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管理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物流管理 管理环境
伴随着先进科技的进步与全球竞争的加剧,现代管理的手段与思想不断发展变革,一些企业逐步开始运用供应链管理策略进行一体化管理,来达成企业内外环境的协同,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客户的满意度。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是从物流管理开始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呈现出许多新的规律和特点。探讨研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对于正确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特点与地位,提高供应链管理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 供应链管理的科学内涵
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从购买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链接用户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链、物料链、资金链,还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价值,给企业带来了利润。
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供应链所实施的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方法和思想。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控制功能及物流计划,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的采购、生产、销售等职能作为一个统一发展的有机体。因此,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信息流及物料流,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2..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1)供应链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需求和供应”是整个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共享的概念。由于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市场占有份额和供应链的成本,因此它也是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概念。供应链运作的基本原理是战略同盟,所以,供应链管理非常强调和重视战略管理。
(2)供应链管理是集成化的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的集成管理模式,它将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强调相关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协作关系,通过技术扩散、信息共享、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供应链激励机制实现经营一体化。
(3)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顾客价值。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相比,管理目标不局限于降低交易成本,还通过改善服务水平来提高客户价值。客户价值是已给定服务或产品中所期望得到的所有利益,包括人员价值、产品价值和形象价值等。拉动供应链的原动力是顾客的需求,通过供应链从下游企业至上游企业传递,只有生产出具有较高顾客价值的产品才能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维持供应链的运转、稳定和发展。
二、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
1.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
物流管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指的是物资的运输、采购、配送、仓储等活动,它是企业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还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被人们看作为物流管理,二者虽然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角度、管理范围、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供应链管理源自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能否有效取决于运输、采购、配送、仓储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运作状况。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基础和前提。
2.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发展延伸
供应链管理起源于物流管理,但又超越了物流管理,是一体化、拓展的物流管理。传统的物流管理主要局限在一家企业中,极大地制约了物流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效益。供应链管理是从物流全过程的角度,统一考虑物流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连贯、统一问题,将割裂的物流活动集中起来加以统一协调和管理。就是将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协调发挥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职能,并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三、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1 .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的目标与功能。(1)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的目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目标是: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交付恰当的产品。该目标要求物流管理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减少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服务等级效率水平及需求的产品等级效率水平。(2) 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的功能。①订购过程管理。包括订购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商管理,企业可以利用配销单据对整个补充网络作计划,并向供应商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双方建立长期的联系;通过订购单管理,检查订购数量,及时对已接受货物进行支付,取得供应商的充分信赖。②库存管理。库存管理就是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降低库存管理水平,加速库存周转,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作。
2. 案例分析
美国零售业巨擘―沃尔玛很早就采取了快速有效的现代供应链管理,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调控,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把分销商、供应商、零售商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以便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目前,沃尔玛85%以上的商品都是由公司的配送中心供应的,而其竞争对手仅达到50%的水平。由于采用了现代供应链管理,沃尔玛2009年的配送成本降至销售额的3%,而其竞争对手则高达6%。沃尔玛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中使用了先进的物流技术进行物流管理,不但使企业获得最大收益,同时也为顾客提供了优良的服务和产品,达到了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
四、结语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和方法,它对传统的物流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应充分领会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新方法和新思想,从战略高度重新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使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达到整个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作,从而为相关企业节省成本,带来丰厚利润。供应链管理要为从最初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所有客户提供增值的产品、信息和服务的重要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关心物流成本费用和客户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平衡。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是不同于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它不仅仅关注一个企业的运作,而是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的生态环境,运用系统化、信息化、集成化等先进理念来协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决策。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有:第一,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系统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使链上各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其他环节的信息,对于信息的及时处理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并且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第二,实现了物流系统各环节的无缝对接。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不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的,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供应链上的各节点协同运作,将用户需求信息完整、真实的传递到下一环节,各环节无缝对接,整个供应链高效运作。第三,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对于市场的反映必须快人一步。对于市场的反映则是以现有的和潜在的顾客需求为导向,顾客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利用产业链的优势,实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最优化,以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主要有:1.库存管理。通过实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周转时间,避免缺货,同时也能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2.订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商、订单、订购合同的高效管理,减少了供应链中订购环节的失误。3.配销管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实物库存、运输车队、配销需求等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保证其准确性和高效性。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是一项传统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接收货物环节的货物编码、验收、储存等活动和货物分拣、配送、发货等活动。
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行业仍然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人才,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革新,必须彻底打破各企业之间存在的隔阂,从整体的目标出发,对各个子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组织的物流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无缝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传统物流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输管理混乱、运输成本高昂、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收益微少。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取消多余的层次,实现整个架构的简洁明晰,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3.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于企业的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样一个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上,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及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消费者也能及时查询业务的相关信息,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利用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供应链的运作流程,使客户满意最终的产品或服务。
五、总结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绿色供应链 供应链竞争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竞争的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由此产生了供应链竞争这一理论。改革开放后,国内的很多行业逐渐打开门户,走向世界,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领域也从原先国内市场逐渐扩展到全球范围,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单单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占有原有的竞争优势,必须同其他企业合作来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供应链,从而适应新的竞争发展需求。中国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怎样运作进行及面临怎样的关键点,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如何降低企业研究和生产成本,为企业的规划和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同时分散风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都要围绕供应链管理这个点来做一系列的规划,打造一流品牌,提升供应链的品牌形象。
(二)研究现状综述
1.趋势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信息网络化,业务可视化,设计一体化,服务专业化,运输无缝化,大量定制化。很多企业服务的焦点已经发生了改变,从直接顾客资源转向终端顾客资源;通过提高供应链上所有参与方的总利润的方式来发展企业的供应链:从将业务外包转向与具有行业优势的企业合作来壮大自身实力;将保护完善自身的信息和资源转向与合作伙伴共享信息和资源;将注重提高业务内部的有效性转向注重供应链整体的有效率的实施。
2.国内状况
(1)我国大企业供应链管理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
①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
②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程度较低。
③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效益较差。
(2)我国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落后的原因
①观念陈旧,困扰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②企业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无法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③企业间缺乏信息共享,阻碍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④物流标准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供应链管理的高效实施。
⑤缺乏人才,影响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二、绿色供应链
(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供应链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是人们立足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环境关系互动机制而衍生的产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可持续发展观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化。企业就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细胞,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受可持续发展思想影响较大的实体。
企业科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表现在:一是企业由传统的追求经济增长向追求经济发展的转变;二是企业利用各种资源由耗能型向节约型的转变;三是企业对污染控制由末端源控制向全面型控制的转变;四是企业竞争要素由四要素即资源、价格、服务、时效竞争模式向五要素即质量、价格、服务、时效、环保竞争模式的转变。
(二)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
1.优势分析
(1)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产品设计更加注重考虑环境影响的各方面问题,降低环境末端治理的成本,通过减少生产原料和最终产品来降低生产周期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使得消费者只用付出较低的价格就能得到更加环保、安全的产品。
(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会进一步改善和美化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不仅能提高员工工作质量和环境,增强其工作安全性,并且会减少不必要的误工支出,又可使员工安全轻松地工作,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高,创造出更大的企业利润优势。
(3)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将环保融入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不仅能改善企业环境质量,提升企业自身的企业形象以及产品知名度,那么产品会得到更广大用户的选择。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扩大,企业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份额和商机;而对于金融系统他们更乐意对形象好,环保节能的企业提供长期的信贷。
2.弱势分析
(1)我国很多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环保的意识。
(2)绿色供应链更加注重其产品周期内的设计、材料、工艺、包装以及回收过程这一整体过程,若其中一个环节没有达到要求,就不能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
(3)绿色供应链要得到有关环保部门政策上的认可和支持。
(三)创建绿色供应链的方式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2.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
3.加强用户环境消费意识。
4.加强管理部门的环境执法。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杨红娟.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美国:Penguin USA,1995.
[4] 刘霞,李建明.我国大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
[5] 王北生.北京:中国培训,2003(11).
企业管理模式的变迁是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息息相关的,在不同的环境下,企业会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总体上看,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嬗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下,企业的主要出发点在于对制造资源的占有和对生产过程的直接控制。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下,企业的眼光是朝内的,资源的概念也仅仅限于企业内部,为了增强竞争力,企业本着“控制”的理念,实行“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是与市场竞争不激烈、市场需求变化不大的环境相适应的。这种管理模式曾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生产逐渐进入了追求多元、适时生产、追求个性化和知识化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必然要发生变化。
原来的“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负担、使企业承担了丧失市场机会的风险、迫使企业从事自己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并使企业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的竞争对手,这些都增加了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而能够预防和规避风险,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质量和较快的速度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因此,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管理模式从原来的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过渡到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夺回在制造业上的传统优势,开始向日本的企业学习精细生产方式。美国在向日本企业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强调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
2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总体上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追求多品种、高质量的生产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追求多元、适时生产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追求个性化、知识化生产的生产阶段。供应链管理正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企业改变原来的基于控制理念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将企业自身的人、财、物、时间、信息当做资源,企业外部的资源也可以为企业所利用,从而转变为“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也从原来纯粹的供需关系、利益竞争关系转变为密切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一个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当然,除此之外,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还是信息技术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物流发展的产物。首先,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市场需求千变万化,要确保需求信息准确地沿着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的方向进行传递就离不开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20世纪80年代的制造资源计划、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即时生产、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末的精细化生产、以及进入21世纪的快速反应供应链等都要求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加快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实现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是供应链发展的背景和条件。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外部存在着大量的资源。企业可以在经营好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双方的共赢。最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也离不开物流本身的发展。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是供应链发展的载体,没有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发展,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的同步化运作就成为一句空话。正是物流的发展打破了企业的边界,为实现节点企业之间的透明运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师培训 SCM
[作者简介]和东芹(1973- ),女,河北邢台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学;郭庆祥(1961- ),男,河北沧州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杨爱花(1963- ),女,河南长垣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和经济管理。(河北 邯郸 056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2010年度教改重点项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203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058-02
将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应用于高校教师培训,明确目前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优化高校、政府、社会、教师等各方面的资源、能力优势,提高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最终达到高校教育功能最大化,为今后高校教师培训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高校教师培训的内涵与意义
1.高校教师培训的内涵。对于培训的理解,不同学者有所不同。罗伯特·L等人认为,培训是对人的一种投资,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罗布·斯波特认为,培训是组织与个人的共同投入,为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而进行的技术和知识的训练过程。阿姆斯特朗、雷蒙德等人则强调,培训是指组织有计划地帮助员工学习、提高与工作相关的能力、知识、技能、创造工作绩效的所有活动,是创造智力资本的一种手段。托马斯·贝特曼把培训分为两个层次:一般性培训和发展性培训。一般性培训以完成本职工作为目的;发展性培训旨在提高管理人员与专业人员的技能,侧重未来职业发展。可见,培训具有目的性、价值性、知识性、智能性及需要组织成员参与等特点。但这些观点都是站在组织者的角度提出的,参与者作为培训对象和培训结果的实施者仅处于从属地位。对于高校教师培训而言,如果不能将高校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不能充分考虑教师需求的个性化和阶段性等特点,将会很大程度影响培训的效果。因此,结合高校教师的特征,本研究认为,高校教师培训是指将高校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通过高校或研究机构的教育、企业岗位训练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并改善教师的价值观、学习和工作态度,激发教师潜能,从而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科研绩效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性的活动。
2.高校教师培训的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层次的不断提高,高质量和高层次的师资相对紧缺,已成为高校发展的瓶颈。教师作为高校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培训在高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对教师还是高校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教师个人来说,通过培训可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对高校而言,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高校教师培训,提高高校的绩效,建立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供应链管理理论与高校教师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思想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是指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由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所构成的功能网链模式。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进行合理的计划、控制和优化,发挥其最大功效,以最小的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随着供应链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应用领域开始由营利性组织向公共卫生、教育、公益事业等非营利性组织延伸。2004~2007年,我国学者对高等教育供应链的概念、特殊性、结构、应用机制、构建步骤等内容进行了研究。2008年,徐斌华、孔志华、龙青云等人又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应用于高职教育模型、人才培养模式、就业等方面的研究。但对于高校教师供应链含义以及供应链管理理论在高校教师培训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供应链理论应用于高校教师供应链的合理性在于高校教师的招聘和供应链中原材料的采购具有相似性,高校教师的供应链流程和企业供应链的流程类似。同时,通过满足需求和价值体现,把学校、社会、学生和教师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高校教师供应链体系中,学校、社会、教师及学生等各节点之间,同样需要信息需求高度的共享。只有统筹规划这几方面的因素,才能更合理地结合学校、社会、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师个人成长发展的需求,来规划、管理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培训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更好满足学校、社会、学生的需求,同时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理论适合高校教师供应链。
根据高等教育的职能及高校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文章把高校教师供应链定义为:以学校、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教育机构通过对教师流、知识流、能力流的计划和控制,规划教师职业生涯,从教师招聘开始,到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或学科带头人,满足学校、学生及社会的需求,直到退出教学一线的完整功能链结构。高校教师供应链的特殊性在于产出的虚拟性和效益的延迟性、构成对象的身份双重性、需求的动态性、接受教育与实施教育的并进性、培训目标的可延续性、培训效果显现的不可逆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