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路勘测实训总结

道路勘测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路勘测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路勘测实训总结

道路勘测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school-running pattern and characteristic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University and referring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in China, this article takes training high skilled talents needed in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as the main line, takes work process as the pointcut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makes clear the standard of quality, knowledge, ability, attitude,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i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It is aimed to construct the modularized curriculum of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s, enhance “double-quality”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form a win-win school running mechanism.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lent training mode;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178-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工程技术与企业管理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本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退出历史的舞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经验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从而提高学生适应岗位需要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市场紧缺、急需的,能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然而它所要求的人才、知识结构、职业素养等明显不同于传统的工程人员,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有几十所,其中辽宁交专、福建交院等六所院校为“国家示范校”,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国内最具代表性。要解决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就要反思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这些问题,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总结了四大问题:

①教学过程难于执行。实际上,道路桥梁工程的项目周期通常很长,具体工作的时间点很难于匹配教学活动的时间点。此外,工程项目执行的地点不同于一般的操作间,存在较高的环境与组织风险,学校处于安全考虑,不愿让学生长时间呆在工地,而客观上也有很大的难度。②实践环节薄弱。目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的实践环节还仅仅处于课程实训阶段。而在教学过程中,实践项目少之又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养成依赖的心理状态,缺乏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③缺乏与时俱进的“双师型”的教师。该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全部为“双师型”,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主要通过阶段性培训的形式,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施工方法改进、施工理念的转变,使得教学中缺乏与实际工程情况相对接的知识传授,亦缺少实际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④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高职院校一般均建有实训室,尽管现有设备很好,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设备由于不配套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充分利用,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等仍缺乏仿真实训场地。此外,校企合作的效果也并不理想,缺乏有效的运行载体和长期互利互融的机制保障。

2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1 科学的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交通、路桥施工生产一线,培养熟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理论,掌握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道路桥梁施工工程、隧道工程及其附属工程等相关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能够能在公路建设施工、管理一线从事施工放样、试验检测、工程计量、现场组织管理等工作。掌握路桥工程养护维修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该专业就业职业领域: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及管理一线技术人员。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公路、交通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料管理、造价管理、试验检测、施工测量、施工监理、设施维护等岗位工作。该专业初始就业岗位群:公路工程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试验员、资料员、测量员、安全员、监理员。本专业发展岗位群:公路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同时,经过实践锻炼后能力突出者可胜任施工单位的项目技术主管、项目生产主管、项目经理等核心领导岗位。

2.2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基础课程、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如图1),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基础。同时,结合道桥施工企业的技术现状和岗位需求,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情境式教学应是首要的思考方向,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2.3 推进课程改革建设 为促进学校课程建设,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师职教能力,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2014年6月,该校邀请国内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戴士弘教授为全校教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戴士弘教授以“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为切入点,阐释了课程评价的新标准,引出课程教学设计三个基本原则,即课程必须突出能力的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中心。戴教授列举了当前职业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重点表现为职业教育定位不准而带来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存在误区,他强调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是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通过戴教授的讲座能够引发大家更深入地思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系统化改革问题,各教学部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改革,我校第一批80门课程改革已完成,第二批120门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课程改革主要内容有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整体课程教学设计、ppt课件,电子教案、微课等。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

2.4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得到学校批准,已经购买相关试验仪器设备180余台(套),建成道路桥梁实训室2个,420m2。能进行土工试验、水泥试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路基路面检测试验等。我校“道路桥梁工程实训场建设工程”设计已初步完成,工程位于学院园区西南角,项目总占地约4500m2。本实训场地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排水、防护、交通安全设施及场地硬化等。其中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合公路与城市道路特点对人行道、土路肩等做分别展示。排水设计主要体现形式为明排边沟及暗排雨水井。道路防护主要包括道路路基挡墙及路基边坡防护。道路安全设施主要包括道路标志牌及道路路侧护栏。场地硬化主要为各桥梁模型场地进行硬质铺装。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术语、材料等的理解与记忆。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秉承“以实习带就业”、“以实习促就业“的理念。以系主任、书记为核心,以辅导员、专业教师为两翼,积极开展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推荐工作。在实习岗位安排过程中,城建交通系确立了“安全第一,对口安排,全程管理,确保就业”的基本方针。2015年,签署了北京城建道桥集团、中铁九局检测公司作为该系实习就业基地的合作文件。

2.5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基于课程改革后,将原有平时成绩(10%)、期末成绩(90%)的考核方式废除,实行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如图2)。

该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职业岗位课程中的《道路工程识图与绘图》、《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4门课程已经完成了课程改革,在校内评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年仍有《道路勘测设计》等8门课程改革已经获得批准,获得显著的改革效果。近两年该校学生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在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系列软件建筑信息模型大赛”校内选拔中荣获团队二等奖,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数字艺术创意设计大赛辽宁省CAD技能大赛中有8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同时,校内增加建筑CAD、工程测量、道路工程检测等竞赛,参与学生超过70%,有效地促进科技人才的培养。

3 结束语

课程的全面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及综合素质均有所提高。完善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并形成了自己专业的教育特色,为社会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道路勘测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公路工程造价;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13-02

公路工程造价专业突出特点是重视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主要涉及公路工程经济、工程技术、管理等多门课程。衡量本专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就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在社会及企业中的适应能力。近些年来,各高校在创新公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与实践,并得到一些成果。本研究就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关于公路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意见。

1 课程目标改革

考虑本课程专业特点,其课程目标应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笔者认为本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从其就业、晋升及未来发展进行立体评价与考量,从而培养本专业学生成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1]。

2 课程设计改革

课程设置优化 在对本专业课程组合优化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双重提升。比如,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中,就可以针对学生不能准确读懂图纸的情况,将“工程制图”课程分解为“道路工程制图”和“公路CAD”两门课程,同时安排CAD实训、识图与制图大作业等实践教学环节[2],来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针对于此,笔者设计了本专业实践教学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为基础实训环节,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参观施工现场、道路制图及CAD;涉及的相关课程主要有工程测量、公路工程施工机械、道路工程制图与CAD、工程力学等;其教学目标是了解基本的施工方法,学会识读施工图纸等。

第二环节为熟悉岗位实训环节,实训内容主要包括清单文件编制与公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涉及的相关课程主要有桥梁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公路工程计量与计价、公路工程定额及管理、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等;其教学目标是学会根据工程实际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能够掌握基本的道路工程计量与计价方法、程序。

第三环节为综合实训环节,实训内容主要包括软件操作、工程投标报价、工程竣工结算等;涉及的相关课程主要包括公路工程经济、公路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财务管理、公路基本建设法规、工程项目管理等;其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软件开展图形算量工作,了解投标报价技巧与投标文件的编制,学会编制工程决算,掌握工程变更及索赔办法等。

第四环节是顶岗实习环节,实训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对本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及个人的兴趣特长来确定,争取让学生参加能够最大程度挖掘其潜力的工作,在这样的企业中实习,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指明方向,避免很多学生最初踏上工作岗位时的迷茫阶段。因此,这一环节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本专业技能特长,让学生全面了解职业生涯中的一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巩固自身的不足之处,为未来的就业与成才奠定扎实基础。

教学环节优化

一是针对造价员典型工作岗位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造价管理工作,从微观层面设计每一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从宏观层面选择不同学校情境下的教学内容;

二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表现形式,运用教师授课活页与学生学习活页相结合的方式,由教师设计不同学习情境下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考核等,学生则根据教师设置的项目任务,做好相应的学习规划;

三是改革考核方案,改变传统的以纸质试卷考核学生的单一考核方式,增加过程性考核,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及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条件下,对本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准确、客观的评价;

四是进行模拟实践,通过现场模拟方式开展可行性研究、招投标等一些集体性实践课程,这样既可以重点表现出实践的目的性,使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又可以表现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创新是本专业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结合本专业特点,笔者认为应当采用基于公路工程造价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教学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课程组人员要预先对相关设计与施工工作进行有效调研,从职业能力分析的角度考察本专业所涉及岗位及相关领域,以此为参考设置教学目标及教学工作任务,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未来就业。

二是根据本专业岗位技能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模拟工作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未来工作的真实环境。

三是通过校企联合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院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织完成教学。同时还应在教学中渗透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让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四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习,在真正的企业环境中锻炼自己。

3 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首先,从教师教学手段来讲,应当结合当前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现场教学、远程教学及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本专业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增强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多媒体教室的方式,鼓励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采用PPT课件和教学录像等方式,更加形象具体地向学生展示所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一些枯燥的公路工程造价理论知识。

其次,利用目前的校园网络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校园网络平台中增加精品课程、教学课件、习题练习、辅助学习资料等模块,让学生能够有选择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学习资源和更加便利的学习条件。

4 建设校内外实训环境

本专业的特点就是实践性要求较高,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校内与校外实训环境建设相结合实现的,依托校内公路工程造价实训中心,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工地内业计算能力、施工图纸解读能力,注重学生在公路工程造价文件编制方面的实训。通过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切实接触到真正的生产项目,进行公路桥梁勘测、工程计量带岗实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因此,在公路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中,应该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并通过专门的校外顶岗实训管理指导小组来管理和指导学生顶岗实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增加其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综合性“顶岗实训”创造更广阔的领域。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近些年的努力中,公路工程造价专业教育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该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强能力、社会需要的人才。总体来讲,笔者认为本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为能够进一步提升公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应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实验设备与实习条件;

二是加快建设配套的网上自助学习软件。尽可能地为本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三是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研究机会;

四是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尤其是要增加高层次研究型年轻教师;

五是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和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晓刚,冯玮.浅谈实践教学在高职公路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道路勘测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测量学;教学

《测量学》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城镇规划和园林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使之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原理、程序和方法;能独立承担地形图测绘及建筑物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能熟练地判读地形图,熟悉地形图的一般应用;能利用地形图进行面积计算、土石方计算等;能应用地形图进行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

测量技术是一门基础技术,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技术,高职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可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利用所掌握的测量技术在公路勘测、水利水电、国土资源、地矿、城镇规划、道路施工、建筑、市政工程等行业和部门中就业。然而,在一些高职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该课程的教学现状颇不尽如人意,在教学管理、师资、教材、教学教法、仪器设备等方面表现出与高职教育目标的不相适应。笔者在《测量学》的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希望与同仁交流、共同探讨,以期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测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测量学》的教学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管理方面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开设《测量学》的建筑工程、城镇规划和园林技术等专业不属于同一个教学系部,如建筑工程专业属于建筑工程系,园林技术专业属于生物工程系。因此,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人员(教师、实训技术人员)的安排、仪器设备的添置和保管使用、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实训场所、校外基地等)的建立与维护、仪器设备的调度等方面皆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在人力资源方面,因《测量学》教师与实训技术人员分属不同的系,不能统筹安排,一方面教师的工作量不足,而另一方面有生产任务时又抽不出人来,使仪器设备不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同时学生和教师也失去了很多在测绘生产第一线锻炼实践的机会,而且由于教师分散,不便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二是在仪器设备的购置上容易重复,导致某些种类的仪器有富余,而另一些种类的仪器缺乏。三是在仪器设备的使用上,不能很好地协调实训时间与实训管理人员,对学生在使用仪器设备的种类与时间上安排不合理,影响实训效果。四是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容易出现重复投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实训基地投资不足,达不到实践实训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又造成资金浪费。

师资方面高职教育要面向地方、行业和社区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应具有“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保证。但是,在高职院校从事《测量学》教学的教师与实训技术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系统地参加过实际测绘工作,专业实践经验相当缺乏,因而在教学中表现出两个不适应:其一,相当一部分教师受以本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严密性,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其二,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达不到高职教育重技能培训的要求,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多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不能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弱化了学生以测量技能为求职就业手段的作用。因此,在高职《测量学》教学中非常缺乏既精通专业理论,又能熟练地动手操作的“双师型”教师。

教材方面在高职《测量学》教学中,参照普教的教学体系、采用普教教材的做法仍未改变。笔者在建筑工程专业和园林技术专业的《测量学》教学中使用过的教材版本多达数种,既有挂靠专业的教材,如《建筑工程测量》、《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测量》、《园林测量》,又有普教教材,如《测量学》、《测量学原理》等。同一专业、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出入不大,不同专业的教材中基础性内容也基本相同。虽然对专业而言,所有教材在内容上都比较全面,但都缺乏实用性,如对现代测绘仪器与测绘方法的介绍较少,有的教材甚至没有,不能满足生产实际工作的需要。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照样不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到工作岗位上,仍得从头学起才能胜任实际工作需要。

教学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高职《测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测量技能训练比较薄弱,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未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如在《测量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只保证了课时与实训项目的数量,在质量上没有严格把关,学生对测绘工程的整体性把握较差,对某一工种、某一工序不能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因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难以独立承担测绘生产任务,甚至于对测绘工程中某一具体方面的工作都不能胜任。转贴于

仪器设备方面在高职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传统的测量仪器设备如光学经纬仪、水准仪等基本能满足实训要求,但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如电子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测量常用软件与专业应用软件等则严重不足,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测量学》教学仍以光学经纬仪和水准仪的使用、测绘法纸质测图、经纬仪加钢尺的角度和距离放样等内容为主,与测绘生产中已普遍采用全站仪作为常规仪器进行数字化测图和施工放样的现状相差甚远,学生很难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另外,因多种原因,仪器设备的损坏较严重,而维修保养又不能及时跟上,致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使用效率不高。

教学改进措施

根据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的《测量学》教学工作中,应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教学管理方面要做到“三统一”:一是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应将《测量学》课程归口到某一个教学系部进行管理,成立测量学教研室,在研究专业教学计划和测量学与其他专业课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测绘技术和测绘生产实际,适当考虑现有测绘仪器设备和实训条件,统一制定测量学教学计划。在学时数、开设学期、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训教学学时的分配、教材选取、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不负责课程管理的系只须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常规管理。二是统一仪器设备管理。学院应成立测量学实训室,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保养、维修等,并将分散到各个系的测量仪器设备调配到测量学实训室统一管理。三是学人员安排。测量学教研室对任课教师与实训技术人员的任课、进修学习、参加社会服务和实践锻炼等应进行统筹安排,既要保证教师课时量的充足,又要保证教师有机会了解国内外测绘学研究动态,有机会学习测绘新技术、新知识并接触测绘生产实际,为教学和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资方面首先,要让教师真正投入到生产第一线,通过在职轮训的办法吸取生产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可利用假期抽调任课教师到测绘生产部门和施工单位接受测绘实践锻炼。其次,要举办测绘技能培训班,定计划、定目标,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授课,对受训教师进行测绘技能鉴定考核,并要求取得相关证书。再次,要适当安排教师到相关名牌院校参加进修学习,了解国内外测绘学研究动态,学习测绘新技术、新知识。最后,要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激励机制,以竞争选优方式在“双师型”教师中选拔专业带头人,优先安排“双师型”教师任课,在教学中实现测绘理论与测绘实训的有机结合,并应对专业教师、实训技术人员参加教师职称评定和工程系列职称评定提供方便。只有切实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才能适应应用型、技能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理论课教学有机地贯穿到实践教学中去。

教材方面首先,要采用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材。教材应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应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实践能力的整体要求,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学习;应能反映国内外先进的测绘仪器与现代测绘技术的现状。教材编写应广泛征求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操作技能高超、在生产第一线工作过、对现代测绘技术掌握较好的教师与测绘工作者的意见,恰当选取内容,力争保持结构系统的完整,较好地体现实用性与先进性。其次,教材类型要多元化。应将传统的书本式教材与丰富多彩的现代化存储手段(如教学录像带、光碟、磁盘等)结合起来,利用这些新型教材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直观、使用寿命较长、更新快的特点保证教学效果的提高。

道路勘测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施工员实结【1】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公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紧张的四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四周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四周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比如,钢筋的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的接头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放在受压区内。在砌墙的过程中,如遇到墙要转角或相交的时候,两墙要一起砌起来,在留槎的过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则必须留阳槎,且要有拉结筋,不能留阴槎。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热的时候要注意养护。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学习的闲暇时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远离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护佑,去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然而当我们终于可以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般离开长者们搭建好的巢穴,独自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一番狂风暴雨的。

短短四周的实习生活中,让我学会了不少东西,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当我摆正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以放松的心情,充沛的精力重新回到紧张的学习工作当中时,我忽然有种这样的感受:短短四周,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徉于实事当中,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

此次学期末我跳出了象牙塔,来到了工地生产实习,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学习实践知识。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社会,感受社会。

我很高兴能为自己家乡的建设事业贡献了一点绵薄之力,那里的王技术员成为了我生产实习的启蒙老师。我也很荣幸有这样一个经验丰富而又慈祥的师傅来带我,这样我能够充分的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如我们常用的管道,有些管道只在书上提到,而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管道的施工技术,这些完全要在实践的环境中才能深刻的学习和体会到。又如煤气管道的煤气管道的严密性试验的具体操作,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深刻的了解其技术。这次实习还有很多的真实意义1、只有实习才能感受一个真实工作的需要,才能确定你是喜欢做研究还是喜欢去单位工作,选择考研还是工作就有实际的经验依据;2、只有实习才能辨别你对于一个工作是虚拟的幻想还是真实的喜欢,便于帮助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也可以在几个实习体验之后选择相对比较喜欢的职业岗位;3、只有实习才能模拟体会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上其他人对于你做人做事的要求,才能培养基础的人情世故,才能得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行为矫正;4、只有实习才能知道知识的用处与知识的缺乏,才能在学校选课、课程听讲与理解方面有了新的角度,学习的觉悟性会有相当的提高;5、只有实习才能发展初具规模的校园以外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对于帮助你懂得社会知识、接触社会机会包括职业机会提供的帮助非同小可;6、只有实习才能让你对于老师、同学提供的知识与其他书面的知识有了辨别与辩证的能力,才有了质疑的底气,也可能有了形成自己主见的依据,甚至直接帮助你比其他不实习的同学更快成熟。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对我的人生来说意义非凡。我相信这次实习肯定会成为人生的宝贵回忆之一。

施工员实结【2】

首先要在这里感谢史书记、卓老师以及我们班长及团支书为我们争取、联系到这样一次额外的实习机会。以下是通过这次实习本人从所获得的一些收获及些许体会。

我们小组三人是在卓老师介绍的一工地施工队上参加实习的,在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我们几乎每天都和施工队形影不离。从一开始的陌生人到随意闲谈的朋友,我们学着一点一点主动的去与人相处,交流。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不管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还是仅仅为了能与他人友好和谐相处,主动,礼貌的交流都应该是很必要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交流能力、交流技巧,氛围和谐了很多事情协调起来就简单得多了,毕竟任何一个工程都不是某一个人之力建起来的。建筑工业是一个跨多个专业领域的行业。尤其是当你是一位管理层人员或即将往该方向发展,交流,协调就变成了工作的重点。在这一点上我们表现都还不错,以一个施工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体里充满了那份应有的激情与责任感,切切实实的融入到施工队中,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房屋建筑工程是我们专业的方向,所以建筑工地是此次实习的重点。在此次实习中,我们了解了商品住宅房屋建筑工程的功能布局、造型美观等设计理念和施工务实的方法与工艺。由于我们加入时工程已经建到十三层,所以错过了很重要的那部分基础工程。每天我们都是站在施工员的角度,做着一些施工员该做的事,放线,打标高,检查模板、钢筋,浇筑混凝土,验收砌体

给我体会特别深刻的是:

建筑工程一般都存在分包现象。由于这个工地上的管理模式稍有一点儿不同,工人拿钱与施工队签字没什么联系,所以存在一些素质较差的班组对施工员的话经常是爱听不听。不按要求施工或要求整改的不按期进行,这就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些细部工程的进度及质量,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如有一楼层的阳台装饰柱浇筑完了一复核,垂直度都跑得没边了,最后不得不全部打掉重做。

施工员实结【3】

在9月1日到9月18日,由张教授给我们安排学习和实训还有看建筑施工图等。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钢筋工程施工、模板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装饰工程等.对它们的了解,使我对建筑施工技术又有了新的了解。建筑安全施工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对于安全检查表中安全管理方面的东西,也不可能包罗万象,什么都检查,但一些主要项目,关键的东西必须列入检查表中,安全第一。安全教育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掌握一般的安全技能和应知应会。因此要对安全教育这一项着重检查,若新人厂员工未进行安全教育、员工变换工种时未进行安全教育、员工不懂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范,均要进行检查考核扣分。对于三宝及四口的防护等。建筑施工发生的事故触目惊心,对建筑施工工地进行安全检查是完全必要的。本文只是就目前建筑施工工地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一般常用的检查内容和实施运作方法,随着建筑施工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也要不断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开创建筑施工工地安全检查工作的新局面。

钢筋工程中,钢筋腐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首要因素。国内外对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已经做了一些研究。本文简介了这方面研究的现状,并对需要重点加强研究的方面提出了建议。钢筋混凝土构件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但混凝土只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却很低。然而两者的弹性模量比较接近,还有较好的化学胶合力、机械咬合力和销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又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一般混凝土只考虑承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

对于装饰工程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如内外墙面砖的镶贴。内墙釉面砖镶贴。镶贴前,应在水泥砂浆基层上弹线分格,弹出水平、垂直控制线。在同一墙面上的横、竖排列中,不宜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砖,非整砖行应安排在次要部位或阴角处。在镶贴釉面砖的基层上用废面砖按镶贴厚度上下左右做灰饼,并上下用托线板校正垂直,横向用线绳拉平,按 1 500 mm间距补做灰饼。阳角处做灰饼的面砖正面和侧边均应吊垂直,即所谓双面挂直。采用聚合物水泥浆不但可提高其粘结强度而且可使水泥浆缓凝,利于镶贴时的压平和调整操作。镶贴过程中,随时用靠尺以灰饼为准检查平整度和垂直度。

如发现高出标准砖面,应立即压挤面砖;如低于标准砖面,应揭下重贴,严禁从砖侧边挤塞砂浆。接缝宽度应控制在 1~1.5 mm范围内,并保持宽窄一致。镶贴完毕后,应用棉纱净水及时擦净表面余浆,并用薄皮刮缝,然后用同色水泥浆嵌缝。镶贴釉面砖的基层表面遇到突出的管线、灯具、卫生设备的支承等,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砖拼凑镶贴。同时在墙裙、浴盆、水池的上口和阴、阳角处应使用配件砖,以便过渡圆滑、美观,同时不易碰损。外墙面砖镶贴 外墙底、中层灰抹完后,养护 1~2 d即可镶贴施工。镶贴前应在基层上弹基准线,方法是在外墙阳角处用线锤吊垂线并经经纬仪校核,用花蓝螺丝将钢丝绷紧作为基准线。以基准线为准,按预排大样先弹出顶面水平线,然后每隔约1 000 mm弹一垂线。在层高范围内按预排实际尺寸和面砖块数弹出水平分缝、分层皮数线。一般要求外墙面砖的水平缝与窗台面在同一水平线上,阳角到窗口都是整砖。外墙面砖一般都为离缝镶贴,可通过调整分格缝的尺寸(一个墙面分格缝尺寸应统一)来保证不出现非整砖。在镶贴面砖前应做标志块灰饼并洒水润湿墙面。 镶贴外墙面砖的顺序是整体自上而下分层分段进行,每段仍应自上而下镶贴,先贴墙柱、腰线等墙面突出物,然后再贴大片外墙面。竖缝的宽度和垂直度除依弹出的垂线校正外,应经常用靠尺检查或目测控制,并随时吊垂直线检查。一行贴完后,将砖面挤出的灰浆刮净并将第二根分缝条靠在第一行的下口作为第二行面砖的镶贴基准,然后依次镶贴。分缝条同时还起着防止上行面砖下滑的作用。分缝条可于当日或次日起出,起出后可刮净重复使用。

对于模板工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些 为了提高模板的利用率,避免施工中大模板在地面和施工楼层间上、下升降,大模板施工应划分流水段,组织流水施工,使拆卸后的大模扳清理后即可安装到下一段的施工墙体上.以内、外墙全现浇体系为例,大模板混凝土施工按以下工序进行抄平放线,敷设钢筋固定门窗框安装摸扳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修整混凝土墙面养护混凝土。抄平放线在每栋房屋的四个大角和流水段分段处,应设臵标准轴线和控制桩。用经纬仪引测出各楼层的控制轴线,至少要有相互垂直的两条控制轴线。根据各层的控制轴线用钢尺放出墙位线和模板的边线。 每层房屋应设水准标点,在底层墙上确定控制水平线,并用钢尺引测出各层水平标高。在墙身线外侧用水准仪测出模板底标高,然后在墙身线外侧抹两道顶面与模板底标高一致的水泥砂浆带,作为支放摸板的底垫。敷设钢筋 墙体宜优先采用点焊网片。钢筋的搭接部分应调直理顺,绑扎牢固。搭接部分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双排钢筋之间应设S钩以保证两排间距。钢筋与模板间应设砂浆垫块,保证钢筋位臵准确和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宜大于1 m。流水段划分处的竖向接缝应按设计要求留出连接钢筋并绑扎牢固,以备下段连接。当外墙用预制板时,外墙板安装前应将两侧伸出的钢筋套环理直。外墙板就位后,两块外墙板的套环应与内墙的套环重合,在其中插入竖向钢筋。对每块外墙板和内墙,竖筋插入的套环数均不应少于3个。竖筋和钢筋套环应绑扎牢固。大模扳时安装和拆除大模板进场后应检查整修,清点数量进行编号。涂刷脱模剂时,应做到涂层质地均匀,不得在模板就位后涂刷;常用的脱模剂有甲基硅树脂脱模剂、皂角脱模剂、机柴油脱模剂等。大模板的组装顺序,应先组装横墙第 2、3轴线的楼板和相应内纵墙的模板,形成框架后再组装横墙第一轴线的内模及相应纵模,然后依次组装第4、5、等轴线的横墙和纵墙的模板,最后组装外墙外模板。每间房间的组装顺序为先组装横墙模板,然后组装内纵墙模板,最后插入角模。 组装时,先用塔吊将模板吊运至墙边线附近,模板斜立放稳。在墙边线内放臵预制的混凝土导墙块,间距 1.5 m,一块大模板不得少于2块导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