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北京康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652.5万元,2016年与立思辰科技完成合并重组,成功登陆创业板。
康邦科技国内领先的高端IT解决方案服务商、智慧教育行业领军企业。
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软件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具备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二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信息安全服务一级、安防工程二级、音视频集成工程一级等专业资质。
康邦科技自主研发应用服务支撑平台、教学应用软件、管理应用软件三大软件产品线,已有59项取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7项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39项。数字化校园产品、网络监控管理系统、IT运维管理平台、智慧课堂平台等自主研发软件已在全国上千家学校和政府、医疗、科研等单位建立成功案例。
康邦科技还与IT领域上千家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了业内首屈一指的服务联盟,为教育和公共事业行业的广大用户提供IT整合解决方案。
康邦科技的创业团队全部来自清华大学,公司现有员工600余名,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80%。除北京总部外,公司在天津、郑州、成都、济南、武汉共设有5个分支机构。一直以来,公司以“服务客户、成就员工、贡献社会”为经营宗旨,拥有业界闻名的优秀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为员工发展搭建了良好的舞台。
康邦科技经营业绩稳健增长,近十年来年营业额、纳税额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
2011年,康邦科技在业界率先提出并付诸实施教育行业信息化顶层设计先进理念。康邦科技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本着自顶向下设计、自底向上建设的思路,设计内容涵盖教育机构整体业务架构、系统应用架构、数据与资源架构、技术与基础设施架构、支撑保障与运维架构以及项目建设架构,为各类教育单位设计理念领先、技术先进、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长期信息化全面规划。
截至2015年底,康邦科技已先后帮助100多个教育单位(包括高校、职校、中小学、地市级教委信息中心等)完成顶层设计工作,设计项目金额超过100亿元。康邦科技首创CEIA(Combanc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rchitecture )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方法论,并在大量顶层设计的实践工作中,逐步确立了引领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方向。
2015年6月,投资数千万重磅打造的康邦教育技术研究院在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创立。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异化现象原因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而教育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历经十多年的探求与发展,已取得显著进步和丰硕成果。但从总体发展进程和水平看,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异化现象”,也就是基础教育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或者相矛盾的现象。下面就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几种典型的异化现象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关注。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异化现象”
1、异化现象之一:“硬件建设大投入”与“应用效果低产出”,也可以说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产出与巨大投入不相匹配,这也是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从有关统计数据可以窥见一斑。2002 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投入达到208亿元,比2001年增长10.6%。2003年教育行业信息化总投资达到226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硬件投资比例达到70%,软件投资比例达到22.4%,服务投资比例达到7.6%。2004 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总投资突破250亿元。据计世资讯研究(CCW Research),2005年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投资为272.6亿元,增长8.7%,2006 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投资299.4 亿元,2007 年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投资达到336.7 亿元。近六年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总投资达到1592.7亿元,因此有人形象地把我国教育信息化称为“千亿工程”。
教育信息化总的投入很大,基础教育信息化作为其中重要一环,投入也不小。这样大的投入当然要讲求效益。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效益,一方面要呈现在普遍的应用上,即教育信息化环境、设备和各种资源要处在一种高效使用的过程中。另一方面,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上,要在重大事项上有所反映,要在服务中心工作中体现效率。从基础教育信息化应该产生的效益的这两个方面来看,当前遇到无法提出新的建设重点、看不到与投资金额相匹配的应用效益等问题。基于此,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作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同时教育信息化投入在经历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也有了明显放缓的趋势。在经济发达地区经过初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大批量采购后,由于缺乏应用的亮点,缺乏需求,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投入。有人针对此类现象,提出了教育信息化降温以及遇到瓶颈的观点。
2、异化现象之二:理论上的高作用与实际上的低应用,实际上就是信息化建设与学科建设脱节的问题,这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
基础教育信息化在经过了一轮大规模的硬件投资之后,绝大部分城镇中小学,基本完成了信息化的硬件基础建设。按照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理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应该步入“应用(applying)”、“浸化((infusing)”、“整合(integrating)”阶段。然而在不少地方,基础教育信息化还是游离于学校主流工作——课堂教学之外的一项附加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学科建设关系并不密切,只是在生活管理、食堂用餐、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教育信息化在其应用上没能形成普及态势,各种试验性的尝试也只是产生局部成果,没能形成规模效益。
3、异化现象之三:预期的集约型效果与教育信息化的粗放型发展,也可以说是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的问题,这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由无到有,由局部到全局,由简单应用到深化应用的过程。大到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表现出的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教育信息化应用不到位,小到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表现出的问题更是形形,但总的来说还是应用落不到实处。现在一些信息化建设项目缺乏持续运行的机制和动力,建设时有钱、有人管、有人过问和关心,投入使用后却很少有人使用,甚至根本就没有人用,也没有人管理,更没有人维护和更新,甚至运营所需要的经费(例如设备和软件的升级、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等)都没有着落。立项轰轰烈烈,结项冷冷清清,交付使用以后无人过问效果如何,更别提评价反思、再提高,这离基础教育信息化要达到的目标相差甚远。
4、异化现象之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人才的“泛滥”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渴求,这是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不仅极大地拓展基础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朝着多样化、综合性、趣味性、个性化等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接受教育的水平,还促使基础教育体制、结构、观念、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发生重大变革,使基础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实际的情况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历经近十年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创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在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方面与高速发展的当代信息化社会不相适应;不仅在质量上不符合要求,数量上也离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去甚远。但同时社会上又表现出“人才泛滥”的现象,经过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也处于惶惶之中,不是不需要,而是符合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太少,导致出现“人才过剩”的局面。当前信息化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
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进入到深水区,进入到一个高原期,一个发展和应用相对缓慢和集中反思的时期,在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乃至政策性的问题逐步凸显,成为制约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对于出现的各类异化现象,均有其原因,这些原因其实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影响,彼此制约,在此只作粗略的归类。
1、“硬件建设大投入”与“应用效果低产出”出现的原因。
(1)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 管理体制不顺,数字化教育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教育信息化效益不高;
(2)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需要;
(3)数字化教育资源总体缺乏,尤其缺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且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
(4)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没有得到有效推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失败教训没有被充分重视等。
2、理论上的高作用与实际上的低应用的原因。
(1)原有观念陈旧落后且顽固;
(2)标准化低,整合与共享难;
(3)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应用意识不强,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的力度不够;
(4)应用能力较低,不符合当前需要。
3、预期的集约型效果与教育信息化的粗放型发展的原因
(1)不同区域教育信息化条件、环境不同;
(2)政策上的不严密、不紧凑;
(3)执行中的任意性;
(4)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事物,其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理想化地发展。
4、当前环境下培养的大量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原因
(1)当前信息化大环境下,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没有发生根本转变;
(2)有关方面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对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不深;
(3)教师信息化观念不强,信息素养不高,难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4)全民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
三、结束语
基础教育信息化“异化现象”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但归根究底是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思想上,有一定的认识但观念落后;(2)基础建设上,进展较快但利用率相对较低;(3)师资建设上,能坚持培训,但在质和量方面令人堪忧。
基础教育信息化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一项针对“人”的伟大工程,它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中,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率,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它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但在这样一项大的工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类问题,以致阻碍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有效发展,所以要将基础教育信息化贯彻下去,不仅仅是认识到出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启迪.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新的跨越式发展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06-03
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地深入和蓬勃发展,社会各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对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影响有了深刻的认识,形成了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普遍共识。我们看到:在这场汹涌澎湃的教育信息化浪潮中,不管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在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都在探讨“专递课堂”、“名师讲堂”、“慕课”、“微课”,都在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一时间,教育信息化俨然成为了教育的“明星”标签,似乎成为解决各种教育问题的关键钥匙,“谈教育必谈教育信息化”。虽然这种全社会都重视教育信息化、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局面是良好的、势头是可喜的,但教育信息化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一个误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忽视了其在不同教育类型中的特点与差异化,按照同样的模式在进行,按照相同的路径在发展,按照一致的标准在要求,导致出现“小脚穿大鞋”、“成人在看小人书”的现象,诱发了对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争议,进而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正常、有序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在不同教育类型中的差异化分析
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讨论热点“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幕课”、“微课”,以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等,大多属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课程资源建设范畴,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绝不应该仅仅限于此,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也是为教育管理服务的,为教育研究服务的,为教育决策服务的。教育信息化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这些不同的教育类型中存在着发展目标、发展程度、应用特点、教师要求、作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教育信息化在不同教育类型中的应用和发展也应该满足各自规律、遵循各自特点,突出各自重点。
1.教育信息化在不同教育类型中的重点发展目标差异
在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将教育信息化的总体发展目标定义为“三基本两显著”,即: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那么,具体到不同的教育类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还是有区分度的。
(1)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发展目标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化。通过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解决我国基础教育由于东西部发展差别、城乡差别、校际差别而带来的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不公平等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支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成为学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工具和抓手。
(2)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发展目标是在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降低办学成本。职业教育信息化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出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并借助校企联合,实现网络实验室和远程实习等功能,在满足职业教育实践性需求的同时,又降低了实训设备购买、维护等办学投入,还增强了实训实习的安全性。
(3)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发展目标是推动教育信息化整体健康发展,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引领社会信息化全面进步。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整体科技实力,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整体信息化的水平。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实现对本领域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目标之外,还肩负着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样板、制定标准、解决问题、开发工具,促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引领全社会信息化进步的责任。
2.教育信息化在不同教育类型中的发展程度差异
我国教育信息化这些年围绕着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应用系统、信息化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而逐步发展,已然在不同教育类型中取得了不同的成绩,高等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信息化正以不同的信息化成熟度出现在后续的发展道路上。
(1)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全面启动“校校通”计划,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课程资源。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水平差异较大,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大,要改善和提高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实现均衡发展,不论是时间上还是投入上都还需要一个过程,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这些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仍将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重点。
(2)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从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后才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硬件建设具有了良好基础,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信息化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扩展和提高,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中,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以“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为重点,依托以个人学习空间为基础的教育云服务平台,着力打造“职教新干线”,积极探索以空间教学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在实现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学资源网络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有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3)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自1998年开始,由于政府投入力度较大,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能力较强,高校自身高度重视等原因,发展势头较快,现已基本完成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但同时,高等教育信息化由于资源共享不足,存在着信息壁垒、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问题,而校际间也存在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高低导致的信息化高洼地区别。因此,在下一步的信息化应用提升阶段,应着力加强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和统筹规划。
3.教育信息化在不同教育类型中的应用特点差异
教育信息化丰富了教学手段、生动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育质量、创新了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但是在不同教育类型中,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还是具有鲜明的特点差异。
(1)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特点。以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信息工具帮助课程资源开发,满足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信息系统记录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完善评价体系;以信息手段配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作为合格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
(2)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要坚持“实践驱动”的特点。围绕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职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提高,以学生实践性需求、课程实践性需求、校企合作的实践性需求、行业发展的实践性需求、社会终身学习的实践性需求来展开应用。
(3)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要坚持“引领创新”的特点。高等教育信息化作为整体教育信息化乃至社会信息化的领头羊,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成为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的制定者,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的示范者,成为信息化课程开发工具的创造者,成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难点的解决者,成为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的创新者。
4.教育信息化对不同教育类型的教师要求差异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高,青少年一代已经成为“网络的一代”,他们的信息化素养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增强,给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主动接受教育理念的更新,主动适应角色定位的转变,自身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层级上,对不同教育类型的教师还是存在着差异的。
(1)基础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重“运用”:基础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已成熟的信息技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信息化工具,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工具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课件开发,以信息化的手段和思想进行课程展示和组织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2)职业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重“应用”: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要求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吸引力,改变学生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的状况。职业教育的实践性需求要求教师能够开发各类虚拟仿真软件,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高等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重“引导”: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科学看待信息社会,引导学生把握信息化的脉搏,引导学生在浩淼的信息资源中正确选择,引导学生高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研创新,引导学生把信息技能作为终身学习的工具。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和目标又要求教师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引导行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
5.教育信息化对不同教育类型学生培养的作用功能差异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如果说教育信息化影响和改变了教师,那么它必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学生。
(1)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帮助学生“加强理解、激发兴趣”:引导他们走入信息世界,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工具,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利用信息化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对学习、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信息化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职业教育信息化主要帮助学生“改善习惯、提高技能”:通过对连续学习行为的鼓励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通过对认真仔细行为的鼓励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通过在模拟仿真环境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完成协同任务的训练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
(3)高等教育信息化主要帮助学生“提升素养、启迪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成为主动学习的利器,并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广纳博收、扩大视野、启迪创新思维、助力学术研究和科研探索。
二、教育信息化在我国教育类型中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既然教育信息化在不同的教育类型中存在着差异,并已经有了不同的发展程度,那么在后续的应用发展中就应该遵循其在不同教育类型中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规划,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1)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坚持“政府投入、宏观调控、统一规划”的原则。基础教育由于包含了九年义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大多财力有限,而且基础教育信息化不能追求利润回报,因此决定了基础教育信息化需要遵循“政府投入、政府建设、政府管理、学校使用”的原则。过去三十多年,在政府主导下的电化教学中,各级各类学校以及一些教育企业已经开发了数量众多的优秀课件,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地不断深入,课程资源还将不断丰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必要对课程资源的选择、选拔、建设、配置进行宏观调控和统一规划,对教育企业开发拥有的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可以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提供给学校使用,以达到高效利用的效果。
(2)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享共建”的原则。职业教育课程门类多、专业种类多、行业特色鲜明,不论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还是为满足社会服务功能出发,都需要走校企合作,与社会紧密联系的道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也必须如此。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职业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的困难,并通过信息化应用的资源共享来实现服务人人、服务社会的目标。
(3)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遵循“顶层设计、自主建设、自主发展”的原则。由于高等教育群体的信息化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都高于其他教育类型,而且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较为完备,所以在此基础之上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和发展可以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的前提下,根据高等学校的自身需要自主建设和发展,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只有这样的信息化土壤,才能培育和生长出更繁荣的教育信息化创新果实。
如果将教育信息化在不同教育类型中的发展比作现实生活中车辆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有的是国道,有的是省道,有的是高速,有的是高架,但不管怎么样,“条条道路通罗马”。只有根据信息化的现实差异,建立信息化立体网络,教育信息化才能朝着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的目标快速前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
中科院计算所张福新博士是龙芯通用高性能中央处理器组优秀团队的主要成员,曾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所长优秀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特别奖”。张福新博士参与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处理器――龙芯1号、龙芯2号的设计,并成为核心设计者之一。他在第一款国产通用CPU龙芯1号的逻辑设计、验证以及系统软件研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国产高性能通用CPU――龙芯2号三位体系结构的设计、性能分析和优化做出了关键的贡献。
为了使龙芯的科研成果早日应用于实践,张福新博士来到江苏梦兰龙芯产业化基地负责产业化研发和市场化工作。中科梦兰以龙芯处理器为技术依托,担负着龙芯核心技术的转移和关键应用技术的开发,加速了龙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进程。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中科梦兰正在全面推进“教育云”整体解决方案,它包括以“龙芯梦兰互动教学系统”装备的多媒体互动教室和电子书包两大类的云终端,以及拥有海量资源、交互功能和应用的“学龙网”云服务端,能够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完备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和先进的教学装备。近日,带着对“龙芯”教育信息化的期待,我们采访了中科院计算所张福新博士。
记 者:“十二五”规划之门已经悄然打开,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其别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中科梦兰作为“中国芯”的产业化基地,将对教育信息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福新:这些年来,中科梦兰围绕龙芯CPU的应用研发和产业化开展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教育行业我们配合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将龙芯电脑应用到6000多所中小学校的教学之中。为了促进龙芯电脑在教育行业的深入应用,公司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事业部。我们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了面向基础教育的综合平台――学龙网;针对数字化教学,开发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管理系统和一系列云终端应用产品,包括:备课系统、授课系统和电子书包等。这些产品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发展。
记 者:针对龙芯教育信息化开发的相关产品能否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有何创新之处?
张福新:我们是基于充分的市场调研,围绕教学工作的现实需求进行产品方向选择和规划的。
学龙网是教育行业内率先采用云计算、开放式应用平台、知识分享、SNS、电子商务和网络多媒体技术构建的综合性教育服务平台。在学龙网上,教师可以方便地进行教学资源的管理、搜索、分享和交易;第三方教育应用提供商可以和运营自主研发的应用产品;学校和教师可以进行网络化校班管理;教师、家长和学生不同群体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学校和社会化教育机构可以进行网络教学和在线答疑;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考测。迄今为止,已有1万多所学校和5万多个班级在学龙网上注册,每天有数万名学生在学龙网上做练习。
我们通过将区域资源管理系统、校本资源管理系统、教师日常必用的备课系统和授课系统紧密关联,使资源的创建、管理和利用得到有机结合。在备课系统和授课系统中,通过集成、专业的科学编辑器,使教学当中难以处理的公式、图形、符号变得容易和便捷,也能保证资源的高频率应用,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欢迎。
我们结合云计算技术开发的电子书包解决方案,通过将电子书包与学龙网平台的紧密关联与耦合,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电子书包的互动课堂应用和辅助学习应用。在常熟市实验小学示范项目中,电子书包成功应用到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之中。我们的电子书包硬件终端是针对学生学习应用特点而设计的,在满足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售价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通过机体和外套的特殊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屏幕和机体受意外冲击和跌落损伤;通过配置高精度屏幕手写笔,使学生能够方便用电子书包记笔记、做阅读标记、做演算;该终端采用了君正jz4770组件,它是完全国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与龙芯一脉相承,具有同样的指令集。
记 者: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你们是如何处理产学研之间的关系的?
张福新:诚然,我们是一家以技术见长的公司,对教学业务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认识,产学研结合能够有效规避我们的短板。为了深化龙芯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与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教育研究单位建立了持久的合作关系。我们成功地合作开发了多种教案、课件和创新教学应用模式,在相关学校得到普遍应用。在电子书包项目的研发过程中,我们与华东师大祝智庭教授领导的标准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产品的规范化设计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作为出自中科院计算所的团队,我们在核心技术研发上,与计算所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技术 高职英语教学 应用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总理提出了“互联网+” 的行动计划,由此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我国已逐渐进入全民信息化时代。在此背景下,各种信息化技术不断渗透融入教育教学领域,对各级各类学校有着革命性的影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灵活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弥补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提升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推向又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作者结合本人所处学校的实际情况,以航空机务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基础英语及行业英语教学中系统融入信息化技术,以期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学
提到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学,经常有人混为一谈。事实上,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1.教育信息化。20世纪初九十年代初,美国政府提出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其中首次涉及到“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要求将互联网应用在教育中,推动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为全球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也吸引了我国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其中,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专家黎加厚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可见,教育信息化既不能完全等同于网络化,也不是仅指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运用于教育,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个涵盖整个现代化教育的系统工程。
2.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协作与会话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国内学者王竹立教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炼,于2011年提出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既可指导学校内的正式学习,又能指导网络时代的自发性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其总体内涵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技术环境中,师生双方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结合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它不仅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也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建构的过程,是将各类教学模式的结构成分与技术应用条件之间的“整合”过程。
二、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国务院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作用,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改革教W内容、方法、手段,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至此,各种信息化技术纷纷融入教育教学,给传统教学的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英语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对于该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矛盾:一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课时被普遍缩减,仅靠45分钟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二是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底子差,对英语学习没信心没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三是受教师本人的知识局限,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具有一定难度。可见,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做到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知识碎片化与整合相结合,才能解决以上矛盾。而解决这一切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在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技术,给师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学习资源,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实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高职英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这一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被师生们所接受。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互联网知识的学习当中,就各种信息化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进行思考、研究并实践。
三、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务专业的学生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英语教学主要体现在二维码、各类APP、微课设计三个技术层面。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步趋向于数据化、移动化、个性化和社会化。
1.二维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二维码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在教学中常用的二维码形式有问卷星、草料二维码、火狐浏览器和码书。
首先,利用问卷星在我院航空机务专业的学生中开展了两次问卷调查,一是引入行业英语的可行性分析,二是引入行业英语后的各种信息反馈。问卷星改变了教学评价和反馈的方式。教师无需发放纸质调研表,只需用“问卷星”设计好问卷调查表,自动生成二维码,学生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网上调研;随后导出各项数据,完成各类数据分析。事实上,问卷星还可应用在传递资料,考卷制作、现场测试、试卷分析、科研调查和社会普查等方面。
其次,运用码书进行课程教材建设。在我院确定于航空机务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引入行业英语后,需要建设适合行业特殊性的课程教材,如:《航空维修职业英语》。第一步,进行整体构思,确定教材中的每个章节均包括学习任务单,课文文本、单元设计、进阶练习、课后作业、PPT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拓展学习视频等内容。第二步,分别制作以上内容,并转成二维码。第三步,进行组合设计,包括排版和艺术加工。码书将二维码与课程教材相结合,学生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不仅可以学习课程相关内容,还能体验互动交流、即时评价、远程连接,众筹智慧等新型学习方式。
此外,在A级、四六级听力教学中,许多音频材料我们也借助草料二维码进行归类整理。当学生想在课外练习听力时,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收听音频材料,解决了在电脑上使用光盘收听音频资料的局限性。利用火狐浏览器,教师可以直接把网上的有用资料生成二维码,供学生学习参考。
2. APP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各类APP的使用丰富了课堂互动教学方式。我们主要利用手机上的APP来辅助课堂互动,常用的seewolink、mirrorop、UMU 等应用软件可实现手机和屏幕同步显示。
如:教师上课前将所有授课热荽嫒胫悄苁只,再通过无线网络,利用seewolink软件快速传送到电脑上,并打开演示。又如:在话题讨论和对话练习的教学环节中,只要确保手机和电脑在同一wifi环境下,mirrorop软件可使手机画面和电脑同步,实现多屏互动。口语课堂上讨论“Inner Beauty and Outer Beauty”时,多个学生的表现同时出现在电脑投影仪上,让学生从屏幕上清楚地看到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表现,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提高其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直观真实。
UMU 软件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创新互动平台,用手机不但可以随时组织投票与讨论,还能用大屏幕同步展示互动结果。我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该软件进行作业练习与讲评。教师利用该软件制作作业习题并生成二维码,学生无需下载软件,直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相关作业习题。答题情况同步到大屏幕,教师选取部分作业进行讲解,及时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薄弱环节点,查漏补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微课已经成为高职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热点,它使原有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结构发生了变化。在我院的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我们有两种形式的微课视频:电脑微课和手机微课。对于整个单元内容的综合性讲解,运用喀秋莎等相关软件制作微课视频,时长达到8-10分钟,在大学城空间或QQ空间,师生可通过电脑观看学习。此外,还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或重难点进行碎片化,运用HTML5中的易企秀等平台,制作多个时长3-5分钟的手机微课、供学生在手机上播放。这种 “掌心课”或“指尖课”,非常方便学生课外自学。
信息化技术在不断进步,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在不断完善。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是几种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以此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化技术丰富了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和英语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绝对不是各种信息化技术的简单堆砌,不能为了信息化教学而盲目采用信息化技术;更不能完全依赖信息化技术,而忽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对于学生而言,信息化技术虽然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但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控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不仅要做到在课堂内能认真听取教师授课,还需要在课余时间主动利用网络,真正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拓展等,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建构网络时代高智慧学习新体系[R].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陈敏辉.我国教育信息化中的知识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
[4]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Z].2010
[6]桂杉杉.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