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研修心得

小学数学研修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研修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研修心得

小学数学研修心得范文第1篇

时间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为期三天县里培训已经结束,在本次培训中感到累,但是累的感受在学习面前,无法呈现,非常感谢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本次学习中是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研修中让我明白了怎样进行说讲课?以前,我的认识是:说讲课时就是你把你的教学流程说下来,但是听完名师的回报,感到自己错了,怎样说讲课?老师需要扮演好三个角色导演、演员、主持,在日常教学中该怎样实施?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1)说本节课的教学地位,课标中的地位,单元目标,本节课的目标。(2)说重点、难点。(3)说教法、学法(4)说教学准备(5)教学流程(6)说教学过程,这一项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过程,需要老师扮演三个角色,尤其在没有学生时,如何预设问题,对学生实施多种形式的评价。(7)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时间至关重要。

通过本次研修使得我对一切模糊的问题变得清楚,以后的教学带着这股干劲,相信自己会快速的成长起来。

小学数学研修心得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人学习者;远程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现代远程学习因为具有协作性、交互性、网络化、自主性、开放性等诸多独特的优点深受远程学习者的欢迎,也是广大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首要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成人学习者需要全方位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建立学习信心,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实现学习目标。在远程学习中如何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确保承认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成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竞相研究的方向。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修项目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实践中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

成人学习者较之青少年,自我意识和自律水平趋于基本成熟,具有独立的人格,在学习中有自我导向。同时,成人学习者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与工作经验,他们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再学习,因此他们善于学习与自己经验相关新知识和技能,而已经拥有的经验往往会使固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学习中表现为更易墨守成规。再者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明确,他们往往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变化、提升职业技能而进行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目标明确,以及时有用为指向,以切实解决问题为中心。

二、远程学习支持服务

1978年,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专家Sewart提出了“学习支持服务”这个概念后,很多的远程教育专家对这一概念提出自己的观点,我国丁兴富教授提出:学习支持服务时远程教育学院及其代表教师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者学生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合,其目的在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修远程培训” 北京开放大学是受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委托,与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合作,共同研发、举办,旨在利用北京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优势,为基层区县学校提供高质量教研服务的教师专业网络研修项目。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聚焦一线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积极研究“教师”这一学习群体的学习特点,积极探索”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建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确保培训质量与效果。

三、“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学习者现状及需求

(一)学习者现状:

对参与在线网络专业发展培训的6580多位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个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者学习现状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年龄结构年轻化:参与培训6580位学员中学员,40-45之间的人员比例为15%,30―40之间的人员比例位40%,而25―30岁之间的人员比例35%,这类群体这样的年龄化比重可以看出,参与培训地学员由于年龄上的特征,对于网络学习的接受力较强,能够较快的的适应远程学习模式。

2. 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具有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参训学员的选择上,本次研修规定参与研修学员必须具有2年以上的一线教学经验,在本校是数学学科的教学骨干。在6千多位参训人员中,100%的教师具有两年以上一线小学数学教学经验,60% 的教师具有5年以上数学教学经验,70%教师是本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因此,这些教师具有一定的数学学科专业基础,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在个人专业发展上具有迫切的需求。

3. 工学矛盾突出

参与培训的学员中,25-40岁的学员占参训学员的75%,其中,女性教师的比例为87%。按照相关规定,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教师)应接受五年一轮的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教师们日常工作时间需要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同时,备课、教学研究、知识的更新学习、家庭的角色扮演等让大家力不从心。

(二)在线学习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需求:

项目在开展过程中,我们对第七期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1362份调查问卷,回收1105份,对学员就学习主题设定、学习资源的构成,在线学习平台的功能设置、线下教学活动开展等几个方面对学习过程中所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开展满意度调查,总结出学习者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有以下几方面需求:

1.学习资源丰富多样性的需求。99%左右学了获得丰富的媒体学习资源是他们参加此次培训的期待之重。2.导学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引领需求;97%学习者认同导学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并积极参加导学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主题互动交流,参与导学教师的线下现场教学活动。3.课程内容实操性操作性需求。学员对我们在案例研习方面的课程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希望看到更多优质一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视频,主题讨论要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展开;4.平台学习的技术支持需求。学员由于涉及各个年龄阶段,在利用远程设备开展学习方面能力有所差别,同时,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在线学习中产生的技术操作问题,具统计,在开展的七期培训中,共计为约300位学员提供约500余次在线学习的技术支持服务的工作,学员对在远程学习技术支持方面存在需求;5.学习过程的信息服务需求。由于教师们是在业余时间参加研修,同时面对工学矛盾,因此,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帮助,全方面的信息服务需求包含在线学习的监督机制需求;6.专业发展团体建立需求。教师们对于建立专业发展群体上存在需求,这样的群体有利于教师们对教学提出疑惑,分享经验,实现专业上的共同成长。

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根据培训中学员的学习特点的分析和学员的需求及困难的分析,我们在培训中从学习资源服务、学习信息服务、项目管理服务、导学教师团队导学服务、学情数据分析服务以及导学情况数据分析服务、职业发展延续等以下几方面积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一)学习资源服务:

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研修远程培训项目立足于小学数学一线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借助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创造的“好吃又有营养”的“儿童数学教育”及其工作站团队研修资源,以小学数学教学为核心,应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建构的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研修课程。研修课程将“吴正宪儿童数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课程教学实践及其团队研修的经验和资源,转化为广大一线教师可以共同分享的教学策略,打造“好吃又有营养”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研修课程,课程内容上我们分为必修课“吴老师的儿童数学教育观与特色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和优秀课例研习”、同时为学员准备了丰富的选修课“数学文化”、“数学与美学”、“京津沪名师课例”等板块,同时,在培训过程中的视频答疑和线下教学活动也及时整理和制作成视频资源放在学习平台上,供学员随时进行学习。所有学习资源紧紧围绕“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重点学习吴正宪老师的儿童数学教育观和她所创造的特色课堂,在资源的选取上以北京市小学数学教育骨干、名师的实际课例组成丰富的研修资源。同时,通过一线教师的在线参与交流不断形成新的课程内容。

除了通过登录课程网络平台,浏览资源,学习课程外,我们在学习平台上开设“交流圈”,引领学员与同伴和老师互动,针对学习疑问和学习心得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咨询答疑和互动交流。共同沉淀为学习资源;同时,我们为学员开展专题报告、进行专业指导阅读、开展主题研讨、课例研磨、小组研修、现场活动、视频答疑、作业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构建起体验式、交互式、合作式学习环境,多渠道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学习信息服务:

学习信息服务。学习信息服务是指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为学习者与导学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同时收集反馈信息,保证导学教师开展导学工作,确保保证学员按照培训方案阶段性、高质量的的完成学习。除了对于整体参训学员的信息服务外,同时也包含针对不同的学习个体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涵盖对学员的入学指导、导学教师与学员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学习过程及学习重点的提醒、学情的数据反馈、最近教育资讯推送等方面。形式上我们采取短信推送、平台信息公布、微信信息推送、个别电话、邮件沟通等方式。

(三)项目管理服务:

我们的项目工作小组为项目的开展配备了小学数学专业课程专家、经验丰富的在线课程设计专家、网络技术专业人员、网络课程研修管理人员。他们结合在一起为参训学员、导学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小学数学专业课程专家和在线课程设计专家,尊崇成人学习的特点,深入调查和研究小学一线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完成了研修课程的规划和设计;网络技术专业人员为学员顺利登陆网络平台,按培训方案顺利进行研修提供培训及实时的信息咨询。网络课程研修管理人员综合协调各方,确保培训各环节实现无缝连接。

(四)导学教师团队的导学服务:

项目依托“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组建了一流的导学教师团队,按照1:20的比例为学员配备导学教师,导学教师需严格依据本培训的课程方案,保证学员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在培训开始时,他们和本组学员建立起联系;通过多种途径解答学员在学习中产生的专业性疑问;在培训过程中及时追踪本组学员的在线学习情况及交流圈的活动情况,及时上网查看学员问题,带领学员探讨在网上讨论区提出的问题,并解答学员的回应学员问题,梳理学员的作业,设计有价值的主题,生成有价值的专题资源。指导和组织学员开展线下教学活动,完成实践案例,审阅学员的作业并及时给予评价,进行学员学习情况的记录考核。对学员参与课程学习及其成绩做出评价,并就其表现按比例做出推荐。同时,项目工作组为导学教师团队提供导学支持服务,确保导学教师为学员提高高质量的导学服务。

(五)学情数据分析服务及导学情况数据分析服务:

项目工作小组通过网络平台数据统计功能,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时间点的数据分析,了解对教师这一特定群体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从而搭建完善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教务管理人员通过对学习者的视频点击量的分析,了解学员的课程需求状况,对课程资源进行多方面的补充和梳理;对学习者交流圈的交流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充分了解学员在职业发展中的困惑,了解学员最新的职业发展需求。及时为学员提供帮助。

(六)职业发展延续

参与培训的教师均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他们在职业发展上有着迫切的需求,,我们积极运用小学数学教师的群体优势,提为教师们提供提高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的活动,在中关村二小开展了“中美数学教育研讨观摩会”让学员近距离的感受中美课堂的差异。制定导学教师的聘用办法,积极培养优秀的学员进入吴正宪导学教师团队。成立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微社区,为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一个随时、随地、碎片化开展专业研修、分享学习经验的平台。

我们在培训中践行“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使学习者通过登录课程网络平台,浏览资源,学习课程,与同伴和老师互动,交流经验和心得,上传作业,沉淀资源。同时,采用专题报告、专业阅读、主题研讨、课例研磨、小组研修、现场活动(听课、评课)、作业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构建体验式、交互式、合作式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的深刻学习体验。项目开展至今,我们已经为北京市近7千多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培训,不仅帮助成人学习者高质量的完成本次培训培,更是为他们搭建了同伴合作学习、共同成长职业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周蔚.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212-213,198,185-186.

小学数学研修心得范文第3篇

“朱乐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于2007年9月19日正式开班。招收的学员以自愿报名、学校推荐为前提,经过笔试、面试,根据其已获得的教育教学成果进行选拔。经过层层筛选,工作室从75名报名教师中录取了28名综合素质较好的教师为首批学员。

“朱乐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学期5年,分为理念提升和实践积累两个阶段,针对学员的个性特点、教学风格和研究能力,制定内涵丰富的培训菜单,以主题化、教科型、参与式、逐级培训等方式为抓手,以“一席讲坛、一本刊物、一个网站、一套丛书”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

一、以“大家讲坛”为载体,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知识

“朱乐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创办了“大家讲坛”,邀请学术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学,试图在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员走进名师心灵,与“大家”进行精神对话,以沟通思想、开启思路,扩大视野。同时,“大家讲坛”也是工作室内部学员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理念思辨的场所。

做客“大家讲坛”,并做精彩报告的“大家”已有三十余人,他们中有中科院院士、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香港和台湾数学教育专家、国内知名院校教授、全国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数学教研员、教育局领导、一线骨干教师、优秀学生代表及工作站内部学员……

“大家讲坛”开办至今共做学术报告48场,学员交流28场。主要围绕着“培育教师教育精神”“数学教育国际视野”“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技术改变课堂——超级画板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数学本体性知识”“数学教学热点问题”“研读教材”“各领域教学特点”“课堂教学研究” “教学艺术赏析”“读懂学生”“错误研究”等主题展开深入细致的解读,在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在对话式的互动交流中,学员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完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

二、采用“阅读·思考·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水平

“朱乐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重视培养学员的阅读习惯,采用 “阅读·思考·交流”的方式,提高学员阅读水平以及思辨能力。为了让学员及时了解国内数学教育界的最新动向,朱乐平老师总是第一时间为学员购买数学名著以及核心出版社的数学新书。

此外,朱老师还有计划地组织学员开展读书活动,通过推荐书目读与制定书目读、集中时间读与分散自由读、口头交流读后感悟与书面交流读书反思、撰写阅读导读等不同的形式,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2007年12月19日,朱乐平老师安排所有学员集中培训,开展“同读一本书”的研修活动,要求在9小时内集中时间通读一本书,撰写读书体会,并连夜集中交流,畅谈读书心得。

三、搭建《生命与数学》和“浙江教育资源网”平台,以写促思

《生命与数学》是“朱乐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每月出版的内部刊物,是学员交流的平台。这本刊物记录了每一位学员培训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历程和所学所思所想。它倡导学术争鸣,学员们在这块园地上耕耘,不迷信权威,不随波逐流,坚持独立思考,据理判断,以思导写,以写促思。培训期间,学员的写作功底得到了锤炼,思辨能力得到了提升,有一百多篇于国内教学刊物。

朱乐平老师接受了浙江省教育厅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的聘任,成为浙江教育资源网特级教师工作室首批专家,并开通了网络“朱乐平特级教师工作室”,开设了“成长心路”“品味名师”“教学随笔”“课例研究”“好题欣赏”“实验研究”“校本研究”和“话题讨论”等栏目。网站记录了朱乐平老师以及他所指导的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学员的成长历程,为学员进行网上交流搭建平台,为学员自由争鸣创设空间。同时,工作室依托网络组织名师班学员与外地骨干教师进行网上教学对话和教学研究,发挥网络自由、真实的特点,在研究中碰撞出智慧火花,激发出研究热情。

四、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梳理教材内容,提升实践智慧

从2009年2月起,工作室在小学数学典型课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细化研究点,以几何教学研究为切入口,每位学员深入开展了“一节课”研究。“一节课”研究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启示、课程标准(或大纲)的要求解读与启示、教材编写特点分析与比较研究、学生情况研究、有关杂志上关于这节课的研究文章综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研究、数学思想方法、教与学的评价、好题推荐、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探索。

五、参与“支教”活动,依托校本教研,创新培训模式

“朱乐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关注提高学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十分重视发挥学员的辐射作用。由朱乐平老师领衔,工作室组成了多个实践小组到区内薄弱学校和省内薄弱地区开展支教活动。工作室组织学员参与了浙江省“百人千场”送教下乡活动、“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教师领雁工程”等。

小学数学研修心得范文第4篇

不忘初心,学习提升,感谢梦想点燃的岁月

还记得求学时代,在乡镇的一所村办联中读完初中,我经历了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次考试――中考。成绩揭晓后,我得知自己在学校排名第一。暑期要填报志愿时,面对人生的第一次抉择,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教我数学的陈扣所老师建议我选择师范学校,他是我当时最崇拜、最喜欢的老师。他总是像慈父一样耐心地对待学生,从不随意批评学生,教学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他笑着对我说:“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陈老师的影响下,我毅然选择了中师。

经历了考试的压力和被录取的惊喜,我内心默默憧憬着做一名像陈老师一样的“稻田守望者”。到师范学校读书后,我的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特别是数学学科。在师范一年级的暑假,我回母校和陈老师促膝而谈时,他向我提了一个建议:“外界对师范生的评价发生了变化,认为师范生文化水平太低,没法应付今后的教学,你一定要趁年轻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在陈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社会自学考试,开始了疯狂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啃读自考书籍。师范毕业前夕,我同时拿到了中师毕业证书和大专毕业证书,一时成为学校的佳话。

毕业后,我回到原来就读的乡镇中心小学教书,陈老师所在的村办联中快要撤并了,不过他依然在坚守。当时,我因为年轻,时间充裕,又参加了社会自考本科专业的学习,并在两年内拿到了毕业证书。在当时的乡镇小学,我是第一个拿到本科学历文凭的中师生。

从那时起,爱学习、好读书、善思考就深深地扎根在我的灵魂深处,成了我行走教育生涯的挚友。在别人看来,“我的幸运,流畅得有如荷马的诗句”(培根语)。而我,却更喜欢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磨砺。后来,我从乡村到县城再到苏南名校,地域不同,不变的是我学习的情怀。同事们常常发现我身边有新书,如《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数学教育哲学》……这些书有的是我利用出差的机会在外地买的,有的是根据各种报刊上提供的书讯邮购的。多少个夜深人静,多少个饭后茶余,我感受着心与书的交流。我非常珍惜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回来后,总是在第一时间整理成文,或实录,或心得,或上“移植课”。多年来,我潜心研读了大量教育教学研究资料,在“入乎其内”的同时,努力做到“化乎其中”,主动运用,不断地给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也让我在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时更加有底气。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写道:“伴随着感情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归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自信地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这便是我学习的力量。

在最初工作的五年间,我不仅积累了一定的文学素养,有了相对扎实的写作功底,更形成了一种扎根、向上的行走方式,这也为我之后胜任学校各项工作和论文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秉承情怀,实践磨砺,击起梦想起航的节拍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文中指出:“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的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劳就有获。

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我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的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第一轮说课时,面对来自各乡镇和城区的几十位教师,稚嫩的我显得有些信心不足。在时任教研员周卫东老师(后来成为特级教师,也是我的师父)的鼓励下,我沉着应战,获得了预赛的第一名,最终获得了一等奖。比赛结束后,我还沉浸在喜悦中,周老师却给我泼了点冷水:“你的素质很不错,很努力,也会思考,但要坚持钻研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切不可荒废学习。”现在回想起来,周老师的话字字珠玑。人若初时,性也纯真;纵行千里,不忘初衷。来自长者的善意提醒,往往会带给后辈醍醐灌顶式的顿悟。

接下来的几年,我成了教学竞赛的“获奖专业户”。连续两次参加县教学基本功竞赛,均斩获奖项;参加县课堂教学竞赛,获得第一名;参加盐城市课堂教学竞赛,再获一等奖。来到常州市实验小学后,我代表学校参加常州市潜力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并取得了参加省赛的资格。之后,我参加常州市直属小学和常州市大市教师基本功竞赛,均获一等奖。如果说参加县、市级比赛是在不断锤炼我的教学基本功,⒓邮〖侗热却真正触及我对教育价值的理解。2012年和2013年,我连续两年参加省级比赛,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再度品味了奋斗、磨砺的痛楚。

2012年暑假,在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预选赛中,我有幸入围预选名单。竞赛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重点考查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在潘小福副院长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熟背课程标准,通读教育专著,巩固专业知识,制订了“以赛代训”的培训计划,先后进行了五次专题性竞赛与培训,最后,我有幸通过预选赛,参加首届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这次比赛包含学科知识、评课、即兴演讲、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等7项内容的考查。在这次比赛中,我认真准备,力争每个项目都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综合考评下来,获得了二等奖。对我来说,这种全方位的基本功竞赛是磨难,更是一次锻炼;是磨炼,更是一种修炼。每一次竞赛的煎熬,都让我的经验更加丰富。

2013年,我参加了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这次参赛的艰辛历程是难以忘怀的,回想起来历历在目。看似一节简单的课,我却经历了三重不同的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设计教案,不断思考教学目标。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对教案进行了多次修改、试上,却发现与预想的效果渐行渐远。在那一段充满了焦虑与不安的时间里,我的内心几乎要崩溃了,上完了改,改完了再上。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浮躁褪去,我渐渐沉下心来,潘小福副院长提醒我:教材中的例题一定要改编吗?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支撑是什么?数学内容的原理是什么?一次次拷问让我深切体悟到数学内容的本质,也深刻领悟到教材编写的依据,明白了什么才是学生最需要的,什么才是教材最想呈现的,什么才能印在学生记忆的深处。为了上好这次观摩课,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中,前后试上了二十多遍,经常试讲,以至于一坐下来,身旁的家人、同事都变成了我的学生,最终我这节课赢得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高度赞誉。如此,一次次备课,一遍遍试讲,一次次修改,“我仿佛是一只蚕在经历着人生的蜕变”。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思想的芦苇,思想决定了你能上行的高度。”这一路上充满了艰难,但咬紧牙关,坚持下来,才能有收获。逐渐褪去青涩的我,或许会感慨时光易逝,但当收获的欣慰萦绕在心头时,便会重拾那过程背后的点滴。

厚积薄发,研究反思,掀起梦想的波澜

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要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反思。教育教学时刻充满挑战,教师应感到如履薄冰而不能有丝毫懈怠,因为学生逝去的时光不会重来。我时常会在追寻教育理想的征途中停下来进行反思。

“十一五”期间,我主持了盐城市教育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研究”,带领课题组教师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深度研究。这些课题的研究使我真正达到了“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的较高境界,《善问者,长智慧》《辨析明理,巧妙过渡》等文章发表在《小学数学教学》杂志上。

2009年,在学校的一次课堂教学展评中,我执教了《找规律》一课,受到了听课教师的热议。有的教师认为这节课设计精巧,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有教师认为数学味太浓,意义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我认真拜读了郑毓信教授的各类书籍,挖掘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数学规律,力求洞悉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寻求统摄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小学数学思想的分类与实践”为主题写成《数学思想,数学课堂的致真追求》和《让思想的灵魂永驻数学课堂》这两篇文章,分别获得当年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一等奖和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二等奖。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告诫我们:“不要在云端舞蹈,而要贴地行走。”我非常钟爱那种“贴地式”“贴身式”的课题研究。“十二五”期间,我以教育科研为指引改革课堂教学,先后参加了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全国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小学生数学阅读促进数学理解的行动研究”“基于数学课堂生活变革的小学生分享品行养成研究”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为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而努力。

从2010年起,我先后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二等奖,三次获得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一等奖,成为当时学校的论文获奖“专业户”。身边的同事纷纷向我取经,我坦诚相告:“我其实是从石头里看风景!”也就是说,要从寻常中发现奇崛,在凡俗中看到精彩。

2013年,我在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中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获得了一等奖。整节课没有绚丽多彩的情境活动,但细细品味,平实的背后却有许多思考空间,如同久置的老酒很是醇香怡人。是什么让这样一节看似平常的课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力量?课后反思,我找到了一个朴素而又玄奥的词――数学本质。于是,我以此为话题,对具体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层层追问,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到教师的教学观,再到教师行为方式的变化,最终指向教师行动结果的价值,写就《追求理性的数学》一文,获得了201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

尼采说:“朴实无华的风景是为大画家存在的,而奇特罕见的风景是为小画家存在的。”我不是大画家,却有无数“朴实无华的风景”为我而存在着,我要努力拥有“大画家”般的眼力、心力与表现力。近年来,我先后在《小学生数学报》《江苏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评论》《课程与教学》等报刊数十篇,并成为《小学教学参考》杂志的封面人物。

点亮人生,抱团成长,享受梦想远航的快乐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引发收视狂潮,对于其走红的原因,总编导任长箴道出了背后的真谛:“我要拍的不是食物,而是人,人才是核心。”同样,学校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素质成长才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目标所在。“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教师唯有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才能走得更远。在成长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而作为专业发展的领跑者,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学校、辐射他人。

在乡镇小学时,我主动将自己参加县教学竞赛的过程和收获与全校教师分享。我先行开展研究性学习,将研究过程与数学学习有效连接起来,并将研究过程全部记录下来,行之成文,供教师们参考。

到了县城小学,学校让我担任团支部书记,组织开展一系列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活动,我先后指导蔡海滨、韩敬平、黄芳、吴晓霞等青年教师获得市级教学竞赛一等奖,青年教师间形成了一股爱读书、求发展的学习风气。2006年,当时的学校办公室主任因身体不适需要长期休假,学校让我办公室主任一职,我义不容o地接了过来。这一岗位需要撰写大量文稿,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而是认真研读学校历年来的文稿,不断吸收、内化,渐渐地,我写的文稿有了质的飞跃,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当特级教师周卫东转任我校校长后,在他的示范和指导下,我的文稿撰写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学校宣传文稿近五十篇。

在常州市实验小学“精勤”文化的精神感引下,我全身心地融入实小这个分享的乐园。在注重自我锤炼的同时,我默默地为整个团队的发展服务。我先后担任备课组组长、教研组组长、课程管理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引领我校数学教师不断总结数学教研组长期积淀的开放、严谨、细腻的课堂特质,形成了丰盈过程、丰实体验的自主性学习的课型范式。在集体智慧和团队协作的作用下,我带领的团队连续三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实现了“省级赛课三连冠”,创造了常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新的辉煌。

近年来,我主动参与学校课程规划,积极参与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林―树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林―树课程”。积极参与江苏省基于测试分析的跟进式改革重大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研究的学科教学方式改革”,并负责实施“基于数字化平台学业分析系统的质量评价研究”,率先进行小学高年级阅卷系统的尝试运用,以促进学业评价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进的指导意义。近三年,我先后十多次面向区级以上开设公开课或专题讲座,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教学名师的评审,学校也先后获得常州市钟楼区数学课程基地、常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基地、江苏省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研究基地等称号。

小学数学研修心得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虚拟教研 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71-02

2007年12月,笔者参与李海教授的省级课题 《应用教育博客进行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并承担子课题《小学教师开展虚拟教研的实践与探索》,依托课题研究在虚拟教研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先后发表8篇虚拟教研相关论文,积累了一些案例。传统的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难达到教研为教育教学行为服务的效果和目的。而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服务。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博客论坛、发贴等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间的不一致问题。

1 利用Wiki的应用和个人知识管理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发音Wiki,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被译为“Wiki”或“维客”,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由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探讨。Wiki也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指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工作中、学校教研工作中、教师业务学习中的应用。本文的实践平台是教育大发现Wiki(http:///wiki/)。

笔者在乡村小学任教,乡村小学师资不稳定,教师授课课程也很不稳定,有的学期教语文课,有的学期教数学课。这就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学科,适应新的班级。在教学中,笔者坚持用Wiki记录整理教学中的心得体会,通过Wiki与同行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并根据这些Wiki用户的留言和修改意见,进一步改进课程教学。没有Wiki,在纸质的笔记本上写教学日记,别人一般看不到,也不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Wiki应用又不同Blog,Wiki即时编辑整理功能十分便利。

在Wiki的应用方面,笔者主要做了以下尝试:个人知识管理、写学生的成长记录、写教学反思、写班级日记、开展叙事研究、编辑学校简报、班级简报、研修简报、课题简报、积累课题资料、在互动百科上编辑词条、和学生共同编辑百科词条、开发活动课程。2009年9月获得互动百科授予教师・维基星光计划优秀教师表彰。 《基于Wiki平台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报告》、《Wiki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 在好看簿博客上的实践研究

好看簿是一个Web 2.0图片分享网站,目前有用户约10万。它以图片故事形式展示,用户可以图文并茂地分享自己的图片故事。笔者通过好看簿进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研究、交流和协作。写教学日记, 用图片记录自己的教学,记录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记录学生发展、成长,上学的幸福过程, 秀秀学生的涂鸦、漫画,刚刚读过的书或者喜爱的电影,分享生活中的点滴,阳台上的花或者自己的宠物,制作电子教程,软件、网站的使用指南,分享PPT幻灯片等。

例如,笔者开展的一些活动:跨校、跨区域活动 ,与天津小学生写信互学活动 ,与深圳小学教师发起的“秋天到” 活动;作业展评:一年级语文非正式作业展评 ;开发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家乡的春天;学生成长记录:一年级假期作业展评暨进步学生表彰。

3 新思考成长博客,新思考研修平台

2007年底,在李海教师的指导下,笔者开始写博客,刚开始的博客仅仅是写一些教学日志、心得等。加入博客群,开展一些教研活动。后来加入了新思考教育视点,并担任网络评论员。2010年3月参加了新思考网络研修,才对成长博客和新思考平台有了深入的认识。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在西街小学英语骨干教师陈妍的带领下,甘州区英语一班的部分学员开展基于新思考平台的城乡跨区域集体备课,该活动的部分成果将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上发表。

在新思考平台上主要就是写博客,担任评论员评论教育视点,参加网络研修。例如,笔者参加过的一些培训项目。参与2010国培项目-高中新课程培训,参与四川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团队;负责编辑简报:参与青海农牧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团队,负责编辑简报。

4 中国教师远程研修网平台

中国教师研修网(.cn) 是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主办,在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搭建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平台,实现教师个人、学校、区域教学组织的知识管理,创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资源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网上学习共同体。2007年,中国教师研修网成为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优秀网站,2008年以后,成为教育部教育干部远程网络培训基地。承担多项国家级、地方远程培训项目,并与各地合作伙伴一起搭建多个区域级教师网上学习社区。笔者参与的活动:参加知行中国班主任培训;知行中国在岗实践暨班主任E站。组织活动:多动症孩子的教育问题 。

5 即时通讯工具

即时通讯软件是通过即时通讯技术来实现在线聊天、交流的软件,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POPO、UC、LAVA-LAVA等。合理应用这些工具,可以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如视频听课、评课、召开视频教研活动、专题培训等。笔者主要介绍QQ(QQ群、组) YY、UC、呱呱视频。

6 Gmail+GoogleGroups

笔者在这个平台上参与的活动最多,也是开展教学研究重要平台之一,由于谷歌论坛在国内打不开了,所以,笔者对Gmail+GoogleGroups介绍就少一些。笔者参与教育大发现社区,讨论一些问题时就是通过Gmail+GoogleGroups的方式,上次庄秀丽博士到河西学院和甘浚中学做报告时,专门介绍了谷歌论坛。张掖市的三个谷歌论坛是:祁连山教育社区谷歌论坛:、河西学院教师论坛:、河西学院学生论坛:,善用网络,利用群体智慧,支持教学;在虚拟教研平台上,形成了由教育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学科专家、特级教师、社会人士、家长、学生组成的虚拟教研组。在这个虚拟教研组里大家利用Google论坛讨论教学问题,一线教师能更好地得到专家学者的专业指导;把教学的点点滴滴积累下来,用Web 2.0工具进行管理,不断地对比、分析,不断地沉淀,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逐步转化为成果。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中心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参考文献:

[1]李明山,马秀梅.基于Wiki平台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报告[J].中小学电教,2010(7-8).

[2]李明山.Wiki在西部农村小学应用的实践案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3).

[3]李明山,侯秀娟.“了解张掖湿地――小学活动类课程”的案例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

[4]李明山.小学教师开展虚拟教研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

[5]李明山.适合本镇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研究的网络平台,[DB/OL]http:///story/186982/.

[6]中小学教师利用wiki能做些什么.[DB/OL]http:///story/190913/.