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质能的利用

生物质能的利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质能的利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质能的利用

生物质能的利用范文第1篇

    0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持续加速,能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开辟新型能源供应,对于缓解国家能源供需矛盾,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1 生物质能利用现状及发展目标

    1.1生物质能利用现状

    截至2006年10月,黑龙江垦区应用新型专利技术,建设了7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3处大中型沼气工程、3700户户用沼气池、6套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机组、15套稻壳发电机组,建设总投资28400万元。秸秆气化工程年利用作物秸秆5800t,可节约常规能源折合标准煤900t,直接受益农户2196户。大中型及户用沼气工程年可处理畜禽粪便6万t,节约常规能源折合标准煤2200t,直接受益农户5100户。利用秸秆固化成型技术生产秸秆固化燃料年可替代原煤4200t。稻壳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24800kW,年可利用稻壳21万t,年发电量4590万kW。应用生物质气化、固化及稻壳发电技术,提供新型清洁能源,改善了传统用能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用能品位,降低了生产和生活成本,防止了畜禽粪便污染,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效益,为垦区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新路。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能源开发利用与垦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资源潜力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还没有形成。二是生物质能源技术及装备处于较低水平,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生物质能源项目初始投资较大,比较效益低下,难以实现市场化、商业化运作。

    1.2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垦区大力推进以生物质为原料的气化、固化、液化及发电工程建设,计划建设40个生物质气化站,生物质固化燃料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t、液化燃料5万t,装备20台套稻壳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万kWh,建设2座生物质直燃发电、热电联产装置,装机容量5万kWh。生物质年利用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的2%。

    2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优势与潜力

    黑龙江垦区地处东北三江平原,总面积5.62万km2。其中,耕地面积220万km2,农业机械总动力433.6万kW,总人口158.6万人,年粮食生产能力达1000万t,已成为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独特优势与潜力。

    一是资源优势。黑龙江垦区年可利用作物秸秆量达800多万t。2005年末,大牲畜存栏80.5万头,生猪存栏174万头,年畜禽粪便量达622万t。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为生物质能利用提供了基础保证。有效利用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能,可进一步调整生产用能结构、提高生活用能质量、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机械化优势。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已达到160个,大马力作业覆盖面积约900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农机化总水平居国内领先,机械化作业为生物质收集利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是农垦小城镇建设优势。按照垦区“十一五”规划,计划将原有2000多个生产队合并建成660个管理区,农业职工全部集中居住,住宅全部实现砖瓦化。利用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信息便捷的优势,使更多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壮大城镇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为生物质利用提供了发展空间。四是典型示范优势。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积极支持下,已建成多处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固化、稻壳发电等生物质能源示范工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为生物质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3生物质能工程技术方案及可行性

    3.1大中型沼气工程

    3.1.1工艺方案

    综合考虑大中型养殖场物料特点及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等因素,适宜采用底物浓度高、加热量小、运行费用低和沼液量少的“能源生态型”卧式池中温发酵工艺。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见图1)。

    3.1.2可行性

    发展大型沼气工程及沼气综合利用,是解决垦区规模化养殖粪便处理、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的最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畜牧业废弃物生产清洁能源,可进一步改善农场职工生活条件,减少环境污染,探索和形成垦区“粮-畜-沼-肥-粮”的资源良性循环生态农业新模式。

    实践证明该工艺在北方地区运行稳定,产气效率平均高达0.6m3/(m3.d),沼气、沼渣、沼液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适宜在6000头猪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及集中居民区附近建设。

    3.2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

    3.2.1工艺方案

    推广使用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技术。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便,运行可靠;(2)原料适应性强;(3)气化效率高;(4)热裂解充分,焦油含量低。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见图2)。

    3.2.2可行性

    以往农作物收获以后,除少量的秸秆粉碎后还田用于饲料及烧柴外,其余全部在田间烧掉,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同时,随着煤炭、液化石油燃气价格不断上涨,居民生活用能成本不断增加。充分利用秸秆燃气,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用能品位,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生物质液化燃料工程

    3.3.1工艺方案

    根据黑龙江垦区地域及气候特点,重点发展甜高粱秸秆制取燃料乙醇。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见图3)。

    发展燃料乙醇有利于中国能源多元化、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畜牧养殖、增加农民收入。黑龙江垦区土地资源丰富,种植甜高粱产量高,成本低。生产甜高粱乙醇,可替代石油资源,减少车辆尾气污染,废渣废液可作优质饲料和液体肥料综合利用,是一项从种植到加工、从农业到能源的新型能源农业工程。

    目前,黑龙江垦区在已建成甜高粱良种繁育基地的基础上,又扩大试种面积3000km2,为生产燃料乙醇提供了原料保证。

    3.4生物质发电工程

    秸秆发电是一项新兴能源产业。据调查,黑龙江垦区粮食作物区25km半径内,大豆、玉米、水稻等秸秆剩余量达58万t。随着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粮食单产进一步提高,秸秆剩余量将进一步增加。发展秸秆发电,一是可以加快秸秆转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可以增加电力供应,拉动工业经济增长;三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可以拉动农区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项目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工艺系统主要包括机组、电气

    、热力、燃烧、燃料输送、水处理、除灰、采暖、通风、除尘、消防等装置。黑龙江农垦所属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九三等地区地质条件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电力接口便捷,可充分利用发电余热等优势,适宜建设25~50MW秸秆热电联产发电项目。

    4 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法》的宣传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提高开发生物质能源的认识,加快农村能源项目的推进和落实,形成全社会支持生物质能发展的良好氛围。

    (2)全面开展生物质能资源评价。制定农业生物质资源评价技术规范,调查生物质资源量、能源作物适宜土地资源量,选育能源作物优良品种。

生物质能的利用范文第2篇

近期,笔者跟随调研组对某市水煤浆试点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开展了调研工作,了解了上述清洁能源的生产、销售、使用情况,采集了有关数据资料,分析了相关问题,形成了推行清洁能源,淘汰落后锅炉,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大气环境的一些建议。

一、水煤浆的特点、优势,以及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水煤浆的特点

水煤浆是一种相对经济、洁净、可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的煤基液体燃料,它既保持了煤炭原有的物理特性,又具有象石油一样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在运输、储存、泵送、燃烧等方面都与石油相近。

(二)水煤浆的优势

1、在节能方面的优势

水煤浆锅炉比普通的燃煤锅炉燃烧效率高,可从80%左右提高到95%以上,热效率也可从65%提高到85%以上。水煤浆锅炉与燃煤锅炉相比,综合节能率约15%。

2、在环保方面的优势

一是制作优质水煤浆必须选用较好的煤,在原产地经过精洗剔除杂质后运出,原料煤的含硫率和灰份低,可以从源头上减少SO2等污染物的排放。二是水煤浆锅炉采用喷射燃烧等先进工艺,煤浆燃烧较充分,烟气排放能够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的二类地区第二时段排放标准。与烧煤和重油相比,各种污染物排放浓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如果企业采用国家Ⅰ级标准的水煤浆,可不安装脱硫设施就能保证SO2的达标排放。三是相对燃煤而言,可以大大减少仓储、运输和燃烧过程中的扬尘,净化周边环境,减少堆煤场,节约用地。

3、在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

水煤浆锅炉与重油或柴油锅炉相比,燃料成本可节约30~50%。

(三)推广应用水煤浆存在的问题

1、水煤浆锅炉的建设成本较高。例如,我市上xxx印刷有限公司1台2吨的水煤浆锅炉,建设费用约100万,而普通的2吨燃煤或燃油锅炉建设费用约30~40万,包括安装环保设施。企业原有的燃煤或燃油锅炉不能直接改造成水煤浆锅炉,必须拆除原锅炉后重新建设,所以初期投资成本较高。

2、与燃煤锅炉相比,水煤浆锅炉燃料成本提高15~20%。

3、与传统锅炉相比,水煤浆锅炉燃烧技术相对复杂,维护要求较高。水煤浆锅炉的喷孔、点火电极、磁棒、炉膛等部位需要经常清洗、除灰。

4、某些试点单位锅炉排放的污染物浓度仍然偏高。最近采集的监测数据显示,某试点企业20吨锅炉SO2的排放浓度平均约500 mg/m3,而按照总量减排的要求,须达到350 mg/m3以下。所以20吨以上锅炉还须上脱硫设施,企业可能难以接受,推广较困难。

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的特点、优势,以及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的特点

生物质能颗粒燃料是在燃烧应用上的一项科研成果。它是利用秸秆、水稻秆、薪材、木屑、花生壳、瓜子壳、苜蓿草、树皮等废弃的农作物和工业废物,经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最后制成颗粒状燃料,生产过程不需添加助燃物质。

(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的优势

生物质能颗粒燃料是洁净燃烧技术发展的一次突破,其原料本身含硫量极低。它采用先进的气化燃烧方式,具有高效的燃烧效率,能将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降到较低,并且无需处理就可实现烟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据测算,每燃烧1万吨生物质能颗粒燃料可替代燃煤0.8万吨,减少SO2排放150吨,烟尘排放80吨。生物质能锅炉是替代燃油、燃煤锅炉的选择之一,运行成本也比燃油、燃气锅炉低。

调研组也对部分试点企业的0.7吨生物质能锅炉进行了考察和监测,监测结果初步表明,这种锅炉在无须另行治理的情况下,烟气排放达标,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浓度明显较低。

(三)推广应用生物质能颗粒燃料存在的问题

1、对生物质能颗粒燃料认识不足。由于生物质能颗粒燃料在我市是一个新兴的清洁燃料行业,大多数人对生物质能颗粒产品具有高能、环保、使用方便的特性认识不够,许多用能单位根本就不知道有生物质能颗粒产品。

2、原材料供应尚未普及。生产生物质能燃料的原材料主要是秸秆、水稻秆、薪材、木屑、花生壳、瓜子壳等废弃的农作物和工业废物。珠三角地区废弃的农作物比我国北方少,木屑、锯末等工业废物的产生量虽然不少,但绝大部分已被利用为生产锯末板或刨花板等家具板材。

3、成本价格偏高。生物质能颗粒燃料成本约1000元/吨,市场价格约1200元/吨,比优质煤高出30%以上。

三、结论和建议

推广应用水煤浆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能够优化我市的能源结构,可从燃料源头确保锅炉烟气达标排放,是整治黑烟囱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替代煤、油等燃料的较佳选择。

建议:1、环保监管部门对新、改、扩建锅炉在环评审批时强制使用水煤浆、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等清洁能源锅炉,其中2吨以上的推荐使用水煤浆锅炉,2吨以下的推荐使用生物质能颗粒燃料锅炉;2、对高速公路和主干道路两旁的燃煤燃油锅炉以行政手段推行改造,用水煤浆或生物质能颗粒燃料锅炉逐步替代现有锅炉。

四、措施

综合分析调研情况,调研组提出以下保障措施,以确保水煤浆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有序推广应用。

(一)质监、工商等部门加强监管,确保水煤浆生产、销售企业给用户稳定提供优质的水煤浆,水煤浆的标准必须符合《水煤浆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中的Ⅰ级标准。

(二)由政府培育几家水煤浆生产企业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生产经销企业,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减轻市场垄断程度,保障燃料的充足供应。

(三)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推广应用天然气、轻柴油、水煤浆、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等清洁燃料。一是落实已制定的财政资金补助措施,并增加对生物质能锅炉和其它清洁能源锅炉的改造补贴;二是对现有冒黑烟企业限期治理,治理措施推荐使用水煤浆或其它清洁能源锅炉;三是以实施《珠江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为契机,由政府相关部门联手,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使用天然气、轻柴油、水煤浆、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等多样性清洁燃料,从根本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四)组织有关部门对水煤浆用煤产地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锅炉生产企业进一步考察,掌握水煤浆和生物质能颗粒燃料的原料来源、生产、供应、环境与经济效益等情况。

生物质能的利用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职校生 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职业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现代企业需要高素质同时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技术工人。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职校生如何上好一节物理课。 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分布在企业生产的第一线,现代企业需要高素质同时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技术工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这种思想体现在物理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应根据职校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指导学法并顺应学情开展教学,从而造就具有个性与活力的时代新人,使他们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以致用

物理来源于现实生活,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一些概念题、应用题,不擅长从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会适当的创设贴近实际的生活情境,把职校生置身于和自己生活相通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学习物理时,能体验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职校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先确定学习任务: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如何,之后进入情境教学,让学生自己演示实验:先将面积相同的纸和硬币同时、同地、同高释放,观察现象;然后将纸片揉成一团再和硬币同时、同地、同高释放,观察现象。这两个学生演示实验由于简单,易观察,学生很有成就感,容易激起兴趣,同时,得出的两个矛盾结论引起了学生的惊奇,使之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并激发了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做好了从心理上接受新知识的准备,顺利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1]。

2 重视并做好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科技意识

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会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实验课少,职校生实践能力不足。在一定的学情下,我们应该适当减少理论方面的教学,保证演示实验在内的物理实验教学保质保量的完成,培养职校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我先组织学生利用大部分时间自己动手做实验,之后教师演示课件“牛顿管实验”,使学生再次认识到生活中观察到重物下落快的原因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由此,轻松的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内容。

3 巧留思维空间,点到为止

物理课堂上,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和思想的后花园,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启而不发,指方向而不带路,让学生自己探索,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揭示问题的本质。

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启发学生利用自由下落小球闪光照片上的实验数据来验证,让学生们分组分析、处理数据,教师给出正确的评价。这时学生通过自己数据处理的结果,可以知道,X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定值,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明这个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由此,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内容。这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

这种巧留思维空间的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并且精讲多学,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以及自我管理的机会,在深化了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让职校生学会了学习,学生们通过小组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有利于职校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更能促使学生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在物理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我们应努力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高度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体验到更多正面、肯定的评价[2]。

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要让参与的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他们做的演示实验也是科学实验,让他们体会到与科学家共同探索真理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要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给职校生遵守职业道德、讲诚信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工作理念,并使学生们耳濡目染而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后,使学生们从现象和理论数据上认识到高空坠物的严重危害,从而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怎样上好一节物理课,实际上,物理创新教育内涵丰富,还有更多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生物质能的利用范文第4篇

一、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安排实验,让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通过操作体验建立物理概念。其中有些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比较难理解,这时运用适当的实验突破思维的难点,有特殊的作用。

例如,《电阻》一节的教学,电阻概念的引入:教师让学生们拿出自己搜集到的各种输电线,然后让学生们剥开绝缘皮看里面导体的材料:铜线、铝线。教师介绍:生活中常用铜铝做输电线,一些重要的电器设备还用昂贵的银来做输电线。紧接着提出问题: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钢铁做输电线呢?先让学生们做一个实验,分别将等长、等粗的铜丝和镍镉合金丝(电炉丝拉制而成)连入电路中,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以及电流表示数的大小变化。现象:用同一个电源给同一个小灯泡供电,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通过镍镉合金丝的电流大,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教师解释:铜丝和镍镉合金丝都是导体,导体一方面容易导电,另一方面同时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大,表明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通过镍镉合金丝的电流较小,表明镍镉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从而顺利地引入电阻的概念。

二、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作用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的教学,以往都是由教师演示实验,而后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看、听的位置,缺少主动地参与和探究。另外,由于光学实验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演示的效果不甚理想,离演示器材较远的学生几乎观察不到。为此,将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利用激光小手电、平面镜、白纸来完成。事先让学生们在准备好的一张白纸上画一圆,做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标出角度。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将小镜子放在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圆心为入射点,另一条直径为法线),用激光笔照射小镜子,从图中可直接看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将镜子位置固定,将白纸沿法线向下折,看不到反射光线,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还可以做反射时的光路可逆现象,以及镜面反射现象。利用激光笔和半圆形玻璃砖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还是向界面偏折?折射时的光路可逆现象。做完实验还可以分析实验采用半圆形玻璃砖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发生偏折而又从玻璃射出不偏折的原因。最后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三、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深化过程中的作用

让学生亲自体验,感知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比如《电阻串联的教学》一课,出示一个10欧的电阻,若再给它串联一个5欧的电阻,它们串联的总电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猜想,并说说猜想的理由。电阻的这种变化是看不到的。如何用看得到的变化来反映电阻的变化呢?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来思考。比较电阻的大小可保持电路两端电压不变,观察电流的大小。若电路中电流变大了,则说明电路中电阻变小了;反之,则说明电路中电阻变大了。电路中电流变化的情况可以通过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反映出来,也可以通过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反映出来。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仪器,设计电路,连接电路,设计实验步骤“预判”实验现象,进行实验验证猜想。串联的总电阻变大。进一步指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通过上面的定性探究,学生会进一步提出问题:当把两个电阻串联起来使用时,其阻值到底变为多大?我们可以用等效替换的方法寻找答案。可以试着用一个电阻替换掉电路中串联的这两个电阻。替换前后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相同,说明这个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跟替换前那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这个电阻就是那两个电阻串联的等效电阻。演示这种替换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效、不等效的含义。通过以上等效替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把电阻的串联使用等效看成一个电阻在使用。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用实验测量的方法,测出串联后的等效电阻,这是对欧姆定律的进一步运用。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定性、定量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理解了等效电阻的含义,也进一步理解了欧姆定律适用的条件(同一段电路的广义含义),同时也为下面运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得出电阻串联的规律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探究电阻串联的特点,使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这其中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方案获得可行的成功喜悦,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得到提升,对概念和规律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生物质能的利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高职;职业教育;职业能力;职业通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26 -04

一、引言

当前,知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使得一些传统的行业、岗位和职业不断消失,另一些新的行业、岗位和职业不断产生。许多工作岗位由于任务的整合不断变化,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导致了职业流动和劳动变换加快。职业活动种类繁多,且远远不止“三百六十行”。各种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些能力是基本的,是各种职业活动都不可缺少的能力,这种跨职业的综合能力就是职业通用能力。它虽然与任何一个特定的行业或工作没有直接联系,但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影响深远。在知识技术爆炸的时代,职业教育无法通过数年的教育教学满足未来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自主学习与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快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不断改进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条件。

二、职业能力与职业通用能力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以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把自身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从事某一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具体的说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而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人的职业能力分成三个层次: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图1 职业能力分层示意图)。

职业特定能力,也叫专业能力或专业技能,是每一种职业自身特有的,只适用于这个职业岗位的能力。每个具体的岗位、工作或工种,都会对应着一些特定能力,但凡有一个职业就有一个特定的能力。比如,餐厅服务员的斟酒技能、折餐花技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划分为1838个。所以,从总量上看,职业特定能力在三种职业能力中是最多的,但其适应范围也是最窄的。

行业通用能力,也叫行业通用技能,是以社会各大类行业为基础,从一般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可通用的基本能力,可适用于这个行业内的各个职业或工种。比如,宾馆餐饮行业的顾客服务技能等。行业通用能力的总量显然比职业特定能力小,而适应范围比职业特定能力要宽些,涵盖了整个行业活动领域。

职业核心能力,也叫职业通用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它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职业,具有普适性。相比于其他两类职业能力而言,职业核心能力的种类还是最少的。

综上所述,三种职业能力的层次关系也可以用嵌合模型(图2职业能力嵌合模型)更形象地表示。

从职业能力的技术性来分析,职业能力就像一座“冰山”,“冰山”水面以上部分,人们能看到的,相当于一个人的职业特定能力,是一种显性素质,是每一个职业在工作现场直接表现出来的。

而在技术和专业上支持这个职业特定能力的是通用能力,在职业活动中我们一般看不到它的表现,是潜在水底的,因而行业通用能力是隐性的。

而职业核心能力则是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形成和应用的条件,是支柱,是承载这两类职业能力的基础。相对于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而言,职业核心能力往往是人们职业生涯中更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能力,对人的影响和意义更为深远。因此,职业核心能力当处在“冰山”的最底层,它最为宽厚,也是隐性的。因此,就有了职业能力的冰山模型(图3 职业能力的冰山模型),它充分体现了三种职业能力的层次关系。

(二)职业通用能力的内涵

职业通用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称 “职业核心能力”(中国、英国)、“职业关键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或“职业基本能力”(美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对“职业通用能力”是这样定义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使个人具备在他的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英国教育技能部等官方机构把“职业核心能力”界定为:是一种有助于职业人学习或工作等各方面取得成功的系列技能,是一种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可迁移的跨行业的关键性能力。德国职业教育界对“关键能力”下的定义:是与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直接联系的一种跨专业能力,是一种在技术进步带来就业结构变化的情况下不会被淘汰的知识与技能,能在不同的岗位需求下做出合理判定选择的能力,能应对职业生涯中各种不可预见的变化的能力。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首次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并指出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虽然各国对职业通用能力的表述不同,但其内涵大抵相当。职业通用能力,并不是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或岗位的能力,但不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职业通用能力,它是任何职业或岗位都需要的,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作用和主导作用,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因此,笔者个人更倾向于“职业通用能力”这一表述。“通用”一词充分体现了“职业通用能力”的普遍适用性。

因此,笔者认为,职业通用能力是构成职业能力的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能力,泛指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伴随人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其他能力形成的手段和发挥作用的条件。

(三)职业通用能力的分类

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两大类八项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大类。

职业方法能力主要指劳动者的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职业方法能力属于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

职业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能力。职业社会能力既属于劳动者的基本生存能力,又属于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需的基本素质。

我国教育部也于2010年正式推出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培训项目(CVCC),包括三大模块十一项能力。现将人社部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通用能力的分类比较如下表(表1)。

我国学者杨明教授认为,职业教育中的职业通用能力,主要包括个体具备的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五种职业通用能力。

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BTEC)把职业通用能力归纳为七个领域(表2 中英两国职业通用能力内涵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中英两国在职业通用能力的几大领域方面表述相接近,但由于国情不同,在具体内涵的理解和对劳动者能力要求和强调的重点等不尽相同。

纵观国内外职业通用能力的内涵与分类,笔者本人更倾向于中国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部的表述与分类方法。

三、培养职业通用能力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劳动者自主学习,提高从业竞争力

随着经济转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企业对职校毕业生不仅仅要求有“一手好技术”,而更看重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人文素养。很显然,具有较强的职业通用能力的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能快速调整心态、很好地与同事相处,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更容易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同时,职业通用能力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以帮助劳动者更好地发展自己,适应更高层次的职业和岗位的需求。

因此,劳动者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有必要提升职业通用能力,注重增加知识的广度,能够将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转移到不同工作情境中,提高自己适应各种不同职业的能力,从而提高从业竞争力。

(二)积极开展企业培训,提高企业竞争力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提升员工的职业通用能力无疑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事实上,许多企业家已经意识到,如果录用职业通用能力发展得较好的劳动者,那么在特定技能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这些劳动者能够相对较容易地填补这些职位的空缺。相反,如果劳动者虽然具有必需的特定的知识与技能,但缺乏某些职业通用能力,那么这些劳动者就比较难于适应工作的新变化和新发展,难以胜任新的工作岗位。不少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十分注重应聘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通用能力。

因此,认识到职业通用能力越来越重要,现代企业也就越来越重视企业培训。培养员工岗位技能的同时,加强员工的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为员工发展提供广泛而又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在促进员工职业通用能力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绩效,也就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三)发展改革职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学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且,培养职业通用能力,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的任务,也不是进入社会后才开始的,应当从小学、初中、高中(职校)乃至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进行的。企业在培养职业通用能力也不是单独针对某一特定教育阶段,应当包括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各阶段的教育都应当发展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这就要求教育从人的一生的发展来系统地考虑如何培养人。而各级教育也必须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帮助学生能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以提高自己的职业通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直接为生产、服务和管理岗位提供人才,但并不是只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技术的教育,也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科学素养、职业通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为教育目标,切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变化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面临所从事的职业被合并或淘汰时,能主动积极应对并找到新的可胜任的职业。

因而,职业教育工作的侧重点应当是帮助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并运用一整套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使学生掌握孤立的和可检测的认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目前,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尚没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学习任务和考核标准,也没有具体落实到某一学科或某一个教师身上。因此,全体教育工作者应该共同努力,把学生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整个学校生活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培养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职业通用能力的思考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进入高职校,将在高职校经过长达五年的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然后走向社会、走进职场。这一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非常迅速的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的最佳阶段。

(一)加强学生管理,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培养职业通用能力

培养职业通用能力,从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开始。严格校规校纪等日常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诚信守纪、敬业勤勉的观念。这是培养职业通用能力的基础。在学校管理过程中,除了常规的团委、学生会等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形式之外,可以创新学生自主管理方式,如班级助理制度、学生自卫队等。五年制一贯制高职的四、五年级学生,相当于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在思想认识、行为习惯、礼貌礼节等各方面相对而言比较成熟。让这些学生进入低年级班级,以班级助理的身份参与班级管理,以学生安全员身份参与校园巡视,以食堂管理员身份参与食堂管理。

(二)丰富校园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的有效方式。除了全校性的大型活动如校运会、艺术节、合唱节之外,充分支持与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组织沟通能力与合作交往能力。

(三)组织社会活动,实践、检验并提升职业通用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职业通用能力的好方法,同时也能检验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水平。在志愿服务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社区或一些大型活动之余,学校应开展任务驱动式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同学们走进社区走上社会,观察身边的现象,发现存在的问题,搜索现有的政策资料,探讨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尝试解决该问题,再以“听证会”形式汇报从发现问题到找到解决办法的过程,寻求政府在政策和行动上的帮助。实践证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不失为一个全面地培养、检验并提升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的好途径。

不少高年级学生在寒暑假往往会选择打工。假期之后,组织学生分享暑期实践体会,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激发学生继续培养职业通用能力。

此外,职业学校常常开展实训周活动。这是一项完成生产岗位任务的实践活动。比如学生完成药品压片操作,他需要从领料、配料、机器使用、数字运算、数据记录、资料查询等方面逐步完成综合实训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工作的适应性、社交能力和社会责任心等。

(四)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目前,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些适用于职业学校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们能切实改变知识灌输(下转第125页)(上接第128页)式的讲授课,遵循“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思”的教育原则,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能有效渗透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

此外,正因为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我们更要想方设法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指导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理实一体化”教学也正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力举措。

(五)开设专题讲座,研发校本教材,激发学生自主性

上述所有的做法中,都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明确职业通用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地培养并提高自我的职业通用能力。

因此,学校可以开设专题讲座,既阐述职业通用能力的内涵、培养职业通用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自主培养。同时研发校本教材,利用班会、早自习、晨会等时间开展专题专项辅导,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也可以研发“职业通用能力养成读本”,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在实践中自主体验自主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宇.拓展核心能力,创造瑰丽人生[J].核心能力(丛书的序),2007:(01).

[2]吴文龙.浅谈机电专业FMS课程的开发[J].职业教育研究,2007,(04):48.

[3]邵艾群,曾诚.英国核心能力开发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35.

[4]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与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06):67.

[5]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J].职业技术教,2007,(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