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
Relationship between SSRS、TCSQ、SCL-90 of the Guizhou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Liu Yao, Zhang Yonglei, Qiao Yu, et 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Guiyang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Guizhou 55000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se the different level of SSRS、TCSQ、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that three Correlations of the Guizhou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Every 1000 of the Guizhou Minority and the Han Nationality college students were assessed with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SSRS、TCSQ through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Results SCL-90 factor and SSRS scores of the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e Han Nationality while TCSQ scores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m.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sex、sources、economy conditions with the Han Nationality college students,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girl students、rural students、bad economy conditions students. Conclusion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ed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Guizhou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Founding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inter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 Guizhou;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SSRS; TCSQ; SCL-90
近几年,国内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步重视起来,对其影响因素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认识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除生物性因素如个体遗传特征,以及生理特点所致的神经-内分泌变化直接影响外,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社会心理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联系[1,2]。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作为应激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外不少学者从多个角度探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表明社会支持与应激事件引起的心身反应呈负相关,并建立了缓冲作用假说和独立作用假说[3]。应对方式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引发不等的应激反应水平[4]。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工作压力,增强适应能力,改善心身症状,应对不当则会加重压力或增加新的压力,加重应激反应[5]。而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作为心理应激的重要中介因素,也必将与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师大、贵州民族学院、遵义医学院、毕节学院、安顺师专、铜仁师专、黔南师专等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做SCL-90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的测试,获少数民族大学生有效问卷978人,男生482人、女生496人;经济状况较好者368人、较差者610人;来自城市的学生233人、农村学生745人;一年级学生354人、二、三年级320人、四年级304人;年龄19.8±1.20岁。获汉族大学生有效问卷964人,男生512人、女生452人;经济较好者421人、较差者543人;城市学生396人、农村学生568人;年龄19.6±1.30岁。调查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活动,排除人格障碍及严重躯体疾病者。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现场调查,测试前心理调查人员对协调人员进行培训,在专业心理调查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团体测试,要求学生独立作答,完成后当场收回。分别将有效问卷输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软件系统,计算其数据。
1.3 统计学方法 对以上数据进行检查检错后输入SPSS 11.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正态检验、方差齐性检验、u检验等统计处理。
1.4 调查工具 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年级、来自城市/农村、经济情况、文/理。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L.R编制,共有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量表采用5级评分(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严重)。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共设10个条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③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分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量表分,用以评估个体在生活中对各种条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应对策略。
2 结 果
2.1 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比较 SCL-90得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忧郁以外,其它各因子分均高于汉族学生(P<0.05),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客观支持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不同性别间的比较:少数民族男生在敌对、恐惧、偏执、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上高于汉族男生,有统计学意义。少数民族女生除了人际关系敏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客观支持,其它均显著高于汉族女生,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不同来源间的比较:少数民族城市学生在恐惧、支持利用度、总分上高于汉族城市学生,而在人际关系敏感、消极应对上却低于汉族的城市学生。少数民族的农村学生除了人际关系敏感、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以外,其它均高于汉族的农村学生。见表3。不同经济条件间的比较:经济状况较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恐惧、消极应对、支持利用度高于经济好的汉族学生,而在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上却低于汉族学生,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经济状况较差的两者之间的比较客观支持无显著差异,除消极应对得分低于汉族经济差的学生以外,其它各项得分均高于汉族学生,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2 SCL-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其它各项呈负相关。见表5。
3 讨 论
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们一系列的研究中发现,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在此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与汉族大学生的比较中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忧郁以外SCL-90各项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在主观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上亦高于汉族学生,但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在与同样大多来自本省的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仍低,而生活的单调似乎更能让少数民族学生主观上体验到来自亲戚、同学的支持,利用也比汉族学生好,这对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少数民族女生远离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充满竞争、挫折、陌生的环境时,可能体验到更多的内心不安、焦虑和躯体不适等,而少数民族男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差异就相对较小,而少数民族学生更多的利用社会支持,也许这是他们缓解压力、有效利用的方法之一。同样,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更低,也许这是无助、对现实的无奈压抑于内心,而后转化成各种症状表现出来所导致的,也许正是他们在消极应对上得分高的原因,他们的主观支持、利用度、总分也要高于汉族的农村学生。同样来自城市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比较时,只有恐惧、精神病性较汉族城市学生得分高,而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却低于汉族城市学生,这就看出同样来自城市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大,可能是由于他们之间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上差别不大的原因。而在消极应对得分上汉族的城市学生得分更高,可能是少数民族学生体验到的优势更大、对问题解决更积极。然而,经济条件上的好坏更反应在了心理健康水平上,少数民族经济差的学生各项得分明显较汉族学生高,但是在消极应对上的得分却低。也许正是他们不怕困难、勇敢面对的态度才让他们考上大学,以致这种态度延续至今。在经济条件好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间的比较中,汉族学生有更多的项目得分较少数民族学生高,可能正如前面提到的经济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比较中可能体验到更多的优越感,同时更依赖于他人,更多的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上和其他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总之,少数民族大学女生、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不乐观,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增加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各方面支持,提供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提高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4 参考文献
[1]戴梅竟,王培,刘新军,等.大学生健康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5,16(4):281
[2]Takai A, Vemalsu M, Kaiya H, et al. Coping style to basic disorders among schizophrenics. Acta psychiater scand, 1990,82:289
[3]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9
[4]Folkmans LR, Dunkel-schetter, et al. Dynamics of a stressful: cog-nitive appravisal, coping and encounter outcomes. T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1986,50(50):992-1003
社??支持最初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主要是指个人与周边的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社交系统。一般而言,社会支持包括服务性的社会支持、关怀性的社会支持以及团体性的社会支持。目前而言,社会支持对心理学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从研究结果上看,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也并不是如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全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是根据个人和背景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看,当对于一个人给予理解、尊重和关心以及帮助之后,肯定有助于其减轻心理压力。目前,我国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扶持教育发展、资金政策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之后,越来越多的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有了走入高等教育学府的机会。但需要认识到,虽然国家和院校在资金上给予了贫困大学生一定的帮助。但由于贫困大学生在心理上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通过对社会支持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总结其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就显得极为必要。
1 现阶段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和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增大。但由于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以及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仅仅是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难以满足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综合来看,现阶段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贫困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面临的压力要高于其他学生。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这在当代大学生的吃穿用方面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来。现在,很多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在衣着上、通讯工具上、出行上和娱乐上都讲究消费成人化、高端化。而且,由于大学生大多年纪较小,在消费上也具有一定的攀比心理。这更加加剧了消费高端化的发展。但由于贫困大学生个人经济能力有限,而且大多数资金都是来自学校给予的助学金或者是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获得的。这就使得其在资金的使用上要更为谨慎,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也要大于其他学生。
其次,贫困大学生还存在较为自卑、焦虑的情绪。现今社会贫富差距正在加速拉大。这使得贫困大学生虽然能够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帮助下交得起学费并获得一定的生活费。但从数量上与其他学生从家庭中获得的生活费相比,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由于贫困大学生长时间与其他学生在一起上课、吃饭和住宿。这种与其他学生的巨大反差会使得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物质匮乏感到困难和苦痛的同时,逐渐由物质匮乏转为精神匮乏,进而感到自卑并滋生出怨天尤人的情绪。当贫困大学生逐渐从思想上生出这种情绪之后,其自然会慢慢逃离班级中的集体活动。而焦虑情绪往往会造成贫困大学生无法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进而影响了其考试的成绩。当贫困大学生一旦出现考试成绩落后的情况时,往往会感到更加失落,进而影响了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
2 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首先,贫困大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会影响到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在面对与其他同学之间巨大的生活水平的差距、明显的综合素质能力差距的时候,部分贫困大学生往往因面对这种巨大的差距而错误地认为自己一事无成或埋怨命运的不公,却没有对自身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而当贫困大学生没有对自身进行有效的、合理的评价时,往往会在面对与他人的巨大差距时时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进而在自我评价上将自身的不足之处无限扩大了。这种无限扩大自身不足造成的结果就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得贫困大学生对自身的评价更为不合理,使得其自身更加难以有信心克服困难,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其次,人际交往也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贫困大学生自身的问题,而是其长期所在的环境造成的这种现象。由于贫困大学生生活在家庭条件较为贫困的环境中。这造成了其在思考问题或与人交谈时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与金钱有关的问题。而对于大多数生活水平较好的学生和教师而言,这是他们所无法理解的。这种情况就造成了贫困大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人际交往的问题。而且,从结果上看,大多数贫困大学生由于本身就难以预留较多的资金进行人际交往,这也使得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但复杂,而且紧张。同时,自身的神经也较为敏感,甚至带有憎恨、厌烦他人的情绪,进而影响了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
第三,社会支持也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目前,不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都认识到了对贫困大学生给予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机会的重要性。贫困大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及日常课余时间在学校图书馆等地方打工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的这种方式远比仅仅由学校下发助学金等款项要更能体现对贫困大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而且,由于在之前社会上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大多维持在中小学阶段,对大学生的关注和支持较少。这也造成了部分贫困大学生因获得的支持较少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等。目前,随着社会上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日益提高,贫困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也在朝着良性的目标发展。由此也可以看出,社会上的支持也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Abstract: The counselor as a classroom management, front-line workers to cultivate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direct imp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sychology,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on this basis, the depth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ors on college students approach education.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Keywords: counsel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大一的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到大学轻松的学习生活变化,很多新生都不适应,感觉漫无目的,不知所措;大学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高中相比也有着很大的变化,上课时没有固定的座位,下课后各忙各的,使得很多同学没有机会去结交朋友,也不知道如何交友;大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已经适应,学生的心理健康会明显好转;大四的学生面临着毕业与就业的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有考研时带来的焦虑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顺利开展工作。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家庭的和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而家庭不和谐或者单亲家庭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在求学的同时还要担心家庭,想办法筹措学费与生活费用,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对学生心理发生重要影响。社会因素会对学生心理发生重要影响,社会情况复杂多变,一些腐败的社会现象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冲击,学生对社会转型期的不良现象感觉痛心疾首,而又不能有所作为,给心理带来强烈的矛盾冲突,形成心理问题。学校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先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给学生带来不适应,学生会感觉人生地不熟,再加上首次出远门,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差,常表现为焦虑、失眠等。学习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最为直接,学习上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经济压力大,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对周围的同学交流,对生活优越的同学产生嫉妒、憎恨等。更有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以聊天、打游戏度日,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自身因素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一些学生因为身体缺陷或者发育不良等,引发心理疾病,比如身材矮小、过于肥胖产生的心理问题。
三、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辅导员要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并参与相关培训,掌握心理辅导的技巧与方法
辅导员要有责任心,热爱学生管理工作,严于律己,力求上进,是辅导员的立身之本。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大学生产生直接的、深刻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认真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心境。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要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掌握心理教育的相关方法与技巧,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深入学生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占有重要地位,两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不可分割,它们的宗旨都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学生的省心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共同发生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辅导员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一些大学生因为特殊的因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比较敏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找不到合适的途径释放,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上网宣泄心理苦闷,自此迷恋上网络。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烦心事,比如情感、学习等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如果学生能有机会说出心里的感受,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辅导员要扮演倾听者的角色,耐心听学生的心声,给学生释放心理压力的机会,并能同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原因所在,引导学生走出困境。
4辅导员要组织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并组织一些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征文、话剧等方面的活动,组织各种智能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提高素质。辅导员要精心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创建良好的学风、班风,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心理氛围。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辅导员的担子越来越重。辅导员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到位,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发挥自身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为平,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03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70-01
教师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一扇窗,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学生都有向师性,什么都向老师学习,黑格尔有句名言:教师是学生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祸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老师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或许多批学生。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可以说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那么,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对自己的教学,对学生有哪些积极影响呢?答案当然是很多的,这里我就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可能都在试图传播和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对学生来说,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一个心理健康的老师,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定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他们有着高昂的教学热情,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热爱学生,有爱心,与人为善,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教师虽然没有时刻扮演道德榜样的角色,但自己的价值观念会不自觉的渗透在自己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上课的表情,态度,言行表现出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日久天长,学生会自然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有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彼此互相了解,互相尊重,能够很好的沟通。心理健康的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与学生相处时,信任、欣赏、赞美多于厌恶、憎恨、歧视;对学生像对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并以诚相待。做到这些,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形成。这样不仅能树立教师威信,赢得学生尊重,还能指导学生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久而久之,内化积淀为学生的固有品质,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教师心理健康有利于营造温馨、快乐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向过程,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对师生来说都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和学的效果。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老师,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每次走上讲台,都会把所有与课堂无关的事抛在脑后,对学生充满激情。他会用自己的语言、行为、情绪创设一种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会用自己饱满的情绪,热情的话语来鼓励学生,感染学生。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自然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愉快的接受教育,积极的探究问题。
四、教师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家庭因素;心理健康;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54-02
一、心理健康的阐述
一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是能够确保自身各方面机能与周围环境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点基本条件:(1)智力符合实际年龄。智力是衡量人能否具有正常心理活动的前提条件,能够确保人们在生活学习中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并日常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积累生活工作经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对自我意识有较为客观的意识,一般来说,心理上的健康是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人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通常会出现自卑、自我否定以及心理上的相对失衡等问题。(3)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基本的不卑不亢,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满足自身需求,对于一些突发性状况和能力之外的问题也能以较为平稳的心态面对,基本能够保证积极乐观。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采用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有可能会使孩子变得畏缩、胆怯、惯于逃避现实,甚至产生自卑、抑郁或心理焦虑,也有可能产生爱说谎,对人不信任、有敌意的应对方式。父母长期的严厉形象,给孩子造成了情绪暴躁的影响,容易产生攻击;父母过分保护会使孩子缺乏主见、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优柔寡断、缺乏决策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孩子的自我意识,限制了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以学分制为基础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性,部分家庭因为收入偏低导致学生在学分上和其他学生存在差距,因为部分学科的学分不能带来实际的学习效用,也不能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这就使得贫困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陷入两难的境地。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当中知识储备相对丰富的一个群体,他们自我期望值高,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和自我价值认同感,这就使得贫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心理上的伤害,甚至使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出现抑郁的危险倾向。当然,这种影响不是全面的,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出身的贫寒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形成了更加坚韧的性格。
(三)家庭的户籍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在以往研究中,没有研究表明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比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的心理方面会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以广州为例,部分当地的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对于这一问题保持中立态度,而流动人口偏向本地的户籍,而广州当地人口则认为当地人口的健康状况更为健康。因为和当地户籍人口在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会影响这部分群体对社会的支持态度。除此之外,流动人口通常还面临着来自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当中的某些消极变化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流动人口的心理产生影响。但就大学生而言,进人大学可以选择迁户与不迁户,如果迁户,大家都会处于一个平台,享受的学校政策基本一致,所以说家庭户籍类型不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特殊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特殊家庭结构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单亲家庭结构,主要是父母离异或者其中一方去世的家庭;第二种再婚家庭结构,是指父母离婚,然后其中的一方又重组而成的家庭;第三种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三种特殊家庭结构都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会有孤独感,缺少陪伴,从而形成孤僻的性格。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同,在家里需要家庭的认同。独生子女往往容易受到家庭的溺爱,做事情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差。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五)父母学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研究表明,通过对军医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学历高的父母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从事教师、公务员等稳定工作的职业的工作者通常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虽然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而学校的教育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之前的心理偏差进行部分修正和改进,目前受到父母职业和父母学历影响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还是少数。
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策探讨
(一)家庭层面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通常以谈话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教育的效果通常和谈话的方法关系紧密。这种交谈并不是父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在一个较为平等的环境中,和孩子进行和谐的交流。在交流时要把握好时机,确保孩子是处于一个情绪比较平稳的情况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之前要对谈话内容进行引导和铺垫,然后选取一个孩子比较感兴趣且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话题作为谈话主要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都不要给予直接反驳,而是在他阐述完毕后自己以更为合理的角度提供一个相对更为成熟的观点,让孩子自己去判断。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进行交流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教育,避免在交谈中对孩子以往犯过的错误加以训斥,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甚至会使孩子抵触这种交流教育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适当鼓励孩子能够让孩子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将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更好交流。
(二)学校层面
学校应以“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构建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培育美的花朵,收获美的成果”为教育特色的建设思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以美育人、培养特长”为理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重视艺术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及时调整学校教改的定位和方向。“全面发展”是指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受到良好教育;“培养特长”是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两者要全中有长,长中有全,以全促长,以长带全。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该科目教师的教学义务和责任,而是全员教学工作者的职责。
(三)社会层面
社会环境相对于家庭环境来说虽然对学生的影响层面相对较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理形成十分明显的影响。社会的风气、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媒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构成影响,影响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媒体如电视、网络、图书等方面形式。
在社会管理层面上,社会各界领导要以社会环境为基础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性。其次,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对文化市场的综合整治和管理,对文化产品市场中的不健康和反应社会负面因素的产品进行积极的剔除,避免这部分产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造成影响。让学生能认识到社会文化的主流,在大学心理“转折期”过程中不至于发生偏差,使身心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