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税务管理相关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是保障企业高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具体到企业财务管理中来看,其不仅仅要着眼于企业自身的相关特点和发展规划进行分析,还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动,因此,针对这种营改增税务制度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促使自身企业财务管理中能够具备较为理想的应对策略也就显得极为必要。
一、营改增税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税率方面的影响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税率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企业纳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财务管理内容,针对这种营改增税务制度的落实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就需要重点针对增值税的缴纳进行重点分析,这也是该项制度落实带来的主要影响表现所在[1]。这种税率方面的影响对于企业的影响具备着两面性,有些企业在该项制度的应用中发现企业缴税出现了明显的降低现象,相应的税负明显减轻,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企业来说,却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税负增加问题,这主要就是因为在营改增之后,企业无法进行进项税抵消增值税,进而也就形成了一定的负担,当然,这一问题的出现和企业自身的财务成本结构不合理存在着密切联系。
(二)报表方面的影响
营改增税务制度应用后,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报表同样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这种企业财务管理报表方面的影响表现在了很多方面,比如企业资产负债表、资金流量表以及利润表都应该进行一定的改变,无论是具体的计算过程,还是相应的分析应用,都会受到营改增税务制度的影响。比如对于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主要就体现在相应的固定资产变化上,企业固定资产的变化主要就是指营改增后企业主要缴纳增值税,而营业税则不再进行缴纳,如此也就会造成企业的固定资产减少,相应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也就需要得到一定的体现。此外,企业财务管理中相应的利润表以及资金流量表同样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性改变[2]。
(三)风险方面的影响
对于营改增税务制度的改革来说,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风险方面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比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就面临着更高的风险隐患,容易出现更多的问题和缺陷,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发票管理来说,在该制度下,同样也面临着相应的风险问题,而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企业发展中资本结构管理必然也会面临巨大的风险问题,这些风险方面的上升也就需要相应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该较好提升优化自身管理效果,促使其能够更好适应营改增税务制度的应用,降低风险出现的几率[3]。
二、企业财务管理应对营改增税务制度的措施分析
(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面临着营改增税务制度的应用,企业财务管理要想具备着较强的适应性变化,就需要首先从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入手进行优化和完善,相应的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应该重点把握好相应制度的有效调整,尤其是要重点加强相应的监督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监督工作的必要性是极为突出的,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常见的各类问题和违规行为,必须要进行严格全面的分析和监管,加大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促使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能够标准化准确落实,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于降低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财务风险也具备着理想的积极作用价值。
(二)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票管理无疑是比较核心的一个方面,这种发票管理工作同样也需要促使其较好适应营改增税务制度带来的影响,提升其管理的实效性。在发票管理中,必须要重点加强对于增值税发票的有效管理,促使其能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专门立项,保障其管理的准确性效果,降低增值税发票管理混乱问题产生。针对这种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工作来说,其不仅仅涉及到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还需要和企业相关合作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合作单位能够提供增值税发票,如此才能够确保企业自身的增值税发票管理较为有序可靠,一旦合作单位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发票管理效果,对于最终企业收益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三)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指导对于营改增税务制度落实后的相应工作实施情况来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而也就容易造成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因此,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和指导也就显得极为必要。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来说,应该重点从相应的政策解读以及工作重点变化入手进行分析,促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较快适应自身工作的转变,减少因为自身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隐患,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工作准确性。
(四)强化财务风险防范
当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营改增税务改革的实施是税制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这样的形式对企业而言不仅是挑战,而且也是机遇,所以在营改增试点扩大的环境中,企业应该强化财务风险防范,第一,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营改增实施后财务人员能正确理解税务改革内涵,这样其就能按改革要求进行会计处理,以此减少会计违规行为的发生率;第二,为减轻企业税负,要合理筹划税收,但必须要满足改革新要求,符含税法要求,以防出现违反税收法律的行为。
关键词:税务制度;改革;财务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基础建设的不断前行,对于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的企业而言,必须要了解财政税务制度改革给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在对其探索时得出更加高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跟上财税务制度改革的步伐,为此企业一定要及时掌握财政税务制度改革的内容与方向,并且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促使企业自身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
2财税制改革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2.1财税制改革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在被企业落实时,有可能出现企业没有对其进行充分而了解,使企业对财政税务改革的相关内容缺少准确的把握度,无法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依据改革内容展开调整;其次,企业的相关管理理念落后,而且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再次,财政税务改革时,以往的企业营业税被企业的增值税取代,通过这一做法减少企业的税负,降低企业有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压力,可是企业在实际的生产与经营时没有对税务展开较为科学的筹划,反而使税务增长;最后,企业在培养相关人才的过程中成本在不断的增长,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在企业中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专业能力有限,为了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企业必须要增加对培训这部分的成本支出,使财务人员对财政税务的相关制度改革内容进行充公的掌握。
2.2财税制改革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的积极影响
财政税务制度在改革的过程中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基础建设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减少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负税,使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在利用财务人员对财政税务制度的正确分析,加强对税务展开进一步的筹划,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相关收益,构建一个国家与企业双赢的和谐局面。与此同时,企业必须要掌握改革的关键内容,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优化,突出企业的发展优势。
3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建立企业内部完整的财务管理机构
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构建出一个优质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为此必须拥有强而有力并且先进的国家财政税务制度作为支撑,而财政税务制度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统筹与协调,财政国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能够正常的进行商业活动并且从中脱颖而出。企业可以选择在内部构建一个财务管理部门,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执行。还可以使财务数据信息可以及时进行有效的传递,使企业中的每个部门都可以及时利用财务数据信息展开相应的决策,财务数据信息可以被充分的利用并且发挥出其全部的价值。企业在对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过程中,可以规避财务风险的出现。
3.2更新企业内部员工的观念更好的适应改革变化
我国企业在国家财政税务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增加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还要求企业一定要优化管理理念,并且还应该把财务管理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首要位置,使企业管理层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作用。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日常财务工作的管理,强化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利用机制来规范财务活动并且使其更加有秩序性,除此之外,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还可以避免财务不必要的支出。对于财务管理而言,使用科学的方法使财务支出更加的合理化,还可以构建一个与费用支出相关的审查部门,可以有效的把每项费用的支出展开相应的评估。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财务管理理念,依据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国家会对财政税务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进而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前进的脚步,而且还要注意到制度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不可以波及到各个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
3.3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现阶段,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财政税务制度不断调整方向并且进行有效的改革,因此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就更高。使我国各大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对财务管理人员拥有较为专业的技能培养上,而且大多数的企业已经开始构建较为健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在此基础上必须要定期开展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得到更加专业、更加符合当代市场竞争、更加完整的专业技能。因为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对员工在工作方面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态度方面都有很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较为专业的技术培训,可以更好的配合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
3.4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必须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作为支撑,而且还可以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财政税务制度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发展有较为密切的相关,同时还直接使企业经济效益受到相应的影响。所以对财政税务制度改革时一定要以企业的发展为前提条件,降低对企业日常的生产与经营的影响。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
一、税务的意义
税务指人接受纳税主体的委托,在法定的范围内依法代其办理相关税务事宜的行为。税务人在其权限内,以纳税人(含扣缴义务人)的名义代为办理纳税申报,申办、变更、注销税务登记证,申请减免税,设置保管账簿凭证,进行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等纳税事项的服务活动。
(一)公正性
税务机构是一个架接在征收和缴纳税收双方的中介机构,能够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对人的经济行为做出客观事实的评价,以法律为标准,根据事实公正、客观地为纳税人办理相关的税务事宜,既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失,又保护了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自愿性
税务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选择税务由单方选择和双方选择两种形式构成,税务人实施的税务行为应当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自愿委托和自愿选择为前提。
(三)独立性
税务机构应与国家的行政机关、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等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且不受行政部门的干预,也不会受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员的非法干预,具有独立税务事宜的能力。
(四)确定性
税务的确定性是以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及行政规章的形式来确定税务人的税务范围,从而使税务人不得超越规定的内容从事活动。除了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委托其外,人不得应由税务机关行使的行政权力。
(五)有偿性等优点
税务机构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是社会中介机构,所以税务机构要自负盈亏,通过获得相关利润。
二、我国税务现状
(一)我国税务制度的沿革过程中始终存在的法律问题
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税务法律法规的制定起步比较晚,针对于税务制度的法律严重的缺位,相关法律级次比较低。我国于1992年提出税务的概念,相应的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以总局令的形式颁布了《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出台使得注册税务师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规范发展时期,也标志着我国税务法律制度开始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相关的税务法律体系中仍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1.针对税务我国存在着专门法律缺位的问题
现在我国针对于税务的法律法规主要存在于《税收基本法》中,相对于其他税务较为成功的国家及地区,我国的税务法律明显存在着立法层次低,缺少税务专门的法律,在处理我国税务中这一问题凸显比较明显。所以,有许多学者专家提出了应制定《税务法》的建议,这是解决目前中国税务制度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研究我国税务制度中的有力措施,因而有必要制定专门针对我国税务的专门法律。
2.法律规定的税务主体义务不健全
就目前来讲,我国存在着税务制度与注册税务师制度的交叉现象,根据国际惯例,税务制度中的核心是注册税务师制度,但是注册税务师制度不能完全代替税务制度。在实际问题中,税务问题中的大部分都是税务人员跳出法律框架之外,他们既不属于任何的税务中介机构,又不属于国家注册的税务师,处于法律的一个空白带,现有法律不能使他们的义务得到明确的规定,同时相应的惩罚机制也不是很完善。
3.针对税务机构的法定业务较少影响税务机构的发展
2006年2月1日起实施的《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注册税务师能够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和注销税务登记等11项业务,但是税务机构自己开办的一系列有利于税收征收和管理的业务项目并未被列入《暂行办法》而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并且《暂行办法》中还规定,以上业务是税务机构可以进行代办和承办的业务,并非是必须由税务机构必须来办的。强制性的不足使得市场需求不足,税务机构的业务量明显不够,严重阻碍了我国税务事业的发展。
(二)税务普及程度较低,纳税人意识浅薄
我国的税务事业还处于一个较为低级的阶段,普及程度还很低,税务还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化效应。税务机关作为各个税务机构的监管部门,在对税务机构的引导扶持上还不够,宣传力度的不够使得税务机构的优点和有益处没有深入人心,国民对于税务的接受程度还有限。
另外,一些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纳税的自觉性较差,甚至有的纳税人存在着侥幸的心理企图偷税漏税,这既影响了国家税收的稳定,又使得我国的税务事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三)税务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且素质不高
1.税务从业人员知识层次偏低,真正从业人员偏少
从目前的统计数字看,因为绝大部分注册税务师是税务机关公务员,截止2006年底,有注册税务师70066人,其中执业注册税务师21000多人。从业人员只占注册税务师的30%,作为行业尖端人才的注册税务从业率不高使行业人才稀缺的问题更为严重。
我国税务从业人员知识层次偏低且真正从业的人员很少,严重制约了我国税务事业的发展。
2.税务从业人员素质急待于提高
税务业务是一项集财会、税收、法律和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于一体的中介服务项目,这就要求税务从业人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遵纪守法、行为规整,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就目前来讲,由于我国税务机构发展水平的有限,恶性竞争现象始终存在,这无形之中会使税务机构降低了对税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以此来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技术性严重与税务从业人员脱钩。
(四)不佳的外部环境制约税务市场的发展
1.税收计划任务制约着税务的市场需求
自负盈亏使得税务机构一味的追逐利润最大化,一些税务机构为了谋取利益,不顾职业道德操守,不为纳税人进行认真的,或是与纳税人一起偷税漏税,无形之中加大了税收的不稳定性,对财政收入也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另外,我国对各个级别的税务机关都有具体征收税收的定额任务,为了保证税务任务的完成,税务部门在税收的征收时也会主动去代替一些税务机构办理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对税务市场空间进行了挤压。
2.基层税收部门对于税收机构的冲击
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明确性无形之中会使我国税收制度相对模糊和相对复杂,在基层的税务征收部门可以进行一定量的“自由裁量”。基层纳税人可以直接与税收部门接触,进而可以直接获得“自由裁量”带来的好处,这必然会使得税务机构的市场空间受到挤压。
三、对于我国税收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我国税务行业的法律制度
为保证我国税务事业的顺利进行,我们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税务试行办法》和《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并制定《注册税务师法》,明确税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法律地位,对税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业务范围、法律责任、应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等给予明确的规定。
(二)保证我国税务机构内部管理和独立性
要对税务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过各级税务机关的行政管理职能,设立相应的部门加强对事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管理,从人事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控制上加强对税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内部管理。
管理的同时也必须注重保持税务机构的独立性。税务机构是连接在征纳双方的一座桥梁,税务机构是独立的中介机构,在业务上必须是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经济上必须采取独立核算。只有其具备独立性,才会使我国的税务具有公正性和确定性。
(三)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
税务是一项集技术与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必须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感和娴熟的专业业务素质。所以,首先要对每年的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进行严格的把关,并对税务从业人员每年都要进行技能考核;其次,要保证在税务行业里,从业人员的利益获得与税务的质量直接挂钩,保证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最后,加强对税务从业人员的再教育,使从业人员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四)加大税务市场的建设步伐
大力宣传税务事业,增强我国国民对于税务行业的认同感,鼓励纳税人通过税务机构缴纳税款,同时提高偷税漏税行为的犯罪违规成本。允许税务机构积极拓展新的服务项目,使税务机构扭转不利的局面。
一、上市公司税务风险概述
上市公司税务风险是指上市公司的涉税行为没有经过正确有效的方法途径,或者是没有按照有关税务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要求纳税,而致使企业的利益未来可能会遭到损失的风险,包括企业财务损失、企业声誉损害和法律惩处等。它是上市公司生产运营以及实施税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所引致的企业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上市公司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上市公司税务风险不仅与税收政策的变化有关,也与其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有关,税务风险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上市公司税务风险问题,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议题,也是国内外上市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上市公司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处理税务风险。
近年来,税务风险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国内大部分学者主要建立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税务风险管理,采用理论研究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研究税务风险的成因等探讨税务风险的管理控制等问题。如陈鹏(2010)通过对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必要性、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引发潜在税务风险的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税务风险的建议,比如通过多沟通交流来处理好税务机关与企业的关系、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等。张德志(2013)认为,税务风险主要源自税务系统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外部看,主要是指在税务机关的税务执法人员的执法不当或错误而引起不利后果和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从内部看,主要是企业纳税人未能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履行相关的义务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二、当前上市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 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全面认识。近年来,上市公司日益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对税务风险认识也有了提高,但就普遍情况而言,大多数上市公司对税务风险认识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税务风险基本内涵和管理要点不了解,简单认为防范税务风险是财务核算部门的事,与生产、经营等无关,只要不造假,不偷税,按时纳税就不存在税务风险,未把税务风险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二是不注重税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未设置专门的岗位和人员,税务人员身兼多职现象明显;三是合理避税意识不强,企业管理层往往重视财务管理忽视税务管理,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往往认为是税务机关的事,与企业自身无关,对自身权利未充分了解,不能合理避税,未能积极争取本该获得的税收利益;四是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企业管理层往往认为税务管理就是少缴税,甚至通过非法手段,企图以不合法行为以及人情关系来达到减少企业税务责任的目的。随着我国税收体系的健全,企业管理层的这种税收意识极易造成税务事实上的违规,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二) 税务风险控制环节不完善。一是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体系不健全,税务风险控制散落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税务风险识别、预测、控制和防范的一系列制度和规程,缺乏整体税务规划,未将税务规划贯穿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未建立相应的沟通和会商机制。或者部分上市公司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起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但机制往往停留在设计层面,实际操作时缺乏合理的控制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未达到应有的防控税务风险的作用。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上市公司虽安排了税务人员,但多如未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或专门的税务岗位,税务人员多由会计人员兼任。会计人员在自身繁杂的核算职责的基础上,难以有充分的时间精力来关注税务风险管控问题,也难以及时掌握税收法律法规的更新变化,特别是在当前国家税务改革的大背景下,兼职税务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税务实务工作。机构和岗位设置上的不健全导致税务管理话语轻,力量弱,推动难,税务风险管控难以落实。
(三) 缺乏有效的税务审计制度。当前,上市公司的审计主要针对财务审计及经济责任审计,较少涉及税务风险防控。如未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日常税务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监督和检查;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对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频率、审计结果跟踪等重要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规定,监督检查无据可依,缺乏系统规划和管理;日常审计和管理职责多交由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但受限于外聘审计机构不能全面、完整掌握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全部信息,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受到较大影响。再加上审计机构受聘于上市公司,部分审计机构受利益驱动,在未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就主观出具审计结论和报告,仅仅满足税务管理机关的基本要求,没有对公司的税务风险进行全面体检并提出有效的防控建议。
(四) 内外部信息沟通不畅。一是上市公司内部,部门利益和公司整体利益往往存在冲突。如在未建立企业共同遵照的税务风险管理原则之前,不同部门站在自身角度出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可能满足了其利益最大化的需求,但却增加了企业整体税负,降低了企业整体效益。二是上市公司与税务机关之间,由于征纳双发利益出发点不同,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如企业纳税意识不强,不配合税务机关检查工作,税务机关只提供被动咨询服务,不主动提供指导等,往往因多种原因导致纳税申报漏洞,引起税务风险。
(五) 未建立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能提前识别和发现税务风险,税务风险防范滞后。
三、对提高上市公司税务风险防范的一些建议
(一)提高对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
上市公司应正确认识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将税务风险防控意识贯穿到企业管理全过程,全面梳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税务风险风险点,并根据企业组织分工,明确对应的责任部门。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整体规划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定期分析税务风险程度。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吸纳专业的税务人员参与,充分考虑税务风险因素。
(二)营造良好的税务风险内控环境
一是完善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包括合理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配备专业人员,明确职责权限,充分授权,并采取措施提高税务人员专业素质;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税务风险防控相关制度,如纳税申报流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等,同时,做好对税务风险进行梳理,形成相应的风险提示,明确规范的操作手册等基础工作。二是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要形成有效的监督与制衡关系,防范管理层从自身利益出发,通过不合规的方式来降低税负,导致税务风险。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制定战略计划和经营决策时,综合考核税务风险。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机构之间也要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包括税务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明确职责,形成统一的税务风险管理原则。三是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传递合规操作、税务创造价值的理念,从根源上防范税务风险。
(三)建立和完善税务审计制度
一方面是合理行使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权限,在审计委员会内设税务审计专门人员,定期研究和部署税务风险防范相关工作,保持机构的独立性,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另一方面是规范企业内部税务审计的范围和审计频率。内部审计应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遵循、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效果,税务会计核算、外聘审计机构、税务申报等方面工作的审计。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审计频率和覆盖范围,确保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构建全面、有效的信息和沟通体系
关键词: 企业; 税务; 风险; 防范
中图分类号: F2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7-0076-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交易行为和模式越来越细化,国家的税收法规政策体系越来越复杂,税务机关的征管越来越严格,企业税收风险已经成为企业诸多风险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成为税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项基础要求。
一、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
什么是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缴纳税款环节中引起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企业税务风险是指有主客观原因导致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发生偏差,受到主管税务机关等部门的查处,所增加的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额外支付或者多交税款,为用足税收优惠政策等而减少应得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企业的税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务规划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2.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3.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4.纳税申报和缴款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5.税务登记、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6.2008年新税制改革带来的税收政策差异导致的征、纳税环节的税务风险等。
二、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企业面临着的税务风险不仅包括外部环境风险,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制度环境,还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企业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不恰当等原因导致的风险。影响企业的内部税务风险主要包括:
1.企业纳税人员的纳税意识
企业纳税人员的纳税意识与企业的税务风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公司管理人员有较强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合理运用结算方式,调整业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这样不仅可以为公司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但是,有的企业纳税意识淡薄,认为筹划的目的就是通过所谓的“筹划”尽可能少纳税或不纳税,甚至授意或唆使筹划人员通过非法手段达到偷税的目的,从事这类筹划事项的风险就很高。
2.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
公司的涉税事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水平、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整体税务风险。公司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由于财务税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以及税收法规、财务法规的复杂性可能会出现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理解偏差,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愿望,但在纳税行为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或者在表面、局部上符合规定,而在实质上、整体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同样会给公司带来税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税务人员要了解税收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掌握合法和非法的临界点,正确理解税务政策。
3.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水平、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既影响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易导致筹划人员筹划方案的失误,发生税务管理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
控制和管理税务风险就是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物损失或声誉损失。企业应倡导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一是要增强管理层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层人员要率先垂范,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防范税务风险,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二是要选择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纳税人无论是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还是委托中介机构或者聘请税务顾问,都要求企业税务人员要通晓税收法规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对纳税人的可用度,要熟悉财务会计制度,准确严谨处理税务事项。要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够适应税种的多样性、政策的动态性、企业的差别性和特殊性,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判断能力,为企业适时出具防范税务风险的的方案或建议。三是要共同参与防范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风险需要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使税务风险的防范形成一种风尚。
2.做好税务筹划的风险控制
税务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企业在实际税收筹划过程中,因相关人员决策具有主观性、纳税双方税法认识的差异性,决定了税收筹划具有风险。一是要正确把握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即合法性、合理性,成本效益原则。合法性要求每项计划及其实施过程,不能超越法律的规范,合法性是税收筹划的前提,是税收筹划的灵魂;合理性要求符合经济行为规律,也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所设计的方案一定要合情合理,不能照搬照抄;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将新税收筹划方案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与取得的收益进行对比,当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收益时,才是成功的方案;二是要深刻理解、全面领会各项税收政策以及财会、金融等知识。纳税人在进行某一项目税收筹划时,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之相关的税收政策,切实把握其精神实质。譬如,对税收优惠政策要求的条件,要严格对照;对概念模糊不清的,要及时与主管税务机关联系,而不能想当然;三是要用发展、动态的观点看待税收筹划。企业的经营状况、性质、人员状况等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税收筹划的环境,也就可能发生变化。纳税人要根据发展了的形势进行筹划,要根据现时条件进行合法筹划。
3.健全企业内部财会制度
企业内部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投资控制及担保制度、业绩考核及激励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等。企业的制度是否健全,其制定是否合理、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企业内部的财会制度不仅对企业管理层有着一定的约束,也对与企业财会活动相关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权限职责的规范都有一定的制衡作用。因此,一要抓住关键人:财会部门负责人;二要把握关键工作: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以及电脑操作密码等;三要管好关键物品:重要的发展、银行票据、印鉴等;四要控制关键岗位: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以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
4.加强与中介组织的合作
企业的税务筹划人员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企业发生的所有业务涉及的税收政策,特别是企业在发生特种业务时,税收政策可能规定的不明确,企业又不愿意或不方便和税务机关沟通,所以,寻找一个专注于税收政策研究与咨询的中介组织就显得十分必要。中介组织可以作为企业税收风险的外部监控人,代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部分职责,更好、更专业地监督、发现企业的税收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另外,税务中介可以在税企双方起到难以取代的沟通协调作用,它既可以帮助企业从技术层面上解决税务风险问题,因为业务的专业性已经具备,也可以为税务部门挖掘税源,避免涉税行政处罚,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执法带来的税收争议。
5.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由于某些税收政策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税务执法机关在征管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企业要防止“对协调与沟通”的曲解,即认为“协调”就是与税务机关的个人搞好关系,使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达到少缴税,不处罚或轻处罚的目的。同时,企业要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检查中,一方面这是公司作为纳税人应尽的法定义务,另一方面,在税务检查中积极友好的表现会给税务机关留下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公司创造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公司日后纳税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