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突发疾病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老年人 跌倒 原因 安全防护
一、老年人跌倒的概况和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老龄化的人口数已占总人口数的10.6%,预计2025年将达到2.8亿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9.3%,我国老龄化即将进入一个高峰期。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30%的老人跌倒一次或多次,高达80%跌倒率的老人都是78岁以上的老人,也就是说,老年人的跌倒率是随着年龄而递增的。不论是独居老人,还是养老院的老人,甚至是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减弱,都曾出现过跌倒的情况。其中,5%至10%跌倒的老年人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身体伤害。国外有家医院曾经对于急症伤害就医的进行过排名,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跌倒所导致的伤害居然排名第3位。面对这样的数字,老年人跌倒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跌倒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甚至会导致部分老年人因为跌倒而伤残和死亡。年龄越大的老人就越容易跌倒,导致的伤亡几率也就越高。
二、老年人跌倒原因
(一)身体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日渐衰退,而且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在急剧下降。有些老年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耳聋眼花、弯腰驼背、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等现象,这些原因都会导致老年人不同程度的跌倒伤害。还有一些老人常年患有急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颈椎病、关节炎、偏瘫、老年痴呆等疾病都会造成老年人行动反应迟钝,如果没有家人的看护和照料,是极易发生跌倒等意外的。也是由于这些疾病,很多老人对药物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长期服用一些药物也会干扰老人身体的正常机能,有些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会造成直立性的低血压,使跌倒的危险性又增加了几分。
(二)外界因素
外界的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之一,由于很多老年人平衡能力的下降,那些我们看似平常的环境都会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例如,湿滑的地面、凹凸不平的地面、松垮的地毯、拥挤的闹市、楼梯太陡等因素都会造成老人的突发性跌倒。
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措施和安全防护
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我们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及时掌握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及时预防,前期的预防比后期的护理重要的多。
(一)强化健康教育
不论是家人还是老年社区服务站,都要及时的对老年人普及健康保健常识,使老年人明白并且能够记住哪些因素会导致他们跌倒,给她们带来身体的伤害。而且要给老年人讲解一些有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方式,例如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从凳子上站起来时候不要太急,以防跌倒。
(二)加强防护措施
要定期给老年人做体检,及时了解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并且对他们所处的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将那些会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隐患及时排查修理、更换。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关于老年人的防护知识,做好针对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消除安全隐患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非常重要,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布局要合理、安全、没有障碍物。如老年人家中的家具有棱角的地方一定要把棱角包裹住,以防刮碰倒老人,地面的防滑措施一定要做好,尤其是卫生间的防滑措施。尽量不要让老人独居,出门时步态平稳。做好这些,老年人的健康就多了几分保障。
(四)完善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工作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74-02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1],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住院病人跌倒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为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病人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同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费用,还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我们对2010年至2012年我院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30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护理部不良事件上报表,2010年――2012年入住我院后发生跌倒30例,跌倒后出现损伤者共24例。
1.2 调查方法 查阅这30份病历及护理记录,根据护理记录对跌倒的描述确定为跌倒,按年龄、有无跌倒史、疾病种类、所服药物、跌倒的原因、跌倒发生地点、跌倒后出现的损伤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 果
2.1 年龄 最小61岁,最大92岁,其中61-70岁2例(6.7%),71-80岁13例(43.3%),81-93岁15例(50%),平均(82.23±3)岁,均能独立或靠助行器行走。
2.2 跌倒史 有跌倒史6例(20%),无跌倒史24例(80%)。
2.3 疾病分类(该次入院第一诊断) 高血压病19例(63.3%),冠心病15例(50%),脑动脉供血不足9例(30%),脑血管意外后遗症6例(20%),糖尿病5例(16.7%)。全部病例均有两种以上诊断。
2.4 所服药物 使用抗高血压药有17例(56.7%),镇静催眠药有11例(36.7%),降血糖药有5例(16.7%),利尿剂5例(16.7%)。
2.5 跌倒的原因 走路时站立不稳跌倒14例(46.7%),下床或从轮椅上起来时跌倒9例(30%),上厕所时起来跌倒5例(16.6%),自己锻炼时跌倒1例(3.3%),地面湿滑跌倒1例(3.3%)。
2.6 跌倒发生地点 床边跌倒12例(40%),病室外卫生间内跌倒8例(26.7%),走廊跌倒6例(20%),病室内卫生间跌倒3例(10%),坐椅边跌倒1例(3.3%)。
2.7 跌倒所导致的后果 软组织损伤12例(40%),股骨颈骨折4例(13.3%),手臂骨折2例(6.7%),硬膜下出血2例(6.7%),髌骨骨折1例(3.3%),皮肤擦伤3例(10%)。
3 护理措施
3.1 全面评估 护士在病人入院后,全面收集资料,填写住院病人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此评估表为我院结合多家医院评估表自行设计的。内容包括:年龄、既往跌倒史、神经精神情况、视听力、疾病因素、肢体情况、药物使用、其他8个方面共57分。筛选易跌倒的高危人群,2分为轻度危险,3-5分为中度危险,>5分为高度危险。对于中度及中度以上危险患者,在床头悬挂红色标识牌,写有“防止跌倒”,中度危险患者每周评估一次,重度危险患者每周评估二次。责任护士随时对病人住院环境评估,护士长组织护士学习跌倒应急预案,每周对不良事件因素评估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3.2 干预措施
3.2.1 预防老年人自身疾病导致的跌倒 对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性低血压的老年病人应高度警惕,入院时应了解其晕厥史,定期监测血压。对于高危人群,做交接班工作,护士应将病人的病情、可能跌倒的危险因素、护理采取的措施,向病人和家属做详尽的说明,取得家属的配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如起床、散步、如厕、洗澡等随时有人照顾[2]。对有跌倒史的老年人,应询问其发生细节,加强心理护理,缓解老年人恐惧心理。预防措施要有针对性,能够适应个体的需要。
3.2.2 正确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 护士给药前应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对于使用可能增加医院内跌倒危险的药物,把用药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作详细的解释。如对于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人,嘱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服用降压、降糖、利尿药的病人,应遵医嘱服药,注意用药后反应。
3.2.3 建立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环境 病室布局合理、安全;光源充足,夜间设置脚灯;通道无障碍物;物品放置有序,病人经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及的地方。保持地面干燥,可使用防滑垫;调节床的高度,固定好床脚刹车;在病室走廊、浴室、坐便器旁安置扶手,经常检查扶手的稳定性;呼叫器安装在病人能触及位置,教会患者使用床头呼叫铃。
3.2.4 加强心理护理 护士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躯体功能状态,克服不服老、爱面子的心理,鼓励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其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并选择正确的、适宜的活动。部分老年人因为曾经跌倒或险些跌倒而对进行某种活动失去信心,护士要帮助老年人重新建立自信心,鼓励其在正确自我保护的前提下适当活动,减少生活依赖性[3]。
3.2.5 加强健康教育 采用跌倒风险评估后,要求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注意事项及发生跌倒后的一般急救措施[4],及时填写告知书。提示其生活起居由卧位改为坐位或由坐位改为站立时,缓慢改变,逐渐坐起或站立。穿合适的鞋子、衣裤,夜间床边放置便壶,减少起床次数,避免去卫生间。另外应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急预案演练等。
4 小 结
由于老年人跌倒常由多因素导致的,因此预防措施不能是单一的,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多学科联合干预,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有效,因此老年人跌倒的护理重点在于正确的评估、预防和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预防。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与老年人跌倒相关的临床因素.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15(3):141-142.
[2] 陆燕弟.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4C):10411043.
1 降低护理风险
1.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根据眼科门诊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相关管理制度,如重要操作前的告知制度、护理投诉报告及处理制度等,并修改完善了安全操作规范程序。如:门诊小手术、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前同意书的签署等,要求人人按标准执行,确保安全制度的落实。门诊安全管理设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并将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与护士的奖惩制度挂钩。
1.2 加强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我科加强对院内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角度规范眼科护士的护理行为。对日常的小事件、小缺点予以重视,及时处理解决,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定期开展门诊案例回顾性分析,以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1.3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 护士长对排班模式进行了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各岗实行护士分层次配班,并实行弹性排班制,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1.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散瞳药品与缩瞳药品分开放置于固定地点,并明确标识,以免忙乱中错拿药品。细化核对,在核对患者姓名时,我们由以往的“护士称呼,患者应答”模式改为“护士询问,患者回答”。对于传染性眼病,另设专门诊室,专人诊治,做好消毒隔离。诊室及检查室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以便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的消毒。
2 避免患者就诊期间发生意外
2.1 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避免患者跌倒、碰伤 为避免患者在暗室内碰伤,我们规范了暗室内检查仪器和物品的摆放,做到简便、有序、合理。青光眼患者行暗室试验检查时,护士搀扶患者进行眼压测量,我们采用面对面,护士双手拉着患者双手,患者前行,护士退行的方法,确保患者的安全。对低视力患者行检查时,护士主动搀扶、引导至检查仪器前,并注意保护患者头部避免碰伤。诊室多功能检查台前备有脚凳,脚凳边缘贴有黄色醒目标识,以免患者脚下踩空导致碰伤。因眼科就诊高峰集中,门诊人流量大,加之有患者乘坐轮椅前来就诊,造成过道拥堵,护士及时妥善疏导患者,根据挂号顺序安排患者分时间段候诊。对于老弱、残疾者予以照顾优先就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碰伤的几率。另外,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对地面积水及时清理。对于诊室内必要的物品(包括仪器、电线等)妥善放置,避免有障碍物。卫生间设有坐式便盆,并有防滑标志。
2.2 提供安全、舒适的就诊环境,增强患者安全感 门诊禁止吸烟,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环境。保持候诊大厅及诊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眼科患者有畏光症状,候诊大厅地面及墙面多采用彩色,少用白色,以免光线太强导致患者不适。门诊电脑叫诊系统的使用,保证了患者在就诊或检查时一医一患,避免他人以患者家属名义进入诊室盗窃物品。每日由护士进行诊前就诊流程宣教、随机安全宣教,及时有效的解决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3 简化工作流程,缩短患者在医院的停留时间 针对眼科门诊患者流量大且就诊高峰集中的现状,将就诊流程进一步简化。开设“快捷门诊”,专门接待如拆线、换药、开药、体检等用时较短的患者。护士在患者进入诊室就诊前先完成初步的检查,如:视力、眼压、电脑验光等。节假日开设“验光快捷门诊”,为单纯验光配镜者提供了便捷。
2.4 建立门诊不良事件记录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眼科门诊加强安全护理,对工作中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进行逐一记录,并积极提出改进措施,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突发停电、火灾、晕厥等应急预案,做到了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培训护士熟练掌握各种应急流程,加强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与应急能力,定期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总之,安全和人性化护理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和基础。只有安全、人性化护理有效地进行护理,才能促使患者好转或康复,护理质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体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加强护患的交流沟通,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应用人性化护理,将会使患者在接受治时充满信心,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同时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主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意识,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这将为患者诊疗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宗旨。
参 考 文 献
一、公共卫生组织机构建设
小高镇卫生院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省市县公共卫生服务要求,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黄忠云院长任组长,刁尚倩、余燕、陈丽帆、沈云彩、叶思佳具体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二、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我院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上门随访服务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截止到目前共建立纸质居民健康档案12000余份,电子档案建档11931人,电子档案建档率99%;完整管理电子档案11310份,完整率95%;完善电子档案11119份,完善率93%。
(二)、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宣教。充分利用宣传栏,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更新健康卫生知识,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截止目前,共设置健康教育专栏2块,板面更新24次(其中中医药知识12次),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2次,受益人约3000余人,健康教育咨询9次,受益人2500余人,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vcd)12次,受益人2500余人,个体化健康教育400余人次,很大程度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
(三)、儿童保健
对辖区内0-6岁进行保健管理,进行定期体格检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疾病防治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共管理儿童1500余人次。
(四)、孕产妇保健
对辖区内孕妇32人、产妇170进行系统管理:从早孕开始进行卫生保健宣教指导,定期产前检查,并对目标人群进行了叶酸发放,投服率均达到管理要求。
(五)、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共计796,为其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六)、预防接种
免费向0-6岁儿童提供12种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有效的预防了各类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了儿童的身体健康。辖区内应建接种证人数171人(常住171人),实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203人(常住171人,流动32人)。
(七)、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管理
截至12月20日无法定传染病例报告。对疑似传染病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进行了筛查处理,有效的杜绝了传染病蔓延。
(八)、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主要是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共规范化管理高血压412人,2型糖尿病病人123人,结核病病人7人。
(九)、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
对辖区内重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对在家居住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共规范化管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11人。
(十)、卫生监督协管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及卫生监督协管方面,卫生院成立组织,制定了方案,并定期对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进行安全巡查,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
(十一)、艾滋病和麻风病
一年来,我院利用“麻风病防治日”、 “3.24结核病防治日”“6.26世界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设立咨询、宣传点,走进学校,向群众、学生宣传艾滋病、麻风病防治知识,同时利用每月的预防接种日向群众播放艾滋病知识、麻风病防治知识12次,参加人数达2000余人次,有效的提高了本镇群众防治艾滋病和麻风病的知晓率。
截止2016年12月20日全镇共有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44人,规范建册管理,并随访督导41人(有3人外出打工)。抗病毒治疗28人,均进行了规范的管理。共免费为孕产妇进行HIV检测100余人次,确保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十二)、精准扶贫
我镇共有贫困户90户342人,贫困户中外出务工19人,死亡1人,外嫁1人,劳改3人,读书3人,截止2016年12月30日建卡86户体检315人,建卡体检率93%。
三、存在问题
我院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从总体上已经进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 居民健康档案的录入和规范化使用有待进一步完善,动态化的管理居民电子档案,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是工作重点之一。
(二)存在村卫生室人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的现象。虽然居民健康档案(纸质)完成建档,但是怎么充分合理的使用健康档案,村医生还不明白。特别是个别村卫生室镇村医生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配合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三)卫生院人员不足,不能满足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四)镇村干部对公共卫生行政干预不够,社会影响力不深,还没有形成共识,有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公共卫生工作。
四、今后工作计划
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改变医务人员和基本公共居民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来;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创新运行机制,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与镇党委政府、村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人口信息变化,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宣传,提高CD4检查率。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各村医生定期开设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各项健康知识。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帮助群众树立自我防病和自我保健的意识,使公共卫生项目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定期跟踪服务,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定期随访服务,实行动态管理,以慢病人群、特困、残疾人、低保、五保户等群体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提高疾病知晓率、控制率、服药率。对慢性病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解除他们的病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寿命普遍延长,社会的老龄化,使得住院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⑴,机体老化带来的改变增加了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
2008年卫生管理部门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作为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目标。
1.跌倒原因
1.1不良医疗环境
医院由于床位紧缺,在走廊加床,夜间陪护床摆放不规范,造成病房通道拥挤,有的病房过高,床腿刹车无固定,走廊走道地面湿滑,无安全警告牌,灯光亮度不足或过于刺激的灯光,楼梯和走道没有扶手,台阶高低不等或过高都易造成患者跌倒。
1.2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退化,判断力差,应对各种异常情况反应慢,骨质疏松,四肢关节活动不灵,常出现蹒跚步态,身体重心前移,使身体处于前倾状态,易出现跌倒风险,跌倒后伤势严重,引起各种并发症直接危及到生命。
1.3 心理因素
由于家庭、经济、子女等因素,临床中老年抑郁症常见,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另有部分老年人不服老,不愿意增加子女的负担,拒绝家人陪护,自身自理能力差,强迫自己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遇到事情不愿意麻烦别人,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1.4疾病因素
脑血管病人部分伴有一侧肢体无力或功能障碍[2],痛风的病人伴有关节疼痛,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存在有跌倒的风险。
1.5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发生跌倒危险的预见性差,参与安全管理意识差,风险评估不到位,对病人、家属、陪护宣教和指导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病人观察不仔细,过分依赖陪护人员。易发生跌倒的时间如:08:00-10:00、18:00―20:00、20:00―22:00,护士巡视病房不到位,使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增加。
1.6药物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对药物耐受力低,敏感性高,易发生不良反应,如降压药、利尿、抗焦虑、抑郁药、扩张血管的药可以影响到患者的神志、精神、平衡、血压、视觉、步态等,易引起跌倒风险。
1.7衣着因素:
穿着过长的裤子,过大的鞋子,不防滑的鞋底都会易引起跌倒的风险。
2.预防措施
2.1做好入院评估
对入院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首先做到对病人基本情况了解,详细讲解住院期间安全的一些注意事项,按分级护理巡视病房,高危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防范措施,认真做好交接班,并记录。
2.2合理用药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的反应,严格遵照医嘱,不随意乱用药,先告知用药后的动作宜缓慢⑶。对服用安眠药、抗焦虑药的患者,劝其上床后再服用,以免用药物起效后上床不慎跌倒。
2.3改善住院环境
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地面干净无积水,病房光线充足,呼叫器及常用水杯、纸应放在易取位置。在走廊、卫生间设有扶手,通道无障碍物,对开水间、卫生间有易滑设置的醒目标志。指导患者“一扶、二看、三走”⑶。
2.4防范意识的教育
护士应在病区的管理中渗透预防跌倒的教育,护士是预防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护士的防范安全意识教育,便利于护士自觉建立患防范的安全意识理念。
对病房保洁工、家属等进行预防跌倒教育,病区走道、卫生间应有“小心地滑,防止跌倒”的提示牌。
2.5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危险因素的认识。嘱咐患者活动时应有人陪伴,穿合适的衣裤、鞋子,学会使用床旁的呼叫器。提醒服用降压、降糖、镇静、利尿药时,起床先在床上休息3分钟再下床活动,改变时应遵守“三步曲”即平卧30秒双腿下垂30秒行走,避免突然改变引起性低血压。夜间尽量在床上使用便器,避免夜间下床不慎发生跌倒。
2.6加强管理
护士应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并清楚患者的需要,主动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及时解决老年患者各种问题。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跌倒应急预案,风险防范及处理措施。对高危患者重点交接班,注意细节环节交接,为病人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