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的发病率持续提高,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威胁。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因此,提高院前急救的有效性对患者预后的改善非常重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中使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够建立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以提高抢救的效率。本院急诊科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所辖分站急诊科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2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2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5例,女性患者119例,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8.2±7.9)岁。所有患者均出现突然昏迷、半身不遂、舌强言塞、口眼歪斜。经入院后确诊,共有缺血性脑卒中139例,出血性脑卒中145例。所有患者均没有患有其他脑部疾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或严重贫血、急性期动、静脉溶栓。从发病到呼救时间在6至253分钟之间,平均时间为(35.72±16.58)分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从发病到呼救的时间以及脑卒中类型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院前急救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院前急救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1.2.1常规院前急救措施
“120” 接到患者求救电话后立即调度救护车出车,救护车到达现场后首先对现场进行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进行呼吸道护理和静脉通道的建立。处理后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1.2.2急救护理路径
从脑卒中患者打进急救电话到救护车出车之间的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出车之后,在还未到达现场时,护理人员先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况,例如发病时间、用药情况、肢体活动情况、神志情况和以往病史,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在电话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性指导家属进行初步急救,如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冷敷、对患者的口腔内异物进行清除、保持患者静卧、不要搬动患者、将患者的头部垫高等。
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的瞳孔和神志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转运和抢救。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将评分为8分以上的患者立即转移到医院。将生命体征不稳定、陷入昏迷、评分小于8分的患者进行现场抢救,抢救手段包括以甘露醇对颅压性降低、对患者持续冰敷降温、开通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如果患者的血压出现升高还要进行,相应的降压措施。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患者途中,让患者采用平卧位,为了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将患者头偏向一边。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瞳孔和意识。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在转运途中要与相关科室和急诊科进行联系,提前做好接收和急救准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呼救与院前急救的间隔时间进行对比。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指患者打通120急救电话到患者接受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开始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呼救与院前急救的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5-02
由于一些老年患者出现脑血管急障碍,经常会发生脑卒中的现象,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细胞功能性坏死,更严重的是患者付出生命代价[1]。本文探究了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了进入我院进行脑卒中抢救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77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62±2.3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被确诊为脑血管疾病,其中脑出血患者112例,脑梗死患者8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等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先疏通清理患者的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对患者病情进行简单诊断,疏通患者静脉通路。
1.2.2 对于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院前急救护理[2],包含以下内容:①在医院接到患者的急救电话后立即出动救护车,在途中和患者的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的现状、病情,例如患者的发病时间、用药情况、病史等,参考患者的情况制定初步的急救计划;②在途中要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患者的临时急救,首先要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之后指导家属不要移动患者,维持患者头部高位,去除患者口中异物等等;③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判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以8分为界限,评分大于八的患者病情相对比较稳定,患者能够进行住院治疗,对小于八分的患者要立即供应氧气,疏通静脉通路,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患者颅内压,降低患者血压;④对于不同的脑血管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安排住院。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通畅,一旦发生病情恶化要进行紧急处理。在运送患者的过程当中要和医院取得联系,做好准备工作给患者实行抢救。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记录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存活率进行比较,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生存情况的对比 见表1。
2.2 实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急救时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脑卒中疾病的治疗时间存在着严格的限制,稍微把握不好就可能失去最佳救治时间,因此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一般控制在病发后的6-9h内或是更早[3],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医护人员能够提供最佳的医疗措施并且进行到位的护理,对于修补患者脑细胞功能损伤、降低脑神经不可逆性死亡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脑卒中疾病的治疗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院前急救的效果显得十分重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能够促使医护人员主动进行护理操作,而不是一味遵照医嘱行事。护士在制定了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之后,医师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护士就能够进行快速的抢救和评估,这样能够充分利用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当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治疗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当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患者治疗和住院的时间,并且患者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祝小丹,彭伟英,罗小英,等.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2):14-16.
关键词:临床路径;院前急救;基层医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心脑血管急症发作等危险性较高的疾病,患病率高、致残率致死率高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极为不利,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和困扰。院前急救主要是指急危重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这是医院急诊服务体系的一种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够体现医院对急救工作的重视和严肃,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抢救效果和挽救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随着我国对急救医学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技术专业的发展,院前急救已经逐渐受到医疗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1]。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科学的院前急救临床路径,通过专业性的院前护理、治疗和转运来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质量对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以及相关就医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神经外科脑卒中患者实行院前急救临床路径干预到临床急救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基层医院)急诊室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40例,排除重度癌症、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慢性脏器功能衰竭等类型。按照患者入院时是否接受临床路径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并在实施现场急救后进行及时监护入院,或者直接由监护人送往医院救治等类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2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前机体素质以及其他资料方面等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发病后由监护人及时发现并送入医院急诊室,入院前没有经过任何相关临床急救处理。在急诊收治并送往监护室后开始采取常规急救措施。
1.2.2观察组 本院急诊科在接到求救信号后,3min内完成处罚准备前往患者事发地点,前往途中通过监护人了解患者的基本发病症状、健康史和发病原因等,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其次,立即对患者的危机病情进行专业处理,对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者进行紧急心肺复苏操作,对气道梗阻者进行大管径吸痰或气管插管来达到通气。对患者的休克症状采取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改善血糖水平等措施,在前往医院过程中采取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心电、血压、呼吸、脉搏以及瞳孔等变化,控制这些重要指标的恶化程度[2]。对患者的不同病情需要立即通知医院做好相关检查和急救设施设备安排和准备。在入院急诊过程中,抽取血液,进行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常规以及相关因子等的化验,检查心率水平,对患者的昏迷状态进和意识水平进行评分。联系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会诊,对患者的脑卒中病情进行分析诊断,对缺血性溶栓患者立即采取溶栓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水平,将患者安排在监护室中开始治疗[3]。
1.3 评价标准 ①患者发病到治疗的时间是指患者发病开始到急救医护人员开始实施抢救时的时间段。②疗效主要评价标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症的情况。③住院时间是入院第一天到出院的一天时间。④患者痊愈程度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状态以及治疗痊愈率。⑤患者就医满意度主要是指患者及监护人对医疗技术、医疗护理以及服务水平的评价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设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及疗效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在(21.6±7.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6±18.5)min;而在此期间发生的死亡人数观察组总共2例,占1.96%,显著少于对照组发生的9例,占10.94%;观察组患者急救期间发生并发症患者共7例,占6.86%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9例,占22.89%。以上各指标两组组间差异P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康复程度及满意度比较患者对本次调研住院时间的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在(14.9±5.78)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2±8.56)d;患者痊愈水平评分,观察组结果为(69.26±12.1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75±6.39)分;两组患者对医疗水平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的占70%以上,对照组仅仅只有26%,而观察组不满意的只有2例,对照组出现6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两组组间差异P
3 讨论
基层医院急诊水平有限,在人力、才理以及专业水平、护理服务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急诊服务和医疗救治水平,本研究选定院前急救临床路径介入基层医院急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研究可知,在基层医院采取院前急救临床路径干预急救,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模式形成一个规范性程序,提高了医护工作的衔接力度,缩短了各个诊断、准备、思考时间,对提供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医疗管理模式,需要通过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规范性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水准和专业熟练程度,更好的为临床急救和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作用[4,5]。
4 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知,院前急救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的急诊治疗中,对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痊愈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基层医院重视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庆. 危重急症抢救流程解析及规范[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4-65.
[2] 沈洪. 扫描2010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外事故处理与急救培训[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17):11-15.
[3] 宋晓莉,费丽雅,吕会,等. 危重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流行病学分析与护理路径[J]. 现代护理,2006,12(10):953-954.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性脑血管意外; 护理急救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150-02
doi:10.14033/ki.cfmr.2016.24.086
急性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包括出血、缺血等症状,可引起患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院前急救常见的内科急危重症之一,易导致患者死亡或遗留各种后遗症。急性脑血管意外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是人类三大致死疾病之一[1-2]。有效的院前急救可降低死亡及伤残率[3-4]。本组研究中,通过分析并总结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情况,探讨其效果,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47~79岁,平均(61.4±7.4)岁;高血压病史23例,冠心病病史27例,糖尿病病史17例。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48~78岁,平均(60.9±7.3)岁;高血压病史22例,冠心病病史26例,糖尿病病史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并排除其他脏器严重病变。
1.2 方法
自2013年6月起,笔者所在医院加强了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制定了统一规范处理方案,并给予加强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接诊后,迅速了解患者发病情况,给予电话指导,如患者出现摔倒,嘱患者家属不宜急于将其拉起,而是由2~3人同时将患者平托于床上,稍微抬高头部,避免震动。如胸部起伏停止,紫绀明显,指导家属进行胸外按压。医护人员一般在3~5 min内出诊,15~30 min内到达现场,急救时间(指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至送达医院的时间)15~30 min。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给予急诊处理,呕吐患者使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解开衣领,取出假牙,清洁口腔,保持呼吸道通畅。怀疑为脑出血患者,头可稍抬高30°。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行脱水、降颅压等对症处理,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治疗。患者舒张压大于120 mm Hg,收缩压大于220 mm Hg时,给予缓解降压药。明显烦躁不安或存在抽搐患者,给予肌肉注射10 mg安定,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静脉缓慢推注。严密监测血糖情况,患者由于应激反应等可造成胰岛血糖素大量释放,引起血糖升高,适当给予应用胰岛素,降低血糖,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细胞内的乳酸中毒症状,营养神经细胞。搬运过程中,给予颈托制动,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止车辆剧烈颠簸。严密观察患者的脑部情况,及时转院给予进一步救治。护士迅速与医院急救中心进行联系,预报病情,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开辟绿色通道,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可得到救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死亡率、伤残率,转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给予全部患者为期6个月的观察随访,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5±10.2)d,住院平均花费(1.1±0.2)万元,6个月内患者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转运途中,死亡率3.5%(2/57),伤残31例,伤残率54.4%(31/57)。患者转运过程中,出现1例呼吸阻塞,2例脑疝,6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8%(9/57)。
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9.7±12.4)d,住院平均花费(2.0±0.5)万元,6个月内患者死亡11例,其中6例为转运途中死亡,死亡率19.6%(11/56)。伤残40例,伤残率71.4%(40/56)。转运途中,出现8例呼吸阻塞,5例脑疝,11例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42.9%(24/56)。
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死亡率、伤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t=12.60,字2=7.22,字2=3.51,字2=10.10,P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患者在到达医院前的医疗急救及快速转运,也是城市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快速、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到院前的死亡率、伤残率,对于患者及社会均有重大的意义[5-6]。
院前急救时间紧迫,从发现患者病情、患者家属呼救、医院接受呼救、急救系统运转、医生奔赴现场、现场急救、转动过程中的急救等均需要争分夺秒,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稍有耽误,即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加死亡率及致残率。
急性脑血管意外是目前引起人类死亡最主要的三种疾病之一,当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时,其病情进展迅速,症状严重,具有高病死率、高伤残率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国每年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在0.15%左右,病死率为0.12%,存活下来的患者70%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有效的院前急救,在降低死亡率、伤残率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可分为院前急救与家属施救后援两种,这两种急救方式各有利弊,患者发病时,家属往往可在第一时间给予急救,但这需要家属对疾病具有较高的了解程度,熟练掌握救治方法。医生到达现场时,给予迅速反应,并与患者家属进行密切配合,可给予患者专业且有效的救治[7-8]。
根据本研究中所收集的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情况,可将急救分为接诊后、现场急救及转运时急救等三个阶段:接诊后,医生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简要自行急救,避免误操作引起不必要的问题。临床研究指出,经家属施救,可明显降低送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病残率也较低。因此,医生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了解患者情况,指导家属给予一定自救。医生到达现场给予对症处理。转运过程中,采用颈托制动,起到制动及保护颈椎的作用,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情况等方式加强护理,护士与医院急诊室进行沟通,以便患者到院后立即得到救治。
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院前急救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5±10.2)d,住院平均花费(1.1±0.2)万元,死亡率3.5%,伤残率54.4%,与文献[9]报道基本一致,整体效果良好。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挽救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生命,降低伤残率。同时,观察指出,有必要加强社会中急救普及知识的培训及学习,这同样对降低死亡率、伤残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闻慧.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7):128-129.
[2]杜敏.颈托制动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20-22.
[3]袁萍.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1):158.
[4]陈四华.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5):186-187.
[5]刘艳.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体会[J].中外医疗,2010,29(10):42.
[6]高宏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27.
[7]芮元祥.16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3):116-117.
[8]陈怡健.23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8):192-193.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院前急救病人为观察组,未经院前急救病人自行送入医院的为对照组,2组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脑出血患者经过院前急救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未经院前急救者。结论 院前急救已成为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部分,它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院前急救; 脑出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而脑出血是常见的急症之一。该病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如不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迅速危及病人的生命。文献报道,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病死率达15%~40%[1]。因此院前急救时采取适当的救治手段是抢救脑出血患者成功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笔者选择200801~200901收治脑出血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0~98岁,平均64岁。通过院前急救,并事后经院内CT确诊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观察组),未经院前急救,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就诊,经CT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18例(对照组)。其中经院前急救的50例患者中伴昏迷22例,嗜睡15例,烦躁抽搐3例,失语15例。未经院前急救的18例患者中伴昏迷10例,嗜睡5例。68例患者中,发病6 h内得到救治的有50例,发病24 h以上得到救治的有18例。68例患者入院后均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发病15 d后均进行了回访。
2 方法
2.1 院前急救措施
2.1.1 电话指导:接到“120”报警电话后,值班人员要详细询问患者地址、病情。告诉家属不要慌张,使患者立即就地平卧,不要因情绪激动而剧烈晃动患者头部,应保持相对固定。天热时应将头部放置一块冷毛巾,使头部血管收缩,减少脑部出血量,并使头部抬高30°。呕吐时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病情较重,先到最近的诊所给予紧急救治,要在电话中指导他们使用正确的救治方法、用药等。
2.1.2 急救措施:急救人员要保证2 min内出车,配置好急救药品及抢救器材。到达现场后,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测血压、观察瞳孔、神志变化等。根据病情迅速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救治措施:①保持患者相对固定:脑出血患者可因改变致颅内出血,压迫心血管、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心跳骤停。因此,应由专业人员保护患者头部,避免头部活动,使头部抬高30°。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患者应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咽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必要时立即吸痰;有假牙者应去除,防止误吸;出现舌后坠者,应用舌钳将舌体拉出口外,并在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牙关紧闭者,应在口腔内放置开口器。③吸氧:采取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细胞缺氧症状。④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如有颅内高压症状者,应及时降压。如用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滴,呋塞米20 mg静脉推注等。但输注20%甘露醇时,穿刺针管径要大,最好用留置针,一定要确定针头在血管内,以防漏出血管外引起皮下组织缺血、坏死。使用前要认真检查药液是否澄清、透明,如有结晶,必须融化后才能使用,尤其在冬季,接班前要认真检查药液是否结晶,否则影响疗效。特别注意使用20%甘露醇时切忌快速静滴或推注。20%甘露醇250 ml留置针输入最快可达150滴/min。如心功能欠佳的患者,快速滴入可明显加重心脏的前负荷导致心衰。其透过血脑屏障也较慢,当大剂量反复使用时,可因小分子溢出血管外,使脑水肿恶化,造成颅内压骤然改变。因此,临床多以20%甘露醇250 ml在30 min内输入,加入5~10 mg地塞米松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颅内压[2]。如患者烦躁、抽搐根据病情可适当应用地西泮等;出现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则者,立即应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如病人出现瞳孔散大、固定,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术。
2.1.3 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途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发现病情变化,立即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坚决杜绝因车内不方便、车的颠簸而放弃对病人的抢救。
2.1.4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转运前要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对危重患者要实行告知义务,并认真做好签字手续。并及时通知医院急诊科,请院内做好各项抢救准备。
3 结果
见表1。表1 2组病人救治结果比较
4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恢复慢,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非手术治疗病死率一般为50%~60%[3]。因此,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病情会很快加重,甚至死亡。本组中的50例观察组病人从拨打“120”电话开始,便得到了专业人员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救治,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4.1 健全急救网络,完善急救组织结构 要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必须有畅通的“120”通讯网络、分布合理的急救站、装备完善、充足的急救车辆以及技术过硬、心理素质良好的专业急救人员。
4.2 及时正确的电话指导 从接到“120”求救电话开始,首先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及时指导家属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避免家属因缺乏医学知识而采取的一些错误的处置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机会。
4.3 迅速有效的现场急救措施 到达现场后, 通过给病人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瞳孔、神志及肢体活动情况等,给病人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用药等,可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因为造成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脑疝。本次调查的脑出血患者17例死亡患者中有10例死于脑疝。而造成脑疝的主要原因是脑水肿颅内高压;其次是脑干受压移位,与继发出血,静脉回流受阻,动静脉供血不足有关,最后导致脑缺氧,加重脑水肿。上述两方面互相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有效地控制颅内压增高是提高脑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通过表1可见,经院前急救用甘露醇、呋塞米脱水、利尿;头部抬高30°,对控制颅内压增高起到有效作用;另外,窒息也是脑出血患者恶化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出血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昏迷者居多,若现场处理不及时,极有可能因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舌根后坠等引起窒息而死亡。本组病例在院前采用病人头部抬高30°、开放气道、避免舌根后坠、清除病人口、鼻分泌物、吸痰、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从而有效防止病人窒息,减少恶化率。
4.4 安全快捷地转运 我院救护车司机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他们不仅对地形极其熟悉,而且车技极好,开车速度快、平稳。另外,车上又配备了车载设备,不仅加大了对急救人员的严格监督管理,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急救人员出车积极性,急、危重病人通过鸣笛的方式可以走绿色通道。这些都为医院做好各种抢救赢得了时间。
68例脑出血患者中, 50例脑出血病人实施了院前急救。实践证明,院前急救不仅可以阻止疾病的发展,降低病死率,对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阮继.急性脑卒中[J].基础生命支持,2004,8(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