Ⅱ类合用出现协同作用,I类与Ⅲ类合用出现拮抗作用,I类与Ⅳ类合用无明显影响,其他合用多出现相加或无关作用。作用机理相同的药物合用疗效并不增强,但可能相互增加毒性或出现拮抗作用,如氨基糖苷类之间或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之间。③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

7参考文献

[1] 丁焕中,曾振灵.抗微生物药[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4(9):12-16.

[2] 吕贵喜,吕世秀.21世纪我国畜牧兽医技术发展方向[J].饲料广角,2001(6):10-12.

[3] 孙雷,杨桂香.兽用抗微生物药物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5,35(2):38-40.

[4] 阙鹿枫.用细菌抑菌实验法快速检测抗微生物药物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J].河南畜牧兽医,2001,22(1):18-19.

[5] 梁晶,杨伟业.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调查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4):354-355.

[6] 高延玲,陈杖榴,王付民.抗微生物药物PK—PD研究在优化兽药给药方案中的应用[J].中国兽药杂志,2005,39(8):27-31.

[7] BLASER J,STONE BB,GRONER MC,et a1.Comparative study with enoxacin and netilmicin in a pharmacodynamic model to determine importance of ratio of antibiotic peak concentration to MIC for bacterial activity and emergence of resistance[J].Antimicrob Agents and Chemo-ther,1987,31(7):1054-1060.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生态养猪;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m)08-985-01

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把畜牧业建设成为环境良好、以人为本、自然社会资源合理利用、产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型畜牧产业。所以,必须从产业与社会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适度规模养养殖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为探求解决当前养殖业主要面临的三大难题(质量安全、效益提高和环境治理)带来的药物残留、能源缺乏、饲料短缺、疫病频繁和环境污染等已成为限制我国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发酵床养猪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正在兴起和提倡的新型养殖模式,它以全新的概念、采用高新微生物发酵技术,遵循动物生态福利的自然规律,符合国家无污染、零排放养殖要求等,受到各级各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重视。采用该法饲养的动物(猪),具有疾病少、抗病力强,成本低,节水省工、肉质好、药物无残留、口味好、圈内无异味等诸多优点。因此,开阳县龙岗镇大金公司从产业与社会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适度规模养猪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解决了当前养殖业主要面临的“三大难题”,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猪场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排泄物对水体、大气、土壤及生态系统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 应用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的必要性

1.1减轻环境的污染,提高畜产品质量 通过微生物降解处理猪粪尿,为保护生态环境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我国是猪肉生产大国,猪肉消费占人们日常肉类消费的60%,但我国猪肉出口量却极其有限,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猪肉产品质量达不到进口国的要求,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药物残留超标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社会上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我们生产出更安全、更优质的猪肉产品。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可提高猪的抗病力,减少疫病的发生,避免药物残留,提高猪肉品质。因此,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目前,各类动物疫病有220多种,其中,一些是人畜共患病,这些疫病不仅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还严重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畜禽养殖业污染与人畜共患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人畜共患病的主要传播载体就是畜禽粪尿排泄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微生物在发酵降解猪粪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将病原菌杀死,从源头切断了疫病的传播,降低了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1.3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使畜牧业经济步入恶性循环。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原则。畜牧业在生产大量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环境状况,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关系到人类长远生存的重大问题,所以必须坚持发展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做到既推动畜牧业高速发展,又要解决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微生物系统中的生物降解处理生猪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变废为宝,为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途径。

2 龙岗镇大金公司生态养猪的循环经济实践

龙岗镇大金公司结合国内外多年养猪经验,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完善和改进了该公司猪舍建造和饲养管理模式,形成了系统的生态养猪技术。它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以养猪业为主体进行开发、利用发酵微生物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科学利用、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良性循环的养猪系统工程。到目前为止,该公司使用发酵床面积达到17000m2,年出售商品猪2.4万头,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取得成绩 公司生态养猪技术经过近几年的使用推广,在取得了零污染零排放的显著成果之上,不仅增加了养猪场的效益收入,而且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为纵深推进生猪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化快速发展,使之实现“五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生产。该公司现建有种猪舍5000m2,标准化商品猪舍16400m2,其他建筑(饲料加工房、办公楼、员工宿舍、兽医室、采精室和门卫消毒室等)等共8000m2,建筑面积共29400mm2,定位栏800个,产床250张,能繁母猪存栏1 200头,商品猪存栏7 000多头。

2.2科学管理 采用科学先进的生产流程,建有严格防疫制度和人事管理、销售等管理制度,粪污采用沼气池和发酵床方式进行处理,通过项目创建,公司将新建猪舍等相关设施,可存栏能繁母猪1400头,年出栏育肥猪达到2.4万头以上。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该公司养殖技术和工程技术用于现代养殖业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以猪为本”,追求动物体(猪)内外生态环境的和谐、优化和健康。利用发酵床微生物菌群降解转化猪粪尿,消除氨气等异味,从源头上解决猪粪尿污水的污染,创造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使猪肠道内有益菌占主导,抵抗有害菌生长;有益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抗菌肽、酶、益生素等,可提高猪的免疫力、抗病性和饲料的利用率;猪粪中有益菌数量提高,可增加发酵垫料中有益菌的来源和数量,促进猪粪尿及时、快速分解,延长发酵床使用寿命。同时,发酵床和微生物发酵产生热能,适合冬季养殖环境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