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污染分析报告

水污染分析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污染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污染分析报告

水污染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1.1出、入湖河流水质状况分析

大纵湖为过水型湖泊,泰州兴化、扬州宝应诸地客水汇合到湖中,鲤鱼河、中引河和南周河是大纵湖的主要补给水源,蟒蛇河和兴盐界河是大纵湖的主要出水河道。据监测数据显示:5条主要进出湖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中氮和磷的高含量值均分布在入湖河道的河口处。这也说明了高污染负荷的上游客水导致了大量的氮磷在入湖口处沉积下来,最终造成了入湖口处总氮、总磷浓度值的升高。而湖中沉积的氮和磷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重新释放到水里,造成二次污染,延续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从而加剧大纵湖水质的恶化。

1.3底泥污染状况分析

湖泊底泥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入湖污染物特别是营养物质的主要蓄积地。大纵湖底泥中富积的营养物是湖泊主要营养内源,是造成大纵湖水体富营养化盐的重要来源之一。2013年4-5月盐都区环境监测站对大纵湖底泥进行了采样分析,所有采样时底质监测点的布置与湖水质监测点的布置相一致,采样与水质采样同步进行,未对底泥垂直分布进行各层监测。据监测报告可知:大纵湖底泥中总氮含量在400.5~514.1mg/kg之间,总磷含量在222~278mg/kg之间,重金属离子(Cu2+、Zn2+、Cr6+、Ni2+、Pb2+、Hg2+)含量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II类标准(GB15618-95)。以上结果表明:大纵湖底泥中TP和TN含量较高,沉积于湖泊底部的氮磷成了湖泊的内源污染物。若在切断了湖泊的外来污染源后,底泥中含N、P化合物的营养物质N、P化合物会逐步释放,湖泊富营养化仍会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造成大纵湖水质轻度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之一。

1.4污染源状况分析

大纵湖周围土地肥沃,水产养殖业十分发达,但过度开垦,致使大量农药、化肥的流失,使湖泊水体受到一定污染。根据盐都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分析报告:大纵湖区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中水产养殖业占52.3%,农业面源(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占16.5%,生活源占21.8%,工业源占9.4%。普查资料还显示大纵湖的网围养殖面积达12.8km2,占全湖可利用水面的34.8%。大纵湖氮磷入湖量扣除出湖量后,滞留于湖体的氮和磷量分别为149.5t和44.4t。网围养殖使湖体氮磷增加了103.4t和25.9t,分别占湖体滞留氮磷总量的69.2%和58.3%。以上数据表明:大纵湖过大面积的水产养殖削弱了湖泊调控能力,破坏了湖体生态平衡,加之网围养殖每年要向湖中投放上万公斤水产饲料,带入的营养量占湖体滞留量的一半以上比例,是湖体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2污染防治对策

针对大纵湖水体轻度富营养化特征,借鉴国内外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经验,该文提出以恢复湖体生态系统为主,控制外源与内源污染并举,建立大纵湖水污染预警机制和综合防治体系,对大纵湖水环境富营养化进行科学治理。

2.1建立区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机制

大纵湖水环境修复治理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和跨地区的复杂性系统工程,湖泊是大纵湖周边区域大环境中一个部分,若要有效的保持湖泊良性生态系统,必须把区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对湖泊进行治理与保护。目前大纵湖的治理分为泰州和盐城两部分,两地各有一个治理大纵湖的规划,没有统一协调的治理规划。因此,建议组建由江苏省环保厅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统一管理机构,实行区域统一规划,对大纵湖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活动进行综合管理。

2.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针对大纵湖地跨盐城、泰州两市的区位特点,上游泰州地区的工业污染源治理不能仅体现在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上.应逐步引导无污染或轻污染产业,减少上游客水污染负荷入湖量。沿湖的大纵湖、中堡、沙沟等乡镇,必须建立集镇生活污水厂,周边分散居住的农村则应推广净化槽技术。通过集中和分散处理,能够有效减少生活污染物质入湖量。与此同时在里下河地区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推广轮牧式养殖,限制网围养殖规模,从2013年起,湖区养殖面积每年减小10%,确保到2020年总面积控制在8km2以内,为湖泊创造休养生息条件。

2.3建设生态湿地修复工程

大纵湖及周边地区类型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对流域的水源调蓄、气候调节、水质净化、物种保存、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影响,加速了大纵湖湿地面积的消失。建设湖滨生态保护带和湖区内源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是治理大纵湖水污染的最佳方法。通过采取在湖滨带选栽具有吸收水中富营养物、抗冲击能力强的芦苇、稗草等高等植物,湖边栽植柳树、枫杨等树木,形成集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湿地湖水净化系统;另一方面在湖区培植沉水植物,抑制藻类过旺繁殖,恢复沉水植物与藻类间的平衡,逐步恢复大纵湖生态环境,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2.4定期实施底泥疏浚工程

采用底泥疏浚以去除湖体营养物量和控制内源负荷,已被国内外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可选择局部湖区和重污染河口先期进行,疏浚作业最佳施工期宜为初冬至春末,大纵湖处于低水位期,湖面风浪较小,湖泊水体交换缓慢,沉积物基本处于相对静态,有利于高效施工。定期实施底泥疏浚工程可直接清除底泥中高营养盐含量的沉积物质,消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

2.5加强区域水环境预警监测监控

目前对于大纵湖的水质监测断面和监测项目数量较少,监测手段落后,自动监测尚属空白,无法获取水质状况的实时信息,要加大对污染源入湖排污口的监测力度,提高水质监测的整体水平和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应建立大纵湖水质监测监控和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处理体系;同时还应建立水污染事故处理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对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处理能力,确保大纵湖水环境长冶久安。

3结语

水污染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进几年来,随着大量矿业的开采,污染废水的排放和水土资源的破坏,导致了人们生活失去了协调。由其是煤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氟使人们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因此为了使家乡人民摆脱氟病毒,特对贵州织金黑土乡作一份调研报告。

二 、调查目的: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宏扬“春晦使者”精神,使之服务于社会,反哺于家乡,几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是日异月新,虽然得到了发展,但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大量煤矿的开采,水土污染的制理趣之于弱化,因此水的含氟量交高;不但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还破坏了人们的生命体系代谢,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氟中毒、氟斑牙、畸形儿童,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因此特为家乡作了一份分析报告,做到反哺于民,为人民服务。

三、调查方式及成果:

(1)调查方式,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到当地煤矿储藏量丰富,交通便利,在此有利的条件下,大量煤矿合理开采却不合理制理,导致水污染严重,生态土壤平衡失调,严重地危害了田间农作物的生长及水源问题,经过科学合理的数据统计,几年来家乡的发展虽有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患病率在不断的提升,呈上升趋势。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症也在增加。

(2)调查成果,经过与村委员会的配合和实地堪察,了解到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元素是氟,属稀有气体在水中的一种产物,浸在水源中。虽然中毒者发病率高,污染源易于扩散,但在村委和众多希望水理的帮助下,逐渐形成了实施的新修水理放案和调查仪器预备阶段的统一,使方案的实施有了初步的形成,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配合,解决了许多必要的问题。

四、调查数据及原理的分析:

(1)调查数据整理,经过走访与实地勘察得出,氟斑的得病率为95.5%,由氟中毒而导致的其他发病率为23.53%,处于不受氟侵扰的人基本很少,还有许多由于仪器不精确,得出的数据不是太科学,得到的数据可根据偏差的大小调整,总体上抓主要矛盾。进行氟中毒的深一步研究。

(2)中毒与侵害原理分析,氟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符号为F,原子数为9,是卤族元素之一,呈淡黄,一般情况下,氟可夺取牙齿中的碳元素,导致牙齿呈淡黄色,出现凹凸不平的迹象,中毒较深者还可导致畸形身躯,且不利于儿童身体的发育。

五、调查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虽得出一张实地调查表,但却出现诸多问题,调查的目的在于保证今后方案的实施,在于调节可支配与不可支配之间的关系。

一、调查出现问题,

(1)在许多水势较湍急的地方无法靠近,很难得出氟对土地资源的侵害程度。

(2)在调查的过程中,宣传力道不足,走访过程中与乡亲们的沟通不是太顺畅。

(3)出访或是勘察,仪器装备不是太精确,勘察设备差,拍摄资料分析欠缺。

(4)调查期限短,时间较少,准备不充分。相关参考资料缺发研究不透。

(5)无团队合作,缺少交流与讨论环节,导致许多结论片面。

(6)天气地理因素的影响。

(二)、调查中问题因素的解决,

(1)在今后的相关调查中,注意充分准备资料,多着实地调查,提高调查水平。

(2)多功能地运用相关专业解释出现的问题,多向调研老师请教。

(3)尽量以团队的形式外出调查,完善得出结论的合理化与规范化。

水污染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方法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卫生部今年组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饮用水不安全,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

《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著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天必须得到最低数量安全饮用水为3~5l。洗菜、做饭、刷牙、洗脸、洗手等需要20l每天,加上卫生和洗浴等生活基本需求用水,大约每人每天需50l。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人类80%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吴晓萍.农村饮水安全分析[J].内蒙古水利,2007,(3).

水污染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开发区 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环境目标可达性

1 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进行土地开发利用规划时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目标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是规划应满足的环境保护要求。评价指标是用以评价规划环境可行性的、量化了的环境目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强调,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开展规划环评时,在确定环境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结果,以及确定的评价重点,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

2 现有规划环评中评价指标体系的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有规划环评的不断发展,在规划环评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虑规划实施对资源要素、环境要素以及社会经济的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确定了一系列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在如何建立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所确定的评价指标的环境目标可达性上,出现只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未对规划方案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导致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环境目标可达性脱节现象,未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未能建立动态响应关系。

3 案例分析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聚集效应,以及在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示范、窗口和载体作用,2009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了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升级及扩大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区域范围工作。笔者有幸参加了多个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下面以《福建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为例,对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区域水环境目标的可达性进行分析。

3.1 案例介绍

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基本情况:规划用地面积11.5551km2,其中2015年开发面积7.0km2,2020年开发面积11.5551km2。

规划开发区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180亿、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开发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2015年为5.0万t/d,2020年为8.5万t/d。蓝田经济开发区不自建污水处理厂,污水排入拟建的东墩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福建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根据《漳州水(环境)功能区划》、《漳州市环境质量分析报告》、《九龙江流域水环境和生态保护规划》以及《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具体确定的评价指标见表1。

3.3 水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求蓝田经济开发区2015年工业经济密度≥15万元/km2,2020年≥20万元/km2;2015年和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8t/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CODcr排放量≤1kg/万元。

在《蓝田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排水规划中,开发区2015年污水产生量为5万t/d,2020年为8.5万t/d。根据《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HJ274-2009)以及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生态功能和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目标和要求,明确蓝田经济开发区不同规划期的环境目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根据开发区规划,计算出规划期各项水污染控制指标值见表2。

根据开发区的经济目标和规划的污水产生量,计算开发区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2015年为10.14t/万元,2020年为12.41t/万元。与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相比,计算所得的各期开发区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均超过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值,即超过8t/万元。由于污水产生量达不到评价指标的要求,由此计算得出的多项指标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CODcr排放量、COD排放弹性系数、主要污染物NH3-N排放量难以达到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

由此可知,应减少开发区污水的产生量。采用倒推计算,由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指标与开发区规划的工业总产值可计算出开发区2015年排放的总污水量不得超过4.0万t/d,2020年不得超过6.6万t/d。据此重新计算规划各水平年各项水污染控制指标,经过对比,可满足确定的评价指标的要求。

3.4 对拟议的规划方案提出调整建议

根据漳州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生态功能和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目标和要求,在《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中,各规划期产生的污水及水污染物排放,将造成漳州区域内水环境难以达到各项水环境目标,因此对拟议的规划方案提出调整建议。开发区应对污水的产生量进行控制,2015年整个开发区排放的总污水量不得超过4.0万t/d,2020年不得超过6.6万t/d。

4 小结

水污染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一、整改任务基本情况

为改善邵伯湖水环境质量,加强水污染防治,2017年,邗江区编制了《邵伯湖心区断面水体达标方案》,排出了19项重点工程,截至2020年所有工程都按序时进度完成。

 “十四五”期间,由于古运河邗江河叉口南断面、生资码头断面两断面相距较近,经省生态环境厅确认,古运河邗江叉口南断面已被取消。

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1、委托科研单位对水质超标原因分析。2018年委托科研单位编制了《扬州市邵伯湖湖心断面水质分析报告》,分析指出:邵伯湖属于典型的过水湖泊,受上游水质影响较大。邵伯湖上游主为高邮湖。根据水质现状监测数据,高邮湖水质主要污染特征因子为总磷污染,总磷浓度介于Ⅲ-Ⅳ类。而邵伯湖主要承接高邮湖来水,污染物随着高邮湖泄洪水一起进入邵伯湖,影响邵伯湖水质。

2、开展邵伯湖及入湖支流的排口排查。2020年月1月对入邵伯湖17条河流(方巷2条、杨寿2条、公道13条)入湖排口进行调查,共发现河流排口4个,其中方巷3个:黄珏污水处理厂北侧码头桥西侧、方巷污水处理厂北侧60米处厂房、方巷小学雨水口),杨寿1个(永双线与杨寿涧交叉口东侧350米处北侧),已经要求属地核查、整改到位。另外对 49个入河闸站进行调查,定位。

3、开展11条支流的清淤综合整治。区水利局自2019年对 入湖胡11条支流开展清淤、驳岸等综合整治工程,截至2020年6月所有工程都竣工验收。

4、开展湖心区季节性水草清除。通过多次现场调查,结合渔政部门和当地政府意见,湖心区麦黄草生长、腐烂影响水质,我区每年两次对断面附近季节性生长水草的进行清除,去年5月已对八千多亩水面的麦黄草进行清除, 10月初将对菱角等水草进行第二次清除。今年5月水草清除已完成。

5、对断面支流开展常规监测。对22条支流开展每月1次的监测,要求各支流按照低于断面考核标准1个等级的标准进行水质管控。对水质异常、超标等现象以水联办名义下发督办单,督促各地查找原因,加强管控。

6、编制断面达标提优攻坚方案。根据市水联办《关于编制国省考断面达标提升攻坚方案的通知》,委托科研单位在深入细致开展断面超标原因排查的基础上,编制邵伯湖心断面攻坚方案,进一步细化工程措施,进行生态治理等达标措施的探索。

7、古运河邗江叉口南断面情况  邗江叉口南断面汇水区为扬州主城区,主城区的河流大部分汇入古运河。邗江区考核占比为20%。根据年度环境质量公报,2018年邗江叉口南水质为Ⅳ类、2019年邗江叉口南水质为Ⅳ类、2020年邗江叉口南水质为Ⅳ类。达到“十三五”期间省考Ⅳ类标准要求。2021年经省生态环境厅确认,古运河邗江叉口南断面已被取消,但我局持续做好原古运河邗江叉口南断面水环境工作,管控好闸站,下达《关于加强泵站(闸站)管理的通知》及预警,做好启闭记录,不得随意开闸放水,水质异常禁止排水作业。

三、整改取得的成效

通过各项工程的实施、长效的管理及邗江区各方面的努力,邵伯湖心达标月份从2018年开始水质逐年向好,2021年1-4月邵伯湖心断面水质能稳定达到Ⅲ类。同时,“十四五”期间邵伯湖湖心断面考核标准已经调整为Ⅳ类,根据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扬州中心数据,今年1-4月邵伯湖湖心断面监测结果均值达到Ⅲ类,满足Ⅳ类水质考核要求。

四、向社会公开情况

整改情况已在扬州市邗江生态环境局网站进行公示,公示后未收到意见建议。

 

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政府

2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