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重点笔记归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动物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是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一方面以多门基础兽医学学科(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另一方面又为临床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病等)学习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因而在兽医学课程的设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提高动物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直观教具的使用,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等,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理论与实验并重
动物病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应有所侧重,理论课侧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详尽、透彻的讲解;实验课侧重学生对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通过病理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消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在以往的病理实验课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先由教师讲解,复习理论知识、讲解标本切片,学生则是被动地对照讲解和实习指导观察验证。教师讲解得非常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致使实验结束后,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学习兴趣,采取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独立观察标本切片和小组讨论总结病变特点,提出诊断,并结合病理改变分析临床症状出现的原因,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师则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引导、总结、归纳为辅,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每堂课都能真正有所收获。从而加强了病理实验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高校理论授课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在病理学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空讲理论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采用传统的黑板+挂图形式的教学手段既费时,过于模式化,又很难将真实的病变完全演示出来,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多媒体教学以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多元组合的形式,将形态直观的大体标本和病变典型的组织切片图片展现给学生。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更容易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大体、镜下结构进行比较,使学生既巩固了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知识,又深刻地认识了病变的实质,解决了教学难点,不仅省时高效而且形象直观生动。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联系临床病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机结合,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大大节省写板书和绘图时间,改善了教学结构,增加信息量;丰富了病理学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3讲授与自学有机结合,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重点和难点等问题交给学生,提出问题,布置学习任务,先让学生课前自学或课堂自学,再由教师简单总结,并过渡到所讲内容。经过学生自学后教师再讲解,能更好地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少而精、新而实、博而道”为方向,重点突出,侧重理解,同时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切身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积极运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加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4改革考试方法,抓好考试环节
动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为了督促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综合能力,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客观准确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改革考试方法,由传统的学生成绩的组成,平时成绩(出勤、实验报告等)占30%,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70%,改为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考勤、在课堂讨论中能积极提出问题和见解的表现等)占10%、实验教学考核占30%、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60%。通过这种考试方法的改革,将学生平时学习“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均纳入到考核的内容中,使学生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学生对实验教学不重视、参与实验教学考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搞考前突击,只会背课本、背笔记,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从而公正、合理、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典范[2]。目前,国内病理学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被动、陈旧,培养的学生既缺乏学习兴趣,又缺乏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及创造能力,与目前提倡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思想相悖。而创新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为基础的新型实验教学过程[3]。创新性实验是学生带着科研项目进入实验室。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是临床诊断的一把金钥匙。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病理学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临床医学本科的必修课。我校病理学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武汉市重点实验室,病理学课程系湖北省精品课程,拥有优秀的教学团队及优良的实验室条件,适宜病理学创新实验的开展。从2006年开始,本教研室根据病理学的教学特点,在病理学的教学中渗入医学创新实验,探讨病理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及创新实验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近4年的病理学创新实验的教学实践,我们探讨并摸索出一套病理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1.开展病理学创新性实验的具体措施
1.1实验分组
每年度选取本科生10―20名,分成3―4组。每个实验小组选取有科研项目的教师一名作为指导教师,保证每位指导教师带教学生的数目不超过5人。
1.2实验设计
每名指导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根据实验技术拆分成小的研究项目,保证每个项目中包含基础的实验技术;并且在实验初期将实验设计的立项背景及意义、技术路线以标书的形式交付学生学习,并交代学生查阅相关文献。
比如,2010年我根据自己科研项目的内容,设计了题为《在ER-α36在胃癌细胞周期中的转位分析》的创新实验项目。本项目中包含细胞培养技术、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我将实验计划以简洁标书的形式交付于学生,并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标书内容,同时查阅相关文献,如ER-α36的发现及其结构、功能,细胞周期的基础理论等,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项目内容。
1.3理论培训
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我们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重点讲解文献检索基础知识、文献综述撰写、细胞培养技术、免疫荧光制作技术及PCR技术,为进一步创新实验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4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创新实验的重中之重。我们旨在通过创新实验的实验操作体现实验创新思想。每种基础实验技术均除了教师讲解之外,同学也要做示范性实验。同学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
1.5考核评定
考核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检查形式。创新实验的考核是一种综合性评价,它涵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我们的评价体系包含指导教师讲座的听课笔记、实验报告的撰写、mini综述的撰写及实验论文的撰写,等等。
2.病理学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2.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经过适当的创新实验教学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2.2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通过病理学创新实验的系列培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学生从课题的文献综述、选题立项、实验操作到实验报告撰写,整个模拟了研究生的研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路。
2.3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4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进行科研思维能力培训及多项综合性实验技能的培训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积极跟踪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充实自己,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同时更多地要求指导教师有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这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思维及教学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病理学创新实验的教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研究水平。
3.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我觉得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创新力度不够。创新实验究竟什么是创新?创新实验是思维的创新,还是动手能力的创新,抑或是单纯的实验方式的创新?我认为创新更大程度上局限于实验模式的革新。
我们往往把创新实验等同于科研,把创新实验教学等同于研究生科研教学。创新实验应当在科研模式的教学上既简化又升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少。比如,科研项目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要求的理论知识太强,学生不容易搞懂。如果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搞科研做课题,这将会导致学生在创新实验过程中看不懂,听不懂,势必感到迷茫,从而挫伤了学习兴趣。
我认为,大学生创新实验应选择适当的、涉及多学科且应用较广的基础实验技术,而且该技术在学生未来的本科教学中将会涉及,然后以实验技术为中心展开实验过程。
比如,针对进入病理学实验小组同学,我们可以采用以结合免疫学与病理形态学相围绕结合的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技术为中心,将教师的科研课题深入到该项实验技术中去。先让同学们围绕该技术,进行文献的复习、综述和讨论,然后让同学们将该技术应用于科研中,制作爬片并进行荧光抗体染色。
教师在实验设计中要把握实验的创新点,比如,技术操作的创新,应用的创新,等等。然后围绕创新点让同学们进行探讨。
比如,爬片技术是一种冒似简单的技术,仍然存在很多有待思考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可以让细胞在爬片上分布均匀?如何操作可以让实验技术简洁?采取何种固定方法使得爬片适合某种实验的染色?如何处理可以减少荧光抗体染色的掉细胞现象?等等。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创新性思维贯彻到教学中。这样,在教学中既教会了学生科研思路,又教会了学生实验技术,更重要的是将科研思维贯彻到实验教学中。
此外,学生在创新思维教学中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精神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们更多的只是习惯于老师讲解、示范性操作,然后按实验流程进行操作,在实际操作和处理中没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这与我们多年传统教育形成的思维模式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应当在创新实验教学中逐渐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将创新思维教学渗透到教育体系当中去。
总之,大学生创新教育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逐步落实与贯彻。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应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使得创新实验能够为创新教育的推广服务。
参考文献:
[1]于秀文,王显艳,孙玉荣.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CPC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医疗前沿,3,(22):58.
[2]杨景,方强,郭乔楠.如何在临床病理实习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100-10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神经外科;运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行和逐步深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神经外科的课堂讲授内容较多而授课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对神经解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比较生疏,讲授难度较大,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克服上述弊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神经外科教学的特点及难点
与其它临床学科比较,神经外科学有其突出的特点:①其专科性强、概念抽象,学生不易理解;②内容广、名词术语多、知识点较散,学生难以记忆;③涉及的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病理等内容广泛,临床病例复杂多变,学生很难掌握;④神经系统基础教学与神经外科教学间隔时间长,学生知识遗忘多;⑤神经外科学在外科教学中是非主干课程,课时安排少,而教学份量重,教师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法,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增加课堂信息量。神经外科学的教学特点是,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性和技术性,且与神经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影像学、手术学等学科知识密切关联,学习内容庞杂,增加了学习难度。然而,教学改革压缩了授课时间,使每节课的授课时间从原来的50分钟缩短为40分钟,加上教材频繁更新换代等因素,给教学造成一定影响,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则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神经外科学科的前沿知识。加深学生们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重点突出。多媒体讲稿,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每张幻灯片展示的内容有限,要求老师对内容进行精简,留下教学大纲要求的、精练的内容,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有些体征如发生小脑幕切迹疝时“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在临床上出现的几率较小,存在的时间短,学生很难见到,通过多媒体图片或动画展示,能使学生由抽象记忆转为直观记忆,强化理解。
3.对临床示教的补充。各种疾病的体征通过建立图像库使学生随时可以学习,对计算机屏幕上的病人进行诸如听诊、叩诊等检查也可用多媒体来实现,如再配上触觉技术,那就能将临床示教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学生实习时上手术台机会少,可将一些少见的、复杂的手术过程制作成教学课件供学生观看和学习。
4.字迹工整,拷贝方便。多媒体课件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字体,还可以根据需要,给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文字效果,这是板书不能实现的,克服了有的教师板书不清楚、字迹潦草的缺点,便于学生认识。采用投影仪,亮度高、字体大,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专心听讲,思维紧跟老师,不必忙于笔记,课后学生可以将老师的讲稿拷贝到软盘,带回寝室或多媒体教室复习。
三、使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事项
1.切忌照幻灯片朗读。幻灯片是展示给学生看的,老师只能作为提纲,讲课时适当发挥,在幻灯片更换之间,特别是章节之间,应该做适当的“过渡”,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酣畅流利的口头语言,恰当的手势、诙谐的动作,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启发式教学,如在讲授“颅内压增高急性脑疝”章节时,用图片讲解脑疝发生的部位及病理,脑疝的临床表现则以提问的方式由学生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掌握“适当,适度”原则。“适当”是指多媒体的设计应做到文字精炼,选取的图片、图像典型,以最有利于学生吸收教学要点为原则,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张幻灯片只能输入一定量的文字,若输入过多,字体变小,会影响文字的清晰度,而且,文字过多,还会给人“冗长”的感觉,易引起“枯燥”感。“适度”是指多媒体画面的设计和动画的选取切忌“花哨”,当用则用,不用则弃。只有将多媒体和各种教学形式进行有机组合,扬长避短,才能科学地把握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其它教学方式的关系,从而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达到优势互补。
3.画面宜简洁。使用多媒体讲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若画面做的过于花哨,有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选择模板时应注意文字的突出,不要因模板的色彩掩盖讲课的重点。能用简单文字说明的内容,尽量不用图片。图片太多,有可能冲淡主题,分散注意力,而且图片要与教学内容相配合。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多媒体教学是神经外科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工具,但先进的教学工具不等于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使用这种先进工具,教师应该熟悉其优缺点,充分利用其优势,扬长避短,方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成晓江.多媒体课件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运用[J].医学新知杂志,2010(4).
【关键词】高职 药理学 PBL教学
模式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032-03
目前,随着科学发展,知识日益更新,高职院校医学生负担有所加重,容易在知识学习中忽视各种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而不少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学生很少主动学习。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加强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学会各种能力,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受前苏联教学模式较深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大多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又称为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基本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较多老师自觉不自觉地用这种模式教学。其优点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进程和结果,决定教学方向、内容,讲授为主,知识系统,信息量大。缺点是学生只是听课和忙于记笔记,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要求学生记住大量的知识信息,有相当的比例与临床实际只有间接联系。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激发,在使用所学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困难较大。
一、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先创立了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即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模式。
1980年至1991年,在美国70%的医学院校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模式;1990年后,欧洲的部分医学院校开展PBL课程的实验;1997年香港大学医学院也开始实行此教学模式,目前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的60%。台湾中山医学大学从1994年开始经探索、准备、实施、扩展历时12年,到2006年精进全面实行PBL教学模式,效果显著。据WHO报告,采用PBL模式目前全球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校,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有多个医学院校作了有益的探索,在一些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或借鉴了PBL模式,获得一定的经验。
2002年Samford大学的邓纳韦教授预言,“PBL是令人满意的、富有挑战的、效果明显的、势不可挡的”。PBL教学模式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扩展到包括商学院、工程学院、教育学院的教学改革中。
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归纳、课堂发言、评价,教师点评、小结、综合评估是PBL教学模式设计的思路。它以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依据建构主义中四大要素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学习环境而建立的,是教学改革设想当中建构主义的“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
PBL由教师精心设计一个或几个重要问题和学习目标的临床病案,由小班6~8名学生和1名教师组成的多个讨论小组为单位,学生充分运用图书馆、文献检索、网络等多种资源来自学,强调主动参与,围绕问题分组讨论,灵活掌握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归纳小结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提高。学生课堂发言,培养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控制问题的难度和课堂进度,激励学生大胆实践、交流,建立自信,逐步培养善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学核心”的老师角色转换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学生的作用更突出,思维更活跃,素质更全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习变为一种积极、主动、灵活的过程,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新的知识信息,学会如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PBL模式的考核评价,可根据每次课堂讨论学生的发言、自我评价、书面报告评估;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思路等方面考查;学习一个模块结束后,进行病例分析考试等综合评估。
经典的PBL教学模式需要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围绕某一具体病例诊治等问题进行讨论,强调培养学生上述的各种能力。但小班辅导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还要有相应的硬件配套措施(如小班教室、上网设备、图书资料)、足够的学习时间等,目前在我国高职医学院校很难实现。因此,寻找一种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增强创新能力,又能适合我们国情和校情的PBL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PBL应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如何根据不同的国情、校情、学情等,改良PBL教学模式,符合广西医学高职院校的具体实际任重而道远。药理学是医学高职药学专业、药品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护理、助产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毕业后考初、中、高级职称都要考药理学,地位十分重要。本文从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出发,初步探索和研究医药高职院校药理学课程如何实施改良的PBL教学模式,旨在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良PBL教学模式在大班药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象与内容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每班学生人数较多,少则50~60人,多则70~80人。笔者担任的理论课程主要是2011级药学专业、药品营销专业和助产专业的药理学课程,各专业学时分别为74、86、56学时。在进行传统模式教学的同时,笔者随机选取10多个章节约20多学时实施改良的PBL教学模式,在大班理论课教学进行初步探索,与传统教学模式在不同专业、大班及自身作对比。
(二)方法与结果
为了让学生了解改良的PBL教学模式,开课前给学生介绍PBL教学模式及改良做法,设计调查表调查学生对本课程教与学的要求,调查表发放和回收率98.5%。调查内容和结果是:认为上课方式老师采用提出问题、让学生查资料、讨论、发表见解后小结教学方法好的占52%;愿意成为学习主体的占85%;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困难时问老师或同学、手机上网或查书、搁置不理的各占30%;认为多看书、上课认真听、多借几本辅导用书、上网查就能学好药理学的各占25%;老师不讲课只提出问题,愿意去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解决的占36%;成立学习小组讨论问题,认为10人合适的占90%;认为小组讨论需要记录、整理的占67%;认为小组讨论最重要的是了解他人意见、提出自己看法,把讨论做成提纲向全班汇报,融汇不同意见化解冲突的各占33%;能对收集资料、小组讨论内容批判性思考和运用的占42%;能对以上的学习方法作自我评价的占50%,等。
一方面应了解学生对教与学的需求,尽量做到学生需求什么就给什么;另一方面,应让学生有一个适应改良PBL教学模式的过程。由于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在突然改变教学模式让其自主学习,大多会表现无所适从。因此在实施改良PBL之初,必须给学生作调查式介绍。
然后,每个班随机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8~10人,每组定1个组长,提前1周给学生病例、问题、参考资料,根据不同病例、不同章节每次课可设计8个问题。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分组讨论争论解决问题的答案,归纳后由一人做记录写出提纲,每个小组每个人每次轮流记录并在课堂上回答。上课时教师根据教学章节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最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评价对错并打分,本组同学和别组同学补充和评价,老师评价并小结。
为激励学生发言,对课堂上每个发言同学给予一定的鼓励,同时对补充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现场的鼓励及表彰,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的热情。若问题比较难,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可做适当启发和引导,如果仍不能解决,则由教师解答。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时简单问题复杂化或偏差太大、离题太远,教师应及时引导和纠正,以免耽误太多课堂时间。学生回答问题都记分作为平时成绩。
学期临结束时,为了解改良的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设计期终调查问卷,调查表发放和回收率99%。调查内容和结果是:认为改良PBL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占83%;愿意培养自主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能力的占50.8%;愿意培养综合归纳问题能力的占86.4%;学生发言、争论的勇气和胆量,竞争意识要多加强占76.3%;学生小组讨论发言、课堂回答问题发言最好用自己语言表达的占93%;成立学习小组后要上改良PBL课前,每次进行讨论问题的占42.4%;小组讨论能记录整理归纳占62.7%;小组讨论对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很有好处的占83%;改良PBL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消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占79.6%;改良PBL内容的课后能融会贯通掌握药理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占83%。
期中和期终采用客观性试题如选择题,主观性试题如问答题、处方分析题等进行闭卷考试,实行改良PBL教学模式的章节与不实行改良PBL教学模式的章节对比,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作相关分析成绩,结果如下:传统教学模式x=62.94,S=14.226:改良PBL教学模式x=81.31,S=5.913,两组平均相差18.37分。经配对分析,t=12.446,P=0.000,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与评价
若改良PBL设计的问题是书本中现成的理论问题,会导致学习停留在低级阶段,改良PBL教学模式就失去意义。可是若问题过于复杂、深奥,高职学生根本无法回答,扼杀了其学习积极性,改良PBL教学模式也失去其意义。
设计一类好的问题,不是书本上简单的问题,应具有真实性,不是很复杂,涉及的问题是分层次的,所有问题都与课程教学内容有关联,并符合大纲中对教学内容的目标层次要求,多数是把理论与具体药物联系综合的问题,而不是直白的简单问答。
问题情景最好与教学目标密切结合,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不仅是药理学范围。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综合多领域的知识。就药理学而言,可以和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相交叉,也可以和临床用药实际相交叉,甚至与人文科学相交叉,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经常是多变的,学生要具备批判性的思维、应变及发现和使用恰当学习资源的能力。
教师在问题设计后,使用前需评价、修正问题的难度、复杂度及相关度。对每个问题,教师应当了解解决的答案,但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评价问题所含的内容、技能和解决过程的程度,再依据检测的结果及时修改。教师能否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成为关系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学生的有些回答是教师未知的,甚至比教师的回答还要完美,因此教师必须平时注重积累各方面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检验。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提高教师对相关学科之间的理解与联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开始不够积极主动,有的声音较小、有的照念讨论提纲甚至书本,根本没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是一个适应改良PBL教学模式的过程,即使是课前已具体介绍和以调查表形式介绍这种教学模式,也必须经历的。因为长久以来上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经多鼓励、反复练习和一个学期的训练,多数学生都能适应。
为公正客观和实事求是地评价改良PBL教学效果,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在定性评估上,注重对参加PBL教学的学生的调查,在改良PBL课前、期终分别设计调查表调查学生对实行改良PBL教学模式的意见和各种能力的变化。通过课前调查结果与期终调查结果的比较,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查阅资料、分析整理归纳、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积极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等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通过考试成绩结果统计定量分析,改良PBL教学模式章节的得分比传统教学模式的得分明显高得多,定性和定量评估等多方面,改良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认为基本上达到了改良PBL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四)不足与改进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高中时期基础并不是很好,又是文理兼招,因为课堂上要讨论问题,改良PBL教学所上课的内容会少于传统教学上课的内容,学生有可能忽略了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改良PBL教学模式强调自学能力,为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要在讨论课开始前一周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所需要的资料,若消耗时间过多,可能造成学生其他学科学习时间的减少。对教学效果可能有一定负面影响。
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已形成依赖性, 不太适应改良PBL教学模式。学校财力不足,网络设备、图书资料和基础设施都不能满足改良PBL的要求等都影响或制约改良PBL教学模式的进行。
受传统考试体制的限制,大多数PBL 教学模式目前的评价体系,很多是教师与学生的感受与主观印象。PBL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传统的评价体系是不适宜的,建立规范全新的评价体系是改良PBL 教学模式面临的重大问题和研究的重点。
改良PBL教学模式在大班药理学理论教学改革实践中虽然取得一些成功经验,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准备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改良PBL教学模式。
三、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药理学和相关课程以改良PBL教学模式
把改良PBL教学模式规模扩大,教学改革课程包括药理学、机能学实验教程、临床医学与药物治疗学等课程;教师从1人增加到8人;学生包括高职药学、营销、制剂、护理、助产等5个专业;不仅是本班的自身对照,而且还有相同年级相同专业不同班别的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异比较;做以上课程的改良PBL工作方案和课件;在几个年级的以上专业增加改良PBL教学模式的课时,进一步检测药理学及相关课程改良PBL工作方案和课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而修改、完善工作方案和课件。调查比较实验班、对照班学生毕业后考药士等职称的药理学及相关科目成绩和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两种教学模式的近期和较远期效果差异结果。时间跨度为3年。
组织教师参加PBL教学的培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以满足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平时注重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要以问题为导向,多为学生们营造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记录,如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讨论的结论、小组成员的发言及表现等要形成文字记录,便于教师核对小组学习评分的真实性。一方面有利于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另一方面可了解教学效果,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案, 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改良PBL教学模式用于高职医学教育效果是肯定的,但一定程度上受高职这一特殊教学群体的限制,需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经典PBL教学根据所讨论问题及学习内容的深度不同,可分为3种水平,即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或基础(base)水平,逐步过渡到高年级学生的中级或加重(extension)水平,最后为高级(advanced)水平。要求学生掌握医学知识,以及职业道德、医患关系、医学伦理等知识,后者约占考核内容的10%。对高职学生来说,PBL教学只能用初级或基础水平,而且还要进行改良,将其与传统的LBL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逐渐地提高学生各种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快建设教学资源,加强师资培养,尽快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学校校情的改良PBL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Barrows HS. A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mingmethods[J].Med Educ, 1986(6)
[2]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医教育,2005(3)
[3]姚芬.PBL教学法在药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7)
[4]吕秀红,郭瑞珍,俊峰,等.关于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
[5]戴家干.从考试到评价:论我国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J].中国考试,2010(1):
[6]O'NeillPA..Theroleof basic science sina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linical curriculum[J]. Med Education, 2000(8)
[7]唐亚平,刘燕平,杨宏宝.当前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的不足与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8(5)
[8]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12)
[9]FinchamAG, Shuler CF. The changingfaceof dental education: the impactof PBL[J]. Dent Educ, 2001(5)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3JGB398)
关键词 植物化学保护;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336-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而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平台也被许多高校所采用[1]。由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自由登陆,快速获取大量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并与教师开展互动式学习与交流,因而可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开放的学习环境[2]。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应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原理与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农药的理化性质、毒理、毒力、药效和加工配制,以及合理使用农药的基本知识,以便在生产上能够正确使用农药,有效防治病、虫、草害,并能根据生产需要,独立进行农药科学试验,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服务。教学中要重点介绍植物化学保护的发展状况、基本概念、农药的剂型与使用方法、各类农药的相关知识以及农药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等,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农药加工的必要性、加工的方式以及加工中所需的各种助剂,掌握各种剂型的组成、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弄清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多种类型农药的毒杀原理及其种类特点、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客观地看待农药对环境以及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等,树立“综合防治,化防为辅”的理念,内容包含有许多复杂的结构式、反应方程及作用原理图。系统性强,学习内容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化学、植物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3]。而随着课时的不断压缩,仅靠课堂教学很难将全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课堂教授的内容也很难在课堂上被消化吸收,因此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开通了本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其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1 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
该教学平台包括教师与学生2个登陆口。教师的界面中包括主讲课程、日程安排、教学邮箱、通知公告、问卷调查、网上讨论、个人资源、教学博客、教师信息、开课任务申请等模块。而所讲授的每门课程中相对应的设置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笔记、个人资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及课程管理等子模块。这些内容中的绝大多数在学生的界面中也具备,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学生通过该平台能够了解课程的简介,熟悉教学大纲,了解教师的具体信息,查看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参考书目、相关影音图片等多种教学材料,完成课后作业,实现与教师的互动答疑等。
2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
2.1 实现了对学生的辅助教学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内容多、覆盖面广,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将其讲全、讲透、讲深,而且教授时,学生要么疲于记笔记,不能用心听讲,不能领会讲授的内容,要么只听不记或记不全,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该课程还拥有32学时的实验课,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不能更深的讲解实验的原理及背景。因此,非常需要通过课后的学习来巩固和加强。而网络教学平台中不仅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教案等介绍课程总体内容的部分,而且还有每章节的多媒体课件、病虫草害电子标本、各种农药的详细资料、每个实验的原理及详细的解说、主要的参考文献以及与该课程有关的链接等许多辅助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网上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在课堂上难以接触到的内容,有利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理解,是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自开通以来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利用率很高。从学习效果上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课后一年调查结果显示有效利用网络辅助平台教学的学生对植物化学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那些利用少的学生。教学实践进一步证明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突破高校传统教学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使学习方式更具个性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认知速度和学习效率[4]。
2.2 实现了网上批改作业与答疑
在传统的《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中,虽然也有课外作业与答疑,但作业部分常以纸质的形式完成,而且随着教师科研及其他教学任务的加重,布置课外作业频度越来越少,往往流于形式。同样,答疑部分也仅限于课间休息时间,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开通,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且不受时空限制的作业提交及答疑通道,省去了手写环节,节约了纸张,节省了时间。当每一章节结束后,教师都会向同学们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在充分掌握本章节主要知识点的同时,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实际写出学习心得。通过近2年的运行,效果良好。一方面通过作业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学习,使他们在学习后尽快掌握本章节的主要内容,从而改变了学后丢一边、考前猛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因其批阅时的便捷性及成绩的自动统计与排序,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倍受教师的欢迎。在答疑环节,学生充分利用该环节专用模块的功能,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则予以回复。由于回复时教师所做出的回答结合了资料的查询与更为深入的思考,而且还能够提供一些数码图片、电子参考资料等,使得答疑的效果明显好于面对面的交流,给学生解惑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水平。
2.3 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植物化学保护》课堂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无论是板书式教学方式还是多媒体教学方式,都离不开这一点。尽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引入了探究式、引导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都未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格局,而网络平台辅助教学改变了这一格局。随着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他们喜欢上网,喜欢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而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出迎合了这一心理要求。因此,同翻阅图书资料相比,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一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学习的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4 实现了成绩考核方式的转变
一直以来,《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多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考勤成绩的考核模式,三者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0%、20%和10%。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过高,学生往往更加重视结果(成绩)的获得,而忽视学习的过程,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学生课后很少复习,而采取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方式,考试后却一问三不知。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利用,应合理调整了三者的比例,大幅度降低了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而提高了平时成绩的比重,三者比例变为50%、40%和10%。平时成绩权重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学生完成网络作业的质量和参与答疑讨论的热情上,引导同学们更多的重视课后的学习、问题的思考以及知识的巩固上,减轻了学生所背负的考试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3 结语
通过2年的探索,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路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结合国内外植物化学保护领域的发展动态,适时补充新的内容,增加更多可供学生利用的教学资源,开发出适宜网络操作的趣味性学习材料,以使本平台更加完善。
4 参考文献
[1] 杜海艳,司玲玲,王亚楠.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与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8):207-208.
[2] 孙茜,孙晓婷.《基础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应用与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