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电工程与自动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三化;三动;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旭明(1975-),男,江苏宿迁人,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1169)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3JDGC018)、金陵科技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407130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70-03
金陵科技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工科专业,始终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和高实践教学质量与水平,以“课程设置岗位化,课程组织模块化,课程实施工程化”的“三化”标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技能推动,项目驱动,创新带动”的“三动”理念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全面促进了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三化”与“三动”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一、以“三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课程设置市场化,课程组织模块化,课程实施工程化”的“三化”标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岗位化”,即以就业岗位需要为目标设置了当前学生求职时所需技能必备的实践课程。二是在课程的组织上“模块化”,按照“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研究创新性实践课程、社会生产实践课程”设置了4个实践课程模块。三是在实践课程的实施上“工程化”,即选择工程化的课题实施实践教学,课题的设置以满足实际工程应用为标准。
1.课程设置岗位化
当前的工程教育是动态的,随着电气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尤其是实践课程的设置必须通过市场调研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培养计划的制订中坚持高等应用型院校的工程教育须以求职为导向,在实践课程课目的选择和安排上坚持以市场需要为目标,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当前学生求职时所需技能必备的实践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适应将来求职之需的能力和素质。在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上,将学生的从业能力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与企业及行业的专家交流,金陵科技学院结合对毕业生调查反馈,在历年的培养计划修订中及时对实践课目的选择进行调整和完善。除了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实验之外,本专业重点加强集中性实践环节的课程教学,根据调查统计,电气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一部分从事企业的电气控制与维护工作岗位,故安排了电工工艺实习、电机控制设计、电气工程系统设计等集中性实践课程;一部分学生从事电力系统工程实施和维护工作,故安排了电力电子实习、电力工程实习、电力系统设计等强电方面的集中性实践课程;一部分从事单片机系统开发工作,故安排了电子技术设计、单片机系统设计、电工电子综合设计等弱电方面的集中性实践课程;还有的是从事自动化生产线方面的工作岗位,故安排了自控系统设计、系统仿真设计、综合实践等集中性实践课程。
2.课程组织模块化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合理配置、循序渐进地安排基础性实践课程、专业性实践课程、研究创新性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四个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并将各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系统的电气工程师必备的技能和技术,达到本专业具体的实践能力标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如图2所示。
从上述实践课程模块中可以看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研究创新性实践课程、社会生产实践课程”四个实践课程模块进行组织。其中基础实践课程模块主要由各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组成,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主要由专业课程的集中性实践环节组成,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性实践课程模块主要由集中性实践课程中的综合性课程为主,配合各类创新实践项目和学科竞赛等,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社会生产实践课程模块主要由社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课程组成,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与社会适应能力。
3.课程实施工程化
在安排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改变以往的实践课程内容主要是验证教材的原理性理论知识。在实践课程的实施时,按照电气工程行业的工程应用来设计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化课题,以培养学生在电机及其电力拖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能,增强学生在电气领域的知识应用水平和综合创新能力。在学校立项建设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集中性实践课程指导教程”编写过程中,各个专业课程均在此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不拘泥于某一具体的课题,而是结合当前的工程应用进行开放式选题,在课题选择时注重工程化应用。
二、以“三动”促进实践改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实践教学的建设与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技能推动、项目驱动、创新带动”的“三动”并举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技能推动”是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三大动力之一,是一个“注入”的概念,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最直接的手段,通过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推动实践课程改革、优化实践课程结构、夯实学生实践基础。“项目驱动”是通过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实施中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对专业课程进行知识融合,是一个“集聚”的概念,是提升层次、促进知识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创新带动”是依靠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激发与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转化”和“释放”的概念,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
电气工程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它是现代科技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电气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将自动化技术逐渐应用到电气工程中,不仅降低了相关的成本支出,还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相当广泛,具体应用有:在电气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一)在电气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项科学技术都在猛力发展,这其中,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更是取得了极大改进,我国传统上对电网的管理方式是利用压力、温度及液位仪表等来进行的,而现今则可以利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完成大量的数据统计,而且所需的时间极短,统计的压力、温度及流量等数据都很准确,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省去了大量的物力及人力,大大减少了工作量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资金。电力事业的顺利发展为我国生产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前进则是为电力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还可以用于变电站自动化运行。在变电站建设中,通过计算机技术,将集成化向二次开发状态转变,信息的传输是通过电力信息光缆来实现的,这样便使统计记录及运行管理都向自动化发展。上述过程中,利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还能实现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管理及监督,当系统出现故障后能进行自诊断,这种特点对于客户比较人性化,对于电气企业,可以对客户提供更完善的电力供应服务,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三)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当今社会,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中对电气的保护措施正从传统的仅仅依靠继电器向依靠网络技术发展。传统的继电器保护对人力和物力都有极大的浪费,管理起来极为麻烦。现今,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督及控制,这便是电网调度。电网调度的顺利施行依托于当今发展十分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据此电力管理部门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及物力,使电力管理实现通信及调度方面的联系。
(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此上述应用之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等电气化交通工具,还有银行的ATM机火警报警装置等。此外,在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空间也很大,例如:大型工业设备的生产、加工、维护、包装传送等都需要自动化操控。
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向着仿真化方向发展。现如今,仿真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能够对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还能根据不同的电力需求,对新研发的装置进行测试,为智能保护系统及数电系统提供技术支持,这预示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在逐渐向仿真化方向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仿真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可以使电气工程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就是指可以使电气工程系统拥有自我保护、诊断及修复的功能,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及有效性。要达成这个目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就要实现自我管理的运作方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仍需要这么多的人力及物力来维护。由此可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未来会以更加智能的形态出现,以达到对系统的整个运行过程实现自管理和自控制的目的。
(三)向着综合化方向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除了朝着仿真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之外,其还会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要想在性能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就应向着C合化的方向发展,将综合性的技术与理论运用到自动化技术体系中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电气工程学科和相关领域。这就要求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在研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时,要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去探索,以便形成更加完善的理论基础。
(四)向着可持续性方向发展。我国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各行各业要积极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方面也不例外。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环境的同时,也重点提出有效利用资源,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资源的浪费。
(五)高频技术逐步取代低频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通常通过电磁波传达系统指令,但电流频率的不同导致其传播速度和所受阻力也不同。通常,电流频率上升所受阻力便降低,传播速度也会加快。低频及单频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越来越不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高频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将会顺应形势成为研究重点。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要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这就要求相关学者及专家要加大研究力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曾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通讯世界,2015,22:182.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控制重点;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核心之一,是与一般工程有着千差万别的21世纪重点工程。在电气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就容易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补救措施也难以付诸行动。为此,在电气工程的设计或施工中,首先应该避免设计变更问题,因为一旦在设计定稿之后,修改难度骤然增加。面对极具特殊性的电气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应该谨慎再谨慎,慎重考虑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1.1 电气系统组成问题
关于电气系统的区分方式,方法很多,但是在一般的区分方法是从狭义和广义来界定的。从狭义上看,电气系统主要有供电系统和用电系统两部分构成,当然,电气系统中整个电能的供给、使用以及分配都包含在其中。从广义上来看,电气系统除了包含狭义的电气系统之外,还包括电气信息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对于电气系统的组成问题,设计人员容易出现纰漏,对于电气系统的组成问题考虑不够全面,从短期来看,问题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是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对整个电气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
1.2 电气系统控制问题
电气系统控制可以再细划分为进排风控制系统、供配电控制系统、给排水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对这三个子系统进行系统分析,找出施工建设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电气工程的建设质量。首先在进排风控制系统中,其主要的作用是对工程的空气进行调节,从而改善工程管理建设的环境。该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空调机组工程和新风机组工程。其次,在供配电控制系统中,供配电控制系统承担着整个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监控工作,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纰漏,就容易造成整个电气系统的运行问题,对于电气工程的稳定性大大有损。所以,当供配电控制系统出现质量问题时,应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第三,电气工程中的给排水控制系统主要承担着生活便利度的维系任务。但是与此同时,防火功能也是给排水控制系统的重要作用。通过给排水系统,防火安全与改善环境的目的都能达到。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全面考虑电气工程各个子系统的各个方面,就容易在施工中造成纰漏,从而使得电气工程的建设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3 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的问题
对于任何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安全问题都是极其重要的,在电气工程的建设中也不例外。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安全管理意识不足也是影响电气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电气工程的建设中,安全问题比比皆是,安全隐患众多,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序不正确、不能正确操控、设计与施工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电气工程的整体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且事故的滞后性也很好地隐藏了这些潜在安全因素的不利影响。为此,在施工阶段,应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安全第一当成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控制重点
2.1 电力负荷分级
在电气工程的建设中,电力负荷分级一直都是整个系统的控制重点。在电力负荷分级的实际操作中,划分标准主要有两个,分别是日常使用的整体电源设备功能和电源中断造成损失的程度这两个方面。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标准,将电气系统的电力负荷划分为I、II、III三个等级。在施工实践中,根据电气工程施工面积的不同,可以将电力负荷分配在电气工程的建设中。如果施工面积超过5000m2,则应该使用I级负荷等级的供电设备;如果施工面积不超过5000m2,则可以采用II级设备。这一点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中也应该得到体现,为了确保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对实际施工地点进行详细了解的工作环节必不可少。
2.2 电源
在电气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电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当地电力系统电源,一种是工程内部电源。在使用过程中,I级电力负荷的供电能力有限,只能提供应急照明和少量通信。如果施工地点位于防空地下室,内部电源可以用蓄电池来代替。虽然内部电源的用途不多,但是也不能忽略其安全性。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通过适当加大投资来保证内部电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设计过程中,要确保蓄电池的供电时间与隔绝防护时间具有一致性,保证电气工程的用电需求。
2.3 供电系统
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分别由不同的供电单元组成,在电气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该把供电系统的单独设计作为重点,将其作为单独的供电个体分别进行设计和施工。在不同的供电系统之间要预留出一定的独立空间,从而确保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通过对配电室的设计和施工也可以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3.1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处于不断创新中
现阶段,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不断引入新的科技成果积极进行技术创新,这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开放环境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各相关企业也不断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研发,追求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正是这样一种创新竞争的环境,导致各种技术不断更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处于不断创新的环境中。
3.2 电气自动化系统日趋统一化
统一化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能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大的变化和效益,所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统一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统一化,有利于促进各种电气自动化产品实现周期性的统一,实现各种维修和养护步骤的协调统一性。通过统一化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都可以在相对独立的控制系统中得到满足。
3.3 电气自动化系统日趋标准化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不断实现突破和创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接口也呈现出标准化的趋势。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标准化,尤其是电气自动化系统接口的标准化,使得各个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成为可能,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日趋便利化,进而有利于资源共享局面的实现,通讯问题在无形中得到解决。
3.4 电气自动化系统日趋安全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气工业生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我国,短时间内电气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会动摇,所以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电气工业发展。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更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结合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势,电气自动化系统日趋安全化成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电气自动化系统日趋安全化、规范化,有利于将电气工业生产的危险性降低,实现可持续发展。
3.5 电气自动化系统日趋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先进技术和工艺,其技术性和专业性不断增加。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也不断增加;在养护和维修过程中,对于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促进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专业化进程。随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相关技术人员也不断提高了对专业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整体的施工安装技术和维修养护技术都不断得到完善。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电气工程也获得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机会,电气自动化工程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电气领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便利。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促进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电气工程行业必然能借助科技的东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晏晨.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的探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2]晏晨.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的探讨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3(13).
[3]巩春霞.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J].无线互联科技,2013(2).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现状;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智能化生产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一门综合学科,内容涵盖广泛,通常涉及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不仅要满足企业生产智能化系统的控制作用,还要满足自动化生产的各种需求,所以此项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推进工业化社会的快速构建,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是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门综合性强的新学科,还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对于早期的起步阶段而言现已发展十分成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专业,因此,这项专业技术被成功应用在各个生产领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这门技术主要以控制理论和电气基本理论为基础,除了具备理论上的支持更需要技术上的保障,而计算机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都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不可缺少的技术保障,同时,要求系统分析、过程控制、设计与开发等领域也都有研究。此外,这门专业更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求强电和弱点的结合、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等等。
1.1专业系统结构的通用性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通用性为此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仅为企业的网络结构提供了便捷的安全保障,还可以实现计算机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间实时、安全的数据传输。对于生产企业来讲,无论是对生产现场监督,还是对整个系统网络的规划,都需要现场的生产设备和系统间能够实现所有范围内的通讯总线,从而保障整个系统内的所有范围的通讯。
1.2专业系统程序的标准化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这门技术更多应用的是标准化的程序设计,微软在这门专业中被成功的应用。正是有了这一标准化的平台,极大的降低了设计人员对程序开发和设计的时间,推进了人们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为自动化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有效衔接提供了保证。接口是实现两个系统间有效衔接的必备保障,所以采用通用和标准化的接口非常重要。现阶段,大多数生产企业采用的是ICC接口技术,这种接口不仅可以实现操作人员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对电量控制,还可以与供电人员实时通讯,从而提高对电量的管理,节约电能。
1.3专业技术的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保证生产总量和生产质量,还要保证生产效率,提高设备的运行速率,从而创新技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大的空间。
2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展望
这项专业技术主要通过控制系统,并结合多种控制器和传感器实现程序的监督与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设备运行的安全。
2.1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工业生产中计算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科研人员逐渐的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这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度的结合起来,实现了对当前生产过程中数据的存取和处理,并将信息技术逐步的渗入到系统和自动化设备中,甚至是传感器、控制器等电子设备。
2.2高频技术逐步取代低频技术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通常利用电磁波将系统的指令传达,但不同电流频率受到的阻力和传导速度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电流频率越高所受得阻力越小,从而传播速度越快。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频和低频的电气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而高频的电气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科研的重点。
2.3操作人员专业化的发展
在我国电气技术发展历程中,机械设备逐步的取代了以往的人工操作,虽然人员数量减少,但是人员质量却要提高。因此,工业生产单位应加大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培训,减少由操作不当出现的生产问题,从而实现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技术在未来的工业生产中将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还要加强自身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岳利维 宋瑞琨 单位:长春冰上训练基地
参考文献
[1]张海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山东工业技术,2015(19).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办公设备;办公事务;办公软件
《办公自动化》是一门以介绍如何利用办公设备及办公软件高效处理办公事务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办公事务处理方法,尽可能使学生与就业岗位完成零对接的一门课程。所以,笔者认为其内容应与实际办公领域所涉及的事务处理高度一致,但目前好多《办公自动化》教材的内容几乎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相差无几,主要介绍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而忽视了办公设备及其他办公软件的应用。笔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初衷,而且在两门课程都开设的情况下,内容大片重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培养出与工作岗位零对接的高素质劳动者。本文主要就《办公自动化》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供大家借鉴。
1 《办公自动化》课程内容的设置
首先,常用办公设备的介绍及使用方法应是《办公自动化》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应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应该配备相应的设备供学生实践。当今信息社会,信息及提供信息的设备种类越来越多,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比如照片、图片来自于网络、手机或相机,视频来自于网络、手机和摄像机等,文本虽然多来自于一些文本文件,但必要时也需要从一些图片中提取。掌握好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技巧并能相互协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中信息取得、处理与传递的效率,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对于像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常用办公设备,应该让学生懂得如何安装,如何使用。例如,我们想获取某些图片上的文字,怎么办?我想将工作中的一个片段记录下来,怎么办?试想,学生如果完成了《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却不会安装连接打印机,不会使用复印机或扫描仪等一些常用办公设备,那么这门课的教学能算是成功的吗?而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就必须有真实的设备可供学生操作,教学方式也力求能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示范操作(可以录制一些小视频制作成微课),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纸上谈兵,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其次,《办公自动化》课程还应该引入OA等办公软件的教学内容。虽然当今办公软件中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仍然占有主阵地,但显然如OA、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及ERP系列办公软件也已然成为人们办公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公文处理中,OA显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所以,笔者认为,除了office办公系列软件,《办公自动化》课程还应该引入OA等常用办公软件以及各软件的配合使用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相应软件的使用方法,还可以使学生明确客种软件的优势,加强学生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2 《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1 变课堂为实验室
如上所述《办公自动化》课程内容应包含各种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实验室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中的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分工并做好岗位轮换和相互协作,使每一位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每一种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例如甲负责安装连接打印机并进行相关设置以及打印文件,乙负责扫描照片、从照片提取文字等,丙负责摄影摄像并作简单加工,教师应事先设计能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并协作的任务交给学生,使每一位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及岗位轮换体会每一种设备的使用方法,使学生真正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成为真正的高素质劳动者。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软件教学。
2.2 要提供完善的素材和资料
要切实将《办公自动化》课堂变为实验室,除必须提供相应的硬件设备之外,还应该提供相应的软件,如设备驱动程序及使用说明、设备常见故障处理说明等资料,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获取,以培养学生灵活的获取资料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为《办公自动化》教学助力
如果如上所述调整《办公自动化》一课的教学内容,显然其内容和所涉及的素材、资料很繁杂,操作性非常强,且往往各环节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如果采用一般的讲授型和演示型教学方式,介于缺乏直观性及受大课堂人数多的影响,都很难让学生产生鲜明的印象,只会让学生眼花缭乱,晕头转向,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所以,我们可以将操作性强的一些环节录制为视频片段(最好是微课的形式),利用网络发放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上,学生通过视频观察每个操作细节,对没有看清的环节和镜头可以重复播放。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学习效果自然会大大提高。同时,也可以将课件等其他资料发放给学生,供其使用、查阅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