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存在问题及解决

农业存在问题及解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存在问题及解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存在问题及解决

农业存在问题及解决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冲洪积扇;农业;取水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92-2

洮儿河冲洪积扇地区是白城市经济文化中心,其工农业生产主要靠开采地下水,其中农业灌溉用水占总开采量的90%。因此,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对该区对整个白城市都是极为重要的,而且要控制洮儿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的开采,必须从农业取水的管理入手,否则也就失去了意义。就我国的国情而言,农业地下水的管理粗放,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无政府”状态的开采,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仅靠一两项措施是达不到目的的。对农业取水的管理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自身建设,还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1 农业地下水取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凿井队伍乱,难于管理

上世纪70、80年代各级水利部门编制了完整的水利规划,其中包括各乡镇农田井规划,详细规划了各乡镇的打井数量、井深、井距。当时凿井队伍较少,一般为水利部门的专业凿井队伍,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为了搞活市场经济,吉林省政府取消了凿井资质的审批事项,结果是凿井队伍迅速增加,管理部门无法控制。加之各级政府号召农民打井,下达打井指标。大量无序的打井,确实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也造成了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为今后实现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困难。

1.2 凿井规划难以执行

我市农田井的投资多渠道,有水利投资、有农业投资,有农业和土地、林业等部门投资,还有农民自筹,非水利部门投资的,打井根本不经过水利部门,资金直接到乡、镇、村,很难控制;农民自己筹资打井的,根据承包田怎么方便怎么打,明明三家可以合打一眼井,但农民偏偏各自打一眼。虽然水利部门做了农田规划,但执行很少。

1.3 资金紧张,工作难以开展

农田井的审批与监督管理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管理机构负责,但县级水资源管理机构职工的工资大多靠收水资源费支付,而每年征收的水资源费往往不够给职工开资,办公经费更是微乎其微,甚至没有经费去购置交通工具,既便有的县市有交通工具,也没有钱养,致使农村的检查监督工作难以开展。

1.4 农业地下水取水管理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

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虽然对农业抗旱取水缴纳水资源费做了规定,但操作性不强,对地下水保护力度不大。《水法》规定农业抗旱应急取水的可以不办取水许可证,但必须要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经水利部门同意如何处理没有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就是看见农民打井也管不了,农民打井就是为了抗旱,我们没有处罚农民打井行为的依据,也没有依据处罚凿井队。农业生产用水超定额水资源费征收由于没有计量设施也难施行,农民每户一眼井或几眼井,一年抽取多少地下水很难确定,所以征收农业生产用水超定额水资源费也很难操作。

1.5 地下水保护宣传力度不够

现在农民绝大多数对法律法规不懂,对地下水保护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加之管理不到位,工作很难开展。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在他们的思想意识达不到一定的程度时,对我局的工作有抵触情绪。

2 制度建设

2.1 对农田井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

首先对现有农田井建立档案,进行分类登记,发放取水许可证,农田井的取水许可证可适当简化一些,以减少成本,只要能反映出该井的主要参数即可。如:位置、地面高程、取水井的结构、成井时间、水位埋深、开采时的动水位、开采能力。同时对报废农田井进行登记备案,在本行政村没有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实行农田井报废一眼或报废二眼,批准新凿一眼的办法,对超过用水控制总量指标,一般不再批准新凿井,逐步达到合理布井。并进行科学回填,防止地面污水渗入,污染地下水源。

2.2 建立农业取水计量安装和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超限额(定额)水资源费顺利和足额征收,为了促进农业节约用水,为了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制度的实行,为了统计准确符合实际情况的开采量,必须建立农业取水计量安装和管理制度。要求农村所有的人、畜饮水井必须安装取水计量设施,正常维护费用由使用者负责。对农田井也要安装取水计量设施,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建议安装不同类型的取水计量设施。对水文地质条件好的地区,安装费用低的机械水表,费用由用水户承担;对水文地质条件不好对水表易造成损坏的地区,建议安装科技含量高的IC卡智能水表,费用由用水户,当地乡、镇政府和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一定的比例分别承担,以减少农民的负担。取水计量设施监督检查由村级以上地下水管理协会和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要每月进行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取水计量设施正常运行。

2.3 建立农业取水量统计上报制度

为及时掌握各行政村农业取水量,了解各行政村取水井分布状况,掌握地下水管理水位趋势,建立农业取水量统计上报制度。该项任务由基层村委会或地下水管理协会,确定专人负责统计报表的填报工作。并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底以前,将本季度的取水量上报。同时,从数据的源头抓起,把握好各个环节,用制度、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未上报取水量的一律按超限额用水征收水资源费。

2.4 完善总量控制制度

根据控制总量的确定原则、依据和方案,确定洮儿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总量,并合理分配到乡镇,各乡镇根据作物灌水定额,耕地面积,井数等再对村屯进行水量分配,最终分配到每眼井。对每眼井要有一个合理的最高限度的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超量开采的要采取加价收费等措施限采。

农业存在问题及解决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机产品;维修;管理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维修问题越来越突出。要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做到那里有农机,那里就有农机维修点,那里就有农机维修技术人员。

当前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存在多头管理和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农机质理存在很大的问题。

1.农机产品与维修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农机产品主要质理问题概括有以下四个方面:

1.1.1安全性不强

很多农机产品生产者不懂标准、质量、安全、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产品粗制滥造,致使很多安全防护装置没有或不合规范。

1.1.2工艺性差

数量较大的农机生产者仅具备最基本的生产条件,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较差。同时为了争夺市场,降低成本,放松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在材料使用上以次充好,在生产工艺中减少工序,设备老化,加工精度无法保证等等,致使农机产品质量差。

1.1.3服务性不完善

根据《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农机销售者要对农机产品质量负责,但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很难解决“三包”问题。

1.1.4说明书不规范

按国家标准GB9969.1一l99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使用说明书要明确标出产品用途和适用范围,并根据产品特点和需要标出主要结构、性能、型式、规格和正确吊运、安装、使用、操作、维修、保养和贮存等方法。

1.2农机维修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农机维修网点短缺

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均匀,在交通便利的村,一个村有三四家农机维修网点;在交通不方便的边远区村,尽管有各科农机具上千台,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农机出现故障,农民要跑到几十里路的圩镇去请人修理,有的甚至跑到县城来请人修理。由于有的村没有农机维修点,维修难的局面。

1.2.2农机修理技术差

有的村农机维修点,修理设备简单,又缺乏修理技术,但也打出了修理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柴油机的”旗号”;有的农机维修点”四无”:无营业执照、无固定维修场地,无拆装专用工具,有的人修理“本领”就是拆换零件,造成农机手多花钱,机具维修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

2.农业机械的修理十法

2.1除水垢

将2条较大的去皮、去籽的分丝瓜络,清洗干净后放入水箱中,并定期更换即可。

2.2活塞环弹力不足

可用同型号的标准新环,与被检查的旧环沿圆周摞在一起垂直放置,并使两环开口均处于水平位置。然后用手按压两环,若新环开口来动,旧环开口已合拢,说明旧环弹性良好,可继续使用。

2.3断裂纸垫的修补

在纸垫两面涂少许黄油,再剪两张与纸垫同大小的薄白纸,贴于纸垫两面,装到机上,拧紧螺母即可消除渗漏。

2.4排机油泵内空气

S95柴油机用的转子式机油泵,若因泵内空气没排挣,会出现不泵油的故障。解决的窍门是:用一医疗废针管吸满机油,向泵的进油口处注油,并转动机油泵,使出口出油。

2.5高压油管两端的凸头与喷油器、出油阀的连接面漏油

靠接触面的加工精度和管接螺母的紧固力保持密封。

2.6铁质滤芯除污

空气滤清器的铁质滤芯,用柴油很难洗净,若滤芯沾上柴油,可点火燃烧,待火熄灭后,用木棍敲击芯,使烟火脱落,就可彻底清除滤芯内外的污物。

2.7除细滤器内的污物

转子式机油细滤器内的泥土、污物不易清除干净。如果在转子内壁先用黄油贴一层纸,让泥土附在纸上,保养时将纸揭下,泥土便可彻底清除掉。

2.8弯油管

紫铜油管材质较硬,不便弯曲安装,可将需要弯曲的部位用炭火烧红,立即放到水中冷却,就会变得柔软易弯了。

2.9拆减速齿轮外强力挡圈

东风~l2型手拖变速箱内减速齿轮的外弹力挡圈,拆卸非常困难。此时用一根铁丝,一端穿过挡圈上的小孔后拧紧,另一端用改锥绕好,紧紧拉住,然后前后转动几下驱动轮,挡圈便可拆下。

2.10治轮胎小跑气

取两汤勺滑石粉,拔下气门芯,放尽内胎空气,用硬纸做成漏斗插入气门,将滑石粉灌入内胎。灌不进时可取下纸漏牛,转动一下轮子后再灌,直到灌完,然后装好气门芯充足气。

3.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与维修质量的对策

3.1生产销售者要参与市场,整合资源,提高自身素质,扩大发展,走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生产销售者要走出“闭门造机”的模式,尤其要克服单一的以“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做法,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参与市场竞争。

3.2消费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到选好机、用好机、管好机、护好机。选好机。在购买前要多了解一些相关信息。用好机。在使用之前要熟读产品使用说明书,全面了解其产品技术要求及操作要领、保养方式等,有疑难问颢耍及时请教农机技术人员。

3.3政府管理部门加大监田径赛的力度,多层面地引导农机市场与消费,构架一个良好农机“产、销、用”的空间。

4.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同等对等。每年的培lJ|1工作目标任务应有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目标任务应有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目标任务。在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方法上,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5.合理规划农机维修网点

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一是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即殳机维修达到”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二暑考虑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原则。即每搞一个维修网点建殳,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状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应保证维修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般一个村级农机维修点服务辐射范围方圆在5~10公里比较合适。

6.制定农机维修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十一条指出,国家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根据农村的实际,目前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手扶拖拉机、柴油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维修质量标准以提高维修质量和防止维修质量界定不清引起的纠纷,以便维护农民或农机维修人员的合法权益。

7.加强对农机维修的监管

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督管理,履行职责对般机维修网点的审定,修理工考核,维修质量等监督检查工作。同时,要转变工作观念,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农业存在问题及解决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问题;措施

就目前的推广体系而言,存在着推广体系断层,没有专业的机构负责技术的一线推广工作,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农村的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由于多种原因普遍存在推广难的现象。而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农技推广体制不健全

人员抽调频繁。目前,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均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而且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负责安排具体工作。但是,因为没有上层的主管单位,业务工作就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形成了随时抽调,专项工作无专人负责的局面。

2 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任意抽调。乡镇机构改革后,设有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计划生育等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二是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3 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从政府机构、相关部门到每一位农业种植户都要认识到推广农业技术能够为农业的生产带来好处,推广农业技术也是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才能指导进一步的行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提高不能光是停在口头上,应抓落实,多举办农业技术推广的活动,制定技术推广的计划与方案,与其它部门进行联合,解决在技术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这样才是真正地从认识上提高了对农业技术的推广。

4 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 (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 (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努力使农民从农技应用中得到的实惠,由理论变为现实。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作为自己的全程配套服务范围。在产前,要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在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忱。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农业存在问题及解决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后,甘南县逐步开展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依法规范工作,区分类别,分清轻重,切实加强指导和监督工作。一是对已经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及有关合作经济组织要求,在内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依法规范和运作,建立和完善了以专业合作社、协会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二是对时机成熟、具备成立条件的,积极引导其尽快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在登记注册上给予优先办理,不收取任何费用;在税收上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给予优先扶持,有效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截止到2010年末,全县已登记的农民专业合社已发展到335个,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111个,占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3%;养殖业专业合作社206个 ,占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61%;农机专业合作社18个,占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8,572人。

二、具体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甘南县把领导机构和组织建设作为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的关键环节来抓,及时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委、县工商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等单位为成员的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确定专人抓落实,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培训。甘南县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学习培训作为贯彻实施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开展了多层次的系统培训。培训人员865人。通过学习和培训,使参会人员深刻领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精神实质,切实增强了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心和决心。

(三)强化宣传。甘南县把宣传教育工作始终贯穿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贯彻实施的全过程,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三、存在的问题

(一)数量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数量较少,发展规模不大,成员本身认识不高,还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所以带动能力还比较弱,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还很小,还没有形成很强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能力。

(二)不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管理还不够规范。目前还有一些以协会名义存在却没有注册登记的,其原因一是领办、创办人法律意识不强,认为登不登记无所谓,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不懂得怎样登记,到什么部门去登记,害怕收取注册费用,缴纳管理费和税收。

(三)制度不健全。已经登记的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内部运行机制还很简单,仍在沿袭家族式的管理方法,存在运行不规范问题。一是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与农民联系不密切,没有真正成为经济利益共同体。一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联系不紧密,二次分配制度不健全。二是有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完善的章程,有的有章程也流于形式,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在重大项目和活动中决策不民主,造成社员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关切度不高。

(四)资金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运行资金短缺。受自身发展限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融资比较困难,多数组织以成员个人名义贷款,不但利率高,而且额度小、期限短。同时,农民自愿投入身份股及股金股少,内部筹措资金困难,再加上地方政府对专业合作社资金扶持较少,这样促使合作社发展较缓慢。

(五)成员素质不高。尽管合作社成立了,但由于其成员大多数是农民,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农民的组织水平先天不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种恐惧心理,还怕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存在一种观望态度。

四、解决办法

(一)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一是县政府要在已经建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导机构的基础上,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明确任务责任;二是纳入政府工作日程。政府介入,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作用,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实行目标管理,签定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专业合作社、协会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坚持边发展边规范。

(三)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引带作用。一是要充分利用村级组织的的人才、资产、设施、资源等优势,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担负起领办,创办指导任务,成为农民真正的合作经济组织;二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组织。要把发展农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同参与农业生产化经营结合起来,同打造和巩固主导产业结合起来,立足当地实际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实际需要,积极发展各类单品种专业服务组织以及专业合作社。

农业存在问题及解决范文第5篇

高校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知识创造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农业科研项目管理是农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工作顺利进展的保障。因此高校科研管理应致力于提高学校科技发展水平和促进高校科研发展的工作。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加,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开始出现差距,面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高校更新理念、增强创新意识、培养人才、完善管理体系来缩短差距,提高自身科研管理水平。

1 农业院校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现状

1.1 科研管理者过多的重视科研的申请和结题工作,对实施过程监管不到位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审批、实施、评价、验收、报告成果、技术推广和编入档案的全过程监管。大多数短期(3年以内)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以科技论文为主,除了特定为某领域提供理论基础的,导致了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农业研究由于受自然生态环境的限制,大多数农业科研项目只能在短时期内却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必须要连续研究。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难以保证项目的连续性,一些项目因此而中断,直接导致科学研究与实际需求分解,可应用于实际的科学研究不多。

1.2 落后的管理理念造成了科研人员投入科研的时间被缩水

科研管理部门以行政命令手段进行被动式管理。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对科研工作的管理手段落后,奖励机制单一。管理机构的设置、权限分布和规划不合理,服务意识淡泊,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高校科研发展持续性和稳定性。此外,一直以来,文章、项目、SCI、影响因子、奖项等这些事情占据了科研人员很多时间,科研成果的价值很难保证。在科研单位的评估和管理系统中,项目与资金的数量,成果的含金量及的篇数等都与科研人员的自身利益直接挂钩。这些都间接地影响了部分科研人员的心态,只想尽可能缩短研究时间,快速的取得科研成果。

1.3 科研经费的管理没有制度化

(1)多级别和多数量的科研课题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争取到更多的学位点。所以农业高校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受到重视,但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比较宽松。多数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关注点都在每年科研经费不断增加,至于科研经费如何支出则不严格管理,导致了部分科研经费的浪费和流失。(2)高校重视科研和学科发展工作,制定大量政策支持教师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但却含糊了科研成本和教学成本,造成了学校资产的流失。(3)高校为了能够申请更多的课题,要求科研人员必须按期把科研项目结题但却不督促科研结账工作。导致了部分科研项目虽然已经结题,但财务部门却不清楚,无法按期结账。因此制作一套科学、高效的经费管理制度已成为必然。

2 改变高校科研管理现状的合理化建议

2.1 把管理工作渗透到项目的中间环节中,定期检查项目进度,保证项目顺利执行

由于科研人员平常工作比较多,对科研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有可能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来进行项目的阶段性检查,例如:(1)组织召开评审会或学术交流会。(2)建立以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的指导小组,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并对项目的创新性、进展情况、科研经费的支出和科研设备使用等进行评估。(3)指导小组的专家可以给项目组人员予以学术的指导,项目执行人根据指导意见修改研究计划。

2.2 改变农业高校管理观念,方式等,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多的科研时间与空间

(1)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研项目数量的定期增涨,科研管理的现状已经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我们需要改变以适应发展的需求,因此科研管理的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①科研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去除知识共享的旧观念,指导他们通过主动竞争来取得科研项目,引导科研人员注重保护知识产权,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重视培养个体研究和团队合作之间的默契。②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以协调和服务为主的新型管理模式。③建立一个信息化的网络科研管理平台,用这种现代化的科研管理手段替代原有的人工操作,这样可以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也为科研管理机构向信息化服务机构转变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2)各个课题组成员要分工明确,不要安排一线科研人员去参加无关活动,除去必要的教学和行政等工作时间,不要增加一线人员的工作量,确保一线人员有尽可能多的时间投入科研项目中。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减少进行意义不大的评估、评奖等工作,节省时间让科研人员静心进行科研工作。

2.3 建立切实有效农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1)合理性预算―― 科研管理者应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审核项目负责人提交的经费预算单,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实施过程中调整预算方案影响进度。(2)经费严格按预算执行―― 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开始一个科研经费使用信息化平台,使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能够同时地了解科研经费的余额和支出,项目领导者可以随时了解项目的报账情况,做到科研经费有计划的使用。(3)及时结账―― 财务管理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要努力沟通,及时了解科研进度、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同时通过科研管理部门是科研人员了解相应的报账制度,争取做到在项目结题的同时财务部门就能出示相应的经费结算表和审计报告,保证项目及时结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