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专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气专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气专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气专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气安装;工程;问题;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及自动化设备在生活中也使用得越来越多,对其的安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程量不断加大、工程成本日趋高昂的今天,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是影响电气安装的主要因素,它们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因此在工程中的整个阶段只能系统化、灵活化的运用于电气安装工程的整个过程,将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和成本目标作为施工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仍然没有足够的专业管理知识,且大部分的安装技术人员认知能力差和责任心不强,使得整个工程在施工和管理方面没有带到足够的效益保障,让整个工程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同时相应的质量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使工程质量下降,让“腐败”工程屡屡现身。下面就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1 当前电气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管理人员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不足

工程管理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也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要完成这些目标,就必须管理人员有足够的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而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在现今建筑产业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下,电气安装工程的专业型人才也日渐紧缺了,人力资源链已经供不应求了,部分企业管理者为了尽快完成项目,在挑选各工种负责人的过程中考核标准的模糊化、考核工作的不规范化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更有企业管理者为了更多的利益,降低施工标准和考核标准选择施工团队;部分工程管理人员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得管理涣散,工作人员没有工作的积极性和严格性。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工程管理,使工程目标不能得以实现。

1.2 安装人员技术能力的不足

安装人员是电气安装工程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主体,也是施工质量和设计质量的落实者。在我国现今安装技术不断高效化的形式下,安装人员能否利用安装技术来实现对工程成本、工程质量乃至工程进度的全面控制,已经成为目前电气工程产业链里尤为关键的问题。而就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安装人员技术能力的不足以及新技术把握能力的不好,已经成为现今电气安装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而且在工程结构不断复杂化的今天,结构施工图的专业性要求和技术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安装人员技术能力的不足,往往在识图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漏洞,使得整个施工设计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严重地阻碍了工程的整体运作,在没有给以工程最大技术保障的同时,还埋下了较大的质量控制盲点,让整个工程的目标得不到保障。

1.3 设备及材料的监管问题

设备与材料是工程的本体部分,直接影响着工程成本及工程质量,但由于现今施工管理人员对设备及材料的监管力度不足,往往造成设备与材料遭到一定的损坏,使工程成本增加,更有甚者使用不完好的设备与材料,为今后的工程运作留下了质量控制的盲点。设备与材料在从采购到施工现场的运输、检测和交接的过程中,运输过程中没有推行相关的保障性措施,加大了设备和材料在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因素;缺少检测过程,次品充当正品使用,增加了工程的质量问题;交接不到位,促使设备和材料的不齐全和保管的不完善,增大了安装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1.4 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验收

工程质量是判别工程好坏的标准,尤其是在安装过程中的质量,它是环环相扣的,没有一个符合质量标准的开始,肯定没有一个标准质量的工程,然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却没有或者只是在于形式,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检查和整改,而最终的相关管理部门的验收,也没有实质性的验收,只是对功能和作用满足的验收。

2 对电气安装工程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

要加强工程管理和工程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工作能力培训,让他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工程管理中指导工作,使工程有条有序的进行,同时将管理中的总结和经验形成理论,相互借鉴和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不是单方面的,还得让管理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工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意识等多方面能力。

2.2 强化电气安装人员专业技能

近几年以来,电气安装技术不断得到更新,学习电气专业的人数也逐渐增加,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该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尤其是具备了工程设计经验与专业理论知识的人员,促进其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提高,加强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指标和意图,提升施工人员对图纸的识别能力,严禁不按技术人员设计的意图施工。必须改变传统的安装方式,使用科学的安装方法,但是一些传统的优越的可行性较大的安装工序还是要使用,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保工程目标的完成。

2.3 严格控制设备和材料的管理

设备、材料以及配件的管理包括采购、检测、运输、保管和使用上的管理,保证它们的质量安全,才能确保安装质量,对于遭到损坏且达不到设计标准的,一律不准使用或者经设计人员同意才能处理。设备、材料以及配件在工程中的进出都必须有详细的记录,便于跟踪它们的情况,保证它们的质量安全。

2.4 做好质量监督和验收

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是保证设备或者工程良好运行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质量保障,设备或工程肯定存在缺陷或潜在的漏洞,因此只有标准、严格的质量监督,才有好的质量保障。电气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也是势在必行,它不但能让安装人员一边安装一边更正错误,而且能提高安装人员自身的安装意识,促进提高。电气安装工程中的自检、互检和他检也必须实施,这样安装人员自身管理,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督管理,做到普通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分段检查和整体检查相统一,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同时实施,才能将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监督落实到实处,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做好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验收工作,验收不但要从功能能否实现上考虑,还要从质量保障上考虑,做到功能不实现不发证,质量没保障不发证。

3 总结

本文只是简单地分析了一下电气安装工程现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时代在进步,技术在不断更新,电气安装行业的施工方法、施工质量保障和技术的进步还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完善。

参考文献:

[1]执业资格考试委员会.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2]执业资格考试委员会.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3]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电设备成套项目质量管理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5(1).

电气专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PLC技术;教学模式;高职教育

《PLC技术》是电气专业、机电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PLC技术》课程教学更加突出实用性,突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生产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转化为能力,毕业后成为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PLC技术》课程教学在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如在教学体系上,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实验的倾向。在教学方法上,大多仍是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和开拓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PLC技术》采用任务驱动

教学法的适应性与优点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独立探索的自学能力。

(二)《PLC技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适应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与学科型的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是现场的实际演练,必须具备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注重实践”,它很适合实践性较强的工科类课程,比如《PLC技术》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三)《PLC技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适应性与优点

在《PLC技术》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情绪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而且对一些抽象的指令及功能模块,学生在听讲时也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每节课教师都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指令及功能块去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在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解决,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有的则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指导。这样的教学,完全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同时由于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具体操作,很多指令、程序及功能模块不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容易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在《PLC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这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样,就把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实际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习周期。

《PLC技术》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

(一)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恰当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启动就是“任务”的建立和下达,建立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难度适中的任务关系到该教学模式的成败。故教师在讲授PLC技术新知识点或程序指令之前应进行精心准备,结合所要讲授的新内容,列举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些实际例子,在讨论过程中提出新的生产控制任务,并要求学生在学完新知识点后完成该任务。转贴于

以我讲授《PLC技术》(施耐德电气)鼓形控制器%DRi的教学过程为例。在讲解这个新功能模块之前,我先根据鼓形控制器%DRi的功能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生产控制任务给学生思考,如要求设计一控制程序能实现如下功能:(1)将三盏灯可能发光的状态显示出来;(2)每个状态显示的时间为3s,然后自动切换到另一个状态,如此循环控制;(3)该程序具有手动显示状态功能,及手动复位功能;(4)每个状态显示的时间可调整。

(二)围绕任务讲授新内容

在新任务的驱使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学生更加用心地去听课,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

我根据授课内容提出生产控制要求之后,让学生思考几分钟,然后带着这个生产控制要求去讲解鼓形控制器%DRi这个功能块的原理及功能。在讲解过程中,因为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不高,故一定要设计一个简单程序测试%DRi的各项功能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对鼓形控制器%DRi的各项功能有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

(三)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完成任务

教师讲解及演示完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讨论、分组合作等方式完成上课时提出的生产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跟着学生的设计思路走,适时予以点拨的原则。这样,为学生提供自我创新学习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PLC控制技术的知识,真正掌握根据生产要求设计控制程序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战能力,能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分享到自己设计项目成功的喜悦。

(四)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讨论及评价

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及时的讨论和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当学生完成每项任务后,我会先让学生相互分析所设计的程序,指出优点及缺陷。然后,我会挑选出几个学生用不同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对他们的设计程序进行展示,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程序设计的思路、各段程序的功能及如何实现生产控制要求。再由大家一起评论其优点,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还可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在《PLC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在《PLC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PLC技术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供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有关的知识和技能。随着一个个任务完成,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鼓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传授思维方法,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李代勤.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