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物学性质

矿物学性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物学性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矿物学性质

矿物学性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512.91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10-02

Knowledge About STDs/AIDS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Wuhan/LI Shiyue*, ZUO Dan, XU Delong, et al.*Department of Social Medicin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43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about STDs and AIDS among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ere sampled by cluster sampling and investigated by using questionaire on anonymous in Wuhan. Results Among them, above 60% had awareness about AIDS, dap and syphilis, and 88.33% had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three transmitted routes of AIDS. Except rate of homosexuality being lower, above 72.18% of the students had knowledge about highrisk population and highrisk behaviors of HIV infection. But 33.49% of the students had a wrong conception that mosquito could transmit HIV. Only 0.89% of them knew “Action of 100% condom”, and only 26.72% thought “women being easier infected HIV than men in sexual behavior”. Conclusion The female college studnts have some knowledge about STDs/AIDS but further education is needed.

【Key word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Acquired immunodificiency syndrome;Knowledge;Students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大学生发生甚至感染性病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有增加的趋势[1-3]。而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往往容易在缺乏相关知识,又有不恰当的人群中传播。了解大学生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对正确评估大学生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为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是十分重要的。为较为全面地了解不同专业女大学生对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笔者对武汉地区的10余所高校2 365名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武汉地区按学校类型(国家重点院校、部属院校、地方院校等)、专业类型(文、理、医、艺术等)、学历层次(普通本科、普通专科、成教本科、成教专科等)、年级等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共发放问卷2 450份,收回有效问卷2 36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5%。其中,汉族学生2 078名(87.9%),其余为少数民族学生;大学一年级学生861名(36.4%),二年级学生593名(25.1%),三年级学生415名(17.6%),四年级学生434名(18.4%);文史科学生412名(17.4%),理工科学生872名(36.9%),医科学生532名(22.5%),艺术类学生549名(23.2%)。年龄16~26岁,平均19.98岁。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调查问卷,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女大学生的一般特征、性病与艾滋病知识等。每道题均设计不同的答案以供选择。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包括一般统计描述、百分率计算、χ2检验等。

2 结果

2.1 对性病知识了解状况 见表1。

2.2 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认知情况 见表2。

2.3 对感染艾滋病高危行为的认知情况 见表3。

2.4 对感染艾滋病高危人群认知情况 见表4。

2.5 其他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对“100%安全套行动”总的知晓率为0.89%,其中医学生知晓率最高(2.26%),另有12.85%的学生听说过该名词(医学生为18.80%)。93.02%的学生知道只有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检查才能知道是否感染艾滋病,但仍然有6.48%的学生错误认为通过外表或检查外阴就能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97.17%的学生知道感染艾滋病的最终结局是死亡。仅有26.72%的学生知道在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3 讨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已有感染性病的报道[2],女性在中又更易感染艾滋病[4],因而女大学生这一群体更应受到关注。人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性病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5-6]。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性病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有利于在大学生中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艾滋病、梅毒、淋病等常见性病的知晓率较高,而对软下疳等知晓率较低;各专业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的知晓率最高,但还有9.39%的学生错误地将带状疱疹当做性病,其中有11.28%的医学生有此错误认识。这一结果与亓园凤等[7-8]的调查结果相似。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较高,这一结果与有关调查结果[9-11]相似。说明我国开展的艾滋病传染途径的知识宣传在大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还有很多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存在错误认识,特别是还有近1/3的学生认为蚊虫叮咬能传播艾滋病,与仇玉兰等[9]的报道也相似。这会在群体中产生对艾滋病的不必要恐慌。

矿物学性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职科研队伍;研究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2)02-0082-05

一、问题的提出

菲利普?阿特巴赫认为,卓越的研究有力地支撑着世界一流的理念――那种由同行认可且扩展了知识的研究。雄厚的科研实力无疑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所共有的特征。而世界一流大学拥有强大科研实力的重要保障则是充裕的科研经费和一流的专职科研队伍。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的世界研究型大学数据调查(Global Research University Profile,简称GRUP)发现:总体上,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中排名越高的世界一流大学,其平均年度科研经费越高,专职科研人员的数量也越多。其中,世界前100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年度科研经费高达4.6亿美元,平均专职科研人员多达1258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在科研经费上的差距不断缩小,按购买力平价换算,已经有若干所名牌大学的年度科研经费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水平。但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在科研人力资源的投入尤其是专职科研队伍的建设上明显滞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历史悠久,在建设一批一流的专职科研队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有研究分析了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情况,但主要是个案介绍,且集中于经费来源更为丰富充裕的私立大学。本文以参加2011年GRUP调查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马里兰大学大学城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和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五所美国一流公立研究型大学为研究象,分析其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情况和政策,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美国研究型大学在专职科研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总结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实践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专职科研队伍的启示。

二、美国一流公立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情况

(一)专职科研队伍的规模与分类体系

五所公立研究型大学的专职科研人员数量均超过1000人,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的专职科研人员多达2262人,比专任教师还多89人。专职科研人员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从0.53:1到1.04:1不等,平均之比约为0.68:1。此外,五所学校专职科研队伍的学历层次较高,专职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均超过了60%;除马里兰大学大学城分校外,三所大学专职科研人员中外籍人员的比例均占到30%左右,体现了专职科研队伍较高的国际化程度,详见表2。

从职务分类体系来看,虽然五所学校的专职科研人员的具体职务名称有所差别,但依据其内涵判断可概括为研究教授系列、研究员系列和研究助理系列三类,如表3所示。

研究教授系列,一般称为Research Professor Series。主要包括研究教授、副研究教授、助理研究教授。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还设置了研究讲师(Research Ingtmctor)的职称。研究教授系列人员是专职科研队伍中的高级梯队,往往具备卓越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丰富的科研成果,能够争取到较大的科研项目和经费,能够主持和带领中低层科研人员开展研究,为学校提高科研声誉及影响力。研究教授系列人员的聘任标准在科研表现方面与同级别的教授完全相同,但教学不作要求。研究教授与教授的重要区别在于研究教授有聘期,不能取得终身职位(tenure)。

研究员系列,一般称为Researcher Series。该系列属于专职科研队伍的中层梯队,是大学科学研究活动的中流砥柱。研究员系列人员的科研独立性逊于研究教授系列,通常不具备独立申请科研项目和基金的资格,而是在研究教授的领导下从事科研第一线的工作。研究员系列是从事科研活动的主力军,须拥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与素质,一般要求具有博士学位。

研究助理系列,一般称为Research Assistant Series。该系列属于研究辅助人员,主要包括技术研究员、研究助理等。研究助理系列是专职科研队伍的下游梯队,在技术辅助、实验设备支持与维护、数据收集分析等方面为科学研究活动提供基础性的支撑。因此,一般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即可。他们属于大学职员(staff),而非正式教员(faculty)。

此外,还存在其他类型的专职科研人员,如兼职科研人员(Adjunct Research Scholar)、访问研究人员(visiting Research Fellow)、博士后(Postdoctoral Research Scholar/Fellow)等。因与学校不存在隶属关系或正式合同关系,属于短期聘用或访问人员,不涉及晋升、福利等环节,这类专职科研人员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二)专职科研队伍的管理体系

五所公立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聘任、考核与晋升以及薪酬福利三大方面。

聘任方面,与专任教师不同,聘用专职科研人员的经费来源不是州政府或学校的公共财政经费,而是科研项目经费。专职科研人员的聘期长短、薪酬福利和各类津贴,除却个人科研表现外,基本上取决于外部科研经费的状况。招聘专职科研人员有严格的行政程序,一般系主任或院长具有聘任的决定权,但有些学校(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还需校级领导层的审批。五所学校专职科研人员的聘期为1年至5年不等,不同系列专职科研人员的聘期有所差别。一般级别越高,单次聘期越长,但均不超过5年。例如马里兰大学大学城分校的研究助理系列和研究员系列都是一年一聘;而研究教授系列中,助理研究教授和副研究教授是三年一聘,研究教授则是五年一聘。这种聘期制度可以增强中低层专职科研人员的竞争性和流动性,同时又能保证高级科研人员

的稳定性和归属感。还有一些学校效仿终身制系列,实行“非升即走”政策,即初级专职科研人员的总聘期加以限制。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规定助理研究教授每次聘期2年,续聘不得超过3次,即总聘期不得超过8年;马里兰大学大学城分校规定副研究员每次聘期1年,总聘期不超过6年。

考核与晋升方面,五所学校都制定了针专职科研人员的考核管理条例。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规定,助理研究教授的考核与晋升由院系领导和教务长负责,而副研究教授和研究教授的考核则由院系领导和学院晋升聘用委员会共同执行。考核周期方面,助理研究教授和副研究教授分别在工作第7年和第5年接受晋升考核,而研究教授则接受5年一次的工作考核。专职科研人员的晋升仅局限于研究系列内部的纵向晋升,五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均未开通横向晋升渠道。因此,专职科研人员想晋升或转轨至终身制系列在五所学校都是无法实现的。

薪酬福利方面,专职科研人员的薪酬福利体现了大学于专职科研人员价值的肯定程度。良好的薪酬待遇和完善的福利体系,无疑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大学专职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专职科研人员为例,研究教授系列的年薪最高,薪资幅度为61,700美元至164,700美元;其次是研究员系列,薪资幅度为49,100美元至135,800美元;最后是研究助理系列,薪资幅度为33,672美元至95,736美元。将研究教授系列与终身教授系列的薪资水平进行比发现,同级别人员的薪资上限和下限完全一致。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的情况也类似,其研究教授系列与终身教授系列的最低工资标准均为38,682美元。可见,专职科研人员的薪酬待遇等同于专任教师,区别在于经费来源的差异,即前者薪水的发放基于科研经费,后者则来自于州政府和学校的公共财政支出。除了相丰厚的薪酬待遇,完善的福利体系也是大学吸引专职科研人员的重要因素。凡是与学校签订合同聘期为半年以上的专职科研人员,基本都能享受与终身教授系列人员相同的各类员工福利。休假方面,专职科研人员的各类休假政策都与专任教师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专职科研人员无法享受学术休假(sabbatical leaves)。补贴方面,专职科研人员各类津贴的主要来源亦是外部经费拨款。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规定,专职科研人员涉及撰写项目策划书、指导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等学校活动时,该部分的补偿相应从学校的公共财政经费中下拨,但学校财政经费补贴的比例不允许超过总补贴金额的25%。

此外,专职科研人员从事服务与管理活动,大学一般也都会做出明确的规定。例如,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规定了专职科研人员的四大权益:可以指导研究生;可以当选研究系列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可以竞争校内科研基金或科研奖项;可以获得和终身教授系列相同的杰出(distinguished)、冠名(named)、退休(emeritus)等荣誉称号和前缀。但涉及专职科研人员的民力时,五所学校一致规定专职科研人员不能成为校学术委员会的成员,不具有大学评议会的被选举权等。

(三)专职科研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美国研究型大学联合会(AAU)和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AAUP)的报告指出,近年来研究型大学中非终身制系列学术人员的数量和比例急剧增长,他们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做出了众多贡献,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和挑战。研究型大学的专职科研队伍作为非终身制系列中数量最多、最重要的群体,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二等公民”(second-class citizenship)的尴尬处境。

“二等公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工作方面,专职科研人员的薪酬和福利极度依赖外部科研经费,稳定性远不及终身制系列人员。他们在科研经费的竞争和申请中也处于劣势。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41名专职科研人员的实证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几乎或完全没有科研启动基金的支持。除此之外,科研以外的工作(如教授课程、指导研究生)也得不到有效的肯定和报偿。政治方面,民力得不到保障。公立研究型大学比私立大学专职科研人员的权力制约更为严格,专职科研人员不能成为大学评议会的成员,很难参与学术和行政权力机构的管理事务㈣。文化方面,学术自由难以充分保障,缺乏宽松的学术氛围,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㈣。职业发展方面,许多专职科研人员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学校其考核与晋升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缺乏横向流动机制,无法获得终身职位,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三、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启示

(一)建设一支相当规模的专职科研队伍是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必然选择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研究型大学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承担的科研任务也愈加繁重。就大学自身的发展而言,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国际化,大学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科研作为提高大学学术声誉和显示度的重要手段受到了研究型大学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基金等外部竞争性科研项目而非日常性的政府拨款,经费来源并不特别稳定。为应这些挑战,发展专职科研队伍就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一种必然选择。雇佣专职科研人员能够在专任教师规模稳定的基础上加强科研力量;同时专职科研人员作为非终身制系列的学术人员,根据经费条件实行有限聘期的合同制聘任,能够缓解学校的财务压力,管理也较为灵活。另外,美国联邦政府的各种科技基金也允许研究型大学将很大比例的科研经费用于人员支出。例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院外研究项目中人员费用甚至可以达到80%。基于上述原因,今天的美国研究型大学都雇佣了大量的专职科研人员。据统计,美国研究型大学新聘学术人员中非终身制系列的比例由1989年的55%增加到2003年的70%。本文调查的五所一流公立研究型大学的专职科研人员规模都在千人以上。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也面临着科研任务繁重、国内外竞争加剧、缺乏日常性政府科研事业费等和美国研究型大学相似的挑战,加之我国研究型大学原有师资队伍的水平相比美国研究型大学还存在明显差距,建设一支相当规模的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充实科研人力资源,就显得更为必要。

(二)有针性的人事制度是建设专职科研队伍的重要保障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雇佣专职科研人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专职科研人员管理和发展的制度。首先是实行分类管理。美国研究型大学将专职科研人员细分为不同的岗位系列,不同系列人员的职能定位有层次上的差异,在聘任标准、工作职责、薪酬待遇上也有明确的区分,为吸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科研人才创造了条件。其次是重视专职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在不同岗位系列的内部又设置了不同的等级,为高等级的专职科研人

员提供更长的聘期和更好的薪酬待遇,提高了专职科研人员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最后是日常管理规范化。学校专职科研人员的聘任、考核和薪酬待遇等都有指导性的政策和详细的操作流程,从而既保证了受聘人员的质量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又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专职科研人员的权利。我国高校实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历史较短,一方面尚未完全打破事业编制人员的“终身制”,另一方面在实施真正的合同制管理上则缺乏经验。为了尽快建立一支专职科研队伍,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当根据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发展定位,在学校层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职科研人员的职责、聘任、聘期、考核、待遇、福利等进行设计和规范,其中应特别重视为专职科研人员提供职业上升通道和相应的回报期望,从而提高专职科研人员的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

矿物学性质范文第3篇

在晶体化学部分减少了一些“普通化学”中已经学过的概念和内容,如化学键、原子(离子)半径、晶体场理论等内容。重点通过球体最紧密堆积原理、离子类型、配位数及配位多面体等了解晶体化学成分与内部结构的关系,避免了内容繁杂,重点及中心不突出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晶体和矿物的形成与变化部分,删除了“普通地质学”中已经学过的形成矿物地质作用的内容,突出了成因矿物学的基本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为简洁明晰。

在矿物学各论部分,突出各大类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与其形态及物理性质的关系,使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各大类矿物为什么具有特定的形态及物理性质的原因,便于学生掌握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对于与本课程相关的科学技术新进展和新成果,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之中。

低学时专业“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内容调整

(1)基于专业要求及学时数的限制,在结晶学部分,重点讲述晶体的概念、晶体的基本性质、晶体的对称及分类,删除了晶体的定向、聚形分析及单形符号等难度较大的内容。

(2)删除了晶体和矿物的形成与变化部分的教学内容,因为该部分内容属于矿物学的一个分支—成因矿物学,从专业角度看可以不要求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

(3)加强了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部分的教学内容,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是鉴定矿物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并用正确的专业术语描述这些性质及特征,掌握鉴定矿物的基本方法。

(4)重点总结几十种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要让学生记住每一个矿物的所有鉴定特征难度很大,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如将相同颜色的矿物罗列在一起,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样学生易于掌握。

“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教学建设改革

1.教学建设目标

本课程目前为校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目标为三年内达到省级精品课程要求。2010年已出版了低学时专业教材《矿物学简明教程》,争取在3年时间内补充和完善高学时专业多媒体课件内容,充实课程资源,不断收集最新的科技成果补充到教学课件中。把“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教学水平和广泛示范辐射作用的省级精品课程。2.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活动自高校扩招以来,教师教学任务很重,疏于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活动,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经常或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活动,开展教学法研究,互相交流教学上遇到的问题、教学心得和体会,学习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课程发展动态,总结和推广教学研究成果。

3.加强培养青年教师

给每个青年教师指定1~2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青年教师在主讲“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前,至少应给指导教师助课2~3次,指导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给予无私的指导,而青年教师自身也要努力钻研。对学生反映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可组织青年教师集体听课,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

4.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实践中,贯彻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研究、探索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努力实现四个转变: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由教师单向注入式教学向师生互动式教学转变;由仅适应粉笔授课向适应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使用的教学方法转变;由仅重视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转变。

5.加强实验教学建设

加强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建设,在实验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修编不同学时数的实验教学指导书,补充实习矿物标本,建设开放性实验室,便于学生在课外也能经常进行复习,搭建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基础。

“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分为结晶学和矿物学两大部分,结晶学部分理论性强、抽象,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矿物学部分则内容繁多,死记硬背不容易,笔者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实施全方位、多视角的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图像形象化等优点,但学生做笔记困难,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切忌照搬教材,而是要将授课内容组合得当,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对一些难点内容则用板书讲解,并结合教具模型演示给学生看。如晶体对称型国际符号为4/mmm,讲解时以一个四方晶系晶体模型(如锆石、锡石)为例,首先进行晶体定向,确定X、Y、Z轴,国际符号中第一位4/m表示Z轴为L4,垂直L4有一个对称面P;第二位m为X、Y轴方向的对称要素,表明平行X、Y均有对称面,计有两个P;第三位m为X、Y轴角平分线方向的对称要素,表明平行X、Y轴角平分线方向均有对称面,计有两个P,总计5个对称面,其中四个直立,一个水平,它们有四条水平交线,根据对称要素组合定理,这四条交线为L2,故国际符号4/mmm对应的对称型为L44L25PC,如此讲解,学生就易于理解和掌握。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采用“启发式”、“提问式”、“小结式”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加强互动过程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导学生多思考,多问为什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同质多象变体”与“异种”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前者是指成分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几种矿物,后者是指成分结构相同,但在形态和物理性质上有所差异的几个矿物。授课时,先采用“提问式”,如提问“石英与燧石”、“立方体黄铁矿与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石墨与金刚石”等是同质多象变体还是异种,让学生思考,然后采用“启发式”,分析上述矿物的不同处是什么,最后进行“小结式”讲解结论,这样,学生便会很好地掌握这两个概念。

(2)多举例、多示范,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抽象难懂,如果常规地按教材讲授,便会流于死板,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适时举例,活跃课堂气氛,往往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在讲授同质多象变体转变时,举一个“人老珠黄”的例子,以珍珠由文石转变为方解石为例来说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易于理解。此外,对一些教材上描述不明确的难懂术语,可以举一些形象化的例子来解释,如对矿物毒砂的颜色,教材上描述为“锡白色”,90后学生根本不知道是什么颜色,讲述时举例为“一元硬币之色”,学生立刻就明白了。

(3)鼓励学生多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授课内容多提问,上课时没有时间,可在下课后或实习课上进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恰当处理,耐心解答。此外,在考试前要专门安排答疑时间,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

3.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督促学生学习自觉性

“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应加强考核机制,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总成绩10%)、实验考试成绩(占总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60%)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是学生每次实习报告成绩,教师要直接给在作业本上,与学生见面,此举能有效督促学生学习。实验考试在最后一次实习课进行,由学生进行未知矿物标本鉴定,检验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期末考试是对本课程知识的全面和综合测试。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能有效督促学生学习自觉性,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严把实验教学关,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

在上实验课时,教师应简明扼要地讲解并示范实习的步骤及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切忌将理论课上的内容大量重复,占用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导致完不成实习内容。实习课后,教师要逐一批改学生的实习报告,给出成绩,记录下存在的共同性的问题,并在下次实习课上进行统一讲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已决定定期举行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活动,对参赛优胜者给予奖励,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参赛热情和学习兴趣。参赛项目中有“岩矿鉴定”一项,因此,教师应根据竞赛规则和特点,指导学生针对性的复习,以便取得好成绩。2010年成都理工大学成功承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我校参赛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在该项活动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引导学生高度重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3.加强实验课与理论课的结合与渗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

理论教学要为实验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实验课要达到验证理论课知识的目的。理论课教师要参加实验课教学,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及在实习中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后应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和内容。如对矿物的形态,在教材上描述为“细长柱状、针状、纤维状矿物密集平行排列,即形成纤维状集合体”,实验课时学生就不明白“纤维状”到底是矿物单体还是集合体,此时,就要向学生明确解释“纤维状”应是矿物集合体而非单体。

矿物学性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教学方法;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资源的开发,资源的开发自然来源于对矿石的深加工,因此,对矿石性质的深入认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是一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又称选矿专业)在本科阶段最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之一,开设该课程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矿石特性的认识,为教学后续系列实践课程(如《重力选矿》《浮选》《磁选》和《化学选矿》)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更好地理解同系列课程的机理、选择依据。因此,对于提高《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知识的全面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内容和目标

一般来讲,对于矿石而言,其主要的工艺矿物学特性包括:主要矿物的种类及含量、有价元素的赋存状态、矿物的嵌布特点、欲回收的有机矿物的单体解离度、矿石的润湿性、可浮性、吸附性和溶解性等。针对矿石的上述特点,该课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经过选矿工艺处理前后,原矿、精矿和尾矿中主要考察元素的赋状态、含量等;第二,原矿、精矿和尾矿中有价矿物的单体解离度和粒度分布特征;第三,矿石在被加工过程中,矿物形态是否发生变化;第四,通过考察矿石中矿物形态的变化,来优化选矿工艺,提高选矿指标。《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各种矿物的基本检测方法和手段,熟悉各种设备的操作规范,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工业实例来强化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和有用性的认识。

二、《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提高《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显得尤其重要。目前,《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没有一部完整的、有针对性、适应性强的教程,既能让学生在对矿石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又能通过举一反三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于每个学校都自己选定教程,没有统一的教科书,使得各个学校的交流、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目前该课程的主要教材有《矿石学基础》(第三版,周乐光主编)、《矿石学教程》(第一版,王苹主编)、《结晶学与矿物学基础》(第一版,赵建刚,王娟鹃,孙舒东主编);第二,该课程实践学时数过少,其主要原因是课程经费问题和矿样问题,实现每位同学单独操作的难度较大,这种现状在各大高校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第三,学生对于矿石的成因、晶面和晶型等概念认识不够,理解不透彻,没有较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三、《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在教学中的教改措施

针对以上在《现代选矿工艺矿物学》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本文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式上提出如下几点改革建议: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合理、有效地、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具体而言,一方面,对学校目前使用的教材,进行专家认证和评估,选出一本合适教学的优秀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删除那些跨度大,偏难、偏怪的内同,增补一些现在选矿厂的最新、最近的矿石实际资料,并阐述一些在该矿石认识的基础上,合理的选矿工艺,理论来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够更加让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认识到该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热情;第二,在教学方式上,除了常规的老师讲述,学生做作业,额外增加一些教学实践,同时尽可能利用学校多媒体条件,结合PPT、板书、视频教学外,还要强化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三维模型-实体演示手段,因为本课程涉及的矿物存在内在构造,晶体具有空间特点,三维尺度计算等一系列抽象问题,因此,希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模拟实物模型来给学生讲授,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学生的动手感知来学习该门课程,这样既有了感性认识,也有了对《选矿工艺矿物学》的理性升华;另一方面,强化各个高校优质课程的合作与分享,通过远程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使得教学名师的课程在学生们中得到传播,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请该学科方面的专家来学校开展学术讲坛,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扩宽知识面。

矿物学性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结晶矿物学;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结晶矿物学》是地质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它还与宝石与材料工艺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等应用学科和边缘学科密切相关。该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其中,结晶学部分具有空间性、抽象性、逻辑性、理性和共性的特点;而矿物学部分具有经验性、具体性、归纳分类性、感性和个性的特点。知识点多,被认为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实验教学,以往的实验教学以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有效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研究型实验,学生被动学习。近年来,考虑到原有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基本型实验(验证型)类型比重较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晶矿物学》教学小组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对原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尝试从单纯的一般实验课程教学到综合性或研究型实验课程教学的转变,进行了综合性或研究型实验课程的设计及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综合性、研究型实验教学的内容及方式

综合性、研究型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课程的综合知识或多个知识点,多项实验手段的实验,实验教师负责实验项目设计、协调、监督、控制与评估;也可以只给定实验目的与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学生自主和协作完成实验过程,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分析探讨。结晶学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实验,将晶体生长、晶体形态、晶体测量、晶体定向、单形和聚形分析等内容综合在一起,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教师不参与学生的实验过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由于该实验内容包括了结晶学的核心内容以及矿物晶体研究的重要测试手段和仪器的使用,整个实验可贯穿于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或稍晚于课程教学的进程。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观察和了解晶体生长的具体过程,熟悉影响晶体形态的外部环境因素、掌握晶体生长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对自己培养和生长的晶体进行测量,加深对晶体测量过程的理解、掌握晶体测量的方法及基本原理,同时借助吴氏网对晶体进行投影,根据不同晶体投影图的特点以及晶体中各晶面的分布特征来确定晶体的对称型以及各晶面的符号;通过单形的分析和投影,掌握不同对称型单形的推导方法并进一步熟悉晶体投影的方法;聚形分析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实际晶体形态与理想晶体形态的异同,而且可加深学生对晶体的对称型、晶系、晶族以及晶体定向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晶面指数的确定方法。由于实际晶体会不同程度的存在歪晶,分析结果正确与否,我们让学生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来确定不同晶体的空间群以及晶胞参数特征加以验证。对每一个环节的实验,都要求学生提交阶段性实验报告,及时分析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目的,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对“X-”射线衍射仪及其在矿物晶体研究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矿物的形成总是与一定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而且不同地质环境中的矿物组合形式往往是不相同的,因此,在矿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力求让学生理解:除了从矿物物理性质来认识矿物外,完全可以通过对不同地质环境下的矿物组合来认识矿物并初步了解矿物的成因类型。第二,学校地质博物馆有大量的矿物岩石标本,尤其是近年来教师进行各种科研所采集的新标本,可以安排部分学生开展一些创新性实验。第三,把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带到学校在桂林郊县及北海等地的教学基地,通过野外现场的观察与学习,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第四,通过参与各种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实际应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根据上述的思路和实验安排,不仅使实验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而且拓宽了实验教学空间,关键是提高了学生开展实验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实验教学考核的改革与实践

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主要包括平时作业成绩和实验内容的笔试考核。因此,学生对平时实验根本不重视,出现部分学生平时实验不认真甚至逃避实验课的现象,交上来的实验报告也是抄袭他人的实验成果。至于实验内容的考核只需要死记硬背即可,完全与实际标本脱节。因此,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鉴于此,我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改革。

1.改革平时实验成绩的评定方式。鉴于以往平时实验成绩的评定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开展实验的积极性,我们采用课堂随机抽取部分实验报告和学生进行课堂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并采用百分制进行成绩的评定。同时,提高平时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主观能动性,杜绝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促进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改进实验考核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我们对实验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及最终的成绩权重作了相应的改进。考核方式上,我们借鉴了国内同类课程及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的成功经验,以面试为主、结合必要的笔试考核。《结晶矿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尤其是矿物学部分。根据学校对课程最终成绩评定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该课程的实际情况,我们加大了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总之,通过实验教学考核的改革,加强各个环节的考核力度,增加成绩评定的透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是以基础型、验证型实验为主,辅以一定量的综合性或研究型实验。因为基础型、验证型实验是对课程中某一理论或原理的检验,通过实验过程,学生可以熟悉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过程。我们在《结晶矿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开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实验往往综合了多个基础性实验,需要分阶段进行多个实验才能完成。通过综合性、研究型实验,可以将分散的知识点联结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理解并加深记忆。综合性、研究型实验项目的开设,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各个实验环节的重要性,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将课堂内的学习和课外的实验紧密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我院学生组成的校代表队连续两次在“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综合技能大赛一等奖、地质标本鉴定大赛二等奖、地学知识竞赛二等奖、野外地质技能大赛三等奖等众多奖项,就是有力的证明。

参考文献:

[1]陶专.“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初步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2,(1):64-67.

[2]沈忠悦,商亮节,潘小青,等.精心设计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结晶学及矿物学”实验课程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92-94.

[3]王葆华,缪秉魁,欧阳菲,等.《结晶矿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