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幼儿教育信息化,问题,策略
作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柜幼儿园内蒙古·鄂尔多斯014300)
1.1对幼儿教育信息化认识不足
教育观念的落后已成为制约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关键,尤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在推动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大多数教师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使用计算机,其实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人们信息素养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从我国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看,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信息时代必需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智力与能力开发,是培育未来人才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
1.2对幼儿教育信息化建设不足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大多数幼儿园都已配备了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等设备,但县镇、农村幼儿园存在一定差距,只有县镇的幼儿园拥有多媒体教室,农村的幼儿园甚至达不到每班都配备电脑、投影仪,极少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管理,没有很好的用于教学与研究。
信息教育资源应用不足,课程整合不足,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应用不足。例如,大部分教室还是纸质备课,导致大量的网络资源、学校信息教育资源不能很好的应用。
1.3师资问题,教室素养不足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给教师也带来了新的难度。教师不仅要了解教育技术理论,还要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现代化的媒体,如何选取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等,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是制约信息化推进的瓶颈问题。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师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2幼儿教育信息化实施策略
2.1信息化教学思想认识的转变
一个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实现程度如何,主要是看其硬件建设方面如何,很少去关注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没有很有效的方式评价。这就要求我们自身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重硬件建设,同事要加强教师对硬件资源有效应用的培训,使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媒体的利用效率,要使教师充分意识到媒体的主要功能不应是传递教学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
2.2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
围绕教学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教师的学是为了更好的教,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通讯工具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环境,而这些新生的事物对很多教师来说以前未接触过,所以对教师进行培训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学会用技术去学习,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2.3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活动
多媒体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不仅能为幼儿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还能够创造出崭新的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景象,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利用幼儿的学习动机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是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例如,数学活动“认识长方形”,让幼儿认识了长方形后,教师提问:“长方形真调皮,它会变成大小不同模样出现在不同的物品当中,你们想想,看看什么样的物品当中藏着长方形呢?”这一问题立即引起幼儿兴趣,接着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不同的物品,使幼儿知道生活中可以用长方形这种图形制造很多物品。这时,还可以拓展延伸,运用多媒体,进一步启发幼儿思考:“我们能不能把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呢?”然后引导幼儿观察、想象,让幼儿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从而拓宽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利用动画将四边形切割补成长方形,让幼儿也学着做一做。这样的活动让幼儿从被动到主动,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同时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体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取得了较好的多元化教学效果。
2.4运用信息化到幼儿日常教养中
笔者通过调查后认为造成以上不良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层次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农村中学基本没有具备教育信息技术化建设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信息技术课教师严重缺乏,一般教师也不具备教学课件的开发能力。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从来没有大量补充过,尤其是高层次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个别学校的信息老师大多是“自学成才”型的,对信息技术只是略知皮毛。
(2)教师培训力度欠缺 ,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很少甚至几年才有一次,当地相应的培训机构也缺乏,其次农村中学部分老教师对信息技术几乎全然不知,也不愿意学习了,即使按要求规定要学。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是流于形式,效果甚微。特别是一大批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但过去为教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老教师,他们即将退休,知识层次也极其有限,面对复杂的信息技术也不愿意再动脑经学习了,认为再干几年就退休了。
(3)部分农村初中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校园文化氛围淡薄。谈起教育信息化建设,很多农村初中学校领导认为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事情,认为就是信息技术教师上几节信息技术课或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几节课就表示教育信息化了。
鉴于以上原因本人认为解决农村初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针对部分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严重不足,而其它科目教师富余的情况。一方面农村中学应该在教育局的领导下每年从专科以上师范类毕业生和已取得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本科以上毕业生中,择优选拔教师,缓解农村中学教师“学科结构性失衡”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农村初中学科教师配备标准,对农村初中部分学科富余教师分流到小学任教。
(2)加强农村初中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加强农村初中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要从内容、方法、培训形式等多方面着手,要以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理论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等模块为主,注重教师的能力培训。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式”远程教育培培训模式,每个农村初级中学教师都要积极参加“国培计划”――云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其次农村中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制订适合本校教师特征的培训体系如以学校骨干教师为依托,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的展示研讨活动,带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学信息化 问题和对策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的改革,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结合为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变得十分重要。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作,其建设的水平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标志,因此加快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1]。
1 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基础设施落后
实现高等院校信息化的基础就是要有基础的信息设施,然而,目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校原来使用的硬件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要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就要加大人力以及财力的投入;第二,学校信息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发展不平衡。因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很多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普遍存在落后的问题,没有健全的网络设施,导致各个地区的投入差距很大,基础设施也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现象,最终无法满足这些高等院校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而且,因为西部缺乏一定的信息基础设施,尽管东部地区有优质的信息资源也无法实现共享。在信息技术领域还缺乏网络工程监理,很多学校建立的信息网络质量不高,使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严重浪费。当前,很多地区的城域教育网络还没有和学校的校园网协同发展,导致网络不顺畅,两者严重脱节。
1.2 教育信息资源落后
当前,很多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软件不足,而且存在现有的软件质量也不高、软件制作的质量过低等现象。从市场上销售的教学软件来看,很多软件多适用于中小学,而能够和高等院校适用的软件还很少。另外,从软件的类型来看,市场上单机版的软件很多,但是网路版的软件少之又少,这些软件多用于课堂教学上,而很少能够用于自学的。从软件的形式上来看,很多软件不是题库就是对教材的翻版,就好像是电子书一样,这样就使得信息化多媒体软件所具有的诸如声音以及图像等特点无法体现出来,而教育软件的教育性以及技术性等等也无法融合。加上,智能软件和工具软件的缺乏,导致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缓慢。
1.3 师资信息化技术水平低
因为高等院校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了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很多学校虽然开展了信息教育培训,教学的信息技术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教师信息技术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也就不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教师学而不用,因为很多教师还缺乏结合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还不够。
2 对策
2.1 增加信息建设的投入
教育装备的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物质基础,要实现这点就要增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凑集资金,增加教学教学信息化项目,形成立体化的教学平台和信息平台。对于西部一些学校,政府要提供资金支持,加强这些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2.2 加强高等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高等院校的教师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理论和实践并重,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2]。因而,加强对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十分重要,学校可以通过选拔一些优秀的教师,或者以专兼结合的原则聘请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专家为教师。而要使得教师的培训效果达到最佳,首先就要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使用的自觉性,让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参与信息培训的热情。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地信息化教学。学校信息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应该从骨干教师着手,在建立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以这些教师为榜样带动全体高校教师参与的热情。
另外,学校对教师培训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使用计算机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传播信息教育意识的观念,让教师在教学中把信息意识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手段处理信息。对教学进行培训同时还要招聘一些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学校的教师队伍,提高高等院校的信息教育质量。
2.3 统筹管理教学信息资源
高等院校进行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工程就是组织和传播信息资源。因此,学校在建设教育信息资源中要提高学校特别是网络中教育资源的协调管理,建立专门的信息资源平台,整合学校建设的校园网、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对于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以及信息资源要进行分类整理,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可靠的教学信息服务。另外,还要建立学校的网络信息资源防护体系,确保学校的信息资源可以安全、有效的传播。
3 结论
总之,高等院校要加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设,认识到其重要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推动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论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4264)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尤其是信息化的目标、路径总是难以厘清;四化同步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综合考虑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均衡发展。本文基于四化同步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河南省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河南省;信息化;四化同步
1、四化同步的内涵
十报告中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对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需求,同时,信息技术的泛在性和寄生性决定了信息化能够融入三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四化同步指明了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即系统的考虑四化之间的关系,厘清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信息化的需要,从而发现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2、河南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结构上的不平衡
近年来,河南省依托国家工程,协调大型通信企业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结构上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差距较大。以豫东平原的一个自然村为例,上网的接入方式主要通过ADSL接入,网络使用费用为500元每年,购买电脑并接入互联网的家庭约占整个村庄户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河南城市已经实现宽带完全覆盖,家庭年上网费用在500至600元每年之间,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农村用户在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居民的前提下,上网费用几乎相同,且网速更慢。调查中的反馈也同样显示制约农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因素是网速较慢以及上网费用较高。
2)基础设施建设重硬件、轻数据。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成熟运用,云计算中心、数据港湾成为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河南省在这些方面的布局较少,应利用郑州市成为互联网骨干核心节点的契机,积极在郑州及周边地区布局云计算中心、数据港湾的建设,力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软硬均衡、同步发展。但是,也要借鉴其他省份的教训,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以业务应用为前导,积极引进相关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核心企业,避免计算能力空置,资源浪费。
2.2 信息产业总体落后,对经济的带动能力不足
河南省信息产业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技术。
在信息产业的相关产业链中,不同环节、行业的技术含量差异较大,如芯片设计、传感器研发、大型软件开发等环节技术壁垒较高,而计算机装配等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低门槛行业,虽然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但是劳动力报酬较低,无法将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留在城市中。核心技术较少,导致整个信息产业无法实现技术溢出和从业人员的培养,重复传统工业的粗放发展模式,无法实现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
(2)信息内容产业较为薄弱。
信息内容产业是高知识含量、高经济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信息内容产业在信息产业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提供信息内容是信息产业运行的最终目的,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可以增加对信息处理设备、信息终端设备、通信设施的需求,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内容产业代表着信息传播、展示的终端形式,发达的信息内容产业可以促进全社会信息流的健康通畅,促进知识和数据的高效流通,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和国民的生活质量。
2.3 两化融合的深度、广度不够
依托产业聚集区信息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两化融合的幅度较以往大幅度提高。但是,仍存在着规模较大企业信息化深度不够,中小企业信息化广度不够的问题。
规模以上企业大多已经采用了比较成熟的信息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供应链系统等等。这些系统有效地帮助企业提高了市场响应能力、节约了成本。但是在运用信息化技术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方面,仅仅使用这些已有系统是不够的,必须提高两化融合的深度。企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向智慧企业的方向迈进,探索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创新应用模式,如大数据的挖掘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改进业务流程、使用个性化技术进行差异性经营。
目前,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缺乏提升信息化水平的主动性和能力,导致两化融合范围不广。企业信息化具有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风险性高的特点,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积累不足,管理水平较低,企业管理层的认识问题等诸多原因限制了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例如,提供信息化的专项补贴;组织企业或协会团体采购;针对同行业或某个环节中的共性问题协调产、学、研各部门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降低企业信息化的成本;面向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和成功案例的介绍,提高管理水平和认识。总之,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任何一个短板都会导致信息化应用的失败。
2.4 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制约因素较多
河南是农业大省,多为平原地区,自然资源禀赋较好,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的潜力很大,但目前在农业信息化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农户信息素养偏低
调研发现,大多数农户使用互联网主要满足娱乐需求,很少使用互联网查询生产技术、市场需求信息。原因在于:首先、很多农户认为网上的信息不可靠,更倾向于通过熟人、农资销售人员获取这些信息;其次,缺乏使用信息工具的技能,不知道如何表述信息需求、如何使用检索工具、对获取的信息难以理解。这些都限制了信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
(2)农业信息资源缺乏深度聚合
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开发了很多关于农业信息的数据库,但是农业信息范围广泛,包括生产环境信息、农产品信息、农资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等等。对于农户而言,期望能够便捷的获取所需信息,如种植小麦的农户在产前需要良种信息,产中需要栽培技术信息、病虫害信息、气象信息,产后需要市场信息、物流服务信息等等。目前,条块分割的信息采集管理体系造成农业信息资源比较分散,如何将分散的、异构的信息资源按照农户的具体需要进行资源深度聚合,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是满足农户信息需求的关键。
(3)农业信息技术难以推广
设施农业、精准农业能够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但是,目前农业生产的规模较小、收益低、基础设施薄弱都导致了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困难。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的投入大,但边际成本低,适合于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与目前主要以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形成了矛盾。
2.5 电子政务建设中重管理、轻服务
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13年河南省服务型政府指数为0.468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707),居全国第25位,比上年下降4个位次,在中部六省中排名最后;同比增速为20.71%,低于全国增速2.8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8位、中部六省第五位。2011年以来,河南省服务型政府指数不断下滑,已由2010年的全国第13位,降至第25位,在中部六省中也均居末位。
3、四化同步视角下的对策与建议
协调和同步本质上讲是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均衡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根据这一理解,针对河南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总结,提出以下几条对策建议。
3.1 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城乡同步
河南是农业大省,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中原经济区建设中首要提到的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信息化对于发展高效低碳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农业信息化的瓶颈,数字鸿沟现象也日益突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加大投入。农村地域广大,人口密度较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单纯依靠企业投资动力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强化政府的作用,加大投入补贴的力度,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合力。2.降低农户上网资费标准。上网资费偏高成为阻碍农户接入互联网的主要原因,信息素养需要在长期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培养,降低资费标准直接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传统的获取信息方式,对促进农业信息化的意义深远。3.注重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在山区、偏远地区,移动互联网成为最有效的接入方式,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主要是户外作业,移动互联更具优势。
3.2 信息产业发展注重“质”“量”同步
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转移,尤其是富士康及相关配套企业入驻航空港区,河南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这些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信息产业和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继续做大这些产业的同时,应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附加值较高的产业,从质量上做强河南省信息产业。
大力发展软件培训业。河南大中专毕业生较多,就业压力逐年递增,对于软件培训业有大量的需求。经过对部分河南省软件企业的了解,企业也存在大量的人力缺口,主要原因在于普通院校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通过培训,可以解决软件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为软件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大力发展软件外包产业。相对于一线城市,郑州等城市在人力、交通、房租等各项成本上均具备比较优势。同时,软件业的发展对于带动其他产业的信息化也有积极影响。可以通过在政府采购时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帮助软件业发展。
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大数据作为新兴信息产业,国内各地区间在发展水平上差异不大。数据是大数据产业的宝贵资源,河南省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这些都是数据产生的源泉,通过对河南省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深度挖掘,探索适合河南本土的各种信息服务模式,是河南省大数据产业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3.3 两化融合与发展方式转变同步
传统的工业发展方式是以生产要素的投入作为增长的动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目的在于将知识融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智力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信息化助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应重点把握两个方面:
(1)选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契合点。信息化可以从产品层面、生产经营层面和产业层面契入工业化的发展。产品层面主要指指新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与产品相融合,生产经营层面主要指用信息技术装备生产手段,改善制造工艺与生产流程上,产业层面是指信息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此构建便捷的信息流和服务流平台,促进产业间全方面的融合。
(2)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支撑,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对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专业信息设备购置费用给予支持。对电子产品研发、工业软件研发、信息服务的企业在税收、贷款实现优惠政策。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任用、激励等配套政策体系。
3.4 农业信息化注重人、技术、经济水平同步发展
影响农业信息化水平的三个重要因素是农户的信息素养,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适用性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
首先,完善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帮助农户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最终需要通过获取信息的人来实现其价值,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员年纪较大,普遍难以使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基层信息服务点虽已建立,但是,存在流于形式、缺乏保障、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提高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总结使用信息资源和技术帮助农户增产增收的成功案例,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培训和考核制度,切实发挥基础信息服务体系的作用。
其次,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技术适用性。农业信息资源范围广、采集渠道多、涉及部门多、信息资源的无序使得信息利用困难。建立面向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统一农业信息门户,按照不同的应用场景将信息资源深度聚合,采用推送、个性化等信息传播技术,降低信息获取的成本,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最后,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农业信息化的最大障碍在于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研究表明,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在信息化需求和投入意愿上都远高于普通农户,因此,农业信息化如要加速发展,应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使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得到有效推广。
3.5 电子政务与政府转型同步
伴随着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电子政务的发展重点也应从面向管理决策转为面向公共服务、民主决策、提高行政效率转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转变认识,明确群众对于政府信息的需求,信息从以宣传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2.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门户网站,提高信息的数量,将政务信息制度化,从制度层面明确信息的人员、范围、权限、最大滞后时间等指标。将同一主题的信息关联起来,避免信息过度分散。3.建立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平台,提高互动质量,在重大决策过程中,通过互动平台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提高决策水平。开展政务微博、微信等不同的互动渠道,在重大舆情事件中,积极介入,合理引导,提升执政水平。4.加强考评监督,将信息公开的数量,及时程度,互动平台的群众评价作为考核指标,纳入考评体系。5.对传统的政府管理业务,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开展信息流的优化和流程再造,提高行政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社会测评研究”课题组.冲出迷雾: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2013[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2] 赵意焕. 河南省新型农村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3(12)
关键字:高校教育 信息化教育 现状与问题 发展策略
信息化给高校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变革是深远的。或者说,面对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高校应如何研究和寻找一条可行的、适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才是重点。近些年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发展的趋势和目标。高校教育信息化呈现了不断向上增长的势头,使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化保障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信息化息息相关,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里程碑。高校教育信息化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改革的阶段,因此当前阶段的的高校教育信息化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就高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并给出几点建议。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的不够全面,存在盲点
虽然高校教育信息化正成为一种趋势,但是许多高校由于对信息化认识的不够全面,或者说教育的信息化存在误解。使得高校对教育信息化这方面的热情不够,没有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将会给高校带来的巨大的机遇和好处。有些高校忽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本末倒置,甚至没有对教育的信息化未来发展方向做一个全面的规划。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宣传力度,使得高校使得教育信息化发展遭遇瓶颈。没有树立对教育信息化正确的发展观念,这是不利于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2、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建设滞后
许多高校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还未弄清楚,就一味的去追求数量上的结果,并以此来作为高校教育信息化衡量的标准。却忽视了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如在高校教育信息建设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配置不合理,对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明显多于软件,使得硬件与软件更新不同步,造成了教育信息资源的浪费。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对高校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合理的去开发利用,导致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滞后。
3、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对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资金和人力不断持续的投入。但是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办学经费本来就已经很紧张,在加上日常高校的各种费用支出。这使得高校对教育信息化投入的资金更加的少。大部分高校无法抽出经费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很大程度的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二、关于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全面的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关系着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和现代化教育的建设。首先高校的领导者必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从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校自身的教育信息资源,统筹兼顾的计划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其次要让高校的学生全面认识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改变,去了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信息化的建设中来,强化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2、重视教育信息化的设施建设,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
要想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需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设施建设。因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关系着高校教育的发展程度。比如说:将高校内的教学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免费共享,或者与外校进行外交活动,联合高校多方面力量,共享彼此有用的教学信息。达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更多的高校通过教育信息化得到帮助。教育信息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办好,因此科学并合理的开发教育信息资源是很有必要的。
3、加大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可见资金投入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程度与资金的投入是成正比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以资金作为支撑。高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多渠道的去筹集资金,利用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优势,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吸引企业的资金投入并与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不仅能筹集到资金,而且能够促进高校自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三、总结
本文结合了高校教育信息发展的实际情况,就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展开了探讨。具体分析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三点分别是:没有全面认识教育信息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滞后,对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的不足。并就此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分别是全面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设施并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当下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面临着各种问题,但如何发展高校教育信息化才是关键。因此,高校应该抓住每一次机遇,大力的发展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