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仓储自动化管理

仓储自动化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仓储自动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仓储自动化管理

仓储自动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仓储物流;储位分配;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2-0000-02

Automated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Storage Allocation Logic Study

Xiong Ga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Information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Chengdu610036,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warehousing and logistics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re of the logistics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terprise material flow in the supply chain.And reasonable for the warehouse storage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is a very worthy of study,it can shorten the goods out of storage the distance traveled,reducing operating time,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warehouse storage space, to improve efficiency.

Keywords:Warehousing logistics;Allocation of storage spaces;Basic principles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对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提高城市经济的国际化、信息化、自动化、市场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企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和深化,使得仓储成为生产物流系统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仓储系统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点。而合理的对仓库进行储位分配优化就是一个相当值得研究的课题,它可以缩短货品出入库移动的距离、减少作业时间、能充分利用仓库的储存空间,以提高效益。

一、储位分配的基本原则

储位分配是指在储存空间规划设计后,将货位按一定的方式和原则分配给货物储存。在储位分配中必须根据一定的原则确定相应的实际分配模式。

1.产品相关性原则产品相关性大的,通常会被同时订购,也就是同时进出仓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为缩短拣货时间和搬运路径,并简化清点工作,可以将其尽可能地存放在相邻位置产品相关性大小可以通过订单上反映的信息分析出来。

2.以周转率为基础的原则根据商品在仓库存放的平均时间确定其周转率大小,存放的平均时间越短,周转率越大,再按周转率大小排序,然后将排序结果分段或分列。将周转率大的商品储存在接近出入口处,周转率小的商品存放在远离出入口处。

3.以商品特性为基础的原则以商品特性为基础,即将同一种货物储存在同一保管位置,产品性能类似或互补的商品放在相邻位置。

4.先进先出的原则先进先出即指先入库的商品先安排分拣配送,这一原则对于寿命周期短的商品尤其重要,如食品、化学品等。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必须注意在产品形式变化少,产品寿命周期长,质量稳定不易变质等情况下,要综合考虑先进先出所引起的管理费用的增加。而对于食品、化学品等易变质的商品,应考虑的原则是“先到保质期的先出货”,一般在保质期到期前大概3个月就必须考虑退货或折价处理。

5.商品体积、重量特性原则在仓库布局时,必须同时考虑商品体积、形状、重量单位的大小,以确定商品所需堆码的空间。通常,重大的物品保管在地面上或货架的下层位置。为了适应货架的安全并方便人工搬运,人的腰部以下的高度通常宜储放重物或大型商品。

二、以某图书物流中心为例分析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储位分配逻辑:

货品入货验收时以一个商品本次验收总量扣除直配量后的余量作为入库的数量,该数量按照如下逻辑顺序进行指派储位:

1.最优先逻辑:

根据储位分配规则,设计系统的储位分配逻辑如图1.

图1

a.判断该商品是否有绑定储位,如有绑定储位,则全部无条件指派到绑定储位;

b.该商品是否有拣货储位,如有拣货储位,则指派可入库量到该拣货储位;

c.该商品物流分类是否是异形,如是异形,则只能指派到异形储位(异形的储位的物流分类设定值为异形的前两码);

d.该商品是否有返品预派量,如有预派量,则优先按照预派量指派储位(预派量只针对返品验收时使用)。

2.商品在入小量区逻辑:

商品在小量区的储位指派逻辑如图2.

图2

a.按照业务类型确定可以入小量区的量和是否指派拣货储位:可以入小量区的量=该商品对应的业务类型能指派到小量区的最大件数―该商品在小量区已有库存量;

b.判断该商品可以入小量区的总量后的余数是否≤尾数(余数=本次入库总量―可以入小量区的量),如余数≤尾数则一并指派入小量区,则:入小量区的总量=可以入小量区的量+符合条件的尾数;

c.按照该商品所属物流分类确定储位范围:只能指派储位属性中物流分类与商品一致的储位;

d.按照入小量区的总量确定储位的级距范围:只在级距范围对应的储位中寻找储位;

e.如可以指派拣货储位则优先指派拣货储位,如不能指派拣货储位则直接指派保管储位;

f.按照一个商品可以占用储位数的参数确定储位个数;

g.优先指派原有库存储位:如原有库存储位容积已满则指派新储位;

h.如没有库存则优先指派空储位,如各分区均有符合条件的空储位,则依照分区顺序每区轮流指派一个商品,如没有空储位则优先指派本级距范围内容积空余最多的储位,但是不能超过该储位品种数的限制;

i.商品指派进储位时数量的计算:指派数量=(该储位的最大容积×该储位的空隙比―该储位已有品项的总容积)÷该商品每本的容积;该商品指派进该储位后,如还有余数,按照余数上下限的参数,判断是否指派到该储位;

j.如小量区全部符合上述条件的储位均没有,则依照分区顺序取每区最后一个储位轮流指派一个商品。

3.入中量区逻辑:

a.按照业务类型确定可以入中量区的件数和是否指派拣货储位,可以入中量区的量=该商品对应的业务类型能指派到中量区的最大件数―该商品在中量区已有库存量;

b.判断该商品可以入中量区的总量后的余数是否≤尾数(余数=本次入库总量―可以入中量区的量),如余数≤尾数则一并指派入中量区,则:入中量区的总量=可以入中量区的量+符合条件的尾数;

c.按照该商品所属物流分类确定储位范围:只能指派储位属性中物流分类与商品一致的储位;

d.按照入中量区的总量确定储位的级距范围:只在级距范围对应的储位中寻找储位;

e.如可以指派拣货储位则优先指派拣货储位,如不能指派拣货储位则直接指派保管储位;

f.按照一个商品可以占用托盘数的参数确定储位个数;

g.优先指派原有库存储位:如原有库存储位容积已满则指派新储位;

h.如没有库存则优先指派空储位,如各分区均有符合条件的空储位,则依照分区顺序优先指派一个分区的储位,直到该分区已没有空储位再指派第二个分区。

4.入大量区逻辑:按照业务类型确定可以入大量区的总,余量则直接指派入立。

三、结论

本文根据自动化仓储系统中储位分配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实际仓储操作的一些特点,分析在仓储入库验收时的储位分配逻辑结构。储位分配只是分析设计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的一个点,当今物流业需要的是构建一个能使仓储物流管理自动化、高效化、及时性得以合理实现的信息系统,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仓储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马永杰,蒋兆远,杨志民.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化仓库的动态货位分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43(3):415-421

[2]胡列格,胡建国.配送中心储位分配决策方法的动态研究.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4第20卷第2期

[3]王晓东,胡瑞娟.现代物流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4]王尧.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10

仓储自动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优化 仓储管理 降低 成本费用

一、引言

仓储管理曾经被当作没有附加价值的成本中心,仓储也被单纯的认为是企业存放货物的仓库。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仓储管理的重要性体现的越发明显,其不仅仅被看作是形成附加产值的一部分,也被看成是现代企业成功经营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充分利用仓储管理,能够给现代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优化仓储管理,能够为企业降低成本费用。在这种背景下,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开始重视仓储管理的建设,以求能够通过仓储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添加更大的助力。

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仓储管理的优化来探讨企业成本费用的降低,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转变意识 正确对待仓储管理

如上文述及,仓储管理在曾经被当作没有附加价值的成本中心。这种错误的意识在当前仍旧是一个主流,特别是在冶金类的企业中,管理者普遍认为仓储管理的作用就是存放货物。

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意识和理念,管理者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给仓储管理的促进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直接导致企业管理者对仓储管理的不重视,进一步致使管理者没有优化仓储管理的意识和观念。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仓储管理的重要性不强,因此不愿意花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来优化仓储管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仓储管理模式、方法已经落后,无法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因此,失去管理者的支持,没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建设,是影响仓储管理优化的主要问题。

基于此,要优化仓储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转变自身的意识,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仓储管理的巨大作用,以及优化仓储管理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学习,参考国外先进企业的仓储管理模式和理念,并以此作为优化仓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三、逐步实现仓储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

在转变企业管理者意识的前提下,现代企业必须逐步实现仓储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才能真正的优化仓储管理,在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的同时极大地发挥仓储管理的功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所谓仓储管理自动化又被称为自动化立体仓库,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实现仓储管理过程中的自动化,即采用现代化自动化的大型设备进行工作。例如:高位货架、搬运工具、托盘、叉车、升降机以及自动传输轨道等等。

利用这些自动化的工具,就可以将传统的手工的仓储管理实现自动化,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为仓储管理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

另外,所谓仓储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完成仓储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化的管理、查询以及物流调配和追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仓储管理也随着市场的进步而进步,这就决定了仓储管理的内容更多,其复杂程度也不断上升。

同时,在仓储管理的财务结算和查询报表这一块,信息化技术能够取得更突出的成绩。人工的仓储管理方式让财务结算和查询报表等工作存在极大的弊端,不但没有稳定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准确率,更会带来主观上的失误。

因此,优化仓储管理,实现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或失误,能够极大的增加仓储管理的速度和质量。

在这种背景下,依靠传统的仓储管理机制和手段已经无法迎合市场的需求。因此,加快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仓储管理才能够达到新的目标,才能够真的实现仓储管理的优化。

四、拓展仓储管理的业务

另一方面,优化仓储管理、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的另一个角度就是要拓展仓储管理的业务,最大化地发挥仓储管理的功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应该以现代物流业为核心,而不再是单纯的货物存放。因此,企业应该将仓储管理应该逐步发展成为货物的中转中心,而不再是存储中心。利用自动化的设备,各类冶金产品和设备也可以快速的搬运和摆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仓储管理,也能够有力的支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够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业中的子系统,从某种意义而言,一旦缺少了仓储管理,现代物流业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开展现代物流业是仓储管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是必然的趋势,这对于优化仓储管理、降低企业成本费油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针对于部分企业自建的仓库而言,企业完全可以充分考虑自身的货物周转总量以及市场密度等数据,将自建的仓库对外租赁。对于部分冶金类的仓库而言,在某些时候会出现货物暂缺的情况。此时,企业的仓库就处于闲置状态,是对现有资源的一种浪费。企业可以考虑将仓库对外出租,并且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这就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优化仓储管理。

五、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最后,要切实实现仓储管理的优化并且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企业就不得不从人力资源入手。从根本上说,实现仓储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拓展其业务都离不开人力资源。

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要为仓储优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引进专业的仓储管理人才,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入企业。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在职培训,要不断提高现有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

通过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才能够优化仓储管理的人员结构,才能够让管理人员熟练的掌握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进而优化仓储管理。

六、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仓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优化仓储管理不但能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更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针对于此,企业就必须以优化仓储管理为工作重点,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仓储自动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仓储管理 现状 发展

一、仓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一)什么是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具体来说,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得、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流程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保管管理、安全管理多种管理工作及相关的操作。

(二)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和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从物流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物流的研究最初是从解决“牛鞭效应”开始的,即在多环节的流通过程中,由于每个环节对于需求的预测存在误差,因此随着流通环节增加,误差被放大,库存也就越来越偏离实际的最终需求,从而带来保管成本和市场风险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从研究合理的安全库存开始,到改变流程,建立集中的配送中心,以致到改变生产方式,实行订单生产,将静态的库存管理转变为动态的JIT配送,实现降低库存数量和周期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仓库越来越集中,每个仓库覆盖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仓库吞吐的物品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复杂,但是仓储的周期越来越短,成本不断递减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从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来看,现代物流的发展历史就是库存成本在总物流成本中所占比重逐步降低的历史。

2.仓储管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仓储及其管理对于物流系统的重要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从供应链的角度,物流过程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的“供给”和“需求”组成,当供给和需求节奏不一致,也就是两个过程不能够很好的衔接,出现生产的产品不能即时消费或者存在需求却没有产品满足,就需要建立产品的储备,并进行有效地管理,将不能即时消费的产品储存起来以备满足后来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之间既存在实物的“流动”,同时也存在实物的“静止”,静止状态既是将实物进行储存(包括仓储),处于静止是为了更好的衔接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动态的过程。

(1)仓储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到保证作用

在货物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的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这样既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厂家的信誉。通过仓储来保证产品质量,主要要进行两个环节:一是在货物入库时进行质量检验,看货物是否符合仓储要求,严禁不合格产品混入库场;二是在货物的储存期间内,要尽量使产品不发生物理以及化学变化,尽量减少库存货物的损失。

(2)仓储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作好准备

货物作为商品要顺利进入市场满足购买者需要,必须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就做好准备。仓储能够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3)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虽然货物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从整体上而言,仓储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在前面讲仓储的必要性的时候已经谈到过仓储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从而带来总成本的降低。

(4)仓储还是保证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物流过程中属于流通领域,而仓储优势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因此,货物的仓储过程不仅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再生产和整个经济活动得以顺利惊醒的保证。

二、我国目前仓储管理的现状与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的对策

(一)我国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他们都在经济集中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仓库,以至于仓储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2.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很多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等。而很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地影响着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3.仓储人才缺乏,仓储管理人才更不多。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善于操作的运用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物流人才缺口50万,仓储人才尤其是仓储管理型人才缺乏也很严重。

4.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制、法规不够健全。我国已经建立的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有些已经不适合实际情况。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仓库法》,仓储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仓储内部的依法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下,所以仓储企业很难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二)我国仓储管理的长足发展。

我国仓储业发展势头良好。自20世纪末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带动了仓储业的发展,对仓储业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型的现代化库房开始出现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以满足地区发展对物资流通的现代化需求。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和硬件设施也随之建立起来。现代商业体系的建立引导着仓储业向着合理、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也促使中国仓储业与国际物流体系的快速接轨。

到2003年底,中国内地现代化自动库已经超过200座,每年还在快速增加。在仓储业硬件设施得到改善的同时,仓储业的管理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高高校纷纷建立物流专业。为仓储管理现代化提供了人才。各种社会物流培训机构的出现满足了企业发展对物流人员知识更新的要求。

政府管理机构对仓储业的发展起到的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所颁布的物流技术标准等对仓储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出台为仓储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中国物流业业国际接轨提供了保证。

(三)加强和改进我国仓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物流最基本功能的仓储及其管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

1.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

2.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市场体系;

3.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

4.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仓储信息化管理;

5.引进并培育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

6.建立健全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以促进我国仓储业的发展,我们还必须对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仓储管理的发展阶段。

1.人工和机械化的仓储阶段

这阶段物资的输送、仓储、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辅助机械来实现。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送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来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对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方面的要求,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优点。

2.自动化仓储阶段

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AVG )、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到上世纪7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他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行列,但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计算机之间、数据采集点之间、机械设备的控制器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及时地汇总信息,仓库计算机及时地记录订货和到货时间,显示库存量,计划人员可以方便地作出供货决策,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货源及需求。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到上世纪70年代末,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 “自动化孤岛”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系统”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统中,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

3.智能化仓储阶段

在自动化仓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实现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朝着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推动了仓储技术的发展,即智能化仓储。现在智能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1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198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立体仓库有300座左右,其中全自动的立体仓库有50多座,高度在12米以上的大型立体仓库有8座,这些自动化的仓库主要集中在烟草、医药保健品、食品、通讯和信息、家具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在此基础上我国对仓库的研究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还处于自动化仓储的推广和应用阶段。

(二)仓储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新月异,仓储管理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是:

1.实现“零库存”管理

目前,“零库存”的概念已为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设库存,而是对某一企业或组织来说,把自己库存向上转移给供应商或向下转移给零售商,以实现自己的零库存。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零库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整合化管理

整合化管理就是指把社会的仓储设施,各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作商、批发商,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以达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也就是说在供应链管理的框架下,实行仓储管理,把相关仓储管理的作业或设施进行重建。

供应链管理下的仓储管理,能够在动态中达到最优化这一目标,在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下,争取尽最大努力降低库存,从而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3.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计算机,它具有高强度记忆功能,能把负责的仓储管理工作进一步简化并大大提高效率;它具有准确计算能力,使人们增强了对它的信赖;它可以对临时变化进行应付,对临时需要进行适时处理。因此,计算机已经成为库存控制信息系统的核心,作为对各项管理业务发出企业指令的指挥中心而起到重大的作用。

仓储自动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仓储管理 现状 优化策略

一、前言

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物流这个第三产业也正逐渐成为服务业中的重要支柱,我国的物流成本远超其他国家,因此怎样降低物流的成本,拉动我国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当下物流管理所要面临的当务之急。在物流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关是物流仓储,而物流仓储同样也是影响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在物流成本中占据了很大一般分位置,如果不立即对仓储系统进行优化,那么巨额的产业投资绝极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所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打了水漂。众所周知,“不断料、不呆料、不屯料”是物流仓储管理的三大执行标准,在这基础上实现降低堆积的库存量从而减少仓储所带来的资产负担,更大程度加快物流物品的周转速度。所以,降低物流成本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优化物流仓储管理机制。

二、我国仓储管理的现状

1.仓库布局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大量建成使用中或是正在筹建中的仓库,各个领域部门为了满足各自的物流需求,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只为己用仓库,这些仓库为各个部门所用,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安排,成为独立的个体,各地区层层设库、行行设库的现象普遍,致使同一地区同一类仓库间来回倒库现象屡见不鲜,产生许多不需要的中转环节,甚至出现了物流物品逆行等的不合逻辑的现象,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物流产业的投入成本,浪费了不必要投入的资金和物力。而正是缺乏管制,这些不合理的仓库零星分布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对当地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地区整体规划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2.仓储技术程度不达标

绝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仓库作业中还是以人力资源为主,这种不均衡的仓储技术大大影响了我国整体的仓储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整体物流仓储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对仓储技术认识的不全面,致使仓储管理体系没有对信息化技术更全面更有效的利用,缺少从供应链角度出发的整体规划。

3.自动化仓储利用率不高

当今社会,社会生产活动都向着自动化信息化发展,自动化仓储的发展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成本,从未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经济能力以及其他因素,中小型企业在仓储自动化方面发展缓慢,而且由于规模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大量的库场设施被闲置,管理上的偏差又导致重复配置的现象。这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越发的促使了仓储向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

4.仓储管理人才缺少

物流作为第三产业在近年来逐渐成为服务业中的重要支柱,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物流管理,我国物流管理行业起步更晚,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迅速成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因为发展时间较短,仓储人才培养与运用方面的意识还相对薄弱,仓储的技术人才、操作人才、管理人才等相关人员都相当缺乏,特别是具备以上三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另外,我们国家仓储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学历都在大专以下。学历层次的参差不齐,降低了仓储管理的水平的同时也影响了新技术的运用。

三、国内物流仓储管理的优化计划

1.构建以仓储网络为中心的仓储布局体系

当今,我们国家很多企业的仓储设备都建立在交通相对便利,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区,但由于各个仓库自成体系,各为己用的的仓储现状,导致了仓储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在优化仓储管理机制的时候,应该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运用自身制定的运营计划,调节企业的经营结构。对现有的仓储体系进行合理系统的规划,严谨科学的布局,同时,加强行业内外的联系,将企业间原本各自为政的仓储体系建立成互相帮助的经济合作机制。

2.提升以仓储技术改造的仓储管理能力

优化仓储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是拥有先进的仓储技术。优化的有效途径是将仓储运营体系自动化、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将传统的人力劳动更改为效率更高的电子化、机械化、的操作和管理方式,从而降低仓储的投入资金。例如运用条形码,电子标签,RF等信息技术对仓库进行电子化管理。

3.加强一体化技术在仓储中的整合运用

物流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原始低效的人力时代,进入机械化时代后开始了新兴、迅猛的发展,而在自动化过后的一体化整合时代中运用了大量高科技手段,例如激光扫描、计算机控制技术、条形码等电子新兴技术来对仓库进行管理,利用自动分检体系,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货物的分检速度,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4.提高仓储人员的整体素质

现如今,熟悉仓储技术、管理、作业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想要改善仓储管理机制,就需要从这种复合型人才身上找到突破口,建立起坚实的人才基础,从而提高仓储资源的利用率。在学习方面,可以组织仓储内的从业人员去国外学习考察、到优秀企业内积累相关专业的经验。提高仓储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仓储各方面人员缺乏的现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快速增长,电子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想要提高物流企业在国内外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就必须从根本上入手,杜绝仓储设备的浪费现象、提高仓储设备的使用率、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力求将投入成本降到最低,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仓储自动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仓储管理;货物存储;货架选择

一、前言

对于物流行业而言,货物的仓储管理是关系到物流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提高货物仓储管理效益,才能为物流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必须做好仓储管理工作。但是经过对仓储管理工作研究后得知,制约仓储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货物仓储过程中货物应与货架配套,只有货物和货架相匹配,才能保证货物在存储和转运中的效率得到提高。为此,我们应认真研究仓储过程中货物与货架的匹配问题,并制定具体的策略,保证仓储货物与货架实现良好匹配,满足货物仓储及转运需要。

二、货物仓储管理中,应对常见货物进行分类管理

(一)货物仓储管理中应对货物的类别进行分析

在货物的仓储管理中,不同的货物所需要的存储环境和存储空间是不同的,只有对货物的类别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货物的类别特点,制定具体的仓储计划,才能保证货物在仓储过程中取得积极效果。经过对货物仓储过程了解后发现,货物在仓储过程中都需要摆放在货架上,既方便货物转运,也避免磕碰、潮湿等意外因素损坏货物。由此可见,货物在仓储过程中只有对类别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货物在仓储过程中取得积极效果。由此可见,在仓储管理中,货物与货架同等重要,如果不注意货物与货架的配合,仓储管理将毫无意义。

(二)仓储管理中应重视研究各种货物的特点以及对货架的要求

仓储管理中货物与货架的配合问题,既是简单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主要原因在于,货栈的货架轻易无法改变,如果对货栈的货架进行大规模改造,不但成本较高,随着货物种类的不断变化,仓储货架的改造将跟不上货物变化的速度。从这一点来看,在仓储管理中只有重视研究各种货物的特点以及对货架的要求,才能做到提前准备,并合理规划和利用货栈的货架资源,提高货物存储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货架的作用,更好地满足货物存储需要。

(三)在仓储管理中,货架应与货物的类别相对应

从当前仓储管理实际来看,在仓储管理中,货架并不是随便使用的,货架的使用需要遵守两个原则:首先,货架必须与货物相对应,因为有些货物因为承重量不同,对货架的强度和结构有特殊要求,对于这样的货物,必须采用专门货架。其次,货物由于存储环境不同,有些货物的存储环境特殊,对货架的要求也就不同。基于这一现实需要,只有将货架与货物的类别相对应,才能保证仓储管理取得实效,进而提升仓储管理的整体效果。为此,将货架与货物的类别相对应是十分重要的。

三、货物仓储管理中,应采取可拆卸式货架

从当前货物仓储管理实际来看,考虑到货物尺寸的多样性以及货栈货架尺寸的制约,如果单纯采用固定尺寸的货架,一旦遇到货物尺寸发生明显变化,货栈的作用将会被削弱。基于这一认识,在仓储管理中,只有采取可拆卸式货架,才能满足货物存储需要。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积极改进货架结构,对货架结构进行创新

考虑到货物尺寸的不断变化以及多样性,只有积极改进货架结构,并对货架结构进行全面创新,才能满足货物存放需要。为此,我们应对货架的结构形式进行全面分析,并从货架结构和尺寸下手,在保证货架承载力的同时,提高货架的结构质量,使货架能够满足多种货物的存储要求,达到存储多种货物的目的。

(二)根据货物存储的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货架改造计划

除了对货架结构进行创新之外,还要对特殊类型的货物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货架改造计划,定期对货架进行尺寸改造,使货架能够与货物形成有效的匹配,在满足货物存放的同时,促进货架结构的创新。为此,仓储货栈需要根据货物存储的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货架改造计划。

(三)做好货架更新投入,提高货架的功能性

在货架结构创新过程中,为了保证货架的更新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不但要在货架更新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同时也要在货架更新过程中提高货架的功能性,使货架能够发挥更多的功能性,充分满足货架的使用需要,提高货架的存货能力,实现货架与货物的匹配,更好地满足仓储管理要求,促进仓储管理的发展。

四、仓储货架应根据仓储货物进行定期更换或改造

从当前仓储货栈的实际管理来看,货物的尺寸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要想保证货架能够涵盖所有的货物尺寸,难度是非常大的。基于这一现实分析,只有在仓储管理中根据货物对货架进行定期更换或改造,才能保证货架与货物实现有效匹配。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定期分析货物的尺寸变化情况

由于货物的尺寸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不对货物的尺寸进行分析和研究,货架的尺寸变化将难以得到有效的依据。同时,考虑到货架与货物尺寸的配合需要,定期分析货物尺寸变化情况,对提高货架使用率,促进货架更新改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定期分析货物的尺寸变化情况,对满足货架改造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二)制定具体的货架更新计划

考虑到货栈货架的数量较多,大面积更新货架的难度较大,所需费用也较多,无论是全面更新还是部分改造,都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性计划作为保障。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制定具体的货架更新计划,并在货架更新计划中,明确更新数量、更新进度、更新所需成本等要素,保证货架更新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满足货架更新需要。

(三)根据仓储需要,对货架进行全面改造

做好以上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仓储管理的实际需要,对货架进行全面改造,使货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更多货物存储需要,为提高货栈的存储能力提供有力支持。在具体的货架改造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成本节约和原有货架的有效利用,保证仓储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满足实际需要。实现货架与货物的有效匹配。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仓储管理过程中,实现货架与货物的匹配,不但有利于提高仓储管理之类,也有利于满足仓储管理需要。为此,我们应从对常见货物进行分类管理、采取可拆卸式货架和根据仓储货物进行定期更换或改造等方面入手,确保仓储货架与货物实现有效匹配。

参考文献:

[1]张印.传统仓储的发展方向――自动化立体仓库[J].装备制造技术,2009(03).

[2] 韩伟.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南昌大学,2008.

[3]何腾达,张方哲,牟菊.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在飞机钣金模具管理中的应用 [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05).

[4]凌翔,白小波,戴炬.动力电池的物流自动化生产线系统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