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素养监测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关注民生办实事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有力有序有效。建立了市公共卫生委员会,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组建传染病疫情预警信息网络,开展处置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我市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5种2507例,比去年同期下降1.88%;丙类传染病6种2610例,比去年上升17.41%。一是全力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高度重视,及早部署,科学应对,严抓落实,对照应急预案,层层组织培训,全面督查落实医疗机构防治措施,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及时向市公共卫生委员会、市政府和市委常务会议汇报,同时,广泛宣传教育,协调相关部门单位,群防群控抗击疫情。目前,我市共报告确诊病例1例,累计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22名,预防服药2名,一般接触者健康监测85名,处置可疑报告事件4起,接听社会咨询电话1000余条。二是手足口病防控纳入我市重点传染病常态化管理。按照“分类管理、突出重点、一个关键”的防控策略,将早期发现并救治重症患儿作为重点对象和关键目标,加强人员培训,严密监测,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社区重点随访,积极开展健康宣教。累计报告病例627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三是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平稳,无肠道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活动,加大检测力度。免费治疗新发结核病涂阳病人317人。继续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流脑、乙脑等新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启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前5个月共接种19.5万人次。开展乙肝、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2、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服务为民。一是新农合工作再创亮点。新农合政策不断完善,均筹资标准不断提高,参保群众报销比例和报销水平大幅提高。2009年度全市97.4万人参保,参保率达99.1%,参保人数连续两年居浙江省县市首位。截止6月底,共有37.96万人次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实惠,累计报销新农合基金8337.73万元,基金使用率61.15%。同时,不断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了从村到省五级联网实时结报,5月中旬实现了在省人民医院住院直接刷卡报销。全市16镇(街道)138家村级医疗机构已开通门诊刷卡报销。中央电视台大型文献记录片《辉煌60年》摄制组专门到我市拍摄农医保工作。二是农民健康体检有序规范开展。启动第二轮体检工作,应检55.6万人,累计已完成26.7万人,疾病检出率32.8%。进一步健全体检管理制度,加强体检单位和人员资格督查,落实体检医生责任追究制。及时开展体检对象追踪服务和健康干预。三是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推行社区责任团队服务制度,组建了80个社区责任团队,成员由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组成,实行团队长划片分区负责制。开展团队长、疾控、妇幼保健医师、卫生监督协管员、责任医师等分类分层培训会,有效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推进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出台《温岭市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09-2011)》,到2011年,我市要实现“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网络覆盖率100%;建立市、镇、村三级培训制度,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培训率达100%;建立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讲师团,巡讲活动以村(社区)为单位覆盖率100%。目前,我市已建立健康素养监测机构和监测评价体系,开展了公众健康素养项目干预及监测调查,分发《居民健康知识读本》每户一册,开展公民健康素养知识巡讲和健康“五送”服务活动,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
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关爱女性健康——粉红丝带”行动顺利开展。由政府买单为群众购买健康,主要对象为我市户籍且40周岁以上的妇女免费普查包括乳腺钼靶摄影检查、乳腺外科触诊和B超检查和妇科检查等价值200元的项目。普查活动按照16个镇、街道“定时定片”进行,主要通过当地政府妇联组织,向各村居、企业、学校等单位妇女发放检查卡,凭卡在市二院检查。市政府将补贴500万元用于检查费用,其余费用由市二院直接减免。普查活动为时两年,到2011年5月底结束。到6月底,已检查妇女人数2017人,今年预计3.5万人将成为受惠对象。
4、切实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监管,全面整治小餐饮、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餐饮单位,督查整治全市小型餐饮单位和食堂1335家,其中无证经整改合格发证185家,取缔无证476户次。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春节、“两考”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的食品卫生安全。全面实施校园卫生健康行动,建立健全食品定点采购配送制度和索证索票验收台帐制度,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督促指导落实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措施。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和“五常法”管理,207家新批餐饮单位实施量化分级评审,开展餐饮业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加大《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力度,提高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和劳动者职业卫生法制意识和卫生水平。
(二)科学发展求实学明实情
局党委在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局机关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自学、专家辅学和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深化学习效果。全系统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局班子深入基层开展蹲点调研,通过走访、座谈、民主恳谈等形式,听民声、访民情、查问题,征意见,认真梳理卫生科学发展思路,努力消除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期间,局班子和各医疗卫生单位撰写了10多篇调研文章,为卫生事业发展积极献言献策。
(三)构建和谐卫生重实践
1、积极开展“公共卫生规范年”和“公共卫生人员素质提高年”活动,提高公共卫生水平。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所档案规范化管理,实行公卫人员年度学习学分制,开展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公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进一步优化卫生行政审批工作,完善提前介入指导服务和一线办证,严格规范审批发证,优化服务,累计受理1022件,无超期和违规审批。
2、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研究制定《我市医疗资源整合方案》,引导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今年重点加快地名卫生院改革,顺利完成东浦、高龙、贯庄和山市四家地名卫生院归并,实现区域中心卫生院统一管理。调整全市村级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制定了今后三年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计划,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3、抓医患和谐,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新机制。年初制订出台了《温岭市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暂行办法》,成立市医疗纠纷调处中心,全市地名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正式实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截止6月1日,共调处纠纷14起。
4、抓队伍建设,提高卫技队伍和卫生管理人员素质。调整充实了31名局管干部,加强了医疗卫生管理力量,优化了结构。顺利完成了首轮2100名医师定期考核和67名副高级职称人员推荐评审。充分发挥市医疗质控中心和农村卫生协会作用,面向基层,开展业务培训。完成217名基层骨干医生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考核,组织436名乡村医生注册培训和考试。
5、抓卫生行风,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卫生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细则》,分解任务,明确分工,强化责任。试行《党风廉政建设三书两报告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卫生效率年”活动,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公务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加大医疗单位监管,进一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开展医疗服务收费检查,加强中央、省投资项目资金监管。妥善处理投诉件61件。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卫生改革滞后,体制机制不畅。《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后,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未落实到位,对餐饮业卫生监管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未全面到位,特别是职业卫生监管体制改革滞后,制约着监督工作全面有效开展;2、公共卫生形势严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伤寒、霍乱等传染病防控应急应对压力巨大,公共卫生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3、健康工程面广量大,提升水平仍需努力;4、医疗资源配置不佳,调整优化难度较大,基层卫生院建设任务艰巨;5、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和谐卫生步履艰难,队伍素质面临考验,行风建设任重道远等。
三、重点工作
1、紧抓改革机遇,全面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围绕国家和省即将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全力争取国家支持项目,重点改善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创建卫生强市,着力提升卫生创业创新能力。
2、紧抓疾病防控,保障群众健康安全。继续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全力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确保不发生死亡病例。进一步抓好手足口病、伤寒、霍乱、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继续开展镇村干部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严防输入性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认真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强化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管理,配合教育部门落实好9月份的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继续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发挥公共卫生委员会和学校卫生协调小组的作用,落实好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按省政府办公厅和卫生厅的部署,继续开展以餐饮卫生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卫生监管,保障市民餐饮消费安全。开展以制鞋业为重点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等监督检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
3、紧抓“两年”建设,增强公共卫生综合管理能力。推进“公共卫生规范年”、“公共卫生人员素质提高年”活动,深化公共卫生所规范化建设。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助理监督员、村级卫生监督协管员的管理与指导,组织公共卫生规范化建设现场交流会及疾控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公共卫生整体服务水平。
4、紧抓农村卫生,逐步提升农民健康工程水平。克难攻坚,努力完成第二轮体检任务。加强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检。完善新农合从省到村的五级联网刷卡工程,继续扩大省级医疗机构刷卡报销范围,开展村卫生室门诊刷卡报销定点单位的验收、指导。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考核力度。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制度,开展团队绩效考核。总结推广公共卫生分项试点成果,开展慢病专项督导。积极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开展慢性病社区防治试点。
任思遐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环境监测站 644500
摘要: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与健康问题,各行各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注重生态效益,寻求健
康、可持续性的发展之路。环境监测管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有效的评估、掌握、了解环境的质量。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取
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监测机制不健全、数据的准确性较低、创新能力差、工作效率低,这些都阻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要
解决当前环境监测存在的不利因素,必须要本着政府、市场共同运作的原则,不断完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素质,优化环境监测方案,
精确环境监管数据,加强环境监测行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发展。
关键字:环境监测;管理;问题;思考
1.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必要性
1.1 环境监测管理的工作压力较大
由于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不具备一套完整的体系,相关体制不健
全,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环境监测工作和食
品监测工作是一个性质,食品行业近几年的安全问题频繁出现,都是由于
监测部门的执行力度较差、缺乏责任意识导致的。同样,如果环境监测出
现以上问题也会使得环保部门公信力持续下降。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是保护
环境的重要前提,监测结果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监测数
据及数据的准确性,往往会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只有保证环境监
测体系的完整,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才能全方面的提高政府职能
部门的威信。但就我国环境监测现状而言,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不完善,工
作水平较低,监测工作系统性、协调性不足等问题,都使得环境监测工作
难以顺利开展,让部分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如履薄冰。
1.2 时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对于健康和环境
问题越来越重视,无论是从个人角度来看还是从社会角度,对于环境监测
管理水平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我国环境监测在逐步发展过程中虽然形成了
一套完整的工作标准和方法,但还是难以适应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社会
大众不断提高的环境要求,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产业更新的日新月异,
这些都使得环境监测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变得越来越宽。因此,环境监测工
作越来越需要一些创新性的监测技术作为支撑,以提高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这样的趋势下,只有加强环境监测学术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建立高
素质的环境监测队伍,才能够跟得上时展的脚步,最大限度地提高环
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跟进社会发展的趋势。
2.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一直以来都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管理力度、工
作量较大的问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在日常繁琐的环境监测事物中,更是
保量不保质,花很大精力用在了实验室的研究上,忽略了实地考察,监测
不到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另外,很多监测工作人员专业素养都不够高,缺
乏一定的专业知识,责任意识较弱,导致了监测结果准确性不够。
2.2 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
一直以来,我国环境监测机构都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环境监测
机构往往是通过批准之后就开展业务,以传统模式进行监测工作,并没有
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发展情况和趋势去探索和建设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使
得监测工作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管理层、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和交流,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监测业务工作与机构管理工作脱钩。
2.3 基础建设较差
时代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于环境监测水平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但在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还是使用传统的监
测技术,无法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了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
监测硬件设备也较为薄弱,监测仪器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一些监测部门
引入了先进的监测仪器,但却没有结合实际的环境监测性质来使用,这也
大大降低了环境监测的准确性。也有很多监测部门缺乏监测实验用房,导
致无法全面和顺利开展环境监测业务。环境监测需要庞大的经费作为支撑,
一旦资金保障不足,很多环境监测任务便无法顺利实施,有些监测部门为
了节省经费支出,甚至出现缩减工作流程,根本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
性和可靠性。
3.提高环境监测管理的方法
3.1 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只有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提高监测工作效率和
质量,促进环境监测业务顺利实施。首先要加强定期的培训工作,包括对
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其次要强
化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再次要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奖罚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
还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明确监测人员自身职责,使整个环境监测部门的
工作人员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3.2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要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监督的力度,每一
项工作环节都要有管理制度作为保障,防止出现低级错误。要结合环境监
测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正确的管理体系,规范每一个从业人员的行为,有效
的提高监测的质量和效率,保证每一项环境监测业务按照流程执行,防止
出现工作漏洞。
3.3 加大资金的投入
缺乏资金投入使得监测业务无法顺利实施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
加强资金的投入相当必要。首先,要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有效地
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其次要合理利用环境监测资金,防止出现资金浪
费的现象,把钱用在有用地方,有组织地实施每一个项目。另外,资金投
入还要注重应用信息技术的提升,保证环境监测的多样化、信息化发展。
4.总结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了解到最真实的环境信息,只有保证环境监测的科
学性和准确性,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加以解决,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为人们提供美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做好数据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环境监测工作要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完成具有针对性的蜕变,才能
做好环境保护的“排头兵”。
总之,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加强
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健全、完善环境监测管理
体系,完善环境监测方案,以此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使
得环境监测行业走上更好的发展之道路。
参考文献:
[1]向璐. 名山区农田生态系统环境监测与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4.
[2]高占平. 北京山区生态退化与生态修复规划研究[D].首都师范大
学,2009.
笔者认为,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配置有效的管理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励员工由被动安全教育和培训向主动安全教育和培训转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安全教育和培训应本着无遗漏的原则:如新人厂员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转岗员工必须进行转岗安全教育和培训;在岗员工必须进行安全再教育和培训。在具体方式上,企业可采取不定期发放安全资料的分散式安全教育和培训,将安全教育和培训的重心下移至作业区和班组,将安全教育和培训变成日常性的工作。
安全执行无偏离,应有监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执行力,是降低伤害事故的有效途径,而执行好安全作业文件,是规避伤害事故的有效途径。作业现场应强化过程监管,及时纠正执行偏离行为,杜绝“三违”行为的出现。当出现“三违”行为时,应对责任人进行教育和惩戒,对区域管理者进行安全绩效考核。同时,控制伤害事故应以消除违章及未遂事故为重点,在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提升各层级安全执行力,降低伤害事故发生的风险和概率。
安全操作无差错,应有文件。全体员工在操作时应避免失误,实现操作无差错的作业目标。企业应针对现场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安全文件和安全制度,真正做到有文件可依、有文件必依、执行文件必严、违反文件必究:同时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减少因人为失误而激发成的伤害事故。
安全检查无漏项,应有考核。安全检查小组应根据安全检查表的内容,逐项到现场进行核实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缺陷应进行责任追究和考核,不纵容安全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安全检查不能“一阵风”式的时紧时松。安全工作是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的,企业应持之以恒地进行过程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安全管理问题和现场存在的隐患,通过下发整改通知单,督办基层单位对安全工作实施系统改进。
工装设备无缺陷,应有期限。企业必须明晰,所有的工装设备都必须有使用周期、运行期限。企业应强化工装设备的点巡检工作,防止工装设备带病运转、疲劳运转。企业可通过不定期对工装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及时消除工装设备问题和缺陷,防止能量非预期释放而激发伤害事故。
作业环境无污染,应有监测。企业应持续强化环保工作和清洁生产工作,不定期对作业环境进行现场监测,使作业环境实现无污染。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力度,对环保不达标的环保设施必须进行有效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环保设施,确保全体员工的职业健康。
过程安全无疏忽,应有提醒。安全工作是一项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不允许有偏离和疏忽。一时疏忽往往会连锁引发重大伤害事故。企业应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互保联防工作,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工作,强化对特殊事故易发人群的现场监护管理;充分利用班前会进行安全提醒、班中进行危险告知、班后进行安全总结,开展直接或间接事故的反思活动,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的危险意识、防范意识和互保意识,规范班组成员的安全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以便获取预期的安全工作成果。
安全管理无纰漏,应有改进。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最终都会归结为安全管理有纰漏。各层级管理者应本着安全绝对优先的原则,配置有效的资源持续进行安全改进:如对安全文件和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对安全管理资源进行改进、对现场工装设备进行改进、对作业环境进行改进等。安全管理是动态持续改进的过程,安全管理改进无终点,安全管理只有更好没有止境。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艺术教育 区域推进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的不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办学硬件条件几无差距,但教师的素质性、结构性差距问题突出,尤其是艺术教育更是其中的短板,其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如何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艺术教育的区域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浙江省临安市地处浙西北,总面积3126.8平方公里,地势狭长,东西长百余公里。就整体而言,社会经济以及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状况与杭州主城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近年来,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推出了一些相应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推进区域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观念滞后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主要是通过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来实现的。但是很多学校的校长对美育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艺术课程自身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也认识不到艺术学科和自然学科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相互作用。在他们心目中,艺术课程是“调剂课”,“口头上可能重要,心底里基本不要,忙起来全部抛掉。”因此,艺术课程缺师资,校长不着急,文化课缺教师,校长团团转;文化课缺课了,千方百计要补上,艺术课缺课了,最好不要补。
(二)教学管理粗放
学科建设视野还局限于有人上课这样的最低水平,部分学校甚至存在隔周开课现象,无视课程开设要求。在教学管理层面上,学校仅关注完成上级各类艺术竞赛等,并不太关心课堂质量。由于受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在安排兼职教师时,并没有从学科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这使得艺术学科成为照顾学科、搭配学科、隐形学科。例如,往往将年龄大需要照顾的教师安排教艺术学科。又如,往往将一个年级或几个年级甚至全校的艺术课程进行肢解,由更多的其他学科教师来任教。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几乎大部分教师都兼有艺术课,成为工作分工的搭配。还有些学校由于应试功利的影响,将艺术课程分解给语文、数学教师来教,使艺术课程在课表上成为摆设,实际上是隐性的语文、数学等考试学科。即使是兼职教师安排较好的学校,由于教师学科素养参差不齐而且几乎不参与教研活动,对于教材的结构、内容、进度的把握能力较差,因此教师上课存在随意及应付了事的现象。有些兼职教师由于身兼数职或多头教学以及学校考核环节缺失等原因,往往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得艺术课教学的整个过程成了既没有起点又没有终点的盲目运作过程。
(三)师资队伍匮乏
临安市义务教育普通学校中,初中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39所(还有校区15个)。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师1734人,初中教师1201人。在这些专任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师53人、美术教师46人,初中教师音乐17人、美术教师23人,音乐、美术专任教师比例均处在杭州市平均水平以下。近几年来,尽管加大了招聘力度,但是由于符合教师资格条件人数少,兼职教师待遇低,又受教师行业规范所限,一些具备条件的人宁可在社会培训机构任职而放弃教师招考。以上因素在这些年发生了叠加效应,使全市招聘教师的难度不断增大。因此,艺术学科缺乏专职教师的现象可能还要持续较长的时间,许多农村学校尤其偏远学校艺术课程还得由兼职教师挑大梁。
(四)设施设备闲置
自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创建以及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以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施设备投入很大,艺术教育设施设备的配备率也得到了快速提高。但从几次调研的情况看,使用情况不尽如人意。一是由于教师专业技能的缺乏,许多乐器或教具无法使用,有的学校甚至钢琴到校后一直未拆开包装箱;二是专用教室总体上还是缺乏,导致很多设备闲置;三是专用教室不具有学科特色,也看不到学生作品。
近几年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评价监测结果表明,学生体艺兴趣的激发和满足,与其品德行为、学习品质、积极的心理特征、学业成就、创新能力等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更多的学校来说,艺术教育发展并不是技术和条件的问题,又不完全是人员缺少的问题,而是观念问题,是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的理解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因此,如果学校真正重视艺术教育了,那么人员的缺乏、结构的不尽合理、教师素养不高等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二、区域推进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近几年来,市教育局在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进行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不少针对性举措,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转变观念,明确思路
在具体实践中,通过修订学校综合业绩考核制度,加大艺术教育考核权重,以考核导向促进学校端正办学思想;实施艺术素养监测,将监测结果向社会通报,以舆论导向促进校长重视艺术教育;用好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评价监测报告,使校长理性认识绿色教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促进校长转变教育观念。
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厘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发展机制。通过调研了解本市实际,结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市教育局就促进艺术教育发展提出了几项工作重点:一是学校艺术教育要以育人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课堂教学;二是重视专兼职结合师资队伍的培养;三是加快形成和完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四是借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契机,开发和实施以体艺特长类为重要内容的拓展性课程体系,大力发展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逐步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五是建立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
(二)把握重点,项目推进
1.开足、开齐课程,灵活课时安排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相关要求,安排艺术课程课时,保证小学阶段达到830节左右,占六年总课时的13.8%;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达到210节左右,占三年总课时的6%。在这个大前提下,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这为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师不足,开展走班上课提供了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市教育局提出了小班额学校在专职教师不足时可采用同年级合班上课的办法,但合班教学时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同时还规定,除考试周可停课外其余时间不得停课,确保艺术教学课时不被挤占。同时,学校可以根据艺术课程特点,积极探索长短课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开设拓展课程,活跃教育形式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意见,完善学校课程结构,建设拓展课程。拓展课程中,小学一般为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初中增加知识拓展类。市教育局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大力开设体艺特长类拓展课程,在所有拓展课程中不低于30%。学校要积极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而且其中必须要有合唱社团(兴趣小组),规模在12个班级及以上的学校必须建有鼓乐队。
3.推进“2+1”项目,丰富校园生活
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等活动,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和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结合学校及当地实际,形成本地、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每年举办艺术节,艺术节必须有班级集体齐唱节目。近年来,全市开展了两次学校体艺特色教育项目认定工作。对未通过认定的学校,逐个分析诊断,寻找差距,鼓励他们经过努力通过第二次评估认定。另外,在区域层面,每年举办一次演唱比赛和舞蹈比赛,助推学校工作。自2016学年起,每年将举办“班班有歌声”录像比赛。
4.开展书法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市教育局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初中每周开设若干节硬笔或毛笔书法短课。在美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中小学校要在拓展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组建书法社团或兴趣小组。
5.组织素养监测,监控教育实施
市教育局自2012年起,开始进行艺术素养监测的探索。2013年出台《临安市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监测实施方案》,其中音乐学科检测对象由教育局随机抽取学校类别和年级,有两个及以上平行班的学校,由测试人员到达学校后再抽取班级,被抽取的班级须全班学生参加测试;美术学科所有学校都要接受检测,由教育局随机抽取年级,由测试人员到达学校后再抽取班级。1~4个平行班的学校,抽测1个班级,5个及以上平行班的学校,抽测2个班级。音乐学科监测方式为音乐表现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美术学科为美术欣赏实践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监测结果在市教育网上公布并纳入学校综合业绩考核。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音乐、美术才艺的机会。
(三)创新管理,整合资源
1.合理使用师资力量
针对短时期内艺术课程专职教师无法完全到位,还要依靠大量兼职教师的现实,以及调研中发现的对专兼职教师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市教育局提出了要确保艺术专职教师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要求。只有当艺术课程工作量不足时才可安排其他学科教学工作。要求学校安排兼职艺术课程教师时,要做到兼课交叉,不得安排其作为班主任或在任教文化课程的班级中任教,并保持艺术课程兼职教师相对稳定。针对存在艺术课程教师使用不合理现象的八所学校下发了行政指导意见书。同时还规定农村小规模学校实行全科教学的,艺术教师不纳入全科教师范围。鼓励学校外聘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
2.加强兼职教师培养
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加大对兼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2014学年以来,借助西泠印社、市美术家协会、硬笔书法协会等单位,组织了中小学美术教师篆刻培训班、国画培训班、硬笔书法培训班等。硬笔书法协会还动员部分会员为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艺术社团兼课指导。市教育研训中心每学期均组织面向兼职教师的培训或教研活动,逐步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借助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机制,建立城镇专职教师支教制度,每学期到无专职教师的学校支教3~4课时。按学校行政区域所在片区,建立片区艺术教研大组,以专职带兼职的模式经常性地开展教研活动。
3.落实教育保障机制
加强艺术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辅导艺术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努力提升艺术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将优质艺术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的学校和课堂。将艺术教育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确保艺术教育经费应有的比例和相应的增长。艺术课程日常教学中的耗材纳入学校公用经费支出。
尽管临安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但市教育局在努力提升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工作力度,2013年出台《临安市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监测实施方案》,2014年调整学校综合业绩考核相关制度以及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的比赛规程,2014年6月和2015年10月两次组织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调研,在全面总结以往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出台《临安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实施意见》,将以前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经验用文件的形式固化下来。同时针对当前的不足提出了刚性的措施和要求。另外,在顶层设计招生与考试制度改革、深化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义务教育减负等重点工作时,都充分考虑了推进艺术教育工作。几年来,许多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基层;环境监测;问题;完善措施;分析
引言
基层环境监测存在任务繁重、人员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强科学管理,使其更好的保障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1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发展
1.1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monitoring),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简单地说,了解环境水平,进行环境监测,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环境监测通常包括背景调查、确定方案、优化布点、现场采样、样品运送、实验分析、数据收集、分析综合等过程。总的来说,就是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的获得信息的过程。
1.2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50年代,即早期的环境监测主要采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分析,但由于环境污染物含量低(通常是ppm或ppb级别)、变化快,实际上是分析化学的发展,被称为污染源监测阶段。从6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不仅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包括噪声污染,不仅包括污染源的监测,也包括环境背景值的监测,环境监测的范围扩大,手段更多,这个阶段被称作环境监测阶段。进入70年代,环境监测技术进入自动化、计算机化,发达国家相继建立全国性的自动化监测网络,这个阶段被称为自动监测阶段。
2目前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2.1监测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而言起步时间较晚,因此现阶段基层环境监测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监测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升。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决定着相关工作的实际质量,例如监测数据不够准确等,继而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效果。监测人员专业素质的不足大体上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专业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培训力度不足,无法很好地掌握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与相关操作技能。其次,对待环境监测质量认知程度有待提升,部分人员尚未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全面认识,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致使相关问题被忽略[1]。
2.2监测手段落后,管理不足
现阶段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就是监测方式太过单一落后,实验室内有效的质控手段在实际现场监测时却不一定也一样奏效,现场实际条件相对复杂,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有较大的影响。
2.3设备严重不足
环境监测离不开设备的支持,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基层环境监测站监测设备并不够完善,并且得不到及时更新。还有一部分基层监测站的工作人员由于自身工作的懈怠,没有完全掌握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技巧,致使监测数据有失准确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影响。
2.4缺少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虽然部分基层监测站建立了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是体系中往往存在很多环节与工作实际不符,可操作性较差。同时工作人员尚未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理解,体系中对具体职责分工不够明确,造成工作状态的混乱。
3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完善措施分析
3.1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首先应从人员入手,全面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专业培训以提高其专业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基础、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出现问题的灵活应变能力。同时还要加强专业宣传教育,从而有效提高检测人员对于此项工作意义的认知程度,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保证监测数据的规范性、精准性、时效性、完整性,培养出一支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队伍,更能够将环境和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相吻合,更好的迎合当前国家发展的需要[2]。
3.2建立健全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从现阶段我国基层环境监测站的总体监测工作情况来看,在实际进行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尚未与环境质量管理机制紧密关联,也没有将现有的质量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到监测工作大概中,也就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管理体系的存在的价值、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基于此,相关基层部门应在平时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以本机构的实际运行与发展情况为落脚点,建立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环境监测质管机制制度,同时参照本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面向有关技术工作者进行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全面结合现阶段基层环境监测质管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依据质量机制规范性文件,第一时间处理且进行完备记录,建立符合本单位特点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在将来的工作中产生近似的问题和情况,可运用所制订的环境管理机制,全面把日常工作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环境监测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合理有效科学开展监测工作,及时修正不合理的地方,健全和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好质量审查和管控体系,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全方位改进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而有效提升国内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3]。
3.3提高设备的管理与引进
以进一步提高基层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务必要加强对于相关仪器设施的管理。保证仪器设备摆放达到相关标准,在进行实际应用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规范进行操作,并且在使用前要进行设备和仪器的示数校准和其他检查,查看设备是否合格、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根据仪器设备的要求和性能,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此外还要适当引进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替换过于陈旧落后的设备,以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
3.4细化质量管理计划
以确保基层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准度,在开展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不但应制定完善的监测质量控制方案,方案要体现出日常质量管理、全程序质量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内审以及管理评审等。按照监测质量控制方案,全面落实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控制工作的定期总结,并根据方案具体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积极发掘相关问题的原因,深化对于监测人员的管理,明确各岗位职责,清晰分工。详细分解质量控制计划的每条任务,把每一项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上,定期召开质量控制工作会议,实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程序,认真履行监督职责,质量监督人员务必要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合理安排、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和监测分析工作。
4结语
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量较大并且繁琐,同时对于检测结果的数据精准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我国基层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检测工作质量与数据准确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相关人员还需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掘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完善,从而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玉平.浅谈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8):110.
[2]宋维彦.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