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肝病的诊疗方法

肝病的诊疗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肝病的诊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肝病的诊疗方法

肝病的诊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干预模式;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46.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38-02

近年来我国性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预防和控制性病是一项需要社会综合治理的系统工作,其中,加强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的认识水平尤其重要,而健康调查教育的内容、方式、深度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本研究对2010年1月-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性病患者分组进行了性病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并进行两种方式健康干预,3月后以相同的问卷再次对该患者人群进行调查,并予以效果评价。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性病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调查。性病的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下发的《性病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调查问卷由我院性病科在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科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完成。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对就诊患者共分发531份调查表,随机分为两组:随意发放资料组(后称第一组)269例、针对性约谈后发放资料组262(后称第二组)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性病人群于3月后使用同一调查表由同一组性防调查人员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两组有效问卷分别为204份、215份。

1.2.2 调查方法 使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性病调查问卷,进行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调查[1]。按照尊重、自愿、保密的原则,在知情同意后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文盲者由接待的护士代为填写)以不记名形式半小时内独立完成。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知晓情况,性病艾滋病认知及态度,安全及意向等。

1.2.3 干预方法 随意发放资料组:填写调查问卷后人手发放一套性病艾滋病宣传手册、健康教育处方及安全套,及时解答患者提问内容,3月后再次填写调查问卷。针对性约谈后发放资料组:填写调查问卷后,在取得病人信任、保证隐私条件下由经培训的4名性防人员对患者进行个人约谈并发放相同资料,并向患者讲授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安全套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求医指导,并开展同伴教育,3个月回访后再次填写相同调查问卷。

1.3 统计学分析 调查问卷采用Excel 2003录入,使用Stata 8.0行统计分析,两组干预后的效果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Mann-Whitney法)和 检验,p

1.4 质量控制 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进行,经预调查后,确定调查试卷内容,并对所选的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强调私密性和尊重病人。问卷统一由调查人员发放、回收。

2 结果

2.1 被调查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见表1。

表1干预前后被调查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起始研究对象共计531名,随机分为两组:随意发放资料组(后称第一组)269例、针对性约谈后发放资料组(后称第二组)262例。两组间年龄(Z=0.631,P=0.528)、性别(X2=0.755,P=0.385)、文化程度(Z=0.552,P=0.581),婚姻状况(X2=0.006,P=0.936)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调查对象的年龄中位数、文化程度分布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Mann-Whitney法),性别分布及婚姻状况的分布采用卡方检验。3个月后回访,回收有效试卷419名(失访率21.09%),其中第一组204人(失访率24.16%,第二组215名(失访率17.94%)。

对失访情况进行分层分析,发现:1)各年龄组失访情况有明显差异,30岁以下的年龄组患者失访率在30%以上,且第一组与第二组有显著性差异(X2=13.919,P

2.2 两组干预后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关于性病艾滋病知识,调查问卷设计了10个问题。1)请准确说出四种以上性病。2)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的疾病都是性病吗? 3)减少性伴可以降低感染性病的危险吗? 4)使用安全套能降低传染性病的危险吗? 5)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吗? 6)感染梅毒的孕妇会不会将梅毒传给胎儿。7)得过性病的人还可能再次感染性病吗? 8)性病病人的性伴需要检查治疗吗? 9)阴道冲洗可以预防性病吗?10)与性病患者共同进餐会传播性病吗? 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调查对象做问卷调查,计算每组的回答正确率,并做卡方检验,结果见表2。

表2两组干预前后的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从上表可见,干预前除问题9外,第一组与第二组回答正确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回答问题正确率均有所上升,其中有7项问题,第二组较第一组回答正确率有显著性差异(P

2.3 两组干预后对艾滋病病人的认知与态度比较 见表3。

表3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认知与态度的比较

对艾滋病认知和态度分为:1)艾滋病是否可有效预防。2)认为艾滋病患者应该得到家庭、社会的关怀。3)认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可以继续学习工作。4)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应该被隔离等四个问题进行调查。干预前,两组认知及态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干预后,认知均较干预前有所上升,其中第二组明显较第一组上升幅度大(P值均小于0.01),干预效果强。

2.4 两组干预后安全及意向比较

2.4.1 两组干预后安全套使用情况 见表4。

表4干预后两组性生活使用安全套情况比较

安全套使用情况有四个选项,分别赋值为:“每次使用3分”,“经常使用”2分,“偶尔使用”1分,“从来不用”0分。“拒绝回答”视为缺失值。该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Mann-Whitney检验)。干预前两组安全套使用情况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0.372,P=0.710)。但干预后两组安全和意识均有明显提升,其中第二组较第一组“性生活每次使用安全套”和“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显著增高,“偶尔用”的比例明显降低,两组安全套使用情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4.761,P

2.4.2 性病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查意向 第一次调查时,愿意咨询或检查艾滋病或其它性病的人数比例两组分别为63.42%、59.88%,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再次调查,两组有咨询检查意向的人数均明显增加,分别占80.74%、95.62%,两组干预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干预后第二组较第一组意向性提高更显著(P

3 讨论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性病门诊的患者。调查显示:

3.1 三个月后来就诊患者分析 1)两组青壮年的患者失访率较高,其中第一组较第二组下降尤著。提示在年轻患者群中需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性病艾滋病防治教育,强调其重要性,调整、细化宣教方法,增强这部分人群对性病危害性的认识。另外,年轻患者回访比例的下降也与这组年龄段人群的流动性相对较大有关。2)文化程度方面,两组干预前后低文化层次患者(文盲、小学文化)的失访人数均明显上升,且第一组较第二组更显著。这提醒我们需要在这部分人群中完善宣教内容与方法,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通过提高其感性认识来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失访人群由于治疗效果的不明确、防控疾病的意识不强,是今后我们研究关注的重要人群,我们也将根据失访的人群特点,加强宣教力度。

3.2 不同方式干预后的效果分析 1)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后,性病人群的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针对性约谈后资料发放的宣教方法显示出更大的优势,说明在较专业的性病知识教育方面,单纯的资料发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与警示,提出个体化的防治措施。2)安全及意向情况:性病患者对性生活时安全措施不够重视,进行针对性访谈后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一般宣教组明显上升,但从来不用者仍高达26.05%,拒绝回答者占3.26%,反映出安全套的使用与推广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阻力,同时也与求诊者的性观念有直接关系,今后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行为和观念的改变方面[2-3]。另外,两组干预后愿意咨询或检查艾滋病、其它性病的人数比均有显著性提高,且第二组较第一组意向性提高更显著(P

3.3 干预方式及技巧的探讨 1)完善宣传资料:性病防治知识及调查资料是患者首先接触并在宣教周期内行为纠正时持续遵循的依据,由于宣传册内容过于专业或偏向政策性,与患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并不断完善宣传册,资料的内容及表达方式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尽量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必要时可辅以数字、插图等内容,提高患者的接受度、依从性及积极性,从而提高健康宣教与干预的质量。2)加强针对性约谈等个体化干预措施:发放宣教资料的同时,在门诊隔离出一处相对独立的空间,有利于避免干扰,提高调查问卷填写的质量,更利于指导交流;同时,性病调查是一个涉及个人隐私的工作,因此需要注意伦理学及相关法律问题,在实施调查及访谈前,应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做到知情同意[4];另外,取得干预对象的配合与支持是完成该项工作的重要方面,所以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以真诚、严谨的态度,取得医患相互信任,提高调查干预的真实性和有效性。3)由于针对性约谈宣传需要专门的诊室或空间,约谈人员需经过相关专业、心理等方面培训,因此,工作量受到一定限制,需要取得医院领导的理解与重视,同时加强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团队合作精神,全方位地提高监测及干预质量。4)要严格尊重性病患者,并从接诊、信息提供、咨询、检测、告知及其他支持的各个环节,遵循知情、保密、非歧视等原则。从而保证性病患者一个良好的就医心态和环境,减轻患者的自卑心理,引导他们正常、有效地就医,减少失访[5]。

综上所述,在性病门诊在进行规范诊治的同时辅以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年轻患者群、低文化层次患者在自觉接受、重视性病艾滋病健康干预方面尚需要加强认识。针对性约谈后资料发放的宣教方法较随意发放资料显示出更大的优势,可显著提高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但在安全套的使用与推广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阻力,今后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行为和观念的改变方面。在干预技巧方面,应完善宣传资料,尽量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设立独立空间,做到知情同意,掌握沟通技巧;同时,取得医院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全方位地提高调查干预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杨世萍,张志君,董永慧等.哈密市卫九项目暗人群艾滋病性病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5):513-514.

[2] 张昌庆,阮师漫,石志林等.济南市MSM和暗人群AIDS 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1):55-57.

[3] 修翠珍,刘明华,李秀芳等.男男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行为干预与感染状况研究[J].预防医学杂志,2009,15(2):100.

肝病的诊疗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治疗要点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肝脏为相对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病症进展为肝硬化[1]。由于国内肝硬化多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因此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缺陷。为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收治的46例原发性胆汁性硬化患者与46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进行比较,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39.62±4.11)岁,患者均伴随肝硬化症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6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作为参考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0.01±4.35)岁。

1.2方法患者血清抗平滑肌抗体(ASMA)及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ANA)检测方法为德国欧蒙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肝抗原抗体(SLA)采用检测方法为德国欧蒙试剂免疫印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氨甲喋呤、硫唑嘌呤及环孢素A治疗,同时给予熊去氧胆酸(生产公司: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318)治疗,8~10mg/kg・d,分别在早晚餐时给药。参考组患者根据其具体病情给予常规治疗。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ASMA阳性检出率明显大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患者ANA中肌动蛋白型阳性检出率为52.2%(24/46),参考组患者未检出肌动蛋白型阳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3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46例患者碱性磷酸酶、血清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等指标均基本恢复正常,获得临床治愈,治愈率为100%。

3讨论

肝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侵犯最早的器官之一,随着人们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疾病发病机制、发病情况、临床特征研究不断深入,诊疗手段均得到较大提高。免疫机制在肝病的发生中具有较为重要作用,无论是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均有免疫异常现象,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三种[2],其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以胆道损害为主,为进展性疾病,临床多认为疾病发生与化学因素、感染及自身抗原分析模拟、细胞因子网络等有着直接关系[3]。生化检测是自身免疫性肝病功能异常的有效手段,其中血清自身抗体为观察的重要指标[4],如ASMA、ANA、AMA-M2等对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有着重要的意义。抗线粒体抗体 (AMA)阳性率在疾病的免疫学诊断指标中最为重要[5],临床研究显示,95%~98%的患者抗体均表现为阳性,本次研究中所得结果为93.5%验证了此类观点。抗着丝点抗体为系统性硬化肝病的亚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中,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患者,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检出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

参考文献:

[1]戚应杰,刁联硕.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及其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3):326-330.

[2]孔令和,高素香,桂亚萍,等.抗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组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3):243-244.

[3]王玉梅,王敏,宋丽媛.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5):590-592.

肝病的诊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硫普罗宁; 多烯磷脂酰胆碱

[中图分类号] R5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9-27-02

在世界范围内,酗酒相关各种疾病已构成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成为继乙肝病毒之后肝硬化病因第2位,笔者采用硫普罗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10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酒精性肝病患者98例,均符合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1]。均为男性;年龄32~62岁,平均(44.2±10.1)岁;每日饮酒量均在(50~100)g/d,饮酒史5~50年,平均(7.8±5.0)年。治疗前1个月均未用过明显降酶药物,且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及病毒性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按照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病程、饮酒情况、肝功能损害程度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严格戒酒,两组均根据症状酌情给予多种维生素、能量合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硫普罗宁200mg静滴及多烯磷脂酰胆碱465mg静脉注射,均每天1次,期间不使用联苯双酯等降酶药物,4周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治疗前后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

1.4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下降至治疗前的2/3;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达不到以上标准甚至病情恶化者。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21例(42.9%),有效26例(53.1%),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显效9例(18.4%),有效29例(59.2%),总有效率77.6%。经χ2检验,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64,P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表2)。

3 讨论

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病的第二大肝病病因。摄入的乙醇大部分经肝脏氧化分解,慢性嗜酒者中约20%~30%最终可发展为ALC。ALD患者年龄越大,饮酒史越长,肝功能损害就越重[2]。酒精性肝病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肝癌关系密切,有效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目前酒精性肝病的治疗除戒酒、对症治疗外,尚缺乏特效药物,

硫普罗宁是一种新型含有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能降低肝细胞线粒体ATP 酶的活性,提高肝细胞ATP含量,改善细胞结构和功能,促进肝糖原合成,抑制肝细胞线粒体过氧化脂质形成,保护肝细胞膜,参与肝细胞蛋白质及糖代谢,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硫普罗宁中的螯合金属离子和调节体内抗氧化酶体系发挥抗氧化作用,巯基能与自由基可逆性结合成二硫化合物,通过清除有害自由基,调节体内谷胱甘肽平衡,在体内形成一个再循环的抗氧化系统,抑制肝细胞线粒体过氧化脂质体形成。因此硫普罗宁能维持肝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防止甘油三酯在体内积聚,抑制胆固醇增高,有效地改善肝脏脂肪病变[3]。有实验发现[4],硫普罗宁能够激活SOD酶以增强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减少肝细胞的氧化损伤。多烯磷脂酰胆碱在其成份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进入体内后可替代内源性磷脂酰胆碱与肝细胞膜结合以修复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减少自由基,临床已证明对ALD有一定作用。我们研究发现,给予药物干预后,治疗组的ALT、AST等降低,表明两药治疗酒精性肝病能明显抑制肝脏急性炎症,促进肝功能恢复。

此外,严格禁酒是治疗的基础,对ALD治疗及预后也极其重要,要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此外有研究发现女性由于体型小,脂肪含量高,同时胃排空时间较长,酒精的吸收增加,饮相同量的酒,其血液中酒精浓度也高于男性,所以相对进行性肝病发生率及病情程度均要严重。

综上,在戒酒、补充多种维生素等基础治疗上应用硫普罗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ALD有良好的疗效,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临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 年2 月修订)[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4):268- 270.

[2] 张逸强. 70例酒精性肝病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88-89.

[3] 宋艳霞,侯春生. 硫普罗宁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J]. 中国药师,2008,11(12):1495-1496.

肝病的诊疗方法范文第4篇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8 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 例患者给予维生素C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3 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的肝功能损害。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还原型谷胱甘肽

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目前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除了强调戒酒外,尚无特效治疗。我们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40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均为2002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在我院消化内科、肝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男72例,女6例,平均年龄46.3岁。全部病例根据饮酒史、症状体征及相应辅助检查,并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及其他病因引起的肝损害,诊断为ALD。

2.酒精性肝病的诊断

参照2002年10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通过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①轻度酒精性肝病,②酒精性脂肪肝,③酒精性肝炎,④酒精性肝硬化[1]。78例患者中轻度ALD 14例(17.94%),病理证实2例;酒精性脂肪肝22例(28.20%),病理证实4例;酒精性肝炎30例(38.46%),病理证实6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15.38%),其中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6例,出现肝性脑病2例,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2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在症状、体征、病理变化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戒酒。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 3 克、门冬氨酸钾镁20 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 次,治疗2~3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商品名:阿拓莫兰,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1999)J-08(2)号)1500 mg,静滴,1次/d。治疗2~3周。

4.检测指标

常规检测TBil、ALT、GGT、TG等血生化指标。

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的比较(略)注: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2.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血、尿、肾功能及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无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一般认为,日饮酒量80~150 g,连续5 年以上即可致肝损伤,引起酒精性肝病[2]。酒精性肝病发病机理主要为酒精代谢使中间毒性物质的产生增加,如乙醛、H2O2 和氧自由基。酒精性肝病的肝损害最早作用是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膜完整性改变并进一步影响到细胞的功能,使毒性物质聚集在细胞内;肝脏代谢产物损伤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自由基的形成,同时抑制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乙醛和自由基可诱导线粒体的损害,而后者引起的损害因谷胱甘肽的耗竭而增强;炎症细胞因子介导和库普弗细胞的激活;肝细胞的缺血缺氧;长期大量饮酒引起消化吸收障碍导致继发性营养不良,而使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导致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3]。还原型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是含有活性巯基的三肽物质,作为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通过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可转化为容易代谢的酸类物质,从而加速自由基排泄,并可与酒精在肝内的毒性代谢产物乙醛、氧自由基[4]等结合,从而抑制肝组织内过氧化物产生及甘油三酯堆积,防止乙醛所致的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肝纤维化等损害的发生。甘氨酸和半胱氨酸残基能参与胆酸代谢,因此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的肝脏功能,起到保肝、降酶作用[5]。本文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治疗组ALT、AST、GGT 明显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的肝脏损害,促进酒精性肝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2):425.

[2]梁扩寰.肝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5.

[3]厉有名.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1):690-691.

肝病的诊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脂肪肝 乙肝 水飞蓟宾胶囊 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160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03月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脂肪肝病人23例,男3例,女20例,男:女为3:20,年龄17~64岁,平均406.7岁;57例慢性乙肝病人,男23例,女34例,年龄13~52岁,平均350.4岁。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慢性肝病学组2006年2月制定的诊疗指南标准[1]。

分组与治疗:与同期相近数量的脂肪肝病人20例,55例慢性乙肝的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基础治疗方法:①嘱其限制能量摄入及调整饮食结构;②要求中等量的运动;③纠正不良生活习惯;④混合型高血脂症伴有2个危险因素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水飞蓟宾胶囊(水林佳)。

疗效判定:分别于治疗3个月,了解治疗情况,随访治疗效果,检查肝功情况,了解血脂变化。用B超对治疗前后的肝脏影像学检查了解肝脏影像学变化。同时对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进行随访,记录,按其无症状,轻、中及重进行评价。影像学检查基本无变化。

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符号秩和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结 果

2.1治疗3个月两组ALT ,GGT,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果见表1。

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将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肝区疼痛按无症状、轻、中及重进行评分,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详见表2。

讨 论

脂肪性肝病及慢性乙肝的治疗对策是一项复杂的治疗过程,包括防治原发病相关因素的控制,基础治疗、降脂及药物治疗等多项措施。其药物治疗分为两类,一是代谢性药物;二是保护肝脏类药物,长期以来水飞蓟宾胶囊(水林佳)被应用于治疗各类肝炎,有着较好的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修复的作用,是中华医学会脂肪肝推荐的药物之一。既有较好的肝脏保护作用,亦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脂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