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一语文学习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形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81—01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但阅读课文占了大部分内容,而且在考试中阅读题的内容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这就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然而,刚升入初一的学生要将学习重点由基础转入阅读,还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我认为这是初中教师较好语文和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再此,我来分年级谈一下我在阅读教学中的浅见,以就教于同仁们。
首先,对于初一学生,我采取的方式是引导式。我认为对于初一学生,应以识字教学为主,阅读教学为辅。因为他们刚升入中学,如果一下子大幅度的进行大量阅读,学生会不适应,而且会适得其反。
譬如,有这样一位代初一语文的教师,从初一新生进校那天开始,就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在课堂上,他自己提问,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在学生答题时,若答不上来,她就将全部则任归咎于学生,也不启发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接受了这种方式,每次老师提问既不举手,也不回答,只等着挨批,结果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学生考得一大塌糊涂,结果是学生坚决要求学校换语文老师。
因此,我认为作为初一新生的语文教师,对他们应该先进行引导。我在上初一的语文课时,主要采取边讲边引导的方式。课后,对配套练习上的一些阅读题,我也采用先引导,然后让学生再做,对个别实在不会的,我就采取单独辅导,对理解透彻的,点到为止;对理解稍有困难的,小扶;对理解困难较大的,大扶。我觉得很有成效,既调动了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他们逐步适应了初中语文教学,使他们各有所得。
其次,对于初二学生,我采取的是半开放式,在课前,我先给他们布置一些思考题,在课堂上,自己现将课文概述一下,然后将课文分层,逐个提出自己前面布置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回答,学生们兴致很高,这样充分调动了他们自学的积极性。课后布置学生独立完成配套练习,批阅后,发现有做得不正确的,我就逐个进行辅导,收效很大。在平时,我还用测试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训练,每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做完一套测试卷,在做到比较难的阅读提时,我就稍加点拨、提示,结果发现学生答题的效果和质量都比较好。初二一年的阅读训练,与初一相比,学生的进步很大,他们已逐步适应了初中语文教学,也逐步学会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再次,对于初三学生,未采取的是全开放式。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初中语文教学,过渡期基本结束。因此在教学中,当前一天的课快要结束时,我就讲课后作业和配套练习以及自己补充的思考题先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后完成,在上新课之前,我先进行检查,督促他们完成。
上课时,我先交几名学生将课文内容概述一下,这样就使他们能很好地熟悉课文内容,又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后再叫几名学生指出每道题所涉及的内容。最后,再叫几名学生对问题逐一回答,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发现这种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后,本课的配套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让他们相互交换批阅,以促进交流、加强理解、强化记忆、巩固所得。通过上述从初一到初三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到初三毕业的时候,对于一般的文章已能自如阅读了。
从以上阅读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可悟出,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但又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去完成。要先扶着学生走,待他们走稳后再放手,如果你把小学上一上初中就放手,就只会让他们谁跟头。因此我认为:只有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采用不同方式,初中学生的阅读教学和能力培养才不会成为老师和学生都头痛的事,阅读水平和能力也能得以提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自主阅读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对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从总目标中不难发现,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和语文新课程理念中倡导的“自主”的学习方式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共同道出了现代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所应当有的自主阅读地位。长久以来,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的是老师的“教”,即更多的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其语文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种观念的错位必然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应付、似懂非懂的学习状态,毫无兴趣可言。只有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才能彻底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重复低能”“形质异化”的被动局面,避免“自主阅读”流于形式。
新课程呼唤人文素质的培养,也就是总目标中指出的“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种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还学生一个自主阅读的地位。
一、自主阅读与兴趣培养
自主阅读可称之为“自然阅读”或“感受阅读”。其基本理念是:读者(学生)凭需要、兴趣生动独立地阅读,而非被动强迫式阅读;阅读材料是读者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阅读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而非仅是章法、辞句、技巧、结构等形式化、技术性操作;阅读方式是重整体感悟、内在体验,而轻条分缕析、外来注入的,并且尊重感悟的个性,不求统解、甚解;阅读范围是开放丰富、大语文的,而非封闭狭窄、小语文的;阅读过程是放松惬意的,而非紧张负担的。因此,自主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获取新知识,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了解新思想,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娱乐审美。如: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背影》,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透过《背影》的文字表象,学生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家境的窘困,感悟到世间最真挚的感情,体会细致的情节和安排的艺术匠心。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加深对家庭亲情的理解,这样就拓展了作品的意境,升华了主题,也即达到了文学意味上的审美效果。
自主阅读就是要凭兴趣去主动、独立地阅读,这实际也是体现个性自由的阅读。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介绍的读书四法中有一种叫“信马由缰法”,即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有兴趣就歇,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这种读书之法,作为读者本人就一定对读书有强烈的兴趣,这种“信马由缰法”只是取决于对书的内容是否感兴趣。而当前的问题是不少初中生对上语文阅读课并不怎么感兴趣,再加上有些语文老师或采用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或采用练习式的阅读教学,或采用导游式的阅读教学,没有还学生真正的自由,又怎能很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现在,初中语文课本对每单元课外内容的编排,彻底打破了传统按文体编排的框框,如: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就有散文、诗歌、小说、寓言等,这种文体的多样化能够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避免学生阅读的单调、枯燥。这类课外内容的入选,很容易调动同学学习的兴趣。如:冰心诗四首,形式短小,读起来明白易懂,蕴含的感情和道理也很容易为同学所掌握。而第一单元的总标题“亲近文学”也是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这一角度而拟定的。实际上每册每个单元的标题都是匠心独运的,如:初一语文第一册六个单元的标题分别为:“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风民俗”“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而且特别符合初一同学这一年龄段的特点,选择学生们关注的和喜欢的内容,这更容易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热情。这样的教材编写可以说是科学而合理,做老师的需因势利导,把学生带进文学这片芳草地,让他们萌生起“亲近文学”的浓厚兴趣。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要树人就必须先树己,要让自己有很好的文学素养,有较为娴熟的教学艺术。在备课时,要善于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角度去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极大兴趣,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阅读活动,教师首先应在班级中营造出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氛围,在学生中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学习热潮,从而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新学期开学,教师可围绕“读书”主题,利用各班的学习园地、知识窗等,开辟读书阵地,宣传读书活动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书写的“和好书交朋友,你就如同一位伟人在交谈”的条幅,在名人画像旁加注学生喜爱的读书名言,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们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段等,提高大家对参加课外阅读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为调动全体学生参加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还应把读书活动与各种竞赛活动结合起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一些读书、演讲、书评和自办报比赛活动,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体验读书的愉快,在竞赛活动中体验读书的乐趣。如:当学生们学贺的诗《马》之后,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广泛收集李贺的其他有关写马的诗,并在班级里举行一个赛诗会,这样不仅会扩大和丰富学生对诗人李贺的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阅读和认识,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习惯整体感受,有的学生善于细部推敲,有的能管中窥豹,有的能由浅入深,有的会边读边思,有的喜欢掩卷遐思,教师的任务就是能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的情趣、心理创造机会和气氛,提供条件和环境,让学生把自己的最先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让他们享受到表达的、成功的幸福、一吐为快的轻松、挑战和被挑战的紧张兴奋。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真正让他们达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境界。
二、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
现在对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进行合作探究这两个要求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初中学生处在小学与高中的过渡阶段,稍一疏忽就会让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就更不要谈什么合作探究。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选择阅读的文章和阅读的方法,并自己制定下阅读的要求和目标。其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有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克服盲从和依赖。这种自主阅读是个人对作品的感悟、把握,究竟是否正确,是否有偏颇,是否到位,是否有疑难,交流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交流的好形式、好方法。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依据既定的学习内容或生活情境,根据学习需要,采用分工、交流、互助的方式,相互协作以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创建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搜集与处理信息、试验、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从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两种方式的内涵来看,应是自主阅读的补充、提高与升华,能够加深同学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这三种阅读方式又都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来实现。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努力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生动建构知识,获得经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了这种自主阅读的过程,才能为合作探究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比如,教师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通过反映故国情思的诗或词来导入该诗的学习,为学生创设特定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首诗的兴趣和热情。然后不设任何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去发现问题,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通过交流,学生们发现:作者的情感为什么这么浓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学生的合作讨论,他们就会发现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为什么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呢?那么台湾在历史上是不是中国的领土?这就明显地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作进一步的探究。通过探究,学生才能明白余光中先生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拳拳爱国之情。通过学生之间的这种合作、探究,就会自然地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应是阅读的升华。
三、自主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升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种阅读就是带有很强兴趣的自主阅读,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显性目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们在辅导学生作文时,有时有点泛泛而谈,显得苍白无力。自主阅读与写作最好是从老师做起,平时多阅读、多创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领学生投入写作。在此基础上,大力倡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地广泛涉猎,有的书还要自主地回读,正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课堂的自主阅读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决不能让学生匆匆看了一遍,就急于探究文章内涵。在教师指导下反复地读,这是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的基础,特别是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有层次地朗读半节课乃至半小时也许比教师讲同样的时间效果好。假如只满足于学生的粗读而浅尝辄止,学生对内容不甚了了,根本无法推进阅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其结果是“读不如不读”。如果学生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只有这样不断地阅读,不断地积累,写作的词汇、写作的构思、写作的激情、写作的灵感才会不断靠近你。
自主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自主阅读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讲,学生的自主阅读才是一个人读书生涯的真正开始。它不但可以使人享受读书乐趣、养成读书兴趣,而且能使人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都真正得到培养发展。《红楼梦》中宝、黛二人都不爱读当时的“课本”——《四书》《五经》,但并非不爱“读书”,俩人都有浓厚的自主阅读的兴趣:《楚辞》《庄子》、诗词等等,凡怡情悦性的“闲书”,旁学杂收,无不涉猎。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语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俩人并坐桃花下,共赏《西厢记》,“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心内默默记诵。”这是典型的自主阅读,正是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自主阅读中才有黛玉那“冷月葬诗魂”的才女气质,也正是由于宝玉这丰富的自主阅读,使他有了较深厚的文学素养,使得他对大观园各处景致的命名得体、高雅、灵气,从而显出了他的才情。作为当代的初中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即总目标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而自主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极好途径。现在的课本科学而又合理,选择的文章又是初中生喜爱的和关注的,我们应当带有浓厚的自主阅读兴趣走进课本、亲近课本。
目前,不少学校学生在阅读时总是带着“任务”的心态去吃力地被动阅读,总是提炼分析什么主题、词句寓义及章法技巧等。这让学生难以深层次体悟文章情感内蕴,享受读书乐趣,就更不用说有什么真善美的熏陶了。需要强调的是自主阅读并不是不要老师的指导和不分好坏地去阅读。作为老师应起到引路人的作用,真正在学生需要时给予适当点拨。同时,在目前这种环境中一些低级庸俗的作品和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作品一起呈现在我们面前,也要求老师在阅读时要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也要根据兴趣有所选择,分出好坏,对一些内容不健康的黄色书刊更要拒于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