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东南亚旅游资源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云南与南亚旅游合作的有利条件
(一)强烈的旅游合作愿望
云南与南亚各国很早就表现出强烈的旅游合作愿望。在国家“桥头堡”战略提出之前,云南学术界就提出“孟中印缅” (BCIM)地区经济合作的设想。1999年,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四国在昆明召开了首次“中印孟缅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国际研讨会”。
云南与南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自从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第一次会议上将旅游业作为地区合作的主导推进方向之一以来,历次会议上都对这个地区的旅游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各方已就在孟中印缅地区大力推动旅游合作达成了共识,同时一致认为云南与南亚地区的旅游合作有良好的基础。在取得以上共识的基础上,四国学者和政府将合作发展的重点放在推进旅游和文化交流方面开展务实的合作,以具体的合作项目为手段,希望尽快将云南与南亚旅游合作推进到具体实施阶段。
(二)区位交通优势
云南与南亚地区开展旅游合作在时空上占有明显优势。中国建设面向南亚陆上国际大通道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是向西进入印度和巴基斯坦,称为“西线”,需穿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工程巨大,一般意义上不作为首选路线。另一条“南线”为中印公路,中印公路又可分为北线和南线。从保山―缅甸密支那―印北的雷多是北线;经瑞丽―曼德勒―德穆是南线。以北线为例,从昆明为起点计,全长仅1200公里,沿线双方连通条件较好。道路建成后,从昆明到雷多只需10多个小时。较之从广东至加尔各答计算,中印公路北线比经新加坡走水路缩短里程1273公里。因此,这条公路是中国通往南亚国家距离较短、交通条件最优、辐射面最广的陆上国际大通道。云南由此在中国与南亚的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利优势。
(三)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具有互补优势
云南与南亚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旅游合作的重要基础。云南旅游资源品味优势突出,类型多样,其特色着重体现高山峡谷、现代冰川、喀斯特景观、火山地热等自然景观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南亚各国都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资源特色则主要体现沿海平原地区的热带森林、海滨沙滩等自然景观和不同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及部落生活的人文景观。云南与南亚丰富而各具特色的自然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为区域间共同合作开发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国际市场,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
(四)历史文化传承优势
自古以来,云南就与南亚国家有着友好的往来。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把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两个伟大文明紧密地联结起来。近代时期的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和滇缅公路及“中印输油管道”,成为当时中国时期的物资运输生命线和中国重要的陆上国际通道。几千年的文化交流,云南与南亚既增进了友谊,又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这是双方合作的历史基础。而近代以来在缅、印及海外各地经商定居的大量华侨,则成为区域文化经济交流进一步深入的现实纽带和桥梁。
二、云南与南亚地区旅游合作现状
(一)云南创立面向南亚的旅游经济圈已初具基础
随着云南省近年来加大以印度为重点的南亚诸国的合作,云南省已率先建立的BCIM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K2K昆明与加尔各答合作机制以及CSBF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常设于昆明,云南与印度西孟加拉邦旅游机构、印度TAAI旅游商会、印度CII工业联合会及印度工商业联合会FICCI下设的旅游委员会等机构所作的基础工作已得到了这一地区的积极响应。在2009年6月的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会上,各南亚国家组织的领导和代表提出倡议:要尽快发展服务贸易和南亚旅游经济环线,以此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摆脱贫困。
(二)中国与南亚多国互为旅游目的地,游客数量增加迅速
目前,在南亚国家中,已有6个国家先后与我国成为了旅游目的地。“中印旅游友好年”活动启动后,我国去年赴印度旅游人数同比增长了48%,达到了7万人次;印度来中国旅游人数同比增长了14%,达到46万人次。《印度整体旅游》报告显示,印度每年900多万公民出境旅游,其中将近300万人次是到亚太地区旅游。占印度全国10.2亿人口5%的富有阶层,出国旅游的比例还很小。由此也可看出, 中印旅游目前虽然规模较小,但中国尤其云南省在面向南亚开展旅游合作方面潜力巨大 。
(三)交通基础初步奠定,优势有待开发
近年来,云南省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在航空、陆路、水路等大通道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南亚诸国之间的通道建设成就尤为突出。目前,云南与南亚的3个国家开通了直航,即昆明―孟加拉国达卡、昆明―印度加尔各答和新近开通的昆明―加德满都,这为创建面向南亚旅游经济圈奠定了交通基础。云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虽有旅游交往,但目前尚无直通旅游的通道,需由第三国中转。 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这3个国家与云南基本上还没有旅游合作,更没有直接通道,有待未来开发。
瑞丽口岸和腾冲猴桥口岸及通往密支那道路的修通将在陆路方面继续推进与昔日的“史迪威”公路、南亚丝路、茶马古道等通道的联通。但旅游线的形成和市场运营仍需很长一段时期的艰难努力。
(四)云南的旅游企业积极开发南亚旅游市场
现在,云南的各旅游企业正以多种形式创建南亚旅游经济圈,各大旅行社都开发出南亚新品旅游线,包括马尔代夫、印度、斯里兰卡等线路产品,并引起了游客普遍关注。但由于交通等制约因素,目前来滇旅游的南亚游客量仍然较少。省旅游局统计显示:来滇的南亚游客从1994-2004年虽呈增势, 2003年是3235人次,而到2004年又降为2905人次。其中,印度来滇人数占90%以上,而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国来滇人数相对较少。2008年来滇旅游的南亚国家游客为6万多人。上述现状表明,云南与南亚旅游合作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却发展迅速。
三、云南与南亚旅游合作的战略思考
(一)区域开发一体化战略
云南与南亚区域旅游合作应从大区域来考虑,树立区域一体化思路,加强联合,共同发展,努力避免投资浪费和恶性竞争,以促进区域旅游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一,要构建统一的旅游目的地,应当实施旅游发展的空间拓展战略,把云南和南亚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共同塑造旅游形象,提高整个区域的信誉度,整体促销。
第二,实行旅游产品开发一体化。为充分发挥云南与南亚旅游合作中各方的资源优势,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按照旅游产品地域结构合理化、旅游产品形态多元化要求,对区域旅游产品进行系统的开发和规划。通过旅游线路的总体设计、总体推出,逐步形成在世界旅游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凸显区域总体特色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区域性旅游产品群,形成区内旅游产品之间彼此互惠互利、互助合作的旅游产品一体化格局。
(二)开发旅游精品,实施形象驱动战略
云南与南亚地区富于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目前除马尔代夫外,各国、各地区旅游产品仍以传统的观光旅游景点为主体,且深度开发不够,非观光型(如度假型、商务型、会议型等)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市场(尤其是海外旅游市场)发展不足。因此,应该积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强旅游深度开发,努力把该地区建成21世纪亚洲旅游精品工程荟萃区。此外,在旅游合作中应积极变产品驱动为形象驱动,强化云南与南亚地区旅游产品的主打品牌形象并进行个性再塑造,积极提升旅游目的地,尤其要深刻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以鲜明的形象对国内外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三)旅游网络化系统战略
根据南亚各国和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景区地域组合条件及相关的交通区位和各国社会经济条件,云南与南亚的旅游合作应构建系列旅游网络系统:
第一,以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重点旅游区(点)为支点,专题旅游线路为纽带,按相关的交通区位和地域组合条件形成特色旅游网络系统;第二,共同开展互为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促销,开拓旅游客源市场网络系统;第三,开展旅游相互投资与合作,建立旅游投资网络系统;第四,开展旅游管理与政策机制合作,创建区域旅游管理网络系统;第五,开展旅游人力资源培训合作,构建区域旅游人力资源网络系统。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旅游空间结构;优化;临桂县
引言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既是区域旅游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学术界的研究主要涉及宏观层面的旅游区划、主要在省级或多个跨省跨市区的研究尺度上,而对于市( 县) 区域范围的研究较少。
一、临桂县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分析
1.临桂县旅游资源分布特点。
临桂县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临桂县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如下:(1)旅游资源丰富,有不少独特、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其中生态旅游资源和历史名人、历史文化遗迹尤为突出。(2)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总量以临桂县北部为主。(3)空间组合状况较为良好。但在旅游开发上,未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组合。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各景点的开发存在盲目以及重复建设的情况。
2.旅游节点要素分析。
旅游空间结构中的节点要素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旅游活动最频繁、最集中的地方,并按照本身的功能特征在各个方向上构成一个空间吸引域,即所谓的节点区域[1]。根据吸引物聚集体的吸引度的差别,旅游节点可分为一级节点、二级节点和末端节点。将临桂县旅游空间结构的旅游节点进行如下划分:一级节点包括义江缘中心的北部旅游区,二级节点包括蝴蝶谷,其他景点可归入末端节点之中。目前,临桂县各个节点所影响的区域不广,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处于发展阶段,未形成良好的“点—轴”旅游空间结构。
3.旅游通道要素分析。
旅游空间中的通道要素不仅包括连接旅游节点间的路径,还包括旅游者进出目的地的交通线路[2]。旅游景点之间并不都是直接连通的,这些不仅仅是联系旅游节点的轨迹,而且会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整个区域的形象定位。临桂县的交通体系比较发达。临桂县紧邻桂林市,属桂林市副城市中心。
4.旅游区要素分析。
旅游区是指受旅游节点吸引或辐射影响而形成的特定的空间范围,由一个或多个相似的旅游节点组成,是各种旅游活动的场所,其空间范围和内部要素的密集程度都会随它们与节点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状态而变化[3]。临桂县北部旅游区的旅游节点密度最大,加上临桂县新的旅游节点的开发,从而形成实力最强的旅游区。但南部旅游节点开发较为缓慢,密度低,遗存的古村落建筑修缮较为繁琐,成为在优化临桂旅游,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一大难点。
5.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临桂县主要海外市场以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国家为主。尽管近年来临桂旅游的海外游客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国内市场仍占主要地位。临桂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并且近几年旅游接待人数呈缓慢增长状态,临桂县需要进一步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合理旅游产业布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有效地促进接待人数进一步增加。
体育旅游体育经济和谐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体育经济作为全新经济增长点,其蕴含的经济效益与价值已被广泛认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发展水平,反过来,体育经济的发展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昆明市作为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借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了大量高品质体育旅游资源,其开发体育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体育旅游作为满足旅游者体育健身需求、丰富昆明市观光度假旅游活动内容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能实现旅游产品的多元延伸。如何适应旅游消费市场发展,探索并构建符合实际的体育旅游开发模式,深度挖掘特殊色资源并打造体育旅游的新品牌,将是昆明市发展体育旅游业所面临的新课题。现如今,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中,体育作为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旅游节文化节活动的“主力军”。这也标志着体育逐渐成为昆明这座旅游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昆明市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昆明旅游业作为云南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见表1)。根据昆明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条件、人文环境以及国内外体育爱好者和旅游者消费需求,滇中体育旅游的内容可划分为竞技体育训练和竞赛观赏、大众休闲体育活动、体育康复保健疗养3类。昆明作为滇中城市圈的核心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较而言,呈贡、海埂国家训练基地是我国比较出名的高原训练基地,每年都会引来国家队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尤其是田径项目更是数不胜数。在这里体育旅游者不仅可以参观先进的训练场地,有时还可以一睹奥运冠军的风采。新亚洲体育城、拓东体育场和云南省规模和知名度较大的体育场所,在这里经常举办各种大型赛事,一旦举办大规模的体育赛事往往会吸引省内外体育迷的观看。其次,打高尔夫球和各类健身会所也为体育旅游的提供了更多选择。
2.区域优势
(1)地理位置优势
昆明位于东经102°10'至103°40',北纬24°23'至26°22',市中心位于北纬25°02'11",东经102°42'31"。中国的西南部,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濒滇池,三面环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的气候特征在全球少有,因此,昆明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明四季温暖如春,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25℃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3℃左右。
(2)经济区域优势
作为桥头堡的龙头,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必将指引昆明进一步从我国对外开放的末梢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为昆明发挥经济核心圈立足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广泛、有效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重大的发展契机。在云南省“两强一堡”发展战略的实施中,昆明的发展将起点更高、期待更多、空间更大、前景更好。通过生态、规划,城乡统筹和产业发展,展示出昆明的吸引力和吸纳力,能够让更多的各方人士能够到昆明来投资体育旅游业,能够在昆明发展创业。作为西部省会城市、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门户,此次的发展机遇垂青昆明。国家已经明确要求昆明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和中亚区域等经济合作平台,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合作。
二、体育经济视角下昆明市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1.合理引导,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昆明市各地发展体育旅游的积极性很高,但有些地方不从实际出发,在没有认真研究市场和做好规划的情况下,盲目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有的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体育旅游规划是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旅游规划包括旅游业发展目标、拟订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体育旅游业发展速度、体育旅游设施的修建等。制定体育旅游规划是协调旅游与环境关系的必要途径,在制定时,应从环境适应性的角度出发,合理布局景区,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努力体育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通过区域资源评价、旅游市场分析、区域区位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科学、合理、有效地引导昆明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并按照高起点的规划,高水平的策划、高质量的建设、高效益的经营好旅游项目,避免低层次开发和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发生。
2.加快区域合作
昆明市被定义为我国西南的发展战略城市,作为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战略发展城市,具有丰富的区域优势,体育旅游合作发展的具体措施,首先要营造共同的体育旅游大环境,包括加强城际间的交通建设、城市文化建设、媒体合作、体育旅游企业联合以及政府友好合作等。这正是体育旅游合作发展基础最重要的部分。最实际的措施就是体育旅游资源之间要共享和体育旅游资源,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其次,重点加强体育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由于体育旅游合作发展主要是通过体育旅游企业之间的联合来实现的,因此,体育旅游企业才是区域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真正主体。因此必须尽快建立良好的体育旅游企业合作机制。最后,体育旅游的合作发展旨在形成较强的区域竞争实力,使得区域内的各体育旅游竞争力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第一,要加强省内合作;作为省会城市,昆明市具备优良的条件,以昆明为中心往下面的各个地州市共同开发,不仅把昆明市的体育旅游业壮大,也大大提高整个云南省的整体旅游产业。第二,要加强与内地的合作,与内地的各个大城市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渠道,把外面的先进理念、资金引进协助开发昆明的市场,同时也把昆明的体育旅游资源让外面的更多的人所知道,从而更好的宣传昆明,发展昆明。第三,要加强与周边国家,例如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新加坡等邻国之间的合作。在加强省内体育旅游业资源与内地资源的基础上向东南亚地区蔓延,以昆明为中心,把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开放的窗口,让昆明更加的开放,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使昆明成为促进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渠道,把昆明打造成面向世界的著名大都市。
3.加强和改进营销工作
昆明市体育旅游管理部门已比较重视多种媒体的宣传作用,构建一套行之有效且形式多样的体育旅游形象营销系统,从不同侧面、不同季节宣传昆明市体育旅游。促销途径上除有针对性的利用一些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杂志、广播等外,还可以积极参加和举办体育旅游交易会,同时逐渐扩大网络媒体的旅游促销利用率。在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方面。首先,根据消费市场需要确定昆明市体育旅游产品组合,不断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经营的多样化程度,拓宽其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例如,昆明体育旅游开发可与周边的旅游景点的发展相结合,形成资源组合、共同开拓消费市场的发展格局。其次,结合昆明体育旅游产品或服务生产成本的考虑,在参考现有大众体育旅游消费市场普遍定价的基础上,快速地配制出高、中、低不同消费档次的体育旅游产品,形成合理的体育旅游消费价格体系。
4.加强居民的人文素养
体育旅游过程是一个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互动关系的感知行为过程、异质文化的文化涵化过程、社会变迁过程、影响效应的扩散过程。从体育旅游地的角度来研究体育旅游过程,使体育旅游活动产生正效应,避免负效应,使体育旅游得以持续发展。在以往的大众体育旅游中,由于体育旅游开发商和外来生意人的涌入,当地居民只有少部分从体育旅游开发中得到实惠,大多数人只会感受到发展体育旅游业带来的社会成本的上升,如物价上涨、拥挤等,长此以往,必然会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和对体育旅游的厌恶情绪。另外当地居民有权利选择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体育旅游发展的依托,没有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没有体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一些地区的体育旅游业就是由于忽视社区因素及当地居民的要求,没有与社区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而造成体育旅游环境污染、经济秩序混乱、文化丧失。
5.走绿色和谐发展道路
从长远的利益来看,昆明市的发展应该紧跟时代的主题,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武装自己。而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对体育旅游资源及环境的保护。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严禁破坏环境式的开发,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这方面可以综合采用法规、规划、经济、科技、行政和宣传教育等手段,使环境管理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建议首先需要建立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并纳入到各级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当中。各个主体在进行决策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应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其次建议对体育旅游资源实行分类、分区、分期、分批开发,留有充分的余地,正确处理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保护、研究、利用的关系,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与将来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做到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继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目前没有条件或开发条件不成熟的体育旅游资源要以保护为主,待今后条件成熟再进行开发。最后需要广泛开展社会化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素质教育、公德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特别是主要体育旅游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和体育旅游意识留了一部分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建立一套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的经济体系制度,来保证岛上资源的合理有效充分的利用。
三、结语
体育旅游作为当今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作用,昆明市应该不失时机的开发体育旅游,昆明体育旅游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它将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中国-东盟桥头堡战略。充分利用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和区域位置的优势来开发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昆明市应该合理引导,科学规划;加快区域合作;加强和改进营销工作;加强居民的人文素养;走绿色和谐发展道路几个方面来促进体育旅游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雪芹,柳景.昆明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和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2(1):49.
[2]杨强.中国体育旅游研究20年:述评与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2011(5):90-98.
[3]朱文杰.河南省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91-95.
论文关键词:旅游信息传播;旅游区划;世界遗产;游客激励系统
目前,我国旅游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很不平衡.孙春华提到的7个研究方向畸罩“,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网站受关注程度最高,相关研究成果也最多(约占总量的40%)。而面向游客的目的地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只占19%,而且相关研究往往还只是探讨技术手段的应用途径。
马耀峰等的研究表明:由于境外观光客进行的是大尺度的空间旅游,因而他们在中国的游览行为具有区域跨度大、参观名胜数量少,但级别高、旅游花费少、重复观光少等特点。马耀峰等将这些特点归结为跨国旅游者的固有特征。但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我国面向境外旅游信息传播的失误所致。
一、中国旅游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1)需要改变原有以管理为主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徐马陵提出必须围绕为游客提供服务建立一套新的企业运营模式,以更好地为信息化服务作支持。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董培南主任指出:截至到目前,金旅工程的“三网一库”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但面向游客的信息服务还远未完善。近年来,自助跨国旅游成为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地区最方便最流行的旅游方式,旅游者纷纷涌向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选择自助游的游客由于没有导游带团,对于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旅游网站提供的内容和服务等不够系统化,未能与旅游目的地信息传播系统有机地结合。
(2)中国旅行社进行国际旅游信息推介时,大都选择开价高、路程长的旅游路线,相对于其他亚洲周边国家,中国旅游市场的竞争力较低…。例如根据1999日本人海外旅行的总体统计,日本人到中国的旅游费用平均数为19,2万日元,与到东南亚的20.9万日元相比较,总数的差距虽然不大,但其中到中国的旅游参加费平均为12,9万日元,比到东南亚为12,1万日元要高;而相对购物费用则比该地区都要低(中国为4,1万日元,东南亚为55万日元)。也就是说,到中国旅游的入境游客必须付出相当大比例的费用(67%)用于旅游必须费用上,缺少多余经费去做其他消费。
(3)未能重视旅游商品的信息传播,旅游购物所占旅游外汇收入仅为20%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这种现象不仅与我国旅行社向外推荐的线路长,参加费用大,购物费用减少有关,同时也受到我国对旅游商品信息传播不够的负面影响。入境旅游者对当地文化通常不熟悉、不了解,因此,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与销售,都必须伴随着信息传播与文化教育的过程而展开。
(4)未将旅游营销与文化传播有机地结合起来。无论古今中外,旅游观光都是了解和传播目的地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国际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旅游的这种功效,并将其作为国家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据调查,英、美、日、德、等国的旅游者均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旨在通过自身文化品牌和国家形象的再塑造。而我国对旅游业的重视还只是仅仅从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着眼,尚未能将其提高到增强“国家魅力”的战略高度,未能把接待每个外国游客的机会看作传播中华文化的宝贵机会。
二、改善人境旅游信息传播的建议
1.旅游区域规划的信息传播
入境游客到中国旅游,区域跨度大是导致停留时间短,参观名胜少,旅游参加费用所占比率高,购物费用比率低,重复观光少的终极原因。马耀峰等在旅华游客流动模式的研究中指出目:京.沪.穗、京.沪.深、京西.沪等三角结构构成了我国旅游流网络中的一级网络的总框架。这三个金三角中,无论哪一个三角结构都具有极大的跨度。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入境旅游者在途中花费的时间与金钱。而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其他亚洲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的路线安排就更加符合跨国游客“安、近、短”(便宜、近距离、短时间)的旅游希望。相比之下我国的疆域辽阔反倒似乎成了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劣势”。其实疆域辽阔,旅游资源~般就十分丰富。我们认为:进行区域规划,发展区域旅游是将“劣势”转变为优势,进一步提高我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所必需实行的战略。迄今为止,我国尚未进行正式的旅游区划,研究者只是为了各自教学或研究的需要作了分区尝试,各自又有不同的分区标准。我们基本认同德村志成以世界遗产集群为基础并发挥其牵引力量,将中国旅游资源划分为区域(见表1)的看法因为“世界遗产”有世界性知名度,容易引起境外游客的兴趣,可成为国内各旅游区域的主打旅游产品。
2,加强旅游信息的应用型传播
尽管同为世界遗产,不同目的地对于国内外游客的号召力还是有差别。有的目的地(北京故宫、九寨沟、黄山等)在被列入遗产地之前就已经声名远扬;而有的(承德避暑山庄、丽江古城等)却是加入遗产地以后才被大多数人们所认知;还有些目的地(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等)在游客心目中的感知并未随遗产地的确立而显著提高。可见成为世界遗产地并非意味绝对的旅游吸引力。应该认识到我国30余个“世界遗产”在游客认知度上的差异化,将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旅游资源成系统、分区域地向国内外游客,特别是海外游客进行介绍。建议结合互联网与旅行社的宣传渠道,将我国所有已经认定为“世界遗产”和正在申报的“世界遗产”以及相关的旅游资源按区域制成画册、系统的网页、甚至光盘,向海内外游客系统推广。首先以知名“世界遗产”带动、提高不大知名的“遗产”和正在申报的“遗产的感知度;然后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内的其他旅游活动。
3.挖掘旅游信息的文化内涵
在旅游信息的开发要要进行多方面的价值挖掘,特别是挖掘旅游资源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内涵。梁学成指出:开发世界遗产的无形价值将有助于提高遗产的旅游价值和旅游者的满意度。滕兰花等提到方志、游记以及神话传说、碑刻、遗址、艺术绘画作品等史料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旅游信息。
滕兰花等和杨保军指出跨文化传播必须要依赖“亲近性”文本,这里所说的“亲近性”,是指文本在符号表达、思维方式、心理、时空特别是利益上要与解读者相接近。因此,中国世界遗产的宣传资料除了汉语外,至少应有包括英、日、韩、法俄等主要客源国语言的版本。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研究境外游客对我国文化了解的详细程度和兴趣所在。我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世界上以多种语言流传特别是日本文艺创作者以它们为蓝本,开发了众多的动漫、游戏等文艺作品,使日本游客无论老少都对唐僧师徒、三国名将等情有独钟。德村志成举了一个例子:1999年底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丝路之旅。西游记。玄奘法师”为名的展览会,内容主要是唐僧取经的文物,一个多月的展览会吸引了众多的西游记爱好者前往观赏。但遗憾的是展览居然是印度大使馆而非中国大使馆举办的,而且完全不让参观者清楚玄奘法师是中国洛阳人。对此应吸取教训,在今后对日旅游宣传中要充份利用两国文化的相近之处。总之,寻找中国文化与他国文化间的契合点,借以创造亲近性的跨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文本,是我国旅游工作者必须时刻注意的。
4.建立游客激励系统
游客激励系统的宗旨是希望游客在当地尽量访问更多的景点,花费更长的时间。在日本旅游实践中,游客每到一地,都能找到特殊的官方盖章场所,在旅游纪念本或景点提供的官方信笺上盖上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印章,比如东京巨蛋(棒球比赛场)附近的地铁站就使用棒球标志作为纪念印章。这样,游客即便离开了旅游地,也可以不时拿出来玩赏回味。这种旅游纪念章系统不仅消除了游客私自涂画“到此一游”的冲动,也提供了访问更多有纪念印章的旅游景点的动力。将此系统化地推广,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游客激励系统,增加游客在一地的访问景点和停留时间。
我国进行“世界遗产”等旅游资源的系统营销时可建立借鉴这种纪念印章形式的游客激励系统。为每个“世界遗产”设计特色旅游纪念图章,并向游客免费发放包含空纪念印位的介绍图册。并根据景点多寡设计科学的奖励计划。以上组合方式是在空间上开展游客激励,还可在时间上对旅游资源进行组合,比如就某一“世界遗产”推出四种季节纪念章,吸引回头客来收集同一景点不同季节的纪念章。我国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旅游信息,只要挖掘出来就会显示无穷魅力。
关键词:旅游资源;调查;分类;评价;禄劝
作者简介:肖洪磊(1979-),男,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及旅游地开发;(云南昆明 650031)陈永涛(1977-),男,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管理、民族艺术传承与保护。(云南昆明 650201)
本文系县校合作课题《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2011-2030)》研究成果。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滇中北部,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位于东经102°14’-102°56’、北纬25°25’-26°22’之间。禄劝北接金沙江与四川省会理、会东两县相望,东北接东川区,东邻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连富民县,西、西南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毗邻。县域总面积4249平方千米,现辖16个乡、镇。禄劝县所在的滇中地区早在先秦时期便已成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丝绸之路西南道“马援古道”、“茶马古道”及“步头路”等和东南亚、南亚、中亚乃至西亚地区有着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现今,禄劝位于云南省旅游业“一个中心五大旅游区”的中心区域,是昆明市北部五县区的重要节点,对昆明乃至于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调查区域与方法
(一)调查区域
调查区域为禄劝县域下辖的屏山街道办事处,撤营盘镇、九龙镇、茂山镇、翠华镇、团街镇、中屏镇、皎平渡镇、乌东德镇8个镇,汤郎乡、马鹿塘乡、云龙乡、则黑乡4个乡,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转龙镇、乌蒙乡、雪山乡因行政托管原因未列入此次调查范围。
(二)调查方法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课题组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过程采用“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两种资源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整个运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以保证调查结果的质量。
1.旅游资源详查。旅游资源详查主要用于了解和掌握整个县域旅游资源全面情况;完成全部旅游资源调查程序,包括调查准备、实地调查;对县内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提交全部“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2.旅游资源概查。旅游资源概查主要用于了解和掌握县内特定类型的旅游资源;对涉及到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
二、资源类型及分析
(一)资源类型
通过实地踏勘与分析,禄劝县旅游资源在类型结构上包括8大主类、24个亚类和65个基本类型,376处典型资源。见表1。
(二)类型分析
从资源类型角度看,禄劝县的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自然旅游资源以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类为主体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以建筑景观类和旅游商品类为主体特征,是一个集温泉、峡谷、河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旅游资源富集区。见图1。
(三)空间研究
1.整体分布。禄劝县旅游资源整体空间分布较为均衡,13个乡镇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分布,但集聚的类型、数量有所差别。其中:翠华、中屏、云龙、汤郎的单体资源较多;汤郎、翠华、茂山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云龙、翠华水域风光旅游资源丰富,翠华、则黑、汤郎生物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汤郎、云龙天气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皎平渡、撒营盘、团街、屏山、九龙遗址遗迹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翠华、屏山、中屏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丰富,翠华、汤郎、中屏、则黑旅游商品旅游资源丰富。详见表2。
2.分布特征。根据行政区划和地理区位,将禄劝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旅游片区。见表3:
通过见表2、3和图2的分析可见,禄劝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现以下特征:南部片区旅游资源数量最多,北部片区次之,中部片区最少;在北、中、南三个片区中,人文活动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资源所占比例最高。从三个片区各自的特色看:北部以红色文化、农业生态资源为典型代表;中部以罗婺民族风情、河湖旅游资源为典型代表;南部以温泉、历史文化、峡谷观光旅游资源为典型代表。
3.资源区划。通过对禄劝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宏观调查分析可得出:不仅北、中、南三大片区之间存在旅游资源数量、类型的明显空间分异,在三大片区内部也形成了主题不同的资源聚集片区。详见表4。
三、综合评价
(一)定量评价
1.旅游资源单体质量等级评价
(1)评价依据与评价方法。在实地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国标中所规定的分类评价体系,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赋分,然后根据所得的分值和等级指标给旅游资源单体确定其等级。
(2)旅游资源评价结果。依据上述评价方法,禄劝有旅游资源单体376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有2个,四级旅游资源有6个,三级旅游资源有28个,二级旅游资源有36个,一级旅游资源有49个,未获等级旅游资源255个,分别占旅游资源总数的0.5%、1.6%、7.5%、9.6%、13%、67.8%。见表5:
(二)定性评价
1.总量丰富、类型齐全。禄劝县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种类齐全。禄劝县的旅游资源涵盖了我国旅游资源的8个主类、24个亚类、65个基本类型。自然旅游资源4大主类齐全,基本类型有27种,资源单体达160个,具有雄、奇、险、秀等特点,景观丰富,类型多样,能给游客带来多重感受;人文旅游资源数量众多,4大主类齐全,基本类型有38种,资源单体达216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罗婺民族文化、土司文化、马帮文化使禄劝成为绚烂的历史文化汇聚区,能满足旅游者的深层次的文化需求。
2.特色突出、品质较高。禄劝县的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品质较高。在自然资源方面,以“昆明的科罗拉多”普渡河大峡谷、“休闲养生温泉”练甸温泉为代表,资源特色突出,极具市场卖点;在人文资源方面,禄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以“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云南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皎平渡红色旅游为典型代表,此外交融荟萃了彝苗文化、罗婺文化、土司文化、马帮文化等人文资源,这类资源品位高、价值大,是今后旅游开发中的亮点。
3.组合良好、相对集中。禄劝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三大片区、五大特色主题资源片区不但各有特色,且区域组合较好,体现出人文与自然资源的高度融合。北部集中了红色文化资源、农业生态资源;中部以罗婺历史文化资源为特色;南部汇集了峡谷温泉、历史文化资源。这种资源特色突出、主题明显、空间相对集聚的特点,有利于资源的集合开发。
4.保存完整、适游期长。由于开发滞后、海拔跨度较大等因素,禄劝县旅游资源普遍存在保护程度较好、开发潜力巨大的特征。自然资源保存完整、破坏不大,人文资源受外来文化侵蚀较小,原生态显著,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禄劝气候状况优越,全年宜游览的日期超过300天,适宜游览的时间较长,全年都可接待游客。因此如能按照梯次逐级分期开发的策略,将禄劝的旅游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开发,禄劝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四、开发指向
(一)红色体验旅游
禄劝县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国内外都极具知名度,但至今仍是初步开发,鉴于其资源的独特性与高品质性,应依托皎平渡口、洞、渡江纪念馆、纪念碑、“毛公山”等特色资源,建成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体,集红色教育、影视拍摄、红色科考等为一体的高品质的红色旅游小镇;同时把翠华的铁索桥、路居纪念馆、铁索桥,撒营盘的石板河狙击战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形成禄劝县的核心产品与精品旅游路线。
(二)民族文化旅游
禄劝县作为彝族苗族自治县,拥有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位于云龙乡内的火期山及易龙城更是雄踞南诏时期三十七部之首的罗婺部所在地,拥有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人文资源。禄劝可依托县内众多民族的节庆活动、风俗仪式、表演艺术、建筑、服饰、饮食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主题旅游产品。
(三)温泉养生旅游
禄劝县最具特色的温泉位于普渡河沿线的河滩上,在此分布的大小温泉成百,翠华境内的达基温泉更是远近闻名,各地到此搭建帐篷野营及浸泡天然原生温泉的自驾车游客络绎不绝。位于屏山镇的练甸温泉因其品质较高、开发条件成熟已经着手建造温泉度假区,云龙乡罗婺民族文化区也具有众多温泉,可以打造成森林温泉旅游区。建设开发成温泉养生主题旅游产品。
(四)峡谷探险旅游
普渡河大峡谷、掌鸠河大峡谷以及金沙江大峡谷的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是距昆明最近的高山峡谷区,也是最近的干热河谷气候区之一;位于汤郎乡的安西拉大峡谷,因其险峻、神秘、秀美等特点正吸引着徒步探秘者。禄劝县可在普渡河大峡谷、安西拉大峡谷、掌鸠河峡谷等原生态峡谷观光游览的基础上,叠加峡谷周围的温泉资源和民族文化体验产品的开发,重点打造峡谷探险、峡谷观光、生态养生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