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零售业;连锁经营;供应链管理
根据我国2000年3月的国家行业标准《连锁超级市场、便利店管理通用要求术语规范》,连锁经营是:“企业经营若干同行业或同业态的店铺,同一商号、同一管理或授予特许经营方式组织起来,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零售业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得到迅猛发展,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提高零售企业的经营利润,也很难实现大规模化发展。而实行连锁化经营,单个品种的进货量和物流处理量必然大大提高,企业可通过集中化的物流管理,降低单位产品的经营成本,因此,与单个零售形式相比,规模和实力大为增强。实行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改革的战略抉择,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开分店的过程。连锁经营是零售业成功的唯一出路,但是“败也连锁”。2008年7月31日,贝塔斯曼宣布全国18个城市中的36家门店全部关闭,解散在华图书零售业务,从而正式宣告该零售巨头供应链实施的失败。“败也连锁”不是因为连锁行不通,而是因为没有把握连锁经营的实质内容,尤其是未能利用连锁经营供应链管理的战略为零售企业获取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
一、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效率高、规模化的大型连锁超市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根据国家商务部规定,自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零售巨头纷纷抢滩登陆我国市场,并在大中城市站稳脚跟后以每年几十家的开店速度迅速把触角伸向了我国二级城市、三级城市甚至四级城市和乡镇。面对国际企业的咄咄逼人之势,国内零售连锁企业为应对激烈的竞争,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开店和兼并收购。但是单纯的依靠开店扩张所带来规模效益并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营运管理效率和利润。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同等面积的门店,外资企业在销售额、产出、利润率等各方面均高于中资企业。随着门店数量的快速增加,管理表现出力不从心等劣势,快速扩张得不到有效管理,甚至将拖垮整个企业。
二、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完善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相比外资零售连锁企业,我国本土零售连锁企业在管理水平上存在着现代化经营观念、电子化和信息化经营管理、规范化运作、完善化物流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差距。从管理战略出发,我国零售连锁企业想要获得长远效益,转规模优势为竞争优势,就必须注重运营管理,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演变,现今,由于零售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能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快速直接的反应,供应链已由原先制造企业主导变为零售企业主导。零售连锁经营的供应链管理就是以零售企业作为整条供应链的主导企业,对供应链体系中成员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控制和引导,从而实现供应链体系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也必然提升零售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临外资企业的强势竞争和对供应链管理思想理解的深入,我国零售连锁企业也开始在企业内部进行业务流程改造,提升自己的管理、营销水平,以增强竞争能力,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外资连锁企业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和方法,并与企业自身状况相结合,把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然而供应链管理思想在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的应用较晚,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本土企业中还未能充分发挥。
三、当前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管理观念落后
供应链管理思想强调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导,供应链上的各环节、各企业密切合作,以实现消费者的最大满意度为最终目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很多零售连锁企业还没有真正树立起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把顾客满意作为经营管理的首要原则,较少拥有先进的经营指导思想、长远的发展目标、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完整的企业文化以及把供应链管理思想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中。
尽管我国部分零售企业已经具有了领导供应链的能力,但是普遍忽略了供应链是建立在企业之间相互信任的一种战略伙伴关系,未能与供应链上伙伴进行合作,提升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很多零售企业只注意从供应商处获得利润,将市场竞争压力传递给供应商,甚至由于社会普遍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使得供应链上企业间处于利益对立状况,这将严重阻碍供应链的运作。
此外,由于供应链管理思想进入我国时间较短,许多零售企业的管理者的价值观、远见能力与供应链管理理念不相适应,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低下;而且零售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施能力,这些都将是影响零售连锁企业供应链的成功运作。
2.供应链信息管理程度低,企业间信息共享意识不够
一方面,科学、高效的管理能够降低零售产品的价格,现代化的信息管理能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管理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世界连锁巨头沃尔玛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立起了采用当时最新物流技术交叉作业和电子数据交换的先进配送中心,每年节省数百万美元费用。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又开始使用卫星传输、整合全球营销数据,其商品管理、物流配送、全球采购和数据处理全部应用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其大部分经营管理决策都建立在准确科学的数据之上。通过使用了配送中心和EDI,大大降低配送成本,每年比竞争对手节省715亿美元的配送支出。目前,我国大多数零售连锁企业仍是劳动密集型,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工作效率低,流通成本高,因而极其缺乏竞争力。虽然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正不断提高,也使用了POS系统、条码技术等,但像先进的数字化配送中心、电子数据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还都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思想要求企业间信息无缝传递,实时共享。作为领导企业的零售连锁企业由于直接面向消费者,可以很方便地获取最直观的消费信息,但他们却把自己的信息优势作为向供应商讨价还价的本钱,相互间没有真诚合作、相互共享的意愿。企业内部及企业间信息传输滞后、信息化程度低也直接影响了供应链管理的开展实施。
3.物流系统效率低下
近年来,国内大型的零售连锁企业在各自经营范围内展开了近乎疯狂的扩张计划。但是,连锁网点的急剧增加也暴露了对企业物流系统投入的极不重视。有的大型企业拥有几百家分店,但配送中心却很少,甚至离总部较远的分店无法实现配送中心的配送,而只能自行采购,自行调配,徒有连锁之名,而无连锁之实。在信息系统的使用上,还只是停留在收银和整理库存的阶段,没有将相关数据用于供应商管理、对顾客行为以及企业促销策略的分析和研究上。零售连锁企业过多的关注了运用先进物流信息技术所造成的直接成本增加,却忽略了应用先进技术能带来的更多间接成本的降低。在库存管理上,虽然部分企业实行了供应商管理库存,但由于没能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使得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信息不畅,反而造成了库存周转周期过长、供应链上物流不畅、缺货等现象。
结合上述问题的分析,相对于国际零售巨头,我国零售连锁经营在供应链管理水平上差距是巨大的。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零售连锁企业只有转变观念、改变认识,不断在经营中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水平,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并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开庆,赵玉国.连锁企业物流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9.
[2]潘秋荣.连锁零售业供应链的研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8(07).
[3]丁斌,陈森发.我国连锁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的策略[J].物流技术,2005(10).
1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的概念是在80年代末提出的,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实际上,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在供应链中,有非常清晰的过程:原材料的生产、产品形成、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需方”和“供方”的对应关系,就形成首尾相连的供应链[1]。在没有对供应链有明确的认识时,大都认为供应链是企业中的内部过程,是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的,美国的史迪文斯曾经认为:“供应链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流中所产生的长链”,现阶段,大部分人对供应链的认识停留在了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上,中国的马士华教授说:供应链是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该条链主要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环节进行,并对企业中的物流、资金流等进行控制,按照生产顺序将产品送到供应商、分销商等手中的一个结构。这条链的结构非常简单,都是按照第一、第二、第三进行排列的,
2物资管理的概念
物资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是传统的物资管理概念和现代的物资管理概念,其中传统的物资管理概念是指企业所需要各种物资的使用和利用等的总称。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物资储备量的控制以及综合利用的管理等。而现代的物资管理概念则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2]。
3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在当下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实际上,在国际上有一些企业已经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在企业的物资管理之中,并且取得显著的效果,比如DELL公司、IBM公司以及宝洁公司等,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将管理链管理作出了重新的定义,主要包括:原材料、制造与装配、订单管理及最终交付用户,这些都可以说成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4供应链管理与物资管理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与物资管理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可以说,物资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物资管理仅仅是应用在企业内部,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将供应链管理与物资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原料供应、生产、销售等形成一个整体的供应链,这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供应链管理,还能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供应链管理则是对供应链中所触及到的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等的管理,它主要是以Internet作为依托[3],并且以同步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供应、实施的,主要包括: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供应链的设计、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和制造管理、反向物流管理、供应链实施的原则和步骤以及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管理等,可以说,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物流成本和用户服务水平的关系,所以,要想使供应链企业群体获取利益,就需要将供应链中涉及到的各个部门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将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5基于供应链理论的物资管理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涵盖的是由供应商到消费者的全过程,强调的是战略管理,由于“供应”在供应链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时候,应该加强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双赢。事实上,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它不仅仅是完成市场目标,更是一种服务。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采用集成的方法对供应链进行控制。要知道,物资采购是企业的起点,也是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开始,从某种程度上说,物资采购并不是购买原材料,而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联系,将沟通生产与物资供应联系在一起,在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进而促进了供应链系统的发展,提高了供应链上企业的运作效率。将供应链理论应用在企业物资管理中,主要表现在:第一,为订单而采购,采购模式简单,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第二,重视外部资源管理,传统的采购模式,使得供应商不能够及时地了解采购部门的业务流程,给供应商带来了缺陷。第三,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以往的采购模式中,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采购方式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库存问题、风险问题、降低采购成本问题。其中风险问题主要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或是产品质量的风险,库存问题主要是由于以往的采购模式不能够使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共享信息,使得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得不到提高,进而减少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第四,信息集成共享,要想保证供应链得到共享,就要协调企业之间的产品流、信息流,并且及时的掌握供应链上的信息,以此提升供应链的性能,进而保证供应链能够真正的做到信息共享。
结束语: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企业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供应链管理,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建立快速反应策略,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竞争激烈、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一. 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包括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以提高供应链性能的工具。
信息技术将供应链上的企业紧密地连接起来,解决供应链管理由于信息失真引起的长鞭效应,为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大大降低了供应链企业的交易成本,因此信息技术在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1.条码技术
信息的收集和交换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条码技术作为自动化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准确而可靠地收集信息,实现入库、销售、仓储的自动化管理。
条码技术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条码技术包括条码的编码技术、条码标识符号的设计、快速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技术,它是实现物流计算机管理和电子数据交换不可少的前端采集技术。
企业运用条码技术,并借助于先进的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技术,能够对产品实现跟踪,获得实时数据,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同时减少了不确定性,去除了缓冲库存,提高了服务水平。条码技术同时也是实现有效客户反应(ECR)、快速反应(QR)、连续补货(CR)等供应链管理策略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条码技术在零售、生产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射频技术
由于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环节都是处于运动或松散的状态,因此,信息和方向常常随实际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转移,结果影响了信息的可得性、实时性及精确性。射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很好地克服了上述问题。
射频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
射频技术一般在配送中心和仓库内使用较为广泛。例如射频技术可以使得叉车驾驶员获得实时的指示,而不是在一段时间之前打印出来的书面指示,这样作业的灵活性增强,成本降低,服务的质量得到提升。
3. 卫星通信技术
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开发的全球定位系统在供应链中起着重要作用。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
在供应链中,GPS能够实现对车辆导航以及对货车的调度和货物的追踪管理。
目前零售业也在应用卫星通信技术,迅速把每天的销售量信息返回到总部,从而能够及时掌握销售动态,进行适当的库存补充。例如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将当时刚刚出现的卫星通信技术引入商业流通领域,建立了庞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系统,加快对基础商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决策传达和信息反馈的速度。
4.GIS技术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施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现实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供应链管理中涉及到的诸多问题,如物流配送中心的布局、配送网点的分布、配送路线的优选等都要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决策。GIS作为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应用的计算机系统平台,能够提供为供应链管理所用的多种空间和动态地理信息。
5.EDI技术
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中,EDI将变成供应链企业信息集成的一种重要工具,一种在合作伙伴企业之间交互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特别是在全球进行合作贸易时,它是在供应链中联接节点企业的商业应用系统的媒介。
物流EDI用户遍及零售商、供应商、生产商、货运公司、银行、物流中心等。不过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供应链信息活动提供了更为快速、简便、廉价的通讯方式。
6.Internet/Intranet技术
Internet即因特网,又叫国际互联网,它是由那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Intranet即企业内部网,是一个使用与因特网同样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它通常建立在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内部并为其成员提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等服务。
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为企业和用户之间提供新的供销渠道,使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民众。例如可以推动MRPII或者ERP系统经过Web技术改造以后的应用推广,可以实现企业及相关企业对产品和业务进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等。
7.数据库、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是指从数据库的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
随着数据量的剧增,数据挖掘技术将成为深化供应链管理的最有效方法,在解决选址、仓储和配送等供应链管理方面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三.结语
信息时代的来临,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与创新。要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已经被视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利用文中所述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快速获得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乃至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牛晓红. 浅谈条码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 电子商务,2010(8):54-55..
2. 董雷,刘凯. 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与实施研究[J]. 物流科技,2010,(1):58-60.
3. 姜方桃. 基于EDI的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3,(9):151-152.
4. 敖凤龙,何佩,余雅云,孙晓辉,方玲. 基于GPS/GIS的可视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 中国电子商务,2010,(9):96-96.
关键词: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
面对规模扩张带来的困惑和外资零售企业带来的冲击,本土零售商们要想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升自己的基础运营能力;更需要更新观念,重视运营管理,与供应链企业建立新型的供应链体系,使企业具有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连锁经营方式自19世纪中后期在美国产生以来,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企业经营制度,被广泛应用于零售业和服务业等众多行业,并且出现了国际化连锁经营的趋势。
供应链的概念最先是针对大型制造企业提出来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供应链一直以制造业者为主导。随着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过渡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环境有了巨大变化。以往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零售企业处于最接近消费者的一环,在决定顾客需要什么方面,零售商处于比制造商更为优越的位置。它从消费者的愿望、需求、生活方式出发,最先了解到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及其变动趋势,并针对市场销售的反馈及时做出反应,逐渐掌握了供应链的主动权。在此基础上,零售企业通过先进技术的运用构筑一条以自己为核心的供应链,把从前以制造商为核心的推动式供应链逐渐转变为拉动式供应链。
零售供应链管理是以零售企业作为整条供应链的主导企业,采用集成化的理念和方法,对从原料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供应链网络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使之快速反应客户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提供合适数量的优质产品,进而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和运作最优化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对于零售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增加销售量;降低库存;提高效率;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毛利和纯利润。
二、我国连锁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我国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供应链体系中尚未形成主导地位。
(一)供应链管理观念落后,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协作程度低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只有少数零售企业在企业内部按品类由某一团队统一负责该品类的采购、仓储、销售,大部分企业依然按照职能来设定部门,不具有统一协调整个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另外,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尚未建立相互信任的协作关系。
(二)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本土零售商们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正不断提高,零售、连锁、仓储等企业的装机量在近几年都以较大的速度发展,连锁零售企业的前台经营看起来也与国外零售企业的差距不大,但其运作效率和赢利能力却有很大差距,原因是供应链各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后台产业链条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同步运作,严重影响了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从软件水平来看,与现代化的要求差距更大,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仍是劳动密集型,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工作效率低,流通成本高,因而不可避免地缺乏竞争力。
(三)物流系统效率低下
现代物流系统是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安全可靠的对商品货物的存储、流动,即Speed(速度)、Safety(安全)、Surely(可靠)和Low(低费用)的3S1L原则,进行管理和控制。建立物流系统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现代物流的信息化管理,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兼顾系统的高效、安全等其他方面,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加强内部与外部供应链的管理,实现系统整体优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连锁零售业的物流系统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物流设备落后和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两个方面。首先,我国大部分连锁零售企业发展晚,资金有限,对仓库、车辆、装卸搬运设施等物流设备投入不足,物流作业仍以人工操作为主,因而物流效率很低,货物损失率大,与先进连锁零售企业以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化物流作业形成了鲜明对比。其次,我国大部分连锁零售企业只是在局部的物流信息管理领域有了一定提高,并未建设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他们对信息系统的利用还只是停留在收银和整理库存的阶段,根本没有将相关数据用于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分析和研究上。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改变,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多方面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供应链管理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业的比较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大多数从业者缺乏系统专业训练和相关学历教育,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供应链管理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提高,仍受制于来自外界环境和企业内部的各种障碍。因此,连锁零售企业应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和自身存在的缺陷,扬长避短,锻造供应链核心能力,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运作绩效。
(一)转变观念,加强与供应链上各成员的协调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就是通过成员的有效合作,建立成本低、效率高、响应好、敏捷度高的经营机制,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连锁零售企业要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与供应链成员在信任、合作、利益及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零售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连锁零售企业利用自己和终端消费者最接近的优势,与供应商、制造商共同在产品开发设计、制定发展计划、生产制造、运输计划、库存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运作整个供应链,可以更好地应对产品结构的快速变化和终端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实现以低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服务的目标,进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达到共赢的目的。
(二)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要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制造和现代管理技术,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三)改善物流环境,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商业经营模式,其统一决策、分散经营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经营体制的推行,是以连锁总部集中控制商流、信息流和物流三大系统为前提条件的,改善物流环境、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组织统一送货是解决连锁经营瓶颈的重要措施之一。
1、建立科学、合理、优化的配送网络和配送中心。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商品平均配送成本占到销售额的10%,是连锁零售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蕴含着巨大的利润空间。有效的配送能够保证商品的及时补货,避免缺货损失,对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合理的配送模式,可以让供应链各个成员间形成合理分工,节约供应链物流总成本,实现供应链上成员的共赢。作为一个多功能、集约化的物流据点,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要考虑如何使配送中心的工作与供应商、连锁门店的连接等环节能合理布局、均衡发展和协调运转,提高零售企业的经营利润和竞争力。
2、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信息技术是改善供应链薄弱环节、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快速反应的重要手段,是面对激烈竞争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促进客户关系管理、改进配送调度、进行动态库存管理、实现在线交易处理,并延伸到商品管理、销售分析、成本核算、购销核定等业务中,真正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系统的引进要处理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实际应用以及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追求“需求比”,将系统用出效率来,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企业的信息化。
3、引进、开发先进技术并完善商业物流各项服务功能。新型的供应链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是供应链各方共同以消费者为中心,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具体如CPFR(合作规划、预测补充)、VMI(供应商管理库存)、QR(快速反应)、ECR(有效客户响应)等供应链管理策略,提供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以最小的成本和费用,给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
(四)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打造自身的核心业务
由于连锁经营企业一般有着很大的规模,同时,企业所从事的业务也是统一的,因此,应充分打造核心业务,对自身没有能力和优势的业务采取外包的办法,让有优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去运作。实力和规模较弱的连锁零售企业通过寻找有潜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以契约化的方式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企业营运成本,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成长与扩散,而且双方可以共同成长,在相互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共赢。
(五)建立高层次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和用人机制
我国大多数连锁零售企业在短暂的时间内即实现了资金、人力、物力等的扩张,容易导致员工的素质差距大,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不理解和企业文化的缺失。这就需要建立高层次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和用人机制,通过不同渠道来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其既能适应企业的宏观环境需求,也能适应企业的具体运作需求。首先要用良好的机制留人引人,通过提高待遇和建立真正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有识之士进入零售行业;其次要加强校企联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互动,让学校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帮助企业培养适合的人才,为企业所用;再次,零售企业必须加大自身员工的培训的力度,自建或者与其他组织合作建立培训机构,让培训成为企业腾飞的动力。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加强,导致需求的不确定性,作为供应链中与消费者最接近的一个环节,连锁零售企业只有与其他企业结成供应链伙伴关系,充分利用供应链的设计和管理来发展连锁经营,才能在服务于顾客和社会的同时,更大规模地创造企业利润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丁斌,陈森发.我国连锁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的策略[J].物流技术,2005(10).
3、潘秋荣.连锁零售业供应链的研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8(7).
4、余凯.我国连锁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6(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供应链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129-02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含有问题在内的一个具体情境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探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管理学的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在学术界和实业界都有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供应链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改善教学效果也有较好的效果。笔者就案例教学法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案例教学法在《供应链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现有的教材体系以及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在《供应链管理》教学中经常容易陷入下述误区:为了讲透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讲清楚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念,教师用很大的篇幅讲解并详细定义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详细讲解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历史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内涵。结果却事与愿违,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降低了对任课教师的评价,缺勤率上升。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适当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有助于走出误区,改善《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供应链管理课程理论性相对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用实例来解释概念(准备足够多的穿插案例),用案例来演绎方法和原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述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时,可以引入适当的案例(如福特的故事),在教材中讲到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时,总会提到福特的Rouge工厂这样一个极端纵向一体化的例子作为反面教材来阐释纵向一体化的不合时宜,而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单纯讲述这个例子,对于学生而言,略显平淡,而且有照本宣科的意味。如果教师能够对福特的故事加以延伸,让学生透过案例了解福特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人物之首的事迹,以及名噪一时的Rouge工厂产生的背景,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改善教学效果,同时能够使学生通过案例更加公正客观地理解和认知新的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
又如,在讲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内涵时,如果只是按照教材上的条目一一列举,学生很难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内涵有深入的认识,如果引入适当的案例(如利丰公司的供应链创新),则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立体化,透过案例,学生将了解利丰公司的分散化生产的理念以及利丰从整条供应链的角度重新审视常规的流程,对原有的流程进行改造的具体实践,从而让学生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是如何应用在实践中的。
2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有其特定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必须遵循案例教学自身的程序和规律,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准备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案例教学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处理好以下的问题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2.1案例的选取
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呈现来培养学生,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案例教学选用的案例材料可以是自来于专门的案例集,或者来自于教师从报刊、杂志、网络等其他途径获得的材料,不管选用何种材料作为上课用的案例,在选择案例时,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原理,在此基础之上,再选取相应的案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案例设定的特定情景,教师有必要对案例进行再加工,调整案例材料的编排顺序,以便取得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进行选择案例时,要避免随意性,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选用难易相当、繁简相宜的案例,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同时避免案例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脱节,造成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的局面。案例内容不宜过于简单,否则案例教学就会变成简单的实例阅读,就达不到案例教学应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太过复杂的案例会由于超过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加重学生解读案例的负担,造成绝大多数学生难于参与案例讨论,无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分析讨论难于进行,导致案例教学的失败,最后可能形成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茫然,甚至对教师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2.2案例的运用
教师对案例正确地运用对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选取好的案例只是案例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对案例进行正确而有效地运用。教师最好事先进行预演,将在案例分析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列出在课件中,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备课时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也更加有据可依。
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以下三种误区:一是放任自流。教师提供案例后就不管学生,不提问、不引导,让学生自己进行案例分析,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并非教师减轻教学任务的一种捷径,相反案例教学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地采用放任自流的方式是对案例教学的误解,很难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二是越俎代庖。案例教学课上,教师仍然从头至尾只顾自己发表见解,不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和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只是形式上拿出一个案例材料,却忽视了案例教学应有的程序;三是充当“仲裁员”,对学生之间的争论横断是非。教师简单地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的讨论结果,最终可能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在案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
2.3对不同的案例需要采取不同的讨论方法
对于一些专题性的小案例,适合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做出建议性总结;而对于一些综合性强的案例,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应提前把案例资料发给学生,设置好案例问题,让学生在提前阅读案例,查阅资料,然后到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组织小组发言。问题设置尽量采取开放式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当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出现障碍时,可以适时地将开放式问题转换成封闭式问题。
2.4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法有其适用的范围,不能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案例教学应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相互促进。案例教学需要依托一定的理论为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地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既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又是学习新知识和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案例教学本身的程序和规律,提升自我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大卫?辛奇-利维等著.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