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贸易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上世纪三十年代,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但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新时期,贸易保护主义表面上看已经消失,但实际上已经愈演愈烈,国家之间以多样化的、隐蔽的贸易保护政策获得短期利益。出口产品安全标准、技术信息标准甚至是卫生标准上,都存在技术性的壁垒。近年来的“碳关税”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多样化的重要体现。贸易保护已经由裸的保护方式演变成虚伪的、凌驾于法律范围之上的保护。
(二)国际贸易保护范围扩大
以往的贸易保护主要针对传统的工农业。而新时期的贸易保护显然已经不仅关注传统的企业,全民经济已经进入了国际贸易保护时代,知识产权、新生的技术甚至一些无法命名的项目均成为贸易保护手段。一些国家提出了限制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数量的策略。金融保护主义在以往很少见,但近年来不但出现而且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金融保护是全球经济低迷或者市场进入饱和状态下的紧急救援手段。贸易保护的复苏对我国金融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这种贸易保护策略已经演变成裸的资本保护。
(三)贸易保护的指向性
新时期,贸易保护主义虽然具有隐蔽性,但事实上,其政策存在明显的指向性特征。如奥巴马政府出台了“购买美国货”的保护策略,这一策略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抵制中国货的体现。究其主要原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甚至是政治产生一定的冲击,为了控制这种冲击,贸易保护就成为一种必然。我国贸易交易国众多,以欧美国家为首的国家都开始采取针对我国经济的贸易保护策略,这种保护策略具有动态性特征。也就是说,一旦某个国家出台了保护策略,其他国家将加紧这一策略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我国不采取必要的针对措施,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一贸易保护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如以美国为首的轮胎特保案在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竞相效仿,出台了对我国轮胎的限制策略,或禁止购买,或增加关税。贸易保护策略的出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不正常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我国出台必要的应对措施。时刻保持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有利地位。
二、基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的应对措施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维护企业在国外的正当利益
针对各国出台的贸易保护策略,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确保我国企业的合法利益。分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充分利用WTO双边纠纷解决功能并结合法律手段对不合理的保护实施反击。通过研究转战经济市场,将产品输送到有需求的国家。政府还应指导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防止其成为贸易保护的对象。带领企业打破其它国家的贸易保护策略,树立反贸易保护典型,为其它企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贸易保护信息库的形式出现,使企业掌握最新的贸易保护方向,使企业处于警惕状态。政府还应发挥其调节功能,明确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使各个国家认识到放弃与我国合作所带来的后果,确保企业能够应对新时期的保护主义。
(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方向
我国在面对贸易保护时,不但要关注对其他国家的策略研究,还应从产品入口出发,使产品质量得到提保障,从而获得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加强管理是抵制贸易主义的主要途径,只有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使其处于市场经济前沿,树立我国产品的品牌形象,使世界认可我国的经济地位。将技术的革新放在重要位置上,合理定价以促进贸易交际。
(三)同行业企业应协同作战,积极应诉
我国企业应联手起来共同应对贸易壁垒,而不是单独的降低价格或者接受贸易保护。尤其是同行业之间,要共同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严格防止不正当的贸易保护,维护自身利益。如各国针对我国出台了反倾销策略,我国企业虽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在抵抗措施上始终是单独应对,中小企业基于发展需求无法与之抗衡,具有明确意识的企业未对其它企业做出提醒。行业协会、政府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均未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政府应发挥其引导作用,为企业打破贸易保护主义提供政策支持,确保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三、总结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83-02
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贸易预警(World Trade Alert)”项目监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有40%的贸易保护措施是针对中国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 尽管当今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后危机时代,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依然盛行。相对危机前,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诸多的新特点。
一、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由于欧债危机引起的欧元大幅度贬值,中国的出口产品在欧盟地区的竞争力被削弱,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少。与此同时,欧债危机使得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承受巨大的压力,相对危机前,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以2012年前8个月为例,欧盟新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3起,包括10起反倾销和3起反补贴。在13起新立案件中有4起针对中国产品,约占案件总数的1/3。3起新发起的反补贴案件中有2起涉及中国产品。2011年和2010年欧盟新立案件数量分别为18起和21起,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案件分别为10起和8起。此外,欧盟对从中国进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在欧盟RASFF每周的通报中,中国出口到欧盟地区的产品通常占欧盟通报总数的较大百分比。
近年来,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有从“反倾销”向“反补贴”为主的过渡趋势。欧盟此前更多采用“反倾销”措施打击中国产品竞争力。由于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在判定中国商品是否以低于成本价在其境内倾销时,不是以某类产品在中国国内的价格为参照,而是以其他类似国家同类产品的价格为参照。因此,欧盟对华“反倾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对欧盟来说是非常方便使用的一项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但2016年将至,根据中国入世的承诺,届时,15年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将予以取消。“反倾销”的调查中,将不能以替代国的价格作为参考的依据,在此背景下,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重视“反补贴”调查,往往将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与政府的补贴联系起来,肇始于2012年的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就是一个明显的事例。
二、贸易保护的范围宽泛化
进入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除了传统领域外,主要是陷入结构性危机的产业,贸易保护的范围更加宽泛。只要本国产业受到威胁,都会实行一定的贸易保护措施。
(一)贸易保护再次转向“夕阳”产业
以钢铁这一“夕阳”产业为例。2009年9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石油用钢管征收10.9%―30.69%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而近些年来,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钢铁提出了近20起双反调查申请。美国对我国钢铁行业的一再打击,使得国内许多钢铁行业受挫,很多钢铁企业放弃了美国市场,中国对美国的钢铁出口也逐渐减少。
纺织业也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为抵制中国纺织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西方国采取不同的手段对本国纺织业进行保护,中国纺织品遭受到更多的反倾销调查,西方各国纷纷呼吁国民购买本国纺织品,或是提高关税,或是统一由政府采购,建立地区性贸易保护区等等。中国纺织企业也因此受到重创。据统计,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倒闭的有1万多家,这些纺织服装企业也是以对外出口的为主。如中国的蚕丝2012年2月份出口21 125 819吨,3月出口18 115 763吨,4月份出口8 916 121吨,出口量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
(二)贸易保护涉及到更多的新领域
除了传统领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向高技术等新领域扩张。 2010年6月30日,欧盟对中国数据卡发起反倾销及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约41亿美元。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31%到250%的反倾销税。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则始于2012年7月以德国Solar World为首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提交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的申请。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将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妥协方案,届时反倾销平均税率将升至47.6%。庆幸的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博弈,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最终以中方94家光伏企业作出“价格承诺”而避免了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的局面。
三、绿色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
随着多边贸易协定下各国关税的减让,反倾销、反补贴等常用的非关税壁垒已经成为了各国普遍实施的贸易保护手段。进入“后危机时代”后,“碳关税”等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在贸易保护手段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烦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进入后危机时代,西方发达国家频繁使用绿色壁垒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美国在2009年6月提出的“碳关税”如果全面实施,中国等发展重国家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欧盟也同样以环境保护借口,频频对华施压。2012年5月15日,欧盟对中国的航空公司再次发出警告,中国航空公司如果在6月中旬前拒绝透露2011年的碳排放量数据,欧盟将对相关航空公司采取惩罚措施。这是欧美发达国家以“碳关税”和气候变化问题为筹码,向我国发起的又一轮施压。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制造”可能将面对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可能下滑21%。
技术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类,它以技术为支撑条件,即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和标签标准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保障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根据2012年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4%的企业认为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对企业出口影响最大的因素;56%的企业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列为位列前3位的影响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中国因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直接损失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统计显示,我国有多达60%的家电出口企业遭遇过国外技术壁垒,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和潜在的经济损失约500亿美元,超过年出口总额的25%。
四、贸易保护主体区域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
由于在多边贸易协定中屡屡受挫,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重视双边贸易协定和地区经济贸易集团的建设。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向区域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竞争优势的丧失,一些国家纷纷结成各式各样的经济贸易组织,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加强。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再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而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即由一国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众所周知,区域化和集团组织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和贸易保护性,组建区域性经贸集团一方面可以实行内部自由贸易以促进内部经贸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构筑贸易壁垒,抵制贸易对手的入侵,保护成员国的市场。同时,可以凭借组建经贸集团力量抗衡和抵制外部国家的报复与竞争。在当今世界上,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安第斯条约组织,东盟、西非共同体等经贸集团遍布全球。2013年,美国政府正式启动“美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将建立超过全球GDP40%的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而另一项重大贸易协定正蓄势待发,这就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它将美国与亚太地区几个最活跃的经济体联合在一起,这其中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亚、越南和日本。 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实行严格的保护,从而严重削弱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给区外国家产品的进入设立了很高的贸易壁垒。
结语
后危机时代,西方各国为了尽快从经济衰退的泥潭中摆脱出来,同时面临中国等新兴国家产品激烈竞争时,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了它们的一个必然的选项。然而,各种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只不过是“新瓶装老酒”,以“公平贸易”为借口,来保护本国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范兆斌,苏晓艳.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1):15.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贸易
一、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国际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我国出口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为了走出经济低谷,从本国的经济利益出发,除了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外,还纷纷采取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由于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世界各国便把矛头纷纷对准我国。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中国已经连续18年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2010年,国外对华共启动119起贸易救济案件,其中反倾销76起,反补贴13起,涉华保障措施23起,特别保障措施7起,涉案金额达126亿美元。国外对华的贸易救济措施几乎涉及所有的出口行业,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声誉、竞争力及出口规模,使我国生存日益艰难的外向型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二)削弱我国传统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使出口企业生存日益困难
受科技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低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较低,并且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改善。欧美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制定较高的技术质量标准来限制我国商品的出口,以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生产企业的目的。我国出口企业为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的技术环境质量等标准,在生产以及运输过程中,必须办理有关环境标准的检验、测试、认证和鉴定等手续,从而增加了相关费用。此外,在产品的外部包装、出口检验检疫等方面也将大幅度增加投入,从而导致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大幅上升,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统计,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我国每年的直接贸易损失超过400亿美元。
二、我国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思考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维护国内企业正当利益
针对日益频繁的贸易摩擦,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WTO双边及多边贸易纠纷的协商机制,帮助国内企业维护正当权益。政府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强对国外贸易保护政策、法规的研究,及时向相关企业通报信息,积极有效引导企业规避贸易壁垒。同时要认真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贸易保护的经验和教训,建立相应的国内外贸易保护信息数据库,及时向相关企业通报并预警信息,帮助和指导国内企业突破国外贸易壁垒。要充分利用我国贸易大国的形象和地位,并利用各种对话机制,积极联合世界各国进行有效沟通,坚决反对各种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主义,从而维护国内企业的正当利益。
(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我国企业要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和新产品的开发,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按照国际标准组织安排生产,力争达到发达国家的质量要求,从而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企业还应全力提高管理水平和营销能力,强化竞争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并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跳出仅仅依靠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依靠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三)同行业企业应协同作战,积极应诉
同行业出口厂商在国际贸易中应相互团结,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避免同行业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竞相杀价、恶性竞争,针对不公平的贸易救济措施勇于积极应诉,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前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仍然是单兵作战,在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时,只有少部分企业勇于应诉,虽然应诉率逐年递增,但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仍存在很大差距,此时更需要行业协会、企业以及政府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全力配合。2010年2月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窄幅织带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倾销部分的初裁结果,两家强制应诉企业中,厦门姚明织带饰品有限公司倾销幅度为0,另一家由于未应诉,被裁定为231.40%的惩罚性税率。13家获得平均税率资格的企业被裁定为115.70%的税率,其他未应诉企业的全国统一税率为231.40%。所以,我国同行业企业在面对国际贸易救济调查时应积极应对,团结一致,切实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和谐的国际经贸关系
我国应充分利用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和东盟的主要对话国的身份以及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的话语权,积极发展同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与此同时,我国应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用有效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开展互利的贸易活动。由于当前国际经贸环境非常复杂,各种贸易摩擦不断涌现,近几年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也开始频频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因此,我国政府应努力与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双边及多边经贸关系,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贸易摩擦或冲突,为我国出口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出口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保护;战略选择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正经历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并已经严重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感受到这股寒流。全球经济危机常常与贸易保护主义如影随形。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往往倾向于通过刺激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来保护本国经济的独立性。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实体经济迅速萎缩,失业率普遍急剧上升。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安定和政局稳定,为缓解经济衰退带来的国内就业压力,各国纷纷出台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一、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
就贸易保护的形式而言,贸易保护已经由提高关税、限制配额等传统的贸易壁垒扩大到了绿色壁垒、 技术壁垒、反倾销及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更大范围,发达国家更趁机找到了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的借口,贸易保护的领域和贸易保护的手段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一)经济刺激方案中隐含贸易保护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纷纷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期止住世界经济下滑势头。但在各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中,贸易保护主义隐含其中,一些国家制定了大量的显性或隐性的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迹象明显。如,强制购买本国产品、引导政府采购向国内企业倾斜、对进口产品差别对待等。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年初美国通过的刺激方案中所包含的大量购买美国货的条款,规定获得刺激方案资金支持的任何基础设施项目,其使用的钢铁产品必须为美国生产,除非联邦政府认定购买美国钢铁产品成本过高,会损害公众利益。
(二)利用WTO允许使用例外条款进行贸易保护
一直以来,WTO规则存在着广泛的灰色地带,如保护幼稚产业条款、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保障措施协议等。这些规定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助长了一些国家采取或明或暗的贸易保护手段,使贸易保护主义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中国密集地遭受来自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或长或短,或合规或不合规的“两反一保”调查,就是一个有力佐证。
另一方面,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赋予各成员在其他成员违反WTO协定或其利益受到减损时采取报复的权利,这一权利已经成为保证各成员遵守其在WTO协定中义务的基础。然而,WTO的这个运行规则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强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传染性。以这新一轮的贸易保护浪潮为例,继欧盟和加拿大等警告美国其“购买美国货”条款可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后,美国开始考虑对意大利饮用水和法国奶酪征收报复性关税,以报复欧盟对美国鸡肉和牛肉实施的进口限令。欧盟也开始收紧自己的贸易规则,例如重新为牛奶出口提供补贴,指控中国产螺丝和螺母以低于成本价在欧洲倾销。
(三)由传统贸易壁垒向更广泛的形式转变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分配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代价,所以发达国家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频繁地应用的同时,利用自身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商品和劳工标准,从而形成绿色壁垒、技术壁垒、蓝色壁垒等花样繁多的贸易壁垒,以削弱发展中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的竞争优势,使得贸易保护范围更加广泛、全面。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1月份WTO主要成员共向WTO通报了248项技术性贸易措施,2月份通报了193项技术性贸易措施,比1月份减少27% ,3月份WTO主要成员共向WTO通报了259项技术性贸易措施,比2月份增加 34.2%。
(四)从商品贸易领域向劳动力雇佣和金融领域扩展
法国最潮要求政府给予本国国民福利;英国掀起排外抗议工潮,国民高举“把英国的工作留给英国人”以及政府施压银行应优先考虑本国客户;美国参议院通过议案,要求接受政府救助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招聘时,首先考虑美国国籍的申请者,而外国雇员不得超过总员工的15%。在金融领域也出现了保护主义的倾向,一些国家为了帮助国内银行应对危机,从新兴市场中把资本抽离。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和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
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告诉我们,贸易保护主义是一剂“毒药”,而发展自由贸易,通过竞争发挥各自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并使贸易的各个参与方都获利。然而,当真正面对危机时,各国往往会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使自身置身于危机之外或阻断危机传染到本国或将危机转嫁给别国。事实上,一旦一国开始实施贸易保护之后,其结果必然是贸易战,而贸易保护都将形成各国的纳什均衡,陷入“囚徒困境”。
而这种无效率的局面是无法通过一个国家的政策改变来改进的。即所谓的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对决,所有个人理性的结局未必是集体最优化的选择。这个时候就要采取贸易协议合作的方式来推动两国的自由贸易,实现有效率的均衡。在每次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一国对国内投资和贸易采取保护,在短时间内和表面上可以看到政策的效果,并且可以缓解国内失业和国际收支失衡,但这种贸易保护的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必然导致两败俱伤,也最终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对整个国际贸易体系来说是集体行动的失败。
(二)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金融危机下,各国政府为贸易保护主义大开绿灯,原有的贸易秩序被打破,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面临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加,在贸易保护的压力下,贸易摩擦的范围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扩展,从家电、纺织服装等转向新兴的钢铁、汽车、通讯设备、化工等产业。2009年4月,美国对中国乘用车和轻型货车轮胎启动特保调查、对油井管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金额巨大,引起中国政府及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有数据显示,中国是遭遇反补贴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目前三分之一的反倾销案件都是针对中国,全球对华补贴调查仍在增加,技术、劳工、环境等贸易壁垒日益增多。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2009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5%。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此起彼伏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使我国许多拳头产品被逐出进口国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战略选择
(一)推进自主创新,凸显企业竞争优势
许多贸易壁垒都是针对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不高、技术水平低而提出的。政府应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引导和激励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国内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同时,通过追求产品的差异化和自主创新品牌的建立,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
(二)加大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力度,增强产业竞争力
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改善贸易环境,适时的调整出口退税比例,加大产业调整的引导力度,淘汰落后产业,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给予金融支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度过金融危机的难关。
(三)积极扩大内需,转出口为内销
当前形势下,主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扩大内需尤为重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格局,在出口困难的条件下,扩大国内消费,可以降低出口依存度,缓解外需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同时,增加消费,降低储蓄,将有助于缩小贸易缺口,削减贸易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四)充分利用WTO规则,积极应对
为应对金融危机,企业应深入了解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知识,利用法律进行自保和应对。企业是应对贸易摩擦的主力军,要组织行业协会壮大力量。针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和诉讼,要积极应对,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同时寻求更多的法律援助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参与。
(五)加强国际间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
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国际间的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经济联系紧密,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危机。目前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可能减缓,中国应积极努力,联合世界各国恢复多哈谈判,改进多边贸易规则,主动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国际经贸合作,从而为中国和世界经济早日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杨一萍.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制造”遭遇贸易壁垒的反思[J].山东纺织经济,2009,(6).
[2]宋林飞.当前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与应对[J].对外经贸实务,2009,(5).
[3]戴海珊.金融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原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0).
[4]陈贻伟. 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 特区经济,2009,(10).
[5]陈爱蓓.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应对[J].现代经济探讨,2009,(11).
[6]阚风平.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经济复苏的影响[J].经济纵横,2009,(11).
[7]张圆媛.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经济师,2009,(12).
[8]张李倩.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
[9]杨柳. 金融危机形势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我国应对策略[J].2009,(12).
[10]郭炳南,邓小清.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与中国的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9,(11).
[11]陈柳钦.金融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思考[J].价格与市场,2009,(12).
内容摘要: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仍在进一步发展,对世界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仍在持续,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也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奥巴马上台后通过的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保留了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购买美国货”条款,美国等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危机中应看到中国必须实现自我调整,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结构转型,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贸易保护主义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加深,各国纷纷出台了经济复苏计划,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2月14日通过了奥巴马总统总额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但计划中夹带了一条“购买美国货”的附加条款,规定刺激方案扶持的工程项目只能使用美国生产的钢铁。全球化是全世界互利互惠,相互合作,只有这样全球经济才能得到更快恢复,而美国政府刺激方案中的“购买美国货”的条款则与此相悖。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遭遇困境,贸易额迅速萎缩,在此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产生消极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扰乱自由贸易秩序,破坏自由贸易成果
WTO为各国提供了公平贸易与自由贸易的国际竞争大环境,这是几十年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国际贸易保持正常秩序的前提。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许多国家执行两套不同的标准,一方面要求别国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加大对别国进入本国市场的管束,如果在政府敏感期,还会出于政治的需要,通过贸易设限达到满足某些政府利益集团的目的。
另外,许多国家还在寻找WTO规则的漏洞,利用WTO规则中赋予各成员一定的贸易保护空间,作为自己贸易保护主义设限的依据。比如WTO的《反倾销协议》允许一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但WTO中的这一条款表述过于笼统,导致反倾销常常被滥用。
(二)经济体相互效仿,掀起贸易保护主义浪潮
2008年G20(二十国集团)首脑的华盛顿峰会,在总结经验教训与商讨如何应付全球金融危机之时,同声要排除保护主义,维护自由市场机制。言犹在耳,不出数周,印度尼西亚已宣布对至少五百项产品实施进口管制,要求进口产品必须申请特别许可,并须加税。俄罗斯也要调高汽车、家禽和猪肉的关税。法国则拟设立一项国家基金,防止本国企业被外国企业并购。巴西和阿根廷亦计划提高餐酒、纺织品以至皮革制品的进口税。
关税、反倾销、技术壁垒等限制进口的措施,都必然加剧经济的不景气,更会影响到本国消费者的利益。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保住20万个就业机会,美国政府抬高进口价格,关税每年让美国消费者多花去320亿美元。即使把税收的收益考虑在内,其总社会成本也高达102亿美元。换言之,每挽救一个就业岗位,社会成本为5万美元。历史证明,贸易保护政策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也没有给本国带来什么最终的好处。贸易保护挑起了经济纠纷,扰乱了正常的经济和贸易秩序,将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复杂化,最终,采取保护政策国家的消费者是最大受害者。
(三)贸易保护措施抵消了经济刺激付出的努力,推迟经济复苏
为阻止经济下滑,许多国家采取了经济刺激计划,美国的刺激计划中保留了“购买美国货”条款,无疑使计划的执行充满悬念。其实经济刺激计划关键就是把钱尽快花出去,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复苏,而附加条款或者说计划中天生夹带的保护主义倾向决定了政府在进行采购时,会优先选择本地供应商,但对于美国来说,会存在两个障碍。首先,随着全球国际分工的深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战略转移,许多大企业的零部件必须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采购,美国的本地采购会导致耗费更多成本,促使本地生产无效率,影响经济恢复;其次,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上升,任何稳定全球经济的努力都离不开中印等国的合作与支持。特别是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一直在稳步上升,伤害中美贸易只能损害美国企业利益。
中国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中国也不可避免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此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也将深刻影响中国的出口,中国应积极合理应对一些国家频频出台的贸易保护措施。
(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以突破贸易保护壁垒
随着全球产业的战略转移,欧美原本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日渐衰落,纺织、钢铁等产业陆续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传统产业实现了升级换代。但是,在传统产业升级过程中,还保留着一些传统企业,这些企业无论在产业规模、生产成本还是技术开发上都处于国际贸易竞争的劣势,常常成为国外贸易保护的重点对象。而发展中国家承接了这些传统产业,这些产业在劳动力成本、产品制造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这就成为与发达国家所保留的传统企业、传统产品市场和利益冲突的主要方面。中国纺织品、小家电、打火机生产在世界具有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也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打击的主要对象。
从国家竞争力角度来说,凭借劳动力与资源优势提高生产力不是长远之策。金融危机下,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减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我国也要对贸易方式进行反思。通过加工贸易在经济景气时也许可以有生存的空间,但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以提供低档品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方式也不再适应竞争的需要,必须从产业升级的角度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就是通过技术创新,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实现高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抓住机遇,进行资源的整合,做大做强企业,淘汰过剩产业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二)从依赖出口向扩大内需转变
2009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第一年为35%,这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的结果。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已经受到了严重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一直依赖欧美日市场,但如果这些市场发生经济危机、政治危机,都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在目前局势下,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出口,对传统产业的出口要不断增加技术含量;另一方面扩大内需,从市场容量来看,中国可以说是近五个美国市场,占人口总数60%的农村人口尚未成为消费的主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39倍和30倍,中国居民存款储蓄率是国外的30多倍……。这些足以保证扩大内需实现的资金与市场条件。2008年底中央扩大内需的常务会议,具体落实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的十项措施,这些措施的着眼点放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医疗体系改革、保障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等方面。
(三)出口对象由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向亚非拉等新兴经济体转移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而出口又主要集中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过于集中的市场会带来各种各样的贸易纠纷,近几年来欧、美等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与日俱增。2009年上半年,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69起,涉及贸易金额91亿美元,为所有国家之最。20世纪80年代,我国港、澳地区,日本、美国和欧盟四大出口市场占中国总出口的74.8%,经过十几年的市场拓展,我国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来看,对这些市场的依赖仍旧偏高。
自2008年后半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欧美进口大国出现进口缩减,严重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相比2007年,2008年进出口总体回落较快。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放缓5.7个百分点,出口、进口总额同比增速则下降8.5和2.2个百分点(见表1)。从主要出口地来看,对欧美国家出口额的大幅下降,是我国出口增速回落乃至负值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国对巴西、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贸易往来却高速增长。虽然这些单个国家在贸易总量上远远无法和前三名的欧盟、美国与日本相比,但是,正是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才使得中国2008年的进出口数据不至于下滑得更快。
考虑到金融危机对主要发达国家的影响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将不能保持以往的高速增长。因此,短期来看,我国企业应该适时调整出口对象,积极开拓对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份额,从而可以部分降低对单一经济体的依存度,减小因某几个主要经济体波动而给进出口乃至经济带来的风险。
(四)积极用WTO规则应对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受到最大损害的是出口国企业。许多企业将比以往更多地遭遇到国外不公平待遇,各种各样贸易壁垒会损害出口国利益。而只有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才有可能保全市场。消极应诉或是放弃都是不可取的。几年前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诉讼,就是因为中国彩电行业没有联合起来抗辩,最终失去了欧盟市场,而欧盟对中国打火机的诉讼过程中,以行业协会牵头,近千家企业共同努力的作用下,中国打火机依旧雄霸欧洲市场。可见成败也在于对争端的处理态度。
在贸易争端频繁之际,除了有战必应之外,还要重视研究国际贸易规则,掌握WTO框架下的贸易救济措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些国家打着遵守规则的幌子,却对WTO规则滥用,完全违背了公平与自由的原则。因此要不断完善本国贸易救济制度,对不合理的贸易争端要据理力争,根据WTO《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等法律文本来完善中国相关救济措施,使中国企业在面对不公平的贸易保护措施时,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利益。
(五)稳定国内经济且积极推进政府间合作
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中国不会搞贸易保护,也希望其它贸易伙伴扩大对华市场。这表明了中国以对外开放的积极姿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
在世界经济尚处在不确定状态下,稳定中国经济就是对世界经济所做的最大贡献。中国应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推进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和投资保障机制建设,加强政府间的财政金融合作,促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维护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积极推动扶贫、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本地区共同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李健.金融危机下中国外贸发展的中长期思考.国际贸易,2009(1)
2.吴敬琏.金融海啸与中国经济.亚太经济,2009(1)
3.杨丽华.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及其经济影响.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6)
4.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Economic Outlook:Financial Stress Downturns,and Recoveries[R].Washington.DC,October,2008
5.Public Information Notice: IMF Executive Board Discusses "Initial Lessons of the Crisis"[N],省略/external/np/sec/pn/2009/pn0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