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仓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仓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仓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仓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仓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问题分析、发展趋势

1 第三方物流概述

1.1 第三方物流概念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1]。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

1.2 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原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企业先进管理方法的采用,随着网络、通讯等工具的飞速发展,第三方物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推动着管理技术和思想的迅速更新, 由此产生了供应链、动态跟踪等一系列强调外部协调和合作的新型管理理念,既增加了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又对及时性,准确性做出了较高的要求,使一般企业很难承担此类业务,由此产生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第三物流应运产生。

1.3 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特征

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之间是合作关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其客户企业间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从而合作共赢。物流经营者根据合同规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并以合同来管理所有提供的物流服务活动及其过程。因此,企业之间是物流联盟关系。

(2)服务个性化

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其次,从事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经营者也因为市场竞争、物流资源、物流能力的影响需要形成核心业务,以增强物流市场竞争能力。

(3)功能专业化

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技术工具、设施到物流管理的专业化、合理化,这既是物流消费者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

(4)管理系统化

第三方物流应具有系统的物流功能,需要建立现代管理系统才能满足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5)信息网络化

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物流服务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和物流效益。

1.4 第三方物流运作的模式

(1)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业务就是采用这种模式,简单普通的物流运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契约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自己稳定的业务量,避免了设备闲置。这种模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几乎不需专门添置设备和业务训练,管理过程简单。定单由产销双方完成,第三方物流只完成承包服务,不介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2】。实际上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并没有走多远。这种方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协作,没有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会造成生产的盲目和运力的浪费或不足,以及库存结构的不合理。

(2)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

第三方物流包括运输、仓储、信息经营者等以契约形式结成战略联盟,内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相互间协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网络系统,联盟可包括多家同地和异地的各类运输企业、仓储经营者,理论上联盟规模越大,可获得的总体效益越大。信息处理课采用共同租用某信息经营商的信息平台,由信息经营商负责收集处理信息,也可连接联盟内部各成员的共享数据库(技术上已可实现)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

这种模式比起第一种有两方面改善:首先系统中加入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以信息为指导制定运营计划,在联盟内部优化资源。其次信息平台可作为交易系统,完成产销双方的定单和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预定购买[3]。

(3)综合物流运作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组建综合物流公司或集团。综合物流公司集成物流的多种功能即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和其他一些物流的辅助功能,例如包装、装卸等,组建完成各相应功能的部门,最大程度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对上家生产商可提品、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家经销商可为其全权配货送货业务,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2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用与发展趋势

2.1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用

在日渐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是企业的首选目标。这也是物流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其成本价值被挖掘出来作为"第三利润源"受到普遍重视的原因[4]。第三方物流企业制订出以顾客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于有利条件。控制物流成本是控制总成本中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钢结构制造企业为例,优点如下:

(l)集中主业:钢结构制造企业一般以设计、制造、安装、工程总包、贸易、技术服务为主。企业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2)节省费用:与第三物流企业合作,不仅减少对购买车辆的投资,还减少了发货设施、包装器械以及员工有关的开支。(3)减少库存:企业库存量有限,不能承担多种原料和产品库存的无限增长,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优化资金回收结构。(4)提升企业形象。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钢结构制造企业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他们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的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针对客户切实需求,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使供求双方合作共赢,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了有利条件。

2.2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分散严重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0%。还没有太多大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是当前物流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5】。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高度分散,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2)市场需求不足

现阶段,我国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仍主要以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习惯于自己干物流,忽视或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6]。即使有许多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但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而绝非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

(3)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高

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4)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人才匮乏

第三方物流平台构筑滞后,信息网络也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交流平台。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第三方物流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活动,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同时应具备计算机和网络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知识。缺乏物流人才,企业也就缺少了创新的能力和发展的动力,因而普遍存在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

2.3 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壮大、成熟完善: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与客户之间信息共享和交流的电子平台。第三方物流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实力,都急需新的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要做大做强,优化物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更要优化整条物流供应链。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2)服务功能多样化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还是以单一配送和货物形式为主。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增值物流服务,不仅提供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还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并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方式,与客户加强业务联系,结成相互依赖的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的基础上,拓展相关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以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3 结论

我国第三物流刚刚起步,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国家和企业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将会更加完善。第三方物流的兴起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第三物流不仅有助于我国传统运输业和仓储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优化供应链管理,而且也有助于建立功能齐全、专业化、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企业。

总而言之,发展第三方物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节约社会资源的有效手段,第三方物流作为新世纪物流领域的主流方向,将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杜文,任民.第三方物流[H].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徐军.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

[3]牛鱼龙.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4] 张建卫.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J] 2007-12-26

仓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仓储物流模式 分析 选择

和传统的商务模式比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电子商务的主要是通过电信网络所从事的流通和生产经营活动,不仅是指网上的各种交易活动,同时也包括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宣传活动、寻找商机、增加产品价值等各类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仓储物流模式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仓储物流配送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以下结合实践重点分析了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现代仓储物流发展模式的概念和基本特点,以及电子商务模式下仓储物流的主要模式和选择策略。

一、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概述

(一)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内涵

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与配送是网络经济和现代物流一体化的产物。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的通信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商品、信息和服务的购买、销售和交换过程。仓储物流是指利用库房或是场地,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和配送货物的物流模式,它是物流链中的重要环节,是物流运作的一个关键节点,现代仓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而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仓储,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仓储,它表示一项活动或一个过程以满足供应链上下游的需求为目的,在特定的有形或无形的场所,运用现代技术对物品的进出、库存、分拣、包装、配送及其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物流活动。实施仓储物流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的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实现整条物流链的优化。作为一种特别形式的企业内部物流,仓储物流的高效运作机制越来越受到物流界的重视。电子商务是数字化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具有地域范围广、批量小、种类繁多的特点,较难形成有规模的配送量,由此造成配送任务复杂,成本居高不下。因此要打破原有物流行业的传统格局,配套适合电子商务特点和发展模式的物流体系。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物流是信息管理技术和物流作业环节的结合,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物流环节,实现高度信息化的物流。具体来说就是基于电子化、网络化的物资或服务配送活动,包括软体商品或服务的网络传送和实体商品或服务的物理传送,构成一个“四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合一的完整的商务过程。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它为物流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物流的各种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虚拟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的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实际的流通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的目的。

(二)仓储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优势分析

仓储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仓储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保障。电子商务的终极目的是将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权从卖方转移到买方,仓储物流在电子商务交易中起着后续者和服务者的作用,如果没有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就难以完成。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购物流程,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结合。当消费者在网上下载订单后,只是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但交易活动并没有完成,只有通过物流配送,将商品真正送到消费者手中,交易活动才算最终完成。顾客从网上下载订单到收到商品,这一过程都是顾客的消费体验,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商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卓越亚马逊曾对影响消费者网购的因素做过调查,结果显示,网站产品的丰富性为消费者考虑的首要因素;而商品的价格是否合适、能否快速准确或适时地收到货物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可以说,可靠优质的配送服务是网站除价格外的第二个竞争力所在。

(2)仓储物流决定着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益。仓储物流占据着物流相当大的比重,是物流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会对电子商务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好的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客户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比如电子商务企业中有一些是服装网站企业,其售后服务一直是此类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软肋,由于消费者无法亲身感受和现场体验,因而对产品质量存在顾虑,为了消除消费者网上购买服装的担忧,有的网站提出了可以在配送环节采用先验货、试穿、再确认收货的方式来赢得客户,提高效益。

二、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模式的分析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仓储物流水平不一,运行模式也各不相同,根据国内外电子商务市场的具体情况,目前,电子商务的仓储物流模式主要包括企业自建、第三方物流和自营与第三方混合联盟模式,下面将对这三种模式分别进行分析。

(1)企业自建仓储物流配送模式。企业自建物流配送模式是指企业依据自身的发展规模、物流配送量等多方面因素,在适合的地点建造一个或多个配送中心或配送点,构建配送网络体系来完成企业的物流配送活动,包括企业自己投资购置仓储设施设备、配置仓储作业人员,自主组织和管理具体的仓储物流业务。自建物流有利于企业对销售渠道的控制,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保证供货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顾客服务质量,但自营物流模式也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体系需要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硬件设施设备及物流人力资本等各方面的支出,这必然会减少企业对核心业务的投入,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网购消费水平也不同,使得企业事先难以确定各地区的配送中心、配送点及配送人员的数量、规模,如果人员配备不足,设施投入有限,则无法满足消费者即购即得的购物心理,反之则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投入。再次,电子商务企业如果因其物流服务的需要而涉足物流领域,将面临经营业务领域的巨大差异的挑战,毕竟电子商务的信息业务与物流业务是截然不同的。此外,庞大的物流人员队伍也将增加企业的管理难度。

(2)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是指除供需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来提供物流配送业务的运作模式,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契约或合同的方式,将企业的部分或全部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势是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避免因自建物流配送体系而需投入的大量资金,企业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但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尽管我国目前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但多数仍处于从传统类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过程,总体表现为实力小,运作不规范,缺乏专业的管理与运作经验,物流配送成本高,难以为电子商务提供优质、便捷的物流配送保障。其次,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只能为客户提供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配送服务,为了满足遍布全国消费者网络购物的需要,不得不通过和数十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来完成,过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增加了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难度。再次,由于企业对物流的控制力较低的原因,造成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性较强,企业业绩会受到第三方公司物流水平的影响,从而使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3)自营与第三方混合联盟模式。自营与第三方混合联盟模式是采用自营配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相结合的方式,是企业在拥有自己仓储的同时,又将部分非核心仓储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物流模式,通过信息化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共同实现企业的仓储物流。这种模式是以仓储物流为合作基础和对象的企业战略联盟,通过各种协议共同进行仓储物流业务,实现风险共担,有助于电子商务企业扩大仓储物流业务的范围、降低了仓库成本、降低运营风险、提高整体仓储物流能力。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各企业对仓储物流业务的控制力较弱、联盟管理和资金分配艰难使得冲突容易发生。而且需要电子商务企业具备较强的系统管理仓储物流的经验,不易实现管理的标准化,经营时存在较大的风险。

三、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模式的选择策略

依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电子商务企业的仓储物流和传统的企业有着比较大的差别电子商务企业在选择仓储物流模式时一般考虑两个主要的关键要素首先是成本优势,其次是企业自身对于仓储物流的管理能力企业的仓储物流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自己管理仓储物流运作系统的能力;成本的优势主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在选择某一种物流模式的时候,成本相对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优势程度。当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物流管理的能力比较强、物流成本的优势比较大的时候,这就说意味着该电子商务企业的仓储物流服务能力比较强,企业的资金实力比较强,企业有能力建立属于自身的仓储物流体系当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时候,企业可以采取自建仓储物流的方式进行物流的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电子商务企业也应该建立一支现代化、信息化的仓储物流团队,最大限度的利用仓储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够发挥出自建仓储物流的优势,放大规模效应。

(1)企业自建配送体系与物流配送外包相结合。当电子商务企业仓储物流管理能力强,物流成本优势大时,就意味着企业仓储物流服务技术和实施能力高,并且相对成本小,规模效应大,企业资金雄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仓储物流体系,这时企业可以采用自建仓储物流模式,同时需要注意建立信息化、现代化、高效率的仓储物流团队,扩展仓储物流服务范围,放大规模效应。因此,企业可以采用自建配送体系加外包的方式去解决配送问题,比如企业自建配送中心,对于中心辐射范围内的客户采用企业自营配送的方式,而对于离配送中心较远的区域采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方式。当然,这种方式并不是适合所有的电子商务企业,因为自建配送体系的资金投入对于规模小,刚起步的企业来说仍是沉重的负担,而且也会因自身物流量的不稳定导致配送成本的增加。

(2)电子商务企业需增进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当电子商务企业仓储物流管理能力较强,但物流成本优势较小时,即企业仓储物流管理服务水平较高,具备一定的自建仓储物流能力和资金实力,但是当电子商务企业仓储物流管理能力不够强,且物流成本优势也较低,企业交易业务量还未达到形成完全规模效益,不具备成本优势时,建议企业采用混合联盟模式,将自建仓储物流用于核心仓储物流业务,非核心业务则采用外包方式,将各企业的所有仓储物流业务进行集中管理,建立仓储物流体系。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外包业务的质量和标准化服务,注意企业与仓储联盟的信息沟通,加强对外包业务的控制能力。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竞争的优势不再是企业自拥资源的多少,而在其能整合、协调多少社会资源。因此,从长期发展来看,电子商务企业应注重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库存控制、商品在途信息跟踪、商品销售信息及信息系统之间的整合,从更高层次上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共享。比如2010年,随着订单量大幅增加,阿里巴巴面对庞大的业务规模,在暂时无力自建物流队伍的情况下采用了股权业务的方式入股星辰急便,其旨意就在于通过与合作伙伴紧密的合作来共同创造、发展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针对电子商务整个流程的物流服务。

四、小结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仓储物流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所构造的全球化网络,使得生产者、消费者之间通过物流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仓储物流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快速的获得商品流通的信息,可以掌握客户的相关资料,进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撑仓储物流的不断发展,得益于电子商务企业的不断壮大.而仓储物流的不断优化.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商务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舒维霖,肖敏,王敏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物流服务模式选择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

[2]宋秀英.物流仓储管理机制优化策略[J].中国商贸,2012.

[3]姜超峰.我国仓储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0.

[4]屈冠银.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王小宁.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李俊.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模式的分析及选择[J].商业时代,2011.

[7]李博.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仓储物流运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8]张宇,李琪.B2C 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J].人文杂志,2012.

[9]曹雄彬.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主要模式及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12.

[10]李爱民.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比较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8.

[11]孙晓燕.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现状及对策%基于企业边界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2.

[12]苏龙.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及其应对措施[J].外经贸实务,2004.

仓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我国物流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一、关于物流工程及其特征

物流工程是近年来形成的新学科,也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物流,顾名思义,指物的流动,是一种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物流概念始被引入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新世纪的第一年,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的信息技术也迅猛发展,现代物流开始得以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

物流工程又被称为物流系统工程,概括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组织管理活动。具体而言,指在物流管理中,把物流和信息流看作一个系统,融为一体,把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全过程看作一个整体。

很多大型的物流中心的物流设施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在物流工程建设前通常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分析和进行工程设计,待工程建成后,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护、管理。即使物流工程的自动立体仓库、运输车辆以及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物流工程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和特性,其一般包括如下几种:

1.服务。物流系统是“桥梁、纽带”是流通系统的特征和作用,而物流系统正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纽带,物流系统具体地联结着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生产和消费,服务性是其第一个特性,服务也是物流系统的第一个目标。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开展工作就是物流系统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物流系统会采用“准时供货方式”以及“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服务性目标。

2.快速、及时。作为流通系统的一种,为了良好的服务,物流系统需要做到快速、及时,及时性不但是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还是其服务性的延伸。对于物流系统来说,快速、及时不仅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永远的现代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物流领域通常采取联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直达物流以及时间表系统等管理和技术。

3.节约。在经济领域,节约是一条重要规律,而在物流领域,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所以这里的节约不止指流通时间的节约,还有尽量降低投入来提高相对产出,以做到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节约手段。

4.规模化。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经为社会所承认的,而将此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也是为了追求“规模效益”。通常在物流领域会以分散或者集中等不同的方式来建立物流系统,并以此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这种做法就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规模优化的目标。

5.库存调节。这一目标既是物流系统服务性的延伸,更是物流系统宏观调控的要求,其中,还包括物流系统本身的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常会在物流领域中通过正确确定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方式以及库存分布的方式来进行。

二、我国物流工程的现状

2001年也被称为中国物流发展的起步年。这一年,全国第一家物流行业协会挂牌。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物流产业整体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诸多不足。其主要表现为:

1.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多年来,我国物流工程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物流工程管理本来是一个系统资源,可这种模式使得物流工程的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直属铁道部,公路、水路直属交通部,航空运输资源直属航空总局。物流管理和资源的这种分散化使得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极低,这种现状大大阻碍了物流工程的发展,也严重制约着物流在全社会范围内整体统筹和规划的经济合理,妨碍了物流的社会化进程。

2.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不配套,自动化网络程度低。我国物流工程的费用集中表现为效率低下,成本极高。近些年来,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硬件环境虽然改善较多,物流作业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物流效率的低下导致物流工程的成本非常高,已经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在基础设施上,我国传统物流工程仍然表现为投入不足,自动化信息程度很低。在物流工程的仓储、运输以及配送等各个环节上,因为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大多仍然以手工为主,做不到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在物流过程中,多数企业很难做到在预定时间送货,而且还经常出现断货,对客户做不到不及时回应。这些问题造成了物流工程的管理水平低,管理效率低下,配送成本高,客户的满意度也比较差,物流工程的盈利能力自然也不高。

3.物流企业规模小,整体物流规划不够理想。当前,我国物流工程管理比较分散,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物流部门自成体系,条块分割现象也比较严重,极端缺乏整体物流规划。而且,综合性物流公司比较少,大多数物流工程的运营方式比较单一,物流工程中对货物的仓储、运输以及配送出现很多无效的作业环节。

4.物流工程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物流工程“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多,物流工程的运输以及仓储的专业化及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的建设,还有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都很缓慢。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物流工程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很难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也很难实现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的一体化。

5.物流人才的缺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近些年来,全国普通高校开设的物流专业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以及企业需求。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加之我国高等院校中硕士、博士生的层次教育也刚刚起步,所以造成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而这些人才,正是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人才。

三、我国物流工程管理的前景

综合上述分析,我国物流工程管理前景看好。现代物流势态及其就业前景也被称为“尚未开发的新大陆”“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据中国物流业内人士预计,中国物流需求的高速增长期将会持续10~50年。可以说,随着人工、原料、制造成本等的日益趋同,物流工程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参考文献:

[1]宋伟刚,刘杰.物流工程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机电一体化,2002.01.

仓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物资,检验,养护

一、引言

物流作为一种支持供应链中原材料、半成品、商品合理流动的基础性活动,必然涉及到商品等物资质量问题。商品检验即是商品流通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物流过程中的日常工作。同时物流过程中的大量物资会在仓库中停留一段时间以实现其时间性价值,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物资养护工作以防止在库物资品质的下降。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商品等物资的质量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确保物流各环节的物资检验与养护工作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商品检验是指商品的买方、卖方或第三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借住某些手段和方法,对商品的质量、数量、重量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所对应的合同、标准或相关法律、法规对照,并以此得出结论。商品养护是指在储存过程中对商品进行的保养和维护的技术管理工作[1]。

从学科体系看商品检验与养护是商品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物流学中的商品检验更大程度上是出入库商品等物资数量的简单查验,商品养护是从仓库环境的控制角度出发,维系物资品质[2]。物流学中的商品检验与养护都没有涉及商品等物资的自身属性。若物流各环节的物资检验养护若能结合物资自身的成分、性质,则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物流管理服务客体不仅仅是产成品和商品,还包括原材料、零配件等物资,因此有必要将物流环节的检验养护的对象范畴由“商品”扩大为“物资”。本文先分析物资检验养护和物流的关系,然后分析加强物流环节物资检验养护的意义,最后提出加强物流环节物资检验养护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二、物资检验养护和物流的关系

1、商品检验养护是商品贸易和物流管理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人类早期的商品交易形式是以物易物,买卖双方在交易的时候进行商品的感官检验,这是最初的商品检验形式。工业化革命后生产力迅猛发展,社会商品大大丰富,这时需要比较完整的商品自检程序。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逐渐形成以第三方检验为主的商品检验体系,其主要方式是依据法规、技术标准和国际公约对出入境商品进行理化检验。

同时商品检验的内容在物流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国内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主要进行商品出入库的包装、数量检查。国际物流涉及多次装卸和多式联运,必然造成商品包装损坏、品质下降、数量减少,由此产生的风险分担和贸易纠纷就需要一些中立的、公正的机构对货物进行检验作为仲裁的依据。

商品养护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一般发生在储存环节。现代物流管理库存物资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商品流通速度也不断加快。这些要求根据不同商品在不同的仓储环境中质量变化规律,采取合适的、专业化的养护措施来维护在库物资的品质。

2、物资质量是物流管理与检验养护的联系点。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地结合[3]。物流中的“物”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包括物资、物料、货物、商品、物品和废弃物等。物流管理的目标提出“合适的产品(right product)”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物流阶段对不同的物资服务。

文本将商品检验和养护的商品范畴扩大为“物资”,即商品检验与养护的对象即包括贸易过程中的实物商品也包括物流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零配件、产成品。物流管理中从供应链角度出发,物流过程涵盖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阶段,这些阶段都需要对不同的“物”进行检验,其中商品质量是检验工作的重点。在供应物流开始时主要检验原材料、零配件的采购质量,在生产物流结束时主要检验产成品的出厂质量,在销售物流中注重商品的包装质量,而在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中主要检查可循环利用的回收物资。

3、物资检验与养护发生在物流管理各环节。厂家通过采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出产品,产品在出厂后经过包装进入销售渠道,这个过程使原材料成为产品并最终成为商品。原材料的采购、产成品的加工、商品的销售都离不开物流管理,这个过程需要对不同形态的物资进行检验与养护。

简言之,物流是保障供应链中各方物资安全、便捷流通的经济活动,其要求流通中的物资在品质、数量、重量、卫生安全以及包装运输等方面都准确可靠。商品检验和养护是对物流物资的检查和维护管理工作,保障物资在物流过程中的品质可靠、数量准确以及包装运输安全。

三、加强物流环节物资检验养护的意义

1、物资检验与养护的一般意义。生产厂家商品检验是企业质量管理的职能之一,保证了商品质量,可以维护厂家的品牌商品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商品检验可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实施进出口商品检验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利益。同一产品的行业会检有利于企业开展竞争,提高整个行业的商品品质,并有效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同时商品检验为仓储管理、商品安全保管与科学养护提供可靠的数据。商品养护可以保护和维系商品的质量,减少商品损耗。

2、做好物资检验与养护工作有利于物流管理。进入物流环节的物资质量品质可靠、数量重量准确,这是物流管理和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物资检验可对流通环节涉及的所有物资的质量起到监督作用,有利于进行物资的物流操作,便于包装、运输、装卸搬运等活动的开展。

开展物资检验工作,可以了解物资的成分结构和理化性质。通过分析与物资质量、数量相关的信息,物流从业人员可以决定物资包装方法和包装器皿、合理安排商品的仓储库位和库存时间、组织运输配载和温度控制。商品检验为科学物流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参考。

物资流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物流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支出各种费用,例如商品的运输费、仓储费、包装费等。物流从业者可以学习商品学的商品储运知识,并利用物资保管、养护的有关知识,对物资加强管理,减少质量衰减和数量损耗,以降低流通费用。

物流作为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支持性活动以及供应链管理的保障基础, 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将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区域配送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保障物资顺利流通的完整系统。物流过程中物资的损害或灭失不仅会影响生产企业正常运作或造成供应链体系的中断,同时还会影响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用。而物资检验与养护确保了物流过程中物资的质量和数量,可以保证仓储容量与装卸搬运设备和运输车辆的匹配,减少了不合理库存和不合理运输。可以说物资检验与养护支持物流各环节的合理有效衔接,使物流系统发挥出较高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加强物流环节物资检验与养护的措施

1、分析物资成分和性质,量化检验养护指标。商品和物资是由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化学成分组成,各种化学成分对物资品质、用途、性质和效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例如肉类和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微生物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容易腐烂变质。商品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机械性质、化学性质、生理生化性质和微生物学性质。这些性质与商品的品质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决定物流储存、运输、包装条件。例如纸张具有吸湿物理性质,要求有较为干燥的仓储养护环境;玻璃具有较大的脆性,要求有抗震包装,同时要求有较为平稳的运输环境;合成纤维空气中和高温环境下易老化变脆、褪色,因此在保管合成纤维时,要注意防止日光照射和高温存储;有机体商品会发生呼吸、霉腐等生理生化和微生物学变化,因此在养护时应严格控制仓库的温湿度。

分析商品物资自身的成分和性质,可以找出影响物资品质及造成其质量变化的内外部因素。物流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分析影响物流物资品质的内外部因素,并将其具体量化成物资检验与养护的细节指标,以便在存储、运输等环节,根据该指标创造出适宜的外部环境,来减少或停止物资品质恶化。

2、物流过程中加强现代科学养护技术的应用。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商品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在养护时做好隔离、密封和除湿工作,严格控制仓库的温湿度。物流环节除了使用这些传统的养护技术外,还应加强现代科学养护技术的应用。例如使用气调法调节密闭环境中气体的组成成分,可以控制有机体商品的呼吸程度,同时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理活动;超高温瞬时灭菌法可以杀死细菌,同时不破坏商品的营养成分;利用气相防锈法可以防止金属商品生锈,同时延长了封存时间;采用生物生化防止进行有机体商品的养护,可以利用生物相克控制和消灭害虫,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害虫抗药性所导致的化学药剂减效或失效的问题,对环境也没有污染[4] [5]。

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商品检验得到品质合格的物资;在养护阶段,引进现代科学养护技术可以减少商品品质下降维系商品价值,还减少了对外部环境的污染,值得大力发展。

3、采用供应链思想整合物流管理与物资检验养护。不管是物流管理还是物资检验养护,都是保证有质量安全的商品或物资提供给消费者。从物资采购到消费者购买商品,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都需要保持物资、商品的品质和数量可靠。因此有必要用供应链思想整合物流管理和商品检验养护,发挥整合效用。

首先协调物流各环节的商品检验养护工作,其次加强检验养护延长商品货架寿命,最后完善物流的检验养护功能。采用供应链思想整合物流管理与商品检验养护,将商品检验与养护作为为物流企业的附加值功能,不仅可以减少作业成本,还有利于加强逆向物流对商品质量的监督和控制。

作者单位:福建华侨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郭洪仙. 商品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124-125.

[2] 汪永太. 商品检验与养护[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2-4.

[3] 汝宜红. 物流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8,2-3.

[4] 果蔬气调保鲜包装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省略/,2004-2-20,中国食品商务网,40-42.

仓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展物流;会展物流服务商;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044-02

Optimization Analysis on the Exhibition Logistics System

Zhang Zhenzhu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economy, the demand for exhibition logistics system whichcarries on the necessary service for exhibition economy is more and more urgent. Without the standard and scale of exhibitionlogistics, it will be the bottleneck of exhibition economy.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omponent and characteristic of exhibitionlogistics system, and based on its function and appraisal, provides research framework, basic methods and steps of exhibitionlogistics system optimization.

Key Words: exhibition logistics; ELS; optimization analysis

一、引言

会展物流是指以最小的总费用,满足用户商品展览的特殊需要,将展品这种特殊的商品及时准确地从参展商所在国(地)转移到参展目的地,展览结束后再将展品从展览地运回的过程,包括展览前后的仓储、包装、国内运输、进出口报关和清关、国际运输、展览中的装卸、搬运,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信息流动。随着会展经济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为会展业进行配套服务的物流配送需求也日趋旺盛,而我国会展物流业却存在一个极为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客户需求强劲、利润较高,另一方面却是有能力承担会展物流的企业寥寥可数,这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极不成熟。会展物流业亟待规范和规模化,否则会成为阻碍会展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本文从系统角度分析了会展物流配送系统的组成、特点、功能及优化目标,并从会展物流配送系统功能角度和评价体系角度出发,提出了会展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的研究架构、基本方法与实现步骤。

二、会展物流系统的组成

从角色分工的角度来讲,不论什么性质的会展都同样需要主办者、搭建商、运输商、展馆方、信息服务商等的通力协作;从供应链(S C)的角度来分析,会展就像一个产品,会展主办者是这个产品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搭建商、物流服务商、展馆方、信息服务商等是其战略合作的伙伴。购买产品的是参展商和观众。其中会展物流服务商(Exhibition Logistics Server,ELS)是会展物流配送系统的主体,他所要做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保证展会的参展商的展品安全、及时地到达展位(B O O T H),在展会结束进行回运等工作。

会展物流配送系统从活动要素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信息管理系统、仓储配送系统、进出口系统、运输系统、包装系统、装卸与搬运系统,如下图所示。

会展物流信息系统是对会展活动进行信息管理的操作平台,它的核心部分包括会展物流情报中心、会展物流调度中心、会展现场管理中心等;仓储配送系统包括收货查验系统、订单拣货系统和交运出货系统;进出口系统是针对国际会展的进出口业务,进出口处理的效率会直接影响会展的进程;运输系统中目前广泛流行于会展物流领域的是以展品集装箱运输为基础的国际多式联合运输。

三、会展物流系统的特点

会展物流具有一般物流的特征,例如科学化、标准化、电子信息化、自动智能化、综合化和全球化等。但与一般物流不同的是,会展物流不涉及原料采购与产品生产,仅指参展物品的运输,因此较传统物流体系的供应链较短,但是线路更复杂,它是发生在短期内,同时与众多参展企业发生关联的物资流通活动,而且在短暂的会展期结束后又有返回物流,因而它具有自身的特征。

物流体系的整体优化是会展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为了实现会展物流的合理化,会展组织者和参与者需要在物流体系的规划和运送过程中不断做出科学决策,并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和公司需要进行调整。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物流体系优化导致用户最优(局部优化)与系统最优之间的矛盾。用户最优是用户从自身利益出发寻找最小成本的路径,当每个用户都如此追求时,物流体系就可能远离系统最优,使整体效益受到不良影响。理想方法是对用户最优与系统最优进行整合,找到他们的最佳平衡点,使之转化为全局最优。

四、会展物流系统优化的研究架构

本文从会展物流配送系统功能角度和评价体系角度出发,提出会展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研究架构。从会展物流配送系统功能角度体现了对6个子系统的优化,是局部的优化,从会展物流配送系统综合评价体系体现了系统全局优化,并包含了宏观与微观、定量与定性及其各个子系统指标权重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该研究框架对于会展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研究具有“纲”的作用。

五、会展物流系统优化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1.基本方法

会展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化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展开。从经营模式上分析,目前我国会展业虽然发展速度惊人,但是大规模的国际性会展所占比例还是相对较低,与之提供配套服务的会展物流配送商的层次也是良莠不齐。传统的运作模式是参展商各自为政,自己寻找物流服务商,这种模式下单位物流成本较高,参展商也难以获得全面有效的服务,而且会导致信息流通不畅,对会展的效率和效果都有直接影响;会展物流配送模式上的变革方向是由会展主办方来指定物流服务商,即ELS,由ELS和所有的参展方沟通协调相应的物流配送事宜,这样就会规避掉传统模式下的诟病,提高服务水平,当然这同时也对E L S的规模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前所述,会展物流配送系统的整体优化研究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最优化问

题,在解决此类优化问题时需要通过人机对话,反复协商建模和最优化反馈、提高学习效率来找出满意解。

除了整体优化研究之外,还有针对会展物流配送系统中某一方面的优化问题,通常都是针对系统中的关键环节的研究,如配送路径的优化问题、车辆调度问题、仓储周转优化问题等,它的基本方法可以从其他领域的物流系统优化研究中借鉴,这在优化问题上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只是不同的问题中约束条件会有所不同,而且他们同样都来源于系统优化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为:传统方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法、割平面法、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马尔柯夫过程等;现代方法,如启发式算法、系统仿真法等。其中基于智能技术的优化方法是系统优化的发展趋势,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蚂蚁算法、粒子群算法以及混沌算法等。

2.基本步骤

会展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的基本步骤如下:

(1)系统优化研究:提出需要进行优化的问题,确定目标,开始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

(2)系统优化设计:处理会展物流配送系统的整体结构,使系统与其环境能够实现结构化,为下一步建模做准 备。

(3)系统优化模型建立:建立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有关数学模型,确定变量,列出目标函数和有关约束条件,并分析模型,选择合适的最优化算法。

(4)求得系统优化解 一般通过编制程序在电子计算机上求得最优解;

(5)系统优化评价:对模型运算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高晟杰.上海会展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集装箱化,2003,(12):17-19.

[2].会展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云玺.会展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张臻竹.会展物流系统的发展策略[J].综合运输,2005,(9):44-45.

[5]邓爱民,王少梅,汪利君.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6):483.

[6]彭宏广.现代会展物流体系的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