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家电网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内电力应急培训发展历程
由于我国的应急管理事业起步较晚,相应的应急管理培训也仅在2003年的SARS之后才逐步在各地方党校或行政学院以及有关部门展开。这些培训多为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本地实际自发组织,专业性不强,内容不完备,整体表现粗糙。具体到电力行业,直到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标志着国家电力安全应急机制的建立。此后,国家电网公司及南方电网公司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省级)综合应急演练。规模化、系统化的应急培训自此开始被纳入电力行业的研究范畴。
2006年10月,广东省在全国率先举行省级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联合演练,为发展国内大规模的(省级)综合应急演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浙江省开展了省级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联合演练。这些大面积停电包括了政府、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用户,但此类演练主要在于演练联动性及配合性,一般都有相应的演练方案和脚本,缺乏相应的真实性。
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暴露出我国电力应急机制尚需完善,缺乏统一应急预警协调指挥平台,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调拨体系有待完善,有效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加强。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始在国家层面重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模拟演练。中国电力监管委员会启动了《电力应急预案编制通用规范》及《电力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演练通用规范》的编制工作,为电力应急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参考。
2009年12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印发了《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提出电力企业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培训,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应当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电力监管机构应当将应急预案培训列入电力安全监管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及应急管理人员的预案培训工作。自此,我国电力应急培训迎来了空前大发展阶段。
2011年6月,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宣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首次对电力安全事故等级进行了划分,强调电力监管机构应当指导电力企业加强电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与此同时,我国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中,将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其中,明确要重点建设和完善电力应急预警体系,建立有效的电力应急机制,搭建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调拨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应急队伍培训和应急派遣体系,实现电力应急常态化管理。
2011年7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泰安应急培训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7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在四川龙泉驿揭牌。两个应急培训基地的建成启用,是国家电网公司应急体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国网公司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培训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预示了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正逐步走向成熟。
电力应急培训卓有成效
(一)基础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1.培训基地。目前,我国已拥有山东泰安和四川龙泉驿两所专业电力应急培训基地。作为国家电网首批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这两所“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集合了国内现有优质培训资源,不仅拥有超前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还拥有先进的应急特种装备,如应急电源车、应急通信车、无人巡航飞机,以及多个室内室外仿真训练场地。其中,3D应急预案推演室可开设应急预案宣贯、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应急指挥等推演课程,4D灾难体验馆,能使学员真实的体验灾难、体验应急现场,从而快速有效地提升学员应急素质。
2.课程体系。针对应急指挥人员、一般生产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基干队伍,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开发了应急理论、电网应急、高空心理素质、野外生存、车辆驾驶、水上救援、消防应急避险、特种设备操作、应急医疗救助等多项培训科目和几十个培训教学课程,形成了涵盖应急基本理论与管理实务、应急救援技能、综合演练等符合电力系统实际的应急管理培训课程体系。此外,基地对于学员的体能训练也有严格要求,基干分队队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耐力,因此,受训人员在基地都要接受高强度的“魔鬼”训练。如每天都要进行5公里越野跑,早晚共有150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还要在400米障碍跑场地上进行训练,而这些也都只能算是最基本的体能训练。
3.师资队伍。两所国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均设立了专门机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吸收和选拨优秀专业人才充实基地师资力量。目前,基地已拥有一批数量充足、专业素质较高的“高、精、尖”应急培训管理和专职培训师队伍。与此同时,基地还聘请知名专家百余位,发展建立了包括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教练和国网公司内部专家在内的兼职培训师队伍,极大地保障和推动了我国电力应急培训工作的快速发展。
4.教材开发。近年来,我国电力应急培训教材开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仅国网公司山东泰安培训基地就已制订了详细的应急培训教材建设开发计划,开发完成了《应急指挥中心设备管理》、《应急通信装备使用》、《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培训手册》、《灭火具体方法与消防器械使用培训手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等十余种培训教材和培训手册,并在培训过程中试用。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也开发了50余项科目,初步形成了涵盖应急基本理论与管理实务、救援技能和综合演练等符合电力系统实际的培训大纲和教材。
(二)初步形成特色培训范式
山东模式:走在央企前列的“1135”工程
2010年,山东电力公司结合实际在全国率先提出以“1135”应急能力提升工程为核心的《应急体系建设方案》,决定加大应急投入,提升公司应急管理、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及应急保障能力,努力打造“洞察敏锐、处置敏感、执行敏捷、装备精良、体系完备、指挥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体系,进而提出建设山东电力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切实提高应急培训能力,提高应急队伍专业素质和处置技能,提高公司应急管理水平。方案立即得到国家电网公司的充分肯定,并批准在泰安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共同运作的一流应急培训基地。
2011年,山东电力公司系统设计、全面实施“1135”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成省市县三级132个应急指挥中心,完成培训基地一期5个室外项目建设和10个培训科目开发工作,机动应急通信系统、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组织和预案体系、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和应急专家队伍、24小时应急值班体系等相继建立完善并正式运行,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基本建成了“架构完整、技术先进、纵向贯通”的应急体系。7月14日,中央企业首批启用的大型专业应急培训基地——国家电网公司泰安应急培训基地在泰安揭牌。
泰安基地建成,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在应急培训基地建设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再一次走在了央企的前面;“1135”工程全面实施,也不止意味着电力部门的应急工作形成了完备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标志着理念的更新,国家电网从以往单一的维护电网运行,转变到积极投入社会应急体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理念上来,努力诠释将电、社会、生命完美地结合。泰安基地的这一新理念在此后的数次实践中得到印证。经过山东泰安基地专业应急培训锻炼的电力应急队伍,在抵御强热带风暴“葵花”等自然灾害的实战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山东省政府组织的地震应急联合演练中也表现出色,获得了各界的充分肯定。
四川模式:经过实战检验的应急培训
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电力公司组建了23支、总人数达5000余名的地市单位应急抢修队伍,并为应急队伍配备了应急发电车、大型应急方舱、冲锋舟、静中通便携站、动中通指挥车、单兵双向视频传输系统、无人飞艇和无人直升机等行业内居一流水平的应急设备;建立了高效实用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在应急抢险时“物质拿得出,用得上”。为确保应急作战队伍的执行力,四川省电力公司还将应急预案演练纳入日常管理,形成集结、抢险、支援和保障相结合的立体演练模式。
2011年7月25日,位于四川成都市龙泉湖嫦娥岛的国家电网公司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正式揭牌,成为中央企业首批建成启用的大型专业应急培训基地。建成之后,应急培训基地将其“平战结合”、“紧贴实战”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力求在模拟实战情况下摔打出一支应急救援电力特种部队,确保应急队伍在真正面对突况时,做到像演练时一样熟练。
2012年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四周年之际,四川省电力公司组织进行了一次全省6000多名职工参加的大规模地震灾害应急抢险演练。成都、乐山、眉山、绵阳、德阳等地同步协作,演练了应急响应、指挥转移、现场救援、水面救援、线路抢修等多个科目。这次持续了2个多小时的演练,给前来观摩演习的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等专家及电力同行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更为重要的是,演练完整预演了一年之后芦山地震电力应急救援的全过程。芦山地震发生后,从灾害现场一线工程人员,到公司组织协调和指挥人员,每一位电力员工都保持着沉着冷静、胸有成竹的工作状态,按照既定步骤通过隔离故障、降压运行、临时搭接等应急措施迅速恢复供电,实现了应急抢险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演练成果在本次地震中得到充分检验。
(三)各地培训实践愈加丰富
近年来我国灾害频发的事实,使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将灾害等应急工作提高到空前的高度。各地电力公司针对本地区地理天气及易发灾害特点,开展了各种应急演练,应急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江西省电力公司针对本省暴雨、洪灾多发的特点,组织成立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并组织实施了多次实战演练,为了取得贴近实际的效果,吉安抢险救援演练还将天河变电站配套线路工程正常施工内容融入演练过程,进一步增强了实战效果,积累了宝贵的应急经验。
辽宁电力公司锦州培训中心大胆创新,跨出电力系统范围,与锦州海事局联系协作,成功举办了“辽宁省第一期国家电网应急救援队培训班”水上救援训练项目。海事部门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了教学大纲和实操计划,安排了冲锋舟、橡皮艇的操纵和艇的日常维护保养等科目。通过培训,辽宁电力公司不仅取得了实际演练效果,还与海事部门尝试了应急协作,取得了资源互补、协同作战的良好效果。
浙江宁波市电力公司将三维定位地图技术应用于日常电力抢修中,抢修工单总数、正在抢修的工单数、在途工单数都会在三维监控图上实时更新,通过手动或者跟踪的方式还可以在三维图中找到抢修车辆的准确位置和抢修人员所在的抢修地点,使指挥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合理分配抢修资源,提高了抢修效率,电力抢修工作变得更为直观、高效。
关于我国电力应急培训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应急培训工作已逐步受到各级单位和领导的广泛重视,培训成绩亦是可圈可点,但同时,由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体系尚不健全,应急培训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突发事件的分类及综合、专项、现场处置方案的要求仍不统一,所以造成演练的内容不一致;建议规范突发事件的类别及需要编制预案的目录,演练规范中明确的演练就以规范性的预案为基础。
2.进一步明确应急预案各方职责。目前对于电力企业内部自身的演练,政府不需要介入,主要目的在于检验本单位应急预案的正确性及锻炼各级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但对于涉及多方的大面积停电演练,特别是省级及以上规模的大面积停电演练,目前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以电网企业为主。然而电网企业不是政府部门,常常难以有效协调和组织此类演练,保证各相关单位及公众的参与,因此在应急演练的规定中应明确各方职责,确保演练工作能有效开展。
3.提高演练实战效果。针对现在大部分演练存在较多“演”的成分,缺乏真实性,演练效果值得进一步检验。因此,应更加重视演练中对实际情况的真实性模拟,真正加强“练”的成分,检验突发事件真正发生时电力企业人员的应急能力。
【关键词】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0 引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各类建设项目必须遵循的方针。电网建设工程项目作为能源基础设施,其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全面做好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1 基建工程质量管理
1.1 质量管理定义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1.2 质量管理原则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应遵循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1.3 基建工程质量特点
基于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单件性,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很多,决定了基建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设计、材料、施工装备、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工程质量。
2)易出现质量的波动性、变异性。多变的施工环境,使用材料规格、品种、性能有误,施工工艺把控不严、检测失准,设计失误等均可引起质量波动、变异问题。
3)易出现质量虚假性。基建工程工序交接环节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如实质检验不能及时跟上或出现检测失误就会产生判断错误,形成质量虚假性。
4)最终验收的局限性。因工程项目建成后的验收,不可能进行拆卸或解体检查,不易发现其隐蔽的质量缺陷,即使发现一些质量问题也难以处理。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基建工程质量,严格过程管控。
2 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2.1 国家电网公司有关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现场“三个项目部”组织不健全,现场质量管理力量不足,现场质量控制不细
2.2 设计单位不能及时掌握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工程建设管理的新要求,设计深度不够
2.3 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滞后,有效施工工期被压缩,存在抢工期现象
3 影响现阶段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
3.1 部分建设队伍能力尚不能达到当前建设要求
部分工程项目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现场质量管理力量严重不足,个别人员业务知识、业务能力不能完全满足管理要求,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差,建设过程质量管控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对质量规程规范、制度标准学习、掌握不够,执行不到位;部分施工单位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失控,质量工艺要求现场执行存在较大偏差。
3.2 个别工程质量策划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于形式;有的工程虽然策划较好,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对策划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
3.3 部分工程项目的设计深度不够,施工图纸提交不及时
专业间配合失误较多,致使变更多,存在返工和误工现象;部分设计人员未能熟练掌握设计强制性条文,在设计过程中引用过期作废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不到位。
3.4 个别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开展不力,施工队伍不能按计划进场施工
影响工程有效施工工期,造成施工阶段建筑施工与电气安装深度交叉、争抢工期,导致实体质量缺陷较多。
4 提高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4.1 学制度、用制度,正行为、重实效
深化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积极开展各类形式培训活动,宣贯《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定办法》等有关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工程参建责任主体的质量管理行为,提高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组织业主、监理、施工三个项目部管理及专业人员进行工程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和考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督促施工项目部加强对施工队伍、具体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实操演练,并通过流动红旗竞赛、日常质量巡检、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等形式检查项目质量培训及质量管理落实情况。
4.2 提早介入,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基建工程管理部门应积极与发展策划部门沟通,主动参与项目可研阶段工作,掌握项目重大问题,深入现场调查和踏勘,摸清现场情况,做到站址、路径“两落地”,以及技术方案、站外电源、站外道路、站外排水方案、相关协议“五落实”。充分发挥项目当地供电公司属地化优势,提前完成站址土地征用、地上物补偿及线路路径协调工作,使施工队伍能够按计划时间进场施工,保障合理工期。
4.3 严肃设计合同管理,强化设计质量管控
通过设计联络会等形式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严格设计合同评价与考核,监督设计单位认真履行合同约定,按交图计划及时提交施工图;督促设计单位及时掌握国网公司有关工程建设的新要求,严格执行基建标准化成果。督促设计单位开展设计创新、设计亮点、工艺观感专篇的策划及编制工作,编制工程创优施工图和“标准工艺”实施典型措施,列示标准工艺应用清单,统计标准工艺应用率,对质量通病防治和标准工艺执行进行专项说明,明确工程创优的各专业设计要求,防止设计质量通病,为工程的工艺和质量提供设计保障。建设管理单位应组织专家,积极开展施工图专业化会审,提高施工图质量,尽量减少设计变更。按照变电、线路工程施工图管理办法的要求,明确施工图管理的流程和各单位职责,形成施工图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保证施工图的设计质量和及时提交,满足工程现场施工进度的需要。
4.4 正确处理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关系,科学编排计划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工程建设进度的影响,加强基建工程项目里程碑开工、投产计划的编制工作,使工程建设留有合理的施工工期;同时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业主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要求,规范组建业主项目部。在开工前由业主项目部向监理、施工项目部项目质量管理策划方案等管理文件,明确项目质量管理要求及目标,督导监理、施工项目部完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工程质量管理策划等文件,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4.5 加大对分包过程的管控力度,严格控制分包工程质量
建设管理单位应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规定,严格把控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查关与合同签订关。监督施工主承包单位从合格分包商名录中选择使用分包队伍,重点把握分包单位现场准入关,杜绝违规分包、借用资质、施工人员无证进网作业现象。督促施工主承包单位加强对分包队伍作业人员的工程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分包队伍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
5 结论
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工作贯穿整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强化施工过程质量管控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要围绕“策划先行、首件示范、样板引路、过程创优”的质量管控理念,抓重点、抓重点,抓出成效、抓出亮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供电企业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218-02
1 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提升管理理念
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提升,主要从安全风险管控和安全基础管理两方面开展,其中安全风险管控包含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治理和反违章管理;安全基础管理包含安全例会管理、安全日活动管理、“两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等。
2 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提升管理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2.1 管理指标体系
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提升管理指标体系分为业绩指标和管理指标两部分。
(1)业绩指标包含人身伤亡事件,误操作事件,6级、7级电网和设备事件3项指标;(2)管理指标包含《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考试合格率,“两票”合格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完成率、安全例会、安全日活动开展及时率、安全工器具配置合格率5个指标。
2.2 目标值
(1)5级及以上人身事故零目标;(2)7级及以上电网、设备事件零目标;(3)误操作事故零目标;(4)《安规》考试合格率100%;(5)“两票”合格率100%;(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完成率100%;(7)安全例会、安全日活动开展及时率100%;(8)安全工器具配置合格率100%。
3 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提升主要做法
(1)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是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的重点,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从作业组织、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结束全过程安全管控,达到确保人身安全的目的。按照“制定作业计划―现场勘查―编制作业文本―现场实施―现场监护―作业结束”标准化流程逐步执行,到岗到位管理人员全过程把关。近年来,通过实施“四不两直”安全监察(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业现场各类违章行为有了大幅度降低。
(2)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是诊断县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状态的重要手段,每3~5年1个周期,主要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2014版)》,从综合安全、电网安全、设备安全、工程建设安全、供用电安全、作业安全、信息、交通、消防和防汛安全7个方面开展自查和专家查评,按照PDCA循环模式开展问题排查与整改,提升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3)隐患排查治理。县供电企业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总体部署,制定隐患排查工作实施方法,按照“排查(发现)―评估报告―治理(控制)―验收销号”的流程形成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通过积极发动全员参与,落实正向激励措施等,使隐患排查工作实现“全方位覆盖,全过程闭环”,极大的提升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4)反违章管理。通过日常安全检查和“四不两直”安全监察方式,深入作业现场查找现场违章行为,分析违章形成的根源,通过经济处罚和谈心方式,达到思想教育目的,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县公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或上级安全生产违章实施方案要求,组建违章稽查队,每月定期汇总检查结果,下发通报,并根据检查情况提出整改考核反馈意见,按责任归属落实整改、接受考核。
(5)安全例会管理。县供电企业安全例会分为月例会、周例会、日例会。对安全生产实行“月计划、周安排、日管控”,协调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安全风险日常管控和协调机制。
(6)安全日活动管理。县供电企业班组(供电所)每周或每个轮值进行一次安全日活动,学习事故通报及有关安全要求。活动内容应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并做好记录。班组上级主管领导每月至少参加1次班组安全日活动并检查活动情况。通过提高发言率、撰写活动体会心得方式,使员工安全思想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触动心灵的目的。
(7)“两票”管理。即工作票和操作票管理,“两票”是指导现场作业安全的文本依据和书面记录;县供电企业应每月对“两票”进行归档、统计、装订,由班组长、安全员、生产领导进行3级审阅,上级管理单位每季度对“两票”进行调阅。“两票”应制定统一的填写标准和执行规范,结合日常安全培训,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竞赛等活动,提升“两票”合格率。
(8)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县供电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分为新员工安全教育、在岗生产人员安全教育和外来人员安全教育,其中新员工安全教育和在岗人员安全教育应在年初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学时不少于8学时。
(9)安全工器具配置合格率。县供电企业各班组、供电所应按要求配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工器具,并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存放、试验和保管。近年来,因供电企业安全工器具配置保管发生事故的屡有发生,加强县供电企业安全工器具管理,实施安全工器具统一保管,统一试验,统一出入库管理,是减少安全工器具隐患,提高配置合格率,保证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
4 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提升实践
某县供电企业开展安全管理提升,成立组织机构,明确提升工作目标,由该县公司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管理提升工作,各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具体工作落实,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协调、解决。该县供电企业安全监督部门协调运维检修部、发展建设部、营销部、办公室、调度控制中心等专业管理部门分专业实施提升工作任务。1年后,该县供电企业实现安全年,各类人身、设备、电网事故实现零目标,同时《安规》考试合格率、“两票”合格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完成率、安全例会、安全日活动开展及时率、安全工器具配置合格率均达到100%。
该县供电公司在抓安全基础管理的同时,员工各项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上级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等取得较好成绩,“两票”执行规范化水平得到提升,安全工器具管理实现规范化。
5 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原因,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相关基础管理资料欠缺较多。
(2)县供电企业特别是供电所人员安全技术水平不高,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转换思想,加强认识。
6 改进方向或对策
(1)继续深入开展县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提升工作,深化各提升工作开展深度和广度,完善目标体系,健全考核机制。
(2)地市公司、县供电公司要深入指导、检查安全管理例行工作的开展情况。完善奖惩规定,提高员工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公司(Q/GOW 1799.2-2013)[S].
[2]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工作规定(国家电网企管〔2014〕1117号)[Z].
临沂供电公司担负着临沂市419.267万户的供电工作,电网覆盖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临沂供电公司本部设置9个职能部室,7个业务实施机构,9个县公司,现有职工共计7741人。临沂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使市县公司各专业统一化培训,实现资源、资金、培训计划和体系一体化管理。
一、实施背景
2012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三集五大”体制改革,新体制对各级企业员工的素质有了更高要求。
多年来,公司系统上下在企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非常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员工培训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市县教育培训一体化管理还是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
1.市县一体化教育培训管理制度需要统一。员工教育培训仅仅作为岗位技术培训,只重视持证上岗培训,缺乏把员工教育培训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队伍全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意识。
2.员工教育培训机制存在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特别是缺少长效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员工接受教育培训既没有压力,更没有动力,是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申请学习。
3.受培训资源、资金等的限制,自身培训师资匮乏,也承受不了多次聘请专业培训教师的能力。大多县公司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多,在培训技巧上没有特长,使得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内涵及主要做法
(一)内涵
推进市县教育培训一体化管理,是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加快培养公司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必然途径。
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1.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实行用性的措施,紧密结合日常教育培训工作;
2.实施分层差异化培训,使得培训项目具有典型性、培训对象具有针对性、培训效果具有实用性;
3.有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减少资源的重复浪费,加大培训的深度和范围,市县公司各专业统一标准化。
(二)主要做法
1.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公司出台《临沂供电公司教育培训管理规定》,下发《临沂供电公司“大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办法和方案明确员工教育培训是一种与个人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岗位业绩相联系的能力开发和培养工作。通过评价系统,给予员工精神奖励和物质激励。建立起与评先评优相统一的多种激励方式,使之成为拉动和激励员工投入教育培训的物质牵引力和精神动力。
2.选拔市县公司各专业专家组成高水平内训师队伍。县级供电企业走出去参加学习的机会和人员并不多,请进来也有许多的限制。因此从企业领导层就要带头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还要挑选有一定专业水平,能言善讲的人员,有目标地进修学习、课题调研、送外培训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培训师。特别是通过出台相关的激励办法,鼓励企业内部培训师向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综合型的高素质标准迈进。
3.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按照集团公司统筹资源、统筹政策、统筹资金、统筹培训的总体思路,依托培训中心和各县公司培训基地,分工负责,开展培训。市、县公司统一组织协调安排各类培训、技能鉴定和各项培训、鉴定补贴,切实做到整合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设施、整合培训师资、整合培训对象、整合培训计划、整合培训内容、整合培训资金的“七整合”。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增加设施设备、优化师资队伍,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
4.加强培训管理。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全面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做到每年制定的培训计划在培训内容上有深度、有创新。在培训实施前作好培训师资、培训场所、培训内容的选择和准备;在培训的实施中,做到逢培必考,增强学习的压力;在培训后做好培训效果评估,改进培训方法,提升培训效果。
三、取得的效果
(一)参赛成绩
自推行市县教育培训一体化管理以来,公司在参加国家电网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竞赛活动、技术比武和调考中,林建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应用技能竞赛中获得贡献奖,郭源在国家电网公司“两票”调考中获得个人第六名,平邑县供电公司田庆亮在国家电网公司财务专业调考中获得个人第三名,郭源在全省变电站值班员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第就名,张颖和郯城县供电公司惠东滨在集团公司财务专业调考中分别获得个人第十七名和十九名,孔媛在集团公司物资集约化专业调考中获得个人第无名,蒙阴县供电公司杨君圣灾集团公司农电安全知识调考中获个人第五名,郯城县供电公司郑文丽在集团公司人力资源专业调考中获个人第三名,王钦、周超和王福军在集团公司“两票”普考中分别获得个人第一、第二和第三名,平邑县供电公司庄立群、张连瑞和林刚在集团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普考中分别获得个人第一和并列第二名,蒙阴县供电公司公衍海、胡乃才和孟令彬在集团公司农电安全知识普考中分别获得个人第一、第二和第三名。
(二)人才培育
公司通过抓长远发展,不断强化培训学习,在干部职工队伍中也涌现出各类技术能手和技术骨干,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提供了智力支持。其中公司6名农电工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优秀农电工;59名员工被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评为优秀员工和优秀农电工;10名职工被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授予青年岗位能手;1职工被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和山东省公安厅授予全省防范保护电力设施及反窃电先进个人;4名职工被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授予“金牌职工”,130名管理技术人员被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授予优秀管理人才、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4名技术人员被临沂市政府授予首席技师,并享受政府津贴;3名职工被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授予优质服务之星;47名职工被临沂供电公司授予先进生产工作者。有29人考取建造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专业资格证书;有528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2388人取得各级专业职称。临沂市“金牌职工”肖向波、史忠勇;临沂市技术能手耿华、临沂市十佳能手徐华。几年来,有10%的员工提高了一个学历等级,20%的员工由原来的单一技能变为一岗多能。
(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根本在于干部的引领作用强、职工队伍的素质优。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教育,重点是培训。推进市县教育培训一体化管理,极大的促进了市县公司干部职工业务水平的提高,公司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步形成了以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唯冠是夺的拼搏精神、永无止境的学习精神、不屈不挠的敬业精神和诚信服务的奉献精神为核心的“临沂电业精神”。
(一)建立组织体系,统筹协调推进
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分类原则,建立11个专业门类、涉及9个部门的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见图1),明确标准化工作分管领导和各专业工作人员。市级供电公司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分管生产副总任副组长,总经理助理、副总师、归口管理部门主任为组员,负责组织标准体系的宣贯、运行与评价的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标准化归口管理部门,具体成员由各类技术标准相关归口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组成。标准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工作计划,组织体系运行情况的抽查、分析、评估、考核,收集、整理、上报体系运行存在的重大问题;归口管理部门组织专业标准的学习、交流、差异分析、督查,定期通报相关部门、单位在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坚持学用结合,开展立体宣贯
1.通用普及培训。邀请管理咨询公司、政府标准化工作管理部门、省级电力公司等标准化工作专家,给企业标准化分管领导、中层干部、管理专责和班组长,讲授标准全过程管理知识、国家电网公司标准体系建设要求;举办市郊、县乡镇供电所长脱产培训班,讲解供电所管理新模式、岗位业务、生产技能、专业管理知识;给新入职大学生介绍生产、营销系统流程;对一线人员演示《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操作;编印《标准体系员工应知应会手册》,发放到每位员工学习。2.内部专家上课。联系企业内部运维检修部输、变、配电运检室等部门的主任、技安员、班长走上讲台,向生产人员讲解专业标准,确保员工准确理解、方便记忆,掌握标准。3.班组干前学习。市级供电公司组织基层班组,根据现场工作计划,编制、学习作业指导书,让“写我所做、干我所写”成为基层员工的职业习惯。指导各业务支撑机构编制、学习并到安全监察质量部备案“三措一案”;指导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编制、学习《电网倒闸操作风险分析单》、《电网设备计划检修风险预警通知单》、《重大检修方式风险交底通知单》等,保证地区电网在负荷压力下不发生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4.员工网上自学。归口管理部门下达学习通知;各专业室制定学习计划;技术员(班组长)负责每周对班员的自学情况进行考问;运营监测中心监控、考核员工在线学习流量。5.组织开展员工标准竞赛。竞赛是鼓励员工参与、检验员工知识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开展全员标准化知识技能普考、部门抽考、公司竞赛,来提升员工学习标准并应用标准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对标准的认识和掌握应用效果。6.开展应急演练。市级供电公司通过组织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防汛抢险实战演练,联合市政府及市区有关单位共同开展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演练等应急演练活动,采用全程“无脚本”实演的方式,实际模拟事故下电网调度指挥、变电操作、输变配电设备抢修、营销服务响应以及新闻舆情应对等全过程,有效提升员工按标准熟练执行操作、提升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响应和处置能力。
(三)把握关键过程,突出质量管控
1.建立标准体系运行工作机制。建立年(季、月)度工作计划、专项信息报告、工作例会、督导检查、考核奖惩、宣传交流联动等标准化运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推进会,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交流先进经验,布置标准体系运行的工作重点,推动各个层级学习标准体系、各项工作遵循标准体系、各类人员执行标准体系。2.将标准培训纳入公司培训计划。在年度培训方案中明确员工岗位适应性培训以“三集五大”业务为主,学习新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并纳入年度教育培训项目计划管控、月度配合工作考核。组织企业内训师、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对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库中5625项技术标准进行分类梳理,明确有效、适用的标准目录,连同国网、省公司新颁布的技术标准,通过公司网页集中展示;指导各班组建立《工作内容与执行标准对照表》。3.开展标准的差异化分析。颁发《标准体系差异化分析方案》,要求各专业对照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标准,查找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存在的差异。组织归口管理部门和县供电公司开展标准学习交流,落实牵头学习人员,安排与实际工作相关性较密切的标准优先学习。各专业开展差异分析,立足自身减少差异。若差异较大,部门填报《差异化分析模板》,汇总向省电力公司提出完善建议,作为标准修订的依据。
二、注意事项
1.细化差异分析,实现业务和标准的有机统一。以业务流程为基础,以管理流程为框架,将技术标准的指标和要求落实到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将差异分析结果按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检查、考核、报告、记录等归类汇总上报,注明与现行工作的差异点或冲突问题、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防控措施,通过自身努力缩小差异,保证标准与业务高度融合。2.根据管理要求,建立标准与制度的协同关系。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机构职责调整、业务流程变化,组织规章制度再清理,与标准重复交叉的废止,不衔接的及时修订完善。将现行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全面转化融入管理制度。
3.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标准体系内审。按照标准体系内审要求,调动公司内部持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培训合格证书或质量/环境/安全内审员资格证书、QC诊断师证书的人员,参与标准体系内审,从适用性、有效性、充分性以及标准体系与“五大”体系的融合性等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确保标准体系运行规范。4.市县步调一致,实现标准体系全覆盖。坚持标准体系宣贯市县统一部署、同步开展、同样要求、同时考核。定期工作例会上县供电公司综合汇报并反映相关问题,市供电公司归口管理部门汇报、布置并解答有关问题,保证县公司员工正确掌握标准体系的新要求、新规定和新活动。
三、最佳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